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究竟應該如何引述材料呢?
首先,只有準確理解材料的內涵,把握中心,才能簡潔地引述材料。其次,心中要有閱卷老師。你的作文是寫給他們看的,他們對於供料熟悉的程度遠遠超過你自己,大可不必擔心他們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第三,引述材料要善於捕捉與自己議論有關的句子和詞語,增強引述的向心力。具體方法如下:
一、套用
即完全引述所給材料。這種方法適用於材料較短或名言警句的材料,引用時可一字不差地抄錄。材料已經很簡短,無需再減;名言警句言簡意賅,直接引用,提出觀點。例如:
材料:古人雲: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曾國藩說:「善莫大於恕。」
安德魯·馬修斯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
最新科學研究顯示:原諒別人有益身心健康。
讀了上面的這幾段話,你有什麼感想?請選定一個角度,明確立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像這樣的材料作文題目,每一句都很簡潔,都闡述了「寬容」這一主題,在引述材料時只需套用其中的一兩個句子即可,不需要展開敘述,也不用刪減。
二、概用
即高度概括材料內容。這一方法適用於比較復雜的材料,或多義性材料。面對篇幅較長,內容復雜的材料,要做到去粗取精,簡明扼要;指向立意,取捨得當,就顯得很重要。
首先,去粗取精,簡明扼要。原始材料內容較長,較雜,就必須加以濃縮概括,以其精髓部分入文。例如:
材料: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鳥也,非以鳥養鳥也。(出自《莊子·至樂》)
概用:魯侯將鳥囚於廟中,美樂,美食,美酒侍奉,鳥卻死了。
這則材料只需概括出「囚於廟中」,「鳥死」這幾個關鍵詞,取其精華就可以了,無需全文翻譯。
其次,指向立意,取捨得當。對於比較復雜或多義性材料,在確定了立意之後,行文之前,要拿著這個立意(特別要扣住其中的關鍵詞語)回頭去關照原材料,對原材料作一番甄別選擇,然後決定取捨,有的還要添加一些語句作針線,進行重組嫁接。讓引述的每句話都指向立意,達到「論點源自材料,材料生發論點」的要求。例如:
材料:19 世紀末的最後幾個年頭,美國康乃爾大學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實驗人員把一青蛙冷不防丟進煮沸的油鍋里,這只反應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發之際,奮力躍出鍋外安然逃生!可半小時後,他們把這只死裡逃生的青蛙丟進放滿冷水的大鍋里,並在鍋底偷偷地加熱,把青蛙置於溫暖、舒適的「安樂窩」中,青蛙開始還悠悠地享受「溫暖」,等到它意識到危險時,卻全身無力,欲躍不能,終於葬身鍋底。
概用:一隻青蛙被突然丟進滾沸的油鍋中竟然能奮力躍出,安然逃生;然而卻在慢慢加熱的水中葬身鍋底。惡劣的環境往往使人奮進;而優越的條件則常使人懈怠,在不經意間陷入困境。由此可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則材料,先確定立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再圍繞這一主題取捨材料。明確「憂患」「安樂」各指什麼,青蛙是如何做的,這樣有針對性的取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
三、化用
將材料中的點睛之筆化用到文章當中去,使之和文章中心形成對接。原材料的引述,不一定是完整的概括內容,有時化用其中的經典語句也可。例如:
材料:據說,凡是報考印度盂買佛學院的學生,進校的第一堂課就是由該校教授把他們領到該學院正門一側的一個小門旁,讓他們每人進出小門一次。這個門只有1.5米高,0.4米寬,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彎腰側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頭了。進出過這個小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獨特的行為,使他們頓悟,讓他們受益終身。
化用: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才有了日後的叱吒風雲;勾踐,一時俯首稱臣,才實現了越國復興大業;蒲松齡,落第改著書,才使其登臨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巔。面對人生的「小門」,選擇彎腰側身,是為了達到下一個人生驛站。所以我們要學會適應,彎腰側身。
這則材料的點睛之筆便是「面對人生的『小門』,選擇彎腰側身」,在引述時,先用三個排比句,再化用這一句,起到引出主題,理論過渡的作用,下文觀點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
『貳』 中考語文如何將你准備的素材套入作文
當學生,還是少走點彎路好。
提前准備萬能素材,寫作文時往裡套,費工費時的,完全沒必要。
考試這回事嘛,無非是對我們平時掌握的知識進行一次抽查摸底,只要平時好好學,考試的時候心平氣和地答題,應當能夠發揮出正常水平。
具體到中考作文,我們也要想清楚,考的是什麼,是我們套素材的能力嗎?肯定不是呀。
中考作文,考察的,是我們的表達能力。
所以,提高表達能力,才能100%提高中考作文分數。
再次,你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這個就有意思了。
比方說,你要讓你的作文顯得有趣、有料、有文化,要怎麼做呢?
其實各有各的方法,你總結出一些適合你的方法,在寫作文的時候一用,便可以了。
拿我來說吧,我喜歡讓自己的文字看上去有料,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總結了,只要在碼字的時候做到有所本、有數據、有名言、有事實,就會讓文章顯得有料。
「有所本」是我以為最重要的,寫文章的時候,哪怕是寫意識流的,也不能信口開河,胡嘞嘞。我在提出一個看法的時候,必然會去找到一堆的證據來證明我的看法是對的,而不會在那自說自話。我提到一個材料的時候,一般都會指出材料是哪裡來的。
「有數據」就很簡單了,有個梗叫「數字是不會騙人的」,我碼字時,如果需要用數據,我一定會拿出精確的數據,而不是用「大概」、「八成」、「可能」、「很多」一類模糊的字眼來代替。
「有名言」和「有事實」不難理解,我不贅述了。
『叄』 語文作文議論文開頭怎樣引用材料
考生在寫作供料議論文時,在「引論」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過長,不簡潔,不概括;2、亮出的觀點不夠鮮明有力;3、材料和觀點之間缺乏有機的過渡,使觀點和材料成為「兩張皮」,不貼肉。
要使材料引述簡潔、概括,必須根據觀點的需要進行定向敘述。所謂定向敘述,既是要分析論點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進行敘述。例如提煉的論點是「勤能補拙」,引述的材料必須具有以下三個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補「拙」,並出成果。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難以分析出論點。再如論點是「不要畏懼失敗」,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須具備下列三個要素:①要有「失敗」;②要有「不畏的情況」;③經過頑強奮斗後取得勝利。這里的「失敗」因素很重要,而學生在引述材料時常常忽視關於「失敗」因素的引述。
『肆』 語文作文素材的運用技巧
1、特殊化,陳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現象,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如果作文也寫一些「反常(特殊)現象」,既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樂而不為呢?如2008 年上海作文題是「他們」,不少學生都選取了城裡農民工這一群體,可有一位考生卻寫農民工的子女,選材角度新穎,獲得了該年度惟一的滿分。這位考生的辦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顯。
請看例子:
(1)我迷上了電腦——奶奶迷上了電腦(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錶演——我騎在爸爸肩上看錶演(方式特殊化)
(3)縣長巡視保密室——縣長被擋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學校里響起了歌聲——村頭廣場響起了歌聲。(地點特殊化)
2、設細節,粗材妙用
不少同學要麼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不能求新求異;要麼有新鮮的素材,卻因為表述籠統而不能打動人心。
出現這些狀況怎麼辦?
將素材的閃光點用「慢鏡頭」語言充分展示,動人的細節自會傳遞出感人的力量。
看下面的例子:蘇格拉底喝下綠色的毒酒;伽利略軟禁在不見天日的室內細細擦拭著望遠鏡;居里夫人在實驗室吐出一口鮮血,染紅了操作台……政治打壓、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學家們不顧這些,他們堅持真理,拖著歷史的車輪向著正確的方向滾動。
這位考生沒有羅列科學家們的成就,而是將歷史人物放入特定場景,描述他們在困境中堅守之姿,當鏡頭語言在時空中橫掃,我們油然而生對偉人的`無限敬仰之情。
「慢鏡頭」語言就是給歷史人物創設一個場景——何時、何地、何景,人物在這樣的場景中何為,尤其要將人物的動作和神情細致描繪。當筆力集中於此,寥寥數語亦足以動人心魄。
因此,在平時寫作文的時候,要在素材中有意識地加入這樣的有趣的細節。
3、善變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來與文題關聯不大,但如果善於變通,巧妙處理,完全可以成為文題合適的題材。因為一個感情材料,客觀對象,都是多種規定的復雜的統一體,其內涵往往是多層的、多義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層次開發、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
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開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為伴,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從做事持之以恆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從探索科學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於挑戰權威,只有如此,知識才能創新,科技才能進步,當然了挑戰權威要具備非凡的膽識和學識,是能幹而非蠻干。
從品德修養的角度立意:無論名聲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於自己的追求,才會收獲最大的財富。
從人生目標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為為己任,把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作為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這樣的人物才是最風流的。
由此可見,同樣一個材料,只要你取捨得當,挖掘得當,是可以適應許多不同的題目的。在這里關鍵的是看你會不會多角度地看問題。
4、細梳理,教材活用
在語文課本里就有著豐富的資源,其中很多文章是經典名篇,蘊涵著豐富的作文素材。
比如下面這個例子: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是你啊,曠達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嘗不想「至君堯舜上,再使風流淳」?可你逃不了「烏台詩案」,你選擇了黃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嘗不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雄姿英發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終是你,變人生的軌跡未嘗不可?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豈不快哉?
這是2009年安徽考生《抓住機遇,成就偉岸》中的文字,不說語言的流暢優美,但就素材的使用,《前赤壁》、《赤壁懷古》,哪個不為我們熟知?
『伍』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該如何運用
橫看成嶺側成峰——多角度、多層面運用素材例說
寫作素材是為了達到特定寫作目的而選用的材料。同樣的素材可以從多角度、多層面上為不同的目的服務。在寫作實踐中,一方面,學生素材的積累還很薄弱,面對話題,時常覺得「無話可說」 ;另一方面,對於素材的認識和運用,學生往往陷入誤區,認為一則素材只為一個主題存在;只捕捉到素材的表層意義,卻不能深入挖掘其中豐富的內涵。素材問題已成為嚴重製約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瓶頸,在作文教學中這個問題如何才能突破呢?
筆者通過對2004年百餘篇高考優秀作文的分析整理,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同一個素材,可以多角度、多層面地發掘和運用。下面就同一素材摘錄一些高考作文片段,以資說明。
一.以「蘇軾」為素材
⒈全國乙卷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烏台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因此讓人頓悟。
於是他逍遙紅塵,寄情山水,最終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於歲月,無人見得了……
——四川考生《風,可以穿越荊棘》
⒉湖北卷話題:買鏡
黃州赤壁下的遊船下,蘇軾正在與客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鏡子之後,才決定擁抱『東方之既白』而鄙視官場仕途的斗爭傾軋?」不愧是豪放派祖師,蘇軾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頭一看,見一輪明月高懸蒼天,不禁再次泄了氣;所謂「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蘇軾以明月為鏡,明是明了,卻又怎麼買得下來?懊悔之際,蘇軾兀自在身旁說下去:「曾幾何時,以為身沉宦海;與月對飲,方知我心依舊。朝暾夕月,落崖驚風;月鏡映照出這許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連忘返,高歌『大江東去……』」
——湖北考生《尋覓那片理想中的明鏡》
⒊重慶卷話題: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
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歷劫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一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官運亨通,濟世為民。但是,東坡知道,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放達的蘇東坡。
於是,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之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只願「滄海寄餘生」。
認識自我的蘇東坡,從政治的窄門中從容地走出來,他雖與眾人所望有悖,卻讓我們看穿了一個豪放,淡泊,豁達,開明的蘇大學士——一代文豪。認識自我就是東坡的明月,照耀他走進了東去的歷史長河。
——重慶考生《詩人·明月·黃花》
⒋全國丙卷話題: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難面前抬不起頭來,更談不上有快樂可言。他們不會笑對人生,只有自暴自棄,快樂離他們很遠。讓我們看看蘇軾,仕途的坎坷,造就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當他和同伴被貶時,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蘇軾卻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心態笑對人生,這是何等的胸懷!有這種胸懷的人還擔心快樂會走嗎?有這種胸懷的人必定會有自己的幸福,會在人生的扉頁上留下光輝的一筆。
——陝西考生《我的快樂妙方》
二.以「李白為素材
⒈浙江卷話題:人文素養與發展
是誰在高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我好奇地推開門,卻見一個別致的小園: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映著的卻是一個寂寞的表情,那是盛唐一顆大大的眼淚。
是你,你說你要「舉杯邀明月」,只有天際的一輪圓月才讀得懂你的情思。別人都以為你豪放不羈,寫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的你,還會有什麼讓你眉頭緊鎖?他們不知道你心中的熱情——入仕,像普通的讀書人一樣,達則兼濟天下。可當你還來不及感謝如願以償,一顆熱忱的心就開始冰涼,他們不需要你的治國賢才,他們只不過打著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後宮寫些「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艷歌。
於是你只能離開,離開那個摧眉折腰的朝廷,離開那個令人不得開心顏的塵世,去尋找能安放白鹿的青崖,尋找桃花潭邊的美景,尋找雪花大如席的軒轅台,尋找那一葉日邊來的孤帆。
你說你要活出一個真的自我,在名山大川之間放縱性情,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海。你用這些飽含激情的文字記錄你的思想,告訴後人你的瀟灑與豪邁。
昨日不可留,一個王朝的背影在你朦朧的醉眼中逝去。一個逗號慢慢縮成句號,一具腐朽的屍體就有了一個傳頌千古的名字:李太白。
你的詩作是唐詩中的珠穆朗瑪峰,你的精神是文學史上的萬里長江,時間在你身上飛快地流過,卻帶不走你留在世人心中的品質。這種品質在你的詩作中被人不斷品昧,不斷學習,不斷被贊嘆,綿亘千年而不衰,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後人,而你本身,也在這種綿亘中升華到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
——浙江考生《夜·月·人》
⒉重慶卷話題: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
李太白本應策馬揚鞭而來,將中亞草原上孕育的一腔豪情注入盛唐的月光,橫掃浮世風月。可這位超凡脫俗的仙人卻為君主歌舞昇平期望而折節賦詩,釀就青蓮上抹不去的污點。
——重慶考生《尋找棲身之地》
⒊全國乙卷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曾幾何時,他「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吟「我輩豈是蓬蒿人」。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無情的現實冷卻了一腔熱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盪不羈的心?終於,在經歷了仕途的挫折與痛苦後,你釋然了。
重返魯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游天姥,寄難酬鴻志於山水間。雖不是「廊廟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萬古之痛,不過濁酒一杯。當心豁然開朗時,挫折後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風。於是文學的藝苑裡綻放出浪漫主義的奇葩。
青蓮居士,數載宦海沉浮,痛哉,痛哉!一腔浪漫情懷,幸矣,樂矣!
——吉林考生《穿越挫折與痛苦的歷史》
三.以「項羽」為素材
⒈江蘇卷話題:水的靈動,山的沉穩
有了私慾,心中自然無法沉穩下來,遇事則慌,處事則亂。霸王以一己私慾,趕走亞父,氣走韓信,終被困垓下,遺憾千古,長使英雄淚滿襟。霸王之敗,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則必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矣。
——江蘇考生《穩中求勝》
⒉全國甲卷話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
翻滾奔騰的江水已經變成了血色,陰霾的天空中盤旋著一隻雄鷹,它嘶鳴拍打著翅膀,怎無奈這勁風的強悍,迎風而上卻只能徒勞而落。
隨風而揚的是凄楚的歌聲,這是40萬楚兵的死亡之歌,其聲何等悲烈,痛徹心!我想:霸王已經再也聽不到了。
鴻門宴錯失良機,亞父范增良言未被項羽採納,是因為他念故情婦人之仁嗎?不,是因為其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他認為劉邦不過是手中一顆棋子罷了,不會對他構成威脅。
放虎歸山,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安徽考生《擇善而從》
⒊全國乙卷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當楚歌的旋律從四面八方傳來,像蝕人心魄的魔音一般折磨著你的耳鼓,縱情的眼淚沖垮了你的偉岸。 當「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偉績褪色成一頁泛黃的丹青,與斜陽下漢家傳唱的「大風起兮雲飛揚」一起遠去,只留下你長長的讓人捉不到的背影。
你用一句「無顏以對江東父老」終結了曾經輝煌的一生,卻不知,沒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壯美的人生,而沉湎於挫折後的痛苦卻不能自拔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人生。
項羽兵敗自刎,失敗的痛苦渲染了滔滔烏江之水,把自己的壯麗抹殺得所剩無幾。
——吉林考生《穿越挫折與痛苦的歷史》
蘇軾、李白、項羽這三個為中學生耳熟能詳的人物事例紛紛被各地考生同時採用,成為高考作文素材,除了他們三個,被作為素材選取較多的還有陶淵明、莊子、唐太宗、昭君等人的事例。他們顯得陳舊過時嗎?不,相反,他們在不同的話題下,生命力還很強,既充實了作文的內容,又豐富了作文的文化底蘊。
在面對現有素材這座「寶山」時,要做到「橫看成嶺側成峰」——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和運用現有素材,而這對解決素材問題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語文寫作素材積累及運用技巧
想要寫好 作文 ,同學們平時除了要多積累素材,在寫作中還要學會活用素材,以下是我搜索整理的關於高考語文寫作素材積累及運用技巧,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積累素材?
1.利用好你的零碎時間
利用課間的零碎時間,閱讀一些比較短的 文章 ,看見 好詞好句 進行摘抄。然後下晚自習之前,抽10分鍾,閱讀並思考你摘抄的內容,想想這些素材適合怎樣的題材,如何拓展,如何做到新穎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2.不要忘了詩和遠方
高考語文題型有詩歌鑒賞,做完這類題後,可以抽些時間,把你喜歡的詩詞摘抄下來。別小看一些 典故 ,可能它就是很好但又很少人運用的素材。引經據典,也是作文高分的關鍵。相信這些素材會讓你的作文更加有意境。
3. 廣告 詞也能擦出思維的火花
我記得我高三的時候,也只有中午睡覺前和晚上睡覺前能看看手機。現在的廣告是無處不在,它們以各種巧妙的方式植入到我們生活中。每當我打開一個APP,或者打開微博、微信,都會有幾個印象深刻的廣告詞。若你細心體會,其實這些廣告詞可以運用到作文的題目或者論點上。
4.平凡的日常其實也可以不平凡
作文最好生活化,一篇好的作文繼續需要有古今中外的例子,但更需要你日常中獨一無二的感受。記錄一些你覺得有意思的日常,不僅可以用到作文上, 畢業 後也是一份美好的回憶。
5.新聞只積累關鍵詞
新聞是認識度較廣泛的,所以運用新聞素材時不需要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全部描述。用關鍵詞輕描淡寫帶過就可以,最重要的是你的思維和分析。
6.那麼究竟如何分類呢
我的摘抄本選擇了活頁本,這樣可以貼幾個標簽,很好的進行靈活分類。
我是這么分類的。
主要三大類:碎片類 、 整體類、 技巧類
碎片類: 名人 名言 、廣告詞、優美詞句、古詩詞、新聞關鍵詞…
整體類:古今中外 故事 、日常故事、人物傳記…
技巧類:比喻、排比、開門見山、形容詞的精化、文章結構的調整 方法 、寫作前列提綱的方法…
(除了三大類有標記,剩下的小類都是混在一起積累的,運用過的我會打個勾,經常用的覺得又好的經過每次的修改後,那麼關鍵時候就用它了,又熟練又是精華)
如何活用素材
一、特殊化,陳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現象,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如果作文也寫一些「反常(特殊)現象」,既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樂而不為呢?
請看例子:
(1)我迷上了電腦——奶奶迷上了電腦(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錶演——我騎在爸爸肩上看錶演(方式特殊化)
(3)縣長巡視保密室——縣長被擋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學校里響起了歌聲——村頭廣場響起了歌聲。(地點特殊化)
二、設細節,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麼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實在不能求新求異;要麼有了新鮮的素材,卻因為表述籠統而不能打動人心。存在這些情況怎麼辦?將素材的閃光點用「慢鏡頭」語言充分展示,動人的細節自會傳遞出感人的力量地。
看下面的例子:
蘇格拉底喝下綠色的毒酒;伽利略軟禁在不見天日的室內細細擦拭著望遠鏡;居里夫人在實驗室吐出一口鮮血,染紅了操作台……政治打壓、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學家們不顧這些,他們堅持真理,拖著歷史的車輪向著正確的方向滾動。
這位考生沒有羅列科學家們的成就,而是將歷史人物放入特定場景,描述他們在困境中堅守之姿,當鏡頭語言在時空中橫掃,我們油然而生對偉人的無限敬仰之情。
其實,「慢鏡頭」語言就是給歷史人物創設一個場景——何時、何地、何景,人物在這樣的場景中何為,尤其要將人物的動作和神情細致描繪。當筆力集中於此,寥寥數語亦足以動人心魄。
因此,平時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識地;加入這樣的「芝麻雖小、香氣撲鼻」的有趣的生活細節。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變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來與文題關聯不大,但如果善於變通,巧妙處理,完全可以成為文題合適的題材。因為一個感情材料,客觀對象,都是多種規定的復雜的統一體,其內涵往往是多層的、多義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層次開發、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
看下面的例子: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為伴,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於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第一,從做事持之以恆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第二,從探索科學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於挑戰權威,只有如此,知識才能創新,科技才能進步,當然了挑戰權威要具備非凡的膽識和學識,是能幹而非蠻干。
第三,從品德修養的角度立意:無論名聲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於自己的追求,才會收獲最大的財富。
第四,從人生目標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為為己任,把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作為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這樣的人物才是最風流的。
由此可見,同樣一個材料,只要你取捨得當,挖掘得當,是可以適應許多不同的題目的。這里,關鍵看你會不會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問題,善於分析,善於化大為小,化虛為實。
四、細梳理,教材活用
有時候,為了寫篇文章,可謂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靜心想想,我們學了十幾年的語文,寫作文時真得就沒有可用之材嗎?其他 渠道 不說,其實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就有著豐富的資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們熟悉的朋友,可以經常閱讀與品味,把這樣的「朋友」運用於自己的作文裡面,就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似的輕車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經典名篇,經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讀常新,而且還蘊涵著豐富的 作文素材 。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浪淘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有「千里澄江似練,翠蜂如簇」的「懷古金陵」;
有李白的飄逸,有杜甫的沉鬱;
有蘇東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約;
有魯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綺麗;
有冰心的冰清玉潔,有舒婷的俠骨柔情;
有莫泊桑的《項鏈》警示那些虛榮心極強的人懸崖勒馬,有巴爾扎克的《守財奴》拯救無數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靈魂;
有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個夢想》,有亨德里克房龍真誠的呼籲——《寬容》……
學好課本,疏通寫作之源;利用課本,多角度寫好作文;挖掘課本,加工課本,與 高考作文 銜接,如果再輔以老師的身體力行,親自下水,寫一些示範作文,提高作文水平應當是可以期待的。
看下面的例子:
白露 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是你啊,曠達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嘗不想「至君堯舜上,再使風流淳」?可你逃不了「烏台詩案」,你選擇了黃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嘗不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雄姿英發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終是你,變人生的軌跡未嘗不可?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豈不快哉?
五、開茅塞,觸類旁通
為了備戰高考,考生要記憶大量的 成語 ,而言簡意賅的成語就是我們鮮活的素材庫,將成語便素材,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看下面的例子:
曾經才華橫溢的江淹,讓無數的後人為他的凋謝而惋惜。少時家境貧寒,江淹卻勤於讀書,苦於學習。優越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最終造就了他的文學成就。然而,聲名鵲起動搖了他寫作的原則。為了名與利,他不再用心屬文,直至靈感消逝,文思減退。漸漸步入寫作的低潮,終以「江郎才盡」名留文壇。
該考生將成語變素材,既可見其文學積淀,又顯其考場機智,值得我們深思。很多成語就是一段悲歡故事,一個生動靈魂,像「卧薪嘗膽」「握發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韋編三絕(孔子)」「曳尾塗中(莊子)」「開天闢地(盤古)」「精衛填海」等等不可勝數。
我們還背誦了大量的詩文名句,為什麼有些同學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誦的詩文名篇名句應對默寫,卻想不到將其用於作文。
看下面的例子:
所以你驚嘆,榆柳蕭疏交相掩映的閣樓上,孟郊在萬籟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劃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你靜默,明月入懷的夜晚,張九齡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盡頭的悠長相思;所以你悲傷,在陽光鋪灑碎銀的清晨,李商隱在鏡中看到了流年偷換;所以你明白「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所以你驚喜「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倚江樓」……
引用詩句,列舉詩人,既展示了非凡積淀,又讓文字得染詩情畫意。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豐富的詩文素材。
六、吐心曲,傾情表述
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但材料的表達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蘊藉的情感融注於筆端。很多學生習慣用第三人稱陳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觀感受,特別是對史料的使用,這種處理方式並不高明。其實,展開自己的心靈,讓材料的再現和自我的情感發生化學反應,其間的漣漪更能激盪讀者的共鳴。
看下面的例子:
每每獨坐斗室,吟哦著陶令「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時,我的心會立即變得水晶般明凈,充滿了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於烈火中的介子推與那正值盛年卻投身汨羅的三閭大夫枯槁的身形時,我的心會猛然緊縮,任淚水在一陣陣刺骨的痛中注滿眼眶;每每失意之時,瞥見案頭張載的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豪言時,我那瀕臨破碎的意志又會慢慢變得堅強起來……
由此可見,當我們貼近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靈,用文字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看法疑惑,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陳舊的印記,而是存在於生命長河的錦緞華彩,它們有質地,有光澤,它們有血有肉,它們有溫度,有氣質。
『柒』 材料作文怎樣引述材料
一般
文章第一段 :開門見山 直截了當的提出觀點。最好是用詩句,或有修辭手法的排比等句,可以增添文章氣勢,給改卷老師眼前一亮 就覺得你是個有文採的人。 一般寫三行左右。 觀點要明確。適當點題。
文章第二段:就是引述材料。 切記 不能直接抄材料。最好的就是能一句話概括:例如,我們不能像材料中的XXX一樣,要怎麼怎麼樣,XXX這么做是怎麼性質的事情,表現出怎麼樣的當代生活現狀。情感傾向一定要准確,一定要緊扣題。
文章第三段:過渡
接下來 舉實例 一范一正一現實
最後有力結尾,再點題
『捌』 初中語文作文技巧:怎樣寫好材料作文
一、抓關鍵詞,仔細分析命題者的思想傾向和感情傾向。
命題者在命制試題時,往往將自己對材料的理解認識、感情傾向融合在材料與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確恰當的審題立意,必須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仔 細分析命題者的意圖。如以下材料:周國平曾經這樣說過:狂妄的人自稱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做命運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他追逐命運,但不強求;接 受命運,但不膽怯。走運時,他會揶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他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只是做命運的朋友罷了。
材料雖然提出了對待命運的三種態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謙卑」兩詞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命題者意在讓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隸」的做法, 而贊同「做命運朋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想生發就會得出以下理解:「做命運的奴隸」,屈從於命運的安排,在失敗、厄運面前一蹶不振,當然為人們所舍棄。 而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像司馬遷那樣「腸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畢竟生活得太過沉重。而把命運當作朋友,坦然樂觀 的面對命運所給予的一切,往往會生活得既積極又滿足。就像堅定樂觀的霍金,面對不幸命運,帶著感恩的心態坦然地接受一切,積極樂觀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義
當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從材料中尋找一個恰當的角度。提取出一個話題,自擬題目寫作。因此,審題立意成為寫作的首要問題。而材料對主題的確立有著 客觀的、不容更移的「制約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視出來的中心。往往脫離材料另起爐灶,造成「跑題」。請看下面的作文題:
獨木不成林/只有千樹萬樹緊相依,才有那陣陣松濤/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萬朵壓枝低,才有那滿園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點萬點長聚首。才有那 萬頃碧波。//親愛的同學,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
要求:①根據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擬題目寫作;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字數不少於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則材料往往是多義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題意圖、最能體現材料指向的意義。上例所給材料是一首詩,理解詩的主旨才能確立寫作的主題。這首詩的主 旨體現在最後兩句:「生活正是因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諧相處,才五彩斑斕。」根據材料中的這個關鍵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 作」、「和諧相處才有美好生活」、「團結就是勝利」、「集體就是力量」等寫作話題。
三、比喻、寓言類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過尋找與生活的對應點,深入理解題旨。
寓義性材料的題旨和意圖是隱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層地理解分析它的寓義,才能正確地把握題旨和意圖。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蝟冬眠,天氣寒冷,他們相互之間挨得很緊,結果相互之間刺傷了對方;他們相互之間離得遠了,就感覺不到溫暖。最後他們選擇了一個不遠不近的恰當距離,相互之間既不刺傷對方,又能互相得到溫暖。
這則材料主要意思是刺蝟之間應該保持恰當的距離,但僅僅看到這點還是不夠的,還應該進一步找到所對應的現實生活:父母與子女應該保持恰當的距 離,朋友之間也需要保持恰當的距離,個人與金錢、權勢之間也應當保持一個恰當的距離……這樣與現實生活一比較、對應,就會發現,兩者之間有許多共同點,這 個共同點,就是作文的依據和基礎。
四、選擇恰當角度
對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會有不同的選擇角度,要選取那些最能表現題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則材料:
猶太人經常鼓勵自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說: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幾天後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乾脆 讓它長大,用來當豆苗賣;而豆苗賣不出去,則可以移植到花盆裡。當做盆景:如果盆景也賣不出去,那麼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裡,讓它長大,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 許多新豆子……
請認真閱讀以上材料,自擬題目,文體不限,寫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這則材料的意思是:當你遭遇挫折時,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己,機會遲早會眷顧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並不是「猶太 人」。而有些考生則認為這則材料反映的是「猶太人做生意精明」,結果從這個角度人手。作文嚴重脫離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題旨的基礎上。選擇正確的角 度進行寫作,是這類材料作文寫作成功的保證。
五、發散思維打開思路
對「材料」必須先展開「發散思維」,思維打開了,可寫的內容就豐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則材料:
五歲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兩天後,媽媽發現晶晶的左手舉不起來了,原來女兒的鎖骨受傷。媽媽又急又疼,可晶晶卻有了意外的收獲:「媽媽我現在知道哪邊是左邊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邊!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經歷,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受挫折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真知的過程。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讓你聯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經歷或見聞?是否獲得某些感悟和認識?請你拿起筆,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五歲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卻從此獲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領。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為考生提供了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寬廣空間。考生既可沿著 題目中的提示打開思路,選擇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著收獲。立意二:事物總是辯證的,壞事也會變成好事。立意三:走過崎嶇小路,才能真正體味生活 的歡樂;穿過茫茫迷霧,才能深切感受陽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經風雨,怎見彩虹;不吃一塹,難長一智!還可依據自己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歷等的情況,發揮自身 的優勢,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親身體驗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給自己的幫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時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難往往帶來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當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引用材料有兩種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化用)。根據文體的不同, 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寫成議論文,開頭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文體也不能完全脫開材料,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和間接引用一下 材料,否則容易造成於材料疏遠的感覺。
七、讀清要求,規范寫作。
讀完材料後,千萬不能忽視的是「寫作要求」。材料敘述後的要求需要細細研讀,這樣才會寫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玖』 語文的材料作文應該怎麼寫
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
近兩年,材料作文的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因其形式多樣、考點豐富、能喚起考生的寫作慾望等特點,倍受中考的青睞,大有取代「話題」作文的勢頭。
材料作文的內容一般來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話題式」的材料。在所給的一段文字中表達一個相對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個相對明確的語意指向,我們把這一中心總結出來後,按照「中心」來構思、寫作,就完全是在圍繞「材料」來寫了,這類的材料作文,我們把它看成是「話題」作文,只是多了提煉中心的環節。另一類是「選擇式」的材料。在所給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給話題的幾個方面,考生只要選擇一個方面來寫就可以了,這種形式多見於「格言」、「哲人說的話」中。
面對靈活的表現形式,繽紛的文字內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導致作文偏題、跑題,成為困擾考生的難點。寫好材料作文其實並不難,面對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靜氣」,摒棄一切浮躁心情,調整好自己的寫作狀態——這是寫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條件。
審題要「三清」
1.看清材料,領會內容。在閱讀材料時,要注意判斷這段材料屬於哪類材料作文,具體理解整體材料的內容,要把材料實實在在地讀懂,這一環節重在整體把握材料。
2.理清內容,提煉中心。這一環節是決定是否跑題的關鍵,一定要認真對待。在整體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如果是「話題式」的內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確材料的主旨,這就是寫作要確定的主題;如果是「選擇式」的內容,需要選取一點,來確定這一點的主要方向,從而確定作文的寫作主題。
3.讀清要求,規范寫作。讀完材料後,千萬不能忽視的是「寫作要求」。材料敘述後的要求需要細細閱讀,如果有「根據材料」、「結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體現材料的內容或影子,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時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沒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後再看具體的寫作要求,明確作文在擬題、文體、寫法、字數等方面的限制,然後再規范地寫作,決不能「越雷池一步」。
構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確文章的主題。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也是聯系材料的主要紐帶,因此作文中的主題一定要明確突出,這是寫出優秀作文的必要條件。不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主題最好與所給材料有直接聯系,並且在作文各個部分(開頭、中間、結尾)都有體現,所以在構思時「點題」的設計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題,明確文章的重點。如果要寫一篇議論文,中心論點的論證無疑是全文的重點;如果要寫一篇記敘文,重點部分就是最集中體現文章主題的部分,對這一部分的描寫要盡量豐富、形象,從而明確其在文章中的地位,進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題。
3.扣住重心,明確文章的亮點。文章的亮點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選擇、情節構思還可以是語言表達、修辭的運用等等,不管是哪個方面,總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點在有力地突出主題的同時明確出來,這樣作文就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寫作要「五個一」
一個靚麗的題目:題目文章的眼睛,一個精煉又吸引人的題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內容的集中體現,所以千萬不要簡單處理自己的作文題目,在擬題時要特別關注這一點。
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文章的開篇要顯示出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新穎、別致的開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點。
一句點明主旨的話:在具體的寫作行文中時刻要明確作文的主題,因此要想明確主題,至少一句點明主旨的話是必不可少的。
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結尾像是樂曲結束時的音符,越是回味無窮,越是讓人覺得妙趣橫生。
一個整潔的卷面:試想誰願意讀一篇「龍飛鳳舞」的潦草字跡的作文?我想你也不願意讀,因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寫作的提高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材料作文的寫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說的都是實際寫作時提高作文質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時不斷練習,把上述「三招」綜合運用,養成寫作習慣,這樣面對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輕松下筆啦!
【寫作策略】
在話題作文出現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試卷中經常出現的一種作文考查形式,在話題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話題的背景,材料與文章是一種疏遠的關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則是作文觀點的重要載體,是寫作內容選擇和立意的依據,考生必須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觀點進行寫作,離開了材料就是離題,文章與材料是一種很親密的關系。由此可見,寫作材料作文,必須針對其「材料重要性」特點,採取有效的寫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寫出高質量的考場作文,具體來說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讀懂材料,全面把握
讀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寫作的重要前提,沒有讀懂材料必然會模糊作文,以致出現偏題或者離題的現象,讀懂材料必須全面把握,切不可斷章取義,執其一端,而要抓住重點,明白內容,理清關系,理解中心,為立意奠定一個較好的審題基礎。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從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語不放,否則容易跑題。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語或語句,深刻理解其本質意義,這對於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幫助。
如2004年哈爾濱市中考作文題的材料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麗的雕塑,有人問他:"你是怎樣雕出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這座雕像原來就在那裡,我只是將它多餘的邊邊角角去掉而已。"其實,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邊邊角角,就能獲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體上看是講「雕塑」與「個人成長」之間的一個類比關系,關鍵詞是「邊邊角角」,要注意聯想到自己成長過程當中多餘的可以去除的一些東西,可以是行為、習慣、語言、穿著等等。如果把重點放在如何「獲得完美的自我」則沒有抓住材料的中心,顯然是跑題了。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穎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壞直接影響到作文的深刻與否和創新程度,因此,寫材料作文,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要盡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謂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內容,牢記主題必須從材料中得來,切不可脫離材料,否則就容易寫出失敗之作。
所謂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維定勢,超越一般人的慣常思路,應該發人之所未發,言人之所不能言,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新」字上下功夫,這樣寫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煥發出創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當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引用材料有兩種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化用)。根據文體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寫成議論文,開頭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文體也不能完全脫開材料,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和間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則容易造成於材料疏遠的感覺
『拾』 語文作文素材如何運用到文章中去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你也一定有這樣的經歷:一個題目拿到手,卻總是動筆艱難,可一旦開了頭,尤其是有了一個佳巧的開頭後,寫起文章來往往洋洋灑灑,文思泉湧,一氣呵成。
如果是起筆不俗、新穎生動的開頭,就會使閱讀者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好感;反之,如果是空泛模糊、與內容脫節的開頭,就會讓閱讀者感到厭煩乏味,甚至在頭腦中先入為主地認定所讀作文的作者作文能力差,作文質量不高。作文開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得到任課教師和閱卷教師的首肯呢?一個好的開頭至為重要!下面,就「開門見山」和「寫景烘托」兩種常見的開頭向同學們作一些說明,供你參考,希望對你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所助益。
一、「開門見山」式
「開門見山」是一種應用得很普遍的開頭方法。它之所以被廣泛使用,就因為這一開頭就直入本題。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時間彌足珍貴,看文章的人都希望盡快地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倘若在開頭處拐彎抹角、枝枝蔓蔓,一味地在題外轉悠,那麼,即使內容再好,也難以激起讀者閱讀下去的興趣。對我們考場作文來說,閱卷教師承擔著繁重的閱卷任務,一個「開門見山」直入文題的、「不蔓不枝」的開頭一定可以博取閱卷老師的好感,使閱卷人對你的開頭對你的作文留下極佳的印象,從而有助於你在考試中獲得理想的成績。
「開門見山」式的開頭,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極常見,可謂俯首可拾,如: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景。(朱自清《背影》)
開篇點題,為下文寫寄寓深摯父愛的「背影」設伏。
2、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茅盾《白楊禮贊》)
開篇第一句明確了贊頌的對象——白楊樹,定準了全文的情感基調——贊頌。
3、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高爾基《海燕》)
開頭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飛的戰斗環境,接著從「色」(黑色)、「形」(閃電)、「神」(高傲)三個方面,顯現了海燕迅猛高飛的戰斗英姿。
以「開門見山」式開頭獲得成功的作文為數眾多。如:
1、看到這個題目,我內心深處不禁響起了一陣掌聲,這掌聲表達了女兒對媽媽的贊許和欽佩之情。
要是兩年前,我可要為媽媽喝倒彩了。 (《作文》雜志,1999年第十期)
這是1999年「文心杯」全國中學師生作文大賽初中組一等獎獲得者蔣靖菲同學的《掌聲響起》的開頭部分。這個開頭開門見山,同時欲揚先抑,又為下文設伏並構成懸念。
2、我的家鄉四面環山,到處蘆葦叢生。秋天一到,蘆葦花爭相開放,把家鄉掩映在一片花海里,很是好看。(同上 二等獎 郭慧芳《家鄉的蘆葦花》)
3、我九歲那年的春天,父親買回一頭黑水牛。他說:「咱家田多,農忙季節,沒頭牛不行。待這牛長大了,就用它來耕地。」(同上 二等獎 任美娟《與牛結緣》)
4、忘不了她那張給我鼓勵的笑臉,忘不了她激發我上進的朴實的話語,忘不了她曾給我生命中帶來的一片綠色。忘不了她,我至親的愛友。(《忘不了她》)
二、「寫景烘托」式
畫家畫月,如果孤零零地畫出個月亮,就會顯得格外單調,甚至會神采匱乏。如果在月亮周圍勾上幾縷雲彩,以雲托月,情況就會大不一樣,那個月亮就會格外有神,這種技法,就是「烘托」。作文也需要這種技法。
作為一名初中生,考試大多為寫人敘事類作文,一個好的「寫景烘托」式的開頭,有利於為人物的摹刻和事情的敘述設置入情的域境和氛圍。作為一種實用易解的行文技法,在初中語文課文中也有許多可資典範的例子。如: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換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荊風《驛路梨花》)
這是小說驛路梨花的開頭。以對山的描寫為情節的展開鋪墊。如此大山,暮色又迫臨,對行進在路途中的人,夜間的住宿確乎是一個必須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心情該是多麼焦急啊!由此可見,對小茅屋的主人的猜度與贊美等一系列的情節張本鋪墊,是為「寫景烘托」式開頭。
2、時間是晚上八點。太陽雖然早已下落,但暑氣並沒有收斂。沒有風,公園里哪些屹立著的古樹是靜靜的。樹葉也是靜靜的。露天的勞動劇場也是靜靜的。(葉君健《看戲》)
以「靜」烘託人們等待開戲彰的寧靜氣氛。不僅如此,而且與後文梅蘭芳表演之時山呼海嘯的場景對比,表現藝術穿透性的感染力,反襯梅蘭芳高超的表演技藝。
3、乾乾凈凈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雲,風推著它爬上山頭。山之邊,梯田裡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高風《金黃的大斗笠》)
同樣,同學們因「寫景烘托」式開頭成功的文章也為數不少,如:
1、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天空下起暴雨。地上透亮的水泡,圓了又破,破了又圓,一張一合地哭訴著一位世紀老人的溘然長逝。水泡千百次地重復著一個永遠的名字:冰心 (樊瑞《百年冰心》見《作文》1999年第十期)
2、我的頭發濕了,渾身沾滿了泥漿。清明節特有的雨絲欲斷不續,從遙遠的天際無聲地飄落在荒涼的山野上。我踩著泥濘艱難地走著,尋找著,任憑雨水灑在頭上、臉上、身上…… (胡波 《又逢清明節》 見李曉明 毛劍冰編「金榜作文系列叢書」《寫人散文》)
3、3月26日晚18:55時,天邊最後一抹晚霞尚未褪盡,周末的鋼城還沉浸在一片熱鬧歡快的氛圍中。十里鋼城,電車、巴士、「的士」穿梭不已,自行車的鈴鐺聲,汽車的嗽叭聲,小攤販的叫賣聲,時起時伏。大大小小的百貨店、食品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有誰能料想到,這將是一個血色黃昏。 (江俐《血色黃昏——「3·26」車禍紀實》 見王競前 宋怡明編「金榜作文系列叢書」《記事散文》)
……
當然,好的作文開頭技法決非僅此二種,但如果同學們熟練掌握並能結合文題恰當選用一種開頭技法,一定會對同學們作文質量和成績的提高裨益良多。
古人稱文章里佳妙開頭為「鳳頭」,相信同學們能夠寫出一些讓人視為「鳳頭」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