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如何讓學生自學

語文課如何讓學生自學

發布時間:2022-12-07 18:53:55

⑴ 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那麼,如何來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能力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時內容,聯系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人物、事物,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展開聯想、想像,引導他們快速進入課文的興趣世界之中,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教學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先放一段有關濟南冬天的畫面,明媚的大明湖、滾涌的趵突泉、暖暖的陽光、可愛的小山……再配上合適的樂曲,激起學生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創造如此意境,使學生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自然進入對課文的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朗讀課文的同時,能自主去體會課文中作者創設的幾幅畫面所體現出的美妙意境。情境激發了興趣,增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體驗自己潛在能力被挖掘展示的過程,也是體驗快樂的過程,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語文課程標准》就論及「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須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火把,讓它燃燒。在語文教學中,怎樣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呢?我們不能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而應通過適當的啟迪,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將學生的思維焦點,引向知識的明處。
1.改革教學評價機制,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認知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教師的評價是學生賴以感受成長的喜悅、煩惱或挫折的主要參照物。教師的積極評價,會有效地改變學生自我認知的傾向性、自主行為的調控力,以及認知動機、風格和技能,進一步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實行多元評價,發動學生本人、同學、老師、家長、社會都來參與評價,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關心、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2.教給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點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實踐運用。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效率才會大提高。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因此,在語文學習中,尤其要重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自主預習的習慣。課前自主預習,就是直接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沒有教師的「干擾」,學生可以以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價值觀直接去理解課文,進行情感的體驗、價值的判斷,與作者、文本、心靈直接對話。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三讀兩查一質疑」(初讀明大意、劃新詞、標段序,次讀析思路、明主旨、質疑難,三讀體情感、品語句;一查生字、新詞,二查相關資料;質疑問難,標出不理解處)的預習要求,幫助學生養成寫自學筆記的習慣。
2.自主復習的習慣。學生每天在完成作業之前對當天所學內容及時復習,不僅能提高作業速度,而且能鞏固知識。復習的方法有:分類整理、重點憶記、自編習題等。
3.自主練習的習慣。告訴學生在「三讀兩答一檢查」(即速讀明大意,跳讀帶問題,精讀做答案;先口頭試答,後用筆正答;再對照答案檢查)後認真思考出錯原因,及時反思,總結提高,並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四聯三不離」(聯系中心,聯系段意,聯系寫作方法,聯繫上下文;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4.自主反思的習慣。反思是學生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評價,獲得自我體驗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反思中要善於總結達成目標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即對知識內容及產生過程、思維方法及推理過程、語言表述等進行反思,從而真正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總之,語文自主學習是新理念指導下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所倡導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主宰自己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更廣的空間留給學生。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穿針引線,鋪路搭橋,讓學生在廣闊無垠的知識空間自由翱翔。

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習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是學好語文這門學科最關鍵的因素,語文教師應該從小就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一、激發興趣,誘發學生自覺學習的情感。1.設疑激趣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時,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要求學生必須邊讀邊想,學會質疑,並能主動解決。 如《窮人》一課,在學生讀完課題之後,我設疑:「從課題中,你明白了什麼是窮人?」「課文中寫的是那些窮人?」這樣設疑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再如:在教學《月光曲》一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什麼?他怎樣做?當他走進小屋又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後來他為盲人彈什麼曲子? 學生們對著這些問題開始從課文中找答案,討論,思考。在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後,我就開始進行教學,結果整堂課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效果良好。 2.情境引趣,激發自學的興趣。對於一些寫景寫物或抒情的課文,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情境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如《月光曲》、《山中訪友》、《最後一頭戰象》等文章,要麼意境深遠,要麼感情強烈。在教學時,呈現出來的形式,通過播放配樂課文、錄音或圖片展示,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再如:在教學作文課《感受大自然》時,我首先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春遊活動,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景物,然後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景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最後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景色記述下來。在整個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真正體會到了知識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的真理,充分調動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強化學生自覺學習的技能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時,首先抓住作者為什麼對一個農村少年的形象外貌描寫,其次寫了少年閏土的哪些事,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還可拓展思維,讓學生按此方法介紹自己的小夥伴,學生積極性高,不僅讀懂了課文內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方法並且學會了應用。 又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我首先讓學生搜集有關魯迅的資料和魯迅的詩詞文章,讓學生在自學中感受我國的偉人,感受魯迅為什麼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之後再指導學生學課文,弄清課文寫的是什麼,理解魯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學生學習課文,一邊閱讀一邊想像魯迅先生愛國主義的思想,從而激起學生民族的自豪感。三、注重質疑,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要巧用矛盾,激發學生質疑興趣。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能調動其積極性,打開其思維,積極進行探究,不斷提出疑難問題。在學《窮人》一文時,我採用的是以圖質疑(課件出示插圖),學生們看到圖中的漁夫和桑娜家境已經夠貧寒還收養西蒙的孩子,今後日子該怎麼過?看到這里學生興趣盎然,提出了一系列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一家人只夠捕魚為生,魚能吃得飽嗎?何況還要養那麼多人?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飽?再抱回西蒙的孩子,今後的日子怎過?由於學生抓住了課文內容,我就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去尋求答案,很快就弄清了課文主要內容,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四、關注差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新課程指引下的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主意識、積極態度、合作方式、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學古詩《春夜喜雨》時,在引導學生理解古詩意境這一環節中打破以往的教學方式:喜歡朗誦的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喜歡音樂的同學,自己給古詩配上合適的音樂後朗讀,也可以自己拿樂器伴奏朗讀,讓他們在音樂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古詩;喜歡畫畫的同學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把古詩的內容畫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樣,學生就能在不同的區域中發揮自己的智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輕松愉快地理解古詩的意境。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增強了學習古詩的興趣。四、持之以恆,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任何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教師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復習,課中、課下認真讀書,能搜集有關資料,善於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主動收聽廣播等習慣,並貫穿於每一節課。在學習《詹天佑》一文時,學生收集到詹天佑的資料,明白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他還修築了許多鐵路;學習《老人與海鷗》一文時,學生抓住老人與海鷗和海鷗與老人深厚感情的事,反復感悟朗讀,不知不覺就運用了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從而體會出人與動物之間的濃濃的愛。自學能力的培養與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創造機會,運用多種方法,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⑶ 語文怎樣進行自主學習

一、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意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的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等。如在教《過秦論》一文時,當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後,不急於討論分析,而是用多媒體出示秦滅六國示意圖,使學生對秦國勢力擴張路線有整體感知,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再如學習古詩時,課前五分鍾進行競賽活動,看誰背的古詩多,看誰知道的詩人最多,看誰講的有關詩人的故事最多……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形成強大的內驅力。
二、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現,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教師應創設自主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強烈的學習責任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如以課堂提問為突破口,使課堂始終處在一種積極主動的氛圍之中,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教師站在高處,從整節課、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層次、有步驟的系統的問題。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認真解讀文章,從而多方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乃至創造能力。
教師必須在策劃、組織學生學習活動上多下功夫,促進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教師要真正做到「以學定教」,學生已理解的堅決不講,不是教學重點的不講或少講,應當鼓勵學生認真思考,鼓勵他們質疑問難的探索,幫助學生克服思維惰性,擺脫「盡信書」和「盡信教師」的思維桎梏,並通過與老師、同學的交流激活思維,發展創新能力。授課時,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活動空間、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寬他們的思路,進行多角度的思維活動。這時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的討論、辯論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提供幫助和指導,把自己定位於「學生的指導者、學生的合作者、學生的服務者」,幫助、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傳授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要善於「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教師應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去實踐運用,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學習方法。
如預習新課文中理解不了的問題,可以查資料尋求解決。還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學生課上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積累、讀書、思考、討論、質疑,每一個學習環節都始終讓自己處於主體地位,積極地參與,理解文意,增強情感體驗。
再如學習新課,第一遍通讀文章,對文章整體「初步感知」;再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語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最後統觀全文,掌握表達形式上的特點,從而形成「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學習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及時地指導學生反思與回顧。反思與回顧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對知識本身的小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內化,促進新知識結構的形成與加固。如指導全體學生默想學了哪些知識以及知識是怎樣形成的,指定學生初步總結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習情況如何,由學生對個體和小組情況做出評價,教師進行必要的總結,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則是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與回顧,讓學生畫知識結構圖或學習流程圖,學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歸納學法,遷移並發現和提出更為復雜的問題,獲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悅,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奠定自信的基礎。
四、豐富自主學習的形式
語文教學後,可結合課文內容,當場編一首熱情洋溢的小詩,創作一個精彩的故事。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說說自己的肺腑之言;課後有效地組織學生編輯小報、表演課本劇,進行辯論、開展社會調查,學以致用,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和本課學習形成的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從創新實踐的角度出發安排拓展。
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教師必須給學生創設一個平台讓學生進行實踐。就語文課而言,語文活動主要應該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應適時設計開放的、多元的、突出學生自主性的活動。
如在學習《雷雨》一課時,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自製頭飾、道具,進行故事情節表演,小組間再展開比賽。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自主學習。最後師生再共同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小組等。因為要表演,學生得仔細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從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和思維的應變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也從中得到了鍛煉。
學生掌握的自主學習方法越多、越細,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越強,就越能把課內的學習內容主動遷移到課外,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來解決新問題,並加以創造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學生必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由被動地聽講與接受轉變為自主探究獲取知識,促進自身發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不斷被激勵去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才不再限制於教師所講的范圍,而是不斷地發現、不斷地創新。

⑷ 如何培養學生在語文課堂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而,語文課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角色,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語文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適應職業轉換和知識更新頻率加快的要求,一個人僅僅靠在學校學的知識已遠遠不夠,每個人都必須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類生存的基本能力。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講的:「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聖陶也曾說過:「教師今天的教正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從長遠來看,培養自學能力是一項比接受知識更為重要的任務。同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清醒地知道在當今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將所有人類知識傳授給學習者,教育的任務必然要由使學生學到知識轉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的根本。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學生是有思想、有意識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自主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終生發展的需要。自主學習是個體走出學校後採取的主要學習方式,如果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個體的終生發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助於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課堂上的自主性學習並非獨行其事,而是指學生不盲從老師,熱情參與,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變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擺脫對老教師的依賴感。真正意識到知識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自己才是學習的管理者,這有助於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語文課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范圍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實際上是元認知監控的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

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有西方學者提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時,其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進而又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的行為表現、學習的物質環境、學習的社會性等六個方面對自主學習的實質作出了解釋。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作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他還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我認為「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能動地參與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活動和自我拓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組織學習活動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拓展學生潛能。
三、語文課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及過程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主動

的充滿情趣的學習活動。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雙向活動構成的統一體。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分別從教與學也即老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 1.教師的教學
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浩如煙海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生只有掌握開啟學習和創造之門的鑰匙,才能真正自由地進入學習和創造的殿堂。因此,在充分強調學生自主性的同時,並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的任務反而更加重大,能力要求更強。「傳道、授業、解惑」已遠不能涵蓋教師的作用。教師是多種角色的扮演者,是知識的誘發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信息的咨詢者,能力形成的促進者,個性品德形式的培養者。那麼。教師究竟該如何正確的扮演這些角色呢?
首先,教師只有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學生緊張恐懼的心理,才不會讓學生產生冷漠呆滯的神情,學生才能成為課堂的主人,也就敢於提出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孩子的思維發展是從疑問開始的,不懂的敢於問出來,也就充當了課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為教師講課時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遺漏忽略了的一些問題,那麼教學的質量再好也是老師的,而不是學生的。

⑸ 如何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自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自讀課文的自學能力
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的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這里強調的就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他的這一思想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育機構的重要任務;第二、學生要努力學會自學的本領,養成自學的習慣;第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是否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衡量一個教師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摘自《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一、為什麼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時代的要求: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人類新知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要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就得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建設者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對新一代人才素質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2、課程的要求:
相當長的時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大多不重視學生的自學,只注重教師的「講」。而在語文教學和發展任務中,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造性思維,對學生的發展起關鍵性作用。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人類近100年掌握的科學知識,佔有史以來科學知識總量的90%。人類的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長一倍。20世紀是每10年增長一倍,而最近10年則是大約3年增長一倍。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體系,尤其是語文教學,它涉及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生活方方面面都與之聯系,因此教師是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完的,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後進一步去學習。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僅有教師的講授,學生是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知識,提高素養的。這就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3、新課標的要求:
我們現在使用的是新課改下新編的中學語文教材。新教材體現新課標的一個重要教學觀念就是「以人為本」,即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改變過去強調的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習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干動手的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我認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實現教育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因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就是一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並以學生自己發展為目標的學習過程。只有培養出學生較強的自學能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4、學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初中階段學生自主性意識崛起、學生研究性學習興趣日濃。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期,而且,現在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尤其是網路信息的高速與大容量給學生提供了相當多且豐富的知識。這時光憑老師講解已遠遠無法滿足學生認知能力的需求了,這就給我們的教學活動提出了一個嚴峻而迫切的要求——即怎麼能讓學生既「吃飽」又能保障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吃好」。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辦法。
二、什麼是自學能力?
什麼是自學能力呢?就是受教育者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獨立地獲取新知識、技能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學能力,有利於發展各門學科的自學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素質。———摘自《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的自學能力培養涉及到許多方面:從講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從課堂教學到課後作業都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在此截取其中一個方面,重點談談自讀課文學習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關鍵
習慣是經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徵。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認為在自讀課文自學中應養成以下幾點良好的自學習慣:
1、 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戰爭中有句名言「不打無准備之戰」,同樣的,在學習中對於課文的預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養課前預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更高效、更主動的學習課文內容,提高課堂學習興趣與效率。
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布置具體的有針對性的預習習題,讓學生獨立的解決,並在課堂上共同探討。例如現代文預習,主要要求學生預習字詞、相關的文學背景、文章內容以及中心思想;文言文預習則要求學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並總結文章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
2、 培養有目的地學習的習慣:
有目的地學習,就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後通過課堂學習解決疑問的過程。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強、聽課效率提高。
3、 培養勤翻工具書的習慣:
「字典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在第一節課就傳達給學生的一個理念。在遇到爭議時、或者新知識時,我總是鼓勵學生去查字典,而不允許他們憑主觀去盲目猜測。在堅持這樣的引導下,效果也比較明顯,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主動的去查工具書,字典也成了他們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培養積極參與、勤於動腦的習慣:
自讀課文教學強調將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角。這就要求學生能主動融入其中、充分發揮課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學生的積極參與、樂於參與、勇於參與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教學過程能否進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於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並且在自讀可課文學習中承擔課堂「小主人」的重任。比如:讓學生推薦一篇課文里需要掌握的重點詞語及解釋,或者指出需注意的一些易錯字、詞、及解釋;文章重點語段可以由學生自己去尋找,並將自己的理解與全班同學溝通,互相探討、互助學習;我也試著讓學生就課文內容自行表演,從而幫助他們主動掌握課文內容、揣摩人物形象。因為表演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能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我還大膽採用了體驗情境的教學,在學習《登上地球之巔》這篇課文時,我覺得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學習,學生對於課文的認識不會很深刻,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經歷,於是我讓同學們採取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去學習,即:四個同學飾演文中四個主人公,其餘同學飾記者,飾記者的同學需要根據課文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而飾四個文中人物的同學就要非常熟悉課文,去應對相應的問題。課堂學習的結果相當的好,同學的提問比較精準、且與文章的中心聯系較緊密,而四個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僅熟悉課文內容,還額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已比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人物的精神。像這樣創設一定情境,讓學生去發揮學習主動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學生自學的能力,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5、培養學後總結的習慣:
我們說學習一篇課文,不僅是解決這篇課文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能從這篇課文中學到方法,舉一反三,從而能自學相同類型的文章。「方法是學習的鑰匙」,這就需要學生能從課文中總結學習方法,用於以後的自學。所以在學習一些不同類型的文章時,我要求學生去自行總結在這篇文章中學到的方法,並歸納出來。通過長期練習,學生由剛開始只能總結一兩點表面內容,發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點學習方法,且能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二)、掌握方法,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重點:
學習方法,是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上述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在自讀課文學習中,注意教給學生自學方法,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1、指導學生學會積累、運用語言。
首先,要學會使用工具書(字典、詞典、資料書)。因為學生會不會使用工具書,有沒有用工具書的習慣,關繫到他們一生自學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學生使用工具書作為培養自學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在教學中,是老師走在前面,還是學生走在前面,兩者有著質的區別。如,一篇文章的教學,老師查字典、找資料,與學生查字典,找資料,大有區別。有的同學經常問老師某字的讀音,他們等待老師的告訴,而我常不告訴。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若遇到生字、新詞、難句及與文章內容有聯系的問題時,我都鼓勵學生藉助工具書解決這些問題。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字典是最好的老師」。
其次,學會摘錄,積累詞句。在閱讀各種文章的過程中,遇到好詞、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學生摘錄下來。我在學生的預習作業中就明確要求學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於三句。還有像自讀的文言文預習,我也常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的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摘抄下來後,指導學生通過讀、背等方式積累。此外,還要養成多問、多說、多寫的習慣。最後,我還鼓勵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多說、多寫,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再次,為了深入理解一篇課文,為了擴大知識面,增加文學常識積累。我注意教學生查找參考資料的方法,這也是自學時必不可少的能力。如學習《丑小鴨》,我就讓學生去查找關於安徒生的生平簡介;學《黃河頌》讓學生查地圖資料、地理知識;學《真正的英雄》就讓他們去了解「挑戰者號」的相關背景。有時我會對學生查找的資料做必要的補充,但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搜集的資料不僅全面廣泛,而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經常查看有關的書籍、資料和圖片,能使學生初步知道哪類課文可以查找哪方面的書籍和資料。這樣既培養了能力,又能激起學生更濃的學習興趣。
2、教學生掌握學習步驟
學生學習課文,往往東看一點,西看一點,沒有順序,缺乏條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認為讀懂了,不會逐步深入學習,所以教他們有步驟地學習就很重要。在一般情況下,我要求學生第一遍通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不懂的生字生詞;接著朗讀或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大體知道寫的是什麼,然後再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語段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最後再返回頭來統觀全文,劃分段落,總結中心思想,掌握表達形式上的特點。這樣,既有利於學生鑽進去逐層深入地學,又能跳出來看到文章的整體,總結自己學到了什麼。比如《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這篇文章學習:學生第一遍閱讀,解決了課內生字詞,再讀課文時,了解了文章寫的是「一個星期天發生在福樓拜家,朋友聚會的事情」,這篇課文重點描寫了幾個人物的特點,因此接著我指導學生重點品讀表現人物特點的語句,最後通過個體人物的特點,反觀全文,歸納這些人物的共同特點,並總結文章在描寫人物時用了哪些方法。當然這些學習步驟,可以因課文不同而有所不同。當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了,自學能力提高了,還可以變更或簡化,但在打基礎期間這樣的學習是必要的。
3、教學生對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方法學習
不同的文章,作者思路不同,表達方法不同,重點不同。一般來說,記敘性文章(包括記敘性散文、記敘性詩歌、小說),應把握好記敘的要素;抒情性散文,應側重了解文章的行文線索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說明性的文章,應把握好說明的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徵、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及語言的特點;議論性文章,應把握好論點、論據、論證(論證方法)。不同課文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能使學生抓住各類文章特點,用不同方法去學習,即節省時間,又擴大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於訓練學生逐步學會根據教材實際抓重點、抓特點地進行分析,使他們在自學時能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
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教一點有關文章的知識。當然,這些知識的講授不是外加的,而是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給的。比如學《女媧造人》,這篇文章的體裁是神話,因此首先教學生掌握神話的基本特點——豐富的想像、誇張的手法,接著指導學生從神話特點入手學習文章的情節。學生懂得了這些,學習文章時就不會覺得無從下手了,反而能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節。又如《秋天》這首詩歌,我指導學生抓住詩歌的幾個要素——意象性、象徵性、詩歌主旨、作者情感,從這幾個角度去學習,就能基本把握住詩歌學習的重點,而不至於有所偏頗。除此之外教材中還有不少描寫景物的文章,這類課文語言優美,感染力強,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學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去體會。關於寫人的記敘文,作者要通過一件或幾件具體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德,要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
關於自讀課文的學習其實方法有很多,在這里我也是只是就自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採取的辦法總結了以上幾點。當然,方法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根據學生個體的特點而因地制宜。我個人認為在自讀課文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空間相當大,因此我也會將在此方面不余遺力的進行下去。因為我們做老師的職責就是:培養有創造性、獨立自主的「大寫的人」。

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學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能力。「授之一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以便他們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開拓他們的視野,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自學信心 自學方法 自學習慣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表明了興趣對學習的意義。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知,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很強的注意力,才能調動學生的自覺的積極性;反之,沒有任何興趣強迫學生學習就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興趣有待於培養,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老師的指導。有了興趣,才談的上培養學生的能力。興趣是學生的內因,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觀察、感受時,擅長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處於興奮狀態;觀察後,用語言表達情景時,擅長抽象思維的左半球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腦潛在的力量,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參與的興趣和意識,培養了參與的能力。根據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努力創設吸引人、感動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互助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讓學生感受,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並且能主動地參與進去,積極地探索、積極地尋求答案。依據這一點,在學習《草原的早晨》時,我首先為學生展示了我搜集到的大草原的照片:藍天白雲、滿眼綠色、牛羊成群、野花盛開…學生一下被圖片中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此時我說:「這些圖片和今天我們將要學的課文內容一模一樣,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游覽和感受一番,好不好?」同學們一致響應。接著,伴隨著悠揚的草原樂曲,我又為大家播放起了配合課文內容的大草原的美景的課件,並請學生們准備談一談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來到草原的感受。這一下,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認真地看,細心地體驗,爭著盡情地說…尤其是在深入學習課文後,我希望他們利用自己的朗讀來重現大草原的美景時,學生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個個搶著讀、比著讀,讀得那麼令人陶醉…由此可見,恰當地創設情景,的確能激發學生們去發現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內涵,探索美的真諦的興趣。
總之,教師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發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參與的意識和能力。然而,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再多,終究是有限的,培養的學生走出校門以後必須要「自能聽話,自能讀書,自能成文。」因此,教師教學生學,不只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重要的是把學習的方式教給了學生。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並能運用自如,這不僅得益於一時,而且終身受用無窮。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再次要教給正確自學的方法
愛因斯坦曾說過:「勤勞的汗水加珍惜時間再加合理的方法等於成功」。這就告訴我們方法是多麼重要呀!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金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金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
1、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是自學的好方法
默讀是我們自學課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讀(用手指文章)、不動唇(小聲叨念)。因此,我們在默讀中,應該做到:
⑴、養成按句默讀的習慣。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個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個個單獨來瞧,以提高默讀速度,培養整體觀念。
⑵、養成邊默讀邊查問的習慣。對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查字典、翻資料、找工具書,弄懂了再讀下去,不馬虎了事。
⑶、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習慣,一邊看句子,一邊想這句話的意思。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作者將他們豐富而濃厚的情感流於筆端,凝聚在字里行間。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要以「情感」為動力,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可以促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理解是閱讀實踐的核心內容,沒有理解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許多文章只有在反復誦讀中才能體會出它的精髓,加深對文字的理解,真正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有感情地讀不僅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同時也是想像的過程,邊讀邊思邊想像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這樣的朗讀才會促進對文章的理解。如《白楊》一文,學生預習課文,可

⑺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課的自主學習能力

《 語文課程標准 》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其中把「自主」學習放在了首位,說明了自主學習應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方式。自主學習不同於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是教育機構(學校)提供多種學習媒體,由學習者自主選擇適合其本人的教育資源以獲取知識。自主學習有賴於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起來。
一、激發興趣,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學習。
1.成功導入新課,誘發學習興趣。
成功的導入,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一種渴望、一種探索的心理期待著新課的開始。在《幸福是什麼》的教學中,我首先舉了幾個「幸福」的例子:(1)小明幫助殘疾老人挑水,他很幸福。(2)小時每天上學放學都有車接送,他很幸福。(3)小英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漂亮的衣服,她很幸福。(4)小紅每天晚上服侍生病的媽媽後,才去做作業,她很幸福。然後要求學生回答哪些情況是真正的幸福。學生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此時,我便抓住學生有濃厚興趣的時機引導說:「幸福是什麼?怎樣才算真正的幸福?請大家看課文體會它的含義。」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帶著疑問看課文,他們總想解開「幸福」之謎,因而就把學生的心緊緊地吸引到了課堂上。
2.創設情境,增強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習興趣。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而後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因此課堂中需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形式上的生動性的情境,使他們被吸引著,情不自禁地進入情境,投入到要學的內容之中。如我在教《海底世界》時,就設計了「海龜爺爺漫遊海底世界」這一情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課始,播放多媒體課件,顯出海底的畫面,然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到過海底嗎?你知道海底有些什麼嗎?現在請同學們穿上潛水衣,戴上潛水鏡,跟著導游海龜爺爺去漫遊海底世界,好嗎?總結全文時,請同學們各自向海龜爺爺匯報自己漫遊海底世界的感受。這是一個新奇的教學設計,符合兒童的好奇心和新奇感。這樣教學,以境誘人,以情感人,情境交融,形象生動。
3.開展學習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爭強好勝,最喜歡比個輸贏。語文課上,根據教材的特點,開展小型的學習競賽,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鯨》這一課,課文3--7小節從種類、生活習性方面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鯨的知識。教學該部分時,請同學們自學課文3--7小節,以六人小組為一個單位,開展知識競賽,比一比,看哪一組學得好。先進行必答題。(必答題題目圍繞書本知識,較簡單)每個小組都認真地投入,學習興趣很濃。必答題部分各個小組回答得准確、流利。接著再進行搶答題。該部分,配以多媒體課件演示,如:1看鯨吃食的錄像,請你辨認鯨的種類。2、根據水柱的不同的樣子辨認鯨的種類。3、用筆畫出鯨睡覺時的樣子等。同學們興致極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而且知識掌握正確。這種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放手自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性。
語文自主學習的獨立性,主要指學生善於自學,獨立思考,具有認識的獨立性,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最終達到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其路徑是引導學生主動探求,把大量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和感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通過下列四種形式來體現:1.讀書:課堂上安排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書。以學生個人的朗讀、默讀、瀏覽為主。並要求學生讀書時,圈點、劃、批, 不斷實踐,逐步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鼓勵學生讀書後提出問題,檢查讀書的效果。2.思考:學生讀書時,讀思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針對問題,對文章的詞、句、段、篇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 理解內容和積累語言,這正是學生通過自己思維, 達到思有所悟的境界。3.議論:學生通過讀書思考,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後,再通過議論,讓學生交流、改進,再嘗試,再讀書,從而積極主動獲取新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取。4.質疑:善於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同學共同解決,在合作中進一步學習。
三、相機引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語文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主要指學生能主動地閱讀、觀察、思考, 改變過去呆坐靜聽、 被動接受的做法。 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在學生閱讀時, 做好激發、引導、點撥、小結的工作。
1.激發:老師在上課之初,向學生提出明確閱讀任務,結合理解課題,激發學生學深入閱讀的學習熱情。在閱讀環境上,創造一種與課文思想感情相協調的課堂氣氛,並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里,讓學生置身於文章之中,學習語言、感受形象、體會感情,讓學生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狀態。
2.引導:指導學生自主讀書,老師要有明確的合理思路,精心設計學習步驟,提示科學實用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指明道路。並在學生求知興趣最高的時機,提出最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學生經過努力才能答得出來的,有利於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
3.點撥:在學生自主讀書時,會遇到成人意料之外的障礙,老師相機點撥。對學生理解不正確或不透徹的地方及有爭論的問題,給予指點,使學生明確認識;對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老師進行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在學生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老師點撥,使其柳暗花明又一春。
4.小結:在學生討論時,老師抓住時機進行小結,小結包括學習一個段落後小結和學習全文後總結。學生能小結的可以引導學生小結,小結內容要簡明扼要。

⑻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握住「自學」的金鑰匙
在高效課堂指導下,我認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方面,教師得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有自學能力,並著力去培養開發他們的這種能力。很多教師對學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識去詳細講解,其態度可謂認真負責,但效果較差。一堂課講下來,結果自己很累,學生也沒有嘗到學習的樂趣。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她從不主張留課外作業,而是靠課上精講多練,合理組織教學,向課堂要質量。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了「師講生聽」的被動學習習慣,而今要轉變成自己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難免有些不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就應給他們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師指導下的時間是短暫的,今後工作的時間是漫長的,而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層出不窮,只有自學才能不斷獲得大量的新知識,創造型地運用新知識,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此,世界上許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使學生對自學有正確的認識,並渴望掌握這把鑰匙。
二、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指導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對於數學來說,良好的學習方法很多,如課前預習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導學案的預習,既可以保證學生預習的質量(因為各類學生預習所用時間不同,放在課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節省課堂上的時間,但老師一定要對預習的情況有所反饋;導學案的預習一定要充分:課前學生充分預習導學案,自己解決一部分問題,同時用紅筆標出不明白的問題,使對學、群學更具針對性,提高了對學、群學的有效性,節省了時間;預習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質量。三提前預習學會質疑
在這個學期,我在給學生布置預習時,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即自學提綱,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讀書。對學生自學中提出的疑難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或者通過查工具書進行解決問題,要是這些辦法都不行,就留到師生一起解決。目的是使一些淺顯的問題得到及時地解決,為繼續自學掃除障礙,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在適當講解後,引導學生釋疑、探索、歸納和總結。
總之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長期指導和訓練。

⑼ 小學語文如何交給學生自學方法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教師在教學中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可見培養自學能力是小學語文學法指導的核心和歸宿。而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我認為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表明了興趣對於學習的意義。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可知興趣是人樂於接觸、認識某種事物,並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激勵學生用心去鑽研、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自己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要適時的引導學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談得上培養能力。例如我在聽二年級的一節語文課《咕咚來了》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是先通過做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的,上課前她拿來一大盆水和一顆橙子,然後利用低年級同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的身心特點,讓學生先自學課文,從文中找出到底「咕咚」是什麼?誰能通過理解課文來親自示範,讓我們聽聽咕咚的聲音。學生為了能上台做實驗,每個人都很認真地自學課文,自覺的查找資料,結合課後的生字詞以及課文輔導用書理解、掌握課文,在這,教師就很充分的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有想學習的慾望,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礎。 二、科學調控,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小學的語文自學能力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自學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是學生自學能力形成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自學活動時,要整體著眼,科學調控,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首先,在學生自學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合理地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規定自學范圍、內容。提出自學的注意點,明確讀書時需要思考的問題等。就以我所執教的五年級的一個班為例,當我在要求學生自學課文《修鞋姑娘》時,我會先對他們提出自學的具體要求:第一,能根據課後的生字、新詞,在課文中找出來,結合上下文理解字義、詞義,自覺地去掌握他們;第二,理解課題和文章中心的關系,(例如:文中的「修鞋姑娘」是誰?「我」為什麼要尋找她?第三,能夠准確地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第四,能夠圍繞課文內容、中心思想,提出疑難問題,或是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這樣,自學目標明確,使學生學有所指,學有所依。 其次,學生自學時,教師要隨時獲取反饋信息,就關鍵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的內容及學生的質疑作出及時的點撥、啟發與講解。同時,教師要對學生在自學中反映出來的情況長善救失,給予正確的引導,並對學生的整個自學過程作總結概括,給予積極、正確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善的認知結構。三、循序漸進,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自學。教師可安排「導—扶—放」的三段式指導程序,逐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導」即引導,指導教師依據教材,講清知識,教給方法,提示規律。「扶」即扶助,指教師在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處提出自學的思考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模仿或借鑒已有的學習技巧或方法獨立學習,而後師生共同討論,小結,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放」即放手,就是教師先提出課題,布置自學內容,要求和進度,不提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看書自學,逐漸由學生自己歸納整理出綱要,自己找規律。在自學以後,再由教師檢查了解,學生提出質疑,師生討論釋疑。 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先重點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第二段,教學的基本過程是:(一)對照插圖,速讀課文,弄懂這段主要寫了什麼;(二)細讀課文,掌握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了解段落的結構方式(總—分—總)學習作者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比較、排比、比喻、擬人);(三)師生輪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師進行小結,接著教師扶著學生運用第二段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第三段,教師適時就文章中的重點、難點進行點撥。最後選用一篇與《桂林山水》一文內容相似,結構相同的文章《我愛灕江》讓學生獨立自學。這樣安排自學程序,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探索、質疑、爭論充滿了整個課堂,活躍了課堂氣氛,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也使學生真正看到了他們在課堂的地位,自覺不自覺地扮演了「主人」的角色。 當然,導、扶、放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結合,合理運用,使自學指導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四、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說過:「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教兒童發現真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是有

⑽ 如何寫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技巧:
一、 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

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師首先要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明主,尊重不同學生的情感、思維、興趣、愛好,允許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看法,盡管這些看法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荒誕不稽、幼稚可笑的,我們都要熱情地鼓勵他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才能自主地學習。我在教〈〈不懂就要問〉〉這課時,預習前,我就要求同學們認真預習,然後提出所有想問的問題。結果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比以往多得多,甚至有一位同學問我:「老師,孫中山小時候那麼會提問題,他後來成為科學家了嗎?」這個問題與課文內容毫無關系,但我沒有拒絕回答,而是給他們講了孫中山以後的事跡,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整節課的學習熱情都非常高。
二、 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或稍作改編、或拓展延伸,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如第六冊語文教材〈〈積累運用六〉〉,裡面有一篇短文〈〈盲人與畫〉〉,旁邊還配了一幅沒有彩色的畫,學完短文以後,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把畫彩上顏色,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高漲,很快就把畫塗得五顏六色。然後,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塗的畫,有個同學說:「我的圖上有一顆火紅火紅的太陽。」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是一條清可見底的小河,河邊是一塊碧綠的草地。」有的則說:「我的圖上有一幢童話般的屋子,屋裡住著一隻小白兔呢!」同學們的想像真是豐富!再如在教《奴隸英雄》這課時,我在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奴隸主、貴夫人、斯巴達克等,然後讓他們表演。類似的例子教材中還很多,教師只要善於挖掘,就一定能找到學生感興趣的素材。
三、 立足自主學習的起點。
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就要摸准學生學習的起點。我以為,這個「起點」就應該是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所給的材料太簡單,低於「最近發展區」,學生早就會了,沒有學習的興趣。所給的材料太復雜,高於「最近發展區」,學生同樣沒有學習的興趣,也就無法自主地學習。所以,要立足「最近發展區」。但是,每個班級都有優生和學習困難生,每個同學的「最近發展區」又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然後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教《落花生》一課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1)、落花生有什麼特點?(2)、父親說做人要做怎樣的人?(3)、你對父親的話怎能樣理解,談談你的感想。前面兩個問題屬於一般性的問題,較適合中下生,後一個問題難度較大,需要聯系自身的經歷才能作答,適合於優生。在作業設計的時候,也要設計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四、 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將使他們受益終身。我是這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的:(1)、在預習時,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不懂讀的字詞,然後想辦法弄懂他們。如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2)、把不懂的問題寫在本子上,或獨立思考,或請教同學。這樣,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就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3)、鼓勵合作學習,把班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拿到小組里去討論解決。這樣,既能充分讓他們自主學習,又能增強他們的協作精神。每個同學在小組里都是平等的個體,可以自如地發表意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於教師長期不懈地努力。
五、 養成自主學習的精神。
自主精神作為一種學習品質,是很難能可貴的。而我們在很多時候忽視了這一點。有的教師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課堂上不允許存在不同意見,不允許學生有異常的想法。長期以往,學生沒有了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就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言,敢於說出自己的見解,敢於反駁別人的意見,敢於互相爭論。我在教《景陽岡》一課時,學校剛好為每個同學發了一張「保護珍稀動物--華南虎」的宣傳明信片。學完這一課,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多數同學都認為武松是個英雄,值得敬佩。這時,有個同學說:「我才不佩服武松呢,老師不是說,老虎是珍稀動物,叫大家保護老虎嗎?武松卻把它打死了。你們說,還要佩服他嗎?」這一異常見解立刻在全班引起嘩然,我引導大家繼續討論,並適時地結合學校的活動,教育學生要保護動物,保護生態,保護環境。
六、 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適當傳授一些學習的方法,將能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樂,更有效地去獲取知識。方法的教學可以單獨地進行,如教學生學生字時,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就行了。也可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教,具體如下:(1)、教師通過「幫」,教會學生處理信息。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分析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還相當有限,教師就應該指導與幫助他們,讓他們學會分項整理,再綜合挑選自己最喜歡、與自己的課題內容最貼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師通過「放」的方法,教會學生自主選題,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實驗、找資料、比較、綜合等方法後,教師對一些較淺顯的問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選題、自主研究;(3)、教師通過「導」的方法,教會學生主動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教《趙州橋》一課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資料、上互聯網等方法主動去查找有關橋的知識。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如何讓學生自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