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堂上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語文課堂上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發布時間:2022-11-29 04:27:41

Ⅰ 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隨著課程標準的實施,在課堂中我們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學生與老師的交往互動。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師生平等地對話和交流。課堂上積極發言對孩子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他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加深對聽課內容的理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發言表面是一個說,實際上是聽、思考、表達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反映。作為教師,我們深深感受到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齡的增長,一些學生漸漸變得不愛在課堂上發言了,伴隨著這些新問題的產生,下面結合教學實踐粗淺的分析一下學生不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一些做法。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
課堂上需要的是一種活潑、自由、樂觀的氣氛,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親切態度。素質教育倡導的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更新觀念,放棄以前那種師道尊嚴的權威思想,要學會與學生交朋友,對待學生的態度要親切、自然,理解他們,關心他們。教師上課應注意儀表,落落大方,略帶微笑,讓學生感到親切。因「害怕出錯」而不敢發言的學生人數占各班不發言人數的比例很大。對於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情願做一個「南郭先生」,他們把老師對自己的提問,當作「苦差事」;而一些對口頭號語言表達缺少自信的學生,也因自己無法正確、清晰、如願以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而害怕發言,從而也使自己的發言能力愈加得不到發展,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學生盡管是少數,但教師應特別關注,在教學中,上課的時候,針對學生的特點,提問的機會應該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並應微笑地傾聽完他們的發言,還要不斷地用提示語幫助他們講下去。同時注意及時表揚和鼓勵,解除他們的膽怯、疑慮。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不要有失望的表情。課下,首先從關心他們著手,在課余時間有意識地與他們聊天,了解他們有哪些具體困難,使他們感到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這樣,學生才會對老師又敬又愛,師生之間才會有和諧的關系,為活躍課堂打下基礎。
課堂中學生是否積極活躍老師評價方式至關重要。不論教師採用何種評價方法,都要盡力為出錯的學生營造安全的心理,盡量不讓其感到忐忑不安,使其在輕松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和成長。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允許學生出錯,把學生的錯誤看成是一種教育資源;善於傾聽學生的錯誤,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
當學生的回答出現語言錯誤時,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他們內心情感的細微變化,發現學生知識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從而做出恰當的評價。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一聽到錯誤就打斷學生的發言;這樣做不僅不利於糾正學生的錯誤,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少用否定性評價,多用激勵性評價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對於學生偏離主題的答案,不著邊際的想像或違背邏輯的結論,教師不要簡單否定,而是要對這些答案採取包容的態度,同樣給予恰當的正面評價,以保護學生的求知慾。教師對學生發言的傾聽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評價,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支持和鼓勵。它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發言的尊重,從而增強自信心。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能幫助教師准確發現學生出錯的原因,並對其發言做出恰當的評價,從而減少否定或負面評價給學生心靈造成的傷害。尊重每個學生的見解,並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和包容。進行對話式教學,敞開心扉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到教師不是在教他們,而是在與他們一起學習。3、要防止發言權的壟斷現象。在課堂上,有的學生膽大,思維敏捷,老師一提出問題,搶著發言的總是這些同學。如果教師不注意調控,就會在無形中造成這些同學對話語權的壟斷。假如其他同學很難得到發言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發言的積極性。有位教師遇到這種現象,就與班級中的「活躍分子」約定:為了照顧班級中的每個同學,讓他們都有答題的機會,以後你們舉三次手才可獲得一次回答問題的權利,如果答題有創意,可以再獎勵一次。這位教師的做法,既限制了這些「活躍分子」的發言頻率,又避免了他們的不滿情緒,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向縱深發展,更重要的是讓大多數同學享有了公平的話語權,使每個同學都感受到課堂發言的樂趣。
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想說
課堂教學提問是完成教學任務,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設計的好壞,決定著學生是否想說的關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發展。如何設計課堂提問,當然時教學思想的反應但就一般情況而言,更多的教師則是沒有很好的掌握課堂提問的設計方法,或者說沒有找到設計提問的正確思路——從哪些方面著眼,從哪些地方入手提問。究竟什麼養的問題學生最感興趣,最願意思考;老師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材重難點實際問題。在備課設計提問時至少注意三點。第一,課堂提問要緊扣教材。只有如此,學生思考回答才有參考依據,才能較快地理解並及時發言。我們要認真深入地鑽研教材重難點,尋找教學提問的最佳突破口。有的教師在設計學習目標時定位太高,只是單方面地考慮教師「要學生達到怎樣的目標」,或認為學生「應該達到怎樣的目標」,而忽視了學生「所能夠達到的目標」。當現實的教學情景與教師預設的情景出現較大的偏差時,失落感就較強,教學態度就會有變化,讓學生望而生畏,還怎敢發言,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也就一掃而光了。,第二,課堂提問要依據學生實際。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提問既不能太小太易,也不能太大太難。要遵循「跳起來能夠摘到果子」的原則,還要注意優、中、差等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所設計提問的問題體現出深淺不同的層次性。在設計學習目標時,首先考慮學生「所能夠達到的目標」,不要超過他們的能力上限,使他們能放心發言、大膽發言。注意多讓差生發言,多讓不善於口頭表達的同學發言,課堂上要認真觀察這類學生,要善於發現並及時抓住這類同學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因為他們更需要鍛煉的機會。避免經常讓自己比較喜歡的個別學生發言的做法,使每個同學都有良好的學習心態。第三,課堂提問要適宜於口頭表述。課堂發言具有臨場、短時、口述等特點,如果教師的提問要經過長時間的書面整理才能較好回答出來,要學生踴躍發言顯然不可能。在設計問題時可用分解法把大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以利於學生課堂口答提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例,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講。同時,大膽探究、創新,重組教材有關內容,盡可能地減少教材方面對學生發言的不利。
其次,要研究課堂藝術,注重尋找自身原因,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於不願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應該著重尋找自身的原因,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願不願意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與師生關系如何有密切聯系。如果課堂上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們就會積極與老師配合,認真思考並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言為心聲,學生通過老師的語言就會領會到老師對他的態度和感情。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課堂語言藝術,來促進並形成民主的師生關系。課堂上多用褒義詞和禮貌語,激發學生想發言的慾望,使他們不知不覺地跟隨著老師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同時,提問要明確具體,要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創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交流氛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小心翼翼地對待課堂上的每一次的發言,多用鼓勵、贊美的語言,少用批評責怪的語言,微笑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並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如:我在要求學生活動時總要帶上個「請」字。多用商量口氣來陳述自己的見解或要求,如「我這樣理解,同學們看準確嗎?」「你談談自己的看法好不好?」多用語意、語氣較輕緩的句式來指出學生的錯誤,修正不準確的回答。用一些手勢、肢體語言鼓勵學生發言,示意學生「請坐」等。另外,我們採取延遲讓他發言,並教他發言前先思考,確保發言的准確性和有效性。上課要讓學生的腦子充分動起來,很多時候我們在提出一個問題時學生還沒反應過來我們就已經等不及了會代替學生說出他們需要的思考。時間長了,學生不思考已經形成習慣了。所以乾脆也就不舉手了。
三、注意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有東西說
要想讓學生想說有話說,必須得讓學生的頭腦中有更多的知識儲備。所以我們就要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課外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於語文教學來說,積累是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工作。從低年級的字詞的積累到中高年級句段的積累都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沒有豐富的積累就沒有豐富的語言。沒有大量的閱讀和提煉就不會有良好的概括和歸納能力。有時上課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也知道往哪兒回答,但不知道用什麼語言用哪個詞才能更准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由於拿捏不準索性也就不舉手了。若學生積累豐富、是振振有詞有誰不想表現呢?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培養學生的積累開始,每天堅持學日記,每人准備一個摘抄本,摘抄一些名人名言、好詞好句、優秀詩文等等。還可以在每節課前拿出三分鍾展示自己的積累,即對學生的積累是個促進,又能對學生的積累有個落實,而且鍛煉學生的語言表的能力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2、課前積累,查找資料提前預習。課前預習是一項很好的方法。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工具書等對課文內容有個提前認知,上課就輕松多了,表面的東西基本已掌握,不管老師怎樣變換形式提問都能反應更快有話可說。
總之,積極發言是學生上課認真,積極學習的表現,它會使學生處於一種活躍的思維狀態,更好地鍛煉邏輯分析能力。不但如此,積極發言還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口才和膽量,為將來走向社會作準備。如此說來,培養學生積極的發言習慣,不但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對學生一生負責的需要,教師不可等閑視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Ⅱ 怎樣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新課程改革已經快十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逐漸被新課程理念所代替,語文課堂也逐漸變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教師們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行為有了諸多可喜的變化,尤其是語言表達方面,我們更加重視學生的研究,尊重學生學情,營造民主的氛圍,注重對話與交流,發展學生思維與表達能力。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更多的課堂還是氣氛沉悶,學生發言不積極,往往是幾個尖子生壟斷課堂,絕大多數學生都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聲音很小,表達自己的意見時,語言啰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乾脆站立不語。尤其是進入中高年級以後,課堂發言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弄得教師滿頭大汗滿堂灌,學生卻聽得心不在焉。那如何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呢?我做了一些有效的探討,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在一次講座中,我曾聽孟素琴老師講過,在人的日常言語活動中,聽佔45%,說佔30%,讀佔16%,而寫只佔9%,由此可見聽在人的日常言語活動中最重要。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聽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學會了傾聽,才會思考,才能積極地舉手發言。
在教學,我主要採用以下方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1、幫助學生樹立用心傾聽的願望。思想支配行動,只有思想上認識到了才能付諸於行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給學生講一些關於認真傾聽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明白認真傾聽的重要性。上課時,我還常常對學生講:「用心聽別人說話是對別人的尊重,是最懂禮貌的好孩子。」 「會聽的孩子一定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就這樣,學生在心中慢慢地樹立了我要用心聽,我要當好孩子的願望。
2、重復老師的提問和同學的回答,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這是我在教學中幾乎每節課都要用到的方法,學生只要注意聽,就能重復。當然,重復的內容也不能太多。在《七顆鑽石》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在談話引入後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提出這一問題後,我並沒有馬上請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先請一位學生重復老師的提問,對不能重復老師提問(或同學說話內容)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如下課後讀課文或寫一篇字)。長此以往,多數學生上課就很用心聽老師或同學說話了。
二、幫助學生消除心裡障礙,樹立自信
很多學生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是因為存在心裡障礙,缺乏自信,怕回答錯了挨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因此我們要想辦法幫學生消除心裡障礙,樹立信心。
1、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消除心裡障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調動大腦積極思維,認真思考問題。我們當老師的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不能帶著情緒上課,我們要把微笑留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2、鼓勵學生「錯」,樹立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鼓勵學生「錯」,不要怕學生說錯,在我們班有句響亮的口號「錯也要錯得響亮」。我經常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要洪亮,對回答錯了的學生我從來不批評,這樣學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裡障礙,發言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三、採用激勵性評價,提高發言積極性
評價是一件需要教育智慧的事。一節課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彷彿是一節課的指南針,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好的課堂評價能調動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在《飛吧,海鷗》一課的教學中,我引入新課後說到:「誰來讀讀課文的1、2自然段?」我們班的陳玉婷怯生生地舉起了小手。我一看,心想:機會來了,可不能錯過。要知道,陳玉婷平時是從來不舉手的。我走過去,輕輕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陳玉婷,今天你真勇敢,請你來讀一讀,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好!」陳玉婷望了我一眼,便讀了起來。她讀得不是很大聲,但讀得很流利,讀完後我對他說:「孩子,你今天的課文讀得字正腔圓,老師很喜歡你,老師希望在課堂上能多聽到你清脆甜美的聲音。」聽了我的話,她高興地坐下了,這節課她居然舉了十多次手,其他同學在她的影響下,舉手的次數也明顯增多。我真的感嘆,老師的評價居然會對學生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節課我上得很輕松,教學效果也很好。
隨著課改的深入,語文評價的目的、功能、主體也在轉變,教師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要求具有規范性,要語文化,我們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勵性的評價首先來自傾聽,認真而有耐心地傾聽完學生的回答,然後是理解,順著學生的思路去理解學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回答,他是怎樣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去思考問題的。最後是發現,發現學生回答過程中的閃光點。也許是答案本身的新穎,也許是思路的獨特,也許是質疑精神的可貴,也許是方法的可取……正確答案只有一個,但是找到正確答案的途徑可能有很多個,答案的表達方式也可能是多樣的。更何況,許多答案是很難用簡單的唯一標准來衡量的。因此,我們應多採用激勵性的評價,幫學生樹立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讓更多的小手多在課堂上高高舉起。
四、學習發言技巧與方法,培養發言能力
學生樹立了認真傾聽的願望,在老師的煽動下很多時候也想舉手發言,可在如何發言才更准確、妥帖上卻無從下手,我們當老師的要加以指導。
1、多聽:多聽別人發言,學習發言方法與技巧。在一個班中,總有幾個發言能力較強的同學,讓其他同學多聽他們是怎樣發言的,多向別人學習,慢慢地自己也會了。
2、多看:多看書,積累豐富語言。語言靠積累,平時要鼓勵學生多看書,積累豐富的語言。語言積累多了,表達起來自然就流暢了。
3、多思:勤思考,抓重點,進行發言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抓住重點進行發言。對於這一點,我們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應該不一樣:對成績差一點的,要求低一點,他能回答多少算多少,老師要給以表揚和引導;對成績好的學生要求高一些,要求回答問題盡量完整,回答問題抓住重點,盡量准確。
4、多練:勤舉手,常發言,培養發言能力。讓學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發言能力,還是要多練,只有經常舉手,多練習,才能讓自己得到鍛煉,發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給每個孩子發言的機會,特別是班上的中差生。
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不是一天兩天就調動起來的,關鍵在於教師要創造多種多樣的練習條件,給學生有練習的機會。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如課前5分鍾發言、主題班會、節日活動等。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學生在這樣多渠道的交流發言過程中,相互攜手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其發言能力必定會不斷的進步,發言積極性會越來越高。我相信,課堂上那一雙雙稚嫩純真的眼神、那一雙雙舉起的可愛小手一定會使我們的課堂無限生輝的!

Ⅲ 語文課堂上怎樣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語文課堂上怎樣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歲月如歌,光陰荏苒,從大學畢業至今,我已從教四年有餘,站在三尺講台,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涯,常常有種誠惶誠恐的感覺。正因如此,也常常鞭策自己要努力學習,認真工作。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經歷,想想自己的成長過程,覺得只有用古人的「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困」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了。
來匯東實驗學校工作已半年有餘,和孩子們的相處也很融洽和諧,可是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一個問題:在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們都不愛積極發言。讓老師有一種「啟而不發」的困惑。經過觀察,我把這類學生總結為了以下三大類:一是膽子小,自尊心強,不敢發言;二是性格內向,不喜歡發言;三是缺少方法,不知道怎樣發言。實際上不愛發言的學生並不是可以忽略的中間地帶,他們的也有豐富的思想,只是不善於表達罷了。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熱心點撥,積極鼓勵,創造條件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教師堅持下去,他們的性格才會開朗起來,課堂氛圍才會活躍起來。
如何調動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呢,我為此也做了許多努力,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運用中我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下面就此做一些簡短的交流:
一、在心理上關愛學生。
學生之所以不愛發言、性格內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少關愛。一旦得到教師的點滴關懷、溫暖,他們就會倍感親切。另外往往有些學生都有一些心理負擔,所以教師應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在課外多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與幫助。在課上多提問他們,多鼓勵他們,平時多創造他們和同學交流的機會,只要這樣長期堅持,我想他們一定會在老師的與同學的信任和支持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發言水平的。
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發現有問題可提。
教師應深入鑽研教材,特別是重難點的地方,應創設能促使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還要多給學生一點生疑思考的空間。教師可以設計有導向性質問題,引導學生把問題看成學習的動力。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問難,敢於標新立異,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提問,使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張揚個性,創新學習的樂園。
三、教給方法,幫助學生學會發言。
作為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還要教會一定的方法。平時有些學生想發言,可是得不到要領,不是沒有頭緒就是廢話連篇,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圓場」,教會他們組織語言的方法,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營造平等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敢於提問。
新課程下的新教學觀倡導的是新型的合作關系。教師首先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要求,尊重學生的意見。給學生松綁放權,用平等、友好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融洽、自主的空間,讓學生的心靈得以自由舒展,思維得以縱橫馳騁,兒童的天性得以張揚。

五、給孩子起示範作用。
第一,教師平時講話應該給學生樹立榜樣。
第二,教師要有意識地收集小故事。
第三、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耐心地輔導孩子,認真地幫助孩子提高發言的水平。
總之,關注學生的發言問題是很重要的,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課堂會充滿無限生機,使師生逐漸走上「教而愛學之,學而樂教之」的良性循環。

Ⅳ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說話能力 希望能幫到你

1、訓練學生敢說。

教師教給學生自我調節的方法。

①呼吸調節法。具體做法如下:准備階段,學生站立、站穩,雙肩下垂,閉上雙眼,以後,慢慢地呼出來,深深地吸進去,慢慢地呼出來……重復練習,持續數分鍾。

②自我暗示法。在說話前,自己暗示「我會行的」,「我會講好的」「即使失敗了,也沒有什麼,重要的是參與」,「ⅩⅩ答錯了,看他也沒什麼,我也不用怕了」。

③目光接觸法。說話時,目光在會場上流動,不真正與某人的目光接觸,而是採用目光虛視。

教師實行說話「五允許」的開放政策,鼓勵學生大膽講話。

①是允許說錯。在課堂答問、與老師談話時,說走了嘴,老師不嗔怪,不諷刺挖苦,同學間也不要以此取笑。

②是允許補充。如果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沒認識到的問題,或是聽別人發言後,覺得有感而發,那就可以舉手要求補充發言。學生的發言如果空泛,教師可讓他補充具體例證;如果發言教含混,教師可讓他補充得明確一些。

③是允許修正。對自己講錯的話,如果發現有漏洞或有毛病,可以公開修正自己的發言。敢於修正自己錯誤看法的人,是追求真理的表現。

④是允許質疑。允許學生對教師講授的任何問題進行質疑問難,也歡迎對其他學生的見解提出質疑,展開辯論,也允許別人對自己的質疑進行申辯。

⑤是允許保留。如對教師或同學的見解持不同意見,那教師允許他保留,直至想通為止,這期間,教師多次給予他發表意見的機會。

2、訓練學生能說。

制定從易到難,分段訓練的方法。

一年級培養學生想說敢說;二年級培養學生說通順、說完整;三、四年級培養學生說具體,說生動;五、六年級要求說流利、完整、生動、簡練。教師要對每一個階段的說話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說話的能力。

豐富內容,使學生有話可說。

①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是命題作文《我說我》的一種口語訓練形式。根據表達場合的需要和小學生的特點,可以著重介紹下面某些內容:我的簡歷,我的家庭,我的為人處世之道,我的個性,我的興趣、愛好,我的理想等等,自我介紹不宜太長,一般以二、三分鍾為宜。

②即興續編小故事。

講故事和聽故事,學生感興趣的事,尤其在課堂上這樣做,更讓他們興奮不已。教師可以把即興續編小故事引入課堂。具體做法是:每節課開始時,先用五分鍾安排五個學生說話,每人講一分鍾。首先,由第一個以他能想出來的絕妙開頭敘述一個故事。比如:他也許說:種葫蘆那個人沒有聽鄰居的勸告,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一個都掉了下來時,那個人……」說到這里,規定時間到,接下來,另一位學生必須把故事續下去。等到每個學生都貢獻了他那一份才智時,學生們在興趣盎然中提高了自己的說話能力。

③時事述評。

把一個時期內的國內外大事加以綜合,然後根據需要進行「述」,綜述要點加「評」(發表看法)。

3、訓練學生「會說」。

能說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但能說並不是我們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同樣一句話,從不同人的嘴裡說出來,效果卻不同。因此,我們必須在學生能說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他們如何說,怎樣說的能力。

①教師率先垂範。

首先,教師自己要具備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能為學生做出示範,成為他們口才的楷模。比如教師的普通話要達到一級水平,能嫻熟地運用各種說話技巧,滿足各種場合講話的需要,等等。其次,教師自己要掌握說話教學的藝術。比如,能夠幫助學生克服不同的說話缺陷;能夠根據《大綱》要求,設計說話訓練程序;掌握獨白語言和會話語言中各種技巧訓練的方法等等。

②結合課文進行說話訓練。

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幾經篩選的名篇佳作,特別是許多寫人的文章,人物的語言生動、含蓄,富有哲理。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個性的人物語言,培養學生有邏輯性、深刻性、生動性的說話技巧:

(1)分析對話語氣,增強語感。如:《宴子使楚》中,宴子不卑不亢,巧妙地反駁了楚王的一次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將相和》中,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一番肺腑之言,使廉頗知錯就改,將相親和。

(2)摘抄對話句子,促進內化。在積累中將書中的語言吸引變為自己的東西,在以後的說話中運用自如。

(3)演示對話情節,使之活化。讓學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動作、神態促進語感訓練積累,防止口頭語言的干澀和呆板,培養學生能說會道,提高說話技巧。

Ⅳ 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大膽發言

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大膽主動並且聲音響亮的發言,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根本就不主動去發言,就算知道也不主動,只有一少部分孩子能有這種積極的行為。學生大膽發言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而課堂上孩子的認真思考、大膽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就決定了孩子接受知識的狀態。每位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大膽主動並且聲音響亮的發言,但是在現實教學中,老師們在一起交流學生課堂發言的情況時,很多教師對本班學生課堂發言的情況不太滿意。就是說有很多孩子上課根本就不積極發言。我認為小學生在課堂中大膽發言是需要我們老師積極引導、鼓勵和開發的。在課堂上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參與課堂活動,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培養能力的平台,發展個性的場所。老師們應該採取多種形式,想盡各種辦法,提高學生課堂積極發言的勇氣和興趣,以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在這里我總結了一下自己對鼓勵小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的比較有效的對策。一、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表揚我們知道,一個班級中,孩子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讓學生回答,如:簡單的問題找成績相對弱的,如果孩子回答出來了,就要及時表揚鼓勵。比較難的問題就找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來回答,回答對了,也要表揚贊美!這樣,就能使每個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也能使每個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再如,我經常會叫一些內向的同學回答問題,只要他們站起來了,在他們坐下後我都會讓全班鼓掌為他喝彩,我會說:「某某某,你真棒!」或者:「某某某,你真聰明啊!」等等激勵的話。沒多久,在語文課上大膽發言的學生越來越多了。 除此之外,我覺得要教師微笑著去上課,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二、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我們要分析一下學生不敢舉手發言的原因:學生在課堂發言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碰壁」,教師便用刻薄的語言諷刺學生,甚至動手打學生,使學生在心理上感覺發言沒有安全感,產生了一種自卑心理、羞澀心理,怕說錯了又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諷刺或挨打。這樣下去學生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了。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讓學生的內在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因素,教師的親和力是創設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教師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熱愛學生的態度、大方的形象、自然的教態和生動的語言,這一切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能感染和鼓舞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教師人格和情感的力量去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深刻地影響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喜歡上你所任教的學科,增強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相關知識的信心,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三、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我感覺到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自信培養的重要性,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提高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動力,培養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請多給學生一點贊美吧,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我們的贊美之中。 針對性格內向、膽小不敢講話的學生,教師要多給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課上多提問,使之多鍛煉,課下組織集體活動,讓他們與同學多接觸,充當游戲的主角,放下包袱,敢於表現自己。要想使學生發言合情合理,就要正確點撥,耐心輔導,合理組織,為學生搭建平台。

Ⅵ 如何激勵小學生語文課堂中的舉手發言

海南省定安縣嶺口鎮中心學校 符麗娜 為了迎接這次研討課,我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俗話說: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鍾。讓我從這次研討課中自己深有體會。課堂是一個舞台,學生和教師就是舞台上的演員,而一節課則是師生共同演繹的一出戲。這出戲究竟精彩與否,顯然取決於演員之間的配合的默契程度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況。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而台下的學生鴉雀無聲,毫無反應,我想在於這樣的課堂如同唱獨角戲一樣毫無意義。如何使這堂課快速轉變為互動。而身為教師如何才能激勵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而讓他們積極思考,紛紛舉手,從而愛上發言呢?下面,我針對小學語文課堂,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談談自己的以下觀點: 一、激勵學生感受舉手是種快樂 首先,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我們知道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他的閃光點,即使他學習不好。讓一個個小小的閃光點閃出強烈的學習願望和積極性,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學生學習進步的動力。 其次,實行舉手加分制。在課堂中,學生只要舉手回答問題,就加給予加分,作為期末的平時分,以此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舉手。 再次,善於給予表揚。每個人都需要表揚,表揚是種催進劑。捫心自問,如果學校領導表揚我們,我們工作是不是更有干勁?當學生第一次主動舉手的時候,可以說:終於讓老師發現你是班中最艷麗的一朵大紅花!只要舉起手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的回答會讓我們耳目一新!老師喜歡你的獨特的發言等等,這些語言在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這對學生來說是鼓勵也是激勵,給他們無窮的動力。 二、開發學生大腦思維,變被動為 主動 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在一個問題提出之後,讓不會回答的學生舉手示意,會的學生則無需舉手,教師會在沒有舉手的學生中叫人回答。這樣做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問題一旦提出,無論什麼樣的學生都得認真思考,確定自己會與不會,不會出現以往那樣由於僥幸而懶於思考、注意力分散的情況,至少不會太普遍。然後,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評價讓學生感覺無論自己回答得怎樣,只要認真思考,自己應該是安全的,都可以很體面地坐下去。只要是通過自己的思考而回答的都是成功的,都應該給予鼓勵。 二、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激勵學生積極舉手 學生上課不舉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問題設計的質量不佳、問題瑣碎繁雜,思路混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著眼於教學目標,更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巧妙地設計教學切入點。 其次,多些閱讀指導與合作學習。教學內容多,教師設計的問題太多,必然會為了追求教學進度而忽略學生閱讀教材和思考的過程。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於形式,質量不高。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細致的思考,學生回答問題的錯誤率就會很高。時間一長,挫傷了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留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教材,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和體驗,在探究式學習中成為真正的主人。 三、變換舉手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豐富的舉手形式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有效教學,是很有意義的。舉手的姿勢不應該只是整齊劃一的五指並攏著舉,也可以是高高地舉起手,這樣一種肢體狀態傳遞的是自信、有把握,而低低地舉起手則代表的是一種猶豫、不確定。低低地舉起手從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一部分孩子想舉手的願望,同時也激勵他們進步。教師應特別關注那些第一次舉起手的學生,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優異表現,教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由衷的頜首,都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鼓舞,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信心,這樣,從低低地舉起手慢慢發展成高高地舉起手是可以預見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在舉手的時候激動而不躁動。當然舉手方式的變化還必須注意一些問題,譬如,形式要簡單,並且變化不宜過多等。 課堂上學生舉手這一細節值得我們教師重視,這關繫到學生樂於參與課堂,也關鍵到讓人人都參與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應多用激勵的語言或動作等方式來讓學生舉手發言。讓學生感受舉手是種快樂。

Ⅶ 語文課堂上怎樣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感受到,學生進入中高年級以後,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發言的積極性逐年降低。「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發言」成為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下面我談談如何對這個問題我的一些看法。
一、創設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
很多學生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是因為存在心裡障礙,缺乏自信,怕回答錯了挨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因此我們要想辦法幫學生消除心裡障礙,樹立信心。
首先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消除心裡障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調動大腦積極思維,認真思考問題。我們當老師的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不能帶著情緒上課,我們要把微笑留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其次鼓勵學生「錯」,樹立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鼓勵學生「錯」,不要怕學生說錯,在我們班有句響亮的口號「錯也要錯得響亮」。我經常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要洪亮,對回答錯了的學生我從來不批評。相反,站起來閉口不說話的孩子,課後我會找他談話。這樣學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裡障礙,發言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二、優化課堂提問,讓學生能多說
巧妙設計問題,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說,多說。第一,問題設計難易適度,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問題過難,學生畏懼;過易,會導致學生不思考,產生惰性。第二,問題設計有梯度,可以一步步引導孩子的思維初步深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全班孩子勤舉手,常發言,培養發言能力。讓學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發言能力,還是要多練,只有經常舉手,多練習,才能讓自己得到鍛煉,發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給每個孩子發言的機會,特別是班上的中差生。
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不是一天兩天就調動起來的,關鍵在於教師要創造多種多樣的練習條件,給學生有練習的機會。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如課前5分鍾發言、主題班會、節日活動等。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學生在這樣多渠道的交流發言過程中,相互攜手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其發言能力必定會不斷的進步,發言積極性會越來越高。我相信,課堂上那一雙雙稚嫩純真的眼神、那一雙雙舉起的可愛小手一定會使我們的課堂無限生輝的!
三、滿足學生的願望,保護學生發言積極性
上語文課時不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單獨發言,甚至讓大部分孩子單獨發言都不行,因為一節課只有40分鍾,不可能讓全班40多個孩子,每一個人都發言。同時我又發現:孩子們學到了知識後,有一種與人分享的願望,與誰分享,分享人的多少並不重要。當一些簡單的背誦任務提出後,全班同學都舉手,我會讓大家一起背誦。教學《題西林壁》時就採用的這種方法。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問題,比如「學了《鳥的天堂》一課你有什麼收獲?」,我會讓學生說給小組內的同學或同桌聽。學生想說的願望得到了滿足,發言的積極性就得到了保護。我在檢查時,就抽查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讓他代表全班同學發言。
工作中有很多困難,但通過思考並解決「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發言」這一問題,我感到辦法總比困難多。今後我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相信自己一定會度過重重難關,變坎坷為通途。

Ⅷ 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有話可說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與過去的「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是聽眾,是知識的「容器」,任憑老師往裡塞的現象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教師能夠以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出現,盡量創設民主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來。特別是試行新課程標準的地區,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能夠享受到作為一個「學習者」的充分權利,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通過多次朗讀去感悟,能夠按自己的理解去和老師及其他同學、老師、教材展開平等的對話。但在有些地區,有些課堂的大多時候,這種平等的課堂對話還僅僅流於形式,老師在課堂上沒有讓學生說自己的話,說的都是實現編排好的「台詞」。這樣,課堂就缺少了激情與思維的碰撞,也沒有了師生之間的心與心的交流。那麼,如何讓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話可說、敢說、能說?這是一個頗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養表達能力的基石之一。經常看到有些人跟朋友,親人聊天談笑自如,但在公共場合眾多人前說話卻語無倫次,顛三倒四臉紅耳赤。哪怕講稿再熟練,事前准備再充分,也亦如此。歸根結底,膽量不夠,信心不足。因此,一開學,我就有意識培養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讓他們按學號逐個上台介紹自己,哪怕只介紹自己的姓名,只要聲音響亮,讓大家聽得清,就給予鼓勵的掌聲。一回生二回熟。以後就能表達自如了,而對於特別膽小的,在課堂上多請他們回答簡單的問題,及時給予肯定,增強他們表達的自信心。 二、變「備課」為「設計」,讓學生有話可說 有話可說,即是讓學生有說話的內容。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就是說教師要做的首先是構建學習主題,給學生一個能充分讓學生發展的、自由度極大的學習空間。構建學習主題的實質意義在於明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學到什麼」以及「怎樣學才是最有效的」。這就要求我們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分析學生的興趣需要 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已漸漸地感悟到:構建學習主題首先要研究學習者本身,要把教學目標的制定建立在分析學習者「起點能力」、「學習方式」以及「學習需要」的基礎上,從而解決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是學生最有積極性的,相反,「不跳就能摘到桃子」或「跳了也摘不到桃子」同樣都將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構建學習主題還要考慮到「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蘊涵著怎樣的探究意義」,「學生感興趣」和「探究」是構建學習主題的兩個主要因素。 構建學習主題絕不能僅僅憑借教材與教師的主觀想像,要充分珍視學生對直接的學習內容或相關內容所產生的特殊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能和老師的問題產生共鳴,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真心話可說。2. 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要讓學生有真心話可說,教師還要充分使用好我們手中的教材。教材是達成課程標準的中介,它只起參照物的作用,可另一方面,教材又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媒介物,它是以一定的教學內容為前提,具體地載負著某種價值的學習素材。如果完全拘泥於教材,將使教學刻板化、程式化;完全脫離教材呢,又將使教學彌散化、無序化。在教學中要採取最恰當的做法:「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尋找某個最佳結合點,通過對文本含蘊的充分開掘,創造性到研究拓展、有效整合教材,使學習內容「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實現「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讀完課文《三片落葉》,讀懂了三片落葉都有了各自的用處,分別成了小螞蚱的渡船,小魚兒的涼傘和小蜻蜓的板凳。看著同學們讀得那麼入神,老師趁勢引導,把大家的「興趣點」從課內流向課外。 師:同學們,在你們讀書的時候,老師看見又有一片落葉落下來了,它隨風飄呀飄,飄進了我們的校園。老師現在就給你二十分鍾,趕緊去校園找找,看看這第四片落葉到了哪裡?它又成了什麼?它現在在干什麼呢?…… 生:我出去的時候,這片落葉才剛剛落下,好象專門等我把它撿回來當書簽用呢! 生:我找到了這片落葉,但我沒有驚動它,因為它正在給一群小落葉當老師,它們上課的樣子可認真了!生:我在一棵大樹下找到這片落葉,它被許多泥土壓著,都快喘不過起來了,於是,我就把它救出來了,帶回了教室。 師:你真有愛心,是個善良的孩子,其實,落葉被泥土壓著也沒關系的,過一段時間,它腐爛了,正好給大樹當肥料呢! 生:我手裡捧著的這片落葉成了小螞蟻溫暖的小床,老師,你看,小螞蟻在上面睡得可香了……師:同學們辛苦了,可你們的收獲真多呀!誰能把你找落葉的經過寫下來呢?題目就叫《第四片落葉》或《找落葉》,怎麼樣?有困難嗎? 三、貼近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景可看,有話可說 作為個體的,最終要成為一個社會人而融入到多彩的社會,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使學生逐漸社會化。我們在構建學習主題時理所應當地應該將學生校內外的生活經驗與需求作為一個重要的來源和依據,當課堂情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景發生聯系時,課堂學習將變得更像是真實的生活情景,在真實生活中,學生是最有真心話可說的了。如:三年級某班兩位男生吵得不可開交,就差點動起手來,班幹部怎麼勸都沒用,一直到上課鈴響了,兩位男生還沒有停的意思。該班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正要上課,見此情景,有點為難了,急著處理這件事情,肯定會耽誤大家的學習時間,可不處理吧!全班同學都等著這件事的結果,不會有心思上課的。怎麼辦呢?突然想到,下周將要上的課文中,有一篇叫《爭吵》,講得就是同學之間鬧矛盾的事,為什麼不能把這篇課文提前到這節課來上呢?主意已定,簡單安撫了那兩位男生的情緒,便讓他們回班上課,老師馬上調整課程計劃,決定提前上《爭吵》一課。課後,事實證明是成功的,不但通過討論交流解決了兩位男同學的吵架問題,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眼前剛發生活生生的事件,就顯得特別貼近生活,學習成了一件快樂而簡單的事。因此,如果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置於豐富的日常生活情境中,使日常生活的情境化推理進入問題發現與解決的思維路徑,則不但有助於學生興趣與思維積極性激發。而且有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發現、解決能力的提高。 四、變「權威」為「朋友」,讓學生有話敢說 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學生的學習就會顯得更加有效,他們在課堂上就能夠形成這樣的一些特徵:承認自己而不怕別人笑話或譏諷;實話實說,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尋常的方式來運用其思維與想像。這些特徵也是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學生的真心話的基本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創設安全自由的心理環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 允許甚至鼓勵學生出錯 教師一定要有這樣的認識:「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對於學習者,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才是不正常的。小學生的思維缺乏完整性,學科知識也還沒有達到一定量的儲備,要想沒有錯誤,那肯定是不真實的。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實行說話「五允許」的開放政策,鼓勵學生大膽講話。一是允許說錯,在課堂答問、與老師談話時,說走了嘴,老師不嗔怪,不諷刺挖苦;二是允許補充,如果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沒認識到的問題,或是聽別人發言後,覺得有感而發,那就可以舉手要求補充發言;三是允許修正,如果發言含混,教師可讓他補充得明確一些。對自己講錯的話,如果發現有漏洞或有毛病,可以公開修正自己的發言。四是允許質疑,允許學生對教師講授的任何問題進行質疑問難,也歡迎對其他學生的見解提出質疑,展開辯論,也允許別人對自己的質疑進行申辯。五是允許保留,如對教師或同學的見解持不同意見,那教師允許他保留,直至想通為止。 其次,教師要盡量讓出錯的學生再次嘗試,甚至是多次嘗試的機會,因為當學生發現自己出錯時,往往會忐忑不安,並期望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如果我們老師漠視學生的這種心態,就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並使因出錯產生的不安得以延續。長此以往,將會使他感受到心理環境的不安全,容易導致自卑、厭學、不想多說,不敢多說等不良情緒的滋生。 再者,出錯並非都是問題,而有時恰恰是一宗寶貴的教學資源。 2. 尊重並肯定相異的意見 成人和孩子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對某種事物、某個問題的看法有時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有可能會提出一些不同於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常規理解,讓老師未曾料及的問題或看法,也就是所謂的「真話」。教師對此要給予積極的支持與鼓勵,即便應此而打亂了原來的授課計劃,也應該如同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真正的教學藝術和技巧就在於一旦有這種必要,教師就能隨時改變課時計劃。」 珍視學生的發言,具體表現為對學生的發言能夠認真傾聽,給予尊重,並用商量的口吻加以積極引導。在新語文課程中,我們要將自己完全置身於學生的活動情景之中,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當學生的意見出現較大的差異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真實的內心體驗和獨特的感悟。即便是有缺陷的表述,或不被其他同學所理解時,也不要隨意中斷,不要急於作出「權威性」的評價與選擇,並以商量的方式,引導學生梳理思路、自我完善,還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慮直率地告訴學生,以合作者的身份適時地提出某些帶啟示性的的建議,幫助學生在體驗與交流中不斷發現、不斷提升。 教師,尤其是我們語文教師,不尊重學生的發言,其中的消極影響是很大的。首先,學生想發言或發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只能把答案藏在自己心裡。其次,學生的發言得不到老師的重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厭倦情緒,甚至發展到不想動腦,聽過算過。第三,如果學生的發言得不到老師重視,學生就會產生自卑心理,以為老師看不起他,甚至會影響他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當然,我們在耐心傾聽學生發言的同時,還應給予積極的引導。學生說得有理,說得精彩,可點頭,微笑,說:「你真棒!」「你真行!」「嗯,真不錯!」等;學生答得不準確,不夠完整,可進一步誘導,或與其他學生交流,請他們補充;如學生的答案和老師的想法背道而馳,甚至是離題萬里,不著邊際,教師也不要生氣或斥責,而應說:「有意思,你為什麼會這么想呢?」「我們再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等。 3. 鼓勵學生說自己的話 讓學生用心說話,就是指教師不以統一的意志要求學生,使學生處於自主而非強制的學習狀態。學生能不能用心說話,關鍵在於教師能否深入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不僅理解學生的表面行為、態度,而且理解較深層的、本質的情感,並以咨詢者的身份去去體驗學生最初一刻所感受到的情感,富有愛心地與他們進行情感溝通,使他們能充分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關愛。讓學生用心說話,教師還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有異於常規理解或文本解析的看法,並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義的情感與思想火花,引導他們由此出發進行拓展性的延續思考,讓他們在淋漓盡致地戰線內心世界過程中得到新的領悟和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教師的權威意識太強,就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也學會並養成了揣摩教師心理,迎合老師意圖的習慣,很多時候,孩子們心裡想的是一套,最里說的又是一套。在這種狀況下,學生不敢說真話,想達到「我口說我心」的境界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教師敢於放權,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不盲目迎合老師,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發自內心的真話。4.還學生以「話語權」,允許學生「插嘴」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發言必須舉手並得到老師的允許,「不舉手不說話」這是維持教學秩序的必要措施。殊不知這是學習本體的不尊重及其對生命發展的限制,這也是對學生「話語權」剝奪,而在學習中失去了應有的「話語權」,則就意味著學習不再是一個充滿生命發展意義的過程,學生不再具有思維發展的自由,他們只能成為按指定規格鑄造的「標准件」,而非一個充滿自由和靈性的具有強烈創造精神的活的靈魂。 五、變「講授」為「訓練」,讓學生有話會說 教師和學生親近了,也營造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敢說,這是第一步。再通過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的藝術處理,選准了刺激學生說話的興奮點,讓學生感到心裡涌動著千般激情,有許多真心話可說或者非說不可,但有時卻又有一種有話想說而又說不出來或不知從何說起的茫然之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說會道的訓練。 讓學生有話會說,就要使學生具備有聲音信息的傳遞能力,要有話語的組織表達能力,要有運用表情、姿態、手勢等以增強話語表現力的能力。說話能力的培養,要從多方面入手。1. 樹立正確認識,開闊學生眼界 讓學生明確,能說會道不等於油嘴滑舌,它是現代社會人際交往必備的能力之一,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體現。要讓學生樹立自信意識,相信自己,幫助學生消除說話時的緊張心理。要通過開展「每日談」、「編演課本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借說話表演時動作的演示,語言的定位,情景的創設,體驗或再現語言的精妙。2. 在教學的進程中隨時進行答問訓練 答問訓練是課堂教學中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興趣的啟動器。訓練內容應緊扣教材,在重點難點處設計提問,可從無疑處設問,從已知處設問,從矛盾處設問,從阻滯處設問。然後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時或不得要領,或缺乏條理而作訂正指導。訓練的步驟一般為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問題的時間,然後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讓同桌或同一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展開討論,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3. 進行思維訓練 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思維紊亂的人,一定說不好話。只有思維清晰而又有層次,語言才會清楚而又有條理。所以,思維訓練和說話訓練應是同步進行的。4. 進行語音、語調和語速的訓練 語音語調的變化會帶來語義的變化。語調的不同,語音輕重位置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便有較大差別。說話的快慢、急緩與表達的語意關系密切,喜、怒、哀、樂,各有所異,說話對象不同、內容不同,語速更應有異。所有這些,都應具體訓練。5. 結合具體課程進行學生提問水平的訓練 問,不應該是教師的專利,還應該是學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權利之一。「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弟斯多惠語)。新課程標准也提倡把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教學以本來面目。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問,卻不能抓住主題,而是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休,偏題離題,甚至與主題背道而馳。這時,教師千萬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可從提問的角度和方式以及提問的思路和內容兩個方面進行指導。啟發學生如何表述問題,要問得有物、有據、有序,把思維轉化為語言,反復訓練強化。 此外,因說話時目的、對象、場合的不同而應採取什麼樣的措辭變化,如何把話說得大方、得體、有條理、切合語境,如何在說話時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和「副語言」等,這都要在訓練過程中有所側重。這樣,學生掌握了這些說話的基本技巧,他們便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變得會說了,到後來就能達到「心靈嘴巧」的最高境界了。

Ⅸ 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篇一: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這學期我教二年級,剛開學的頭兩個星期,我在課堂上就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以後,只有極少一部分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他們就好象是「回答專業戶」;絕大部分的同學就好象不關他的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工作這幾年,我也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回答問題積極,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斷下降,而且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幾乎成了班裡的尖子生和優秀生的專利,都由這些學生包了似的回答。這些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能力強,思維快速敏捷,在課堂中顯得學習十分活躍。而班裡的部分學困生,能在課堂上發言的機會就很少了。我覺得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優秀生占據了發言的絕大部分機會,二是學困生心理上存在壓力,有自卑感,怕回答錯誤,人前丟臉,所以只等著聽別人答,擺出一副「等著上菜」的姿態。這部分學困生由於長期得不到鍛煉,學習積極性下降,對課堂發言失去了信心,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能力的正常發展。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整個課堂上冷冷清清,課堂沒有了活躍的氣氛,教學效果大不如前。這種「一頭沉」的現象,不僅使學困生的學習很難進步,而且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阻礙學生學習質量、心理健康等到方面的整體提高。

怎麼辦呢?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我經常向老教師請教,又針對我班學生的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趕緊制定了對策:

一、讓同學們都來搶答不用舉手,會的站起來就說,這樣一定很亂,我說:「我們要有秩序,看到比自己站的快的已經說了,你就不要說了。」我們知道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要有意識的支配學生的發言。為了激勵學生大膽舉手發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還採用了以下三種方法:一是讓學生覺得一個問題可以分層解決,不覺得難的無法入手;二是選擇有能力回答的學生答,不完整的可以多次、多人補充;三是問題提出以後,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等,指定不同類型的學生發言。這樣就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敢於回答,樂於回答。

二:有的學生多次舉手以後,老師也看不見,也不叫他上來回答,失去信心。這是學生心理上的問題,和老師有很大的關系。一次,我上完課,班裡一個學生跑到我面前,對我說:「王老師,你上課怎麼不叫我回答問題啊?」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忽略了他的感受,在課上沒有細心的關注學生。自那以後,我在課堂上時刻提醒自己要細心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眼神等,若有舉手想發言的跡象,及時給予機會,增強其在課堂上的信心,提高課堂參與的興趣。

再後來,在課堂教學中我採取分層次設計問題的方法,把課堂提問分為三類,一類是可以從課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最簡單問題;二類是略加思考、整理即可得出答案的問題;三類是需要前後聯系,分析歸納,方可悟出答案的問題。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將

一、二類問題留給學習較差的學生。一般在初讀課文後,先把回

答問題的機會留給他們,整理出課文大意;講讀典型段落時,啟發學困生找出段中的總起句、過渡句或中心句等等,這樣一步一步地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讓他們在課堂上也有發言的機會,減輕他們怕發言的心理負擔,同時對他們的正確回答和參與精神給予充分的肯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調整,學生參與課堂發言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敢於舉手,敢於站起來發言的同學多了,課堂氣氛明顯活躍起來。各類學生發言積極踴躍,打破了「一頭沉」現象,呈現出樂學、好學積極向上的態勢。在這樣的氛圍里上課,感覺很好!

篇二: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遼河一小 王紅艷 這學期我教六年級畢業班,剛開學的頭兩個星期,我在課堂上就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以後,只有極少一部分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他們就好象是「回答專業戶」;絕大部分的同學就好象不關他的.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工作這幾年,我也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回答問題積極,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斷下降,而且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幾乎成了班裡的尖子生和優秀生的專利,都由這些學生包了似的回答。這些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能力強,思維快速敏捷,在課堂中顯得學習十分活躍。而班裡的部分學困生,能在課堂上發言的機會就很少了。我覺得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優秀生占據了發言的絕大部分機會,二是學困生心理上存在壓力,有自卑感,怕回答錯誤,人前丟臉,所以只等著聽別人答,擺出一副「等著上菜」的姿態。這部分學困生由於長期得不到鍛煉,學習積極性下降,對課堂發言失去了信心,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能力的正常發展。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整個課堂上冷冷清清,課堂沒有了活躍的氣氛,教學效果大不如前。這種「一頭沉」的現象,不僅使學困生的學習很難進步,而且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阻礙學生學習質量、心理健康等到方面的整體提高。

怎麼辦呢?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我經常向老教師請教,又針對

我班學生的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趕緊制定了對策:

一、讓同學們都來搶答不用舉手,會的站起來就說,這樣一定很亂,我說:「我們要有秩序,看到比自己站的快的已經說了,你就不要說了。」我們知道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要有意識的支配學生的發言。為了激勵學生大膽舉手發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還採用了以下三種方法:一是讓學生覺得一個問題可以分層解決,不覺得難的無法入手;二是選擇有能力回答的學生答,不完整的可以多次、多人補充;三是問題提出以後,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等,指定不同類型的學生發言。這樣就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讓學生敢於回答,樂於回答。

二:有的學生多次舉手以後,老師也看不見,也不叫他上來回答,失去信心。這是學生心理上的問題,和老師有很大的關系。一次,我上完課,班裡一個學生跑到我面前,對我說:「王老師,你上課怎麼不叫我回答問題啊?」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忽略了他的感受,在課上沒有細心的關注學生。自那以後,我在課堂上時刻提醒自己要細心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注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眼神等,若有舉手想發言的跡象,及時給予機會,增強其在課堂上的信心,提高課堂參與的興趣。

再後來,在課堂教學中我採取分層次設計問題的方法,把課堂提問分為三類,一類是可以從課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最簡單問題;二類是略加思考、整理即可得出答案的問題;三類是需要前後聯系,分析歸納,方可悟出答案的問題。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將

一、二類問題留給學習較差的學生。一般在初讀課文後,先把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他們,整理出課文大意;講讀典型段落時,啟發學困生找出段中的總起句、過渡句或中心句等等,這樣一步一步地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讓他們在課堂上也有發言的機會,減輕他們怕發言的心理負擔,同時對他們的正確回答和參與精神給予充分的肯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調整,學生參與課堂發言的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敢於舉手,敢於站起來發言的同學多了,課堂氣氛明顯活躍起來。各類學生發言積極踴躍,打破了「一頭沉」現象,呈現出樂學、好學積極向上的態勢。在這樣的氛圍里上課,感覺很好!

篇三:如何引導學生課堂上積極發言

小議如何引導學生課堂上積極發言

課堂上,每一個老師都希望學生舉起的小手如茂密的森林。可事與願違,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多的孩子在課堂上選擇了沉默。於是,心急的我們絞盡腦汁,一點點提示,隨便提名,當然我們也鼓勵,可總是收效甚微。

課堂上,我們一直以來的做法總是讓學生舉手,我們來指名挑選。這樣做起來,確實課堂顯得很整齊,很有秩序。這在小學生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如果不讓舉手,他們有時會站起來一大片,誰又都不肯坐下,爭著搶著都開始說,教室里顯得亂糟糟的。卻是等他們說也說完了,一個人的也沒聽清,還得重新指名。那時因為學生都特別積極,並沒覺得什麼,可部分中等學生,他們課堂上都那麼穩重,沉默。這讓我特別無法習慣。尤其是語文課堂,離開了學生積極用心地參與,怎麼進行?勉強進行了,又怎麼培養學生的能力?

其實我試著想過許多方法,例如鼓勵他們相信自己,例如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們課堂上你很重要,例如呼喚他們展示自己是很重要的個人素質,甚至我還用生氣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似乎都無濟於事,課堂依舊那麼沉悶。

反正舉手的人越來越少,乾脆我就不再讓舉手了。沒料到課堂發言的人還多了,有些甚至平時並不怎麼說話。這令我想了很多??

「你舉手,我來挑」是不是給學生一種這樣的感覺,我才是課堂的權威,有我的允許,你才有發言權。是不是會有一些學生他舉手了幾次,我們由於各種原因,沒叫他,或叫少了,他就有種挫敗感,或者甚至覺得老師不喜歡自己,對自己不滿,慢慢的便不想舉手,不再舉手。

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是不是會更沒勇氣舉手呢?覺得舉手了,老師也不會叫我的,慢慢的他們在課堂上,就不光是不舉手了,他們也不再積極思考,更不會再參與課堂,漸漸的就越來越差,因為他們比誰都更缺乏自信,他們比誰都更渴望肯定、贊揚。

這樣一想,學生和我們一樣,都想做自己的主人呢。那就放權給學生吧,你想說就站起來說,你想到了,就去說。總之,全是你自己的決定。作為老師,我所做的就是靜靜地專注地聆聽,真心的毫不吝嗇地表揚。不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嗎,讓你的表揚為他的同伴戴上花環,成為他的榜樣,到那時還用擔心他不站起來嗎?

所以,給學生不舉手的空間吧,讓他在參與中體會成就感,更明白敢於當家作主的人才有更多機會,更多成功。當然,對有些情況還是應當指名的,例如有同學特別膽小,沒有勇氣站起來,我們該幫他把握機會。還有比較簡單的問題,大部分同學都會,就沒有必要讓你爭我搶了。

篇四:淺談如何培養學生上課積極發言的習慣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上課積極發言的習慣

開封市金明區西郊鄉辛堤頭小學 蘆小妞 陳紅衛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地對話和交流。課堂上積極發言對孩子的學習是大有幫助的。它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聽課效果提高,加深內容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發言表面是一個說,實際上是聽、思維、表達等方面的反映。但是,在教學中,我感到學生在發言時害羞、膽怯,課下卻唧唧喳喳。課堂上卻閉口不言。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更是不敢發言,這是為什麼呢?我和同事們探討,他們也深有同感。我上網查資料、看書籍,去找適合學生的方法,通過自己的實踐,多多少少有一定的體會,下面淺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 讓學生在課堂上消除害怕感

「因害怕出錯」不敢發言的學生大有人在,特別對後進生來說,更是願意做一個聽眾,他們把老師的提問當作「傷心事」;也有一些學生想說但又怕別人取笑自己,從而害怕發言。對此,影響發言能力。這樣如此循環,學生的發言水平得不到發展。課堂上讓學生回答出錯是正常現象,老師不應粗暴的對待,而是應該採取恰當的評價。我的具體做法是:

1、 創設和諧的氛圍

在發言中,不讓學生感到忐忑不安,而是發言感到快樂,應從以下入手:

(1) 允許學生們出錯,把他們的出錯當成一種資源。

(2) 少批評,多鼓勵。

(3)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見解不同要包容,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

(4)對話交流、敞開心扉,與學生做朋友,讓學生感到老師和他們一樣是在學習。

2、關注學生內心情感

當學生發言有誤時,老師從傾聽方面來捕捉學生身上的信息以及內心變化。如是學習方法和能力的欠缺,從而恰當評價。不過,在教學中,有些老師一聽到不對的地方就打斷學生,這樣既不禮貌,也會傷害學生,同樣糾正不了錯誤。記得有一次,我在講《下雨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先試說這篇文章講了什麼內容?我環視四周,把眼睛集中到平時不善言語的一個學生身上,我讓他來回答,這位學生面露難色,極不情願的站了起來。嘴裡小聲說:「我不知道。」我說:「你在家沒有預習這篇課文嗎?」他低下了頭。我想發火,但壓住了火,我引導他,給他提供一定的方式去說。我說:「按照老師剛才說的方式你來敘述一下,老師相信你。」他看著我,鼓起勇氣,說了起來。從這件事中,我發現對學生課堂表現要有一定的方法,它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尊重,自信心也會提高。

二、 課堂上調動學生發言興趣

引導學生上課積極發言、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能夠有效地實現知識內化。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因素。因此,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養成敢於發言的一種手段。這樣學生思維被調動。課堂氛圍也活躍,課堂效果會提高。如在教學一個口語課《平凡事物中發現美》這個訓練時,我設計了說話訓練。讓每位學生參與,暢所欲言。在教學時,後進生我更是不離不棄。給他們要求稍低一些,可以說幾句話或一小段內容,只要把中心說出來。對於基礎好的學生我要求他們把內容說完整,有條有理。然後學生之間交流。特別是對後進生只要能大大方方,站起來敢於發言,我就表揚。以此提高他的自信心。隨即,小組之間再進行小比試。要求:「大大方方,聲音響亮,敘述得體」。這樣學生之間發言精彩的就會脫穎而出。特別是小組內好的學生幫助後進生互助說。好的學生會有成就感,後進生也感到同伴對他的信任,發言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因為每個學生的發言差異不一樣。說的不的學生教師多鼓勵、引導,練習反復去說。也可以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相信你,你能行。」「你提高我為你高興,」「你回答不上來,不要氣餒,再來一次。」總之,學生們聽到這些語言,上課的情緒會被調動,發言也會踴躍。

三、 發言權公平,不壟斷,以此帶動不愛發言的學生。

課堂上,有的學生思維敏捷,發言膽大。老師一提問題總是搶先一步。教師如果不稍加控制,就會無形之中造成這些學生對於發言的壟斷,其他同學沒法施展發言機會。久而久之發言積極性也消失了,有位教師說,平時,老師一提問題,發言快的搶先。其他學生沒有機會。課堂上中出現極少數人發言。大多數冷場看到這種情況,為了挽回這個局面,我與班級學生來了個約定:為了讓每位學生都照顧到,都有發言機會。以後你們舉三次手才可以獲得一次發言機會,有創意,再獎勵一次。這樣做,既照顧發言快的學生是情緒,有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更多的是讓其餘同學也參與其中,享受發言的樂趣。如:有一次,我班的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後,發現積極的學生首當其沖,不善言語的學生或後進生閉口不答,只當聽眾。面對這種情景,我讓發言積極的學生去幫助不善發言的。講課前,我總要和他們談天,並採取相應獎勵的措施。發言積極和不發言的配合。如果誰回答不上來。你的同伴就會幫你。你們就有獎勵,獲得「一個小紅旗」或「一個擁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特別是不愛發言的更有信心。因為讓他們感到了發言權的公平。老師是一碗水端平的。

(轉 載於:wWw.SmHaIDA.cOM 海達 範文 網: 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 )

總之,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了,那麼學習效率和質量也會提高。所以,積極發言使學生上課認真,使學生處於一種活躍的思維狀態,並動腦筋。不僅如此,積極發言還可以鍛煉口才和膽量。為學生的成長做一個鋪墊。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不但是新課程倡導的,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負責。

篇五:如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言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言能力

一、產生背景

新的課程改革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師生平等地對話和交流。課堂上積極發言對孩子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他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加深對聽課內容的理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課堂發言表面是一個說,實際上他是聽、思考、表達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反映。作為教師,我們深深感受到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齡的增長,一些學生漸漸變得不愛在課堂上發言了,這是為什麼呢?一些老師上課後時常抱怨學生啟而不發,實際上是除了自己「啟」的的藝術不高明外,也與平時沒下功夫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有很大關系。那麼,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習慣呢?我認為要注重以下幾點。

二、主要做法

1、教師評價消除學生的畏懼感。

現在高年級學生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那樣「初生牛犢不怕虎」,已經有了一種害羞感,因「害怕出錯」而往往不敢發言。對於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情願做一個「南郭先生」,他們把老師對自己的提問當作「苦差事」;而一些對口頭語言表達缺少自信的學生,也因自己無法正確、清晰、如願以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而害怕發言,從而也使自己的發言能力愈加得不到發展,形成惡性循環。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教師應當怎樣恰當地給予評價呢?

1)為學生營造安全的心理

不論教師採用何種評價方法,都要盡力為出錯的學生營造安全的心理,盡量不讓其感到忐忑不安,使其在輕松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和成長。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允許學生出錯,把學生的語言錯誤看成是一種教育資源。

(2)少用否定性評價,多用激勵性評價。

(3)尊重每個學生的見解,並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和包容。

(4)進行對話式教學,敞開心扉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到教師不是在教他們,而是在與他們一起學習。

2)善於傾聽學生的錯誤,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

當學生的回答出現語言錯誤時,教師可以通過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他們內心情感的細微變化,發現學生知識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從而做出恰當的評價。然

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一聽到錯誤就打斷學生的發言;這樣做不僅不利於糾正學生的錯誤,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師對學生發言的傾聽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評價,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支持和鼓勵。它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發言的尊重,從而增強自信心。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能幫助教師准確發現學生出錯的原因,並對其發言做出恰當的評價,從而減少否定或負面評價給學生心靈造成的傷害。

3)採取包容性評價

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對於學生偏離主題的答案、不著邊際的想像或違背邏輯的結論,教師不要簡單否定,而要對這些答案採取包容的態度,同樣給予恰當的正面評價,以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實際上,在許多情形下,學生的答案是「錯」中有「對」,「對」中有「錯」,此時,如果教師動輒就否定學生的回答,勢必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總之,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對於出錯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支持,要運用恰當的評價方式,促使其在掌握英語知識和形成語言能力的同時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要幫助學生破除發言的羞怯感。

教師要時常找那些具有羞怯感的同學談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戰勝自卑。如果教師希望這些同學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話,不妨在課下提前給他們交待一下要提問那方面的問題,鼓勵他們放下包袱,大膽發言;如果這些同學因沒有回答好問題而在課堂上受了委屈的話,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安慰。另外,教師要多創造情境,幫助這些學生煉膽、煉口,如詩歌朗頌會、演講比賽、口頭作文賽等;盡量多給他們社交的機會,如課堂情景劇、文娛晚會、校外訪問,各種座談會等,使其在實踐中鍛煉發言的膽量和勇氣。

3、要防止發言權的壟斷現象。

在課堂上,有的學生膽大,思維敏捷,老師一提出問題,搶著發言的總是這些同學。如果教師不注意調控,就會在無形中造成這些同學對話語權的壟斷。假如其他同學很難得到發言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發言的積極性。有位教師遇到這種現象,就與班級中的「活躍分子」約定:為了照顧班級中的每個同學,讓他們都有答題的機會,以後你們舉三次手才可獲得一次回答問題的權利,如果答題有創意,可以再獎勵一次。這位教師的做法,既限制了這些「活躍分子」的發言頻率,又避免了他們的不滿情緒,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向縱深發展,更重要的是讓大多數同學享有了公平的話語權,使每個同學都感受到課堂發言的樂趣。

4、以發言統計條調動學生發言積極性。

我現在教的班有個特點,孩子的性格普遍屬於內向,學生說話的聲音普遍很小,很多學生不愛表達也不善於表達,與以往教的幾個班有明顯的差異。出課前,

我總是要動員半天,並採取相應的獎勵措施,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夠被調動起來。可是平日的課堂總不能每節課都採取這樣的方式。在反復思考實踐後,我進一步改進了以往的做法,開展了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發言評比活動。就是每個學生每周准備一張空白課程表,可以是家長給畫的,不過課程內容不填寫。一節課只要老師提的問題會就舉手,不論老師是否叫到,學生都可以在這節課相應的格內畫一條,一周統計一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這樣做既克服了課後統計的繁瑣,又避免了發言才統計一次的弊端(打擊學生舉手發言的積極性)。

三、基本成效、認可程度

採取上述做法後,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發言統計條的使用大大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也相應提高,期末考試班級整體水平有了明顯進步。家長會上好多家長對這一做法表示贊同。

積極發言是學生上課認真,積極學習的表現,它會使學生處於一種活躍的思維狀態,更好地鍛煉邏輯分析能力。不但如此,積極發言還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口才和膽量,為將來走向社會作準備。如此說來,培養學生積極的發言習慣,不但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對學生一生負責的需要,教師不可等閑視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

Ⅹ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踴躍發言

這學期感覺特別明顯許多孩子一進入高年級反而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了,不像低年級的孩子,舉手非常積極。而我們班也面臨著這樣的現狀,不管我怎麼鼓勵,表揚,學生發言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怎麼會這樣呢?私底下,我調查了一些上課不喜歡發言的孩子,問他們為什麼不舉手,幾個孩子都說我想舉,可又不敢,怕答錯了別人笑話,而大部分學生則是懶,不想說或懶得答。作為教師,我們的責任就是培養學生上課能大膽發言和踴躍發言,多展示自己積極的一面。那麼 如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並且達到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呢?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的。
一、讓學生認識到上課積極發言的好處。
針對本班的實際現象,我專門利用了一節課的時間來講解上課積極舉手發言的好處,中間講訴了幾名著名的主持人的故事,如楊瀾、倪萍、等鼓勵學生要想他們學習,大膽地發言,訓練自己的膽量,多說,訓練自己的口才。針對本學期上課的現狀,表揚上課積極發言的學生,並評選出上課最愛發言的積極分子,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做到天一表揚,每周評周學習積極獎,每月評出月學習積極獎。這樣級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採取輪流發言方法。
把全班人數按照座位分成八個組,每組一個星期。每周的最後一天,老師先召集這一組的學生安排發言的順序,每次都要對學生進行發言前的培訓,學生可以講解題目和提出問題及回答問題。要求講解題目時聲音要嘹亮,保證全班同學能聽見;吐詞要清楚,語速要恰當,及有一定的藝術性,如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作用,讓同學們能理解清楚和加 深印象,同時安排班長和學習委員輪流做記錄,看誰的發言最精彩,每月評一次最佳表現獎。每周安排一組學生,這一組每節數學課安排一名學生發言,輪完後如果還有數學課,可以安排表現能力不是很好的學生繼續,多給他們一次鍛煉的機會。每次學生發言,講解題目出錯或聲音小時,教師要及時指出和提醒學生。每周評優時由學生自己評出哪個學生表現好,還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這樣便於下一組的同學注意上課發言時的要注意事項。讓學生來想,讓學生來做,讓學生來講解,讓學生來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的過程,教師只起到組織者的作用,這就是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
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膽子練大了,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上課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上如何讓學生積極發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