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語文要素
舉個例子吧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該課文所處的單元安排了兩項語文要素,一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二是學習寫日記。該課文是張秋生先生的作品,作者從兒童視角描寫了秋天雨後水泥道上的發現,贊美了秋天,贊美了大自然。在課後練習題中,編者安排了五項內容。一是六個要求認讀的字,十三個要求會寫的字;二是「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三是「下面加點的詞語你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和同學交流」;四是小練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五是閱讀鏈接,閱讀汪曾祺的《自報家門》片段。以上五個方面的學習內容中,第二至第四項是對應單元語文要素的,第一項是每篇精讀課文都會安排的學習任務。這幾個方面的學習任務,都離不開閱讀這一基本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該課,基本的路徑是閱讀教學活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閱讀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發展思維,傳承文化,提高審美品位的過程。由此看來,為語文要素而語文要素的學習是行不通的,必須將其融入閱讀教學活動之中,在閱讀實踐中習得。
基於對《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解讀以及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律的認識,本課教學可設計安排幾項教學活動。一是根據自學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通過自學,學生能讀通課文,對秋天的美、自然的美以及語言的美有所感觸;能夠認讀、理解以及正確書寫生字詞,發現自己閱讀中的疑問,標畫出難懂的詞語。二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有效的閱讀學習對話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學收獲。根據課文朗讀情況,對學生讀錯的字音,進行訂正。藉助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對字音、字形、字義等進行有意義的指導,讓學生獲得規律性的字詞知識,如通過「明朗」一詞的理解,梳理出可用查字詞典、結合上下文、藉助詞素意思、換近義詞等方法,為理解難懂的詞語做好方法的鋪墊。引導學生聚焦課文重點段落,與文本、作者、編者對話,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體會語言文字之美,以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之美。
細讀《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會發現第五至第七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
這三個自然段語言優美,准確表達了作者的觀察成果,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美以及對自然美的贊頌之情。閱讀這三個自然段,能完成課後除生字外的其他學習任務;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都集中在這三個段落,能有效落實語文要素的學習。
該教學活動,可以從學生難懂的詞語切入,將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以及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之美融為一體。學生自學難懂的詞語之後,一般會提出對「熨帖」和「凌亂」兩個詞語意思的疑問。「熨帖」一詞只有聯繫上下文才能讀懂,所以對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熨帖」,要讓學生閱讀第五至第七自然段,並抓住「緊緊地粘在」「平展地粘在」思考想像,就能夠理解什麼是「熨帖」了。在此基礎上,要讓學生再回到這三個自然段,反復朗讀感悟,將大腦中形成的多彩的梧桐落葉平整地鋪滿路面的畫面讀出來。「凌亂」與「明朗」構詞方式相同,構成雙音節詞的兩個字意思一致,可用藉助詞素意思理解的方法理解。運用該方法理解「凌亂」,那就是「亂」上加「亂」,非常亂。這與課文的描寫「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產生了沖突。這便創設了最佳的教學引導機會。當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會發現這里的「凌亂」,其實是一種不規則的美,即自然之美。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補充生活中常見的自然之美,如藍天上的白雲、連綿起伏的山巒、一群飛翔的海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整合自己的認識,感受作者所描繪的自然之美。通過「凌亂」這個難懂詞語的理解,與文本以及作者有了深刻的對話,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學生與文本有了這樣的深度對話,再來朗讀課文這三個自然段,情緒、情感會更加飽滿。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內容,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感情只是完成了第一個層次的對話,教師當然還要從表達的角度,引導學生再次深入到語言文字中,領悟作者的表達特點。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點段落的閱讀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觀察思考的方法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的經驗。如作者觀察秋天雨後早晨水泥道上的梧桐落葉,注意到了落葉的形狀、顏色、光澤,還注意到了整條水泥道鋪滿梧桐樹葉的樣子,既關注細節,又不忽略整體;在語言描寫上,作者更是善用疊詞與比喻,從數量到形狀,從顏色到光亮,節奏有緩有急,寫得形象逼真。這些都要引導學生感悟。從語言表達角度進行再一次閱讀,再一次與文本以及作者對話,不論是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還是對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學生都會增加更多的情感。此時,教師將音樂、畫面引入,再配上恰當的語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那個秋天雨後的早晨,帶到了落滿梧桐落葉的水泥道上,那情景是美的,那朗讀課文的聲音是富有詩意的。
第三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活動是將閱讀鏈接的內容引入,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梳理出張秋生與汪曾祺在寫作上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相同點是兩位作者對寫作對象都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表達生動准確。不同點是一個寫的是自然景觀,一個寫的是人文景觀。在比較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出示課後小練筆題目,讓學生完成。因為前面有深刻有效的文本對話,小練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⑵ 語文教學中的「五個一」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把自己定位於普通學生,站在普通學生的角度感受教師的教學。我深深的感覺到:老師的講解太多了,以至於學生沒有一點思考的時間,似乎也根本用不著思考。這樣的教學對於應試來說,也許能起一時之效能,提高學生的分數,但對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習慣來說,絕對起不到任何作用。我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何能讓語文悄無聲息的走進學生的生活,如何能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於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之外,我嘗試著開展了「五個一」。
所謂「五個一」,是學生的五項常規性語文作業,即「每日一詞」「每日一句」「每日一話」「每日一篇」「每周一首」。為做好這些活動,我在班內招聘了幾位小助手:「成語小助手」「古文小助手」「心裡話小助手」「古詩小助手」等。具體活動由小助手安排,包括選材、檢查、驗收以及階段性展示等環節,這樣的安排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所謂「每日一詞」,是讓學生每日在積累本上積累一個成語。對於初中生來說積累成語,不能僅僅是記下這個成語,還要求學生了解成語的來歷,並給家長講解這一成語。班級在一段時間內召開成語故事賽或接龍賽,讓學習的效果得到充分體現,以此提高學生積累詞語的積極性。
「每日一句」,是讓學生每天積累一句經典名言(可分期進行《論語》《道德經》等經典名著的積累)。這句經典名言由「古文小助手」書寫在黑板右側,小助手必須對所寫名言徹底理解並能背誦默寫,還要在語文課前上台講解這句名言。講解時要做到字字落實,不僅能講解,還要能夠對同學有疑問或不理解的地方進行當場解答。小助手講解完畢,全班同學在沒有疑問的情況下,大聲朗讀三遍。每天一句名言的積累,至少能起到兩個作用:其一,全班學生每天都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其二,培養了「古文小助手」對古文的研究能力,因為表面上他每天只給學生講解一句古文,其實背後他不知查閱了多少資料。如果整個初中都能這樣堅持下來,孩子生命的厚度會增加,思想的深度會豐厚。
「每日一話」是讓學生每日在「心裡話本」上說說心裡話。表面上看這是日記單,只是一個名字的改動,就使得這個本子溫存起來。從心裡話中,老師可了解班級最新動態,以及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每周一,我都要認真翻閱上周的日記,只要學生用心寫,不管文字是精細還是粗略,不管內容是心存溫暖還是滿懷怨氣,不管思想是偏激還是平和,我都會認真閱讀,之後談看法、提建議。這樣,心裡話本就成了我們通往彼此心靈的一個通道。在長期說心裡話的過程中,學生非常容易感受到原來寫作是這么容易,只要拿起筆寫自己心靈中最真實的東西就可以了,寫作原來是不需要太多的雕琢和修飾的。
「每日一篇」,既讓學生每日寫完作業後閱讀一篇優美文章。總覺得語文教師有一項重要使命: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喜歡讀書,讓學生熱愛讀書,讓學生意識到「讀書是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讓學生養成每天不讀書就睡不著覺的習慣。至於在讀書中能了解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才能,至於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有所吸納,才能有所推脫等等,我覺得和培養學生讀書習慣的重要性比起來都不可同日而語。
「每周一首」,既讓學生每周背誦一首古詩。古詩由「古詩小助手」選擇,於每周五抄到黑板上,並給學生講解詩情詩意,學生周日背誦。以往老師也常常要求學生背誦古詩,但往往出現學生周日背得非常熟練,老師周一檢查之後就再也不管不問,時間一長學生慢慢就忘記的情況。其實,這種做法是極不科學的,而且造成了極大浪費。因為學生最初知識一時記憶,事後缺少了鞏固記憶,很容易出現遺忘現象,長期的大量遺忘,就造成了極大的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我每天上課前讓「古詩小助手」帶領全班同學通過齊背的方式加深記憶,每日背誦一遍,一周下來,學生對本周的這首古詩已經爛熟於心,形成了長期記憶。「古詩小助手」每周五針對上周抄的古詩進行全班默寫驗收,至此,這首古詩的背誦圓滿結束。一段時間之後,年級舉行古詩背誦賽進行階段性驗收總結。
語文是門藝術,可是,這門藝術是有內涵的、低調的、不善張揚的。它不像音樂引誘著你的耳朵,也不想美術炫耀著你的眼睛,但他只有獨特的芳香和魅力。如何能讓學生嗅到文字的芳香,觸到文字的溫度,是語文老師不可不思考不可不著手解決的問題。
一點收獲:語文教學是一門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教學藝術,讓學生嗅到文字的芳香,觸到文字的溫度,是語文老師不可不思考不可不著手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課堂之外,開展多樣活動,讓語文悄無聲息地走進學生的生活。
⑶ 預習古詩詞五項是哪五項
一、瀏覽「閱讀提示」。
注意提取「閱讀提示」中的信息。人教版初中語文新教材在結構、體例和形式上都有諸多創新,其中在每一課的正文前設計一小段閱讀提示,可謂匠心獨運,是這諸多創新中的一個亮點。「閱讀提示」用語不多,大都三、五句話,但每段都是編者根據一節課的具體內容巧妙設計,精心安排。或創設情境,或勾勒線索,或用設問點出全課的重點,或提出問題引發探究。課前「閱讀提示」欄目的設計,拉近了學生與教科書的距離,使教材變的生動、有趣。學習古詩詞之前,教師要讓學生認真閱讀 此欄目,並准確提煉出閱讀提示中的有用信息。如七年級上冊《夜雨寄北》一詩的引言,看過後可以知道本詩的主題是訴說離情;看過晏殊《浣溪沙》一詩的閱讀提示,可知此詩是傷春感時之作;看了《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的閱讀提示,就能明白該詩的大體意思,為詩文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看懂「文題」。
注意從文題中推測、預知、理解古詩詞的大意。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題直接點明了詩詞的中心及內容,有的文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文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例如:趙翼的《論詩》,從文題一眼便知,此詩是談論詩文的;張養浩的《潼關懷古》,是作者以潼關的歷史作為線索,懷古傷今的詩作;曹操的《龜雖壽》一詩,文題中的一個「雖」字,不看內容就可知道,已經定下了感傷時間易逝、人生不能常在的感情基調。
三、了解「環境」。
包括作家的生活環境、心理環境。注意了解作家的心路歷程即長時間形成的心理環境、經歷。了解當時的生活環境,即當前的境遇、背景。作者及背景知識是學生須了解的。這些是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基礎,學習古詩詞的切入點。沒有這些資料,學生無法理解作者寫作時的感受。了解詩人的生活環境、生平經歷及背景資料,可以深刻地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有助於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古詩詞的創作實際上是詩人的經歷感受、思想情感的表現,每一首詩都飽含了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感受。學習李煜的《相見歡》時,讓導學生了解李煜的經歷,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達到共鳴,古詩詞的學習,應引導學生查閱作者的經歷,如果我們不了解李清照南渡後的人生經歷,就不能理解《武陵春》中詞人那「載不動」的「許多愁」的真切。了解一下唐末安史之亂的歷史背景,對理解《石壕吏》中所反映的百姓愁苦是有幫助的。
四、讀懂「注釋」。
注意瀏覽注釋中理解詞句: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注釋,有的介紹課文出處、作者、寫作背景。有的課文對題目的注釋,有的對詞語注音、解釋。有的是課外知識性補充注釋。注釋,是學生自讀課文的重要憑借。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可以利用課文的注釋來通讀詩文,初步感知詩文,大致理解詩詞促使學生認真地去探究思考,從而領會理解課文內容。《中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注釋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懂課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這些資源在課文課堂上的工具作用,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落實詞語、拓展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能力。巧妙得當地運用這些注釋,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有幫助。
五、展現「畫面」。
根據詩文展現的想像詩文大意。有不少的詩文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畫面感,讀了這樣的詩文,文中的畫面在頭腦中就像電影鏡頭一樣,自然而然地浮現,讓人僅僅是一看字表,就能在腦海里勾畫出或沉鬱、或華麗、或清俊、或靈動的畫面,很是神奇。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意的感知和理解,動筆創作一幅畫,把文中內容轉變成一幅幅畫面。 讓學生根據詩意,自由,隨意地塗畫,在詩畫中見景生情,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理解,通過作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理解古詩的內容。如杜甫的《絕句》不僅是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學習此詩時讓學生將文字變成圖畫,在繪畫、賞畫中,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把濃濃的詩情畫意,在學生的想像展翅飛翔,生命活力盡情釋放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古詩教學與美術教學有機融合,不僅使孩子明白詩意,而且通過繪畫賞畫訓練了他們獨特的審美視角,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學習柳宗元的《江雪》,學生在弄懂大意後,發揮想像力描繪詩中所展示的圖畫。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所展示的畫面用圖表示出來,使句意明了直觀,熟記於心,印象深刻。
六、再現「意境」。
根據詩文中的意境去理解作者的心境。意境是指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所達到的藝術境界,是詩人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詩歌的主題通常是藉助意境來表達的。學習古詩,要欣賞詩的意境才能得到精華。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詩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礎,它親切可感。所以我們要創設各種各樣的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會。意會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直覺理解古詩的意思,並不一定要把詩意解釋出來,這種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這種模糊性並非是摸不著頭腦,而是理解過程的一個階段,這種「霧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覽無餘地說白更能達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⑷ 中考中,五個小項是指的哪5科
你好,祝中考中五個小項指的是
理化生政史。這五個科目他們的分數滿分都是70或者是50分,所以叫他們是小科
⑸ 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教案設計
一、 教材簡析
這個語文園地共有五項內容,分別是:復習同偏旁的字、讀詞語、比較形近字、讀句記句和讀兒歌。第一課時完成前3部分:「我會認」、「我會讀」、「比比寫寫」。通過「我會認」中復習同偏旁的字,讓學生用歸類認讀的方式加深記憶。「我會讀」,是通過讀了詞語練習,讓學生鞏固以前學過的生字,積累詞語。「比比寫寫」是引導學生仔細辨認,把字看清楚。「讀讀說說」則是通過讀句子,了解「嗎,呢,吧」的用法,會用它們說疑問句。「我會讀」是通過琅琅上口的兒歌讓學生感知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二、 設計理念
1、 學習方式改變傳統的單一性,讓學生在讀中學,游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
2、 要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
3、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關心學生的內心需求;在充分注重學生差異性的同時,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其能力表現的不同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健康地發展。
三、 教學目標
1、 運用偏旁歸類的方法鞏固識字,積累詞語。
2、 辨認六組形近字,並正確書寫。
3、 了解「嗎、呢、吧」的用法,練慣用它們說疑問句,發展語言。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養語感。
四、 課前准備: 掛圖、蘋果圖、蘋果、小黑板。
第1課時
一、 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語文園地」去玩幾個有趣的游戲。
二、 我會認
1、 小朋友,你們瞧,小兔、小猴、小狗正忙著摘蘋果呢!我們一起去幫他們摘,好么?
2、 出示蘋果樹貼圖(樹上貼三種蘋果: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三種蘋果背面貼著帶有「 亻、口、言」的字,在蘋果樹的下面貼出分別寫著「亻、口、言」的三個筐)。樹上的蘋果可真多,我們趕快去幫他們吧。
A. 哪個小朋友願意上台來摘蘋果?並把它貼到相應的筐上。
B. 當一當小老師帶大家認一認這字。
C. 找出三組字各組的字形特點(小組讀——全班讀)
3、 擴展練習:這棵樹還會長出哪些蘋果?引導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帶有這三個偏旁的字,鼓勵在生活中識字。
三、 我會讀
1. 剛才我們幫小動物摘了蘋果,它們可感謝大家了,還非要送了大家一些蘋果。
2. 出示裝蘋果的筐(筐里裝滿了蘋果,正面寫上詞語)
A、 我們來看一看它們送給我們的蘋果吧(學生自由練讀)
B、 合作讀:你能跟你的小夥伴說說都有哪些蘋果嗎?
C、 個別讀:現在我要把這些蘋果送出去了,只要你能讀准它,就能得到它哦。
4、 擴展練習:你能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詞來說一句話嗎?
四、 比比寫寫
1、 小黑板出示六組形近字,請大家自己讀一讀,認一認這些字,你有什麼發現?
A、 自由練讀
B、 匯報(這些字長得都很像)
可以用組詞的方式來識記。
2、 指導書寫
A、寫字前,你有什麼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嗎?(握筆、寫字姿勢;把字寫的端正、整潔。)
B、把你認為最美的字給你的小夥伴展示一下。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一、 讀句說句比賽
引入:上節課我們一起到語文園地里痛快地玩了一節課。這節課,我們再一起到語文園地參加兩項比賽吧!
1、 指導讀句子
A、 出示三句話,教師范讀。
B、 指名讀。
2、 讀了這三句話,你有什麼發現呢?
A、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B、 同桌互相讀讀、問問
3、 說句子比賽
A、 小組合作,用「嗎、呢、吧」分別說句子『
B、 匯報並比賽
C、 評議:「嗎、呢、吧」是否用得准確,說話時否體現出問問的語氣。
D、 鼓勵說得不理想的學生再試一次。
二、 我會讀(朗讀比賽)
1、 教師范讀《天上的小白羊》,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
2、 交流感受:聽了朗讀,你好象看見了什麼?
3、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藉助拼音讀准字音,圈出不會讀、讀不好的字。
4、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各自遇到的困難,互幫互學。
5、 指名讀,評議。
6、 教師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站、躺、涼、肥、才」五個字及多音字「看」,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讀出與白雲交流的語氣。
7、 朗讀比賽(個別比——男女賽讀)
8、 擴展練習: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成群的小白羊,有時又像什麼呢?
⑹ 語文教師五項技能才藝展示有哪些
朗讀展示、粉筆書寫展示、才藝展示、課堂教學教學展示、知識素養現場答辯
⑺ 高中語文勸學的知識點
《勸學》這篇 文章 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 方法 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關於高中語文勸學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勸學的知識
一、文言五項
【通假字】
輮以為輪:「輮」通「煣」,使……彎曲
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
【古今異義】
輮以為輪
古:把……做成;
今:認為
金就礪則利
古:金屬的刀類;
今:金錢,黃金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廣泛地學習;
今:學識淵博
古:檢驗;
今:探究並領會
假輿馬者
古:憑借;
今:與「真」相對
而絕江河
古:特指長江與黃河;
今:泛指河流
下飲黃泉
古:地下的泉水;
今:陰間
蚓無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齒;
今:比喻壞人的黨羽或幫凶
用心一也
古:因為心思;
今:讀書用功或注意力集中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古:寄身;
今:託付
蟹六跪而二鰲
古:腿,蟹腿
今:跪下
【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表時間的名詞,放在動詞「參省」前,作狀語,當「每日」講。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
下:向下
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非利足也
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足利,使……走得快
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 游泳
動詞的使動用法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輮:動詞的使動 使…彎曲
數詞用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專一)
【一詞多義】
於:
青,取之於藍:介詞,表從所,可譯為「從」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介詞,表比較)
善假於物也:對, 向。
受制於人:介詞,表被動,可譯為「被」
之:鍥而舍之:代詞。
筋骨之強、蚓無爪牙之利: 定語後置的標志。
青,取之於藍:代詞。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的 使之然也:代詞,木。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而:
表轉折:而寒於水 而致千里 而絕江河 而青於藍 而聞者彰 而見者遠
表修飾:順風而呼 登高而招 吾嘗跂而望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
表並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鍥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錶停頓,並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特殊句式】
判斷句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於)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增長,但是遠處的人能看得見;
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只是)他們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 「沒有用來…的辦法」。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聚細流,就不能成為江海。)
定語後置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
介詞結構後置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冰,是水凝結成的,卻比水寒冷。
《勸學》 讀後感
在今天,我在古詩積累本上學了一首文言文《勸學》,在這首詩中我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真諦,體會到了從前沒有過的學習樂趣和收獲。
在《勸學》中我知道了學習不可以停止,人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整日思索,不如學習片刻收獲更大。一些人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於外物罷了。積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會得到更高的智慧,具備聖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積累每一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積細流,就不可能形成江海。人的成功在於永不停止,永不放棄。有些人很專一,看定了一件事一定要完成。有些人總是不務正業,沒有任何東西,這就是因為他(她)浮躁的緣故。
《勸學》讓我體會到要不斷的學習,一個題不會,要永不放棄,直到把這個題弄會為止。
有很多同學讀完《勸學》後都不斷感嘆這首文言文。我覺得同學們在學完這首文言文之後那種「大懶蟲」要抓緊趕上那些好同學去,而好同學呢,則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俗話說「學無止境」嘛。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勸學課文主旨
這篇文章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勉勵人們努力學習。
高中語文勸學的知識點相關文章:
★ 高中語文《勸學》文言文知識點歸納整理
★ 高中語文必修三勸學的知識點
★ 高中語文《勸學》文言知識點匯總
★ 勸學知識點
★ 勸學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 高中語文必修重點知識總結
★ 高中語文勸學的文言知識點
★ 高一語文《勸學》知識點功納
★ 語文勸學知識點歸納
★ 勸學高中課文原文知識點
⑻ 如何把握識字與寫字目標
我們民族的漢字源遠流長,它集音、形、義於一體,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文字之一。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主要是通過漢字傳承下來的,可以說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幾千個常用方塊字是那麼的奇妙,一個字可以多音多義,多個字可以同義或近義……可以說識字、寫字的過程,就是吸收民族文化的過程,提高文化品位的過程。那麽如何讓我們的學生親近母語,熱愛漢字成為擺在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並實施了新的課程標准,強調「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識字寫字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我們的視野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因此我們必須准確把握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把握教材特點,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進一步改革創新識字寫字教學的策略方法,切實提高識字寫字教學的整體效率。
小學階段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
首先,我們必須全面把握和正確理解語文新課程倡導的識字教學的新理念,是改革創新識字教學策略方法、增強識字教學效率的前提。課程標准總結了相關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識字寫字教學思路,總目標要求「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並根據特點對每個學段都做出了具體的安排。
第一學段:(1——2年級)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第二學段(3——4年級)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第三學段:(5——6年級)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橫向來看,關於識字寫字教學的目的,過去我們只關注「知識和能力」一個方面。新課程標准則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作出了規定。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顯得更加全面。比如,第一學段(1~2年級),在「識字與寫字」方面共提出六項目標。第一項「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第三項中的「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是側重於「情感、態度」的目標。第二、三、五項是側重於漢語拼音、識字寫字「知識·能力」的目標。第四項是側重於寫字習慣的目標。第六項是側重於「過程·方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