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學科的特點:
一、基礎性、工具性:
語文課的任務就是既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還要傳授並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具備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以後,對於學好其他學科和走向社會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礎。
二、人文性、思想性: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和激發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之外,還要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人文性與思想性,二者緊密相聯,密不可分。兩者只是對一樣東西的不同表述。基於這種認識,語文教學就要在進行聽說讀寫等語文訓練的同時,充分滲透和體現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點。
三、開放性、多樣性:
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下數千年,縱橫數萬里,海闊天空,白川會聚。不但內容上具有開放性,教學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樣性。語文教學還不僅僅限於課堂。多少語文教師在開辟「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著課外的語文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四、實踐性、應用性:
實踐出真知。讀書、寫字、作文、講話、聽話、寫信等等,都是語文實踐活動,也是語文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比較機械,效率不高。
五、地方性、區域性:
任何理論的應用,都離不開一定的地方和環境。不同地區,人們的語言、風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北京有上海不同,沿海與內地不同,牧業區與農業區又不同,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人文性很強的語文科教學。
六、探究性、創造性:
新的教學觀念要求人們,教學不但要以學生活動為主,而且還要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精神。研究性學習已經列為中學階段不可少的學習方式。創新觀點,應用到了整個社會發展的廣闊領域。語文教學不再是死記硬背和口耳相傳,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帶領學生去探討、去研究、去創造。學習的過程,就是探究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探究性和創造性,同樣是語文科必不可少的特點。
⑵ 初中語文學科特點
初中語文的特點主要有:
一是開放性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有意識地學習,在生活的任何場合都可以學到語文。因而語文具有最便於自學的突出特點。
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無情物。」不僅文章,就連我們民族的文字也個個充滿著感情色彩。教師帶著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學生帶著感情學,才有可能學好。離開了感情因素去單純地學知識,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靈活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根據上述特點,學語文不能搞自我封閉,不能機械死板地學。要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把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溝通起來,把學習內容與生活感受融匯起來。自己帶著感情領悟了的東西、與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東西,才真正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是都有這樣的體會嗎?
學語文還必須多讀多背多寫,自己不讀不背不寫,光聽老師講得天花亂墜,是學不好語文的。認真聽講是重要的,但自己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要培養自己對知識和書籍的渴望。學會對課文進行速讀、細讀、研讀,精彩的篇章一定要能夠背誦;課外要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並學會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要學會有條有理地做筆記,堅持不懈地記日記,有感而發地寫文章,生活活潑地開展各種活動,還要關注社會生活。
希望大家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並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
第二個積累的途徑是聽課和練習。老師的授課是相當關鍵的,她給予我們的是經過篩選後的精華,並且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啟發意義。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要有一定的量。我們要通過聽課和一系列同步練習或專題練習,將基礎知識和基本閱讀及寫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個積累的途徑是看書讀報。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後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個積累的途徑是寫作。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了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寫作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讀後感、命題作文、隨筆等。
⑶ 語文學科特點
語文學科的特點
一、基礎性、工具性
多年來,這是一種比較公認和權威的觀點.過去的幾本《大綱》都作了肯定,新的《教學大綱》繼續這樣表達。新版高中、初中《語文教學大綱》都寫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
這些表述都是對語文學科基礎性、工具性的充分肯定。
具體來說,語文課的任務就是既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還要傳授並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具備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以後,對於學好其他學科和走向社會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礎。培根說過:求知可以增長才幹。在現代社會的交際當中,語文水平顯得非常重要,「口語交際能力」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最好體現。
二、人文性、思想性
新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寫道:「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新的高中《語文大綱》也有同樣的內容,只是對高中的要求提高了,除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和激發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之外,還要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這些都反映了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近幾年,又有人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人文性與思想性,二者緊密相聯,密不可分。高爾基說過:「文學就是人學」。人文性與思想性一樣,都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兩者只是對一樣東西的不同表述。基於這種認識,語文教學就要在進行聽說讀寫等語文訓練的同時,充分滲透和體現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點。
三、開放性、多樣性
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下數千年,縱橫數萬里,海闊天空,白川會聚。不但內容上具有開放性,教學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樣性。可以讀,可以問,可以說,可以唱,有時鬨堂大笑,有時屏聲靜氣,有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時伏案疾書,洋洋灑灑。新時期的教學,更具有這種特點。
當然,語文教學還不僅僅限於課堂。多少語文教師在開辟「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著課外的語文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然而,面對社會,面對生活,語文學習又無處不有。看小說、看報紙、看電視、看文藝演出等等,甚至街頭的標語、廣告、都是學習語文的良好機會。俗語說: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句話用在語文學習上,也很恰當。
四、實踐性、應用性
通常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學習,既要「學」,又要「習」。《論語》說:「學而時習之。」用現在的話說,學,即輸入信息;習,就是進行練習。《說文解字》中對「習」的解釋為「鳥三飛也」,意即反復練習。實踐出真知。讀書、寫字、作文、講話、聽話、寫信等等,都是語文實踐活動,也是語文的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比較機械,效率不高。現在,專家們提出要重視學法指導和民主教學等。這些都為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提供了條件。
五、地方性、區域性
任何理論的應用,都離不開一定的地方和環境。社會主義有中國特色,語文教學也脫離不了地方實際。地方實際決定了地方性,地方性決定了地方特色。不同地區,人們的語言、風俗、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北京有上海不同,沿海與內地不同,牧業區與農業區又不同,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人文性很強的語文科教學。
六、探究性、創造性
新的教學觀念要求人們,教學不但要以學生活動為主,而且還要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創新精神。研究性學習已經列為高中階段不可少的學習方式。創新觀點,應用到了整個社會發展的廣闊領域。蔣澤民同志等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強調「創新精神」。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也寫上了「注重培養創新精神」的內容。
在新的時代,語文教學不再是死記硬背和口耳相傳,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帶領學生去探討、去研究、去創造。學習的過程,就是探究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探究性和創造性,同樣是語文科必不可少的特點。
七、時代性、超前性
語文學科像其他社會科學一樣,僅僅和人們的思想意識緊密聯系,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語文反映歷史,也反映現實,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語文又屬於先進文化的內容。先進的文化既是一個時代的精神財富,又是引導人們前進的動力,還必須具有超前性。語文學習的內容,同樣既有時代性,又有超前性。
⑷ 簡述語文學科的性質
首先,我們從語文學科教育的任務上看。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是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的語文素質。語文素質是什麼呢?用韋志成教授的話就是:「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具備熟練的語文交際能力和深厚的語言文化,即民族文化。」(《現代閱讀教學論》)這里的語文素質,一言以概之,即語言素質。在中小學學生所學的學科中,惟有語文學科把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當作根本任務和目的。對此,韋志成教授在其《教學語言論》一書中還有更明確的闡述。「語文學科是一門教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科,教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會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情達意,達到掌握語文這門工具之目的。」「語文學科教學的實質:以語文教科書為書面目標語言為範例,以教師教學語言為口頭目標語言為榜樣,以學生的語言訓練為主線,以聯系生活之用語言為根本達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形成語文素質的目的。」「語文學科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以適應社會運用語言交際的需要。」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語言不僅是語文學科教學的立足點,而且也是語文學科教學的歸屬。
其次,從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來看。「語文課程的主要學習材料是母語文字語言及母語文字語言構造的文章。」語文教材中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一般性文章,都以語言為表現手段和表達形式,不過風格各異而已。區培民先生把這種區別進行了辨析。他在《語文教師課堂行為系統論析》一書中指出:「語文課程的教材文本語言基本分屬兩類:一類是邏輯語言,一類是藝術語言,它們分別位於日常語言的兩側。前者構成說明文、議論文等文體的主要語言,後者則是記敘文:小說、文藝性散文及詩歌的通行語言,在報告文學、雜文、劇本中,藝術語言亦占較大比例。」可見,語言是構成語文教材的基本材料。之所以在語文教材中選文不同,主要是要學生掌握不同文體的不同語言風格。這一點,就把語文學科與政治、歷史、地理等區分開來。
第三,從語文學科的教學實踐來看,語言性也體現得十分明顯。「言語—語言—言語」的模式,是古今中外人們學習母語的基本模式。這一模式道出了人類學習語言的一般規律。人類學習母語,都是從模仿他人的言語行為、言語作品開始,入學後逐漸學習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的語言規則,最終用於自己的言語行為——聽、說、讀、寫之中。這里不願辨析「言語」和「語言」的區別,只想說明,語言學習始終貫穿於人們學習母語的整個過程。從另一角度看,語文教學過程是從語言到學習課文內容,再到領會課文思想的過程。課文是語言的集合體,語文學科應以語言教學為核心。因為在內容、思想、語言這些矛盾中,語言的學習是「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沒有語言的學習,學習課文內容,領會課文思想顯然都是空虛的東西。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里順便提一下。思維和語言的關系也是這樣一種關系。
最後,語文教學實際上就是語言教學的藝術。為此,人們都十分重視語文教師教學語言和課堂語言的訓練和提高。這也說明語言性是語文學科的獨特性質。為此,區培民先生曾有這樣的精闢論述:「就語文課程人文目標的達成而言,在師生共同面對的文本面前,如何把生機勃勃的意義從『死』的文字中『活化』出來感受、體認其中的人文內蘊、精神氣息,便成為師生的共同課題。而精神資源的非傳習性則使教師被賦予了『活化』的主導者的角色使命:『教師要在這些具有文化意義的世界裡通過自身的語言的表述進行再創造』,『將文字還原為言說,將死的文字轉化為活的語言』,這一言語行為『並不是僅僅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文字而已——不是照本宣科,不是從語言(文字)到語言(口說),而是透過文字去看思想後重新形成言說』,從而衍化出源於文本內容異於文本文字的語言,通過『活化』的言語行為,消除文本精神與學生情感的疏離,溝通文本與學生二者的精神空間。」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教師「活化」的語言,怎麼能夠「消除」「疏離」、「溝通」「精神空間」。事實上,是語言把教師與學生連在了一起,是語言把教材與學生連在了一起,是語言把文本與學生主體世界的對元文本的「意義轉換」連在了一起。沒有語言,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數、理、化的學習顯然不具備語文學科這種語言的性質。從這點也能看出語言性是語文學科「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根本屬性「之一。
關於「人文性」,在性質的紛爭中,已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論述,不過多數人還是混淆了語文教育和語文學科的關系,因此談的較多的是語文教育的性質。如李震在《一場重要的爭論》一文中就曾這樣指出:「語文教育人文性有這樣幾層含義:一是指漢語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認識、歷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指引導學生開掘漢語漢字人文價值,注重體驗漢族人獨特的語文感受,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三是尊重和發展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
⑸ 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學科具有如下特點:1、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的工具性,是指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並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單就語文課程本身而言,包括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方面,這意味著語文本身就是一種工具.就個體而言,語言是思維和想像的工具.就人際交往而言,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就人類總體而言,語文是傳承文化的工具.另一方面,語文的工具性是一種用以達到目的的工具.語文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另外,就整個課程系統而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還表現在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也就是說語言的學習還有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葉聖陶說:「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它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語文這個工具.」
所謂人文,一是源自西方文化的「人文」,突出人的個性、尊嚴、自由、平等、人自身價值的實現等,即珍視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二是源自中國文化的「人文」,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義務等.我認為: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關注於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它突出語文教學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培養學生的人文個性和人文精神.鼓勵學生敢於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敢於說前人沒說過的話,敢於向書本的「定論」提出挑戰,敢於對不合時宜的權威解釋說「不」,敢於堅持獨立思考和積極的爭論.發掘個性潛能,重視學生獨立性的培養.同時突出語文教學的文化性.不僅是融於思想、情感和審美,還要重視文化思想及文化的積淀,以及情思的發展和審美的情趣的培育.
《語文課程標准》在給語文學科定性時,除了繼續突出語文的工具性之外,更強調語文的人文性,語文的內涵進一步拓展了,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過去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質轉向重視語文的雙重(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質.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僅一個「工具性」或「人文性」是無法概括語文這一復雜學科的本質屬性,而且「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身又是處於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關系之中.說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絕對不是排斥它的科學精神;說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也絕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這一個,張揚另一個的問題
語文的人文性是以語文的工具性為載體的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人文性必須緊扣文本,文本是以語言文字作為載體而形成的,因此我們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直接討論作品的思想內涵.如果脫離文本討論作品的思想內涵,那麼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就成了「空中樓閣」,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就如在閱讀教學中,由於學生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家庭環境、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必然的會對課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具體的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走進文本的深處,品味文章中精妙的語言,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使情感得到陶冶.
2、語文學科是時代性與知識性的綜合
語文課程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是時代發展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在語文學科中的具體反映.《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語文教材內容的時代氣息應洋溢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育要用人類最先進的文化給學生以熏陶和感染.
語文學科知識還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鳥魚蟲,無所不包.從培養目標來看,包括聽、說、讀、寫方面的知識內容;從語文知識來看,包括字、詞、句、段、篇、語法、修辭等知識內容;從語文教學內容來看,包括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和寫作等.總之,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語文教育應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科教育資源,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發展需求.
3、語文學科是多能性和奠基作用的整合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科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語文學科不僅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在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也能使學生得到發展,不僅為學生的語文能力奠基,而且使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審美為一輩子做人打下了基礎.具體地說,即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培養適應社會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提高科學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簡略地說,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即;求知、練能、啟智、傳情、審美;從而實現享受語文,享受生活的境界.
⑹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1、《語文課程標准》在給語文學科定性時,除了繼續突出語文的交際工具性質之外,更強調語文的人文性質,語文的內涵進一步拓展了,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由過去強調語文的工具性質轉向重視語文的雙重(工具性和人文性)性質。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僅一個「工具性」或「人文性」是無法概括語文這一復雜學科的本質屬性,而且「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身又是處於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關系之中。說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絕對不是排斥它的科學精神;說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也絕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不存在限制這一個,張揚另一個的問題。
2、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是指: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循語文的特點和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推行,語文課程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並有助於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⑺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什麼
一、相關性
談到語文學科的性質,真可謂眾說紛紓。有人曾統計,僅1980年-1989年間公開出版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法》專著中,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表述竟有十二種之多。有人進一步從本質屬性和一般屬性上加以區分和概括。到底哪種表達比較正確呢?
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語文學科的質的規定性,其中「螺旋性」、「直線性」、「統一性」、「綜合性」、「知識性」、「科學性」等,顯然可以用以表述許多學科的特性,沒有將語文學科在「質」上與其它學科區分開來;其次從邏輯角度看,有人將「基礎性」和「工具性」、「綜合性」和「統一性」、「知識性」和「科學性」等並列用於一種表述中,而這些概念本身界限模糊,有的甚至是交叉和包含關系的概念,這里一並使用,在邏輯上是欠斟酌的。
另外,「實踐性」、「技能性」都應歸之於語文教學操作原則與方法范疇,不是對語文學科的內質的界說。盡管如此,這些見解還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語文學科從內到外的縱橫關系,包括語文內部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內容編排的前後關系,以及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與學習主體的關系等。各種關系無疑都是我們進一步探究語文學科性質所必須觸及的立體界面。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語文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語文老師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希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高耗低效」說再見。
語文課堂教學價值的價值體教學中,既要將語文知識與能力這一顯性目標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將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隱性目標滲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實踐活動中,成為學生自身的感悟,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融合於語文一體。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二、工具性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工具性作為語文的基本性質: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語文課實際上就是通過言語來學習語言,也就是通過課文,一些具有漢語典範性的文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學字、詞、句、章、等知識的。語文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就是指導學生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為有條有理的語言。
其次,語文是交際的工具。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廣度的擴大,是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語文的交際功能達到了新的高度。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人獲得語言,規范語言的過程。
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具有基礎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
因為所有學科的教材都離不開語言文字,要靠語言文字來傳達和表達信息,建立和學生的聯系,學生也只有在通過語文知識理解了教材內容後,才有可能將信息進行內化,藉助語言在大腦中形成相關的知識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既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工具。
三、人文性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具體到語文課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著:
1、應該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並以此來制定語文課程目標和選擇整合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2、語文課程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獨特體驗受到保護和尊重。
3、教師將在關注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發展的同時更加關心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和語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四、統一性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高尚的審美意識。語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而人文性則是對工具性的升華,它使語文的工具性充滿了活力和靈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內涵。
(7)語文學科的兩個特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斷出現。
給社會語言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帶來新的挑戰。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對人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語文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⑻ 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
語文學科的性質:工具性,思想性
特點:工具性,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開放性,多樣性,實踐性,應用性,地方性,區域性,探究性、創造性,時代性,超前性
⑼ 如何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
語文學科的性質
工具性,思想性.
http://web.qte.net/fszx/jyjx/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4
http://www.czis.com.cn/channel/study/sunnews/two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