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掌握好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一定會逐漸提高的。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大量閱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提高中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手段。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於機械的寫作訓練。
1. 語文成績好的孩子都特別喜歡課外書
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字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方法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他們在寫作上往往有巧妙的構思、新穎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獨特的見解,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這些都得益於博覽群書。
2.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讀名著,讀經典作品,培養孩子閱讀經典與名著的習慣。家長要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具體書籍,從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
閱讀習慣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二、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篇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小學畢業前,孩子如果能掌握一定量的古今詩詞、白話詩歌、文言散文、現代白話文、古今中外格言警句,語文基本功就有保障了。
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3歲之前,讓孩子記誦一些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基。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擅長閱讀背誦的時期,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在此基礎上創造,走出自己的一條成長之路。
三、堅持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並且能夠幫助孩子積累作文素材。
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泥,什麼都可以寫,想像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
四、寫作
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怎麼樣才能寫好作文呢?建議如下:
1. 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
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家長要引導孩子拿起筆,鼓勵孩子寫,打消孩子對寫作文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就怎麼寫,把口頭表達的話語轉換成文字,慢慢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2. 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情感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有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准,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
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話,多用具體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採用描述性語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3. 從模仿中來
孩子非常善於在模仿中學習,如果不許模仿,他們一定舉步維艱。剛開始可以讓孩子多讀讀優秀的作文,模仿別人的結構框架、語言風格,學習借鑒範文的寫作技巧,慢慢提高寫作能力。
模仿的同時還要有創新,要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寫下來。看、想、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4. 多寫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多讀自己寫的文章,反思寫作上的問題,不斷修改優化自己的作文,提高寫作能力。
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
(1)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終身玩炸葯的諾貝爾成了大化學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記。
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
(2)豐富自己的情感
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3) 激發創造的靈感
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孔子警示我們「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4)表達自己的情感
「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只有多寫、多表達、多記錄,才能鍛煉出良好的寫作能力。
行游的、玩耍的、閱讀的、冥想的,如實地記錄下來,真情地抒發,言辭上再稍加修改,就成了好作文!語文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㈡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有哪些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抓住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是我給大家搜集整理的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文章內容。
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語文教學領域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它不但突破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局限性 ,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利用文中“空白”
按照伊瑟爾提出的“空白”理論,他認為,文本給讀者留下不確定性的“空白”,在閱讀活動中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從而來充實作品的內容,豐富作品的內涵,發展自己的思想。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利用文學作品中的空白,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文中有“空白”,但是只有經過深入細致地閱讀之後,才能發現。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給予學生以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方面去發現“空白”。如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閱讀,有的學生問:“父親每天夜裡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麼時候又出去了。父親到底在忙什麼呢?”有的學生問:“為什麼父親沒有戴眼睛,而且頭發亂蓬蓬的?”等。弄清這些問題對於了解人物的品格,理解文章的思想是很有幫助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去發現文章中的“空白”。發現“空白”不是目的,目的是填補“空白”之後理解“空白”。
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填補這些“空白”,那麼如何填補呢?這就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閱讀積累和上下文進行填補。如學習《小獅子愛爾莎》一文中,我和小獅子愛爾莎分別時,“它好像也也覺察到什麼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的蹭我。”有的的學生問:小獅子愛爾莎為什麼一個勁的蹭我?我順勢激發學生想像一下,如果愛爾莎會說話,它會說什麼?有的學生說:主人,謝謝你對我的照顧,不然我早就死了。我會永遠記住你的。有的學生說:主人,我忘記不了和你戲水的情景,真不想離開你。有的學生說:我不能再保護你了,你今後外出可要注意保護好自己。有的學生說:主人,在你的教導下,我學生會了捕獲食物。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生活下去的。這樣通過填補“空白”,學生對文章中的作者和愛爾莎的濃厚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語文教師要利用好文學作品中的“空白”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背誦積累現在是“少聞少兒書聲琅琅,但見學子題海沉浮”的現象司空見慣。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並不樂觀的原因。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讀,多積累,根據學生年齡我特徵和思維特點,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考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合作探究中去動口、動腦、動手中學習朗讀,感受語言的優美,體驗閱讀的興趣。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很重要的。首先閱讀教學要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 語文教學時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其次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除教材中要求背誦的內容外,閱讀課文中有不少妙語佳句、精彩片斷。。這就要老師挑選內容讓學生熟讀成誦。如在小學語文第七冊積累運用四的一篇閱讀《四季的美》,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了不同季節不同時候不同景物的美,對景物描寫細致,整篇文章文辭優美。學生完成閱讀要求後,我引導學生當堂背誦。但引導學生學會怎麼選擇積累內容後,要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值得積累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㈢ 孩子的語文很差怎麼辦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
如果孩子的語文比較差的話,可以提高孩子對於語文的興趣讓孩子提升語文能力。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語文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在理解能力上升的時候,他們的語言能力就會逐漸的上升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興趣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學習語文就是這樣。如果沒有興趣的話,學生就會將學習語言當中一種任務以及負擔,這樣的話學習起來就會特別的吃力。在吃力的過程中他們就不喜歡語文,如果有興趣愛好這樣的支撐,孩子就願意自主的去學習語文,並且能夠在語文裡面找尋到更多的快樂。同時也會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
相信大家在學習語言的時候都有記憶力不好的時候,在寫作文或者上課的時候總是會走神。因此導致語文的成績落後了,但是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看一些比較多的內容。這樣的話成績就會有所提升和改善,在提高自己腦力基礎的同時上課的時候也不會走神了。
㈣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學習中很重要的能力。下面是我給大家搜集整理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說普通話,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周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准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注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閱讀。
㈤ 怎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怎樣提高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VIP專享文檔 2020-05-22 1頁 用App免費查看
ysf2688的店
關注
怎樣提高語文素養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貫穿於《標准》的一個基本理念。《標准》在「前言」的「課程性質與地位」中明確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1.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
從心理環境講,學生的學習探索須有寬松的環境,能自由自在地學習探索,不應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縛。一位外國學者認為:「80%的學習困難與壓力有關。解除那個壓力,你就能解決那些困難。」實踐證明,教師的民主和寬容,可以創設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必要前提。
教育的對象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人的素質。所以教師應具備民主的意識: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識;相信每個學生都擁有巨大的智慧潛能,只要教育方法適宜,並依靠他們,在其自我發展過程中都可成為有價值的人;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即他們的知識基礎、智能水平、個體需要、學習態度),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及時給予不同方式的指導等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樂意與教師配合,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2.立足課堂,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很好方法。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的培養。
3.樹立大語文觀,廣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興趣,養成習慣,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
(一)面向全體,廣泛開展「一日一字比美觀」、「一日一讀比積累」、「一日一寫比文采」、「一課一講比口才」、「一周一詩比朗誦」、「一月一報比才幹」等活動,幫助學生練就過硬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從語文實踐中獲得自信,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
1、「一日一字比美觀」,使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此項活動要求學生一天至少練好一個字,達到端正,力求美觀。低年級要求練鉛筆字,重點放在書寫習慣的養成及字的筆順筆畫、間架結構上。中高年級要求練鋼筆字,有條件的提倡在老師指導下練硬筆書法。街道各校都統一了練字紙或書法成果展示紙,定期展出優秀作品,還本著提高的原則,設立進步專欄,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踏上新台階。
2、「一日一讀比積累」、「一日一寫比文采」,讀寫結合,增強語感,著眼於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
學生一日讀一篇好文章的同時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寫一段小練筆。養成讀書即提筆的好習慣。讀書做讀書筆記,根據年級段不同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低年級要求記下從中學會的生字、新詞,簡單摘抄好詞佳句;中年級要求摘記好詞佳句,並摘抄、背誦自己喜愛的句段;高年級要求做讀書摘記,摘寫自己喜歡的句段篇章,提倡寫讀後感。寫,可結合教學要求統一進行,也可由學生自己隨時記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低年級可寫幾句話,中高年級可寫一段話,興到筆至,不作過高要求,重點為激發興趣,養成習慣。以上兩項活動學生可根據喜好自由選擇,但每周練筆的數量不少於2篇。讀寫筆記本可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生還根據自己的愛好給自己的讀寫筆記配上插圖,或設計版面。實踐已經證實,只要學校、老師的激勵措施跟得上,學生的興致十分高漲。
3、「一課一講比口才」,使學生獲得敢於展示自我的自信
每堂課伊始,都安排1-2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鍾演講。全班輪流,題材自選,提前通知,提前准備。低年級以講故事、誦兒歌為主,中高年級以朗誦、講故事、演講為主,鼓勵脫稿。對於部分自信心不夠強的學生或能力相對比較低的學生,教師事先做好個別指導。對於學生的演講,師生可做適當評價,評價以鼓勵為主,並提出指導性建議,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各校認真組織,有的學校還建立了專門的記錄本,由學生負責記錄,效果非常好。此項活動的開展,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學生敢於面向全體展現自我的參與意識和自信心。
4、「一周一詩比朗誦」,使學生在誦讀中不斷積累,在積累中不斷提高
學生一周至少背誦一至兩首(篇)課本以外的古詩或優秀的篇章,以卡片或積累本的形式記錄下來,根據自己的喜好為詩文配上圖畫或解說。
5、「一月一報比才幹」
即由學生自己動腦動手,一月至少辦一份手抄報,在方寸之間,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幹。各校都為自己的手抄報起上了好聽的名字,如大麥島小學《浪花》報,山東頭小學《海韻》報,西韓小學《希望之星》,孫劉小學《春芽》報,中韓小學的《小星星報》等。各校的辦報水平也不斷提高。各校總結上學期的經驗、不足,對手抄報的設計作了改進,使版面更加靈活,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才能。
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作為最基本的內容要求全體參與,全員落實,面向全體,狠抓根本。活動中,要求教師多激勵,少批評;多指導,少打擊。盡可能的採取有效措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形成習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二)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開展以上活動的基礎上,學校、班級還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創造性上好語文實踐活動課,創造性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詩文朗誦會」「故事會」「演講比賽」「作文競賽」「語文知識競賽」「古詩擂台賽」,以小組、班級為單位組織「課本劇表演」、「書法、手抄報、讀書筆記展」等,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而專題性綜合實踐活動、探究性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促進學生創新、發展的有效手段。
學校紛紛採取有力措施,為學生創設語文實踐活動的大舞台,營造積極的語文學習氛圍。如設立語文實踐活動展台、展牌,定期舉行相應的展覽、展示,給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同時,也重視加強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間的廣泛聯系,重視加強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積極主動的取得社會與家長的支持,共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們獲得了自信,增強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加強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1.強化熟讀背誦,在誦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
增加課本中的背誦量。
教學中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積累。
2.好課外閱讀,在博覽中積累語言.
1.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知道學生精心選擇讀物。
3.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4.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
3. 增加作文練習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1.在學生易遷移的地方練習。
2.在學生易動情的思維處練習。
3.在易發散學生思維處練習。
4.在情節簡單處練習。
激發情趣,培養習慣,促進發展。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學生為主體,立足於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我們在實踐,在探索,在飛速向前 。
繼續閱讀
㈥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改怎樣培養學生的素養呢?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 方法 以供大家學習。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一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何為“語文素養”?巢宗祺的《語文課程標准解讀》認為,它應該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 語文學習 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 文化 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以及主體發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來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積累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語言的學習只有在大量語言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能點點滴滴地“說出”,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學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對於他們來說,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並重。
1、課內積累
鑒於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內的積累必須要提高效率。這就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在指導閱讀方法和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大量積累優美的語句。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珍珠泉》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珍珠泉的外觀,第三自然段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想像豐富,情景交融,加上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彙豐富,語言精練,極富感染力,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應指導學生誦讀記憶。而對本文中 其它 非重點段落的教學則應該一帶而過。這樣合理地取捨,省時、高效。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我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學校的報刊,以及學生訂閱購買的一些雜志等媒體資源,指導學生關注戰事發展,多角度、多側面了解戰爭情況,讓學生自主地實踐語文,積累語言。
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語感,也是由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內涵決定的。語感,既包括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語言文字准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培養語感的過程。正如許紀霖在《我們的 教育 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著誤區》所說:“我們知道,學任何一種語言,絕對不是從規則學起,而是從語感學起。”
1、反復誦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正如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得意忘言論”所說的,言辭有時並不能精確地反映意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很多 文章 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使人置身其中。對這些文章的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感受語言內蘊和文章氣勢,領會其遣詞 造句 、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是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絕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既要保證誦讀量足質高,又不能過度;既要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又不能把語文的學習當作玄學,對感悟的內容不加區分。
2、對比揣摩,培養語感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 句子 進行揣摩,以體會蘊涵在文字裡面的深層含義。比如,我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通過對重點詞句進行增、換、刪等形式,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形象、具體、生動與抽象、空洞、羅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結尾:“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兩個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不知道前兩個句子運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但卻體會到了這里的強調作用,強調的是因周的到來,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難忘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對某些詞語、某些句子的欣賞、玩味,而忽視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感悟。把一篇文章支離、破碎,是不利於培養學生語感的。
三、指導運用
兒童 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運用語言,即運用明確具體的語言文字准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溝通、交流。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關於習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習作的實際,又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缺點。我在具體教學中,採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師范,再讓學生自己改;採用教師批學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號,寫幾句簡明的要求,讓學生據此修改;有時,我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採用面批面改;還有時,我採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學生為一組,選擇某個學生的習作互相討論,共同修改。
關於習作的講評。這是對一次習作的 總結 ,對於今後的習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有承上啟下的性質。學生的習作寫成什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否積極認真地寫,能作到這一點,就應該視為合格。在一次講評中出現的問題可能較多,因此,習作講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講評例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就可以了。其中關鍵的環節就是採用恰當的方式,組織全班學生講評、修改例文,再與學生自評相結合,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總之,正如《語文課程標准》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亦指出:“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又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讓語文課程“致力與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不斷的潛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二一、興趣是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二、習慣是關鍵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說普通話,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周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是主陣地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准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 謎語 ,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 愛好 、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注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 故事 ,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古詩名句、 歇後語 、 成語 典故 , 名言 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閱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 手抄報 、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煉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 報告 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閱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下頁更多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
㈦ 語文素養如何提高
1、聽:聽一些訪談類的節目,質量要高一些的;聽一些演講;聽別人說話,你會發現表達的精準是一門技術,表達的吸引人就是一門藝術。這也是語文最終運用在生活中的實際魅力,也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
2、說:這是聯系,所有課文里要求的探討,說一說,都可以盡情地表達,只有說出來了,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儲備的知識和素材用,才知道說出去之後別人的反映是什麼,才知道自己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
3、讀:有句話叫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十分客觀地表明:書,只有多讀,讀很多遍,你才能逐漸參透其中的內涵,其中的魅力,其中的引申義,才能發現你所尋找的。也只有多讀,你才能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素材。
4、寫:也叫做練筆。其實就是將口語轉化成書面語。但是這其中又增加了,不同形式的語言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也有其不一樣的規則;同樣,古文與現代文也有不一樣的風格與表達,理解。寫:能夠讓語言,形式,書法有機融合到一起,讓語言和文章各自大放異彩又相形益彰。
5、感悟:單單按照理論上的標注去學一門語言,是枯燥乏味的,只有當你融入自己的感悟,所有的語言,文字才會真正意義上屬於你,展現你,表達你,延伸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