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養花怎麼導入

小學語文養花怎麼導入

發布時間:2022-12-06 14:44:25

小學語文課的導入方法介紹

導語:「好的開端等於成功一半」。課前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對於新課的講授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傳統的教學導入過於直接而缺少新意和意境,類似「上節課我們學習……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沒有情感的交流,沒有特別的設計,久而久之,孩子對授課內容沒有期待,只是把上課當作一個任務,這樣的課堂怎能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好的導入方法。

小學語文課的導入方法介紹

一、趣味導入法

指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板書、直觀教具等表現手段,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新情境中。運用趣味法必須做到所使用的表現手段與施教內容密切相關,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師自身的個性特點,如果離開了這些條件,趣味性就起不到輔助導入新課的作用,相反會分散或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興奮點,影響新內容的學習。趣味性表現手段有以下幾種:

(1)語言生動有趣

上課時,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概述課文內容,或者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講述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或關系密切的幽默和笑話,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教學《維生素C的故事》時,可先講述一個缺乏維生素C的病人的傳說,都能起到趣味性的作用,以便順利地導入新課。

(2)板書生動有趣

設計生動有趣的板書,也是一種趣味性導入方法。例如根據課文主要內容,在黑板上描繪出有趣的圖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如在講授《珍珠鳥》一課時,課前首先製作好兩張珍珠鳥的大圖片,然後懸掛在黑板上,在上課前,先讓學生猜猜珍珠鳥究竟長什麼樣的,讓學生來描繪一下自己心中鳥兒的顏色,隨後再掛出第二張圖片,等學習完這篇課文以後,再請學生用彩筆根據課文所說的珍珠鳥的外形特點來填顏色,這樣具有強烈對比的板書設計,就能很好地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導入新的施教內容。

二、設置懸念法

古人雲:「學貴於思,思源於疑」。根據學生愛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造矛盾,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讓學生處於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慾望中探求 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攻打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曹,劉備派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助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諸葛亮是怎樣對待的呢?最後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三、激情渲染導入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例如: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生在東北的我們,對美麗的草原無比嚮往,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由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現在,讓我們來聆聽這優美的旋律,欣賞大草原的無限風光,邊聽邊看邊想,這首歌能使你想到什麼?

(預設:學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如草原的美,到處是綠草鮮花;天空也是那麼藍;牛羊遍地。有的能想起來以前學的歌曲《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或是想到詩歌《草》、《敕勒歌》)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課下也了解了不少於草原有關系資料,這節課,就讓歌聲引領我們共同走進草原、親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書課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齊讀課題

過渡:草原我們總是用遼闊、寬廣、無邊無際來形容,其不知,在它那博大的懷抱中,有著無數的'美景,風吹草浪,鮮花點頭,藍天、白雲、綠地令人神往。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聽讀課文,一邊聽,一邊用心去感受,美麗的草原究竟美在哪裡呢?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四、故事誘導法

「故事是兒童的一大需要」,學習的最好刺激又乃是對所要學的教材的興趣。興趣可以孕育願望,可以滋生動力。在新課教學中就是要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事例,激發他們求知的情趣,引導他們在歡樂中進入學習。 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在讓同學們回憶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後講述了這樣的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長長的金黃頭發,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從小沒有了媽媽。天天靠賣火柴維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極了,還下著雪,這天沒有人買她的火柴,天已經黑了,她還在街上走著,走著……,講述了與主人公命運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的心情,從而促使學生急不可待地去讀書,去了解。

當然,課堂導入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做老師的認真總結分析,並且靈活運用,任何的導入技法都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良好的導入方法肯定會讓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孩子求知的天堂。

五、情景感染激勵法

情景感染激勵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生動的語言來講述一個故事或者預設一個情景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對將要學到的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為接下來的教學作更好的鋪墊。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聽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小孩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定會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就用情景感染激勵法來導入:「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了一趟,那滿眼的畫山綉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使人心曠神怡。那裡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神奇故事。就如父子岩,據說古時候有姓龍的父子兩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很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死催著他們替他趕造一條大船,准備搜刮老百姓的糧食,用來獻給皇帝買官做。糧食被他搜刮空了,豈不要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干。他們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岩洞里,因為缺吃的,最後就餓死了。父子岩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再昕聽那神奇的故事呢?」通過情景感染激勵法的運用,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秀麗、奇特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讀讀課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麼樣的,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之後,教授課文時也就易如反掌了。

六、客觀事物觀察法

客觀事物觀察法是指在教授新課之前,運用客觀存在的事物讓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通過對觀察到的事物的總結,使學生掌握某樣事物的基本特點和特性。特別是在教授一些具有本質特性事物的方面上,可以用此方法。學生在觀察、觸摸事物的過程中,對隨後的新知識就更容易掌握。所以客觀事物觀察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而且能啟發學生思考,進入理解、掌握新知識的領域。

我在教《小白鴿》之前,考慮到光靠課文中的講述小白鴿的外貌,習性,學生在腦中只不過是抽象的一個概念,這對學生掌握課文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特地去菜市場買了一隻雪白的鴿子。上課那天,我把小白鴿帶到了教室,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他們好奇地圍了上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們的童心,學生們有的伸出小手撫摸著小白鴿的羽毛,有的仔細地觀察起它的外貌,還有的小聲地討論起來,看著小白鴿的一舉一動,看得津津有味。於是,我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張紙,做好自己的觀察記錄。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小白鴿?」生:「喜歡!」師:「你們所觀察到的鴿子有些什麼特點?」生:「紅紅的爪子、雪白的羽毛、黑黑的眼睛……」師:「很好,你們答得很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課文中的小白鴿是怎樣通過課前的觀察,使學生更能直觀地了解鴿子的美麗外形,可愛的動作。這堂課上得很成功,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鴿子的所有特點。課後,學生們還建議一起來飼養這只可愛的小自鴿。

七、新舊知識聯系法

新舊知識聯系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對新的知識的產生作好鋪墊。通過新與1日知識的聯系,使舊的知識自然地過度到新知識中去,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學的知識,教授新課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論語》中說過「溫故而知新」。我可以在充分利用學過知識的基礎上,新舊聯系,以舊引新,自然地導入新課如教學《基廬山瀑布》一課,因為此課是一篇詩歌,詩歌本身的語體就很難讓學生理解,學生看到這樣的文章可能會望而卻步,不會產生很大的興趣。運用新舊知識聯系法來導入課文,使學生對詩歌的認識大大地改觀,讓他們由淺入深地知道詩歌是古人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枯燥乏味,它是那麼的生動,充分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寫瀑布的文章?」生:「詩歌《瀑布》。」師:「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知道瀑布是怎樣的?」生:「很有氣勢,遠看就像一塊銀白色的布……」

在教授新課之前,我設法讓學生聯系《瀑布.》,巧妙地進行知識的遷移與鋪墊。在學生感受「瀑布掛前川」是,讓他們想像真是「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在學生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時,讓他們想像發出的巨大聲響「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沖到潭下,濺起一團團水霧,隨風揚起,「如煙,如霧,如塵」。這樣,學生找到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由於已經有了知識的積累,學生學習新課時就比較輕松、愉快,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八、抒情音樂激情法

抒情音樂激情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音樂的特殊效果,激起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對既將學到的知識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抒發學生的感情,激起他們的積極性,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黑格爾曾說:「通過音樂來打動的就是最深刻的主體內心生活: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因此,我在有些課的開頭,總是設法把學生熟悉的、喜歡的歌曲與課文的主題或情節聯系起來,讓學生唱這些歌,然後導入新課。原本沉悶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改變了,輕松活躍的氣氛瞬間充滿了整個教室,學生們個個精神煥發,如同換了一個人似的,充分展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⑵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導入方法

一堂課的好壞,導入是關鍵。巧妙的導入,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與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巧妙的導入,會產生「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應,能夠扣住學生的心弦。為此,錘煉導課藝術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更是打造精彩課堂的突破口。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小學語文課堂有效導入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導入方法

一、看圖導入法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路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較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釋題引申法

就是解釋題目中關鍵性的字詞並由此而推演、生發,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一位老師在教《黃山奇石》一課時,先板書課題,然後提問:「讀了課題,可以看出課文將向我們介紹黃山的什麼?」學生回答:「黃山的石頭。」師:「是一般的石頭嗎?」生:「是奇怪的石頭,和一般石頭不一樣。」師:「說得好,通過讀課題,我們知道了這篇看圖學文就是專門向我們介紹黃山各種各樣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麼黃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裡呢?」這兒老師抓住課題,通過引導學生審師,明確了學習重點,從而自然地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三、背景介紹法

有些課文,由於寫作年代較早,內容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學生感到生疏,難於理解。對這些課文,就可以通過介紹背景來導入新課。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上《月光曲》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我們現在聽到的優美動聽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月光曲)。」像這樣的介紹背景式的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而且對理解課文的內容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創設情景法

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可運用語言、電化教具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所感,產生共鳴。我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輕快的音樂先響起)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里爬起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小羊里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春風輕輕地吹過,暖暖的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裡游來游去,非常快樂。老師生動形象的描述把學生的思緒引進大自然中,引進了生機盎然的池塘里,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隨著小蝌蚪去找它的媽媽,也在不知不覺中,隨著老師的引導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五、抒情描摹法

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結合在一起,用所描繪的景物喚起學生的聯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學生的共鳴。

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先板書《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六、懸問設置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

如教《狐假虎威》一課時,我這樣導入:「假如一隻狐狸和一隻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學生答:「這還用問?當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說:「但是今天要講一個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狸的話,狐狸輕而易舉地指揮著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覺得狐狸威風凜凜。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請打開課文――《狐假虎威》這一段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急於要弄清問題的心情,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

我在上《驚弓之鳥》時,開篇就布疑陣:「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學生憑經驗紛紛說,用箭射,用槍打,用彈子彈……至此,我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話峰一轉,說:「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贏,卻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時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七、游戲導入法

語文課堂中能用游戲導入的教學內容不是很多,這需要教師細心琢磨,精心設計。比如學習《吹泡泡》這篇課文,教師可在課前准備好肥皂水,讓學生自帶吸管,利用上課前的休息時間提前到教室,和學生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戲,讓學生觀察自己吹出來的泡泡,觀察泡泡的顏色變化等,待上課鈴響後,可以收拾好東西,教師便可對學生的觀察情況提問。這樣既不會影響上課秩序,又能恰到好處地引入新課。再如學習《天鵝、大蝦和梭魚》這篇課文,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天鵝」、「大蝦」、「梭魚」的頭飾,把一張課桌放到教室前面,請三個學生戴上頭飾,分別從不同的方向拖動桌子,看看是否能移動;再請他們從同一個方向拖動,再看看結果怎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悟出道理,這個時候回歸教材,就能輕易把握課文內容了。

當然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故事導入法、謎語導入法、朗誦導入法、實驗導入法、比較導入法等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導入方法

一、直接導入法

上課開始,開門見山、直接點題,給學生說清楚本節課需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導入新課,從而引起學生注意。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是一種最簡單的導入方法,這種導入方法一般用得較少,多在高年級及初中採用。因為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還處在下課玩耍的興奮中,直接導入往往收效甚微,效果不佳。

二、直觀導入法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結構特點,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還在發展中,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由表象開始,大腦思維還離不開事物的具體形象,也就是說,他們還要藉助具體事物的去感知,因此,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充分地運用實物、圖畫、模型等直觀教具,從視覺上刺激學生感官,再加上啟發式的語言引入,使學生通過直觀感受而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並激發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散的精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為教師引導進入下一步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准備。這種導入法是小學低年級語文常見的導入方法,直接將學生帶入情境,引入下一步的學習。例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語文《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我准備了小燕子、小麻雀、小黃鶯的圖片,在導入課文時,我出示了這三張圖片,告訴同學們,這三隻小動物遇到了個難道,我們大家去幫一幫。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同學們都爭著在課文中去找難題,去幫助這三隻小動物,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品讀體會課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到了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導入法

人是講感情的,有血有肉,人的情緒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教學一些感情強烈的文章時,可採用情感導入法,用故事、詩歌、謎語、談話、視頻等多種形式把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或相關內容通過教師有感情的描述,把自己的情感與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來打動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文之間發生思想上的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把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中,讓學生入情入境,才能更深的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應用情感導入法,就是要讓學生動「情」,只有讓學生動「情」了,才能走近作者,才能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和諧發展和鍛煉。 例如我在教學《橋》這一課時,我先是用多媒體播放98抗洪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洪水的兇猛與無情,接著出示黨支部書記老漢的圖片,深情地向同學們介紹黨支部書記老漢的英雄事跡,同學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然後引導學生品讀體會文中「雨大、洪水兇猛」的句子,從人們驚慌失措和老漢臨危不亂、沉著指揮這些句子,感受老支部書記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四、談話導入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經常用到談話導入法,緊扣課題進行談話,提問題,創設懸念或從舊知識引入新知識,提出探索新知識的目標,藉以抓住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思維、想像,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覺地參與教學思維活動。這種導入法沒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雖然平實,但引人入勝。在教學中,教師可依靠教材緊扣學生心理特點,一步一步地展開課文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涵。這種導入法便於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課文及脈絡,抓住貫穿全文的線索,不斷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去品讀文章各部分內容。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精神。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要下雨了》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要下雨了》,我們看到了烏雲,閃電、雷鳴、知道就要下雨來了,可是我們的朋友——小動物們,它們不根據這些,也可以知道天要下雨來了,它們是怎樣知道的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雖然這段引入看起來很平實,但對於學生來說,聽完引入談話後,他們最想做的事就是要去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全文奠定了情感基礎。

總之,巧妙的利用好開課幾分鍾,進行有效的教學導入,無論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吸引學生注意力,還是活躍課堂氣氛,都能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導入新課要遵循學生思維發展的內在規律,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靈活有效的導入方法,誘導學生自覺地發現新知識,接受新知識,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開學生心扉,吸引學生進入課文。

小學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方法

新課程標准在教學改革中如火如荼地開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目標。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的追求,具體體現在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有效。那麼,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

一、課前精心准備,為打造高效課堂打下基礎

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特別是教師的課前准備要特別充分,也就是說教師的備課環節要力求做到追求完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前認真鑽研教材。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如果教者自己對文本沒有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學生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

二、轉換角色,書山有路勤為徑

要想教學相長,改變教師唱主角的局面,就要讓學生唱主角,變課堂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語文課應致力於「導」,讓學生思考一個個難度適中的「為什麼」,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新鮮感,保持思考的狀態,使他們學得輕松愉快且收效頗豐。在具體教學中,在解決教學難點時,教師應將一個個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的「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用這些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刺激思維的誘因,是激發學生的動力。為此,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學生產生疑問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學中思考,在朗讀中培養感情,在即興發言中鍛煉口才,在自由討論中放飛思想。這樣以「導」作「匙」,幫助學生敲開思考的大門,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中,感受學語文的樂趣。

三、關注社會,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教師要學會關注社會,閱讀社會這本無字書。社會生活豐富多彩,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不斷地去接觸社會和生活,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優化知識結構,跟上時代的步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關注社會外,還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和生活,使學生融入社會之中,關心祖國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當學生有了一腔熱血,他們自然會關注時代的發展,注視世界的變化,自然會去瀏覽報刊,注意新聞,關注時局、時事。關注社會能夠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改變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陋習,能將語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起來,能使作文教學活起來。

四、引學生感悟生活,使課堂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即生活」「為生活而教育」。教育起源於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課文是對生活的概括、提煉與創新,在生活中我們總能找到或看到它的影子。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努力喚起學生的點滴記憶,讓他們在生活中嘗試感知,與課文進行對比,加深理解。在教學中可以創設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如把課文編成課本劇等,讓學生演繹文字,把文字變成生活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中的負荊請罪時,我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廉頗和藺相如,將兩人的`語言、動作、表情展現在每一個學生面前,感受藺相如的開闊胸襟、以大局為重的遠見和廉頗的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演慾望得到激發,充分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五、合理運用多媒體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臂膀

多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把視聽有機結合到一起,能把復雜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具體,包含的信息量大,使課堂生動活潑,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經常把生字配以生動的動畫出示,這樣節省了以往板書的時間,學生識字的興趣高漲,課堂效率大大提高。我在教學《日月明》這一識字課時,將難認的會意字「鮮」「滅」「森」「眾」「休」「磊」「歪」等字用動畫演示其構字方法,直觀形象地讓孩子們記住了字形,並且學生還能自己編順口溜識記會意字,如:三口「品」,田力「男」等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高,課堂效果非常好。

六、學生課前有效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必備條件

學生預習的過程,同時還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有效的預習使我們的課堂節奏加快,教學容量加大,課堂精彩高效。《和田的維吾爾人》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我指導學生帶著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說一說和田的維吾爾人有哪些特點?」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堂上,檢查預習發現,學生對字詞的掌握較好,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扎實的預習為後面的品讀課文、積累語言騰出了時間。針對這節課,我進行了反思,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課前預習也是很關鍵的一步,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發現問題。

七、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現代課堂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通過在語文課堂中設計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待問題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並且能在討論中取長補短,學習別人的優點,使自己在以後思考問題時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問題,對以後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八、合理運用激勵評價,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和激勵者的作用,讓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對學生和自己產生信心,進而克服心理障礙,不斷地在學習中挖掘思維潛力,提高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回答問題,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評價,不能挖苦打擊學生,要肯定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在課堂作業中,教師針對學生做出的解答,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評價,即使有問題也要委婉地提出,不能一味地說缺點而忽視優點。針對學生平時的進步,教師要毫不吝嗇地表揚學生,要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語文課堂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變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讓更多的同學去感悟美麗的語文,熱愛語文,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⑶ 老舍 養花 教案

【課文題解】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語言生動、幽默。我們的教材中選用他的作品最多。《養花》一文,文風質朴,顯示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詞語解釋】

樂趣(lè qù):使人感到快樂、有趣。

計較(jì jiào):①計算比較,本課指在意,當回事。②爭論。

奇花異草(qī huā yì cǎo):稀有的、不易見到的珍貴花草。(例句)張家界森林公園里有許多奇花異草。

大雨傾盆(dà yǔ qǐng pén):傾,倒。形容雨下得很大,就像用盆子往下倒一樣。(例句)午飯過後,大雨傾盆。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à lǐ):置,擱置,放。理,過問,理睬。課文中指把花草放在一邊,不去管它。「之」在文中指花草。(例句)你既然答應媽媽要照顧妹妹,那就不應對妹妹置之不理。

自生自滅(zì shēng zì miè):由它自然生長,自然死亡。文中指任花草自然發展,不加過問。

關切(guān qiè):一般用於對人的親切關懷。

門道(mén dào):門路。本課指由於經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漸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竅門。

三年五載(sān nián wǔ zǎi):載,年。三年五年。(例句)我大哥到雲南參軍了,要等三年五載以後才能回家探親。

循環(xún huán):本課指周而復始的運動。

調節(tiáo jié)使事物得到合理的調整。

曇花(tán huā):一種常綠灌木,夜間開放,開花時間極短。

秉燭夜遊(bǐng zhú yè yóu):秉,拿,持。夜間持著蠟燭遊玩。課文是指因為曇花總是夜裡開放,大家舉著蠟燭去看,很有在夜間遊玩、觀賞的味道。

【近、反義詞】

近義詞:難過——傷心 照料——照管 關切——關懷 調節——調劑 見識——知識 門道——門路

反義詞:關切——冷落 真理——謬誤 開放——凋謝

【重點句子解析】

1.如此循環,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葯。

「如此循環」就是像這樣循環的意思,指「我」工作的時候,總是先寫一會兒再到院子里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裡再寫一會,然後再出去……這句話是說養花付出的勞動可以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調節,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比吃葯效果還好。

2.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這兩句話直接道出養花的樂趣,也是對全文的總結。作者對養花樂趣的總結十分辯證,耐人尋味。「喜」和「憂」、「笑」和「淚」、「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對又緊密聯系。欣賞自己養的花,和觀賞他人養的花,感覺是不大相同的,因為欣賞自己養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自豪感和期待之後的成功感、欣慰感。這段話表現了作者高尚的養花情趣。

【分段及段意】

按材料的性質,各自然段相對獨立,可分為七段。

第一段:寫養花的目的。

第二段:寫養的是什麼花。

第三段:寫怎樣養花。

第四段:寫養花須付出勞動。

第五段:寫與別人一起分享勞動果實的樂趣。

第六段:寫養花也有憂傷。

第七段:總述養花的樂趣。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作者寫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寫作特點】

1.本文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像對老朋友敘談家常,讀起來親切、自然。

2.課文圍繞中心,寫得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段與段之間聯系緊密,前後照應運用自如。例如前面寫到:「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後邊寫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前面寫:「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後面寫「花雖然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這樣寫就使文章結構嚴謹。

【知識延伸】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他一生創作豐富,著名的長篇小說有《月牙》《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駕馭語言的本領,尤其善於運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又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他的《趵突泉》《我家的貓》《草原》《養花》《林海》等曾選入小學語文課本。

⑷ 小學語文課前導入方法

導語:巧妙的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不管採用哪一種導入方式,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在教學過程中,導入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地設置的。如何利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利用最合適的課堂導入來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課前導入方法

一、情感豐富的語言導入

情感是語文教學中的靈魂,對於語文教學來說,沒有情感的教學就等於沒有明媚的春光,或如荒漠戈壁一樣,孤寂,沒有生氣。一定的情境產生一定的情感,教學者動情,學習者方能動容。

我在教學《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時,開場白是這樣的:「花兒是美麗的。素雅淡潔的春蘭,千姿百態的秋菊,國色天香的牡丹,熱烈如火的山茶……曾經使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為之傾倒。我們要學會用詩人的眼睛去欣賞花兒的美麗,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但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用科學家的眼睛去認識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這篇課文將告訴我們,用科學家的眼睛去看美麗的花兒,將會發現一個多麼豐富的世界,它也許比詩人所描繪的那個現象的世界更加使人流連忘返」。不難想像,學生聽了這一生動的情感豐富的啟發性語言後,就會急切地想知道:用科學家的眼睛去看美麗的花兒,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什麼五彩繽紛。這樣,就很自然地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動地進入到較高的課堂學習境界。

二、悅耳動聽的歌曲導入

列寧說:「教學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成為美妙動聽的音樂。」而我們今天生活中有無數美妙動聽的音樂,我們為何不順手拈來呢?作為音樂的表現形式之一,歌曲更是學生的最愛。歌曲的旋律很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又很能活躍課堂氣氛,預設情境。學生喜歡聽歌,唱歌,尤其是流行的'、通俗的,如能將課堂優化和流行歌曲結合起來,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在教《長征》這首詞時,就先播放革命歌曲《長征》,學生很快就能唱能背了,那麼,在此基礎上去欣賞這首詞就會輕鬆些、愉快些。這種藉助於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的歌曲導入,方法靈活多變,利於調動學生情緒,並能克服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

三、溫故知新的復習導入

指教師依據溫故知新的教學原則由已知向未知引渡,架設攀登新知識高峰的梯子,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的導入方式。例如《春》一課的導語:同學們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會了你們許多古詩,其中有不少是描繪春天的詩句,同學們來一個比賽,看誰能說出得最多――「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今天就讓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去領略春光明媚、鳥語花香、萬象更新的春天吧!這個導語的設計,通過復習舊知識,拓寬舊知識,使學生聯想到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因此,在具體導課時教師要善於聯系和利用舊知識,把新舊知識加以比較,找出異同,以此作為導課的切入點,設計導語,引出新知識。

四、圖片導入法

這是一種利用教學掛圖、自製圖片或簡筆畫,藉助投影或其他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圍繞圖片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入新課的導入法。這樣的導入方法一般適用於寫景類的文章,因為優美的風景圖片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更有利於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因為很多同學都沒去過草原,對那裡的環境不是很了解,於是我課前搜集了大量的草原風光圖,在課堂一開始就展示給學生看,然後問問他們通過觀察發現草原有哪些特點?草原美不美?美在哪裡?再順勢導入「今天我們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筆下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認識草原的積極性,又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參照物,加深了學生對草原的美好印象。

五、妙趣橫生的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六、導游解說法導入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從內容上看,風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蟲魚,無所不及,結合教學內容和目的,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進行藝術的渲染,選擇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以遊人的角度,身臨其境,促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導入,先出示課件及威尼斯概括文字資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401座姿態各異的橋梁在117條水道上,連接著118個小島,因此有「水城」、「百島城」、「橋城」之稱。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 ,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艇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我以導游的身份簡介了威尼斯概況。然後設置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乘坐飛機,穿越時空隧道,跨過千山萬水,去游覽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小學語文課前導入方法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也正是如此,學生一但對某一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它就會像磁石般吸引著學生去探索。如學習《長城》一文,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游覽過祖國的哪些名山大川?你們知道祖國江山如畫,是多麼的分外妖嬈?那瑰麗秀美的頤和園,那景色別致的趵突泉……是多麼令人神往。誰說說看,誰游過?象徵中國的名勝古跡是什麼?長城,它氣魄雄偉壯觀;長城,它象徵著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今天,我們學習《長城》,請作者為向導,讓我們共同感受一下長城的雄偉壯麗的景色!」

二、講故事導入,引生入勝

小學生都愛聽故事。抓住小學生這個心理特徵,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運用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科學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師自己根據教材編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注意,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又容易使學生領悟教材的內容。例如,《太陽》一課可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願望。

三、設疑導入,製造懸念

教師在導語中有意提出疑問, 製造懸念, 從而激發學生的求解願望, 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運用懸念開篇, 可以激發學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教材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授《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 開篇設下這樣的疑問:「課文為什麼用狼牙山五壯士來命題呢? 這五位壯士都做了些什麼? 結果又怎麼樣了呢?」提出這樣的疑問, 學生就會很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自然就會

有學習這篇課文的慾望, 這樣就能促使學生思考, 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展開回憶,引入課文

用學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課文,易於學生產生聯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觀潮》, 筆者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你們去過大海嗎?請回憶一下,你們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大海是什麼樣子?(學生踴躍回答)大海,浩瀚無際,蔚為壯觀,令人心曠神怡。尤其是潮起潮落的景觀更使人目不暇接, 後浪推前浪,一層迭一層。遠看,像天鵝展翅飛奔而來;近看, 像萬馬咆哮奔騰,濺花飛沫。今天,我們學習《觀潮》,看錢塘江大潮潮起潮落令人留戀的奇觀。」

五、介紹作者及背景

必要的介紹作者及背景,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如學習《囚歌》一文,筆者先簡單介紹了作者葉挺, 然後講述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設計的導語如下: 「1942 年正是白色恐怖猖狂的時刻。當時, 國x黨反動派想用高官厚祿收買這位北伐名將, 而葉挺將軍始終堅持一個革命志士的崇高氣節, 決不向敵人低頭……在監獄里, 他同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就是這樣的環境下, 葉挺將軍奮筆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囚歌》。」

六、運用多媒體課件,情境導入

多媒體課件新穎,直觀,富於形象,容易引起學生的樂趣。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先用課件打出桂林山水全景圖。讓學生整體感知桂林山水的樣子,然後提問:「這幅圖是什麼地方?給你的感覺怎麼樣?」至此便引入課文。又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 開課時教師首先出示一些圓明園昔日建築宏偉、奇珍異寶無數的圖片,讓學生一同來感受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的魅力, 再來學習這篇課文, 學生就會更加理解文章作者希望我們為民族振興而立志學習的良苦用心。

七、聯系生活式

語文這門學科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文章, 就應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來理解課文, 這樣更有利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理解文章中自己有感觸的地方, 更容易形成情感共鳴, 加深感悟。

例如教授《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 就應聯系實際來導入新課。生活中居民區、花園里就有很多的爬山虎, 課前可以提前布置他們仔細觀察爬山虎, 學到此課時就可以這樣設計開場白:「同學們,爬山虎我們都見過, 誰能說說你見到的爬山虎是什麼樣的? 它一般生活在什麼地方, 它是怎麼生長的?」通過這樣的問題, 學生就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來介紹爬山虎, 這樣的方式就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他們的感性認識相融合, 聯系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觀察, 爬山虎就會活生生地浮現在學生的眼前, 學生自然就感興趣, 學起來也會感覺很輕松。

結束語:

導入有法, 但無定法, 貴在得法。小學語文教學的導語設計還有許多形式和方法, 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 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 靈活設計, 巧妙運用, 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導入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 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小學生猶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 教師要善於用自己的智慧去撫育它, 讓它們在和煦的春風中綻放。

⑸ 小學語文《養花》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實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觀點,執這種觀點,久而久之會抹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此,本課教學擬將提綱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經歷理解的過程,揣摩作者的意念與表達,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也許會見到較好的效果。

【設計特色】

自己閱讀,自己理解;教師點撥,深化認識。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自讀課文,共商教學目標

運用魏書生老師的「與學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觀點,和學生共同商定教學目標。

其中包含學生的需求、質疑,教師的教學要求。

1.生字新詞的教學目標;

2.編寫課文提綱的目標;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標;

4.理解詞句的目標;

5.背誦、造句的目標。

二、自讀課文,分組討論,嘗試自己完成目標

(一)生字新詞教學目標的完成,不僅是注意生字詞的音形義,更要將其放在上下文中,結合實際,弄清詞義,實現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滅──關切──門道;

循環──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葯;

曇花──秉燭夜遊等詞的串聯理解。

(二)嘗試自列段意,引導讀懂課文。

1.自讀課文,寫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閱讀課文,寫出每個自然段的段意,討論時能說出寫這段段意的依據。

2.討論段意,深究課文內容。

(1)根據學生寫的段意,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後討論或辯論,使學生讀懂課文內容。

如:對於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兩種選擇:

A.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從課題出發)

B.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樂趣。(從文章的中心思想出發)

引導:從四句話的內容探究,選A正確些。因為後三句分別敘述:養花的目的,養花的盛況(弄懂第四句話的內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雖多,但沒有奇花異草。

B.我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引導:這段5句話,第2句和第4句都是寫「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寫「果」,只不過兩個結果的角度不一樣問導學生進行段意合並,並提醒學生組織好語言)。

3.總結:(先讓學生自己總結)寫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讀懂其中的每句話,理解它們的意思,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理清關系,較全面地、通順地寫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讀課文,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讀,體會作者情感。

朗讀最後一段,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總結是全面的`:第1句說花的本身給人帶來的樂趣,第2句說養花過程中獲得的樂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內容。

──作者的總結是表面的,不能體現作者對「樂趣」二字的深刻認識。這篇課文應該體現他對知識、真理的追求。

引導:如果照你的認識,結尾應該怎麼寫?(引導學生在老舍為人朴實謙遜、文風朴質的層面上認識課文的內涵)

四、嘗試背誦。

五、完成提綱。總結列提綱的方法。

六、布置小練筆。

你有什麼愛好?

(如集郵、養花、養魚、書法、圖畫……)你為什麼喜愛它?怎麼愛好的?有什麼感受?試著用筆把它們寫出來。

[評點]

按下發的提綱自學,教師點撥引導,是對傳統閱讀教學基本模式的大膽改革探索。本設計從教師引導學生自定目標到自行達標,完全由學生主體實踐來完成,真正體現了課堂教學由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成的特點。教師的點撥引導已不再是「指令」性的,而僅僅是一種虛擬的設想,這無疑又是當代課堂教學設計的一種前衛策略。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養花怎麼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