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確定語文不同文體的教學目標
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教法,這是文本教學的基本常識。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然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是眾多教師都習慣用一種套路去教所有的課文,既違背了文本體式的內在規定性,又違背了文體學習的內在規律,使教學高耗而低效。筆者以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倡導這樣一種基本的思維方法:依據學段的不同要求,遵照文體的不同特徵,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本文試著粗淺地談淡第三學段不同文體教學的基本策略。
一、敘事性作品的教學策略
敘事性作品,顧名思義就是以敘事功能為主的一種文學作品。敘事者,講故事也。敘事就是用語言尤其是書面語言表現一件或者一系列真實或者虛構的事件。我以為,那些故事性強的文學作品就是敘事性作品。一般地說,這類作品由「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構成,或敘事寫人,或敘事抒情,或敘事寓理。這類課文怎麼教呢?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與內容」中,對敘事性作品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本文來自於www.JYqkW.cOm]、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由此可知,敘事性作品教學的基本策略:一是讀懂課文內容,概括事件梗概,了解表達順序;二是獲得情感體驗,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三是學習表達方法,領悟作者為什麼這樣表達,而不那樣表達。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學段教材中編排的敘事性作品主要包括童話、散文、小說、劇本、敘事性文言文等。即使它們都歸人敘事性作品,教學中也應該體現其個性。
(一)童話教學策略。
所謂童話,是指將現實生活邏輯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按照內心願望或幻想邏輯,用散文形式寫成的故事。教學童話類課文重點要關注以下幾點:
1.整體把握。童話的結構完整而規律,情節離奇而曲折。整體把握,有利於了解發展線索,有利於概括主要內容,有利於把握思想內涵,有利於領悟敘事技巧。
2.引發想像。「幻想性…虛擬性」是童話的核心特徵。在教學中一定要啟發學生想像,想像能把學生帶進童話的意境,而童話的神奇意境會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3.多樣訓練。兒童審美經驗不足,對童話的內涵難以把握,教學中要用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喚起他們的審美體驗。第三學段童話教學中除了表演、續編、配畫等訓練以外,應該重在設計話題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童話內容。
(二)散文教學策略。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它語言精練、文采雋永;它情思飛揚,意境深邃;它思路開闊,包容量大,但又緊緊圍繞作者的意圖而不「越軌」。教學散文類課文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理清文脈。散文結構上形散而神聚。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找到散文中那根巧妙勾連一大堆看似散亂材料的「思想紅線」,它是貫穿故事情節始終的脈絡,可以幫助學生准確把握文章大意,體會作者情感,欣賞作者謀篇布局的結構美。
2.品味語言。散文語言大多凝練傳神,新穎雋永,最值得學生揣摩,教師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揣摩把握其精髓,咀嚼其豐富的意蘊和獨特的表現力;帶領學生沉潛於文本語言中,品讀一字一詞一句的生命,感受散文語言的准確性、形象性,咀嚼出散文的語言美。
3.感受意境。散文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本文來自於www.JyQKw.cOm]和所描繪的客觀物境、生活圖景相交融而熔鑄在作品中的能夠把讀者引入充分想像空間的藝術境界,要讀懂散文,就要帶領學生走進散文所營造的意境中,欣賞散文的意境美。
(三)小說教學策略。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是情節、人物、環境。教學小說類課文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分析故事情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小說類課文大多是長篇小說節選,但故事情節相對完整,甚至節選內容就如一篇小小說。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搞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體會情節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小說主題揭示上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小說中最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描寫,而描寫又可分成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種。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即細節描寫),側面描寫包括那些以他人的言行來反映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思想變化(即側面烘托)。教學中須抓住人物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體會小說的主題。
3.分析環境描寫。這里所謂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人們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人的性格、思想的形成總是受到特定環境的影響、制約。教學時須指導學生分析環境,從中了解環境與人物、主題的密切關系。
(四)敘事性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也叫古文。教學文言文類課文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讀通全文。難讀難懂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要障礙,易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教學時通過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把課文讀順,激發學習慾望,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理解內容。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進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讀熟課文之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內容。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啟發思維,感悟內涵。
3.品味語言。文言文語言凝練、形象,言簡意賅,或飽含著作者真摯濃郁的感情,或闡發發人深思的哲理,凝聚了作者錘煉語言的藝術匠心。教學中,辨析、品味關鍵性語言,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既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活動,又是學.習語言技巧的活動。
4.熟讀成誦。小學階段是兒童記憶的黃金時期,多積淀一些經典文言,對良好語感的形成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大有裨益。教學時,反復朗讀,直至熟讀成誦,實現「讀…背」並舉,既是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目標,也是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五)劇本教學策略。
劇本是一種主要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推進情節、刻畫人物的文學體裁。劇本的主要特徵是濃縮地反映現實生活,集中地表現矛盾沖突,以台詞推進戲劇動作。教學劇本類課文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了解劇本大意。劇本是通過對話來推進情節的。教學中須引導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熟悉劇本情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初步了解矛盾沖突和劇中人物。
2.感受人物形象。劇本也是通過對話來刻畫人物的。教學中須循著劇情的發展,抓住人物對話,注意旁白語言,分析人物語言在人物之間構成的矛盾沖突,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演一演。兒童天生好動,善於模仿。教學中引導學生分角色表演劇本,讓學生沉醉於劇中情節的豐富,享受著劇中語言的魅力,悲喜著劇中人物的悲喜,從而喜歡並了解劇本這種文學形式。
二、詩歌的教學策略
詩歌是用講究韻律的語言和豐富的想像,含蓄地表現情感與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詩歌的基本特徵是凝練性、跳躍性和音樂性。這類課文怎麼教呢?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與內容」中,對詩歌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由此可知,詩歌教學的基本策略:一是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初步領會詩歌的意境;二是體會詩人情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感染;三是熟讀成誦。這樣的教學遵循了詩歌閱讀由「言」及「象」,由「象」及「境」,由「境」悟「意」的過程。
.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學段教材中編排的詩歌主要包括新詩和古詩等。
(一)新詩教學策略。
新詩,又稱新體詩、自由詩。首先它是詩,因此它具備詩的一般特點。其次是「新」,時間上它興起於「五四」時期,與傳統的古詩有所區別。教學新詩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讀中揣其義。有些詩句,單靠講析是可以讓學生明白的,但是,要切身體驗到某些詞句的深層含義,須反復體味、誦讀才行。
2.讀中摹其情。我們在誦讀中要引導學生用個體生命與詩文進行心靈的交流,在讀中反復地揣摩、體會,最後讓學生通過誦讀把自己與詩人的心靈在碰撞剎那的體驗表達出來,這樣才真正把握作品的內涵。
3.誦中熟其文。熟讀成誦,積累運用。反復的朗讀、用心的朗讀,可以加深對詩歌的體驗和理解,取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二)古詩教學策略。
古詩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凝練含蓄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備受人們的喜愛。教學古詩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會意。理解古詩,重在突破那些學生感到生疏,古今意義有別、詞序顛倒和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詞語。教學中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擴、留、補、換、調、嚼、連。
2.入境。運用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
3.悟情。詩重想像,古詩教學中只有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才能人境悟情。詩也重誦讀,在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才能再現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
三、說明文的教學策略
說明文是對客觀事物、事理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小學階段應了解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四種。這類課文怎麼教呢?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與內容」中,對說明性文章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由此可知,說明性文章教學的基本策略如下:
1.弄清說明對象。首先要通過閱讀來了解文章到底在說明什麼。
2.抓住事物特點。作者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確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就會將有關事物特徵性的句子放在顯著的位置,教學時引導學生尋找到這些句子就能了解網路知識。
3.了解說明方法。說明方法能使深奧的道理通俗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理性的內容形象化。了解說明方法是學習說明文的重點。
4.理清說明順序。說明文的特點之一是「言之有序」。理清了說明順序,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看清事物的特徵,也就是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
四、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
非連續性文本,是以不同的方式來組織材料,需要讀者採用不同的策略來進入文本並獲取信息,建構意義。常見的類型有:目錄、索引、圖形、圖示、地圖、數據表、時間表、清單、票據、廣告、證書等。這類課文怎麼教呢?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與內容」中,對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由此可知,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基本策略如下:
1.發現有用信息。圖文結合,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把握圖表所要傳達的重要信息,從而比較快地得出結論。
2.進行信息整合。首先,通讀,知大意。其次,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找准項目。最後,選擇信息針對問題進行整合。
3.嘗試簡單推論。首先要指導學生快速瀏覽文章,了解文本大意,接著要找准關鍵項目,最後作出自己的准確判斷。
五、說理文的教學策略
說理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文章,通常用一個或幾個事例來闡述一個道理,即中心論點。這類課文怎麼教呢?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與內容」中,對說理文的閱讀沒有明確提出要求。但小學階段的說理文教學的意義不可忽視,它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載體,為中學學習議論文奠定了基礎。為了過渡,人教版第三學段教材中編排了這類課文。教學說理文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1.抓住論點。說理文的中心內容是說理文的靈魂,是作者的思想觀點、見解主張的集中體現。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就能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要解決的問題,理解文章的大意。而大部分說理文對中心內容都有概括,學生准確把握說理文的中心內容其實不難。
2.讀懂實例。說理文的實例是為論證服務的,教學時應和一般的記敘文有所區別,理清人物、事物的事例脈絡即可,不可糾纏情感渲染、生動描述等。說理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如何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論證的合理化」。
3.舉例運用。引導學生發現說理文的結構特點:開頭擺出觀點,中間舉例論證,結尾總結提升。讓學生舉例運用這一說理方法,這便在語言文字運用中滲透了演繹和歸納的形式邏輯思想,能使學生體會到說理文的邏輯力量。
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曾說過:「好的閱讀教學,往往基於合適的文本解讀。不那麼好的閱讀教學,其原因往往是不顧文本體式,採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讀方式、閱讀方法。」本文談文體教學的基本策略,並不是主張把小學語文課上成文體分析課,而是想表達這樣一個想法:語文教學應該回到常識,考慮學段要求,尊重文本特點,循著文體特徵去教,把童話教成童話,把散文教成散文,把小說教成小說。當然,所有這一切的基礎是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某種文體知識,特別是擁有自覺的文體意識。
『貳』 小學語文有哪些文體,各種文體如何教學
1、引導學生分析情節結構。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
3、引導學生分析環境描寫。
教師如能從品人入手讓學生認識文中的作者和行文時的作者,教學生品讀出作者文中的情思和寫文時的真情,長此以往,學生一定能品文而識人,知曉每一位散文家的文體風格。反過來也是同樣的,學生把握住每位作家的文調,就能很快的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認識作者本人,最終都能達到散文教學的成效。可見,品人、品情、品文是相互依存,共同滋長的。
『叄』 作文的文體怎麼判斷
當然是從你文章整體結構看了啊。
提綱是作文構思階段的產物。構思是從整體上對作文的設計,以抽象思維為主。沒有構思就沒有作文,只不過有的構思因為時間短暫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構思需要成年累月呢)。文字元號表達的構思就是提綱。對作文來說,提綱既重要又必要。但是,筆者目力所及卻沒有見到比較完整而又詳實的提綱編寫方法。特作下文,以供參考指正。
首先需要談談如何對待提綱。一是文學性作文(即記敘文及其基礎上的散文)應當編寫簡要的提綱,但不必嚴格按照提綱來起草。這種提綱不是邏輯關系的顯示,而是主題、情節、形象和重點的展現,是心理圖表,因而更多的是模糊性和情感性。妥當的辦法是,經過構思,寫出一個簡明提綱,接著丟開提綱,自由發揮,任意起草。其實,這樣起草時仍然有提綱起著觀照的作用。僅僅在寫不下去的時候,再參看提綱以便接續思路。二是科學性作文(包括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都要編寫細致的提綱。只要不斷充實,提綱就成為初稿。
提綱編寫程序如下:
一、擬制標題。
(一)標題和主題 關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務於主題;標題可以更換,主題不能隨意更換。
考試作文主導命題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題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基礎性和實用性上,給考生發揮的空間。試題會有時代氣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這樣的命題,適應面廣泛,力求考生都有話可說。
(二)審題立意 考試作文大都是命題作文,也有不少規定條件、提供材料後讓考生自己命題,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緩慢地審題(自己命題也要審)。
古人審題常用抓題眼的辦法,如《陋室銘》的題眼是「陋」字。古人將完整的題目分為題身、題神和題眼,如《依依惜別的深情》,題身是「惜別」,即主要內容,題神是「依依」,即程度色彩,而題眼就是「深情」,即核心關鍵。再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題身是「中國社會各階級」,題眼是「分析」。古代審題方法,給今天的審題以啟示。
今天的審題,同樣是審核題意,明確題目要求,抓住關鍵,以使作文切題。審題是作文成敗的要害。步驟如下:
第一步,明確題目和主題及內容的關系,分析每個限制詞語,把握題眼及重點。題目中心詞的修飾成份顯示了限制范圍。如《一位英雄的事跡鼓舞了我》,限制詞語是「一位」和「英雄」。標題成份還限制了作文的文體、內容、主題、人稱等。如《知識就是力量》,限制寫議論文。而《一件應該忘記的事》,限制了寫記敘文。
1.對標出取材范圍和內容重點的標題,分析每個詞的含義,再綜合並把握題眼。如《給我教益的一件事》:「給我」,是指與自己有關;「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義,是題眼或重點,作文應以此為中心內容和基本線索。如《我的一個好習慣》,重點在「好」字。
2.對深層含義的標題,要由此及彼,聯系現實和自身,小中見大。如《窗口》,關鍵是從眼前的窗口聯想到人生或社會。再如《攀登》、《我願做只小蜜蜂》等。
3.對提供線索的標題,要圍繞線索確定作文的范圍和重點。如《我在實踐著一條格言》,線索是「格言」,要圍繞它聯想,特別要聯想到現實生活和自身。不能離開「格言」的含義。再如《壓歲錢》等。
4.對提供具體材料的標題,要求自己命題。這是半命題作文。要分析把握材料的重心。如材料: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愛因斯坦給一位美國自學成才的實習機械師回信,說:「我認為你對我們社會的見解是頗有道理的。……你的來信還使我認識到,智慧並不產生於學歷,而是來自於對知識的終生不懈的追求。」
重心是愛因斯坦對智慧、學歷和追求的看法,而不是他的貢獻。
有的材料會有兩個以上的重要意義,這就要從不同角度分析。如:
香港回歸前夕——6月1日。「亞州第一飛人」柯受良為了向祖國獻上一份珍貴的厚禮,駕車成功地飛越了黃河壺口瀑布,完成了華夏兒女征服大自然的又一壯舉。在「飛黃」前,他說,他要用自己成功的飛越向世界宣布,中國人不是懦夫。「沒有了靈魂,人生好比大海的波浪……愛拼才會贏。」這是柯受良最喜歡唱的一首歌。
這個材料有兩個評論對象,一是柯受良的拼搏精神(不是他的壯舉),二是柯受良的愛國精神。考生寫出了這樣的題目:《愛拼才會贏》、《貴在拼搏》、《小議「拼搏精神」》和《愛國,需要實幹家》。
第二步,確定作文主題,即立意,也就是寫一個判斷句。主題是自己的一個鮮明的認識,當然要符合命題的要求,正確而又深刻。
如標題《我的親人》,可以確定這樣的主題:「我的親人 是一個慈愛、高尚的人。」如上述愛因斯坦的材料,可以寫一個這樣的主題:「智慧來自於對知識的終生追求。」如上述柯受良的材料,除了《小議「拼搏精神」》外其它題目都又是主題。如《什麼是人生價值》,可以寫出主題「人生價值是貢獻」。
(三)標題類型
給材料作文就要自定題目。這就是說,對作文的題目都要分清類別。以標題與主題的關系為主要標准,標題類型如下。
一是文學性作文的標題:
1.形象概括意蘊。這類標題常見,因為象徵手法是傳統手法,符合文學的本性。著名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標題有《紅高粱》、《城堡》和《老井》等。中考的標題有《攀登》、《窗口》、《我的腳印》和《我願做只小蜜蜂》。
2.指出作文內容,即題材范圍。這類標題也常見。如範文標題《媽媽眼裡的我》、《深情厚誼》 和《記一次升旗活動》等。
3.與主題有關的一事一物,或人物語言。如《 的回憶》、《書包》和《壓歲錢》等。
4.人名、地名、時間等。如《母親的愛》、《放學路上》和《我在星期天》等。
這類標題要求:形象、含蓄和新奇。 文學名作標題如《阿Q正傳》,新穎獨到,土洋結合;具有象形作用,像阿Q及清末國人拖著小辮的腦袋。好的標題畫龍點睛,使人一見鍾情,反映出作者的文學和思想的造詣。中國女排曾以0:3輸給古巴隊,第二年大學生運動會上以3:0擊敗古巴隊,這件事,大多新聞標題都是平實無誤地概括這一事實。有一篇新聞的標題頗為生動,《還她一個三比0》。這個標題,表現了背景,顯示出自豪感和幽默感,語言通俗,響亮上口。注意:自定題可以獨到新穎,但主題卻不能離開材料內容的限制,千萬不能追求怪異。
二是科學性作文的標題:
1.直接標明主題。標題是一個判斷句,有主語(可以省略)、謂語和賓語。如《做一個的 青年》。又如考試範文標題《好習慣使人終生受益》、《同學,你不能這樣》、《天下無難事》、《不要畏懼困難》。這類標題有《......是(動詞).....》和《......要......》的模式。
2.指出內容範圍。有《論……》或者《……論》標題模式。有的論文標題省去了「論」字。如中考範文標題《革命友誼與「江湖義氣》、《比金錢更有價值的東西》、《談興趣》和《我的興趣愛好》。
3.設問、反問、感嘆以顯示主題傾向。如《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下不為例」可以休矣!》。這類題在考試作文中罕見。範文標題有《母親真愛吃魚頭嗎?》和《讓種樹人再多些吧》。
4.提出問題,引起深思。如範文標題《這種做法該不該提倡》和《最美的東西是什麼》。
這類標題要求:1.確切。一要與內容符合,不能寫跑題。二是含義大小與作文一致,《談困難》不能寫成《談人生》。三要與文體風格一致,如一般不能寫成公文或者記敘文的標題。2.精練。特殊需要時標題才能長。3.醒目。一要形象,二要新穎。
二、 寫主題句。
主題在作文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如果說作文是一個精神生命,那麼材料是血肉,結構是骨胳,語言是細胞,表達方式是皮膚,線索是脈絡,而主題則是核心。
作文是圍繞著主題句來寫的。寫議論文,首先要寫出中心論點這句話,接著才能分析為什麼或者用其它論證方法例如舉事實的例證法。而寫記敘文,也首先要領悟出主題句,接著讓主題句作為靈魂來起草全文,並最好在中間部分顯示主題句(開頭和結尾也可以出現主題句或者相似的句子)。
主題是考生在作文中通過全部材料所表達的基本認識,具體表現為一個邏輯判斷句(10個字左右)。而在教學尤其是中小學教學中常見的主題或者中心思想的說法是模糊的,有的還是一種套路,「通過……表現了……歌頌了……」這一公式化的主題認識,其實講的是內容簡介。主題體現為邏輯判斷。這種判斷應當集中、明確。總之,正確的主題寫法是一個有主語(可以省略)、 謂語和賓語的判斷句。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題就是一句話「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
正如靈魂的高低決定著人的水平一樣,主題句的高低也決定著作文的水平,也就是說
主題句具有層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性,讓主題句達到更高的層次。
主題句最基本的層次應該是客觀層次,即主題句准確反映了作文中心內容的本質真
實。在記敘文中,主題句或者概括了一個人真實客觀的性格特色,或者刻劃了一個事物的本質特點。例如:「他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在議論文中,中心論點揭示了所論述事物的客觀本質。
主題句更高一層的認識是具有科學文化深度和廣度的認識。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認識
修養的提高。這樣的主題句可以說達到了充滿文化色彩的層次:「他是當代畢升。」
主題句再高一層是具有哲理意味的認識。哲理簡單地說就是
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例如:「他是一個有永恆追求的人。」
黑格爾認為,美學是哲學的高度發展,而哲學又是人類所有認識的精華。所謂美,其實就是促發人們積極意義的高級生命及其自由創造的本質。據此,著者以為,主題句最高的層次應該是審美的生命認識。例如:「他代表著新人類。」
主題句是作文的核心,作為主導思想貫穿全文,指導全文。這是人盡皆知的。但是,究竟怎樣主導就有一些人不甚了了,尤其是對主題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更不能清醒地把握。筆者以為,主題句在作文中的位置應是明晰的。僅就議論文和記敘文中的主題句位置作以解說是必要的。
議論文中主題句的位置:
標題 一般寫出主題句即中心論點這句話。
開頭 一般要在段尾寫出主題句,或寫出與主題句相關的論題。
中間 主要採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層來,說明主題為什麼和怎麼樣,行文中兼用其它論證方法如列舉事實的例證法。在中間部分的靠後處突出主題句。
結論 重申主題句,可以在字句上變化,或更深入一步。
記敘文講究主題句,這是許多人不能認可的。正因此,更要突出強調主題句在記敘文中的必要。寫作記敘文時,首先要在構思提綱階段就領悟出主題句,接著讓主題句作為靈魂來起草全文,並最好在中間部分顯示主題句(開頭和結尾也可以出現主題句或者相似的句子)。主題句在記敘文中的位置:
標題 不少標題就是主題,也有不是主題的,但可能與主題有關。
開頭 提示或顯示主題,一般在開頭的後方。
中間 在高潮部分,即將近結束的地方要強化(強調)主題。
結尾 重復主題。
由以上認識可知,對於語文教學來說就一定要告訴學生:作文不但要圍繞著而且要穿插著主題句來寫作,要有一個「提出——強調——重申」主題句的三段式過程。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切入點。
三、簡述內容(包括關鍵詞)。
內容簡述或者內容,在科學性作文中包括主題和層義以及要點,在文學性作文中可以寫做過程、部分及要點。這就要有30字左右。注意:平時作文,可以練習寫內容簡述,考試時不必寫出。
四、選擇結構。
這一點指的是中間部分的安排。
文學性作文結構:
1. 縱向發展式。按照事物發展的時序或過程進行,這種結構,建立在敘述這種表達方式的順敘、倒敘等基礎之上。倒敘盡管將結局或最突出的片斷提到開頭,但主體仍屬於縱向發展式,因為作者和讀者都有明確的時間意識。線索層次清晰,但易生沉悶感。這就必須注意主次詳略,重點突出。
2. 橫向發展式。按照事物構成的序列展開,分成幾部分。
科學性作文中的結構:
1.並列式。一般寫的是對象的橫向的、靜態的情況。各部分相互間無緊密聯系,獨立性強,但共同為說明主旨服務。能夠省略某一部分。先後次序不那麼固定。往往運用序碼,如第一、第二、第三。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概括面廣,條理性強。
2.遞進式。一般寫的是對象的縱向的動態的過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層層遞進,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後順序也不能顛倒。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邏輯嚴密,能說明問題。
在一篇文章中,兩種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種方法為主,在某一部分即層次中用另一種方法。
結構選擇,所用字數一般只有幾個。
五,標明層義。
這一部分就叫做全文的綱。層義這一提綱的主要部分有兩種寫法。一是標題寫法,結尾沒有標點符號,幾個至多十來個字,簡明扼要。這種寫法的長處是簡潔清楚,易於把握(字數少,提綱短)。短處是別人不易看懂,自己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弄不明白。二是句子寫法,是完整的一句話。這種寫法的長處是具體明確,短處是易於冗長,不利於思考。最好是兩種方法交替,在簡單明了的地方用標題寫法,在復雜難記的地方用句子寫法,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這樣,層義具體表現在文章中有兩種,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題目,二是項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綱就要運用序碼。序碼一般分為四層:一是漢字小寫的一、二、三、四等,後面用頓號(小標題的層次順序不用頓號,空一格);二是半圓括弧和漢字,如(一);三是阿拉伯數字1、2、3、4等,後面用點號;四是半圓括弧的阿拉伯數字,如(1)。以下還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等。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亂。
六,寫出段義及要點。
在文學性作文提綱中,應有較大的創造自由,在這里就只需要寫出要點或重點——可以是各種提示如方法、技巧、 警句和靈感等等。
提綱舉例如下:
記敘文提綱
標題:記一場鼓號儀仗隊比賽
主題句:團結就是力量。
內容簡介(考試不必寫):通過敘述鼓號儀仗隊比賽的過程,反映了同學們齊心協力參加比賽的生動情形,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啟迪。
結構:縱向式
正文:
一、開頭 概述事情的時間、結果等。可以議論事情對我的影響。
二、中間 從前到後詳細敘述事情過程。
1.出發。時、地、人等以及心理。
2.到達。有場面描寫。
3.表演。細節。個人。自己的感受。
4.成績。心情。點出意義即主題句。
三、結尾 重申意義,照應開頭,發出感慨。
議論文提綱
標題:生日
主題句:生日應當過得有意義。
內容簡介(考試不必寫):反映了為孩子大操大辦生日的社會現象,指出這是關繫到民族美德的思想問題,主張生日應當過得有意義。
結構:並列式。
正文:
一、開頭:論題即生日。
二、中間:論證
1.提出現象:為娃娃辦生日的社會問題。引用俗語。
2.分析論證:
(1)關系著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可以改作規范段的主句)
(2)奢侈的惡果和正確的途徑。
三、結論:照應開頭,突出論點;講辯證。
提煉這兩個提綱的範文附在本文之後。
編寫後的提綱,還要修改。對提綱的修改是一個總--分--總的綜合分析過程。先從總體上把握,去分析部分,再在分析部分時放在總體中把握。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 就可能在不符合整體時刪去,這就造成浪費。
平時作文,最好按照程序編寫詳細提綱。而在考場上,提綱編寫則應該適應考場特殊情況即按詳細和簡明兩種方式來編寫。有時限於時間而不寫草稿,則提綱應該詳細編寫,起到草稿的作用。
附範文解析:
1.考試記敘文
要 領
范 文
標題:補題
正文:
一、開頭:總敘
二、中間:順敘
1.出發
心理描寫
2.到達
場面描寫還應多
3.表演
細節描寫
4.成就
心理和心情的描寫
回顧
三、 結尾
主題句,意義
記一場鼓號儀仗隊比賽
去年,我們學校參加了廣州市初中少先隊鼓號儀仗隊會操比賽。我作為鼓號隊中的一員參加了這次比賽。
比賽那天,天還沒亮,我們全隊80多人一早回到學校,整裝待發。大家的心情都很興奮,也很緊張。曾經參加過這樣的比賽的我,也忐忑不安。我們剛組建的這支隊伍,能在眾多「老手」之中獲勝嗎?
來到了比賽的的體育館,剛坐下不久,比賽便開始了。一支,兩支,三支……連續十多支隊伍先後出場了。他們的表演很精彩,贏得了不少掌聲。我們行嗎?
到我們出場了,大家站在表演場邊排著隊,仔細聽著老師的囑咐,仔細整理身上的衣服和裝備。來到場上,體育場四周有著千百雙眼睛望著我們。我的心更加緊張了。作為指揮的我一作手勢,像平常一樣,大家整齊地打著鼓,吹著號,走開了一個個圖形,一個個花樣。我站在場上,邊指揮,邊看著大家,聽著鼓聲、號聲,彷彿,這次的比賽比往常都要好。鼓像一面鼓,號像一把號。大家吹打得那麼整齊,方位走得那麼准確,圖形走得那麼漂亮。出乎我意料的是,平時經常錯的地方,這次卻一次也沒有出現過失誤。
我們的表演結束了。最後,大會宣布了比賽結果。最高獎有四所學校,而其中我們學校竟出類拔萃,總分最高。站在領獎台上,我和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靜。望著觀眾席上那些高興得不斷歡呼吶喊的隊友們,望著手裡那面鮮紅的代表最高榮譽的錦旗,我手裡沉甸甸的,心裡也沉甸甸的。一年多來,我們全隊80多人和輔導員不怕風吹,不怕雨打,用辛勤的汗水換來這份榮譽是受之無愧的。這也是對我們團結一心,努力爭取的一種最好的安慰。
這次比賽使我更深刻地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
2.考試議論文
要 領
范 文
標題:命題
正文:一、論題
二、論證
1.提出現象
為娃娃辦生日
密切結合實際
社會意義強
俗語
生 日
人人都有生日。生日究竟應該怎樣度過?
一般說來,長輩到了生日,做晚輩的做些美味佳餚,買些禮品,表示祝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無可非議。絕大多數人到了生日,改善一下生活,親朋好友致賀鼓勵,也是人之常情,理所當然。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社會上興起了一股為小娃娃大張奢侈地操辦生日之風,而且互相攀比,愈演愈烈。這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誠然,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者居多。孩子成了父母的寶貝,在家裡占居著重要地位,成了「小太陽」、「小皇帝」、「小公主」……勿庸否認,孩子的確是父母的希望。作父母的都盼著孩子長大有出息,成龍成鳳。於是乎,為了孩子就可以不惜一切。在我家周圍就常常見到這樣的事情:父母愛子倍至,視若掌上明珠。在孩子一周歲或兩周歲生日的時候,全家人等勞碌不已,大操大辦,備豐盛宴席,買豪華禮物。很多親戚朋友也
2.分析論證
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
引證
3.奢侈惡果和正確途徑
三、結論
照應開頭,突出論點;講辯證
都紛紛趕來。大家相聚,獻上禮品,祝賀吉祥,開懷暢飲,熱鬧非凡。如此人家,不乏其例。似乎只有這樣做才顯得光彩、福貴!這樣做真的好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儉節約的美德著稱於世。誰都知道,近些年來,由於黨的富民政策,大家的生活水平確實大大提高了。但是,生活富裕了,就可以放肆花錢嗎?為小娃娃過生日就如此闊氣,少則百元,多則幾百元、上千元去花費,難道值得嗎?殊不知,我們的國家還很窮,不論是集體或私人,需要辦的事情還很多。如果,為小娃娃過生日就大張奢侈,虛圖榮耀,即使經濟上花得起那麼多錢,但那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這不僅丟掉了我們民族節儉的傳統美德,而且思想上會被資產階級的腐化之弊打開缺口。俗話說:「家有萬貫,不可糜爛「,這是應該牢牢記取的。
尤其還應該指出:小小娃娃,尚未懂事。一味地貪圖生日的隆重奢侈,實在是徒勞無益的。黨和政府明確提出優生優育,這是必須遵循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僅有美好的願望是不行的,貴在教育,做父母的就必須從小培養娃娃聰明起來,開發智力,善於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這是提高我們民族素質的正確途徑。
鑒於上述情況,我們呼籲:做父母的應當清醒,不可為不懂事的小娃娃而奢侈地操辦生日。生日應當過,而且應當過得有意義。
『肆』 小學語文小說文體的教學方法
小說教學能夠提升個性解讀能力,豐富情感體驗,完善人格修養,升華人生境界,深化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小說文體的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小說文體的教學方法
一、激發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起點,甚至為人生的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只有產生興趣,學生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慾,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導入法、溫故知新法、直觀演示法、 故事 吸引法、創設疑問法、情境感染法、對比講評法、開門破題法等。小說是塑造人物的,人物是有其生活環境的。
為此,小說的教學應多創設情景,利用電腦、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掛圖等設備,根據教材內容,再現其形象,讓學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從而使學生樂在其中。如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前,老師就可安排學生收集《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上開展講故事比賽,通過故事吸引法,激發了學生學習這篇小說的興趣。
二、「三抓要素」教學法
小說是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敘事性文學體裁。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是小說的三要素。
1、抓住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教學
人物形象是小說三個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任何一部出色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著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人物性格,不但表現在做什麼,而且表現在怎麼做;而主要人物都是一定思想傾向的代表,他的言行動機又都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概括介紹,也有形象描繪;有外貌和內心描寫,也有行動和對話描寫;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所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就不但要說明他的外貌、心理,還須揭示他的言行特點以及促使他如此行動的原因。
分析人物形象時,應注意作品中各類人物的代表,各類代表人物性格的特點,是在作品中人物的相互關系中顯示出來的,作品的思想意義,也往往要通過不同的人物性格來體現。
如《故鄉》中塑造的三個典型形象代表了三類人物:閏土是一個勤勞善良、但不覺悟的農民形象,楊二嫂是一個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我」是一個對現實不滿正在尋求中的進步知識分子形象。小說通過塑造的三個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題思想,引起了人們對農村經濟日益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社會根源的深深思索,激發了人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2、抓住故事情節教學
情節結構,在具體作品中的情況是復雜的。有的是單線,有的是復線,每條線索都為展示一個或一組人物的性格發展過程服務。因此,對於每個作品都應具體分析。故事情節來源於現實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
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如《變色龍》是按照自然順序寫的,而《楊修之死》用的則是「顛倒」的寫法。不論故事情節如何安排,情節的發展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
3、抓住環境描寫教學
描寫社會環境,是為了交代時代背景,《最後一課》中的場景描寫雖然只有寥寥數筆,但反映了故事的時代背景:淪陷了的阿爾薩斯和作為佔領者的普魯士軍隊。描寫自然環境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等。《最後一課》對清晨自然景物的描寫,短短的幾句話,表現了主人公小弗郎士的身份、地位、性格和他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的歡快心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塑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這個無憂無慮純真幼稚的小學生形象。他關心天氣和優美的環境勝過關心領土的淪陷和敵軍的佔領,他擔憂「分詞」勝過擔憂國家大事。作者把景物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結合在一起。
三、情感體驗教學法
小說創作是作者情感的藝術表達過程,作者不是要說服讀者的理智,而是用形象和真情實感去感染讀者的心靈,引起讀者的同感,而小說的閱讀也就成了接受這種情感的體驗活動,所以情感在小說中佔有主導地位。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說:「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
情感的藝術只能用情感的方式親近,情感的力量也只有抓住小說豐富多彩的情感特性,引導學生在閱讀小說中進行充分的、活躍的體驗情感的活動,改變那種單純的機械枯燥的分析主題思想,讓學生死記一些現成刻板難懂的思想意義分析的語句的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小說中的人物描寫,如外貌、語言、行動和心理等方面去具體感知,讓這些人物形象在學生的閱讀體驗中進入他們的心靈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產生對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或同情、或崇敬、或憎惡、或鄙夷……
例如《社戲》里的雙喜聰明能幹,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靈敏,考慮周到,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這個人物形象令人可親可敬;《我的叔叔於勒》里的菲利普夫婦六親不認、冷酷無情的言行,認人心寒;《范進中舉》里的范進中舉後喜極發瘋的丑態令人可悲可笑。作者對人物的出色描寫中流露出的情感也會在學生的心靈中產生共鳴。
2小學語文小說文體的教學方法
一、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小說
1、讓學生掌握小說閱讀步驟
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性比較強的題材,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曲折動人。讓學生學會閱讀小說,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小說,讓學生掌握小說閱讀步驟。明白小說閱讀的三要素,即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還要搞清楚小說的主題是什麼。這是分析閱讀小說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讓學生牢牢抓住小說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說的閱讀。第二,要讓學生對小說裡面的人物作分類。
學生閱讀小說的時候總是被小說的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和發展,人物的形象也隨之發生變化,人物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當學生慢慢地喜歡上故事情節中的人物時則會隨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讓自己的情緒有所變化。或許開心,或許感傷,或許哀嘆,或許沉思。那麼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學生就能夠給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分類。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說的主題思想。這樣,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鑒賞的明確目標。把握了小說閱讀的步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閱讀小說
學生掌握閱讀小說的步驟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全方位地閱讀小說。很多學生閱讀小說只是為了好玩,對小說的內容淺嘗輒止。有時候只可以做到把一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但是卻沒有深刻的認識,淺嘗輒止。要做到全方位閱讀小說,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小說的結構。理清小說的結構層次之後,才能做到全面閱讀小說。高中小說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為了讀小說而讀小說,還要培養學生的一種自我分析能力。只有這種能力形成了,老師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引導者,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成長。
3、讓學生學會鑒賞小說語言魅力
教師在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把學生視為課堂的真正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小說是一門藝術,小說的語言具有藝術性的特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品味小說語言的美。小說語言美要靠學生自己細細地品味 ,老師的講解是無法替代這個過程的。
比如,我們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描寫林黛玉的 句子 : 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品味這段人物描寫,透過字里行間,學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嬌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們身邊一樣。這樣就可以帶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緒,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揣摩語言的美。
引導學生學會小說的閱讀,除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課堂上是不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做到課內與課外充分結合,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博覽群書。
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探索者。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不僅僅是讓學生比較呆板地只是為了學習,更不能只注重結果。教師在學生小說閱讀教學時要有自己獨特的構思和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那就必須要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1、課堂再現小說情節
教師要高效地利用課堂。在高中小說的教學上,學生具有了很強的想像能力,較強的表演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自由表演小說中的故事情節,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很快地融入課堂,還能讓學生對小說的人物形象形成獨到的見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學生學會了閱讀小說,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語文的素養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小說情節在課堂的再現也讓老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
2、課外小說閱讀拓展
教師在小說的教學當中可以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經典的小說作品或者是名著。例如,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小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節選的故事,這段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對這部小說的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去閱讀這部名著。讓學生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這樣做有利於學生進一步了解小說的背景以及故事情節,從而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
對小說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性格更加了解,也會讓學生變成一個情感豐富的人。課外的閱讀會讓學生喜歡上讀書,小說就變成了學生消遣課余時間的一個好工具。通過課外小說閱讀的拓展,學生自我的學習能力有所提高,語文素養得到積累,寫作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教師在小說教學上也會變得很輕松。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從而達到一個雙贏的效果 。
3小學語文小說文體的教學方法
一:個性閱讀
首先要讓學生自主閱讀,通過閱讀來達到感知、領悟、體驗、品味。
閱讀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綜合的行為方式。閱讀的心理過程是通過知覺、想像、聯想、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把文字元號轉換成思想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被動吸收的過程,更是一個主動創造的過程。閱讀過程是讀者對作品中的空白和未定性因素加以填補、充實、升華、完善的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個性化的體驗。一是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個性的反應。二是在閱讀體驗中,教師應更多地引導學生自行尋找答案。三是將閱讀理解的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發現內涵。對一篇小說的解讀,教師不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學生頭上。
二:外引內聯
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孤立的。既可把同時代其他作者的同類作品作為了解社會現實、 文化 內涵、風土人情等的參照,也可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作為體會寫作風格、觀點態度、題材選擇等的參照。這樣,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使之自覺自願地成為小說的研究者、質疑者、創新者。他們會因為知識的拓展而感到輕松有趣,並從中攝取更多營養、逐步培養出較高的審美品位和文學鑒賞力。
如教學《祝福》時,由於學生對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較陌生,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弄清。但是,學生接觸魯迅小說並非第一次,因此,可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與《孔乙己》、《故鄉》進行對比。教師注意突出不同點:如:在思想內容、、主題的側重點、主要人物的共性與個性、表現形式上都可進行對比。經過這樣的比較研究,學生不僅能夠捕捉課文的新意向和靈魂,而且也提高了質疑、析疑、解疑的能力,並且把初中知識與高中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了初高中知識的銜接與過渡,使原有的認識結構和思維勢態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掘進,也為今後的學習積累了可供借鑒的 經驗 。
三:互動探究
教師可通過提問布置探討性的思考題,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問題相互探討;既可以採取由下而上,先分散後集中的方式,也可直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討論時,教師既要體現主導作用,又不可束縛學生的思路。
比如教學小說《邊城》,就可以運用互動探究的方式來教學。實施互動探究性閱讀教學的過程可以如下設計:
安排學生先基本熟悉課文,然後老師設計好探究方向:
1、分析小說中個性化人物語言。
2、體會小說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
3、揣摩小說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
4、分析 文章 的感情基調。
5、找出難以理解的詞、句、段並討論。再分組研討,整理探究成果。然後各組推薦一位同學中心發言,教師適時組織同學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再討論。最後教師根據情況予以補充。
四:讀寫結合
在小說教學中,可以把讀寫結合起來,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同時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
一、基於理解、感受層面,側重於把握小說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的讀寫結合。
⒈擬標題。它有助於學生提綱挈領,把握小說情節,訓練概括能力。如給《邊城(節選)》的三部分各擬一個小標題。
⒉編提綱。它有助於梳理小說情節,更好地理解小說主題。如按情節發展的先後順序寫出《祝福》的情節提綱。
3、 換文體。它有利於人物形象或思想性格感知。如根據魯迅小說《祝福》所提供的情節材料,以《祥林嫂傳》為題寫一篇人物傳記。
二、基於品味、欣賞層面,側重於小說言語特色品味的讀寫結合。
小說有兩種基本的言語方式:敘述和描寫。對小說言語方式的解讀主要著眼於小說敘述與描寫技巧的揣摩,尤其是小說中的描寫。它有力地強化了敘事的生動性和感染力。這些為寫作活動的設計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切入點。比如:
⒈小說評點批註。把對小說言語形式的品評、揣摩所得記錄下來,建構起清晰的小說言語圖式。
⒉語言賞析札記。這種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實現由「言」的閱讀到「象」的想像再到「意」的感悟的深化。
3、初稿與定稿比較分析筆記。這種活動有助強化學生的語感。如教師提供《祝福》的始發稿文本(1924年《東方雜志》)與定稿文本(《魯迅全集》第二卷),讓學生自選角度進行比較分析。
三、基於領悟、體驗、思考層面,側重於小說主題意蘊或人物形象意義分析與評價的讀寫結合。
⒈寫 讀後感 。如讀完《老人與海》,主人公的遭遇與堅強性格讓我們感慨萬千,頗受啟發。聯系實際寫一篇讀後感。
⒉寫文學評論。如學完《邊城(節選)》,可布置學生擴展閱讀原著全文,並完成下列練習:
沈從文認為:好的作品除了使人獲得「真美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引人『向善』的力量……從作品中接觸另外一種人生,從這種人生景象中有所啟發,對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層的理解。」請從作品的思想情感方面寫一篇文學評論。
四:基於小說文本的召喚結構,指導學生驅遣想像來填補小說「空白」而設計的著眼於開發創造性思維的讀寫結合。
⑴補寫。就小說文本中的「空白」,發揮想像以填充,從而加深對小說人物形象的認知。如:試結合你對「四叔」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補寫出兩處省略號的內容。
⑵ 擴寫。或利用想像拓展情節,充實文本內容,或利用想像來延伸故事情節,加深對人物思想性格的體驗。如:祥林嫂是怎麼死的?
五:基於比較閱讀視野的讀寫結合。這種比較有不同小說文本的比較,有同一小說文本的原文與教材刪改後的文本比較,有同一小說的文本與不同藝術形式(如影視)的比較。
六:基於創造性閱讀的讀寫結合。
這種方法可以是:把讀過的小說改編為一個劇本,在班級里傳閱;給小說中的某一個人物寫封信,給他一個忠告;設想不同小說中兩個人物的一次巧遇……
常用的寫作活動有:
⒈ 編課本劇。如將《套中人》這樣的主要以人物對話推動情節發展的小說文本改編為課本劇腳本。
⒉ 故事新編。如:依據魯迅小說《祝福》和《故鄉》中表現祥林嫂和閏土命運與思想性格的有關材料,發揮想像,進行虛構,寫一篇祥林嫂與閏土對話的 記敘文 。
要注意的是:指向於寫作的小說閱讀鑒賞,其終極目的不是為寫,而是依靠寫的任務來完成與文本的深入對話,使閱讀鑒賞的所得更加明晰深刻。它是一種知識的學得,一種方法的運用,一種技能的培養,在豐富多樣的「寫」的實踐活動中,解放鑒賞主體的言語創造的智慧。
當然,小說的教學方法還有許多,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的教師也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只要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所有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4小學語文小說文體的教學方法
一、從小說的文體特徵入手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應根據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小說教學也是如此。所以首先必須讓學生了解小說的概念及特點。小說是以人物形象塑造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因此,小說教學的任務是使學生在熟悉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條件下,引導他們去分析人物,特別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在分析人物的基礎上歸納小說的主題思想;結合思想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特點(方法);學習小說的語言運用和具體環境的分析。
人物、情節、環境構成小說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說教學的核心,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都是為刻畫人物形象而服務的。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組成。根據小說的特點,我在小說教學中一般採取三步驟:即先從分析故事情節入手,接進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後在前兩者的分析基礎上學習小說的環境描寫。因此,在導入課文後,我並不急於進入課文,而是先與學生講清課文的體裁,讓學生了解小說的概念特點,以及學習小說需解決的事項。
二、重視分析,把握故事情節
所謂情節,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說「情節是人物性格成長的歷史」,「情節是小說的羅輯面」。在小說創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務是塑造典型人物。因為它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發展是通過人物間的復雜關系以及從人物間的矛盾所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顯露出來的,也就是通過情節表現出來的。
因此,小說教學應重視分析故事情節。例如,我教《魯提轄拳大鎮關西》一文時,板書課題後,由學生補充介紹了選文前段的內容,然後我說:「有朋自遠方來。」學生齊接:「不亦樂乎!」隨後我把「樂」字寫在了黑板上,並用箭頭指向課題的「打」字。「為什麼由樂而打呢?」學生有疑問,便產生了閱讀課文的慾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理出了故事的情節,把握了事件發展的脈絡。
從「把碟兒,盞兒都丟在樓板上」到「向店裡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這一情節發展變化中,學生們又理解了魯提轄「粗中有細」的多重性格。從激怒鄭屠到三拳打死鄭屠,學生們有理解了魯提轄另一個性格側面:有勇有謀。而這兩個性格側面的形成又是魯提轄富有正義感的思想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再從魯提轄的結局「、、、、、、;提了一條齊眉短棒,奔出南門,一道煙走了。」
可以看出社會與魯的性格的不包容性,即矛盾性:社會黑暗,惡人橫行,好人遭殃。順著跌宕起伏的情節分析,柳暗花明,作者的創作意圖--中心思想也就躍然紙上:表達了被壓迫人民伸張正義的強烈願望。這樣從分析情節入手,學生易於把握小說中人物性格特徵,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小說的情節一般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
高潮本義是指潮汐漲落的一個周期里,水面上升的最高潮位。小說的高潮是比喻情節中矛盾沖突最尖銳、最緊張的階段。《守財奴》這篇課文,節選自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家庭的苦難」一章,可以說是這一章的高潮部分。小說通過「搶奪梳妝匣」「誘騙繼承權」「看守密室」「臨死抓法器」等一系列描寫,深入刻畫了守財奴的醜陋嘴臉。這一系列的精彩描寫表明,在葛朗台眼中,父女之情,骨肉之親,比不上與金子的關系,金子比女兒還重要。這一幕家庭鬧劇正好驗證了馬克思的一句 名言 ,「資本主義撕開了籠罩在家庭關繫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三、掌握描寫手法,分析人物
語文教學中的小說為我們提供了眾多歷久不衰具有廣泛意義的典型人物,有些人物甚至成了人類某些品行的代名詞,當人們談及這些名字,就會想起相應的性格特點。如阿Q的落後愚昧、自欺欺人,葛朗台的狡詐自私,潑留希金的貪婪成性,路瓦栽夫人的醉心虛榮,別里科夫的頑固保守,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忠於愛情,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忠心耿耿,保爾·柯察金的堅強勇敢、頑強拼搏,符拉索娃的英勇無畏、大義凜然??等等。這些人物無不以他們個性和共性統一的鮮明性格,給人帶來情感的震憾,得到美的悅愉。
四、鑒賞環境,分析其作用
人物生存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構成了人物性格的外部條件。典型性格生存的環境是流動的。由於外界環境隨時都在變動,才有了人在其間的社會位置的變化,也才有了人物性格的逐漸顯露。出色的文學作品總能使人感到人物和環境的水乳交融,顯示出和諧之美。
綜上所述,小說鑒賞應緊緊圍繞人物、情節、環境這三個環節展開。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小說或預習課文時,必須按照這三個環節進行;在指導學生寫鑒賞小說 作文 時,要求學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說的某個方面進行讀後感或評論性文章的寫作。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進行小說的閱讀鑒賞,要教會學生不能只滿足於簡單的閱讀,不能就看故事來讀故事,不能就好玩來讀。更應教會學生如何有目的的閱讀,抓住小說的三要素來讀,從不同方面的閱讀分析中得到收獲,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鑒賞能力,還要從人物形象上得到一定的啟示。
『伍』 yo講語文課時,哪一類文體該怎樣講
語文教學方法(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1、語感教學法(洪鎮濤、王尚文)2、思路教學法3、情感教學法(於漪)4、案例教學法(根舍因、克拉夫基)5、點撥教學法(蔡澄清)6、情境教學法(李吉林)7、導讀教學法(錢夢龍)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11、欣賞教學法12、活動教學法(杜威)13、點面教學法14、愉快教學法(上海一師附小等)15、成功教學法(上海閘北八中)16、整體教學法(查有梁)17、合作教學法(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18、啟發式教學法(《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19、設計教學法(克伯屈)20、發現教學法(布魯納)21、創新教學法(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22、差異教學法(華國棟)22.單元教學法23.比較教學法24.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25.直觀教學法26.圖示教學法(王松泉)27.暗示教學法(洛扎諾夫)28.競賽教學法(羅樹根)29.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30.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31.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32.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33.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34.遷移教學法(馬芯蘭)35.嘗試教學法(邱學華)36.學導式教學法(胥長辰)一、重視積累,靈活運用。二、立足課堂,以「內」養「外」,溫故知新。三、閱讀訓練要整體感知,明確考點,抓住要點,講究表達,重視創新。四、作文訓練要強化文體意識,通過一定量的作文練習,寫出規范的記敘文和議論文。五、關注生活,關注地域文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反之,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的以情節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採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讀、思、議、導」結合法閱讀教學不能僅限於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後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麼;然後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最後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我們連續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鑽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後,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二、「讀、寫」結合法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並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並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恆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於動手,勤於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准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並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求知慾,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並說明喜歡的原因。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還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像出來了。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後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的小河、家鄉的柳樹、家鄉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這樣持之以恆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布置他們也會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穩步上升。二、積累詞語。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陸』 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小學生 作文 ,實際就是「練筆」、也稱「習作」。在寫作之前,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增加書面語言、表達方式、寫作素材、表達 經驗 等方面的積累。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高段 寫作指導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一、激發興趣,促進想寫樂寫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在每次作文時都想寫、樂寫,教師必須從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就會有了寫作的慾望。但是,在新課改下,許多老師還是穿新鞋走老路,往往提出許多要求,比如說寫什麼樣的文體啦,寫什麼樣的內容啦,一大堆,把他們的思維框定在一定的范圍內。
他們會顧慮萬分,寫這又怕不合乎要求,寫那裡又怕不適當。久而久之,學生會不知不覺中怕起寫作來,那麼,我們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呢? 筆者認為:首先,淡化命題,提倡自由表達。讓學生有自由空間,讓學生自己自由採集素材自由表達。其次,淡化文體。小學語文課標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像寫下來,練習寫簡單的 記敘文 和常用的應用文。
學生應該寫他們自己的內心所想、所感以及親身所見,這才是小學生作文的主題思想。簡單地說讓學生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出來,只要語句通順,表達一定的思想,就可以了,而且盡量給學生作文高分。這樣長期堅持,學生才能喜歡作文。
二、循序漸進,加強基礎訓練
小學生作文,實際就是「練筆」、也稱「習作」。我們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習作就是寫話,把自己想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作文。在低年級初學寫作文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到了高年級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寫,要讓學生「怎麼想就怎麼寫」,達到「我手寫我心」的目的,不要框定學生的思維,否則學生無話可寫,只有假話、空話充數。
圍繞學生練筆,教師要扎扎實實地抓好以下五項基礎訓練:
一是字詞訓練。從低年級起讓學生廣泛閱讀,大量識字。讓學生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在日常生活中識字,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二是 句子 訓練。句子只有兩種形式:要麼是「什麼怎麼樣」,要麼是「誰干什麼」。教師要讓學生先把句子說完整,然後再將句子說具體。
老師可以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三是段的訓練。小學生結合四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
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四是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知識與方法, 文章 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表達得更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五是生活場景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三、積累素材,做好知識儲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寫作進行之前,必須要有一定的積累和儲備。這也就是說,在寫作之前,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增加書面語言、表達方式、寫作素材、表達經驗等方面的積累。
一是書面語言的積累。大家知道,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的是口語,口語雖然跟書面語言有著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擁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書面語言畢竟比口語更加精煉、准確。比如我們平時說話可以帶「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並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到了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另外,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雙方的動作、表情、神態都不需要介紹。
因為大家在場,一目瞭然。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交待。由此可見,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的運用都需要有一些積累。這里所說的書面語言,至少包括規范的詞語、句子,有趣的 歇後語 ,形象的比方、 名人 名言 ,比較健康的 順口溜 以及 典故 、格言、 諺語 等。蓋房子,必須實現准備好建築材料,搭建文章這棟房子理所當然地需要書面語言這一材料的儲備。因此老師們平時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加強這方面的積累。
二是表達方式的積累。因為書面表達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的,它的表達方式和口語並不一樣,比如說不同的文體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記敘文怎麼寫,書信怎麼寫,便條怎麼寫,都有一個方式的問題。表達方式的積累要閱讀大量的課外書,使學生從中獲取營養。
在閱讀時就須用比較的方法,聯系實際還原生活的方法來體會遣詞 造句 的精妙。通過想像增加營養,對意境優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展開想像,體會文中意境之美。其實「材料」在哪裡?「材料」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表達,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三是寫作素材的積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渠有活水而清,文有生活而豐,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離開生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學生刻意留心身邊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是采擷生活中的「金色浪花」、獲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寫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須有一個尋「源」取「材」的過程,這是一個對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體驗、積累、梳理的過程,是一個情感的引發、醞釀的過程。而這個環節,只有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動眼觀察、辨析,動腦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聞,才能獲得「第一手」的寫作材料,引來源源不斷的作文之「活水」。
1、在學科學習中覓「材」
愛畫畫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有時根據作文題目,先讓孩子們自己畫畫、貼畫,自己設計,自己欣賞,積累寫作材料,那麼他們寫起作文來就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會具體、充實、生動、有趣。
如:一次讓學生按方位順序寫《我家的小院》,有些孩子說他們住的是套間,家裡沒院子。我就讓孩子們先畫一幅畫,為自己家設計一個理想中的院子。孩子們可來勁了,在院子四周畫上花啊,樹啊,假山啊,爬山虎啊,還畫上葡萄架,一串串紫葡萄令人饞涎欲滴。他們愛什麼畫什麼,理想化的院子叫人拍手叫絕。此後再讓他們動手描述小院,他們眼前有畫,胸中有情,何愁沒有材料?
2、擁抱大自然尋「源」
在寫《春天》時,我創設機會讓孩子們投身到廣闊的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擁抱大自然,閱讀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攝取廣泛的寫作素材充實自己的寫作資料庫。大自然是美的化身,走進大自然,一步一個景,滿目皆是畫,只要我們睜開眼睛,豎起耳朵,就能發現大自然的美,捕捉到寫作素材。
3、溶入社會大課堂找「活水」
葉老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同樣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與生活接軌,與社會接軌。在寫《我敬佩的一個人》,我發動學生尋找身邊的感人 故事 ,先通過口頭交流,在動筆寫作。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盛,溪水自然活潑。的確,有了鮮活豐厚的材料,學生的作文無論是題目還是內容都是那麼活潑、豐富、透著靈氣。
4、從生活實踐中找「米」
周末,引導學生參加生活實踐,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布置孩子們一些特殊的家庭作業——《今天我當家、我是小交警、我也當一回營業員、我是環保小衛士……此後寫成的作文材料之豐、情趣之濃自然不言而喻,而在這些活動中的所感、所悟、所得是課堂上可望而不可及的。
四是表達經驗的積累。除以上所說,我們還要關注學生寫作經驗的儲備。我們常用說作文沒有法,寫多就是最好的法。我覺得這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至理名言。寫作和閱讀一樣,是在寫作實踐中形成寫作能力的。就拿最基本的習作能力來說吧,比如怎麼做才叫明確寫作要求,明確需要表達的話題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詞術語能夠解決的。學生寫作就像 學開車 一樣,「你要真的學會開車,開夠了十萬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可以說,寫作的能力也和學開汽車有相似之處,它同樣是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我想,改造我們的寫作教學,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多寫。光靠一個學期七次或八次課堂作文,恐怕是練不好寫作的真本領的。
四、藉助教材,進行方法指導。
課文是最好的 範文 ,教師要結合有代表性的課文,指導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效果不言而喻。下面我以如何進行人物的細節描寫為例,怎樣結合課文進行寫作指導。課文《少年閏土》中「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 大雪 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這段中如何抓住「掃、支、撒、縛、拉」這些動作的細節描寫,把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筆,寫一個你熟悉的人的動作描寫,相信學生一定會有內容可寫。人物的動作描寫,只是人物細節描寫的一個方面,同學們還可以根據文中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特點。
如《窮人》中寫桑娜的心理活動細節描寫的片段、《小兵張嘎》中張嘎語言的細節描寫的片段、《背影》中父親的外貌和動作的細節描寫的片段等,都可以讓學生仿寫。老師可通過「步步追問、細化動作、巧用修辭」等方法加以指導,讓孩子們有話可寫,使文章更生動有趣。比如老師給出這樣的一句話,讓學生展開來寫: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步步追問」的方法:這個姑娘有多小?瘦到什麼程度?穿著差到什麼樣子?學生可按照這樣的追問,進行描寫: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 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前後對比發現,這樣追問後寫出的文章就具體多了。 再如,老師給出這樣一句,讓學生細化動作來寫:她端起碗,吃了起來。這句話如何細化動作,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她怎樣端碗?吃相怎樣?先讓學生說,然後寫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都有話可寫。
在不同學生的筆下就有不同的吃相。生1: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幾縷菜葉,慢慢地送到嘴角邊,害羞地張開櫻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像一台老舊的織布機,緩慢而有序地進行著,還不時用餐巾紙擦拭唇角的余油。生2:她很快地端起搪瓷碗,夾了幾大筷子菜,伴著飯菜大口大口地往嘴裡送,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把一大碗飯吃了個精光。生1筆下是一個羞澀的少女形象,而生2筆下是一個餓極了的粗魯男人的形象,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會懂得如何把文章寫具體了。如果老師還適當指導修辭方法在文章中的巧妙運用,那文章就會活起來,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五、搭好架子,理清寫作流程
作文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培養寫作能力的一種綜合訓練。因此,在作文時,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懂得寫作的一般流程。
作文流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准備──包括審題、立意、選材和啟用積累等;
第二步,構思──包括編寫作文提綱、組織材料和詳略的取捨等;
第三步, 起草──包括遣詞造句、構成篇章等;
第四步,定稿──包括內容的增刪、結構的調整、文字的修飾和謄抄定稿等。
綜觀上述,學生的寫作過程,是由「准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交互進行的循環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作詳細分析,使學生弄明白寫作的整個過程。
六、大膽放權,指導自改自評
通過典型病文的范改與分析,使學生對如何改好文章做到心中有數。為此,「自改」前,教師要瀏覽學生的習作,了解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選擇出有代表性的文章,為評講指導作出准備。可用問題比較典型的習作為「鏡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准「修改點」;再以學生的佳作為「向導」,指導學生找到「治病的良方」,悟到修改的方法。
最後讓學生「當醫生」,為自己的病文「開方下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修改時,可以「小病小治」,也可以「大動手術」,還可以「推倒重來」。自改後,作文「舊貌換新顏」,的確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久而久之,不僅能逐步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還能養成主動修改的習慣。
作文的評析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作文的要求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提出具體的不同內容和要求:或評析語句段落,或評析篇章結構,或評析寫作方法,或評析中心思想……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這些內容先要逐項單一訓練,而後才可選項評析或綜合評析。可先讓學生模仿教師評。教師做示範、點撥,使學生明白「該評析什麼」,「怎樣評析」,「為什麼要這樣評析」……
通過「典範」示評引路,學生初知了評析的方法,有例可仿,有「法」可依,然後摹仿著評析自己的或同桌、同伴的作文,進行評析作文的實踐,在「實戰演習」中再認識,再提高。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一次次「放權」評析作文,學生將在評析的過程中明了得失,學會作文,學會修改,學會評析,同時還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辨析語言的能力、認識鑒賞的能力。
2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一、抓閱讀
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首先是課內閱讀,我們在講每篇課文之時,為了讓學生明白課文內容及思想感情外,還應從寫作方法上給學生加以指導,如為了突出中心作者是如何選材的;寫人記事的文章作者怎樣通過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將文章寫生動;寫景的文章又如何通過眼觀、耳聞、鼻嗅等調動各種感官將景物描寫得很美的等等。
其次是課外閱讀,由於學生閱讀得少,積累的不夠,才會出現作文無話可說,語句平淡。對此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也要從課堂抓起。在讀課文時,要運用豐富多樣的形式來讀,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另外,我們在課外讀物的推薦方面也應注意。對於三年級學生,我們應推薦些故事性、趣味性強的難度適中的一些故事;如 童話故事 、 寓言故事 ,先由這些課外讀物,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再逐漸到作文書籍、科技類書籍,再到小說、報刊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愁他們不讀書,書讀多了,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了,可謂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抓修改
美國作家科德威爾曾說過「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還有「推敲」一詞的來歷等,都說明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同一個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修改作文是要找到最恰當的表達方式。我們的同學,作文寫完大多隻讀一遍,有的甚至一遍也不讀,才會導致我們常常在改作文時出現的那些語句表達、標點符號不恰當鬧出的笑話。有些作文我們可從學生模糊不清的表達中,能讀出選材不錯,感情很真摯,但由於表達問題,讀來總不夠舒暢,這樣的作文,我們只要引導學生,讓好好修改會是一篇佳作。
對於三年級初學作文者,我們不妨進行幾次集體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作文課上,將學生的一篇在語句、標點、用詞上均有毛病的典型作文展示出來和學生一起修改,發現學生都會修改!他們七嘴八舌,將此篇作文的毛病一一改過,改後的文章與原文有很大差別,簡直是兩篇作文!經過集體修改後,學生既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又明白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以後的作文,學生都能認真修改,有的還請同學幫著修改,作文效果一下子發生了質的變化。
三、抓講評
作文講評在 作文指導 中也尤為重要。我在上作文課時,盡量安排在連續的兩節課中,一節課講作文要求起草作文,一節課講評作文(對初稿進行講評),將典型的文章展示出來,師生共同找出優點和不足,分析原因,這樣其他學生會在自己的作文中有則改之,揚長避短。更有利於學生總體作文水平的提升。
3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1、讀出色作家的作品
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卻是立竿見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出色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後超越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盡可能的多讀著作吧,再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2、盡可能多的寫
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學如何寫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寫,全情投入的寫,練得越多,你的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隨時隨地記下你的靈感
隨身帶一本小 筆記本 (納博科夫身上裝滿了小卡片),當你對你的構思小說,文章,或是小說里的人物有什麼靈感的時候,馬上記下來。當你聽到別人談話的只言片語所有頓悟時,看到一段 散文 詩或是一句歌詞讓你很感動時,都可以馬上當他們記下來。靈感總是轉瞬即逝的,你及時的記錄下來,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我的習慣是,為我的博客要寫的文章列一個清單,不斷的補充它。
4、專門的寫作時間
每天找一段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對我而言,清晨的時間是最佳的,午飯,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時間也可以。把寫作當作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去做,每天至少寫半個小時,當然有一個小時更好。請不要擔心,這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5、隨便塗鴉
面對整張的白紙,整版的白屏,無從開始,肯定恐怖。你會想:我還是看看郵件或是小憩一會了吧!千萬別這樣。馬上開始寫,馬上打字,你寫什麼沒有關系,只是讓我聽到你敲鍵盤的聲音吧。但只要你開始寫了,什麼都好辦了。像我的話,我喜歡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標題,這應該不難吧,然後再慢慢的展開情節,全身心地融入進去...關鍵是:只是隨便寫寫,隨便塗鴉,但要馬上開始寫。
6、集中精神
寫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雜的環境或是同時干別的事情,是不可能寫的好。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一點點柔和的背景音樂。那怕是最低要求,你需要在沒有其他干擾的條件下寫作,清理掉書桌上無用的東西。清除與寫作無關的一切雜念,現在就是寫作的時間,好像把自己放進一個盒子一樣,沒有任何打擾地進入寫作狀態。
7、先計劃,再寫
這好像和「隨便塗鴉」有些矛盾,實際上不是這樣。在坐下來正式寫之前,先做個計劃或是腦子里先預演一下情節,這是非常管用的辦法。
每天跑步的時候想想要寫的東西,或是散步的時間來個頭腦風暴;然後把想到的記下來,做一個扼要的提綱;等真正准備好開始寫了,可以很快的展開,因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
8、創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並不意味你你要跟他們寫的一模一樣,你可以試試新的寫法,從這里學一點,從那裡學一點,漸漸地,你就會有了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文體,自己的思路。試試一些不一樣的表達,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嘗試嘗試,看它到底怎麼樣,不好就不用唄。
9、修改
你開始構思你的文字,然後試著寫,讓故事情節展開,最後你需要回過頭在看看你都寫了什麼。這點很重要,很多寫手一旦寫好就不想修改,已經費時費力地寫好了,還要再花時間修改,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寫得更好,你就要學會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經過反復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這會讓你的作品從平庸中脫穎而出。看看你寫的東東,不僅僅是那些拼寫和語法錯誤,還有那些無意義的詞,混亂的結構,和讓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標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鮮活。
10、簡明扼要
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11、富於感染力的句子
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並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12、獲取別人的反饋
閉門造車不會有任何進步,讓別人讀讀你的文章給你回饋,他們會給你很中肯和有見地的建議。認真的聽,即使是一些批評,接受它,忠言逆耳,這樣讓你寫得更好。
13、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就你而言,你需要讓別人讀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誰看誰就看的,所有的人都讀你的文章。你要發表你的短篇小說和詩歌,給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經開始寫博客了,恭喜你,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14、採用對話式的文體
很多人寫的很正式,但是我發現最好是寫得像我們說話一樣會更流暢,更通俗。這樣一來,讀者看起來會更舒服。剛開始這么寫並不容易,你需要堅持這么做。也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為了讀起來更口語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語法規則。因為如果生搬硬套語法,會讓你的文章看起來很不自然。但是如果沒有其他原因,不要破壞語法規則。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15、好開頭和結尾
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的重點,特別是開頭。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開始吸引讀者,他們很難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讀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時間考慮怎麼寫好開頭,讀者一旦對你開頭感興趣,他們會想知道得更多...寫好開頭後,再弄一個精彩的結尾,這會讓讀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4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一、樹立孩子寫作的信心
孩子剛接觸作文,要幫助小學生們樹立寫作的信心,在命題方面,給孩子最大限度的讓他們自由發揮空間,命題范圍盡可能寬泛些。
二、推薦一些合適的閱讀書籍
現在的課外書籍五花八門、類型眾多,可以給孩子們推薦一些可以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領域、名人書籍、歷史書籍、科研等方面的書籍,並且讓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採集一些精彩 優美的句子 、或者片段,能夠養成良好的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能夠學以致用,那樣可能能夠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三、提高孩子的閱讀效果
雖然有的孩子閱讀的書籍很多,但是整體的語文素養卻不見明顯的進步,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仔細觀察,這些孩子不是潛心研讀,只是憑著自己的興趣,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引導孩子在閱讀中,能夠充分調動注意力、 記憶力 、觀察力和 想像力 ,能夠做到將讀思寫結合,這樣就更有利於孩子在思維和語言寫作方面積累。
四、要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就是要將閱讀和仿寫結合,意識要多閱讀,要廣泛的獲取知識,還有將出色的句段反復讀幾遍,甚至可以能夠背下來,理解句段的含義,轉化為自己的,供自己使用,二是學會仿寫,三年級階段既要放手讓學生去寫,又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寫作技能。無論寫什麼都要求能夠表達准確、清楚。所以讀和寫是可以相互遷移。因此,可指導學生模仿範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將範文的構思、選材、謀篇、分段造句、用詞、開頭、結尾及過渡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寫作中。
五、注重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作文教學不能單純地看作是語文學科的事,所以教師要做有心人,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輔導課。而且要隨時注意同其他學科的結合,抓住機會及時指導寫作。
『柒』 怎麼分析小學語文課文
1.先確認文章的文體。
2.小學階段文體,通常有詩歌、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
3.根據文體梳理結構。詩歌要看是田園詩、思鄉詩還是邊塞詩等,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交接詩歌的意思,抓住詩歌的詩眼,體會中心感情。記敘文分寫人、寫景、寫事、寫物。寫人注意通過人物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品質。寫景注意寫作順序和寫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寫物注意分析從那幾個方面來寫物,同時注意借物喻人等表現手法。寫事時注意記敘順序,學會從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這六要素歸納主要內容。議論文要明確論點和論據,可以從論證方法提問。說明文要體會說明方法的作用,歸納說明事物的特徵。
3.此外,要注意文章重點句、中心句。從修辭、表現手法等各方面分析。-----Jingrui
『捌』 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文體意識
文體意識、文體特點與教學策略
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系 汪潮
一、文體意識
三國時的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宣雅,書論宣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這是對文體發表的最早議論。
周作人1912年的《童話略論》與《童話研究》以兒童文學最重要的文體「童話」為研究對象。1914年他又關注了兒歌。1920年在「兒童的文學」的正式宣言中,周作人已確立了明確的兒童文學文體觀念,並針對兒童不同年齡特徵給出對應的文體形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
上世紀80年代,教育心理學家潘菽也對文體和思維的關系有過闡述:「閱讀體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難易不同,對思維活動提出不同要求。」從此開始了對不同文體閱讀的心理學思考。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專設了「關注語文教學的文體意識」 的話題。「編者按」提出:「自覺的文體意識不是單純地具備某種文體知識,它是一種綜合性語文素養。文體意識的培養不僅要清楚文體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語文實踐中與體驗、感悟、理解等語文素養相互鏈接、交叉、滲透,這樣形成的文體意識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寫作和表達交際。」這里,從語文素養的高度,提出了文體應在學生語文素養積累過程中發揮應用的價值。
然而,當今眾多的小學語文教育還是高喊「齊步走」,眾人同歸,千篇一律,既沒有因人而異,也沒有因文而異,存在嚴重的人文化、劃一化傾向。
從教材編寫看,主題單元組文淡化了文體意識。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保護美好家園」為主題,安排了4篇課文:《只有一個地球》是說明性文章,《鹿和狼的故事》是記敘性文章,《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為講演稿,《青山不老》則是通訊。這種編排方式給教師帶來錯覺:教學只要落實「保護美好家園」的主題,不必考慮所選課文的文體。
從教學現狀看,忽視文體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位名師執教《鷸蚌相爭》時,一位學生質疑:鷸與蚌你一言我一語在鬥嘴說話,蚌說話就要張嘴,一張嘴鷸不就脫身了嗎?鷸的喙被蚌夾著,它又怎麼說話?對此,這位老師頻頻出招:先把問題推還給學生:「大家小組討論討論」;再把問題推給 作者和編者:「同學們一起來改改教材,再給編輯叔叔寫封信」;最後當學生問蚌如何能說話,兩個殼是不是它的嘴的時候,又讓學生上網或去圖書館查資料,或者去請教自然老師,或者設法弄只蚌來自己觀察發現。這里老師把寓言當作記實作品,忽視了寓言的文體屬性,其實,寓言的故事情節多為虛構,角色多是人格化了的動植物。
其實,小學語文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據文體的不同特徵因文而教。這是一種「文體意識」。現在我們要補上這一課。
課文是選入語文課本的書面語言作品的統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研究語文教學不能不研究課文的教學。任何一套教材所選課文達數百篇之多,而且文體多樣,題材廣泛。不同文體、不同類別的文章,在組織形式和表達方法等各有不同的特點,應根據課文的文體、類別設計不同的教學思路和環節,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獲取不同的教學效果。要讓文體意識成為一種語文素養在課堂上、在學生中滲透和生成。
當然,要說明的是:小學語文教學提倡「文體意識」,但不是「文體教學」。「文體教學」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學語文的主要教學任務。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要思考:如何判斷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文體」?如何把握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文體」的使用度?等等。簡言之,不能把小學語文課上成「文體分析課」。
二、文體特點
文體有不同的分類。根據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實際情況,從兩個維度對課文進行文體分類。一是「文學文體」,包括童話、寓言、神話、詩歌(兒童詩、古詩)、文言文、散文、小說等。二是「實用文體」,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這一文體分類的體系具有單一性的特點,符合文體分類的邏輯性。
文體有各自不同的含義和特點:
1.童話指的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以符合兒童想像力的情節,採取擬人、誇張、象徵等方法編織而成的一種富於幻想色彩的故事。它的主要特點是:藝術的幻想,擬人、誇張和象徵的寫法,完整的故事情節等。
2.把一個深刻的道理或教訓寄託在精練生動的故事裡,就是寓言。它的主要特點是:寓言的主題(寓意)、寓言的譬喻、寓言的藝術形象、寓言的語言等。
3.神話就是一種「神聖的敘述」。敘述的是發生在遙遠的古代的事件,主要人物都為「人格化」的「神」或動植物等。它的主要特點是:故事是一種神聖的「真實」
『玖』 小學語文教材中,常見的文本體裁有幾種
文體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
體裁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