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抓一詞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抓一詞

發布時間:2022-11-27 23:57:3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巧抓關鍵詞-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可以通過抓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來理解句子,這些關鍵詞一般都是形容詞、動詞,抓住了關鍵詞,抓住了重點句子,就可以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② 小學語文一詞多義方法

對一個字而言,一般情況下意義是多樣的,即一字多義。一字組多詞是想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對這個字的意義進行全面解讀、全面認識,從而全面運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一詞多義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一詞多義方法

1、明確指向與集中比較

明確指向。

在識字教學的擴詞練習中,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字組多詞的真正內涵是讓學生從字的多種意義上 組詞 ,從而實現對字的多種意義的全面理解,而非單純追求數量。所以,我們可以把「誰還會組其他的詞」指向再明確些:「『花還可以表示其他意思,比如用花或花紋裝飾的——」這樣一引,學生立即心領神會,腦袋瓜兒也一下子轉過來了:「花布」「花車」「花燈」……

如果我們繼續從意義上引導:「花」還可以表示(眼睛)模糊迷亂,所以,還可以組「眼花」「昏花」……這樣組出來的詞語帶給學生的信息更豐富,學生對「花」的理解更全面,詞彙積累更扎實,詞語的運用會更靈活。片語完了,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挑幾個表示不同意義的詞寫在書上。這樣天天留意,課課積累,我們還愁學生說話、寫作時無詞可用或詞不達意嗎?

集中比較。

比較,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其能力,具有很大的教學意義。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用集中比較的方法加強訓練,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正確程度。如理解「光」字的多種意義,可以首先將幾個 句子 集中板書出來:

(1)媽媽不光為我做飯洗衣,還教我讀書。( )

(2)我把碗里的飯吃光了。 ( )

(3)明亮的燈光,灑在我的作業本上。( )

(4)奧運健兒為國爭光。( )

(5)我光著一隻腳就急忙趕來了。( )

(6)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

(7)明媚的春光,永遠值得人們留戀。( )

接著要求學生認真讀一讀這些句子,聯系內容查字典,比較分析各個句子中「光」的意思,得出答案:(1) 只,單; (2) 一點兒不剩;(3)光線;(4)榮譽;(5)身體露著;(6)光滑; (7)景物。

通過這樣的集中比較,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理解「光」字的多種意義, 而且進一步認識到某些漢字的多義特點,懂得正確理解字義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從而掌握正確理解字詞的方法。

2、以音定義與以義定音

這一策略主要針對多音多義字。多音多義字不同的讀音表達不同的意義,不同的意義對應不同的讀音。對於這一類多義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分析歸納,發現不同字音對應的不同的意義的規律,並加以歸類 總結 ,這樣就能較好地掌握並運用這類字了。例如「似」這個字,有shì和sì兩個讀音,而「表示跟某種事物或情況相似」這一義項只在翹舌音的時候才有,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這個多義字了。

再如「打」:dǎ,敲打;dá,一打。一打的「打」(量詞)是英文dozen的音譯字,跟敲打的「打」毫無關系。學生只要清楚dá這個讀音只出現在「打」字作為量詞,表示「十二個叫一打」這一種情況,那麼運用起來就不會存在問題了。

3、趣味表演與實物圖比

這兩種策略主要在學生初學生字時運用,通過有趣的、多種形式的 教學方法 ,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不同意義,為他們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生字奠基。

趣味表演

趣味表演是用實例或聯系小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自參與趣味活動或進行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會話、表情、動作等表演,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或生疏的字詞含義。如教學「花」時,教師可以拿出鮮花,讓學生三人一組上台表演買賣花的情景。這樣既有實物「花」的展示,又讓學生在表演中明白「花錢」的「花」就是「用」的意思,還可以利用花籃、花布等道具理解「花」的其他意思。這種方法既可以使說話的、觀看的學生全部進入角色,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增長知識,提高認識字義的能力。

實物圖比

實物圖比就是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幻燈片或 簡筆畫 以及動作、表情及形象化的語言來解釋字義的方法。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知、問答、辨認,利用這些直觀手段使學生對字的音義建立直接聯系,更好地理解和記住字、詞義。圖表的特點簡單明了,它能把分散零亂的知識按一定規律對號入座,使知識系統化,便於教與學,尤其適用於復習和鞏固。

如教「美」字,可以通過六幅圖畫展示它的六種意思,分別是美景圖幫助理解「美麗好看」這一意思,美容圖幫助理解「使美麗」這一意思,超市物價圖幫助理解「令人滿意」這一意思,學生獲獎圖幫助理解「得意」這一意思,世界地圖幫助理解「美洲」這一意思,美國國旗圖幫助理解「美國」這一意思。

2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

1、藝術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領悟主題、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而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魅力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如果在課文的開始就把本課的主題或者題材用音樂、動漫等藝術形式展現出來,不僅能喚起學生無限的想像和聯想,形成美好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內涵。一個好的開始,宛如一塊磁石,能把學生延滯在課間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又像電光火石,給學生以啟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增進課堂氣氛,提高聽課效率。

在教學中,課堂氣氛是由教師決定的,具體地說,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都影響著課堂教學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互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思維感到壓抑,學生就沒有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聽課效率自然就會大大提高。

3、優化有效講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實踐中優化課堂講授、提高講授的有效性是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講解、有效指導。比如當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碰到了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此時,教師就應停下來,對字、詞的意思進行講解,從而理解句子、 文章 之意。講授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講多講少,何時講授,何處講授,該講授些什麼,應視學生的需要而定,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在過短的時間內呈現過多的新知識,不能花費太長的時間以至於超出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限,即不機械盲目地講授。

4、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

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教學活動中,因其融合了文本、圖像、視頻、音樂、動畫等多種信息,實現了人機交融,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聲像並茂、動靜結合,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多媒體的應用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也帶來了思考。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多媒體的作用,堅持科學性原則,方能讓多媒體真正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另外,小學生的想像由具體向抽象發展,在語文教學中,除了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也不可或缺。而學生的想像需要藉助一定的實體來作為基礎,透過文字可能無法讓學生得到具體的感知,那麼,藉助多媒體的展示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3小學語文語言積累的方法

一、語言積累的方法之一——觀察體驗生活

所謂「生活處處皆素材」,初升的太陽,夕陽的余暉,新出的秧苗,沾露的嫩草,處處美不勝收;父母兒女間的親情,同學朋友間的友誼,校園師生間的感情,實為日久見真情;勝利時得意的笑臉,失意時感動的幫助,苦悶時酸澀的淚水,探究時驚奇的發現,感受不同時刻心情的五味雜陳……在不同的時間,不一樣的年紀,與不同的夥伴從各個角度留心觀察生活,萃取營養豐富的語言材料。

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指導學生,使他們樂於從生活中獲取直接而詳細的語言材料,並不斷向學生滲透發現與觀察生活的方法。比如,利用連續觀察的方法獲取具體詳實的素材,利用定向觀察的方法獲取有方向、有重點的素材,利用隨機興趣觀察的方法捕捉感人至深的偶然事件,從而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有意義且他們感興趣的部分。

一旦學生在盲目的日常活動中睜開了發現生活的眼睛,就開始四處觀察,並逐漸記住單一的、連續的、階段性的事件與過程。他們的記憶和認識開始豐富了起來。但是在這里,我不得不強調,學生仍然是「麻木的旁觀者」。這一個個奇妙的時刻並沒有被蓋上所見者感情色彩的印章,也沒有他們血肉豐滿的自我感悟。

所以,在發現、觀察生活的同時,要強調學生的體會與感悟。比如,面對事件中具體細節的思考,體會他為什麼這樣做,因為這件事所以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面對自然景觀,如何從一個側面稱贊它的獨特美,面對這種美我又有什麼樣的感受。面對小動物、一種游戲、一個 故事 ,我體會到了哪些樂趣。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解決,又有哪些想像與創新等等。在觀察中不斷伸出靈敏的觸角,探知體會鮮活的生活,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二、語言積累的方法之二——閱讀美文及名著

關於閱讀的好處,葉聖陶先生曾經這樣說:「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呂叔湘先生也曾說過:「不妨回想一下,咱們小時候學習語文以及一般知識,有幾分之幾是從課堂中學來的。每個人都有大致相同的 經驗 ,課外學到的東西比課內多些。」這些老先生都在向我們傳授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教育 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規定背誦篇(段)數的同時,第一次明確規定了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此舉旨在用適當增加閱讀篇(段)數的辦法,引起教師和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以較大的閱讀量來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

開卷有益,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出色文學作品中積累句段、素材和寫作手法,還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審美趣味和鑒賞能力。我們發現,學生中語文成績突出,口語表達流暢的,一般都是手不釋卷,對課外閱讀有濃厚興趣的。就連許多大文豪、名作家在自傳和訪談中都說自己的文學造詣得益於兒時的博覽群書。

三、語言積累的方法之三——多背誦多交流

蘇轍曾說:「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解釋起來的大概意思是說,少年時期讀書似乎並沒有深刻理解書中之內涵,但在此之後,人成熟了,在審查事物時卻發揮了神奇的功效,使感受有據可循。蘇轍與我們分享的,實際上就是「記憶的沉潛」。

人在少年時的 記憶力 是一生中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記憶的內容常常印象最為深刻,甚至終生難忘。而少年時期沉潛在大腦的記憶被封存,在日後生活實踐和運用中被喚醒,就能融會貫通,發揮奇效。教育工作者們利用這一科學知識,強調小學(尤其是中低段)背誦一些優美句段、篇章。很多教師也要求學生大量記憶古詩詞、名家名篇。但在這一過程中,又引發了一些誤區,值得大家注意。一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二是局限於教材的「鼠目寸光」。

背誦這種積累語言文字的方法應把重點放在「悟」,即理解的背誦。可在理解基礎上採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關鍵詞記憶法、提綱板書記憶法、圖畫影像記憶法及特殊記憶法等等。另外,教材上的文章在浩瀚的書海中如同九牛一毛,微小之至,所以要把眼光放出去,涉及方方面面的類型文章,真正使學生的積累背誦豐富起來。

在理解感悟中,豐富多樣的名篇美文自然而然沉潛在學生深深的腦海里,回歸到生活實踐中,背誦的篇章逐一被喚醒,與自我認識融為一體,為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

除了充分發揚勤於背誦的傳統語文教學經驗之外,多交流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透徹的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4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

(一)指導句子的朗讀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文,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通過朗讀,不僅能學習准確地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夠掌握規范的書面語言,從中學習准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思想,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在語文《新課標》中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感指的是使人對語言的知覺的整體感受,或是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通過朗讀中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的處理,培養語感。學生有了敏銳的語感,勢必大大提高理解詞語、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寫荷葉和荷花的句子就是要重點指導朗讀,第一步先理解荷葉是「挨挨擠擠」的,荷花是「冒」出來的,體現她頑強的生命力, 「展開、飽脹、破裂」這些重點詞語進行朗讀,第二步根據這些詞語加以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愛贊美之情讀出來。

老師可以採用多種的朗讀形式,例如加動作讀、配樂朗讀、比賽讀等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句子朗讀到位了,學生對重點字詞理解了,對段落的意思也清晰了。

(二)注重句子的理解

句子教學的重點是要學生掌握常見的句子結構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要用多種方法來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方法有:

1、抓住重點字、詞理解句子

在一句話中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和感情,往往蘊涵在一些關鍵性詞語之中。在講解句子時,抓住這些詞語認真理解,對正確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是有好處的。有些句子中有難懂的字詞,如果把這些詞的意思弄懂了,整個句子的意思也就清楚了。例如《鳥的天堂》一課的結尾: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可以先理解句中帶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樹」;「的確」就是「確實」的意思。不帶引號的天堂是「樂園」的意思。再聯系起來理解,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那大榕樹確實是鳥的樂園啊!句意明白了,再從感嘆號中領會到作者抒發了喜愛大榕樹、贊美大榕樹的感情。然後聯系全文,認識到這句話在文章中有著點名中心的作用,這樣,就真正學懂句子。

2、從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

凡是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與中心聯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點名中心,因此可以把句意跟中心聯系起來思考,這樣會使學生對句子理解更加透徹。例如學習《夕照》一課,「我獃獃地望著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光讀這句話,讓人不解作者為什麼感慨,為什麼激動,但是聯系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把夕照描寫地很美,正式面對這如詩的夕照,讓人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激動與贊美。理解了這句話,也知道它正好點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

3、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

句子是若干個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成的,能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句子教學是詞、段教學的橋梁,是段篇訓練的基礎。句意教學是句子教學的中心環節,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組成的,每一段又是由若干句子組成的。一個句子雖然能完整地表達意思,但是段落中的每個句子卻不是孤立的。每個句子均有語境,即句子所處的上下文。因此,認真研究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聯系語境講解句意,有助於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如《田忌 賽馬 》這篇文章,第二次田忌贏齊威王的原因是課文最後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光讀這句話,會讓學生產生誤解,是不是其他的比賽也可以調換順序就能贏?不是的,這時就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調換順序是要有一定條件的,要聯系第三自然段孫臏的話「從剛才的情形看,他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來理解,讓學生清楚這是要仔細觀察、分析得出的結果。

(三)加強句子的訓練

葉聖陶先生曾說:「 語文教材 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 作文 的熟練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指的就是學習知識重在與遷移運用。在朗讀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就是要加強訓練,把句子教學落到實處。可以根據句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使訓練扎實有效。

1、讀和抄寫句子

讀和抄寫是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一種訓練形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上對句子進行初步認識。特別注意標點符號,對於不同標點如句號、問號、感嘆號就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含義。

2、補充句子

補充句子是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句子,並把句子寫具體的一種訓練,是學生學習 造句 前一種過渡性的訓練形式。例如用「樹葉落下來」,進行補充「( )的樹葉,( )地從( )落下來。」可以讓學生把句子意思表達更完整,也為習作打下基礎,使文章生動具體。

3、造句

這是一個常用的訓練方法,老師在學習到好的詞語或者一些關聯詞時,會讓學生練習造句。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例句,體會在句子中的用法。在指導學生造句時,要注意句子是否正確,例如在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學生往往容易漏掉主語「誰」;還要注意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寫出內容各異的句子。

4、仿寫句子

這是一個難點,出題者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仿寫一個怎樣的句子,這時需要學生仔細審題,分析句子的特點,弄清楚作者到底讓我們寫一個怎樣的句子,寫時只要求模仿例句的表達形式,在內容上則應該有創新。

例如「節假日,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這個例句就應該抓住「人山人海」這個詞,知道這是一句誇張句。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例句,讀懂句子意思,抓住關鍵詞語在句子中所表達的意思,再動筆寫話。


③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建議先了解下寫作背景,這樣方便從哪些情感的角度來把握文章的方向,如果作者資料不詳或者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 建議多讀幾遍 尤其在標題、首尾段 作者直接抒情的語句 來把握~這樣就能知道作者的情感方向 一般情況來說 作者的情感方向是統一的~ 只有把握好了情感 在閱讀方面才更輕松

④ 高中語文教學中應怎樣教會學生提取關鍵詞

【分析】關鍵詞本是網路中經常提及的詞語,指的是人們輸入搜索框中的文字。關鍵詞的內容大多為網站名、網頁名、新聞事件、人名、術語、軟體名等。 什麼是「關鍵詞」?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對此是這樣解釋的「(1)指能體現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詞語。(2)指檢索資料時所查內容中必須有的詞語。」依照這里的解釋不難理解,提取關鍵詞,說到底就是要善於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種壓縮信息類的題型,考查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解題方法】做這類題目,首先要分清語段的類型,看是記敘性語段,還是議論性語段,還是說明性語段。
如果是記敘性語段,首先要找出敘述的對象是什麼,文段圍繞這個對象說了什麼事,最後的結果如何或者影響如何,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如果是議論性語段,首先要找出語段的觀點是什麼,圍繞此觀點分別使用了哪些論據,然後在此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如果是說明性語段,就要首先找出說明的對象是什麼,文章對此說明對象說明的特徵是什麼,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
提取完成後要檢驗,方法是把提取到的關鍵詞連結成句,如果能夠體現短文的主要內容,就可以認定是符合要求。

⑤ 如何培養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則是閱讀教學的關鍵。可學生閱讀能力較弱一直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大困惑,尤其是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抓關鍵詞句進行教學也是由三年級學生學習特點決定的,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期。《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對於篇章段落的理解都建立在對重點字詞把握的基礎上。字詞句是語文學習的最基本知識,也是朗讀的起點。我們要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要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詞句可以為我們的朗讀起到提示作用,讀好關鍵詞句為讀好全文奠定了基礎。學生也正是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我們從培養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能力方面做了如下探究:
一、課前預習,解決生詞。
讓學生充分做好預習,劃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詞,利用字典、詞典解決這些生詞。課上同桌匯報,教師抽查。
二、課堂自讀,初步感知詞句。
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提醒學生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或在感受深刻的詞句旁邊寫出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對文中重點詞句提出問題等,以便在精讀課文時交流感悟。例如,在自讀感知《給予樹》一課中的詞句時,學生針對課文最後一句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個聖誕節,金吉婭送給家人的只是棒棒糖,媽媽為什麼說她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為什麼說她還送給我們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這兩個問題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說明學生已初步養成了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習慣。
三、教給學生抓重點詞句的方法。
1、抓中心句理解課文。
很多課文往往會有蘊含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我們通常把這類句子叫做「中心句」。閱讀教學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准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心句,抓住「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這個中心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設計如下幾個問題:課文描寫了西沙群島什麼風景?它是怎麼的美?課文寫了西沙群島哪些地方的物產?有哪些物產?它們怎麼樣?通過理解以上幾個問題,學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課文都是圍繞著「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來寫的,用了先總後分的敘述方式。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先導作用。
2、抓含義深刻的詞句理解課文。
課文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詞句,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詞句,就不能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要注意教給他們理解的方法,教會他們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等來理解詞句。如理解《掌聲》中「猶豫」一詞時,引導學生從後面的「慢吞吞」體會出英子不願意走上講台,又從前文中「老師是剛調來的,還不知道英子的情況」明白英子不能不服從新老師的要求,因此拿不定主意。進而體會出英子內心十分痛苦、矛盾的心情。又如理解《矛和盾的集合》一文中「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個句子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學生在舉例的同時加深了對文章這一表達中心的理解。可見,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是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
3、找出特殊作用的句子,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這些特殊句往往是起到總結,引領的作用,使條理清晰。
過渡句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閱讀教學中突出過渡句的教學,也可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學習《趙州橋》時,抓住 「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個過渡句,就可以讀懂上一段和本段的內容。
四、學生學習重點詞句教學的策略。
1、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
2、運用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使用語言,可以創設語境造句或寫一段話;也可以運用關鍵詞串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關鍵語句的朗讀訓練。
當然,還有更多更好的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能力的方法,需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努力去探索。

⑥ 如何指導學生抓關鍵詞閱讀

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這是我們從事語文教學長期以來的一種講讀方法。為使學生容易接受,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在教學中我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能准確地理解字、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2.閱讀一般的或較復雜的記敘文,抓住關鍵詞能理清層次,能正確理解文章思想內容,領會和分析語言特點和表現方法。
3.閱讀一般的或較復雜的文章,根據一些顯性詞能理清層次,領會內容的科學性和語言的准確性,能分析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能區分不同類型的說明文的特點及側重點。
4.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能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抓住關鍵詞能迅速從閱讀材料中獲取所須的信息。
5.能充分運用注釋及背景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些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都與抓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分不開。學生由於年齡小,理解能力畢竟有限,因此,教會學生抓關鍵詞,領悟文章的意思是一種常見,又具有實效性。
望採納,謝謝

⑦ 語文教學如何把握好文本的

自從這幾年實行課改以來,各種教育學說真是百家爭鳴,眾說紛芸、莫衷一是,實在讓人有些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也讓我們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在各種教育學說中迷失了方向。說實在話,有時真是深深地感覺到語文不好教,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教,到底要教學生什麼?
最近,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分別去了馬鞍山和涇縣,聽了幾節觀摩課。且恭聽了宣城市教研室周敏老師暢談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動向以及對這些課的精彩點評,讓我收獲頗多,感受很深。很多平時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困惑都迎刃而解,讓我大有拔開烏雲見青天的感覺。結合這次學習的收獲以及我自身的工作實際,針對如何把握好小學語文教學這個問題,概括起來講,有以下幾點薄見:
一、 詞句的教學要「精」且「深」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容易忽略對文章語言本身的評析,忽略了在教學中對重點詞句的反復品讀,體會、揣摩,以及它們對體會文章中心思想所起到的作用。
對於詞句的教學,我們平時總是讓學生通過自學去了解。自學方式包括查字典,詞典,其它工具書以及聯繫上下文,看圖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學生對詞句表面意思的了解,卻不能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用詞的准確,和作者的選詞對於表達文章思想價值所起到的作用。
理解詞句,是學習文本的首要任務。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就成了空談。可是一篇文章的新詞那麼多,內容那麼廣,我們既不能把文章中的詞全都拿出來一一評析,把文章搞得支離破碎;也不能不講不問,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摸索。
怎樣才能做到合理地把握詞句的教學呢?只有通過把握文章中能夠體現作者思想的,或是體現作者寫作藝術水平的重點詞句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要求我們在教學前,先要熟悉文本,熟悉教材,把握好課文的文眼(即關鍵詞),打開這雙眼,一切就變得簡單實在了。
如王群老師在教學《七律 長征》這一課時,先讓學生通過讀文明白長征道路的遙遠,經歷的艱辛,再讓學生從一、二兩句中找到體會到紅軍面對長征態度的詞語,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了「難、不怕、只等閑」這幾個詞。這樣就抓住了文章的文眼,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緊緊圍繞這幾個詞展開教學:長征路上,紅軍都遇上了哪些困難,都是怎樣面對和克服的。整課堂的教學井然有序,層層相扣。
在學習一篇課文時,除了把握好重點詞,還應注意讓學生劃出文中令自己感動的語句,並找出適當的依據,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的體會。如果要學生寫感受,一定要及時展示學生學習成果,並隨機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寫寫感受,有以下好處:一能鍛煉學生動手能力,二能照顧個別差異,三能做到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思考與研讀文本之中。
二、恰當運用多媒體或課件,形式要為實效服務
以前不論是上公開課還是去聽公開課,似乎一直都很強調多媒體的運用,於是心裡就有了一種感覺,只要多媒體用的好,那就是一節成功的課。只要多媒體搞得天花亂墜,這節課就生動而精彩。而事實是不是這樣呢,我自己也常常起疑。這樣的課到底是語文課還是綜合課。這堂課學生真的有所收獲嗎?學生收獲的是什麼,是知識、是語言的的魅力還是簡單的快樂。
我認為,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服務,對於老師不好教,不好導,學生沒有實際生活經歷的內容,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展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文章內容或寫作思路的理解,不然多媒體運用得再多,再精彩,也只是花架子。不過是嘩眾取寵,沒有實際意義,既不利於有效地節約教學時間,也不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受。
如,在王群老師所教的《七律 長征》一課,沒有過多的運用多媒體,但在教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一句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句中為什麼要用上「暖」、「寒」兩字,王群老師先是通過講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讓學生明白為什麼「暖」,再通過觀看電影錄像中飛躍大渡橋的艱險場面讓學生明白為什麼「寒」。如果不運用多媒體的展示,不觀看到紅軍跨越大渡橋時,那悲慘壯烈地激戰場面,學生又怎樣才會領悟到這 「暖」、「寒」二字是指心頭的感覺呢?
恰當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但用得過多過雜,就失去了語文學習的本色。
三、把握好「省時高效」的原則,探究不能脫離文本。
語文課的綜合性比較強,如歷史典故,科技自然、天文地理、音樂美術,一切都可以囊括在內。
一堂課的教學,只有四十分鍾,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否則時間便不夠用。談到這里,不得不提起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教師上課之前,必然都會精心地備課,然而上課的時候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和學生的交流,必然會導致生成的火花。課堂上的生成實在太多也太意外,教師往往始料未及。面對生成,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支持學生的創意,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不忍折了孩子的興頭,於是放下自己備課的教學內容、目標和程序,讓學生自由交流或和學生大侃特侃。有時弄得不好,反倒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從而脫離文本。一課堂貌視上得生動而精彩,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學情也空前的高漲。然而,當這堂課結束後,教師忽然發現自己的教學目的沒有完成,教學目標沒有達到。該講的沒講,不該講的卻說了一籮筐。於是不得不接著再上這一課,從而延誤了教學時間。
學生的學習應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所以教師在平時上課時,不必操之過急,應注意著重把握好一個重點方向。使得學生學習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面對課堂上的生成,教師要學會審時度勢,如果生成是和教學預設有關並有利於達到教學目標的,要加以支持和鼓勵,善於引導;如果是不利於教學目標實現的,要及時把學生引迴文本,不能讓學生漫無邊際地游離於文本之外。
每一堂課的教學,都要使學生學有所獲,力爭一課一得。這個「得」,也就是教師所預設的知識、情感、價值觀等目標。
四、教學要敢講,講授要有技巧。
而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教學流程通常都是讓學生以讀為本,自主感悟課文內容,當學生遇上不明白的問題的時候,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然後再匯報交流,拓展延伸,總結全文,布置作業。而我們教學的內容不過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後講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讓學生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有哪些收獲。
這樣的學習,在整體方面雖然教學的比較全面,但是從局部來說,卻不利於學生對語文知識基本功的把握,一篇課文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學完了,自己也感覺到沒什麼東西好教的。這也就是沒能做到扎扎實實學語文。學生的學習總是一帶而過,教師也常常感覺到還有很多該讓學生明白的東西,沒有讓孩子去弄明白。為什麼會導致這樣呢,因為現在教師的不敢講課,不論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總是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去摸索,去研究。教師為什麼不敢講課呢,因為只怕給冠上一頂跟不上時代,教學方法陳舊、老套的大帽子。
而學生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而農村,學生的學習條件差,比不上城裡面。城裡的孩子遇上不懂得東西,還可以通過上網查資料來解決。可是農村裡的孩子去哪兒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呢?所以還有很多讓學生弄不懂的地方,也就矇混過關了。這樣能做到扎扎實實打基礎嗎?
其實該講的還是要講,教師不講,學生就是不明白。雖然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學生對一件事物的理解是有一段時間過程的,而不是僅靠讀書就能弄明白的,還要通過不斷的生活積累,感悟。我自己也深深地有過這樣的體會,小時候一些文章讀不懂,文章內容雖熟記於胸,然而卻一直不明白其義。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不斷增加,才有所感悟和理解。
如果一篇課文,就讓學生就這樣翻來覆去讀上百遍,上千遍,又有何用呢?難道這樣就能把課文讀懂,讀透?這是不可能的,還是得靠學生自己慢慢地從生活中,從成長的過程中去感悟、去理解,這需要的是時間。我們不能把一切知識都寄託於孩子自己對事物的感悟之上。而且這些感悟也只能算是學生自己通過生活實踐去了解的,而不是教師教的。既然是教師,就不能失去「教」的作用。處處都「導」,不就是導師了嗎?更何況,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有些東西,沒有實際生活經歷,教師是根本「導」不出結果,學生也談不出感受來的。
所以,該講的還是要講,特別是在信息比較貧匱的農村地區,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去理解他們所不能弄懂、弄明白的地方。
經過這多年以來有關於語文教學方面的學說變化,我深深地感受到:既要致力學習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也不可把傳統的一些優秀的教學經驗全都拋於腦後,對於新的東西,我們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批判地接受。要吸收其合理的成分,拋棄其遠離自身教學實際的東西,切不可生搬硬套。要真正使語文教學做到簡簡單單,實實在在。

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閱讀則是達到目的的重要途徑。閱讀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助於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它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提到,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而閱讀能力較弱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尤其是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因此,我們年級組的研修主題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大問題下,我確立的個人研修主題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透徹,往往對理解整篇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是一種耗時少、收效大的做法。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教學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准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甲」是什麼意思?作者用哪些具體的景物來突出這個「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點?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點?通過理解以上幾個問題,學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課文是圍繞著這個「甲」字來寫,用了先總後分的敘述方式,以下的內容都是「甲」字的具體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無疑起了先導作用。

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給他們理解句子的方法,教會他們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文章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等來理解句子。如《鄉下人家》中「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這句話的理解,我就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你見過的城裡的雞是什麼樣子的,你在鄉下見到的雞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進而比較來理解鄉下的雞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從而理解「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一篇文章,總要表達某種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往往是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一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把灕江的水說成「碧波」,把游覽桂林山水說成「在畫中游」,這分明是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過渡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過渡句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閱讀教學中突出過渡句的教學,也可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圍繞研修主題,本學期我認真地參與各種研修教育活動,在准備集體備課區內展示時,我積極虛心地參加,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組的活動比較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通過這次研修活動,我自身的素養有所提高,對研修主題有了進一步的探究。我本人在准備中心診斷組的診斷課《鄉下人家》時,結合自己的研修主題,吃透教材,認真備課後,聽取組內教師的集體備課的建議後,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課上得比較成功。課後,在校內教師評課的基礎上,我再次結合自己的研修主題進行反思,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改進、提高。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自身在理論和實踐中均有收獲,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提高,尤其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在以後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還將繼續這一研訓主題,扎實地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⑨ 如何抓課文中關鍵詞句,體會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如「伏」字的處理,在感悟中,著重抓住走搭石中一行人走搭石、年輕人和老人走搭石的畫面,以此為抓手,順序而導,自然巧妙而靈活地理解了「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的意思,並在一次一次的讀書中去積累,去感受。並且,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去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的作用。1、一行人「走」石圖。(1)讀通句子,正音。(2)引導學生用查字典、聯系語境、想像畫面等方法理解重點詞語,體會「走石圖」的美,相機指導朗讀。l 教師提問: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教師引讀理解「協調有序」。l 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綽」字。l 引導學生想像「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3)變換文字的排列,讀出詩的韻味。(4)補充作者的生活體驗,配樂情境引讀。(5)解疑,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2、背老人「過」石圖。(1)指名讀,正音。l 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讀文中的句子,談你對這幅畫面的感受。l 「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哪個詞語打動了你? l 理解體會 「伏」字。「伏」是什麼意思?什麼結構?展示「伏」字的甲骨文。 (2)指導朗讀,運用創設情境、聯繫上下文、想像畫面等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創設情景引導生做「伏」的動作,教師引讀,學生理解「理所當然」。(3)回扣「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4)教師引讀走搭石的有關句子,引領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九色鹿》教學環節的設計方面,陳老師並沒有採用傳統的逐段學習的方式,而是根據教學需要大膽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重組:先整體把握調達「見利忘義」的特點,然後深入體會九色鹿對調達的「恩」和調達的「誓」及調達違背誓言後九色鹿的悲憤,國王對調達的斥責、懲罰。這樣的重組,始終抓住解剖調達這一條主線,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設計理念:緊扣文本,聯系生活,放眼學生未來。在語言文字訓練上,落實「讀、說、想、寫」;在內容感悟上突顯「利、恩、誓」,兩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礎,後者是提升。讓學生在充分地「讀、說、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從而深刻領悟文中的內涵,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讀的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泄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臟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文,情景再現,反復閱讀,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課文,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教學目標:抓關鍵詞句深入體會抓關鍵詞句深入體會,反復朗讀,把握人物特點,理解課文內容。從「見利忘義」這個詞入手 如感受「恩情」那一段: 師:救命之恩,怎能忘記?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吧。誰來讀2自然段? 生:有一天……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我體會到九色鹿去救調達時根本就沒有多想 師:從哪兒讀出來的呢?生:我從「立即」這個詞體會到的。師:再讀這句話,(生讀)還能體會到什麼呢?生:九色鹿救調達毫不猶豫。師:很好,九色鹿救調達毫不猶豫,你又知道了什麼?生:九色鹿善良生:九色鹿奮不顧身去救調達生:九色鹿對調達恩情很深師:真了不起,能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恩重如山啊。再讀。在這一段中,通過抓一個詞「立即」體會九色鹿的品質,體會九色鹿對調達的恩情,讀中體會,體會中讀,層層深入,感受這份恩情。在解析「誓」字時,學生不知道「誓」字的構字原理,陳老師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給學生講解,並折斷一枝條進行演示,讓學生懂得了「誓」字的構字原理,並體會到了誓言是不可違背的。「枝條」這一教學資源用得較好。

閱讀全文

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抓一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