A. 上海話 搭架子 什麼意思
就是擺架子,也就是說驕傲自大,有點目中無人
B. 四年級上冊 爬山虎的腳 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先講了作者院子里有爬山虎,再講了爬山虎的樣子,最後講了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j教學方案如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准備:
1、(1)實地觀察爬山虎。(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准備:1、實地觀察爬山虎。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麼?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麼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麼?(滿牆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麼變化?重點寫的是什麼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麼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後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准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說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麼?討論、匯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四、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後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麼?(觀察細致、耐心)
五、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著牆與沒觸著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質疑
七、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牆←-→沒觸著牆的
C. 什麼的打架子
答:冬瓜類的藤植物及絲瓜類的藤植物及葡萄類的水果藤等等需要打架子才能延藤發芽開花結果的瓜果藤就需要打架子的。
D. 搭架子什麼意思
搭架子:
1、戲曲常用舞台手法。指幕後的答話和聲音效果,常在劇本上標以「內答」、「內應」或「內打更介」、「內作風聲介」、「戰鼓聲」、「馬嘶聲」等舞台提示。
2、上海話,〈方言〉拿架子,擺架子,也就是說驕傲自大,有點目中無人。
3、搭腳手架,供建築用 ;為某事或某文作粗線條的設計。
E. 怎樣地搭架子形容詞
搭起間架。
為某事或某文作粗線條的設計,這個問題用我們今天的通俗話說,就是給長篇文章搭架子。
跟搭架子相近的詞語擺架子形容的意思卻是相反的,擺架子是自以為是,而搭架子是比喻事業開創或文章布局略具規模。
F. 學練優語文四年級教案
學練優語文四年級的教案應該怎麼寫?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下面我給大家帶來學練優語文四年級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感知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爬山虎。
3、讀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長位置及它的葉子。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爬山虎葉子的。
一、 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鍾)
(一) 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3、對課題質疑。
(二)提出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5、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並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6、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鍾)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至少約束8分鍾)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這節課我學會了:均勻、重疊等詞語,明白了均勻、痕跡、牢固、休想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均勻、休想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等)
4、我會自主完成課後思考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文章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我會悟。
(1)悟文本
生1:從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歡在牆上生長。
生2:從"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順兒"是指同一個方向和順序。這兩句話概括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綠、整齊。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的變化:剛開始是嫩紅的,後來變成嫩綠的。
生4:我知道"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是靜態描寫;"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是動態描寫。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作者是通過細心觀察的,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三) 創作性展示
1、小組聲情並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找到有關寫植物葉子的文章。
三、激發知識沖突(約5分鍾)
爬山虎的葉子為什麼一順兒朝下?為什麼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鍾)
仿照第二自然的寫法寫一種植物的葉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4、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鍾)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3--5自然段。
2、提出學習目標
(1) 把課文通順,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講了些什麼?
(2) 抓住重點詞、句、段來體會其中的意思。
(3) 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4) 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鍾)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至少約束8分鍾)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我學會了葉柄、觸角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某個詞語說一句話。(如:葉柄、觸角、痕跡等)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4、我會做每課一練中的題目。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這三個自然段主要介紹了爬山虎腳的特點分三個方面,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關系,巴住牆的不同結果。
2、從重點詞句中體會它的含義。
生1: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三句話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長在哪裡,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以蝸牛的比喻每根細絲的形狀,寫得非常逼真。)
生2: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咬龍的爪子。(作者准確地用上「觸、變、巴、拉、貼、爬」這六個動詞,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牆的細節,爬得那樣科學合理,那樣姿勢優美,那樣柔韌有力。
生3: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這兩句話是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爬山虎與牆的.關系:它的腳要是沒觸著牆就會枯萎,碰著牆便茂盛地生長。)
生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動作有:變、巴、彎、拉、貼等。(師板書)
(三) 創作性展示
1、小組聲情並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找到有關草本植物的文章。
三、激發知識沖突(約5分鍾)
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鍾)
按照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寫一則連續觀察日記。
教學目標
1.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生態情況,感受大峽谷的壯麗奇異之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潮》一課向我們呈現了一種壯麗的美,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雅魯藏布大峽谷,看看那裡是怎樣一道風景線。
二、初讀,感知全文
1.出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圖片,感受它的美、險、奇。
2.初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4.說一說,聽了、讀了課文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介紹,你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它的特點?再讀讀課文,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字?
梳理歸納出「壯麗」「奇異」
5.默讀全文,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在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哪些段落在寫它的奇異。
壯麗(2自然段)奇異(3-4自然段)
三、再讀,感悟全文
1.齊讀2自然段,讀一讀,哪些句子最能說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美。
海拔:3000米長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2.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一爭高下」(齊讀)通過對比你發現了什麼。你想說什麼嗎?
3.指導朗讀,強調氣勢。
4.齊讀3-4自然段,找一找,你認為哪些現象最能體現出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異。
奇異:山異(熱帶雨林、冰川)
水異(涓涓細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樣性
5.指導朗讀:
6.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發現,是意味著什麼呢?齊讀5自然段。為什麼說它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資料,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歷史意義。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G. 地搭架子前面填什麼
費力地搭架子。
費力 [ fèi lì ]
耗費精力,化費氣力。
《鬼穀子·決篇》:「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則可決之。」漢·桓寬《鹽鐵論·地廣》:「意者地廣而不耕,多種而不耨,費力而無功。」
反義詞
省力 [ shěng lì ]
不費或少費力氣。
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二公( 崔祐甫 、 李吉甫 )所以敢易權臣使之聽命者,蓋自恃其公正才略足以服人爾……比之周勃入北軍,則為省力。」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舍情言景,不過圖其省力,殆不知眼前景物繁多,當從何處說起。」
H.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而條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爬山虎的腳》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學校附近有爬山虎,課前我組織學生實地觀察。觀察前我布置了觀察提綱:(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麼印象?(2)對著那爬滿一堵牆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最想弄明白的是什麼?借用數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後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於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爬山虎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等靜態的東西,通過實地觀察,學生容易掌握。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爬山虎是怎麼樣在牆上爬的,我製作了多媒體軟體,較形象地顯示了爬的過程。
為體現精要教學法的原則,力求圍繞重點設計了多項訓練內容,使學生在課內由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及時反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准備:
1、(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准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 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麼?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麼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麼?(滿牆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麼變化?重點寫的是什麼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麼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後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3
板書設計:
25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准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說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麼?討論、匯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後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匯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麼?(觀察細致、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著牆與沒觸著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七、質疑
八、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九、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板書設計: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
觸--→巴--→拉--→貼
觸著牆←-→沒觸著牆的。
I.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課文
《爬山虎的腳》是觀察描寫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先生。文章運用散淡的語言、恬靜的筆法,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特點、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內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爬山虎的腳課文,歡迎閱讀參考!
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爬山虎的腳課文
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步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感知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爬山虎。
3、讀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長位置及它的葉子。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爬山虎葉子的。
一、 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鍾)
(一) 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3、對課題質疑。
(二)提出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5、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並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6、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鍾)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至少約束8分鍾)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這節課我學會了:均勻、重疊等詞語,明白了均勻、痕跡、牢固、休想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均勻、休想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等)
4、我會自主完成課後思考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文章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我會悟。
(1)悟文本
生1:從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歡在牆上生長。
生2:從」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順兒「是指同一個方向和順序。這兩句話概括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綠、整齊。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的變化:剛開始是嫩紅的,後來變成嫩綠的。
生4:我知道」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是靜態描寫;」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是動態描寫。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作者是通過細心觀察的,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三) 創作性展示
1、小組聲情並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找到有關寫植物葉子的文章。
三、激發知識沖突(約5分鍾)
爬山虎的葉子為什麼一順兒朝下?為什麼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鍾)
仿照第二自然的寫法寫一種植物的葉子。
J. 什麼是「搭架子」﹖
戲曲常用舞台手法。指幕後的答話和聲音效果,常在劇本上標以「內答」、「內應」或「內打更介」、「內作風聲介」、「戰鼓聲」、「馬嘶聲」等舞台提示。
如《武家坡》中幕內的鄰居大嫂同薛平貴的答話以及鄰居大嫂同王寶釧的幕內對話;《烏龍院》中宋江出場後,幕內有眾鄰居的笑語等,都叫「搭架子」。以戰鼓聲表現舞台以外的戰斗或追兵等,俗稱「鼓架子」。
幕內答話者有時為出場的劇中人,此類答話例由扮演者本人擔任,如《武家坡》中王寶釧的內白;《四進士》中楊素貞的內白「異鄉人好苦哇」。
有時幕內答話者並不出場,此類答話或是在後台指定專人擔任,如《武家坡》的鄰居大嫂;或是規定由同劇的其他演員兼任,如《打嚴嵩》的嘉靖帝並不出場,其幕後答話例由嚴俠(遐)的扮演者代念;《霸王別姬》幕後的「楚歌」聲例由更夫的扮演者代唱等。聲音效果一般由樂隊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