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說課包含哪些環節怎樣准備一次語文說課
說課是指教師在備課基礎上,於上課前面對領導、同行或評委用口頭語言講解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依據的一種教研活動。它是教師將教材理解、教法及學法設計轉化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課前預演。
說課與上課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處,其相同點在於二者都是一節課的教材。不同處在於:1、目的不同。上課的目的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知識,進而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會學;說課的目的則是向聽者介紹一節課的教學設想,使聽者聽懂。2、內容不同。上課的主要內容在於教哪些知識,怎麼教。說課則不僅要講清上述的主要內容,而且要講清為什麼這樣做。3、對象不同。上課的對象是學生。說課的對象是領導、同行或專家、評委。4、方法不同。上課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讀、講、議、練等形式完成,說課則是以教師自己的解說為主。
一、說課的內容
說課的方法有多種,有四說法、五說法、六說法,但萬變不離其中,總是要說清教材、目標、重點難點、過程、教法學法、理論依據以及板書練習。
一說教材——明
說教材一般說三句話——1、說課內容是什麼教材的課文;2、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3、本課文有什麼特色。如:《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懂得天外有天,學無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結構相近,語言生動,對話居多,插圖逼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說目標——清
這一環節也可分二個層次表達:1、先說一說你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依據一般有三——一是語文課程標准對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描述;二是學生的年齡特點;三是教材本身的特點。第二層就是具體描述教學目標。具體描述教學目標時,要注意目標的准確性和具體性。在描述的方法上,也有兩種,一是按新課標關於目標的三個維度描述,即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去表達;二是同樣從這三個方面去思考,但表達時可將這三個層次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在具體的表達時,還要時刻注意我們是在「說」課,並要照顧整個一篇文章,而不是只說一課時,但由於兩課時都具體說又不可能,因此,第一課時可簡要說說目標,而把重點放在第二課時上。如《小鷹學飛》的目標可這樣描述:為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准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的識寫,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主導和本文情趣性強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讀全文,尤其是讀好三次對話;
2、抓住重點語段,品詞析句,具體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練習學習第一次對話的方法,自學第二、第三次對話;
4、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道理。
三說重點難點——准
重難點的確定要根據具體的文章而定,一般來說,徐分開表述。在確定重難點時,要注意前後聯系,瞻前顧後,在教學過程中有具體的體現,重點是怎樣突破的,難點是怎樣分解的。、
四說過程——實
說過程時說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要花大力氣說好這一環節,就說課的時間分配而言,說過程至少要花6-7分鍾時間,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提綱挈領說框架——說過程時要注意先提綱挈領地介紹整個過程的幾個主要步驟(或說成幾個板塊、幾個層次、幾大部分),然後再具體說說各個環節。
2、精雕細琢說名稱——設計板塊名稱時,要詞斟句酌,具體而言,各標題最好要做到四點:一是字數相等;二是結構相近;三是層次清晰;四是用詞前衛。如:
《圓明園的毀滅》——王菘舟
一、揭題導入,奠定基調;
二、整體感知,敏化感悟;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四、情境寫話,激盪感情。
《小珊迪》——竇桂梅
一、啟讀,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通讀,潛心會文動真情;
三、參讀,一字一句總關情;
四、研讀,設身處地悟深情;
五、精讀,咬文嚼字品至情;
六、活讀,妙筆且書個中情。
3、詳略得當說過程——教學過程相對來說信息量大,在短短的幾分鍾內,要讓評委留下很好的印象是不容易的,因此,說過程時,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基本環節簡略說,要做到惜墨如金;重點環節(課文重點、教學重點、教學亮點、教學特色)等要具體說,要做到不惜工本,大肆宣講,以給評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4、選准切口說理論——說設計意圖,說理論依據是說課的重中之重,是說課區別於上課的重要部分。因此說理論要精心設計,找准切口。說理論依據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擇其精要,點到為止,一般來說,只要選五六個關鍵處簡要說說即可。
理論依據主要來自課程標准、教育學心理學論述以及名師名言等,下面以課程標准為例簡要說說。
1、設計學生多元理解某一環節時可引用:
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2、設計學生某一語文能力訓練時可引用: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3、設計學生小組學習時可引用: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4、重組教材,課堂拓展時可引用:
語文教師應高度注意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5、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時可引用: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6、設計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學習時可引用: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P< p>
7、設計學生自讀自悟時可引用: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8、設計學生自讀自悟後交流感受時可引用: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9、設計課堂相關拓展,激發學生愛讀課外書興趣時可引用:
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為學生終身喜愛讀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說板書練習——精
三、說課的要求
1.說課語言的要求
①語言表述要准確、流暢、生動、形象
說課的語言表述必須正確無誤,而且做到用詞恰當,句法規范、通俗、明白、簡練,語言連貫,同時又生動形象。
②語言要有節奏感</P< p>
說課的語言應當抑揚頓挫,該快則快、該慢則慢、該低則低,不能從開頭到結束,始終一個腔調,一種語調。當然說課語氣和語言節奏的變化,還應當依據說課的內容,而不能隨心所欲。總之,恰當地把握好說課語言的節奏。
2.說課內容的要求
①要求內容正確
內容正確,是說課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包括教材的中心、結構、寫作特色、重點、難點和通過教材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都必須說得正確無誤,能夠體現教材內容的高度科學性;二是在處理教材,不能出現知識性的差錯,所涉及的名詞、術語、概念必須詮釋正確、表述無誤,而且所傳授的知識,也必須是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性的知識,
②要求內容完整、系統
小學語文說課的內容,該說些什麼,一般都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如課程標准、教材、教法、學法、板書、練習設計、理論依據,都是通常說課所需要說到的基本內容,原則上都應當說到,這是因為說課內容自身是一個結構嚴密,彼此間具有多層次內在聯系的網路系統,每一部分內容都在說課內容這個總的網路系統中,具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任何一個部分內容的殘缺,都有可能損害這個網路系統在完成說課目的任務中所具有整體功能。當然,這並不是說,每一部分內容都需要平均使用力量,恰恰相反,在說課活動中,有時由於時間的限制或突出重點的需要,有的內容不僅需要而且應當略講、少講,這就是處理說課內容的靈活性。但略講或少講,不是不講,而且即或是略講或少講,也應當以不損害說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為前提,不然就會影響說課的質量。
③要求內容有序、聯貫</P< p>
說課,不同於文學創作,可以任意正敘或倒敘。它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再說什麼,雖然不是絕對固定,但也必須按照自身固有的內在順序性,一步步按序述說,不能錯位、顛三倒四。如說教材,總是放在說教法、說學法的前面,說學法也總是放在說教法的後面,而不能移到說教法的前面去說。換句話,也就是一般總是先說教材、再說教法、學法,然後說教學效果。這決非是刻板的程式,而是說課過程邏輯性的體現。所以在說課時,其內容要求做到有序、而且條理清楚、意思聯貫、邏輯嚴密、結構合理、流暢自然、環環緊扣,以便為實現說課過程的全程優化,提供切實的保證。
④要求內容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突出重點,是達到最優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小學語文說課內容的重點,一般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內容總體上的重點,另一個是所說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所謂內容總體上的重點,指的是構成說課基本內容當中,最能反映說課本質特點的部分,即「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部分。特別是由於說課者的教學能力、水平綜合反映在教材處理上,所以說課中的教學過程這部分內容更需要詳說、細說。說清楚教學過程有哪些環節,這些環節是怎樣一步一步安排的,每個環節又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落實的等等;第二個說課含義上的重點是指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難點。這些重點往往是教材中的精華,是必須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而難點則是學生在獲取某部分知識或技能過程中由於受知識和能力局限所造成的障礙。凡是這樣的重點或難點也需要詳講、細講。說課中能否做到該詳則詳,該略則略,不但反映了說課者說課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說明說課者理解教材的准確性和實際處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課才會說得精彩,讓人印象難忘。
3.說課中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
語文說課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是由小學語文說課的主要特徵所決定的。小學語文說課的主要特徵是強調說「理」,即不但要說「教什麼」和「怎樣教」,更要說出「為什麼這樣教」,這個「為什麼教」就是教育理論,它涉及課程標准、教材、學情、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一系列教育的基礎理論。在小學語文說課活動中貫徹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保證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得以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從而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也使經驗型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上升成了一種科研型的、研究性的教學探究過程,從而使教育理論也得以可能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得到驗證和發展。
要在小學語文說課活動中落實好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與處理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辨證關系。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從本質上講是統一的,但由於理論具有普遍性,而教學實踐的實際情況卻干差萬別,所以,有時候,有些教學實踐中的做法,從道理上講是可行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行不通,有時則道理上講不通,而實際教學中卻行得通。如果不切實際地照搬教育理論,就會成為教學中的教條主義,造成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脫節。就說課活動而言,就是要求就說的內容進行上課,並通過這種教學實踐,使教育理論更接近教學實際,從而逐步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其次,要處理好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是不能呆板地說教學實踐,也不能孤立地談教育理論,而要把說教育理論與說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這個「結合」,還應當是自然的,具有某種必然的邏輯聯系的,不要為說理論而說理論,而要使理論為教學實踐服務,成為實施教學實踐的科學依據,從而使聽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達到增進說課效果之目的。此外,還要在說理論的時候把握好「深淺」的度。淺了,僅僅點到,貼標簽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無直接聯系,把可以搬出來的理論依據統統搬出來,也是應當避免的。總之,合理、科學、不勉強,在說課中做到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而且做到結合得自然,是說好課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對說課的最基本的要求。
4.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
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是由說課的目的任務決定的。說課的終極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這與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凡是課堂教學需要遵循的原則,說課也必須遵循。例如課堂教學要求目標明確,因此說課時也必須說清所說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發展哪些智能;課堂教學要求結構合理、緊湊,符合系統論的原理,說課中的教學程序也就應該一環緊扣一環,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課堂教學要求教法得當,說課在選擇教法的時候,也就必須審慎對待,努力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式。
5.說課注意事項
①要有創造性
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說課藝術,它貴在創造、貴在靈活、貴在說課者說出自己的特色來,這也正是同樣一個內容,不同的說課者會有不同的說課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墨守成規,死搬硬套說課的條條框框,說課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圖騰,沒有一絲活力和毫無魅力可言了。所以,說課一定要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在不違反說課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擴大創造的空間,說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若干說課的若干環節或對某些環節作些拓展,以及設計一些與眾不同的精彩的導語和藝術地運用好多種教學媒體等等。
②要控制好說課的節奏
在現實的說課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規定的說課時間到了,而課還未說完,於是出現了說課的「拖堂」;二是「前松後緊」,即說課開頭時慢慢吞吞,沒有時間觀念,後來發覺時間所剩無幾,而內容還有一大截未說,於是慌里慌張地突然加快語速,一句接一句,也不管別人能否聽得清楚,最後匆匆忙忙,草草收場;第三種情況與第二種情況相反,就是「先緊後松」,開始時說得快,後來內容快說完了,而時間尚剩許多,說課者只好採用東拉西扯,或故意減慢語速等手段,以期捱滿時間。這些現象都會嚴重影響說課的整體效果。說課的過程,就像彈奏一部樂曲,自始至終都要注意控制好節奏。說課前應根據說課規定的時間,對各部分內容所需的時間,大致作一個估算,以便心中有底。在具體的說課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按計劃時間說課,切忌腳踏西瓜皮,說到哪裡算哪裡。語速要前後一致,做到整個說課過程節奏統一、和諧、不慌亂、也不緊張,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說完該說的全部內容。
③要講究說課的風度
要使說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要求說課者講究說課的風度,如整潔的儀表,親切、自然的教態,輕松自如的談吐和恰到好處地運用體態語言等等。優美的說課風度,也是一種重要的說課藝術,它能給聽者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從而使說課也變得更加藝術化。說課中,說課者要輕松、自然、灑脫,但又不能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像演說一般;要莊重,但又不能拘謹、過於嚴肅。教師說課時的位置,一般要求相對固定,不要多走動。眼睛也不能只盯著講稿,而要和聽者建立視線上的接觸,其目光和眼神也應該是十分自然的。總之,說課藝術是說課者高深教學造詣的體現,是建立在說課者個人素質修養基礎之上的。它要求說課者在說課中有恰如其分的姿態、動作、神情,並能恰到好處地使用目光、表情、手勢、體位之類的體態語言。努力做到莊重得體又不拘謹呆板。雖可談笑風生,但不能流於滑稽;雖可詼諧幽默,但又不能庸俗、淺薄。
④、避免理論與實際相脫離。
理論聯系實際是說課的基本原則,否則,既體現不出說課的理論性,也不能充分體現出說課的研究性,降低說課的水準。但在實際說課中,很容易出現理論與實際相脫離,其表現有二,一是理論與實際脫節,油水分離。二是理論空洞,無具體內容。
⑤、避免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脫離。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目的,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教法設計是實現目的的措施,是「過河」與「造船與搭橋」的關系,二者應是一致的。在有些說課中,二者卻是脫離的,其表現有兩種,一是目標與措施不一致,二是目標明確,沒有實施措施。
⑥、避免各部分內容相脫節。
好的說課稿應是一篇好的文章,其結構應嚴謹,所以應注意各部分內容的銜接和過渡。有位教師在說一節課時共講了十個問題,每個問題之間互不聯系,變成了答題式的。尤其是教學對象的分析,孤立地分析,不能成為其它設計的依據。
⑦、避免說課與講課相混淆。
說課與講課不同。有些教師在說課時仍然區分不開,突出的表現在教法設計上,講的過細,面面俱到;單純講知識,理論分析少。另外,說課應是上課的預演,而不是課後總結,所以語言應注意准確性,如「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准備採取的方法」在語意上是不同的。
⑧、說課整體要流暢,不要作報告式,幾個環節過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後,要確定目標時,可以這樣說「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下面我側重談談對這節課重難點的處理」
⑨、說課要有層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將說課說得很細,我們要說的都是一些教學預案,所以要多談談學生學習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和教師的教學策略。這里的層次針對某一教學環節來說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難點處理上,你設計哪些問題,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該如何調整等;在練習中你安排了哪些練習,有沒有體現出層次性等。
⑩、說課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個性。既然是說課,說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說得神采飛揚,激情澎湃感染聽眾。同時要針對自身揚長避短,體現個性。比如擅長書法的教師可將你的整體框架進行板書,既使聽眾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何樂而不為呢?
●說課小技巧
在40分鍾去准備一篇完美的說課稿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師總是說我剛寫完教學目標,時間已經到了。這里我們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我談一些准備中的體會。
(1)要在說課前准備好各種課型的框架。這里的框架包含目標框架、理論框架。
(2)要合理安排好40分鍾。目標一般10分鍾要確定下來,重點去考慮教學設計的框架,以綱要的形式寫下來,特別要記下學生的幾種情況和你的對策。不要一字一句去寫。
(3)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怎麼辦?這時你首先要吃准教材,目標不要定錯。可以將提供給你的課文多讀幾遍,你就會心中有一定的底了,然後回想同種課型的課你通常是怎樣處理的,可進行套用,當然這是無奈之舉。
(4)因為這里的說課是課前的預案,不是課後的反思性說課,想像的空間較大,所以你可以將課堂設計的精美一些如媒體的使用、師生互動等
② 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國標本第一冊的第七課。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准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為一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說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著「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准、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台,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為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回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別著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准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莫高窟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莫高窟》一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課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敘述具體,文質兼美。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分為三段,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以及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這個文本並非需要細細咀嚼文字,從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經典文本,而是一個需要從整體上去學會把握的普通文本。對這樣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我擬定的《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准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二、說學生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和閱讀能力。通過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因此,本課立定於目標盡可能讓學生確定,問題盡可能讓學生提出,方法盡可能讓學生掌握,內容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
三、設計理念
1、體現學習語文的規律,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完整的認識。
2、體現學習語文的特點,聽說讀寫的訓練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
3、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教師指導為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教學法
課中,我採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等圖片,挖掘圖片中的情感意義,引發學生想像,讓學生學會表達,多角度的思考。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照圖片,理解課文。
2、閱讀感悟法
閱讀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美的重要途徑,它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感受我們民族語言的聲音之美。通過閱讀想像畫面是進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生課堂自由研讀、課後搜集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學
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一段新課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在出示課件的同時用飽含激情的語言導入這樣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嚮往,為後文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讀細品,領略風采
1、品味「彩塑」
質疑問難,激趣讀文。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發興趣,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
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讓學生自讀讀課文,然後思考、交流:這一自然段里描寫了哪些彩塑?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睡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後,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然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遊人們無不嘖嘖稱贊。如果你是遊人,你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最後,我充滿激情地小結:感受著前人高超的彩塑藝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湧起一股自豪感,就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來讀一讀吧!通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熏陶,在語言的海洋里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教學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能體會到壁畫「宏偉瑰麗」的語句,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群,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優化的方便快捷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3、體味「藏經洞」
「畫出自己更多蘇教版精品教學設計盡在拇指教育感受深刻的句子」拋出話題,讓學生勾畫。適時播放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著,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著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學習最後一段。
教師利用課件展現敦煌的風沙、石山和工匠們製作彩塑、壁畫的畫面,進一步理解「敦煌藝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教學中我採用直接切入重點段的學習,分別介紹洞穴里的「彩塑」、「壁畫」、「藏經洞」,藉助資源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莫高窟》一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同時體會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美的熏陶。
(三)積淀情感,延伸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學完課文後,我利用向學生提建議的方法,引導學生課後搜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為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引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全面系統地理解教學內容。根據課文的內容,體現簡潔明了、統領全文的原則,表現文章的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板書:
彩塑:精妙絕倫
壁畫:宏偉瑰麗智慧的結晶
藏經洞:珍貴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闡明了自己的設計思路。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新的情況會隨時出現,新的問題會隨時生成。我將以教材為起點,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做出科學的判斷,採取合理的措施。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最後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勾踐如何卧薪嘗膽,轉敗為勝。卧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恨。
二、說教法
1、充分的朗讀。課文是一個歷史故事,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於理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在教學中,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默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等,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受越王勾踐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的堅定決心。
2、合理的想像。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展開合理想像,比如想一想吳國的謀臣們會如何向吳王提建議,吳王又是怎麼拒絕的?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再現了兩千多年前吳國朝廷的君臣對話,更深刻地理解了吳王的驕傲自大,對歷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為後來吳國被越國滅掉作了充分的鋪墊,同時這種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學習的興趣。但遺憾的是准備得不夠充分,有些學生無話可說,不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學太少,應該有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這樣就能使表演不僅僅局限於那麼幾個同學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僅僅局限於表演了。這是我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注意的,不要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為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幫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處地使用了多媒體。我的課件沒有花里胡哨的圖片,真正體現了對教學的輔助作用。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馬車和舂米的石臼等遠離學生生活的物品,我選擇了在多媒體上用圖片展示和說明,在了解這些東西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勾踐夫婦在吳國所受的屈辱。
4、卧薪嘗膽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為國家報仇雪恨。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這個成語的確切含義,我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每個字對應的意思,然後再讓學生完整地說說這個成語的意思,這樣從字到詞的理解,符合學生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另外在找詞的過程中,我發現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地找到 薪這個字的對應解釋,我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字的部首,讓他們從形聲字的特點出發,猜測這個字的意思,進而在課文中輕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這樣結合著插圖和文字,再聯想到形聲字的特點,學生終於戰勝了困難,讓他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現了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5、課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歷史故事,離學生比較遙遠,怎樣把它的現實意義很好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並對自己有所幫助呢?從而實現語文最本質的作用呢?我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自己學本課後的感想,並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怎樣向勾踐學習,怎樣吸取吳王的教訓。讓學生從文本中走出來,讓語文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的生活,這也許該是語文的最終目的吧。另外,我還讓學生換位思考:兩千多年前我們都是吳國的老百姓,你願意越王這么做嗎?如果是別的國家的人民呢?進而讓學生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寶貴,教育學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衛和創造和平。雖然由於時間關系,這個問題沒有來得及請學生回答,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定會留給學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遺憾
1、在教學中,由於自身的特點和教材本身屬於歷史題材,感覺比較沉重,因此在上課過程中總感覺沒有激情,不管是學生還是我,都沒有能夠進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為一體,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調動得不夠。
2、對教材的研究上,我沒有能夠事先填補歷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處,比如為什麼越王勾踐萬般無奈,為什麼說他們在吳國所做的事情是受盡了屈辱,如果這些能在教學時好好讓學生體會一下,或許就能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能更真實地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了,朗讀也會更加入情入境了。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才剛剛起步。通過這一次公開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覺到現在的自己只是河灘上的一塊粗糙的鵝卵石,要經過長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澤。前面的路還很長,今後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寫作意圖,對不同題材的課文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能各有所得。
一、說教材
(一)、教學要求:
1、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閱讀,初步理解內容,學習小英雄雨來熱愛祖國、憎恨敵人、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2、繼續練慣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讀後能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給每一部分課文加小標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說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說學情:
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一篇和戰爭有關的課文。對於已經有所了解,這是順利完成本課教學的有利條件。但由於四年級學生閱歷淺,對本文中涉及環保的科學道理較難理解,根據這些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說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以小雲雀和媽媽對話的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學中,我以語言描繪、圖畫展現、表演體驗等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課文內容。
四、說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通過學生用讀讀、圈圈、議議的方法,以讀悟語,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文雖是略讀課文,但由於篇幅較長,可以安排一課時完成。教學中要練慣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先通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雨來是哪裡人,生活在哪個年代?為什麼稱他是小英雄?大體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全文研讀時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思考,特別重點理解「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
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給各部分加小標題。最後進行總結擴展。
③ 語文說課說什麼
語文教材的主體是課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師難當,語文課難教,這第一難,就在要靠教師鑽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讀什麼」、「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
具體地說,教師先要作為一般讀者閱讀教材,「鑽進去」「潛心會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樂,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是第一讀.
接下來要從個人閱讀中「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再來閱讀文章,把文本中能夠發展學生語言的訓練點圈畫出來,比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
第三步,我們再回歸到教師的角色,依據課程標准確定本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進一步從我們剛才發現的眾多點中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來一番篩選,明確本課教學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即找准語言訓練的重點.
1、閱讀方法(1讀讀通句子、讀懂文章,2讀圈畫問題3讀讀出感情等)
2、段意概括、分段(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3、語言訓練(比較語句,體會運詞的准確等)
4、掌握文章的結構(寫景物的,怎樣寫,寫人物的方法等在學課文的結束時,總結歸納,讓孩子學會方法,為作文鋪墊)
《小學語文教學》
怎樣說好一節課。我們討論的有兩個大方面的內容:一、什麼是說課,二、怎樣說好課。2((5此外,由於教學是圍繞著教學重點來開展的,而教學的關鍵又在於突破難點。
望採納,謝謝!
④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解讀教材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古詩《華山》巧妙地包含在敘述寇準與先生登山的現代白話文中。「詩」是「文」的話題開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這也是本文的一個最顯著的寫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點孩子隨同先生登山,末點孩子姓名和年齡,重點放在登山吟詩上,以此表現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針對新課程標准對一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從課文中體會華山的高大、壯美。
3、了解詩文的聯系,掌握學習的方法。
4、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
二、把握教法
(一)經驗交流,引入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教師應從創設情境入手,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過程,達到「扣開心扉」的程度。因為無錫的小朋友大多數有爬錫山、惠山的經驗,所以我在開頭設計了情境引入的辦法,欣賞祖國山河之後,讓小朋友來談一談爬山的感受,特別讓他們有條理地說說向山下看到的景色,從他們的記憶中挖掘出登山觀景的美麗畫面。以上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啟發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為下文的重點內容作了一個小小的鋪墊。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求知。
古詩是全文的中心、話題,教師要避開繁瑣的零碎知識,直接將學生引入課文中心。結合本文「文包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第一層次:從詩到文
A、出示古詩,學生質疑——在讀通古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對這首古詩提出自己的疑問。
B、帶著問題讀課文。——教師有意突出「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景色?」這個問題。讓學生以這個問題為主要閱讀目的,自己在文中尋找與詩有關聯的句子。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揮多謀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畫面,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擺一擺,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藉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的文字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課件的擺放,有意突出「那麼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例如;讓學生擺放一下雲朵的位置,通過擺放,理解了「山腰間」這個詞語的意思,並且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擺在山腰間。分頁標題#e#
這一環節注重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歷「理性認識——動手操作——感性認識」的認識過程,自己領悟出華山的高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二個層次,從文到詩。
本文的難點在於讓學生讀懂詩句。教完重點句後,要引導學生回到古詩上。其實,前文的句子已為學習古詩打好基礎。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尋找文與詩的聯系。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讀懂了哪句詩?」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再反復誦讀,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受到中國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從而激發起學生更高的求知慾望。
第三層次:從詩到法。
我國教育界的老前輩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主要體現在學法指導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詩後,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讀懂這首詩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從中點撥,讓學生產生頓悟,找到文與詩的聯系,「讀懂詩先讀懂文,讀懂文即讀懂詩」。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學會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
(三)、採用多層次的朗讀方式。
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貫穿有自由讀、小組讀、師生對讀、指讀、古詩與句子分角色讀,表演朗讀,齊讀等。這些形式能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參與面廣。這樣既使每一個學生得到了練習的機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表演讀能激起學生在表演中學習的濃厚興趣。我想讓學生來當一當小寇準,讓他們在輕松的背景音樂中表演朗讀,這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感受閱讀的樂趣。並且在反復誦讀中,完成了背誦課文的教學目標。
(四)、注重寫字教學。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它的筆順應該怎樣,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筆順和部首時,利用課件的動態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稱」字時,學生跟著課件一筆一劃書空,掌握了正確的筆順。
在板書設計上,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板書不能多而雜,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個「高」字就可以了。
一、課文簡說: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像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本課的重點是: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教案意圖: 讀課文,感受名畫。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恆美。我採用以下教學思路:
⑴ 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並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交流,感知文章脈絡,為下文學習做鋪墊。)
⑵ 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
第二遍布置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學生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即重點講解第5、6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自己學7兩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這課的重點,教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學完了5-7自然段後,我們再回顧全文,讓學生不僅能從具體的描述中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還讓學生體會到從排隊等候中也能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學完這部分後,鼓勵學生當小小解說員。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課後去查找有關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的資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五、教後思考:
《蒙娜麗莎之約》這一課很優美,很想上出優美的感覺,但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在語文教學方面還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堂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1.講具體描寫這幅畫的地方沒有深入,學生對這幅畫的感悟不深,對於課題「蒙娜麗莎之約」沒有講到其含義。
【修改】要多讀書,多學習,增加自己的內涵,多查資料,多鑽研文本,提高對文本的體悟。
2.在課堂上,語言缺乏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不夠優美,感染力不夠。
【修改】作為語文老師,語言的.感染力和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都非常重要,因此更要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讓語言充滿感情。
3.讓學生當小小解說員的環節,對於學生來說,讓他們直接講難度太大,以致學生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
【修改】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提供難度適中的問題,可以適當給予提示或做示範,還應注意解說詞的一般講法。
4.多媒體字跡不清晰,學生朗讀時不易看到。
【修改】課件做好後,要先試試看,事先應該做好檢查工作,便及時修改。
最後,我要感謝在備課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陳曙光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的各位領導、老師。希望各位老師給我的課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促使我能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步。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導入課題,再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後,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麼?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像,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像,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麼。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麼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麼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後進行總結,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後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導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一、說教材:
《一次成功的實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11個小節,對話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女孩的崇高品質。
本組課文以「怎樣表達愛」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對他人的關愛,本課則刻畫了在面臨危險時小女孩的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和先人後己。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是新課標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根據這些相關要求、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學情,安排了兩課時的教學時間,(第一課時掌握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二課時課文內容講解)並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生字,會寫「育、瓶」等13個生字,會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理解「如實、不假思索」這兩個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生活在被關愛、被寵愛的環境中,缺乏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正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後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此外,在教學時,單純強調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二、說教法及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通過朗讀、對話等途徑,引領學生觸摸文本、走進文本,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對小女孩和教育家對話的品析來體會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根據學情和本篇課文的特點,我採用了「品讀、品析」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主要立足於語言文字,通過實驗的准備、經過、成功的原因三方面的學習,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感受實驗的經過,體會小女孩臨危不亂、先人後己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一)合理導入,揭示課題
1、合理的新課導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調,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因為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實驗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我就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有關實驗的課文,題目是《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疑提問: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呢?
導入課文: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
這個環節包括初讀課文、認識詞語、檢查匯報這三個部分的學習。本課內容簡單,要求會讀的生字少,所以在教學中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在初讀課文之後,認讀生字新詞,鑒於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復雜,我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都是左右結構,但兩部分佔的比例並不一致,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後再書寫。鑒於三年級對詞語的掌握程度,要求能說出「成功、危險、順利」這三個詞語的反義詞,「思索、激動、獲得」這三個詞語的近義詞。
(三)課文解析,走進實驗
本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容。我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1、朗讀課文後,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准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
2、內容解析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即實驗成功原因的分析。
(1)實驗准備與經過略講,引導學生用「先……再……接著……然後……最後……」來串聯教育家的准備工作。
(2)實驗成功的原因詳講,主要是對重點語句的朗讀、品析
課文中有多處對話描寫(出示課件),特別是教育家與小女孩的對話,如:
「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麼?」(教育家看見實驗成功,既感到高興又感到疑惑,兩種語氣。)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里應該更多的是探詢的語氣。)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應該稍快。)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例如,「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讓學生想像女孩說話時的神態,並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紮根於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於此。藉助畫面的具體形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與無私。並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句子蘊含的豐富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展開教學過程。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並且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3、讀寫結合,感悟主題
實驗成功了,小女生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我們,那你們想對這位小女孩說些什麼呢?請把你想到的寫下來。這里通過小練筆來訓練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並感悟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
(四)結課
小女孩面對危險的沉著冷靜與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同時在遭遇困境時我們也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希望同學們都能深刻體會並學以致用。最後,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個句子。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根據課文三個部分內容的劃分:實驗的准備、實驗的經過、實驗成功的原因,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一次成功的實驗
實驗的准備:先……再……接著……然後……最後……
實驗的經過:注水→危險→小女孩的策略→順利提出
實驗成功的原因:小女孩的先人後己+團結協作
⑤ 《家》小學語文說課稿
《家》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家》小學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說教材
《玻璃公公一家》是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七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本組課文以「科學、奮斗」為主題,以淺顯的語言讓學生領悟到科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用生動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努力奮斗的熱情。其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悟出道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並且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性,激勵學生課外多搜集「科學、奮斗」方面的資料,用以激發上進。
本篇課文是一篇童話式的說明文,它以玻璃公公應激回鄉參加「玻璃節」的經過為線索,分別介紹了泡沫玻璃、夾絲玻璃、隔熱玻璃、變色玻璃、吃音玻璃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這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了解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探究鑽研的科學精神。
結合新課程標准要求和單元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4個生字,練習書寫8個會寫字,自主積累詞語,完成「我的詞語庫」。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中所介紹的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以及它們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關心科技發展、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3、練習默讀課文,分角色演讀課文。
4、聯系說話寫話,推銷課文中的新型玻璃,並寫出自己收集或設計的新型產品。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二、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啟示我們: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所以,在教學中,我以「教—輔—放」為主線,循序漸進地採用教給學生學法,指導學生運用學法,通過學生互助合作、自讀自悟等形式學習課文,並通過討論、交流、匯報、角色演讀等形式突破重點、攻克難點,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民主、活潑的課堂教學。
三、說學法
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和本課書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以「找—讀—悟—說」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找中明序、在讀中感受、在悟中理解、在說中強化,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也體現了其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習中還注意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落實課改精神,結合我對教材的理解,我設計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檢查預習;疏通語言文字障礙;讀熟課文;指導理解、書寫、鞏固文中生字新詞;對課文整體感知。第二課時主要採用了「整體—部分—整體」和「教—輔—放」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以「找—讀—悟—說」的方法進行學習。
具體步驟如下:
(一)直截導入 懸念激趣
由於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認為沒有必要兜圈子。為此,我的引題很直截:「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玻璃公公一家》」。常言道:「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械」。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為此,第二步我便激趣:「看著這個課題,你想課文可能會寫些什麼?課文到底在寫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樣就有的放矢地讓學生帶著懸念進入了對課文的學習。
(二)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
這一步主要是通過「讀—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粗讀,了解課文的結構、主要內容、寫作順序等,使學生對整篇課文的脈絡有個清晰的印象。為後面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三)細讀,理解課文內容
這是學習理解課文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我又分七步進行:
1、齊讀第1自然段,說說玻璃公公為什麼回鄉?使學生在讀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2、教師指導學習第2—5自然段。
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首先由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找對話—悟道理」;再逐詞逐句引導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最後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歸納出「泡沫玻璃」和「夾絲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歸納、教給學生這種學習的方法。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6自然段,了解、歸納「隔熱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4、同桌合作學習第7自然段,了解、歸納「變色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5、個人自主學習第8自然段,了解、歸納「吃音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以上一步步的學習不僅體現了「教—輔—放」的教學思路,更充分地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及「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達到了突出重點、突出難點的教學目的,並且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6、小結拓展。通過剛才對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了解,同學們的心情已激動不已,深感科技的奇妙。此刻,教師又讓學生想像玻璃家族的其它新成員,並談談此時自己的感想,再齊讀最後一段,理解此時玻璃公公的心情,可謂水到渠成地使學生的心與作者的心產生了共鳴,把學生的激情推到了最高峰,使其對課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收取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歸納總結全文
通過對課文的總結、學生談學習收獲以及指導學生分角色感情演讀全文,使學生的認知和感知得到了更完美的統一。更激發了其勤奮學習、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五)課外拓展
讓學生課後收集、了解更多新型玻璃或其它新型產品的資料,准備推銷、仿寫。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激發了其收集、探索科技奧秘的興趣。
總之,我認為,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已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通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為什麼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8個生字,"藍、祖"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學難點。為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上課開始,我先給學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歡樂的音樂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家。接著,引出課題:。有一首很美的詩,題目就叫家(板書課題:家jiā)
指名讀課題。
並設疑:詩里的家究竟是怎樣的。
二、看圖識字,整體感知
(出示書上插圖)這里的景色美嗎?你看到了什麼?再引導學生認識「白雲、種子」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並相機正音,接著通過提問「他們的家在哪裡?」引出課文內容,啟發學生互動交流,然後我結合學生回答,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教師:藍藍的天空白雲飄,鳥兒在樹林里歡快地歌唱,魚兒在小河裡自由地游來游去,種子在泥土裡慢慢地生根發芽,多麼優美的景色呀!書上是怎樣寫的呢?自己讀一讀課文。並出示自讀要求:自讀課文,把字音讀准,詩句讀連貫。讀完後老師加以檢查,指名讀。
三、巧設情境,突破難點
1、第一句
(1)白雲的家在哪兒?(出示白雲圖)練習
說話:藍天是——的家。(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圖)說說它們的家在哪兒?
(2)把(四幅圖)它們送回家(貼圖),「送回家」時需說一句話:——是——的家。
(3)自由朗讀,你最喜歡讀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雲的家?白雲的家怎麼樣?指導讀第一行:指名讀、范讀,學生閉上眼睛,彷彿看到了什麼?齊讀。練慣用「藍天是——的家」說話。
②出示第二行:如果你是一隻小鳥,會在樹林里干什麼?你和小夥伴會說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開心的讀第二行。練慣用「樹林是——的家」說話。
③出示第三行:(顯示動畫)魚兒在干什麼?魚兒能離開水嗎?學著魚兒游動,讀句子。練慣用「小河是——的家」說話。
④出示第四行:(看圖)猜一猜種子在泥土裡會慢慢地怎麼樣?讓我們來做一粒種子,演一演你是怎樣慢慢長大的。是呀!種子從生根發芽到長葉開花都離不開泥土提供的營養,讀句子,練慣用「泥土是——的家」說話。
(4)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由於低年級學生對祖國了解甚少,我預計理解本詩句的精確得當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我先調動學生大腦中與祖國相關的知識儲備,創設「我對祖國知多少」的情境,引導學生自由交流課前了解的知識。接著在音樂的渲染下,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遼闊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和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激發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再出示句子「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指名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師:這首詩彷彿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才我們了解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那麼你們還知道什麼是誰的家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在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上,請學生仿照課文,實現遷移,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更積淀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
五、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重點教學生字白、雲。出示生字卡片:白、雲,指名讀准字音,組詞。然後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再讓孩子們做小老師說說如何寫好這兩個字。
最後老師師范寫,學生描紅。
一、說教材
《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地3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六行兩句,課本配有兩幅插圖,通過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本課的安排,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現將《家》一課第二課時擬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能力,會讀《家》這首詩。
(2)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並結合圖理解字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詩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詩句的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四、說學情
學生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能過通過觀察、思考、聯系生活,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
五、說教法
這節課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簡筆畫、游戲、教學掛圖等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讀、主動、自覺地為解決問題而讀,如通過同桌讀、男女生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等形式,讓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提供想像的空間,有利於降低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了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我著重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本節課"讀"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本課詩句優美,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主要讓學生通過誦讀,結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激趣生情,讀出親切的感受,在讀後兩行時,要讓學生帶著在祖國的哺育下多麼幸福的.感情,讀出愉快、自豪的語氣。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先用簡筆畫畫出一間房子,然後提問學生,這是什麼呀?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出:家。讓學生說說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家?讓學生通過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2、細細體會,美讀欣賞。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通過朗讀,讓學生結合觀察圖,在讀中體會詩句的意思,把你認為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理解,試著讓學生把一句話換成別的說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然後進行討論,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受,師相機出示全詩,讓學生進一步通過觀察,比較他們之間的聯系,能過很好地突破重點,理解難點。
3、游戲復習,擴展訓練。
(1)做找朋友游戲。指名幾個同學分別帶上不同的頭飾找出相對應的家。通過游戲,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同步的發展。
(2)擴展練習,除書上介紹的這些以外,你還知道(什麼)是(誰)的家?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表,最後集中訂正。
(3)小結(由學生完成)
八、說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簡練精巧,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復述課文,本板書又是一個從讀到說的轉變,同時為學生說話、寫話提供了提綱。
附板書:
藍天 白雲
樹林 小鳥
小河是魚兒 的家
泥土 種子
祖國 我們
一、說教材:
本課是浙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3課,是一節「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的綜合美術課,由於孩子們從小就對大樹和小鳥有著特殊的認識和情感,因此,這節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像與創作空間。在教學中為了給學生交流、學習、思考的空間,因而在備課上我充分考慮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快樂學習的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創新生活的美好情感。 2.知識目標:了解不同小鳥有不同的窩,了解小鳥的畫法及保護的相關知識。 3.能力目標:學會表現不同形態小鳥,運用想像、創新的方法為小鳥設計一個家。 重點: 學會表現不同形態小鳥的方法,了解不同小鳥有不同的窩。 難點:設計出想像豐富,思維獨特的鳥窩。
二、說教法:
本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情景、交流及談話的方法,主要強調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教師只作為活動的幫助者和引導者,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主要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探索、嘗試的慾望,並通過聯系實際生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方法:1.情景法2.交流法 3、說學法。為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採用聽、說、做、畫等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像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四、說教學過程: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貫徹落實課程標准,我按照審美激趣、賞析探究、練習感悟、評價提高四個環節來設計這節課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被砍伐的樹林,小鳥在呼籲自己的家園。(引起學生的保護之心)你看發生什麼事?——它們有家嗎?說說自己的感受。造成小鳥失去家的原因是什麼?(自然災害,人為砍伐等,茂密的山林變成了禿山,小鳥無處藏身,家自然沒了)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為了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節課我們 就一起來給小鳥安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出示課題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被砍的樹林,讓學生自己想到小鳥也應該有自己的家,調動學生的愛護之心,直接進入課題。
二、談話引導、觀察感受:
1、同學們,在沒畫之前誰來描述一下小鳥的樣子?——圓圓的頭部、橢圓形的身體、三角形的翅膀和尾巴。老師邊總結邊示範。師:你們還能說出幾種鳥的名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畫出各種鳥類,並注意動態。小鳥的家又有哪些成員呢?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課件展示:——樹上、草地上、河邊、屋檐下、電線桿上、牆洞里到處都有。鳥窩有什麼作用,是用什麼東西做的呢?——和我們的家一樣,是小鳥溫暖、舒適、安全的庇護所。出示板書安全溫暖 2、小鳥的家不僅作用大,它的樣子也很有趣呢! 。 課件展示:(實物展示——鳥窩) 你看,這個鳥窩像什麼呢?—— 一個麻線球。這個鳥窩和剛才的一樣嗎?有什麼特點?——不一樣,從底部進入。鳥兒不同,鳥窩就不同。 世界上的鳥類有上千萬種,鳥窩呢也就有成千上萬個樣子。出示板書造型獨特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主動回憶生活常識,同時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要注意多觀察,積累豐富的生活常識。
三、思考分析,展開想像:
1、這么多新奇的鳥窩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呢?你會為小鳥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家呢? 學生回答師加以引導,畫出同學描述的造型 2、欣賞同齡作品打開思維,出示範畫觀察分析,讓學生從色彩、線條、添加物上去學習觀察,出示板書色、線美。3、出示本節課的作業要求:給小鳥設計美麗舒適的家,要求想像豐富,思維獨特,色彩鮮艷。 【設計意圖】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創作感,激勵學生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小鳥的家,達到啟發想像力和創新。 下面同學們拿起畫筆趕快行動吧!看誰的小鳥最可愛,誰的家最美麗、溫暖。 4、學生創作,老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作品,評價小結:
同學們,請把你的小鳥的家作品剪下用雙面膠貼在這片樹林里(准備好的展板)。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些優秀的作品吧!如果你是只可愛的小鳥,你最想飛進哪個家,最想和哪只小鳥交朋友?你是怎麼想的?
五、延伸拓展:
你們看,我們的大屏幕上是什麼?——2008奧運會體育場館鳥巢。他的設計靈感來自哪?——老師今天看到大家的作品很開心,大家都很用心,相信鳥兒也會很喜歡,也希望同學們能把這樣的創意運用到生活中,並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設計意圖】通過延伸拓展,達到讓學生在生活中要熱愛小動物,愛護小鳥,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力!並學會將設計運用到生活中!
;⑥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麋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記敘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新課標的的教學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20個生字,會寫其中的6個,理解部分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學生學習課文,除了了解課文內容,還要用自己的話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傳奇色彩。因此我認為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結合課文內容,學著解說員的樣子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傳奇色彩。
3.通過課文的學習來體會我國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二、媒體設計
我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圖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麋鹿,導入課文。再利用教學軟體突出重點段(第二、三小節),再配上相應形態的麋鹿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探討、交流,幫助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三、學設計過程
我預定三課時完成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設想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後檢查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的預習和朗讀情況,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並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二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引導深讀、理解課文--我是小小解說員」等環節來學習理解課文、鞏固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最後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願給麋鹿」的作業。
第三課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參與的熱情,精心創設「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情景,讓學生來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
接下來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步:「創設情景導入」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而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出示麋鹿的圖片、
說說你想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他們想了解的知識)跟著老師一起來認識「麋」字的構字結構。(復習形聲字的構字方法)然後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去看個究竟。
第二步:「初讀感知」。第一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這樣做考慮到每位學生閱讀的方式不同,尊重他們自己的閱讀方式,讓他們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下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第二:檢查初讀情況。檢查生字的學習情況時讓他們先自由讀如遇到不會讀或不理解的地方問問最近的同學,然後點名讀。檢查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落時,讓學生試著說說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什麼?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相關的圖片和內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時也取得更為直觀的教學效果。
第三,在了解課文在向我們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色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
第四、學生在初讀後能初步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了,然後引導學生去學習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細讀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解決的問題來過度:原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它的經歷也充滿了神奇色彩,這讓我們越發想深入的了解它,跟它去交個朋友,是嗎?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須知道它所處何地,環境如何。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境?交流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黃海灘塗的靜謐、美麗,體會大豐自然保護區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最後引導學生齊讀。
第四步:最後為學生留有五分讓學生抄寫本課的生字或認為自己值得抄寫的詞語。再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是為了改變單一的抄寫,激發學生抄寫的興趣,張揚學生的個性。
四、板書設計:
外形特點
麋鹿 黃海灘塗 生活習性
(理想場所) 傳奇色彩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掌聲》,首先談一下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新課程理念,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在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為重點,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下面我將從新課標要求、教育學、心理學等因素來談《掌聲》的設計構思,從主觀願望、客觀效果來談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談教學設計,最後談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掌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首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本課在本單元中起著非常重要引領作用。我想:在教學時,如果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掌聲就是愛,同學們都愛小英」這空化了的思想內容是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在「愛」的情感世界裡,經歷情感的洗禮,精神得到喚醒,沉澱為人格了,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為生命奠基」!面對著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才是本課的終極生命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根據上述對文本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准》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我根據本課內容及教學實際、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情感,扣住情感升華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二、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像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台,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教法是:
1.啟發點撥法:巧妙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多媒體演示法:引入音像視頻資料,使課件符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徵、認知規律,直觀、形象、視覺效果好。
3.創境想像法:創設假如小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環境,讓學生以想像談話的形式理解文本。
4.評價激勵法: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科學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法的點撥與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我引導學生採用: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語文教師。我說課的題目是《愛蓮說》,說課內容共分 六個環節。
一、教材分析
《愛蓮說》是繁花似錦的古代散文園地里的.奇葩。
它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2課,與本課另一篇短文《陋室銘》相似,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與其有很大的區別:《愛蓮說》的句式更富於變化,語言講究駢散結合。
全文119字,雖然篇幅短小,卻字字珠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愛蓮說》寫「蓮」是實,寫「愛」是虛,以實托物,以虛言志,境界深邃,讀之如品香茗,唇齒留香。
二、學情分析
蓮在齊市很少見,學生知之甚少,因此,課前需收集有關「蓮」的知識信息,以此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級大部分學生對古文的學習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了解,能利用工具書,教材的註解,理解大意。基礎薄弱的學生應在加強基礎復習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能力。學生受年齡和閱歷地影響,理解主題會有難度,我將結合時代背景做好鋪墊。
三、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通過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依據新課程標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1、 朗讀並背誦課文
2、 積累文言字詞
3、 了解文章思想內容,領略作者的情懷
(二)、過程與方法
1、 學習向文本質疑的方法
2、 在朗讀賞析的過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風,培養學生對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學重點:
1、 學習向文本質疑的方法
2、 把握「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襯托手法的運用
四、 教法學法分析:
《語文課程標准》提到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依據課標精神,本文設想以課堂質疑的方式展開教學。學生通過自學與合作學習,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堂質疑分為三個環節:整體感知—質疑解惑---總結整理,從不同方面解讀文本,運用多向性質疑、逆向性質疑、類比性質疑三種方法,通過生生質疑、師生質疑來完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流程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營造氛圍
有中國銀都之稱的永興縣馬田鎮(周家)一個村子有一本傳了幾百年的世襲家譜!
宗法(輩份)如下;
法後淵源衍愛蓮
濟子遐思水木緣
文風應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顯祖承謨烈
世德祥開玉秀賢
有道家聲能佑繼
明經福澤定綿全
你能看出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譜嗎?周敦頤(播作者與說的片)
創意; 利用「周敦頤家譜」 這一傳統文化元素導入新課,引領學生迅速進入古文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順勢介紹作者及作品文體。
(二)感知文意,夯實基礎
為第三環節主動質疑搭設階梯。本環節分為聽讀、自讀、齊讀、合作翻譯、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讓學生去做學習的主人,這樣既避免了學生聽的重復性,又可以調動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1、 聽讀,劃出朗讀節奏,弄清字音
2、 自讀,把握字音與節奏
3、 齊讀 整體感知。
4 分組疏通文意,展示討論成果
5 質疑,學生互相解答。
這是本文的范讀,學生聽讀的同時更直觀的欣賞蓮花。
(三)課堂合作,質疑文本
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重點解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初步總結向文本提出有價值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提問,進行質疑,不僅能組織起熱烈的課堂活動,還能自然的凸顯出課文的重點內容,關鍵是能改變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加強師生間的對話與交流。
1、 請討論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為何「予獨愛蓮」?
2)、 《愛蓮說》刻畫了蓮的哪些特點?這些句子優美嗎?請舉例賞析。
3)、 「出淤泥而不染....不可褻玩焉」幾句究竟是寫蓮還是寫人?這是什麼寫法?
2、 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3、 (這些問題就是我們對文章的質疑,)請大家和老師一起總結,我們設計問題、欣賞文章的著眼點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練習,質疑創新
我設計了三道練習,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局限於教材,既能欣賞課文的優點,又能看到課文的不足,敢於創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問題的答案更趨多元化,培養逆向性和類比性思維能力。與此同時,積累寫作素材
1、 你還知道歷史上有哪些人具備作者所說的「君子」的精神品質?
屈原 潔身自好,頑強抗爭,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脫離環境的積極態度。
2、 你認為周敦頤所贊揚的「君子」品質都有借鑒意義嗎?
3、 《愛蓮說》與歌頌梅、蘭、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暢談收獲,總結規律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收獲?
我的收獲是:通過與大家地共同學習明白了欣賞文章、設計問題可以從文章整體內容、具體語句賞析、文章深層主題入手,對某個詞、某個句子、某個修辭、某段話表現的思想感情、文章結構、寫作手法等質疑,提問。
六、板書設計
用蓮的圖案做底,填入課文相關內容,能夠使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印象,加深記憶,便於背誦和理解課文。
⑦ 語文說課內容包括哪些
說課的方法有多種,有四說法、五說法、六說法,但萬變不離其中,總是要說清教材、目標、重點難點、過程、教法學法、理論依據以及板書練習。
一說教材——明
說教材一般說三句話——1、說課內容是什麼教材的課文;2、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3、本課文有什麼特色。如:《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懂得天外有天,學無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課文結構相近,語言生動,對話居多,插圖逼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說目標——清
這一環節也可分二個層次表達:1、先說一說你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依據一般有三——一是語文課程標准對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描述;二是學生的年齡特點;三是教材本身的特點。第二層就是具體描述教學目標。具體描述教學目標時,要注意目標的准確性和具體性。在描述的方法上,也有兩種,一是按新課標關於目標的三個維度描述,即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去表達;二是同樣從這三個方面去思考,但表達時可將這三個層次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在具體的表達時,還要時刻注意我們是在「說」課,並要照顧整個一篇文章,而不是只說一課時,但由於兩課時都具體說又不可能,因此,第一課時可簡要說說目標,而把重點放在第二課時上。如《小鷹學飛》的目標可這樣描述:為了順利完成本課教學,我准備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的識寫,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結合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主導和本文情趣性強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讀全文,尤其是讀好三次對話;
2、抓住重點語段,品詞析句,具體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練習學習第一次對話的方法,自學第二、第三次對話;
4、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學無止境,不斷進取的道理。
三說重點難點——准
重難點的確定要根據具體的文章而定,一般來說,徐分開表述。在確定重難點時,要注意前後聯系,瞻前顧後,在教學過程中有具體的體現,重點是怎樣突破的,難點是怎樣分解的。、
四說過程——實
說過程時說課的重點,也是難點,要花大力氣說好這一環節,就說課的時間分配而言,說過程至少要花6-7分鍾時間,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提綱挈領說框架——說過程時要注意先提綱挈領地介紹整個過程的幾個主要步驟(或說成幾個板塊、幾個層次、幾大部分),然後再具體說說各個環節。
2、精雕細琢說名稱——設計板塊名稱時,要詞斟句酌,具體而言,各標題最好要做到四點:一是字數相等;二是結構相近;三是層次清晰;四是用詞前衛。如:
《圓明園的毀滅》——王菘舟
一、揭題導入,奠定基調;
二、整體感知,敏化感悟;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四、情境寫話,激盪感情。
《小珊迪》——竇桂梅
一、啟讀,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通讀,潛心會文動真情;
三、參讀,一字一句總關情;
四、研讀,設身處地悟深情;
五、精讀,咬文嚼字品至情;
六、活讀,妙筆且書個中情。
3、詳略得當說過程——教學過程相對來說信息量大,在短短的幾分鍾內,要讓評委留下很好的印象是不容易的,因此,說過程時,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基本環節簡略說,要做到惜墨如金;重點環節(課文重點、教學重點、教學亮點、教學特色)等要具體說,要做到不惜工本,大肆宣講,以給評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4、選准切口說理論——說設計意圖,說理論依據是說課的重中之重,是說課區別於上課的重要部分。因此說理論要精心設計,找准切口。說理論依據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擇其精要,點到為止,一般來說,只要選五六個關鍵處簡要說說即可。
理論依據主要來自課程標准、教育學心理學論述以及名師名言等,下面以課程標准為例簡要說說。
1、設計學生多元理解某一環節時可引用:
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2、設計學生某一語文能力訓練時可引用: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3、設計學生小組學習時可引用: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4、重組教材,課堂拓展時可引用:
語文教師應高度注意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5、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時可引用: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6、設計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學習時可引用: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7、設計學生自讀自悟時可引用: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8、設計學生自讀自悟後交流感受時可引用: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9、設計課堂相關拓展,激發學生愛讀課外書興趣時可引用:
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為學生終身喜愛讀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說板書練習——精
⑧ 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理念
有創造地運作「整體 ——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基本思路,引導學生有創意地閱讀。以「讀說式」的課堂交流,培養學生解讀課文、闡述見解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與思維能力,邊讀邊想邊感悟,引導學生置身文本之中。
二、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回憶作者與母親之間發生的幾件小事,反應了母親與兒孫之間的愛,同時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無限的思念。
2、制定目標:
(1)學會本課的十個生字,會寫含生字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內容,感受母親對兒孫的愛,喚起關愛父母之心。
3、確定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深厚感情,受到關愛親人的教育。
三、說教學策略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和主體作用,採取講學結合,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自讀自悟,培養提取信息的能力。
堅持以生為本,注意落實語言訓練點、朗讀訓練點、思維訓練點、延伸練筆點,大膽讓學生自讀自悟。
四、說教學流程
(一)猜讀導入,營造一種氛圍;
教師出示新鮮的荔枝,讓學生說說荔枝的外形,說說吃起來的味道。如果讓你寫關於荔枝的文章,你會寫些什麼?那麼課文是不是這樣呢?作者的想法與你們是否相同呢?(有人說,閱讀是一種猜測的游戲,是讀者的經驗在文本中的再驗證,是讀者人生經歷走向作者人生經歷的過程。而閱讀教學應引導通過大膽想像猜測,產生強烈的期待視野,從而與文本零距離接觸。)
(二)整體感知,升騰一種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課文,同時想想課文主要寫一件什麼事?(初讀是是閱讀教學的開始,學在解讀中的第一感覺很重要,原生態的感悟是後面教學的基礎,應讓學生直面文本。)
2、再讀課文,理清文脈。邊讀邊思考問題:課文圍繞荔枝寫了我與母親之間發生了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後,給學生提供一個感興趣的,寬泛的閱讀對話話題,為下一環節的精讀感悟做好鋪墊。)
(三)潛心會文,感悟一種情味;
1、批註課文,與文本對話
母親的愛是那樣無私與偉大,那麼課文哪些地方的描寫令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並在文中旁註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批註文本是落實學生與廣文本對話的有效形式,也是有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整體素養的一部分,當然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又要注意教師的適時點撥。)
2、批註交流,師生對話
匯報學生的感受,教師主要預設以下內容:
(1)母親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
(先指名讀句子,找出描寫母親動作的詞語,然後說說從這些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最後指導學生朗讀)(母親是第一次吃荔枝,她非常喜歡荔枝,這樣細致的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荔枝在母親的眼裡是格外的珍貴,她像對待一個小生命一樣認真細致地剝開,仔仔細細地欣賞,像個孩子一樣高興,也可以說體會到了母親對荔枝的一種無比的喜愛,母親彷彿看到了兒子的一片孝心,心裏面是特別的高興。)
(2)這是一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個都長著疤,有的還爛了皮,只是讓母親一一剜去了疤,洗得乾乾凈凈。每個沙果都顯得晶光透亮,沾著晶瑩的水珠,果皮上紅的紋絡顯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幾遍才洗成這般模樣。
(讓學生想想母親為什麼買這些處理水果?重點抓住小果子的特點描寫,從中體會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及對我的關懷。)
(3)母親端上茶來,笑吟吟順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經意,然後回過頭來對客人說:「快嘗嘗荔枝吧!」說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親利用上茶端下沙果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處處為兒子著想,盡管那盤沙果是她買的,她就勢端了下去,留給兒子買的荔枝,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這兒也可以體會到了母親的機智。)
(4)母親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親臨終前一直捨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了她心愛的太饞嘴的小孫子吃了。
(母親臨終前未能吃上荔枝一事,可以體會到母親把捨不得吃的、最愛吃的荔枝都給了兒子和孫子,那種殷殷的舔犢深情,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因母親臨終前不能吃上荔枝,而產生的深深的遺憾和無法彌補的痛楚。)
(5)站在荔枝攤前,腳挪不動步。那時,北京很少見到這種南國水果,時令一過,不消幾日,再想買就買不到了。想想活到 28 歲,居然沒有嘗過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親快 70 歲的人了,也從來沒有吃過荔枝呢!雖然一斤要好幾元,挺貴的,咬咬牙,還是掏出錢買上一斤。
(對比我們現在吃荔枝是家常便飯,而他們卻那麼艱難,表達作者對年近70 歲的老母親的拳拳孝心)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順序適時點撥。
(這一環節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交流碰撞,教師巧妙點撥,精要總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引導他們當演員,當課堂主角,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說出獨立的見解和感受,促進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
真情訴說,與自己內心對話。
同學們,面對這對母子,他們互相關愛,母親為了照顧小的把自己鍾愛的荔枝讓給子孫,而孩子熱愛母親,年年都給母親買荔枝,讀了他們的故事,你結合自己的實際,一定有許多話想說,想想,告訴你的同桌,然後再全班交流。
(「隔岸觀火」是語文學習的一大弊端,學生融不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便很難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中讓學生改變角色,走進教材,從讀者變為當事者,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四)總結提升,學習一種表達;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簡短的一句話飽含著作者多少復雜的情感與心中訴說不盡的話語,根據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作者未說完的話會是什麼?(注意要與原文的基調一致。)
(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寫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是從閱讀到獨立寫作合程中走橋梁作用的一種手段。讓學生仿寫,把學到的知識點向課外延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說教材
(一)分析教材
《騎牛比賽》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有三個自然段,寫了一為技術高超的騎手在騎牛比賽中的精神表演,給予人們啟示:高超的技術是長期刻苦鍛煉獲得的。本文和前後兩篇課文都是通過故事來告訴學生道理,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如下: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文9個生字和1個偏旁,綠線格里的字只回認不要求寫。
2、過程與方法: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探究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生字新詞,並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懂得高超的技藝是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得來的,只有不怕艱苦,才能學到真本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騎手的話「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
二、說教法
(一)直觀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據此以及教材的特點,我採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物體、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型理解字義。因此在課前我請學生搜集有關動物比賽知識。學生一個個興趣怏然,告訴我有日常生活中的鬥蟋蟀比賽、斗雞比賽,還有香港的跑馬、西班牙的鬥牛比賽,等等。
(二)情境創設法
通過
圖文比較感受公牛的瘋狂撒野,騎手的高超技術,觀眾的興高采烈,再分小組排練表演比賽實況。在這種近乎游戲的教學中讓學生充滿樂趣的學習,達到了於老師所說的「語文教學要多些情趣,少些規則」。
三、說學法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年級下冊說課稿騎牛比賽:根據我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我採用練習發和講讀發。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一切語文在實踐中學習比在規則中學習要來得容易得多,語文教學應該以寫字學寫字,從談話中去學談話……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在學生接觸感悟了本文大量鮮活的語言後,讓學生觀看西班牙鬥牛的錄象,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說鬥牛的經過,現場的反映和自己的感受。激發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地運用用書中有關的詞語。這樣學生才真學會了語言的運用。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上一節課要求大家回去搜集些有關動物的比賽,誰能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呢?
2、學生交流中,我相機介紹補充騎牛比賽的規則和南美洲的風土人情。
3、騎牛比賽會怎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去感受那激烈的比賽場面。
(相機板書:《騎牛比賽》)
(此環節引導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從多種渠道活動獲取信息的本領,不僅促使學生主動地學,更教給我尋求。
(二)反復讀文,講讀有法。
1、學生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讀通課文,標好自然段。
2、學生自學生字,讀准字音,記住字型。
3、再讀課文,思考: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別愛開騎牛比賽?(出示圖分析哪一幅圖正確畫出了「賽場周圍擠滿了人」,聯系生活理解「興致勃勃」。)
(此環節體現了重視讀的同時重視「思」,邊讀邊思,教得實在,學得扎實。)
(三)巧妙創境,如境感悟
1、小朋友讀書真棒!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南美洲去看看當地的騎牛比賽吧。
2、南美洲到了,大家快看!(播放動化製作,觀看比賽片段)
3、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4、圖文結合,擴散說話:野性大發的公牛是怎麼樣?你彷彿還聽到什麼?你能把你理解的通過朗讀讀出來嗎?你還能讀一讀嗎?
(四)指導朗讀,背誦
1、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然後由老師范讀:
(一天,賽場周圍/擠滿了人,大家/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比賽。好幾個人騎手/在野性大發的公牛背上,只兩三秒鍾/就摔了下來。)在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比賽。
(由於有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
2、讓學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是如何理解「我曾經從牛背上摔下來上千次」這句話。
一、說教材
《白鵝》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本中的第四單元的13課,是著名的漫畫大師文學作家豐子凱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再者篇文章之中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此外,作者還善於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用"我們的鵝老爺""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貶義的詞語表現鵝的個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整篇課文用生動詼諧的語言通過對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三個方面的具體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高傲的白鵝形象。
二、說教學目標:
因為這篇課文中有好多的具有文言性質的詞語尤其是四字詞語,如不勝其煩,引吭大叫 窺伺 凈角 侍候 供養不周等詞都很難讀正確,還很難理解,所以我們教研組研討後決定首先在第一課時先處理完這些難讀難理解的生字新詞,讀熟課文。今天所展示的是《白鵝》的第二課時。
根據本課的內容、及學生特點設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
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准確性和生動性。
教學重點:學慣用比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徵的寫法。
教學難點: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
三、說教法學法:
當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像、質疑、發現、創新。本文是講讀課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整節課下來是老師引領著學生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最終對學文指導落實到了寫作方法的指導。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課文類型及現有的教學手段,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擴大課堂知識容量。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如下:
首先讓學生從回顧課文內容進入本課的學習。
然後通過教師的提問:"作者是怎樣把白鵝的叫聲特點寫具體的呢?"展開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因為"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所以老師及時指導學生的讀書方法:讀書,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還要聯繫上下文深入體會字里行間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寫白鵝高傲,叫聲很兇,實際是在贊揚它的盡職、勇敢。通過引讀有關句子,組織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老師的點撥,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認識明貶實褒的表達方法,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閱讀。帶著感情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品味作者對白鵝的贊美之情。
接著在教學鵝的步態的內容時在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中,體會作者通過鴨和鵝比較的方法突出鵝的步態特點。同時讓學生從課文描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像它們是怎麼走路的,並演一演。這樣設計一是進一步感悟觀察細致的態度和用詞准確,運用對比、擬人來突出特點的表達方法;二是在多種感官及師生合作參與的學習中獲得愉悅的體驗,提高效率。並再次通過課件出示"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自由朗讀,抒發喜愛之情。
最後一環節是總結寫作方法指導寫作
在課堂充分學習閱讀的基礎上繳是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表達方法,寫寫我們身邊動物的某個特點。讓學生充分經歷閱讀教學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體現出自瀆自悟的新課程理念。打破了傳統的串講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自瀆自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積累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圍繞鵝的圖畫老師適時的把鵝的特點進行板書,並把有關鵝 的 叫 聲、步 態、吃 相 的 詞語 如 "厲聲大叫" "厲聲叫囂" "引吭大叫" 等詞張貼 在鵝圖片的適當位置,這樣的板書能夠體現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對此一目瞭然,易於回憶,具有直觀性、藝術性。
一、說教材
《這個辦法好》是小語教材北師大版第十五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文講述了少年毛澤東與小夥伴們上山幹活時,指揮大家分工合作去放牛、砍柴、撿果子的故事。說明做什麼事都應當少花力氣干出成績的道理。
本文生字較多,第一類生字(要求掌握)7個,第二類生字(只認不寫)14個,再加上是低年級學生。基於這兩個特點盡量把識字與閱讀結合起來,以識字為主,閱讀為輔,以多種游戲的形式。讓枯燥的識字教學「活」起來。
二、學生分析
1、一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自信心、表現欲特強,但持久性較差。因此,在教學中需要花樣新、多,讓他們自主學習,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2、生字教學時,學生只會抓簡單的字進行說明學習,對較難的字不大愛理,所以在教學中我需對較難的字給以適當的點撥,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去感悟。
三、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針對本課生字特點,我擬定了以下幾個學習目標:1、情感目標: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2、知識目標:①認字14個,寫字7個。②對本課第一類生字會認、會寫、會用。3、能力目標:能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第一類生字。
四、教法學法
在生字教學時,我尊重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採取會認、會寫、會用、分進合擊的理念,在相互不受干擾,又能促進四者的相互作用下,我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下,通過組詞、造句去理解生字,使其加深、拓展字義的理解。因此,我決定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感悟、去理解,發揮學生的想像,提高他們的能力。
五、說教學設計
一堂課的成敗,關鍵在於孩子是否對這堂課感興趣,所以我以生字為主體,以多種游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愉躍中學。
1、引入課堂
一開課我便出示一張毛澤東畫像,「孩子們,你們認識他嗎?他是誰?」看著畫像孩子便一下興奮起來,抓住契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少年時的故事。
2、整體感知
在學生還沒有學生字的前提下,他們不能完整讀完一篇課文,就以聽錄音的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3、認讀第二類生字
「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聽得怎樣?記得怎樣?」出示詞語卡片,讓全班試讀,抽會讀的學生當小老師教一教,全班再讀。
4、學習第一類生字
20xx年課標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所以在本堂課讓學生自己找記字方法,參加各種游戲來完成教學。如:「找朋友(先出示生字,讓學生找拼音)」「變、變、變、小魔術(一個生字組詞,再用這個詞說一句話)」「摘蘋果(在教具蘋果背面寫一個生字,讓學生讀,再用這個字組一個詞,誰會,這個蘋果就獎給誰。)在教學中我盡量使用學生喜歡聽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和他們說話,讓他們愛學、想學。如:「今天的課堂真熱鬧,生字朋友也來了,看。」「你們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呢?老師也想向你們學一學。」「看,老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變、變、變」這樣教學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學習興趣較濃,能較好的掌握本課知識。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5、寫字教學
生字不但要會認,還要會寫,「看一看,我會寫。」出示寫有生字及筆順的田字格,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臨寫。在看中去感悟生字的筆順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想,自己的觀察加上老師在練習的訂正,孩子一定記得很牢,並對自己也有一種自豪感。
⑨ 小學語文說課稿:《海底世界》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的第七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二、說教法、學法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通過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小學語文說課稿:《海底世界》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通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秘的情感。
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一、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刻畫了一個「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文章以流通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富麗的詞采,不見雕琢的陳跡,但是給人密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天下的刻畫,可以感覺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講義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緻奇怪、物產富厚的海底天下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計劃了一個「研究」的時機,使學生進一步相識博識的海底天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沖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台,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匯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路
根據文本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境觀察,交流對話
引導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導表達讀說寫評
引導拓展搜集、處理信息
四、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學跟著爸爸媽媽游覽過大海,欣賞了美麗的海水,海灘,不過,你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現在,讓老師帶著你們一起乘潛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兒的奇異景色。(出示錄像,並配樂朗讀)
2、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嗎?
主要特徵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展更協調。
情境的實質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內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點
1、自由讀課文第2~6自然段,填寫表格。
2、小組交流,師巡迴指導。
3、呈現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學生的填寫表格)
體味句子。(隨機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依然」是什麼意思?用一個近義詞表示,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③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光點」的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後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麼作用?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接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a、什麼是「竊竊私語」?
b、聽錄音,聽一聽海底世界動物的竊竊私語。
c、作者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
d、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一說。
e、海底的動物只有這幾種聲音嗎?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麼?
f、「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⑤「海底的動物,已經知道的大約有三萬多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a、「已經知道」這四個字說明了什麼?
b、出示填空練習。
________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________每小時能________,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動,能________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c、填空後指讀句子,體會作者用了哪些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⑥課文怎樣介紹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讀有關句子,找出其中的連接詞語。
⑦「陸地上蘊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課文中描寫植物和礦產的時候,為什麼只寫這幾種?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像、自由質疑的提問和情境中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台。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循環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
隨機點評:
你是怎麼理解的?能說一說嗎?
你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真能幹!
你和作者一樣會觀察、會分析!
他是讀中有所發現的,你也能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嗎?(朗讀指導)
你認為奇異在哪裡?他提供的材料有什麼不足?
鼓勵多種表達:
還有與這份不一樣的嗎?再交流。
疏理學法:
引導學生歸納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
(設計意圖:自由寬松的語文課堂才會激起學生智慧的波瀾。我們老師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達,獲得自我滿足。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縱橫,充分展示了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在這兒,老師再也不是傳統定義中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了,更像一個專業的主持人。)
三、引導表達
1、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2、展開想像,練習說話、寫話。
(1)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或「有……有……還有」來說一說嗎?
(2)仿寫一段話: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3)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麗多彩,景色如此奇異,物產如此豐富。想像一下,假如你來到海底,你要做些什麼?
(設計意圖:活動是學生的潛能得以生發、表現的基礎。學生有活動的時空、有選擇的權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觀察、思考和探索的機遇,就有了更多表達情感的平台。在這兒,通過展開讀、說、寫、評等活動,充分地表達了學生從文本中體驗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請你來寫一寫《海底世界》。
(設計意圖:聯合學生從探究學習中得到的情緒體驗的水平,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緒體驗延伸整合,引領其向更遠更遼闊的地步提拔,為學生打開更多實際生存天下的窗戶,拓寬學生發揮各自才氣的天地。課外閱讀、社會觀察、民間采風,便是對社會、對人生舉行深入的體驗感悟,從而建構起良好的語文配景。)
【說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關海洋的常識性課文,全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緊扣課題提出問題:「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藏,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最後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給學生留下一個整體的深刻印象。
【說教學策略】
1.激發興趣
《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的特點。教材雖配有插圖,但卻是靜止的,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們精心製作了一套動畫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
2.突破重點
《海底世界》一課,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之處,但這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海底那靜中有聲,動靜結合的奇異景色。為了便於學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創設了和諧情境,即通過CAI讓每位學生親自去領略一番。
①進行海面和海底的對比:利用動畫先後演示海面上波濤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和海底悄然無聲的對比情境,並分別提問:這樣的景象可以用個什麼詞來形容它?學生不僅理解了「波濤澎湃」和「寧靜」這兩個詞的意思,更體會到了大海動中有靜的奇異之處。
②整體感知,加深印象:通過CAI欣賞海底美麗的景色,再次整體感受「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立下大志,長大探究海洋奧秘的情感。
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創設和諧情境,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外顯為直觀形象的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感受了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重點,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3.強化訓練
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
我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1)觀察訓練。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根據課文內容設計CAI課件,把文字介紹轉化成動態畫面。要求學生在觀看畫面時,用一個詞來概括其內容,這促使學生在觀察時抓住事物特點,積極進行思考。
(2)說話訓練。觀察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而說話應該是培養學生表現事物的能力。在進行說話訓練時,我是這樣做的:
①看畫面,說圖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把第2自然段的語言描述用對比的動態情境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用學過的觀察方法仔細地看了畫面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意思。由於說話訓練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生在表達觀察時都能做到有條有理。
②看畫面,練復述。在學完課文後,出示總起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通過電腦把海底美麗奇異的景象呈現於學生面前,要求學生看著畫面,用上總起句和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說一說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同時又鍛煉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通過CAI創設和諧情境進行強化訓練,學生在自我參與中興趣盎然,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說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海底世界》這一課,你們能否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樣的世界?那麼,海底景色的奇異表現在哪裡?物產豐富又表現在哪裡?這一節課,我們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創設情境,講讀課文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共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麼?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2.細讀交流
①講讀第一、二句(板書:寧靜)(出示課件)
②講讀第三句(板書:有聲音)(出示課件)
③講讀第四句(出示課件)
④講讀第五句(出示課件)
⑤引讀第六句
3.齊讀第二自然段。
小結:海底的景象就是這么光怪陸離,這么千奇百怪。
(三)講讀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第三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請同學們自由讀,看看你對哪種動物的活動方式最感興趣,說說它的活動特點。(出示課件)
3.選擇讀。
小結過渡:為了寫動物活動方式的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五種動物來具體說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於這些動物不同的活動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異無比。海底植物的風采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四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學生再自由讀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板書:色彩多樣,形態各異)
3.欣賞美麗的海藻。
小結過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態,奇觀異彩,不僅豐富了海底的物產,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異。海底除了我們所看到的動植物,還有什麼?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麼?(板書:礦物、豐富)
2.齊讀。
(六)總結課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是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世界。
1.欣賞海底的美麗和富饒。
2.齊讀課文,出示練習。
3.已經有不少探險家、研究海洋的科學家到過海洋,還把奇異的景色拍成電影、電視,但是,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還要想辦法打開這座神秘的寶庫,這就需要科學知識,需要勇氣。
(七)作業。
1.繼續閱讀有關海洋的書,准備交流。
2.運用本課已學過的先總後分的寫法,寫一片斷: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說板書設計】
景色 奇異 寧靜
有聲音
海底世界 動物 活動 有特點
物產豐富 植物 色彩 多樣
形態 各異
礦物 豐富
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採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其次,遵循了實踐性與主體性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和諧情境中去理解與體會,從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