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春》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語文上冊
01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春》作者是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後改名自清,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後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震動詩壇。他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有《背影》《歐游雜記》《你我》,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02
中心思想: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主要圖畫,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03重點字詞 :字音
嗡(wēng) 朗潤(rùn) 醞釀(yùn niàng ) 賣弄(nòng) 抖擻(dǒu sǒu ) 喉嚨(hóu long) 應和(yìng hè ) 嘹亮(liáo liàng) 烘托(hōng tuō ) 風箏(fēng zheng) 呼朋引伴( hū péng yǐn bàn )花枝招展( huā zhī zhāo zhǎn )
04
詞意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
朗潤:明朗潤澤
婉轉:形容聲音抑揚動聽
趕趟兒:原意指趕得上,這里的意思是各種果樹爭先恐後地開花
醞釀:原意是造酒,這里是說各種氣息混合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應該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處南宋的 志南和尚《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05
文本研讀
1、第一部分(1) 盼春(反復和擬人的修辭)
第二部分(2-7) 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第三部分(8-10)贊春(三個比喻)
2、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麼?用了什麼修辭?
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潑的感情基調。運用了反復和擬人的修辭,表現了對春天到來的急切盼望和喜悅之情。
3、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偷偷地」「鑽」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驚喜之感。這樣寫是無意識、無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感情。
4、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六個動詞的連用,表現了人們在草地上的活動和感受,側面寫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5、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擬人。寫出了春花爭春比美、竟相開放、互不相讓的動態。
6、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寫出了春花爭艷,萬紫千紅的景象。
7、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甜」從味覺上寫出了花的香味兒。想像,由實寫到虛寫,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實。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一句從側面襯托出春花的竟相開放,萬紫千紅,香味濃郁。其中,一個「鬧」字不僅寫出了聲音,也寫出了情態,可以使人聯想起蜜蜂嚶嚶嗡嗡,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碌著采蜜的情景。渲染百花爭春的氣氛,給人們呈現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面。
9、『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引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春風和煦的特點。「撫摸」一詞巧妙地表達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這是從觸覺的角度寫春風的柔和。
10、「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比喻、擬人,寫出春雨的細、密、多的特點。「斜織」「薄煙」形象的寫出了輕盈、迷濛的特點。渲染了春雨的輕柔、濕潤。
11、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寫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點,「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發讀者的想像。
12、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這三句將視線由植物轉到人,從白天寫到傍晚。動靜結合,有動景,有靜景。「靜默」一詞最妙,運用擬人修辭,烘托出春雨中安靜和平的氣氛,營造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
13、「一年之計在於春」
這句俗語激勵人們抓緊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
06
寫春名句: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孟浩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❷ 初一語文上冊課本春怎樣才能背會
先把每段的小標題寫下了(起名字),比如:春草圖,春花圖......然後了解每一段所寫的內容,再背就容易了~我也是初一的~
選我哦,我可是想了好半天的~
❸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春》的內容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❹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春》,到底應該學習些什麼內容
《春》作為一篇傳頌不衰的經典散文名篇,入編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篇課文,足見它的價值和地位之高。那麼這篇課文到底有名氣在哪兒?到底美在哪兒呢?同學們該學些什麼呢?
我見過一些孩子學習這篇課文,還是傳統的老一套,學習生字詞、作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當然,學習這些知識並沒有錯,這些知識都非常重要,而且都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不過,學習課文也要重點突出,主次有別,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抓重點,每一課的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孩子的知識學到了,但是能力卻提高不了多少。
為了幫助孩子們學好這篇課文,我結合第一單元的單元提示,確定出這篇課文可以學習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❺ 《春》 朱自清的課文怎麼容易背
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當人在觀照外物的時候,他的情感就會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他說:「移情的現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後本來只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逼真』等於俗語所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達到了這樣的藝術境界。
《春》描寫細膩,富於情致。盼春,是文章的開端。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連用兩個「盼望著」,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了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了。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細致地觀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山朗潤起來了」,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了春天太陽的溫暖,抓住了春陽的特徵,更表現了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一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致的描繪張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裡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鑽」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了初春草的特點。
春天裡的花更美。那花兒開得多麼熱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那花兒的色彩多麼美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兒的味道多麼怡人:「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還有野花呢,「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當春天的陽光照臨大地,楊柳吐出了新綠,微風輕拂,吹到人們的臉上,是那樣溫暖柔和,已經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著擷取了一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盡了春風的氣韻神情。然後,作者又以極細膩的筆觸,寫春風的味道:「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最後是寫春風中的樂音——鳥兒的宛轉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運用生動的筆墨,將難以狀寫的春風寫得神韻透徹。
作者寫春雨,先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然後寫雨中的景緻,描繪出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春雨圖。
春景如此,春天裡的人們是怎樣的呢?春天來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寫出「蟄伏」了一冬的人們迎來風和日暖的喜悅。人們充滿了希望,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的最後,作者用三個比喻總寫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是美的,是活潑生動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是健壯有力的:「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春》的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細描細繪,最後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文章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結於擬人,其構思布局、修辭潤色,頗具匠心。至於語言的秀雅清新、朴實雋永,則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賞析2 春的贊歌 讀朱自清的散文《春》 (吳周文)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朱自清以他的新詩踏上了文學道路,後又努力從事散文創作,為建立嶄新的白話散文作出過很大貢獻,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散文作家。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引》中說過:「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春》,就是這樣滿貯詩意的一個名篇。
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這篇作品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個起筆,抒寫了盼春的熱切心情,為全文定下了活潑、輕快的抒情旋律和詩的氛圍。接著,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粗略地勾勒了春天的輪廓畫:「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由於抓住春天的特徵來點染,給這幅輪廓畫抹上了一種迷離的色彩,創造了一個動人的意境,引起讀者對春的熱烈嚮往:春天,該是怎樣的美妙啊!
然後,作者從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寫」,細致描寫春天的動人景象。先寫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突出草的「嫩綠」,描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次寫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爭相鬥妍」,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第三幅畫寫春風,著力刻畫春風的「溫馨」「鳴唱」,描繪出春風送暖的勝境。第四幅畫面寫春雨,渲染春雨「輕柔」「濕潤」,畫出夜雨和郊外的美麗畫面。最後,畫出了一幅迎春圖: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這里筆墨不多,但寫出「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歡樂景象。人們像趕趟兒似的都出來了,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在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幾幅風景畫交相輝映的綺麗春色中,「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充滿了無限的活力和希望。如果說前四幅畫是側重寫自然界的「春」(其中也有穿插寫人的活動的),那麼第五幅畫是集中筆墨寫人勤春早的「春」。
最後,作者禁不住對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個結尾奇崛,頗俏。作者在完美地製作了春天的畫卷之後,縱情地對春天予以贊美,進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三個形象化的比喻,漸次排比,氣勢迭起,戛然有力地歸結全文。
《春》在藝術表現上具有鮮明的特色。
一是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和諧地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對春天深沉贊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如對花的描寫,既繪形繪色地描繪了各種果樹的花,又這樣描繪盛開的野花:「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作者賞花的欣喜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一切「景語」都是「情語」。由於感情的傾注,這些小野花兒都彷彿變成了富於感情的活靈靈的小動物了,內在的詩情與外在的景物和諧地交融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畫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層濃郁的抒情色調。
二是結構嚴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作品根據揭示主題和抒情的需要,一共製作了五幅畫面。畫面之間連接自然、緊湊,並以前四幅畫面作為第五幅畫面的鋪墊、烘托,從而開拓意境,揭示題旨。在揭題後,最後奇峰突起。文章層次清楚,脈絡分明,而又有變化。
三是語言朴實、雋永。朱自清善於提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口語。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清新朴實的特點。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如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短句淺語都是從口語中來。從達意說,平易好懂,從修辭說,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之後,節奏明快,不平淡,有濃厚的抒情味。作者還善於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如寫春風拂面,說「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如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等,這些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力,蘊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實清新中有雋永的意味。
《春》,沒有作者創作初期詩文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色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格調的新鮮和情緒的歡快,是一篇有風格演變痕跡的散文。本文大致寫於1928年到1937年期間。這個時期,正是作者彷徨苦悶而埋頭於古典文學研究的階段,因此,對於春天只能作田園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精神。至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心靈深處的「春天」」,當時作者也就無從揭示與歌唱了。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著作書目:
《雪朝》(詩集)1922,商務
《蹤跡》(詩與散文)1924,亞東圖書館
《背影》(散文集)1928,開明
《歐游雜記》(散文集)1934,開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務
《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開明
《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開明
《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文光
《詩言志辨》(詩論) 1947,開明
《新詩雜話》(詩論)1947,作家書屋
《標准與尺度》(雜文集)1948,文光
《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名山書屋
《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觀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開明
《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三聯
《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蘇教育(未出齊) ----
在193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新編初中國文課本》第四冊中,即選錄了《春》這篇散文。這大約是目前所見到的本文最早的出處。朱自清1928年曾在《那裡走》一文中表示自己要走一條逃避現實的道路,在那一時期前後的其他作品中,也確是反映了這種消極思想傾向。但《春》這篇文章的基調是積極進取的。所以,估計這篇作品的寫作時間,是在1930年到1937年之間。
❻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春內容
《春》的內容: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簔,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賞析: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滿了敘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朱自清在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
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顏料」,淋漓盡致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繽紛的早春圖。
❼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春
《春》是朱自清的 散文 名篇,最初發表於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 語文教材 選用。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裡的 傳統 文化 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嚮往。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春
課文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領會作者贊美春天,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珍惜春光,奮發向上。
3、學習作者全面而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有條理地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描寫景物,表現景物特點的 方法 。
4、了解 文章 寓情於景,表達對春天贊美之情的特點,體會精確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
教學重點:
1、領會語言的准確性、生動性。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1、培養「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
教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哪裡?春天在朱自清的筆下。
二、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
代表作 《背影》《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三、檢查預習:
蓑suō 黃暈yùn 應和hè 抖dǒu擻sǒu 呼朋引伴
笠lì 嘹亮liáo 胳ɡē膊bo 醞yùn釀niànɡ 花枝招展
撐 盼望 潤濕 清脆 欣欣然
賣弄 朗潤 軟綿綿
四、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准字音,體會語言美。
3、劃分層次,概括段落大意。
(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頌春」三部分。)
五、分析文章結構:
(一)第一部分(第1段):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來?是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明確:急切——盼望著,盼望著
2、此時春天來了沒有?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明確:沒有——近
3、這里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用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突出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4、小結:文章第一部分只有一句話,作者通過抒情的手法,運用反復、擬人的修辭方法給我們寫出了他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他感情的渲染之下,我們也產生了同感,同樣渴望春天盡早到來。
(二)第二部分(2—7段):
1、終於迎來的春天是怎樣的呢?作者在一開始便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指名學生朗讀這段話,其他學生找出這句話。
明確: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2、作者依次寫了哪些景物?哪些一筆帶過?哪些詳細描寫?
明確:總體輪廓: 山、水、太陽
局部描繪: 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接春天的人們
3、於這些景物作者並沒有一一詳細地描繪,而是先粗筆勾勒,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給我們總體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有了粗筆勾勒的背景之後,作者才開始用他那細致的筆觸,工筆細描富有春天特徵的景物,繪出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他一共詳細描繪了哪幾幅春景圖?請各用一個字概括圖中主角迎接春天的方式。
明確: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
4、小結:作者正是如此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地按一定的順序給我們描寫春天的景物的,在寫春天的山,水,太陽時雖只有一句話,但他卻能夠運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寫,賦予春天生命,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三)第三部分(8—10段):
最後三段是贊美春天的,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比喻、排比,贊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剛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壯的青年」,告訴人們,春天在發展、在成長。
六、研讀賞析:
1、齊讀第二部分。
2、小組討論:比較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之間的異同(從特徵、角度、寫法、修辭方面比較)。
相同點: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徵,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了相關的修辭方法,語言生動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
3、迎春圖:人們通過哪些活動喜迎春天?用書上的語句表現。
4、迎春圖與 其它 四幅圖之間有何關系?
明確:其它四幅圖層層鋪墊,很好地襯託了迎春圖。
七、品味語言:
你喜歡哪一幅圖?為什麼?(可以從語言、寫法、畫面等角度闡述。)
八、體驗與 反思 :
1、《春》是我們所學過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結構勻稱,語言清新、生動、形象,使人充滿嚮往之情。同學們是否想過,作者把文章寫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2、小組討論、交流:觀察細致,留心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徵。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調動人的感覺器官,使難寫的事物形象突出。我們在平日學習中,要勤觀察、抓特徵、多揣摩、多練筆、多讀書、活運用。
九、拓展延伸: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古往今來,每當春回大地時,無數文人墨客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 作文 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你能列舉一些描寫春天的詩句嗎?
總結 :先來看看唐代的詩人是怎麼寫春的:(課件顯示)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唐·孟浩然《春曉》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初春小雨》
再看看宋代的: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十、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完成三訓相應習題。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多種方法寫一寫《冬》。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綠》、《背影》、《荷塘月色》《倫敦雜記》等,著有詩集《雪朝》,詩文集《蹤跡》,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
❽ 七年級語文第一課知識點
學習是把知識、能力、思維 方法 等轉化為你的私有產權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轉私」的重要途徑。你的一生,無法離開學習,學習是你最忠實的朋友,它會聽你的召喚,它會幫助你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 七年級語文 第一課知識點》,供大家查閱。
七年級語文第一課知識點
一、應記住的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
①《春》選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 散文 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
②《濟南的冬天》,選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現代詩人、評論家。
⑤《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⑥《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唐代詩人。
⑦《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
⑧《天凈沙秋思》選自《全元散曲》,作者馬致遠,元朝戲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點的字的注音或寫法。
朗潤(rùn)醞釀(niàng)黃暈(yùn)宛轉(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響晴(xiǎng)發髻(jì)水藻(zǎo)鑲邊(xiāng)貯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藍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
挑著(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碩(shu)棲息(qī)鯿魚(biǎn)
烏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夢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
繁花嫩葉呼朋引伴抖擻精神花枝招展春華秋實春花秋月
閑情逸致芊芊細草輕飛曼舞
三、課文內容把握:
①《春》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贊美春天的活力,從而激勵人們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大好春光的無限熱愛。
②《濟南的冬天》抓住「溫情」這一特點,緊扣「山」和「水」,描繪了一幅淡雅的 山水畫 ,抒發了作者贊美濟南,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夏感》以熱情洋溢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夏日裡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
④《秋天》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
四、本單元應形成的'語文素養:
1、掌握寫景的技巧:
①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春》緊緊抓住「新」、「美」、「力」來描寫景物。
②寫景要有合理的順序。《春》中的「春花圖」,從「樹上」、「花下」「遍地」幾個詞語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寫景的順序是從上到下,條理清晰。
③寫景要五官齊放。《春》中的「春風圖」從嗅覺、觸覺、聽覺的幾個角度來描寫春風。④寫景要講究虛實、動靜結合。「春花圖」中由「春花」聯想到「秋實」;「春草圖」中由靜態的春草寫到草地上孩子們的嬉戲,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七年級語文第一課知識點
第1課.散步莫懷戚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
2.解釋下列詞語。
(1)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裡難過。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凈。
(3)各得其所:每個人或每種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二、重點 句子 背記知識清單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散步》的作者是莫懷戚。
第2課.秋天的懷念史鐵生
一、重點字詞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
癱瘓侍養訣別憔悴仿膳豌豆
二、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講述了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 故事 ,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課文寫了四件事:
(1)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對我的撫慰.
(2)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
(3)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托
2.「我」的雙腿癱瘓之後,母親的侍弄的花為什麼都死了?
答:因為「我」的原因,母親已精疲力竭,無力再照顧花了。
3.文中寫到「我」坐在窗前看落葉,「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你怎樣理解母親擋住落葉的行為?
答:因為母親希望「我」的心情好一點,也有助於病情。
4.為什麼「我」答應去看花,母親竟高興得坐立不安?為什麼「我」責備她「煩不煩」,她卻笑了?這說明什麼?
答:因為母親看到了「希望」,這是「我」第一次答應母親帶「我」去玩。
5.前面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最後「我」說「要好好兒活」各有什麼含意?這樣寫在 文章 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答:因為母親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從而想讓「我」以後照顧自己。後文寫「要好好兒活」是「我」知道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定好好照顧自己。在文章結構上起「前後呼應」的效果。
第3課.羚羊木雕張之路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犄jī角怦pēng寒顫zhàn攥zuàn
2.解釋下列詞語。
(1)反悔:對以前答應的事翻悔或不承認。
(2)形影不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3)自作主張:不與人商量,自己決定。
(4)仗義:講義氣。
(5)滿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我獃獃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張之路,這是一篇 記敘文 (體裁)。
2.記敘的六要素是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描寫人物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第4課.詩兩首
金色花泰戈爾
荷葉母親冰心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匿nì笑嗅xiù膝xi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1)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2)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金色花》第4段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金色花》選自《泰戈爾詩選》,作者泰戈爾,印度(國名)文學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紙船》選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謝婉瑩,詩人、作家(稱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七年級語文第一課知識點
濟南的冬天
1.髻jì澄ch?ng貯蓄zhùxù藻zǎo看kān著落zhuó2.響晴:天空晴朗無雲貯蓄:儲存澄清:清澈明亮空靈:清凈透明
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上或加在另一物體的周邊
2.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北平、倫敦、熱帶與濟南作對比,突出濟南無風聲、響晴、溫晴、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暖安適山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綠、清、亮
3.作者對濟南冬景的贊美之情以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體會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第二段:第一句中有「曬」「睡」「喚醒」等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老城人格化,帶有生命的感覺,形象地寫出了「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第三段:第一句用比喻、擬人手法,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說明濟南溫暖的原因。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像母親一樣慈愛,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第四段:(1)「看護婦」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雪後矮松的秀美形態,又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2)「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
(3)「那點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寫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憐愛的情態,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
(4)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第五段:
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第六段:
(1)擬人手法,「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運用擬人的手法,」突出水的綠的特徵。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不忍得」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水的溫暖多情,表現出濟南的水的無限生機與冬天裡孕育的無線春意(2)「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比喻手法,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雨的四季》
1、邈miǎo咄ō粗獷guǎng吝嗇sa蒞臨lì③高邈:高而遠。蒞臨:來到,來臨。(多用於貴賓)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2、總——分——總以對雨的愛戀為線索。表達了對雨的愛戀或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春雨:溫柔、嬌媚;夏雨:熱烈而粗獷;秋雨:端莊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靜
3、春雨圖中「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水珠寫活了,人格化了。生動形象表現了對春雨的喜愛和憐惜。
「這時,整個大地是美麗的,小草似乎像復甦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潤下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七年級語文第一課知識點相關文章:
★ 初一語文上冊課本第一課內容
★ 初一語文第一課預習筆記的方法筆記技巧
★ 七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一課預習教案
★ 初一語文第一課:學習方法的掌握
★ 7年級語文第一課的思維導圖
★ 初一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思維導圖與復習提綱
★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春
★ 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1知識點總結
★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與學習方法總結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知識點
❾ 七年級上冊課文春怎樣背的更快
多讀,多聽錄音。聽個20遍基本就能背了。
❿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春》,該怎樣學習才能有真正的收獲和提高
《春》是朱自清先生寫的一篇傳頌不衰的經典散文名篇,入編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這篇散文寫得特別美,作為初一學生學習的第一篇課文,該怎樣學習才能有真正的收獲和提高呢?
本人結合第一單元的單元提示和文本特質,覺得這篇文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學習:
這篇散文如詩一般的語言,優美,清新,特別適合誦讀。因此,要學習好這篇課文,就要反反復復地誦讀課文,讀准確,讀連貫,把握好重音,把握好停連,讀出感情,讀出韻味。也就是說,要把這篇課文讀好、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