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5篇
總結 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 經驗 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 二年級語文 教學 反思 總結,供大家閱讀參考。
更多總結相關內容推薦↓↓↓
房地產個人工作總結
團隊工作總結
個人年度年終工作總結
婦委會年度工作總結
教師年度考核個人工作總結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1
一學期來,我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認真聽課,虛心聽取同年級教師的意見,改善教學方式。定期做好 工作總結 ,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 語文知識 ,使 語文學習 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想讓他們在40分鍾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有必須困難的。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里,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堅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慣用品,都需要教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 說說 說,經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低年級新課程的資料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本事較差,對很多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簡便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歡樂。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課前都精心准備,從來不打「無准備之仗」。教學中總是採用學生感興趣的 方法 ,做游戲、講 故事 、猜 謎語 、開展活動等,讓學生簡便歡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製作各種教具,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我業務本事的提高,進取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餘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三、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1、讓孩子歡樂識字
識字教學是 一年級語文 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一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漢字活學活用,經過學編兒歌、「開火車」、「讓學生當小教師」、「游戲」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強調孩子用正確的寫字姿勢學寫漢字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能夠體現其 文化 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異常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教師,我更注重自我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異常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堅持怎樣的寫字姿勢我都異常注意。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讓學生學會讀書,喜歡讀書,將為他們今後的學語文奠定牢固基礎。
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進取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像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我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異常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每個人都渴望著別人用贊賞的眼光來對待自我,當教師一句「嗯,~~同學讀得極為流利,如果他讀得慢一些,加上些動作,那就更棒了!」或同學們的一片熱烈的掌聲,會讓他覺得上課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評價機制的建立和靈活運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和學習熱情,活化課堂,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認可,在評價中促進成長。
4、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
教學過程中我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於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歡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於學生提出的不一樣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自我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2
一轉眼,忙碌而又有序的語文教學又要結束。回顧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我依據計劃和進度有條不紊的進行,收獲很多。認真思考之後,做以下的總結。
一、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功在平時。
為了讓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扎實,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優缺點的基礎上對症下葯,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重視每一天的20分鍾的寫字課,利用書法軟體中教師的講解,從粉筆字到鋼筆字,再到毛筆字的欣賞,我都要求學生認真聽仔細看,感受每一個字的結構安排和筆畫書寫,我大力強調規范性,要求書寫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有些學生對於寫過幾遍的字也會寫錯,類似這樣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反復默寫和抄寫。又如,對打比方的 造句 ,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 反義詞 的積累等,我會結合每個單元每一課的訓練重點在課上隨時教授練習,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鼓勵學生有自我獨特的思維,不要千篇一律,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寫 句子 的本事。
二、靈活處理 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景靈活調整課程資料,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我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使學生始終堅持一種自我探究的學習勁頭。結合我校大力推行的「語文主題學習」理念,我在課堂上經常閱讀「人教e學」平台上的課外知識資源,學生十分喜歡。教學時不斷更新自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
在教學中,我時時堅持以讀代講,多讀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勵學生各抒已見,使學生們盡情發表自我的看法,並且時不時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例如:語文園地七中的口語交際,是四個連續圖讓學生討論圖上的小朋友會怎樣做?然後標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將其作為看圖說話的訓練題材,先進性了整體觀察,交流確定主題,明確故事資料,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編故事,最終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參加編故事比賽,並且獎勵前三名。學生進取性異常高。我將整個過程拍照發班級微信群,讓家長也了解了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類似的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活動進行過許多,孩子們的小組意識增強了,參與學習活動的進取性提高了,收獲自然增加了。
三、指導學生 學習方法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方法對於學習來說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為什麼有的同學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呢?我們常常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復習。可是我覺得思考才是最關鍵的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我們要著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其實學習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能夠試試。
四、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是十分簡便的,而成績差的學生卻常常來不及。這又是一個讓我們教師要思考的事情。對於這類問題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業中使用分級制度,在不影響大家的學習的前提下,對有些學困生進行再次鞏固基礎知識,並且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當面教學。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以後還能夠進行利用這種方法。
五、突出章節過關,拓展知識視野
本期的教學資料,分為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個別 教育 ,使之掌握。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僅有學生對知識有了必須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1、讀書交流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工進行,有的是好書推薦,有的是精彩片段欣賞,有的是人物介紹。經過活動,提高了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意識,學生的閱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獲了許多東西。2、進行查字典比賽。評選了查的既快又准確的前三名同學進行獎勵,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的意識。3、開展「我畫我寫我能行」的競賽活動。結合語文園地七的畫畫寫寫,學生自我畫畫,寫自我畫的資料,開展了一次比賽,先在小組內評選,之後推選一位同學參加比賽,學生熱情高漲,收獲頗多。
在本期的教學中,針對以上情景所採取的對策,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了激發,語文基礎知識有所提高,語文本事得到了增強,為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後我仍然以培養激發學生興趣為主設計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本事。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3
這學期以來,我認真鑽研教材,領悟新課標理念,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在教學中認真聽取同年級教師的意見,改善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一、抓住重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課堂教學努力體現重點,沒有「眉毛鬍子一把抓」。比如:二年級學生每篇課文常常要掌握8個左右的會寫的字,要會認8到12個生字。在生字教學中,我就抓住重點字指導,對學生難拼、易拼錯的音節,反復試拼,難寫的字就進行范寫,有時會故意寫錯,讓看出錯誤的同學說出錯誤之處;對重點句、段反復朗讀,重點指導讀對讀好,本事強的同學往往在下課後就能把這些句段背誦下來了。
2、注重朗讀本事的培養。課堂教學中少採用團體朗讀的辦法,常用的方法是表演讀、指名讀、跟讀、范讀、比賽讀書等方法。
二、經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本事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培養讀書的習慣。二年級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由於孩子年齡小,自覺性較差,剛開學時早上來得早,很少有人自覺讀書、學習,總需要教師督促、提醒。針對這一情景,我在班內進行了「一比高低」讀書背書活動:對要求背誦的課文要背,對不要求背誦的課文能夠只讀給同學聽,本事強的能夠背誦。每次的背誦或朗讀要讀或背給同學聽並請聽的同學簽字在課本上,每周評比一次,看誰背誦、朗讀的課文多。
2、指導養成預習的習慣。要求學生在學完每篇課文後就開始預習下篇課文,找出生字,把要會寫的生字註上拼音,把課文讀熟練。班長或學習委員在每一天早上會進行檢查並做記錄。
3、引導學生建立個人錯別字型檔。每次教師把批發後的作業(包括每次的測試)發下後,要求學生把自我寫成錯別字的向教師或同學請教,找出錯因所在,並在作業本或測試卷上更正,然後把這個錯別字記錄在專門的一本 筆記本 上。
4、指導學生寫好 日記 。二年級是學生寫作的開始階段。我把前幾次學生寫得優美的日記評為「紅蘋果」日記,(在他的日記本上貼上「紅蘋果」亮紙)並發紙給他們把日記抄寫張貼在班級的「展示台」里讓大家欣賞,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5、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本事。重視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異常是提醒學生注意執筆姿勢,避免勾手寫字的現象。注重指導把字寫規范、整潔。
三、加強培優輔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
本班學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了三個學習互助小組,利用結 對子 形式,以優生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讓學習互助小組成員相互檢查,相互激勵,共同提高,樹立後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四、其他做法。
1、批改作業認真、細致,批改符號用畫圈代替打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講評及時,有重點,注意舉一反三進行鞏固;學生之間要相互檢查,發現了錯因後再改正。
2、關於生字的抄寫。沒有採取一字抄一行十個八個的做法,而是每字抄三、四個,然後多 組詞 ,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記憶生字,而不是靠簡單的重復抄寫。
3、每學完一個單元,就必須停上新課進行復習,然後進行單元測試,及時復習鞏固,而不是在全部上完課後再進行測試。
五、不足之處。
1、有時備課不充分,對教學難點掌握不準確;課堂教學中沒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突破難點;課前准備少,引起學生思考少;
2、篇幅長的課文,異常是生字又多的,學生往往很難掌握,應對辦法少;
3、學生的一些學習習慣還沒養成,如寫字的姿勢,筆順的掌握,個別學生還不能自覺地完成如預習、完成作業等學習任務。
4、沒能及時撰寫教學反思,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
六、今後的改善 措施 :
1、繼續指導預習
2、指導寫好日記
3、在課本或教案本上記錄教學反思。
4、加強培優輔差工作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4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到今日就救贖了,回顧這一天天的教學工作你,我感觸良多,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把學生的語文課教好是我的職責。這個學期的語文課,同學們都學習的不錯,可是我還是有不足的地方。下頭是2013年小學二年級語文 教學工作總結 。
一、進取聽課,認真備課,善於反思。
聽課,不僅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本學期,我聽課共十幾節課,每聽一節課,我都會認真地做好記錄並進取地思考,在別人的課堂中汲取到了精華,從而彌補自我教學工作中的缺失,同時在思考中也讓自我的教學觀點得以更高的提升。
關於認真備課,本冊書中的每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備,從而再到課堂上給學生來講授,在我的意識里,我覺得只要是自我能努力去做好的,就必須要竭盡全力地做,能夠在課堂中讓孩子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歡樂與成就。,二年級仍然還是重點,每節課我都嚴格要求孩子們做好生詞卡片,並在家裡做好充分預習,在課堂上檢查每個學生都必須要過關,同時在指導認讀的過程中,我也會花很多的時間在課堂教給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讓孩子們牢記每一個生字。在寫字教學中,我更是嚴格要求自我、要求學生,經過我的細心指導和嚴格要求,學生在一天天地提高,很多孩子的鉛筆字寫得是工整清晰。上好一節課,最重要的還要及時地進行反思,在課後的反思中找到課堂教學的閃光點,發現自我講課的不足,從而冥思該如何去改善。在本冊書中,我在每一課教學後,都會認真地反思自我的課堂教學,同時,每個單元後的綜合學習,我也會緊緊抓住其中一兩個教學環節認真做好反思。
二、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習進取性。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才能擁有學習的動力和進取性。為了讓孩子們更喜歡語文,除了讓孩子喜歡我這個語文教師外,更多的是我要想辦法如何豐富語文課,豐富語文課堂的學習。另外,我還將語文課堂融進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當學到了適合主角表演的課文,我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進取性來進行表演,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做了很多精美的頭飾,孩子們喜歡表演,樂於表演,在本學期中《酸的和甜的》、《小柳樹和小棗樹》、《紙船和風箏》等 童話故事 ,我均讓孩子們進行了表演,而孩子們的表現也相當出色,真正地投入到了課文的主角中。
三、注重平時的積累。
本學期我繼續讓孩子們堅持「每日一積累」主要還是做到形式多樣的積累,這學期孩子們在積累資料上,興趣上較上學期均有了明顯的提升, 好詞好句 , 成語 、 諺語 、 歇後語 、 名人 名言 等等,資料多樣,在積累的同時,孩子們還能將意思說出來,諸如:成語,學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時,還能進行恰當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學生能知其大意,還能結合自我親身實際談出深刻的體會來,記得教研教研員來聽課,在課前我讓孩子進了「課前積累」,孩子的多樣積累資料及出色表現,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將這項課外積累堅持下去。此刻我班孩子之所以在寫作及回答問題時表達本事有必須的基礎,這也與平時的積累有著緊密的關系。
四、耐心輔導用心測評
(2)耐心輔導。對於學困生,我是給愛心,講方法。使他們不斷提高。如我班陳代意、譚熏雨、陳歡、莫時仁、韋森林、符男凱等同學的語文成績差,又十分懶惰而貪玩,常不完成家庭作業,還拖欠課堂作業。對此我經常與他們交心談心,鼓勵他們,常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哪怕只是點滴提高,我都給予一個「優」加以贊許,讓他們找會自信,找到學習的樂趣。除此,我還採取家訪和電話聯系,經過家庭和學校共同輔導,使這些學生有較大的提高。
(3)用心測評。每學完一組課文,我都指導學生認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然後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景進行檢測,最終講評,對知識查漏補缺,使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經有數年了,在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是一門復雜而豐富的教育,做一名語文教師很不簡單,教學中,我常常慨嘆自我的知識淺薄,我深知自我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還是實際教學,都需要我不斷地去摸索去嘗試,才能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讓自我的語文教學邁上更新的台階!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5
一、基本情景:
本學期本班共有學生2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人,語文學科差生有5人。
二、具體工作:
1、開學初,根據本班具體情景,擬訂了切實可行的 工作計劃 。
2、為了上好語文課,在上課之前認真學習教材,認真備課,備課時既要根據教材資料出發,又要根據學生實際出發,本學期備課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上課時注重雙邊活動的開展,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課後認真批改作業,該期共批改作業180餘次,批改作業後認真寫好作業批改記錄,找出失敗之處,准備補救措施,怎樣才能讓學生聽懂,記牢。
3、識字寫字教學,作為教學的重點。二年級是識字寫字教學階段。我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識字。例如:卡片識字,猜謎識字等方法多樣,並採用了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首先藉助拼音識字、去掉拼音識字、帶生字進課文、讀短文識字。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識字規律,為閱讀掃除障礙。良好的書寫習慣是在低年級階段構成的。在這一學期我加強了學生的寫字指導。首先,我讓學生在寫字時做到「三」個一,並及時糾正學生不良坐姿,其次講究習字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一看二臨三比較。看指仔細觀察的間架結構、書寫位置;臨指照范寫臨幕,比較是指比一比與範字的差異、學會評價。經過以上訓練本班學生的書寫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我在操作過程中沒能夠堅持到底,過於隨性而為,而沒有能夠將學習成果予以鞏固。同時,也缺少對學習成果的展示,能夠挑選出整齊美觀的作業進行展覽,來調動了學生認真書寫的進取性。
4、多媒體教學應用其中,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採用聲音、圖象相互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中有其獨特的魅力,在本學期教學中我經常使用課件教學,使抽象概念更直觀,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存在問題及今後努力方向
1、班級發展不平衡,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2、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例如有的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3、培優補差工作做得不夠扎實,培優目標不明確。教學成果少,學生獲獎也不多。
4、看圖寫話還有待加強。學生一提到寫話就感到頭疼,無從下筆。有的學生為了應付,隨便寫幾行字。關於寫話教學,我認為寫話教學首先在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這是重點;其次是重視讀適合他們的圖書、多說話,加強積累;再次就是加強指導與訓練。寫話要從最簡單入手。
(1)從造句入手。根據一個詞寫一句話,要求把話說完整。下一次在這個基礎上把話說具體。如用「書包」造句,有的學生寫:我有一個書包。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我有一個什麼樣的書包。
(2)學生在能寫出一句或幾句通順的話後,要求有所提高,就規定寫某一方面的主題。如給出一幅畫,以回答問題的形式寫話(什麼時間,有哪些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秋天你有什麼發現(你發現天氣有什麼變化,動植物有什麼變化,人們的穿著)。
當然對學生的寫話訓練方法多樣,根據實際情景採取相應措施,將在今後工作繼續努力探索和吸取好的方法。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5篇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 萬能2022個人教學反思心得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計劃總結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2)
★ 教學反思總結(精選12篇)
★ 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 難忘的一天課後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範文10篇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師個人工作小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Ⅱ 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教案及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導入:猜謎語「嗡嗡嗡,嗡嗡嗡,飛到西來飛到東……」蜜蜂「飛到西來飛到東」干什麼?(採花粉釀蜜),蜜甜不甜?(做嘗甜味的表情)讓我們就像小蜜蜂一樣,來到盛開著知識鮮花的語文園地中,盡情地採集知識的花粉,釀出知識的甜蜜吧!
2、揭示課題:演示小蜜蜂飛到第一個草叢,翻轉綠草叢,呈現「我的發現」卡片,口號:「我的發現,只要細心!」
3、出示字的組合體「音克(上下結構)」的放大圖片於黑板上,示範拆合過程並相機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筆畫。(1)
4、指名小組展示拆合結果,並請學生上台,師生合作演示拆合過程,板書這些字:立、日、音、十、早、章、口、古、兒、兄、克。
5、拓展練習:從「樹、春、園」等組合體或字中,選自己最有興趣的一個,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夠拆分的字,小組內互相考一考。
6、又學到一種新的識字方法,高興不高興,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們已經把「我的發現」之花釀成甜蜜了!
7、激勵:獎勵園地之花。1、學生猜謎語後,激發學習興趣。
2、和老師一起認真復習鞏固所學的生子。
3、小組合作,觀察並動手拆合「音克(上下結構)」的組合體卡片,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字,一個個寫下來,比快,比多。
4、坐端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蜜蜂采蜜類比語文園地學習,既充滿兒童情趣,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並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園地之花」的激勵,甜的表情動作,符合「園地」中「小蜜蜂」角色的情感體驗,也體現成功的樂趣。
(1)、同學們認真看藍綠相配的長方形中的多字組合體,仔細觀察,自己去拆一拆,看能從中找出那些字來。
小蜜蜂飛到第二個草叢,翻開綠草,呈現「日積月累」之花,口號:「日積月累,越積越多!」
2、我會接——詞語接龍
(1)以書中的詞語「父親→親人→……」為例,有節奏的`泛讀「父親的親呀,親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帶動學生跟讀接龍,迅速板書,相機指導方法和規則。
(2)任選一個非課本上的詞(如「園地」)為龍頭,小組合作接龍,在規定時間里,比快、比長。
3、讀讀說說——「把」字句「被」字句轉換練習
(1)指名朗讀、對比,體會兩個句子之間的關系,男女生齊讀分讀
(2)指名練習(師動作演示、引導):「他把小魚放進大海里」,改成「_______被齊讀、體會。
(3)教師只以動作演示,引導學生根據情境,自主說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兩種句子的相互轉換。
3、讀讀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請一個同學藏在講台後面,帶上小花鹿頭飾,語言引導:在美麗的森林裡,有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慢慢露出庭角,輕輕搖擺),你們看它是誰?它可愛嗎?
(2)指名說出對小花鹿的可愛的感受,培養情感。
(3)自由讀《小花鹿》,讀出對小花鹿的喜愛之情。
(4)指名讀,評議:讀出了小花鹿的可愛嗎?
(5)指名同學分別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讀《小花鹿》(熟讀成誦)。
(6)情感滲透:喜歡它們嗎?(小動物走進同學們中間)讓我們和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吧。
4、激勵:「園地之花」。這朵園地之花又釀成甜蜜了,真甜!
1、同桌互相將詞語接龍來練習一遍,邊拍手邊練習,加強記憶。
2、再以小組形式,進行接龍比賽,加強合作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學習與戶外有關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識字、讀詞語。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的意思,感受動詞運用的准確性。
3、聯系日常生活,用「有時候……有時候……」和「在……在……在……在……」說句子。
4、掌握左右結構的漢字的書寫要點。
5、朗讀並背誦古詩,發揮想像,理解古詩的內容。
6、閱讀《企鵝寄冰》,感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樹立在日常生活中識字的意識,掌握兩組左右結構的漢字。
2、朗讀、背誦並默寫古詩,通過看插圖和反復朗讀詩句,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戶外活動有關的詞語,通過多種形式識字、讀詞語。認識11個生字。
2、通過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動詞的意思,感受動詞運用的准確性。(重點)
3、聯系日常生活,用「有時候……有時候……」和「在……在……在……在……」說句子。(重點)
4、掌握左右結構的漢字的書寫要點。
一、識字加油站
導入:同學們,去野外觀察大自然的時候,你們會准備什麼呢?(學生思考問題,指名答。)
1、多種方式認讀詞語。
課件出示圖片(含有課本詞語),指名讀;師范讀,生跟讀;生「開火車」讀。
2、教師遮掉字詞的拼音,檢查學生的認讀情況。
3、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
首先小組內討論記憶方法,然後全班交流,最後教師點撥、講解。
二、字詞句運用
1、我會演。
(1)學生自主認讀「字詞句運用」中的詞語,並結合片語理解加點詞的意思。
(2)教師講解加點詞「迎、穿、甩甩、追、披、搖搖」。(初步理解動詞的用法)
(3)學生分小組表演這些動作。
2、我會說。
(1)教師指名讀句子。
(2)學生分小組交流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加點詞: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在……
(3)教師舉例講解加點詞。
例:放學了,我有時候走路回家,有時候坐公交車回家。
平常我在書房裡看書,在花園里澆花,在樹下畫畫,在院子里騎自行車。
(4)小組派代表用加點詞說一說自己的日常生活。
(5)教師點評,學生補充。
三、書寫提示
1、師: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結構的字。
2、讀一讀話語框中的提示語,說說明白了什麼。
「作」和「法」都是左窄右寬的字,「都」和「別」是左寬右窄的字,注意佔位和書寫順序;寫字時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執筆姿勢。
3、提示學生「都」左右等長,要上下錯位寫。
4、練習書寫,要求先看後寫再對照。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會發現,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收獲更多的知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並背誦古詩《梅花》,利用插圖,理解古詩的內容。(難點)
2、閱讀《企鵝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多種梅花圖片。師:你打算怎樣贊美它?(板書課題)
2、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齊讀。
3、細讀古詩,進入詩境。
(1)思考:你從古詩中看到了什麼畫面?
(2)學習前兩句:通過誦讀這兩句詩,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
(3)學習後兩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壓住了,詩人王安石是怎樣發現它們的?這兩句詩要告訴我們什麼?(通過朗讀體會梅花的潔白和幽香。)
(4)師配樂范讀,學生思考: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我愛閱讀
1、課件播放《企鵝寄冰》的短文錄音,學生聽錄音。
思考:這篇短文講了些什麼?(指名說,師點評)
2、師提問:誰給誰寄冰?從哪裡寄到哪裡?住在南極的企鵝為什麼要給住在非洲的獅子大王寄冰呢?獅子大王收到冰了嗎?
3、教師指名回答,然後補充點評,給予鼓勵。
[教學反思]
在本次語文園地的學習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說一說、演一演中學習新知識,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再進行適當點撥。學習古詩時,我以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齊讀等多種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古詩大意,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品格。
Ⅲ 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級語文優秀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堂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教材處理、教學設計合理;教學環節連貫、駕馭課堂的能力良好;課堂中能啟發學生想像,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來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和體悟,同時通過課外詩歌的鑒賞實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師生互動較好,能在輕松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實現教學目標;課件製作合理,美觀,能夠為教學服務
本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教師應變能力還不夠:要把握學生思維的流程動態,在學生思維火花閃爍的時機及時點撥。比如學生有創意的發言要及時評點而不能貽誤極好的探究時機,要及時調整教學的程序,決不能墨守自己原定的設計。課堂中有一個地方可以依據學生的感悟或疑問來引導、啟發學生,同時以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卻沒有能夠充分利用;例;課堂質疑環節,有一個學生提了一個問題:「空山什麼意思」,另一個學生主動站起來回答說:「空山就是山是空的」。同學們嘰嘰喳喳的說:「錯了錯了,山不是空的,山裡面有人,因為詩句寫到的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時候如果能夠乘此機會說「同學們講的很好,我們的陳小立同學為什麼看不到浣女和漁舟呢?」這時因勢利導,以此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並以此啟發學生,將同學們引導到「空山」是「靜」的意思,同時又因為山上樹木茂密,雖已是深秋,仍然遮住了人們的活動,使人覺得山很安靜。因此,我深刻的感到備課過程中沒有充分的「備學生」,沒有預計到學生會有類似的疑問或可能出現的靈感的火花,而以自己原有的教學設定泯滅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貽誤良好的探究時機。
2、在創新部分,安排了學生討論的環節,但時間不夠充足
3、詩畫音flash的播放沒有播放完,這很可惜,可以將它當做是啟發學生想像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檢驗自己想像的環節,也可以將它當作是學生鑒賞完詩作後的一次升華或是課堂的**,但可惜擔心時間不夠,沒有播放完。
4、部分教學設計或所提問題可以設計的更好,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在講到這幾句描寫的角度時,學生談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一靜一動,這是可以讓學生找出這兩句中體現靜和動的字,學生便可找出是;照、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體現動的詞:歸、下;這樣在後面創新部分《鳥鳴澗》讓學生找出以動襯靜的詞時就不會顯的突兀。
5、課堂朗讀還不夠,教師有時可以適時的范讀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帶著一定的情感傾向的,或是積極主動地探究,或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情境,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帶著積極的情緒學習,在一種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中,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本課的教學設計,我將教學內容設計為「聰明屋」「貝樂園」「神仙島」三個環節,充分利用活潑的形象、生活化的場景等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將始終置身於「快樂」的學習情境中,情感活動的有效參與使學習成為了學生的一種主觀需要。
「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她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她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這番話道出了探究學習的重要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發現、探究知識,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探究活動中獲得愉快和滿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帶著教材走向學生,而不是把學生引向教材。·例如在「認一認,讀一讀」這一環節中,教材安排引導學生通過認讀「馬、車、舟」及含有這3個偏旁的5個漢字來學習歸類識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設計本環節時,我將「馬、車、舟」這3個小夥伴融入到「聰明屋」這一情境,學生將和他們交朋友。喜悅之餘,這一情境也很自然地激勵學生接受他們帶來的禮物——含有「馬、車、舟」這3個偏旁的字寶寶,並和他們交朋友,進而探究並發現歸類識字的識記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感受識記漢字的規律。在教學「讀一讀,想一想」這一環節中,我設計將6個成語安排在「貝樂園」中,6個成語朋友在等著我們和他們交朋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和他們打招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成語,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發現藏在中間的反義詞,感受其中的趣味。最後讓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藏有反義詞的成語?學生智慧的火花迸現,說出了好多藏有反義詞的成語「前思後想、左顧右盼、甘苦與共、南轅北轍、大材小用……」
如果在上前兩題時抓緊一點,在上第三題時就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寫出自己想說的話,那麼效果會更好些。
《酸的和甜的》這篇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嘗嘗,他們都將錯過一頓美餐。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突破難點,理解「迫不急待」的意思,並用迫不急待說話,我准備了一串紫紅色的葡萄。
教學片段如下:
師:小朋友們,忘記了嗎?剛才老師不僅帶大家去葡萄架下去看看,還摘了一串紫紅色的葡萄,想吃嗎?現在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你們從座位上迫不急待地上台摘葡萄吃,快呀!迫不急待地上來吧。
生:沖啊!(摘葡萄)
師:你明白了「迫不急待」的意思了嗎?
生:我激動地沖上來,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生:我很想吃,心情很激動,就是「迫不急待」的意思。……
師;你能把剛才的行為用「迫不急待」說話嗎?
生;老師讓我們上台摘葡萄,我迫不急待地沖了上去。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迫不急待地去做一件事,你能說說嗎?
生:公交車來了,我迫不急待地上車。
生:上完體育課,我迫不急待地跑到班級喝水。
反思:
這個片段教學結束之後,我便讓學生把葡萄放入抽屜,等下課之後再嘗。課後認真地反思,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夠理想。如果當時我能靈活地結合第七自然段的內容「小猴聽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小松鼠和小兔子見它吃得這么開心,也嘗了一顆。啊!真甜。」進行教學,讓「小猴子們」把上台摘到的葡萄分給沒摘到葡萄的「小松鼠」、「小兔子」們嘗嘗,讓孩子們現場品嘗葡萄,嘗出味道,才能真正地領悟到做任何事都要親自嘗試的道理,更有效地發揮這串葡萄有作用。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觸到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中,教育機智是多麼重要。而這教育機智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實踐、多摸索、多積累。我想今後自己要在這方面多努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裡,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教學前,我認為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可能興趣不大,沒想到,課堂上,我剛出示課題《最大的「書」》,同學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讓大家說一說你想知道什麼或者你想到了什麼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麼書。」有的說「書,為什麼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書加上引號是因為它跟我們平時看的書不同。」學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解答問題,我禁不住鼓起掌來。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或者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學習課文時,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麼?快讀文找一找。」孩子們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岩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那麼書上的字是什麼?」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那麼書上的畫又是什麼?」我說。「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著,我引導他們讀著,交流著,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岩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造的,接著,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么對讀。孩子練習讀後,又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盡管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學生們對「岩石」這本最大的書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在教學中,我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在教學中我既充分發揮范讀與指導讀的作用,又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根據句式特點,設計了引讀、接讀的朗讀方式。「登山則情滿於山,看海則意溢於海。」 在老師飽滿熱情的感召下,全班學生振臂高呼:「我們成功了!」「我們愛北京!」「祖國萬歲!」 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這篇課文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恢宏的,氣勢是磅礴的。在學生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我適時向同學推薦適合描寫這個情境的成語:歡聲雷動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燈火輝煌。這種設計把課程標准中關於積累的目標落到了實處。
Ⅳ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在想像中尋求知識的創新。
法國思想家狹鎮羅普說過:想像,就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也就不能成其為人。想像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想像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有了豐富的想像力。對課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聯翩,並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新舊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像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發展。在教材中,有些課文刻意留下 「空白「,讓讀者去揣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用這些「空白」,巧妙地激發學生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才智來填補這些「空白」,以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如《假如》一文,讓學生續接課文,我讓學生先自由想像,去挖掘「空白」的蘊含,然後再交流,學生的想像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想像中激活已有經驗表象,進入個體豐富的想像空間,越過語言的表層,與作者的心靈一同震顫,知識層出不窮,得到創新。
二、為學生提供寬裕的探究空間,尋求知識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中國和中心點。圍繞這個中心點,教師必須提供寬裕的空間,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究。根據「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要改變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為此,教師可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探究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又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學,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讀,有的邊讀邊演,形式豐富多彩。各小組都在積極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過交流反饋,同學的評價,他們發現本組的缺點,也學習了別組的優點,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深入課文,挖掘豐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導為情感熏陶。
竇桂梅老師曾經說過:「語文課文的朗讀,應是讀人家的書,把人家的情感變為自己的。」也就是說,朗讀重在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如在教學《假如》一課時,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應重點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但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聯系課文的內容,啟發學生想像小樹和小鳥以及西西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從而使學生感受神筆的重要,這樣,學生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學生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四、與學生同朗讀,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點。
教師生動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強烈的感染。
在教學《假如》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殘疾兒童的不幸,我為學生講述了一些關於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在聽了我的講述後,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淚。這時,他們再讀第三小節時,就能把那種對於不幸的人的關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而且,在讓學生續編課文時,他們考慮得也都是給那些需要關愛的人送去溫暖,來表達他們的愛。
五、主線推進,橫向聯動,加強整合。
就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閱讀教學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個「主線推進」的問題。傳統語文教學是將「理解課文內容」作為主線推進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理解式閱讀」,且是單線獨進,不及其餘的直線式教學,其結果只能是少慢差費。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語文課標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實驗教材的獨特優勢,構建了一種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的閱讀教學新模式,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充分的閱讀實踐,又強化了朗讀感悟,同時也十分有利於學生的閱讀積累。
我們以朗讀課文作為主線推進,但不是單線獨進,不是讓學生死讀傻讀,而是著眼於三維目標和語文教學的諸多任務,實行「橫向聯動」,在朗讀課文的進程中左顧右盼,整體觀照,將識字、詞句體悟、內容理解、寫作技法、認識能力、創新思維、情感態度等等都一一滲透落實。橫向聯動的關鍵是「整合」,即將一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活動、教學手段都融於「讀」中,以讀促思,以讀促解,以讀促記,以讀促說,以讀促寫。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讓學生讀中識、讀中悟、讀中說、讀中問、讀中議、讀中寫、讀中練、讀中用。
南油小學劉慶元老師教學《假如》一課,文中「讓小鳥呆在家裡,苦苦等待,餓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這個詞語學生不懂,教師沒有抽象地下定義,而是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旬反復誦讀,仔細體味,結果學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這里不是說嘴裡有苦味兒,是說等得「很辛苦」「很艱難」「很悲傷」。通過細細品讀,學生對「苦」字疊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麼多「很……」同時,在對「苦苦」一詞反復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同情憐憫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態度方面的教育感化,這就是成功的「整合」。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
由於這首詩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記憶背誦很快。學生識字時方法很多樣,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讓學生用字卡做找字游戲時,學生興趣非常濃。生字記憶很扎實。
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里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佔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對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這一課內容較簡單,因此,我決定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自己來處理相關問題。學生動手畫相關句子,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單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因此,在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多方式朗讀,目的是讓學生讀中感悟。
在本節課上,我對每一個問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設立要達到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改變了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是一首贊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的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在前一課剛學過兩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因此,教學本課時,我由這兩首古詩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秋天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這一課寫得非常的優美,也寫得非常的貼切。但總感覺這一課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講讀方法可能比較難處理,因為每一小節都可以品味出許多的東西。因此我在第二課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其次是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談談朗讀的體會,比如問學生你讀了以後感覺秋天是怎樣的?(比如秋天是調皮的,秋天的快樂的,秋天是熱鬧的,秋天是勤勞的等)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品味具體的詞句。在組織討論的基礎上我加以引導並適當的提高,同時把自己的讀後感受跟學生進行交流。避免了一小節一小節單調的講解。
本文的5 、6兩小節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讓他們藉助圖畫想像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後的樣子,想像和感受農民的辛苦和豐收後的喜悅,然後再邊想像邊讀書, 可能效果會更好。因為這兒的學生對文中的場景很陌生。
《稱贊》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以小刺蝟和小獾的相互稱贊展開,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贊他人,並由此體會到稱贊他人所帶來的作用。本堂課在執教以及聽取了多位老師的意見後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字詞教學方面
作為低段的語文課,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課時中。本堂課,我通過看情景動畫來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小刺蝟和小獾,並看圖識字「刺」、「蝟」,總結了反犬旁字的歸類,從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漸進。但是在字形上指導過多。課下王老師在評課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低段的學生應該要注重字音的准確,字形在識記上不過多強調,過於細化。如形聲字等專有分類只能作為一種認字方法帶過,無需深入。現在的字詞教學,更多的傾向於隨文識字,因此在後面的環節中出現單個的用「加一加」方法來識記的字過於單調,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來識記。
二、朗讀教學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標中,朗讀是重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正確朗讀到流利朗讀再到情感朗讀,本課文中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較多,可以結合生詞較多的語段來反復訓練,但是我在教學設計中只講了它們之間互相稱贊的對話,朗讀指導的范圍也不夠廣,朗讀想要扎實就必須要反復的讀。這樣通過反復朗讀,也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這一場景中,第二段生詞較為集中,但是我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沒有把這一語段作為重點,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減少學生朗讀過程中加字漏字的現象,就該給足學生自讀時間。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自讀做出了至少課文讀三遍的要求,但是時間上不足,王老師指出可以在自讀時要求學生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直至讀通順准確即可。
三、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
本課我主要圍繞著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贊的對話來展開,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稱贊的話,難點為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贊他人。但是在內容的設計上,由於對話單獨出示訓練,缺少了一個情境的鋪墊,似乎顯得較為孤立。這也給我在今後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中一啟示:要注意文本內容上的銜接,體現連貫性。只有把具體的情境加進去,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情感從而使情感朗讀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開課,對我們年輕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從初次的試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師的意見和指導,這些都將引領著我在教師之路上走得更順暢。
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獲,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應該群策群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麼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
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Ⅳ 部編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部編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首先讓學生想像天有多大,然後出示圖片進行填空。(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大海、(無邊無際)的草原。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很大,無邊無際。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贊嘆天很「大」的語氣。
然後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著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藉助青蛙在井底的軟體,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為什麼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有待改進,由於在課前沒有精心設計語言,導致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於瑣碎,有點前松後緊。教師的引導在課堂上顯得尤為重要,今後課堂引導要講求技巧,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發揮其工具性作用。
一、視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在上課伊開始,我播放高科技的一段視頻,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思路。這個視頻的播放起到了極好的效果,學生看著看著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哇」的驚嘆,同時也要求學生認真觀看,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視頻中的哪些新鮮事物時,學生也了解到了未來的食物與現在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
二、說的效果
當要求學生們說說自己要寫的事物的特點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心目中的事物的特點,功能說出來。但也有同學完成得不夠好。原因可能是對於未來的概念還模糊。
三、範文的引路引領學生易於動筆。
在教學中,我故意用紅色筆描紅了神奇的筆和未來房子 「特性」;藍色筆描了「未來的的筆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這讓學生再次明白了習作的方法以及路徑。
四、通過修改,再次點撥本次習作的重點。
我讓學生大約運用了205分鍾的時間進行習作,沒有一位學生能寫完。這一節課我主要是讓該了解未來事物的「特性」和「便利」兩點進行交流與修改。目的就是幫助習作上尚有困難的學生再次明確本次習作的重點,也讓同學們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這堂課雖然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但還是有不少的遺憾,還有學生沒有明白未來的事物為何物。我可以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上,讓學生先默讀,再指名讀,然後再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學生更能加深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相信不斷地探索,交流我們的習作教學會開展得越來越好。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口語交際的增設是一大亮點。它旨在訓練同學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人與人之間交往、溝通的意識。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交流活動。聽者和說者雙方要不時地發出信息、接收信息。它實質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動態語言實踐活動。「雙向」 和「互動」應成為口語交際課的最根本特徵。
在教學中注意強化思維的訓練。口語交際的訓練,實際上是思維的訓練。即聽的人思維要敏捷,說的人思維要流暢。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不能停留在你說說我說說的層面上,只有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地進行思維訓練,使同學的思維品質得到提高,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才幹真正達到。
為了達到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首先要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開口表達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善於聯系同學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創設情境。比如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第二冊語文園地六的口語交際,內容是怎樣過「六一兒童節」。在上這個環節時,我提前布置學生帶一些照片,上課時讓他們互相介紹,回憶自身的快樂時光。有的小朋友特別想知道老師小時候過「六一」時的情況,我也帶了自己的一些小時候的照片,然後拿著照片示範性敘述,在表述時,語言注意盡量兒童化。讓學生知道該怎麼來給大家敘述。教學「說說小學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自身打算怎麼過」這一環節時,我採取了多種有趣的形式交流。如:「打電話」「說悄悄話」「比一比」,通過這些情境,激發同學口語交際的興趣,提高學生交際的質量。有的學生說得很不錯,眉飛色舞的。當然,在學生說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在說的不流暢的地方,適時糾正,讓學生盡量用規范性的語言來表述。在學生說完後,我都會做一個積極的評價,給學生以信心。
我也知道,口語交際的訓練不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指導,不斷強化,才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雪孩子》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的可愛的雪孩子,最後為了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棄了自己的童話故事。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中,我覺得在指導朗讀方面還是比較有效果的。如,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一句話「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後,我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像讀這句話,有的學生就能通過自己的朗讀反映出雪的信息。接著出示第一幅插圖,通過語言渲染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自己想像成圖中的小白兔,分別用「咦」「哦!」「啊!」續說句子,學生如臨其境般地面帶一種或疑惑或興奮或頓悟或詠嘆的表情和語氣,使語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生盡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後的場景更加開闊,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學習課文的第三段時,出示雪孩子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雪孩子,如果你擁有了這樣一個小夥伴,你喜歡嗎,你高興嗎,順勢引導學生歡歡喜喜地、高高興興地讀這一段,感覺學生讀得也比較有氣氛。
二、成功之處:
1.學習默讀的方法,掌握朗讀技巧。默讀是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習《雪孩子》一課,讓學生學會一種讀書的方式。課堂上先讓學生出聲朗讀課文,然後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不發聲讀,不動嘴唇;不用手指著讀;還要邊讀邊思考。讓學生比較這兩種讀書方式的不同之處,並告訴學生默讀的好處。接下來訓練學生進行默讀。先讓學生通過默讀,理解每一段的意思,了解構段形式,初步理解文章大體內容,再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進行再次默讀,提高默讀的效率。
2.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朗讀感悟。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首先,引導孩子想像,讀出雪景之美。如何讀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導孩子想像雪後的景象,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體驗在讀書時感情自然會流露出來。其次,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朗讀。在學習雪孩子營救小白兔的部分問孩子「雪孩子發現小白兔家著火時心情怎樣?」孩子能夠回答出「著急」,並能夠抓住文中關鍵詞「喊」「奔」,接著引導孩子「你還從哪裡看出雪孩子著急?」學生會抓住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動作「沖進、冒著、抱、跑」中體會孩子不顧自己、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3.拓展延伸,發散思維。在理解課文後,安排四人小組討論「雪孩子會回來嗎?」的話題。這個活動既使學生有興趣地在這一環節中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又使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最後,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再通過演示課件理解「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後,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地表達。
三、不足之處:
1.課文內容太多,基本上是按故事的發展順序進行學習,但對於如何在保證故事完整性的基礎上對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還很難以琢磨。
2.學生想像故事太單一,創造力不夠,今後在教學中要多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四、改進措施:
放手於學生,讓學生正常地去融入課堂。不要過多引導。
《雪孩子》這篇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語言淺顯,簡潔,生動地表現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後,小白兔和媽媽堆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後來,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奮不顧身,自己卻融化成水,經過太陽一曬,又變成天上一朵朵美麗的白雲的經過,讓每個人都感觸到雪孩子善良的心靈。既形象地表現了雪孩子奉獻自已、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又結合自然現象說明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這一科學道理,在趣味性活動中使孩子們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德,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學現象,很好地滿足了小學生的探索需要。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像、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
一、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節課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加深感悟。
首先,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其次,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將學習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同時,我還採用了指導觀察法,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對第一學段明確提出了「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一要求,在教學中,讓讀貫穿始終,以讀帶講,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探究,加深情感體驗。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我多次進行鼓勵、欣賞,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熏陶緊密結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學有所獲。
二、成功之處
1.本節課,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我積極去引導,起到了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起初我讓學生課前多收集資料,學生在預習閱讀中學會了提問問題。
2.我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堂上給學生快樂的學習體驗,採取小組互幫互助的方式,帶動孩子的積極性。
3.在生字教學中,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識字方法,利用上下文理解字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語境中幫助孩子們積累。另外,為了加深印象,我讓孩子們大膽想像,用換部首、編順口溜、編故事、編字謎等多種方式來記憶生字。
三、不足之處
仔細回顧,這節課也有不令人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提出問題後,學生的參與面比較狹小,只是照顧了部分同學,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使更多的孩子積極參與進來,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中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養成性教育不夠成功,學生的基礎知識有待於鞏固提高。
四、改進措施
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是一門復雜而豐富的教育,做一名語文教師很不簡單,要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更不簡單。教學中,我常常慨嘆自己的知識淺薄,我深知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還是實際教學,都需要我不斷地去摸索去嘗試,只有這壓根才能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
《場景歌》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場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詞的用法,激發學生了解、觀察大自然,並嘗試用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
優點之處:
1.讀中感悟字的意思,採用多種形式認讀,進一步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2.教學重難點通過自主閱讀、出示圖片、展開想像、聯系表達、趣味誦讀等方式,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量詞的表達效果。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識記生字這一環節上,大部分學生只能用數字加偏旁的方法,方式單一,識字興趣不是太高。這說明沒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同時對創造性的運用教材還需努力。另外,我還應該重視識字教學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時多注重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力求實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情景中識字。
改進措施:
1.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好地設計教學評價,把識字方法真正的應用到學習中去。
2.在下一節課上課之前,或者利用課下時間對孩子進行拓展練習。
Ⅵ 小學二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幾個年頭了,這個學期又將結束,反思一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也有敗筆之處。二年級的學生雖說不像一年級剛入學什麼也不懂,但還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因此,這一學期,我的教育側重點還在於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閱讀習慣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越早開始越好。一二冊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七百多個漢字,因此現在適時開發孩子的早期閱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內部言語機制還不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有聲思維起主導作用,需要朗讀的大聲發音來組織思維、集中注意力,還有朗讀過程中,眼、口、耳多種器官,同時活動,加強了記憶,所以教學中我十分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方面的訓練,培養他們積累有價值的語言材料,並做到熟讀成誦的習慣。並鼓勵他們多讀課外讀物,背誦兒歌、古詩、名言,並定時安排課外閱讀任務,背誦任務,切實做到,勤讀書,廣積累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注重教授識字方法,辦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同時,二年級識字仍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讓學生識字,必須有內驅力,小學生喜歡讀故事,我告訴他們要讀懂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認識大量的字。為了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漢字本身的.魅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如:
1、自編兒歌識字法
2、動手演示記字法
3、辨部首想字義
4、拆字、合字游戲
5、做加一筆減一筆游戲藉助這些方法主要培養識字興趣,讓學生每看到一個新字,都會動用各種方法識記,在識字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記憶字形,而是經過一個精細,辨認各個組成成份的階段,這樣做既鞏固識字效果,增強識字興趣,又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
一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雖說短,但與學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卻也令我回味無窮。
開學那兩三天,同學們又見到了老師和自己的學習夥伴,雖然都有重新進入課堂的喜悅之情,但是他們的「開學綜合症」又犯了。為了使同學們能較快進入學習狀態,我先和他們一起制定了班級的學習、工作計劃,並督促每個人都遵守,並且注意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隨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障礙,糾正不良習慣和錯誤行為。一周之後,學生不再遲到了,上課講話的少了,報告次數也少了。
穩住了學生的「心」之後,接下來是搞好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了。與一年級的課堂教學相比,一個明顯的轉變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是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大膽放手,凡是學生能說的,凡是學生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我都給他們充分的時間、空間,不再包辦代替。通過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我及時給予點撥,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比如:在教學《蘋果落地》這一課,在初讀課文之後,我沒有馬上分析課文,而是讓他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紛紛提問:牛頓是什麼人?蘋果成熟後落地,這很正常啊,為什麼牛頓感到奇怪?我不明白「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等等,我先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在匯報交流討論結果時,各個答案也都呈現出來了,課文重點、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課堂教學之後,我經常對一節課上學生的獨特解法、精彩回答,創新思維以及不足之處等等,進行反思,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使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經過研究新課標,我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鑒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范、漂亮。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為「學堂」,將機械重復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游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盡管是「玩」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里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以上是我的一點收獲,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論文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Ⅶ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注重朗讀訓練
以學生為本,以讀為主線,採用欣賞性的朗讀,品嘗性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欣賞到美麗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樂,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朗讀充滿了詩意。朗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個別讀、齊讀、賽讀、自由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我能大膽嘗試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教學二、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並在小組中讀讀,還要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雖然低年級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創作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語文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疊詞的運用將秋天的美人格化、動態化、具體化。課堂上通過自覺朗讀、動作演示、觀看動畫、游戲對話的環節,讓學生感受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生動形象特點。在疊詞和比喻句的訓練中不僅僅局限於課文中出現,還延伸到課外,發掘學生潛在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也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創造力,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四、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得當,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像開始的字詞認讀游戲以及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欣賞秋天的美景,整體感知秋景。後來動畫演示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課文內容,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我在執教《稱贊》一課時力圖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教學思想,努力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突現學生這一主體,彰顯學生的個性。總的來看,這節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稱贊是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但是對於稱贊的解讀不能流於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運用等途徑來幫助學生體會課文蘊含的人文性。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盡量採用形象化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句,如,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體會心理活動的方法理解「泄氣」等,使學生在理解和積累語言的同時,體會稱贊給小刺蝟、小獾帶來的快樂。
另一方面,指導學生朗讀來感悟文本尤為突出。教師的泛讀也起到了引領作用。在朗讀課文中通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會真誠地稱贊別人,體會被稱贊的美好感受。其中,孟祥帥、史學琪、張湘雨、王彤等學生的朗讀非常到位,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由「知」轉化為「行」,由「行」體驗到「情」。
(二)利用圖畫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藉助圖畫閱讀的能力
以圖解文,藉助圖畫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如「粗糙」「一個比一個好」「高興極了」等,從而在圖文結合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藉助圖畫閱讀的能力。這樣做,既利於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又助於低年級學生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使教學過程自然流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以上的設計思路,力求把這節課上成扎扎實實的語文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
1.課堂容量有些大。有些環節做得不夠細致,太求全。在通過看圖理解「粗糙」時,學生觀察的不夠細,更應該從做工來理解。理解「一個比一個好」時,沒能結合課件來進行。整個教學過程雖然緊湊,但是該讓學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地方沒有給予充足的時間。
2.應該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教學中一些環節應該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來感悟課文。這方面有些欠缺。
3.復習詞語時,要對一些重點的詞語加以說明。另外,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要進行寫字指導,這非常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引起注意。
4.分角色朗讀,不一定非要安排在最後,教學中進行有時會更有效。
實踐前反思:
《假如》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本文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群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在設計本課教學過程時,我將階段訓練目標、本課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有機整合起來。
(1)識字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是低年級識字的目標。《假如》這篇課文共有13個生字。其中,要求寫的是8個,只認不寫9個。激發孩子識字慾望,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結合,採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如,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拉—泣、搖—遙、藻—操);用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寸—尋、良—食、建—健),並運用生字組詞、說話。課開始,藉助神筆馬良識記「良」。教學時,通過四讀文本,隨文識字,一讀,遇到不懂的字多拼讀;二讀,遇到生字記一記;三讀,隨文請出生字;四讀認字讀書。四次與文中生字親密接觸,達到最佳的識字效果。隨文引出生字之後,進行「聽音點字」「認讀」等游戲,並將生字放入語言環境中進行鞏固復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寫字
書寫前,引導學生觀察本課要寫的八個字,先找一找容易寫錯的字和不容易寫好的字,在學生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行寫字指導。容易寫錯的字有:「哭(少點)、食(最後一點寫成捺)、體(少橫)」。記憶易錯字,可以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如,「一隻小狗兩張嘴(哭)」。不容易寫好的字是「操、場」。「操」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寫好,而寫好右邊的關鍵是把上面品字寫好。寫「品」時,三個口要小而扁,要給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場」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的橫折折折鉤寫好:橫宜短,第二折要與橫平行;第三折要向里收。
(3)閱讀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就是要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讓學生有感情的讀,有體會的讀,以求達到與文本的共鳴;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讀、聽電腦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法讓學生與文本親密的接觸,對文本有更深的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因此,上課伊始,我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讓學生也想擁有夢寐以求的馬良的神筆,「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麼?」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去文中看看啦。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課文下面樹葉里的拼音。
課標強調,語文學科應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為重點。我提取了第三小節作為重點講解,創設情境體會西西的不幸,並通過老師的范讀,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讀出對西西的不幸,從中體會小作者對朋友的關愛。此時,學生對閱讀文本有了企盼和渴望。在教學中我再現文本的場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文本,並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懂文中的人,讀出特有的情。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個體的情境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的習得,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像力、創造力。在上課交流的基礎上,讓他們也仿照作者的樣子,把自己的願望寫成一首小詩,或者用手中的畫筆畫下來。
實踐中反思:
在研磨的課堂中,反思我的誤區:
一、背教案上課,忽略了課堂的生成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教師忽略課堂上動態生成的東西,教學處於靜態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養學生發展的機會。如寫「食」字前,「食」與「良」作了比較,學生觀察了這兩個良字的不同,在寫的時候,我還是按照以前的習慣把「食」的最後一筆寫成捺,學生發現以後說:「老師您寫錯了。」我覺得不好意思,立刻把它擦了。其實可以利用這個生成,及時表揚這位同學,並讓其他同學也來觀察,老師寫的「食」錯哪兒了?讓學生對「食」字的寫法有更深的了解,以後養成善於觀察發現的好習慣。有如,我寫完「場」字時,學生說:「老師您寫得好漂亮。」我當時只是笑了一笑,沒有總結我寫得好的原因。如果我當時這樣說的;「謝謝您的誇獎,老師寫字的時候做到了:一、觀察字形的特點,注意關鍵的筆畫。二、邊寫邊思考每一筆該從哪起筆,三、對照檢查。也就是平時老師強調的一看二寫三對照。學生會因此有啟發,課堂也會因此更精彩。
二、課堂浪費,不懂得取與舍
我採用隨文識字,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四讀」文本,識記字的音、形、義,但教學方法還是和一年級時一樣,目標沒有更好地提升。記字的方法學生已經積累了,就不用再去教學生如何去記憶,可是還是在識記字形方面浪費了很多時間,我應該放手讓學生去發現、用自己的方法去識記。二年級了,不在是只是識字了,應該學會遷移運用,學會用生詞說話,在環境中識記。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為了保證課堂時間,總喜歡叫一些優生回答問題。其實中下面的學生更值得關注。又如,有些環節可以要也可以不要的,盡量不用,盡量多一些時間讓學生識字、寫字。
三、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
評價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教師講得多麼的精彩,而是檢查學生學得如何。教師一味地按著教案來上,每一個環節的時間算好了。備課的時候忽略了學生,上課的時候也是為了完成一節課而上。學生再也不是學習的主人,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這樣課堂就留下了很多遺憾。
面對課堂中出現的誤區,我思考如何走出這個窘局: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點燃學生的智慧的火花,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課堂就成功一半了。課堂上我會安排多種形式的讀,如一讀,自由大聲地讀通課文,在文中遇到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拼讀幾次,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二讀生字寶寶請同學們讀書(其實是自由讀課文,只是說法不同),只要遇到生字寶寶多打幾次招呼(多拼讀幾次),並且認一認、記一記;老師在這兩個環節只是一個引領者,完全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三讀是「爭當讀書小能手」的游戲,形式是同桌互讀,爭當讀書小能手,以游戲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讀得更有興趣,四讀是聽電腦(或老師)范讀,適當給學生放鬆的時間,也給學生一盞指明燈,起到范讀正音的作用。這四讀也是為識字作鋪墊的,隨文識字。
二、放手讓孩子自學,老師激勵再激勵
每個教學環節完成後,老師都要有激勵的話語,讓孩子更好地投入下一個環節,也對他們的付出給予肯定。比如孩子完成第一次讀書之後,我說:「你們讀的很認真、很投入,熱情地與字寶寶打了招呼,要想交上好朋友,一定要記住它們的名字和樣子(也就是音和形)。所以生字寶寶請你們再讀課文,遇到生字寶寶停一停,記一記。又如寫字環節,我說:「書法家的字寫得漂亮,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寫好關鍵筆畫?低年級的孩子愛贊美,愛表現自己,激勵是不可缺少的。
三、教師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老師講40分鍾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鍾要指導學生讀書不容易,老師應該在40分鍾里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學得有效,學得充實。葉聖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的`是「自讀自悟」。新大綱也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只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每一次讀書,老師都有明確的目標,學生除了讀通課文,還要思考課文講了什麼?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做到「自讀自悟」。
四、目標明確,形式多樣
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認常用漢字1600至1800個,會寫800至1000個。這艱巨的任務將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們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有機結合。採用「四讀法」,一讀,學生自主初讀課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二讀是學生讀中識記生字,三讀是檢查學生讀或師生合作讀,邊讀邊出示字卡,四讀是錄音或老師示範讀,這一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心理出發,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種的教學模式省時高效,課課通用,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葉聖陶老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對詩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詞析句,往往對詩的意境領會不深。但是變換了角色,你就是詩人,你就處在詩中情境,孩子們的想像力就會被激活,他們幼稚天真的話語,往往自然地把詩的意思吻合了。
(1)首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初讀古詩: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准確字音,讀通順詩句,利用已有的經驗解決難讀的生字,學生很有自信,讀詩的積極性自然就上來了。並給學生自主權,讓讀的形式多樣化(和同桌的小朋友兩個人一組一行一行地讀,也可以一句一句地讀,或者一邊看圖一邊讀。)其實這也是一種方法指導:接下來了解學生讀懂了什麼地方時,學生就能從課題到每行詩句進行表達。
(2)其次,對於理解有困難的詞語進行注重了讓學生進入角色。「高潔」的理解一定有困難,引導學生看圖,看看雪化之後松樹葉子的變化,有學生說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有學生說雪化後青松顯得更加挺拔蒼翠了。結合上課開始老師畫的松樹,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是一棵小松樹--「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說些什麼?」孩子們的想像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曬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情感激發了,語言訓練也恰倒好處。
(3)拓展閱讀的環節證明孩子是可以在一節課上同步學習一組古詩的。效果比較好。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課文,它生動地講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秋遊的情景,描繪了秋天的美好景象和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下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篇幅短小,一共有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將大體意思表達出來,能結合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因此,課伊始,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學生提問:「小朋友,天高雲淡,雁過留聲,美麗的秋天到了,在這金風送爽的時候,你們最想干什麼啊?」學生們各有各的說法,也勾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都嚮往著想出去遊玩。接著,我在朗讀上作了示範,讓學生聽我讀課文,孩子們都非常認真,並且有幾個學生還跟著我一起輕輕地讀,見此情景,我便乘熱打鐵,要想像老師這樣在大家面前一展你的朗讀水平,那就讓老師先來考考你們的預習情況,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他們基本都能正確讀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有幾個還能在識字的基礎上,對這些詞中難懂的進行了解釋,加上我給予的評價,其他的孩子對他們更是佩服不已,沒花多少功夫,字詞的學習就水到渠成了,看來,教師的引領,語言的激勵,榜樣的示範,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很有用的,不僅興趣足,而且也學得快。
這篇課文的還一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形象生動。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些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對「打滾兒」、「逮螞蚱」熟悉不過,因此,我一邊結合課文插圖,一邊和孩子們聊聊自己成長的生活經驗,個別的孩子還進行了語言的描述,以及動作的表演,使孩子們彷彿已經來到了野外,在盡情地玩耍,從而體會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大家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另外通過「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把課文引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學以致用,也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從而為寫話打下基礎。
課文以歡快的筆調寫了泉水從石縫流出到匯入大海的一路見聞,知道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表現了泉水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本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流暢,富有音樂感。文中一些優美的詞語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一、讀中感悟,以讀激情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著對泉水的贊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爭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扮演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整合教材,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在學習完本課以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想一想泉水還會流到哪裡,遇到了誰,會說些什麼?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有的說流到了菜園,有的說流到了農田……
我肯定孩子們說得好,並引導他們回顧第一單元課文:我們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欣賞到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泉水會給他們帶來什麼變化呢?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語言更精彩了。
生:泉水流過小鹿的家門口,小鹿用泉水澆它種的玫瑰花,泉水說:「澆吧,澆吧,你的玫瑰花喝了我甜甜的泉水,會開出美麗的花朵的。」
生:泉水流過小筍芽的家門口,小筍芽大口大口地喝著水,泉水說:「喝吧,喝吧,喝飽了,你會很快長成健壯的大竹子。」
生:泉水流到田野,農民大口大口地喝起水來,泉水說:「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了我的水就有力氣幹活了。」
生:泉水流過小熊的家門口,小熊用泉水澆自己種的西瓜。泉水說:「澆吧,澆吧,我的水很甜很甜,你的西瓜澆了我的水一定會更甜更好吃的!」
我想這些激情洋溢的語句除了來自於豐富的情感體驗外,還來自於這些內容之間的有機整合,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一種宏觀的調控下漸漸地得到提高。
Ⅷ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全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轉眼又是一年匆匆而過,回顧一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有收獲,也有反思,二年級的學生雖說不像一年級剛入學什麼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語文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因此,這一學期,我的教育側重點還在於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主動識字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注重教授識字方法,辦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同時,二年級識字仍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讓學生識字,必須有內驅力,小學生喜歡讀故事,我告訴他們要讀懂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認識大量的字。為了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漢字本身的魅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
1、自編兒歌識字法
2、動手演示記字法
3、辨部首想字義
4、拆字、合字游戲
5、做加一筆減一筆游戲
藉助這些方法主要培養識字興趣,讓學生每看到一個新字,都會動用各種方法識記,在識字過程中不是囫圇吞棗式的記憶字形,而是經過一個精細,辨認各個組成成份的階段,這樣做既鞏固識字效果,增強識字興趣,又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
二、培養閱讀習慣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越早開始越好。一二冊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了七百多個漢字,因此現在適時開發孩子的早期閱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內部言語機制還不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有聲思維起主導作用,需要朗讀的大聲發音來組織思維、集中注意力,還有朗讀過程中,眼、口、耳多種器官,同時活動,加強了記憶,所以教學中我十分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方面的訓練,培養他們積累有價值的語言材料,並做到熟讀成誦的習慣。並鼓勵他們多讀課外讀物,背誦兒歌、古詩、名言,並定時安排課外閱讀任務,背誦任務,切實做到,勤讀書,廣積累為三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學期在教學中,我始終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學文,並通過個人、小組、分角色讀文等方法,由表及裡、層層深入、探究主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在實際教學中實現了我的教學理想,達到了教學目的。這學期中,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參與意識較強,充分展示了內在的潛力,大部分學生樂學、樂問,從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在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又不失時機點撥引導,,既有學生的讀、劃、批、獨立思考,又有小組和全班交流,閱讀方式多樣,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教學生機勃勃,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批註感悟的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教學中天長日久、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提高的,學生具有了這種能力,終身受益。在課堂上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美地處理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達到了和諧統一。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滴亮點。
二年級語文教材是開放的,富有活力的,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的綜合素質要高,要不斷充實自己,拓寬知識的視野,才能達到新課改的真正目的。現就這一階段工作做如下反思:
一、用引悟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引悟教育走進我的視野以來,我反復學習引悟教育理論,引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個性特長發展、創新潛能開發、進取向上有為,即在身體、心理、智能、意識等方面和諧起步、發展、能行,使每位少年兒童都成為「自我實現的快樂人」。深刻領會引悟精神後,我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讓教師把學生扶上位引上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教師「引」的作用,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覺悟、自悟自得。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體味學習的快樂
《引悟教育》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環境條件」與「內需內化」的統一。《引悟教育》理論落實在課堂教學的主要著力點,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自悟自學自得。那麼,我們在小語課堂教學之中,就應該從以上心理因素入手,採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引領他們通過多讀、多寫、多說、多聽、多交流、多參與實踐活動、多積累,來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如:備課時我採用了引悟教育教學模式:置境――引入――聯結――感悟――生成進行設計,根據不同內容,合理的「引」,這樣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化解重點、難點,誘發學生對學習的激情達到學習的愉悅、快樂之目的。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利用媒體資源,創設美麗課堂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問題的切入點,思維的取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直接作用於學習的成果。在教學中,應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真正做到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因此,教師的「引」就是運用科學合理的輔助手段和條件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
《最大的「書」》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枯燥無味,怎樣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慾望呢?這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就自製了生動的課件。
1、出示岩石圖,讓孩子們說說岩石像書嗎?在觀察討論中學生輕而易舉的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
2、借用課件把復雜的地殼運動淺顯化了,讓他們知道這一過程是漫長的、神奇的,孩子們也能通過讀表現出。
由此可見,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台。所以充分的利用媒體資源,會為你創設一個美麗的課堂。
四、把知識融與具體生動的情景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引悟教育中的「引」就是修築跑道。「跑道」即:學生學習的軌道,學生思維的軌道,教師的作用是在這個「道」上既是領跑者,也是參與者,運動者。在園地六口語交際:大家都來幫幫他的教學中我設計這樣的環節「演———說———論———悟」通過演體會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開展辯論,悟出真理。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說話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又通過玩讓學生體悟到了學習與生活的快樂。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
五、培養積極探究習慣,感受「悟」的快樂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過分強調接受與掌握,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力求他們會提問題,同時與同學合作,通過觀察、做游戲、模擬等形式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是說,在學習上,我提倡一種自合作的探究學習方式,培養他們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情境中汲取著知識的甘露,享受著學習帶來的愉悅。這就是「悟」就是享受學習,享受快樂。
六、抓重點品評體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
課文中的新選的課文,分屬於不同的體裁,既有童話、故事、也有詩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語言活潑,生動有趣。他們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聯系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文質兼美,語言典範。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常常教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這是本學期的亮點,不過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如: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為每一位同學架起通往成功之路的橋梁。
一、一個教學案例簡述或一節課的實錄: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觀念已深入人心,朗讀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課文的篇幅較以往增長了許多,加之我們所習慣的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鍾,學生朗讀的時間只有不到5分鍾。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注重於形式,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課堂上無法保證讓學生做到充分朗讀,這就需要讓學生回家做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准生字新詞,以提高課堂朗讀效果。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能自覺地完成預習任務,課堂上要佔用大量的時間來熟悉課文,這樣就大大縮減了授課的時間,很多需要花大量時間來研討的內容也不得不擱淺,教學進度緩慢。
《北京亮起來了》一課圍繞「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一句,用優美的語言具體介紹了華燈高照的長安街、環形路上的立交橋、煥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單商業街,古老的故宮等不同的場景。本課識字量大,字形復雜,在感受北京美麗夜景的同時識記生字,積累那些好詞佳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然而我發現一部分學生由於沒有課前預習,講授完第一課時後仍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於是我利用當天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們反復朗讀該課,以讀代講,讀中感悟,通過讀去感受北京夜晚的美麗,通過讀與作者產生共鳴。由於做到了充分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的整節課下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通過這次機會,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朗讀對於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引發了我的思考:預習是非常必要的學習環節,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呢?
二、當時的應對方法及策略:
1、對需預習的內容提出具體的預習指導要求,如:將生字在課文中圈出來,並標好讀音,便於朗讀和識記生字。在最初的實施中,學生表現出了較大的熱情和積極性,都能夠按時完成預習任務,但在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是,學生自學得不夠細致,因此效果不大。
2、利用晨會時間組織學習了一些關於預習方法措施的小文章,並實踐落實。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預習水平方面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級內有五分之一的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預習任務,為課堂學習服務,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是應付了事,效果仍不明顯。
3、反思後,我認為學生的差距拉大是由於評價沒有跟上,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了疲塌的現象,因此我和班委一起建立了一套完善合理的評價獎勵機制,把學生預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真正把預習習慣融入到日常學習中來,進而促進推動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感受與反思: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主動地去研讀課文。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課文,找到不明白的問題,提高聽講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積極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為理解課文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習期間我聽過一位老師的課,在上《詹天佑》這篇課文前,老師讓學生認真做好課前預習,收集詹天佑的相關資料。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同學們踴躍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交流中了解了當時修築鐵路的背景以及我國鐵路建設方面的情況,使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學習課文無需老師更多的講解,有效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顧得上聽講,就顧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充分地課前預習。課前預習雖然累—些,但是卻能換來種爽快與自由感。上課前充分預習,考試前充分地復習,與「打有準備之仗」有同曲之道。預習效果好,聽課才能有針對性。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才能為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注重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相互聯系。
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很多,但學生平時並不是很了解,所以這堂課通過讓學生觀察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的傳播方法,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下課後布置讓學生繼續觀察還有哪些植物用哪些辦法傳播種子,這是培養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知識落實到生活實踐當中,是課內知識向課外知識的延伸。
2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
本節課按照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在發現問題環節中,讓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即:鳥有翅膀,牛馬有腳,植物要旅行靠的啥辦法?這個自然現象,激發了學生對周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下的教材觀強調,語文教材只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文化中介」和師生對話的「話題」。可見,教材只是「憑借」。我在設計教學思路時發現,兒歌的最後寫道:「植物媽媽的辦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細觀察,那裡有許許多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這里給老師和學生留有較大的空間,能誘發學生積極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所以,我在課前大膽地先讓學生去大自然採集長有種子的各種植物,觀察它們的特點。教學中,也把課堂先給小朋友自己,讓他們各自站起來匯報採集到的植物,介紹已經了解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課堂教學作了較好的鋪墊。教學中,我能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採用一些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把直觀形象的畫面、實物等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落實了新課程中提出的「加強語文實踐」、「促進學生的發展」的要求。
經過研究新課標,我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鑒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范、漂亮。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為「學堂」,將機械重復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游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盡管是「玩」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里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以上是我的一點收獲,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今年我擔任二年級班主任及語文課程。我們班有50個學生,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50個人一個班班容量很大。聽校長宣布後,我心裡著急很擔心,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能把這個班帶好,我是不是能把語文教好。
要帶好一個班首先是抓好紀律。現在的孩子都活潑好動,教室里總是亂哄哄的,我強制性地禁止孩子不要說話,認真學習可是收效甚微。我想教改不是要求少批評多表揚鼓勵嗎?我為什麼不用呢?再次孩子都亂說話時,我就樹立榜樣,誰誰真乖,沒有說話在認真學習;誰誰進步了,這次沒說話;誰誰真是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紀律是學習的保障,沒多久,班級紀律果然好多了。
紀律有了保障還是不夠的,學習還應養成習慣,首先我從寫字入手,本班學生有一個缺點就是書寫錯誤較多,原因是書寫隨意,不講格式,作業做完了就可以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強調書寫格式,並要求寫得慢些,寫得工整,讓我看時針對孩子寫的字,給出針對性評價。書寫太不工整時,一律重新做過,過了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錯誤還是較多,於是我在班上宣布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五次連續全對又工整,就發獎品,這樣激發了好學生的興趣,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改三遍,再到我跟前背才算過關,慢慢錯誤少了。
50個人不可能一個一個過關,也不可能不過關。二年級孩子小,背得快,也忘得過,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一課生字讓他們背三遍。第一遍,先同桌交換背,再給組長背,接著第二天再復習一遍,老師提問背,最後聽寫一遍。孩子多就要充分利用小組長的主動作用,除了平時給組長背外,還讓組長幫著看作業。二年級孩子較小,由於年齡特點,也不會太認真,然後我就先讓組長看,再讓我看,持時我就會注意哪個小組看得就沒有出錯,及時表揚小組長,其他小組長就會認真一看。
二年級學生應該有一個主動學習的良好好習慣了。孩子們年齡特點也不會主動去學習,我就幫產制定了一系列步驟,每一課都要先背一類生字,生字背完了寫兩遍。寫完之後,可以先用字典查一查二類生字的組詞、字義等,對二類生字有個初步的了解,在講二類生字,孩子們可以說很多組詞。孩子們會覺得自己很棒,下次肯定會更認真查。學習完二類生字就開始讀課文,讀文就要標段,回答課文後的問題。在講課之時,讓孩子有話可說,學完課文,孩子們就可以做練習冊了,做完練習冊可以看看課外書,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把你看到的故事講給全班學生聽。孩子們沒有主動性,我就幫孩子制定好步驟,即使你不布置,孩子們也會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做。
這是我一個月來的一點收獲總結,但是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Ⅸ 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是指語文老師對教學活動的再認識、再思考,通過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學反思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回聲》教學反思
這篇科學童話借小青蛙的遇到的“問題”和青蛙媽媽的講解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回聲。課文語言淺顯,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內容充滿童真童趣,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教學中應從文章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通過多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大多數學生對於回聲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課前教師就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體會,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運用圖片或多媒體等手段,揭開回聲的奧秘。
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學反思
實際教學下來,我發現雖然是以航天精神為契機,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起通過學習順利闖關的信心,但是學生對航天事業並不了解,他們只是覺得很有趣,可以上天看一看。前四關,主要是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掃除字詞障礙,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但是其中有幾關沒有及時地反饋。在時間上也沒有把握好,使課堂教學前松後緊,在第六關時,我原本是想讓學生讀出有趣、新奇的感覺,但是由於時間關系,沒有很好地進行指導朗讀,而是匆匆而過。擴展部分:你還知道太空生活中別的趣事嗎?也漏掉了。最後寫字,我覺得學生分析得很好,要是能馬上練習寫一寫的話,效果會更好一點。
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活化石》教學反思
在東興小學聽完教研室曹老師給我們分析現今的語文課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語文的訓練點要在老師的心中,這番語後,對我的啟迪很大。剛好,學校要求我上一節有關語言文字的訓練的研討課。我接受了這個任務後,按照曹老師的意見,設計了這節課。我上的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第33課《活化石》這篇課文。上完這節課後,我校的老師都給予了肯定的評價。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一、 聯系課文,抓語文的訓練點,在聯系中積累運用
在教學銀杏樹這種活化石時,我抓住了兩句重點句。一句在讀中讓學生體會銀杏樹長得慢這個物點。另一句是“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在讀在知道講述了銀杏樹的葉子很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出了兩個語文知識點。第一個,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句子的訓練。第二個知識點是,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里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發現有什麼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麼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後,我讓學生給合課後“主讀讀寫寫”一題,做做“一塊塊 ”、“一條條 ”、“一棵棵 ”、“一隻只
”學生由於有了以前學過的數量詞作基礎,所以完成這幾個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礎上,我並沒有停止了訓練,而是讓學生在聯系中積累運用。我讓他們再寫出兩個像這樣的詞語,是上面幾個詞中沒有用過的量詞。學生很積極、踴躍,有的寫了一個個麵包、有的寫了一張張白紙,有的寫了一群群鳥。學生在聯系中學會了積累運用。
二、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整個課的設計都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課前,我先介紹一點有關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布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收集什麼,范圍我不加限制,可以是這課裡面介紹的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動、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但對收集的資料要求進行整理,能流利地給同學作介紹。在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自主交流,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個個都爭著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給同學聽。在學習課文時,我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三種活化石中,讓他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讓學生在聽別人介紹時,保持對還沒重點學習的一種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學習時,我還注意到了學生有個別差異性,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多選擇一種甚至三種活化石都作介紹,沒那麼強能力的學生可以只讀讀自己學會的生字,或讀讀音會讀的句子。如果在小組中,幾個同學都喜歡同一種活化石,也可以幾個同學都各自說說,自己對所喜歡的活化石的認識。這樣,既照顧了後進生,也可以讓尖子生吃得飽。調動起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三、 重視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這課時,我以學習前一課《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學習方法,遷移到這課的學習上。在學習這課之前,先讓學生回顧上一課的學習方法:第一、找出課文講了幾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進行自學、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匯報。然後,過渡,學習這課,我們同樣用這方法進行學習,找出課文介紹了幾種活化石,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先在小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匯報。讓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就開始學習怎樣去學習語文這一工具性學科。
在這節課上,不足之處是,在一引些知識細節上未能及時糾正學生。如在做一些重疊詞的練習上,有一個同學寫個“一個個太陽”,老師只是一語帶過,“太多太陽了吧!”未有及時糾正學生這個詞是錯誤的。也如一個同學說到“一棵棵種子”,教師也未能糾正這里該用“顆”不是“棵”。另外在讀的分量上,還不夠,應讓學生多讀進行感悟。在今後的教學上,我會注意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
Ⅹ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是我對突破傳統手工教學模式做的一點嘗試與創新。在以往的手工教學中,往往把純技能、技巧的要求作為衡量孩子成與否的標尺,孩子們被動地跟在老師後面去模仿。他們觀察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領悟到什麼?一切很難找到答案。所以我注重在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首先手工活動的內容選擇要新穎有趣。對於幼兒來說,興趣愛好是他對一樣事物最能堅持的態度,所以要激發學習興趣。手工活動以動手為主,這可以給幼兒很大的探究空間。我抓住孩子喜歡探究,喜歡玩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方法。找出活動與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系,加入了《猴子撈月》的故事這個特定的情境,整合成富有童趣的美工活動課。
其次,在活動中我想幫助和引導孩子進行合作及如何合作。「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並不是一張紙幾個人來畫、一個作品大家共同完成就是合作。我們應當在讓幼兒學會如何合作、在操作中感受合作的成功與效果,並在其他的活動中正確、合理的分工合作。所以我在讓幼兒分組競賽的時候,希望幼兒能在分工進行。但我僅僅用語言對幼兒進行了提示。可能還需要教師進行更進一步的引導。這一點還值得我去探討、研究。
最後就是教師要放手課堂,以孩子為主。重視幼兒對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幼兒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引導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我讓孩子學習紙猴的製作方法,老師沒有去直接教授,而是讓孩子自己通過拆我的成品來探究方法。並在簡單的啟發後採取了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製作,並把「怎麼樣手尾」這個難點拋給學生,讓他們討論解決,孩子們在製作過程中互相討論,創造出好多不同的連接方法,最後讓他們帶上作品去裝飾教室,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古詩的學習,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是讓他們用想像的翅膀去理解詩中的意思,去體驗詩中的情感,從而感受語言的美。
在本課教學古詩《登鸛雀樓》一課時,我藉助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身臨其境,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如學習「白日依山盡」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中的景色。接著再通過用簡筆畫的方法讓學生上台畫出此時太陽的位置,讓學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陽慢慢落山的美麗景色,更進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盡」。在教學 「黃河入海流」時,我首先讓學生看文中的圖,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收集到的有關黃河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的資料,最後讓他們用一些詞來形容黃河。通過觀察插圖,交流相關資料,展開想像,學生腦海中不知不覺就有了詞語,如有的學生會用「滔滔、滾滾、壯觀、有氣勢「等簡單的詞來形容黃河,在學生腦海里黃河的壯觀景象會越來越明晰,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從而真切感受到黃河水流進大海的那種磅礴氣勢。在這樣感悟內化,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遠」這是這首古詩中要闡明的道理。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先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詩人站得越高,看得越遠。再讓學生暢談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處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經歷。這時學生的積極性頗高,從而感悟出古詩所蘊含的「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要不斷努力。
我通過這樣的教學使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的腦海中「活「起來,從而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再現詩人創造的意境。這樣,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索、體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突破了這個難點。
《一分鍾》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鍾,而遲到了二十分鍾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一=20」,讓學生看了以後能產生疑問而進入本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讓閱讀成為一種需要。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這課之前,就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了。所以上這課時,我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了。面有些詞語讓學生聯系生少實際進行表演。「嘆哈欠」「丁零零哈欠」讀輕聲。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能把字寶寶放入課文中進行正確朗讀。讓學生根據板書「一=20」,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並適時板書。但是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由於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發生在上學路上的兩件事來學習,重點體會元元的心理。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鍾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繫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鍾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像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四、教學不足:
我認為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為以於二年級的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時應反復研究教材,抓准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中,遇到難點,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4、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還是有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通過本次教學,我自己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拉高課堂效率。
《我是什麼》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課文。學生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因為課文里的知識是他們感興趣的、想了解的,這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抓住這點,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我採取了一些教學手段以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在導入時,我特意說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
二、緊扣主線,朗讀感悟
學習課件時,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通過朗讀感悟,體會用詞的准確性。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不同形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朝霞與晚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讀著《從現在開始》,除了忍俊不禁之外,還感受到濃郁的現代氣息。現代社會的人們,在享受著高度的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受到自然和人為的各種限制。人們總在爭取自身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空間。在兒童幼小的心理,他們活潑好玩,無拘無束的成長,是他們追求的生活理想,然而面臨社會的壓力以及教師和家長的束縛,他們失去童年的樂趣,以及自我的個性。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這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教學這篇課文,我們在把握語文基本訓練的同時,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通過「教」的方式引到學生「學」的方式,尊重學生個性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情景的創設、朗讀的體驗,對話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熱愛生活,尊重他人。教學的難點在於,以學論教,順學而教,根據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緊緊的把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1.重視朗讀形式多樣化,強調在朗讀中感悟
課堂上,「讀」占鰲頭,學生採用不同方式進行朗讀:個別讀,齊讀,自由讀,引讀,表演讀,充分顧及學生朗讀的主動性,多樣性,獨特性。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讓文本的意義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自行發現,自發建構起來。讀完之後說說為什麼這樣讀,這樣讀有什麼好處?說出朗讀後的個性化感悟、體驗和感受。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系教材,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讀活動物,以聲傳情,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人物個性,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如獅子大王的王者風范,貓頭鷹大王的神氣,袋鼠大王的激動,小猴大王的和氣、乾脆、機靈等等。但也有讀得不夠好的地方,有但今後加強、改進。
2、創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情景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各種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如:角色扮演,通過活動讓學生去表達、感受、體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自主匯報交流,使學生真正擁有嘗試、合作、享受成功的實踐和機會。在小組匯報展示中,其他學生做到了很好的評議、補充,形成了生生互動積極學習的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也啟發、評價,在與生互動中真正成為小學生的學習夥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3、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導向
在閱讀目標方面,我們第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本課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通過讀一讀、演一演、想一想、說一說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讓被人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些都體現了閱讀教學中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
當然本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和遺憾的地方,如:時間允許的話,在教學袋鼠那段時,應增加多種讀的方式;在最後講評生字時,應讓學生自己挑選、推薦。
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媒體演示、反復朗讀體會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幫助學生明像入境,讓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在學生腦海里明晰出現,讓學生真切感知那種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詩所蘊含的「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要不斷努力。
教學後,我作了認真地反思,覺得這節課除了具有上述優點之外,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在評價學生時,原先設計好的恰當的評價語言被一些蒼白無力的評價語言所替代,使學生未能真正體驗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悅感。今後,我會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鑽研,不斷地改進,把發現的不足作為自己對教學探索的動力。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徒習性。課文即將丹頂鶴寫的栩栩如生,彷彿呼之欲出,又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於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上完這一課,教學效果很好,自己較為滿意。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促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執教這一課時,我立足文本,緊扣題眼,圍繞學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丹頂鶴美在哪兒?」引領學生學習。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圈圈畫畫。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分段閱讀感悟。不管是在感受丹頂鶴顏色美的過程中,還是在感悟丹頂鶴形態美、姿態美的過程中,總是讓學生在先思考的基礎上,再組織他們與文本對話交流。
二、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出示與文本語言相吻合的圖片,如顯示丹頂鶴羽毛黑白分明的圖片,丹頂鶴體形修長-----丹頂鶴的生活視頻以及文本中重點詞語、句子的突現,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在饒有趣味中細讀文本。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在品味語言的精妙時,我還運用了傳統的演一演、做一做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我首先充分用好文本的教學資源----插圖,先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那些丹頂鶴正在「引吭高歌」,哪些丹頂鶴正在「展翅飛翔」,然後讓學生學著它們的動作做一做,談一談。顯示在高昂的情緒中,不但感悟了文本傳達的意思,而且獨處了詞語包含的意思,把這兩句話讀美了。學生在可感可觸的情況下,靜下心來細讀文本,抓住文本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細細品味,體味到了語言的准確、鮮明、生動及運用之妙,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三、突破文本,回歸生活
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立足文本,努力拓展教學的資源。如我以「無憂無慮」為切入點,圍繞教學目標,巧妙安排教學環節。當學生讀了第四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丹頂鶴的生活怎樣?引出「無憂無慮」,然後讓學生觀賞丹頂鶴的生活視頻,其中每一組畫面旁我都標上名稱,如「悠閑散步」「追逐嬉戲」等。語言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這些生動的畫面與語言文字緊密結合,既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印象,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我們在注重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積累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如在觀看視頻後,我組織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丹頂鶴帶著他們的孩子來到這里,它們有的-----有的----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詞語,並體現豐富的想像力。
語文課主要不是「學課文」,而應該是通過課文這個例子讓學生「學語文」,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用語文的方式習得語文的知識、語文的能力、語文的習慣。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和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也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美」這個字來展開。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於是我首先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句子。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後,說說為什麼覺得這兒美,再總結出:色彩美,姿態美,外形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塗顏色的環節。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有更深刻的教學作用。學生要想畫出一隻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能體會到丹頂鶴的美麗。而當學生給丹頂鶴塗上顏色時,一隻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也能帶動孩子們更好的讀出丹頂鶴的美來。
語文教學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讀,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像讀,范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出丹頂鶴的美。
通過對「第二故鄉」和「無憂無慮」的理解來明白為什麼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的第二故鄉。也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孩子自己說一說自己的第一故鄉和第二故鄉。通過欣賞視頻片斷將對丹頂鶴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通過視頻的展示來更好的講解文章中關於丹頂鶴生活習性的內容。也豐富了孩子的課外知識。
最後讓孩子們欣賞很多野生動物的圖片,並將圖片的最後定格在「地球」上。先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看圖後的感想。再說一說地球和人和小動物之間的關系。並最後延伸出一個更高的主體「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進而引導孩子樹立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愛護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班級的思想。
上完這一節課,我相信孩子們對丹頂鶴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體會到了很多課文之外的內容。
《我們成功了》北京申奧勝出後,歷史的瞬間成了歡樂的永恆,中國人終於圓了一個世紀的奧運夢。全文表達作者申奧成功後的興奮與激動,也表現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文章語言流暢,情感真摯,耐人尋味,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操和愛國教育的好教材。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在課堂上,我通過對教材的補充,讓學生了解了我們申奧的艱辛,能夠進一步體會出成功後的喜悅。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是認識生字,掌握詞語,學好句子,知道段落、初步感知篇章的基礎。
上這課時,我設置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借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里活躍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為有的樹葉黃了落下來。」一個女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為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為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為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
我接著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里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豐收的莊稼、綠綠的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興趣,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里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朗誦起來,作為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指導學生拼讀,證音,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識字課教學方式可以多樣化。這節課還是有收獲的,92%的學生認識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置的語言,學生基本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能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