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72篇怎麼考是只有出理解性默寫這樣考的嗎還是有古詩文鑒賞這樣考
高考古詩文鑒賞一般都是課外的,古詩文一般考默寫,這個建議只供參考。可以問問老師,今年的高考《語文課程標准》是怎麼規定的,更准確。
B. 2021年高考語文必背篇目有什麼
高考語文必背篇目有以下文章:
1、《勸學》荀子
2、《逍遙游》莊子
3、《師說》韓愈
4《阿房宮賦》杜牧
5、《赤壁賦》蘇軾
6、《詩經•氓》
7、《蜀道難》李白
8、《登高》杜甫
9、《琵琶行》
10、《錦瑟》李商隱
11、《虞美人》李煜
12、《念奴嬌》蘇軾
13、《永遇樂》辛棄疾
14、《離騷》(節選)屈原
高考語文知識點復習技巧
1、熟背如流
平時的復習中,要做到每一篇都能熟背如流。要達到這個要求,背誦時,要口、手、腦一起動。動口,讀通讀熟每個句子;動手,寫一寫難寫的字詞;動腦,想一想上下句、上下段之間的聯系。
2、深度理解
最近兩年,新課標默寫題型以理解性默寫為主,這就要求考生要深度理解背誦默寫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內容、含義、作用、手法等等。
3、及時復習
「背了忘,忘了再背,背了再忘,」高考語文復習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遺忘是客觀存在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注意「及時復習」。
C. 高中語文必背篇目
第一部分——先秦名言
《詩經》
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關雎》
2.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3.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4.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5.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7.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湛奧》
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9.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10.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11.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
12.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詩經•大雅•盪》
13. 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14.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物。
15.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16.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17.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8.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19.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詩經•衛風•氓》
20.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經•衛風•氓》
21. 桑之落矣,其黃可隕。《詩經•衛風•氓》
22.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衛風•氓》
23.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經•衛風•氓》
24.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北風•靜女》
25.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2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27.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28.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29.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30.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
31.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2.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尚書》
33. 滿招損,謙受益。
34. 詩言志,歌詠言。
35.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36.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37. 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污俗,咸與惟新。
38. 無偏無黨,王道盪盪。
39.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40.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周易》
4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42.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43.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系辭下》
44.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45.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易經•系辭上》
46.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47.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48.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49.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經•乾》
《禮記》
5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51.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教學相長》
52.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教學相長》
53.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4.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55.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56.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57.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58.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59.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60.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61. 十目所視,十指所指。《禮記•大學》
62. 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禮記•訪記》
63.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左傳》
64.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65.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66.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67.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68. 不以一眚掩大德。
69.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70.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71.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72.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左傳•僖公十四年》
73.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74.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75.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76.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左傳•閔公元年》
77.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左傳•襄公二十年》
78.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79.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國語》
80.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81.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周語上》
82. 中不勝貌,恥也;華而不實,恥也 。
83. 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船,水則資車,以待乏者。《國語•勾踐滅吳》
84. 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者所惡,補民之所不足。《國語•勾踐滅吳》
85.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不食。《國語•勾踐滅吳》
86. 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國語•勾踐滅吳》
87.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與其旅進旅退。《國語•勾踐滅吳》
88. 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國語•勾踐滅吳》
《管子》
89.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國》
90.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論積貯疏》
91.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權修》
《晏子春秋》
92.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93.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94. 掛羊頭,賣狗肉。《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論語》
95.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96.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97.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98. 當仁,不讓於師。
99.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00.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101.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0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0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04.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05.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0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0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108.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09.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俱。《論語•子罕》
110.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13.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14.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115. 馬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16.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117.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118.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119.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治長》
120.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21.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122. 飯疏食,飲水,去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
12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124. 富與貴,世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
125.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論語•里仁》
126.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127.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
128.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又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129.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130.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論語•衛靈公》
13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32.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133.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134.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135. 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136.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137.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138.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39. 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140.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141.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142.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3.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144.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145.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46.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老子》
147.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48.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149.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150.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51.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15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53.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154. 治大國,若烹小鮮。
155.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156.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57.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58. 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159.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60.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61. 曲則全,枉則直。
《孫子兵法》
162.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163.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164. 投入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165.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166.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軍爭》
《墨子》
167.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68.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169.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170. 愛人者必見於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於惡。
171.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戰國策》
172. 眾庶則強,增積成山。
173.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174. 前世之不忘,後事之師。
175. 見兔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176. 疑事無功,疑行無名。
177.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178.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179.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180.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181.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孟子》
182.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183.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18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185.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亦敬之。《孟子•離婁下》
186.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87.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18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89.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90.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191.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19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193.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194.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195.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196.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197. 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198.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為有能生者也。《孟子•弈秋》
199. 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200.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201.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取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202.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孟子•魚我所欲也》
203. 彼一時,此一時也。
204.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205.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206.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207.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莊子》
208.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20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21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11.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212. 鳧脛雖短,續之則優;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莊子•駢拇》
213.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14.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215.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216. 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
217. 白玉不毀,孰為珪璋。
218. 我常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219.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喪,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莊子•逍遙游》
220. 至人無己,神人無過,聖人無名。《莊子•逍遙游》
221. 庖丁解牛,游刃有餘。《莊子.養生主》
222.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
《楚辭》
223.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24.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25.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226.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22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楚辭•卜居》
228. 黃鍾毀棄,瓦釜雷鳴。
《荀子》
229. 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230.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231.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23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233.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
234.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235.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236.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237.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238.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239.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240.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荀子•非十二子》
《韓非子》
241. 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242.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243. 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244.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245.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246.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247.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248.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249. 不躓於山,而躓於垤。
250. 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
251.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
《淮南子》
252. 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
253.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呂氏春秋》
254.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於千里,不期乎驥驁。
255.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256.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察今》
257. 疑似之跡,不可不察。
258.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或乎?《呂氏春秋•刻舟求劍》
259.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呂氏春秋•盡數》
260. 嘗一脬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呂氏春秋•察今》
261.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察今》
262. 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騖。《呂氏春秋•察今》
263.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呂氏春秋•義賞》
楚•屈原
D. 高中語文必背篇目72 背誦技巧是什麼
有很多的同學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語文必背篇目有哪些,背誦技巧是什麼,我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五十篇
1.《論語》(共十則)、2.《孟子.魚我所欲也》、3.《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4.《左傳.曹劌論戰》、5.《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6.《前出師表》諸葛亮、7.《桃花源記》陶淵明、8.《三峽》酈道元;9.《馬說》韓愈、10.《陋室銘》劉禹錫、11.《小石潭記》柳宗元;12.《岳陽樓記》范仲淹、13.《醉翁亭記》歐陽修、14.《愛蓮說》周敦頤、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17.《詩經.關睢》、18.《詩經.蒹葭》;
19.《觀滄海》曹操、20.《飲酒》陶淵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灣、23.《使至塞上》王維、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25.《行路難》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32.《觀刈麥》白居易、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門太守行》李賀、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隱、38.《無題》李商隱;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42.《登飛來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45.《游山西村》陸游、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47.《過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49.《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50.《己亥雜詩》龔自珍。
高中十四篇
51.《荀子.勸學》、52.《莊子.逍遙游》;53.《師說》韓愈、54.《阿房宮賦》杜牧、55.《前赤壁賦》蘇軾;56.《詩經.氓》、57.《離騷》屈原;58.《蜀道難》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錦瑟》李商隱;6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6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6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初中新增十篇
1.《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列子.伯牙善鼓琴》;3.《答謝中書書》陶弘景、4.《湖心亭看雪》張岱、5.《河中石獸》紀昀;6.《樂府詩集.木蘭詩》、7.《登幽州台歌》陳子昂、8.《賣炭翁》白居易;9.《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10.《滿江紅(小住京華)》秋瑾。
一、讀熟法。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二、嘗試背誦法。朗讀三二遍後,就試著背。若背不出來,就打開課本看一看,然後再背,直到完全會背為止。
三、分解背誦法。把文章分成若幹部分,一部分一部分,一層次一層次地熟讀、背記。被分解成幾部分或幾個層次的內容能背下來了,再連起來整體背誦。
四、摘關鍵詞(提綱)法。把要背的課文中的關鍵詞摘出,寫在本子上,按關鍵詞的提示,時而俯首閉目,時而張眼瞅書,自己考自己。
五、背默結合法。自己認為已能背誦了,就默寫一次;默畢,翻開書頁自己校正。凡有錯處或漏處,自己劃上記號,重新背記。再背再默,再默再背,直到連標點符號也無誤為止。
六、浮現形象法。適用於背誦情景交融,文字畫面強的文章與詩詞。運用此法,還可在紙上隨意地畫簡筆畫,讓畫助背。
E. 高中語文古詩文記憶的方法
古詩文是高中學習和記憶的主要內容之一,想要記住需要運用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下面是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高中語文古詩文記憶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中語文古詩文記憶的方法
1.限時背誦法
這是強制記憶法之一。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如果能夠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例如限時背誦之後的即時檢測。在學校里,教師採用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2.抓關鍵詞語背誦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歷數擔當大任的人遭艱難情狀的句子,可抓住“苦”、“勞”、“餓”、“空乏”、“拂亂”等意義、用法獨特和在文中作用顯著的詞語。
3.嘗試回憶背誦法
朗讀有助於背誦,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復,記憶效果還是欠佳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朗讀到一定程度後,合上書試背,嘗試對記憶內容進行回憶,這樣能增強背誦的效果。這種嘗試回憶的方法還可在更廣泛的時間、場合中運用。
4.按寫作順序背誦文章
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途徑。例如,《核舟記》的寫作是空間順序,背誦時就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處理:整舟→船中→船頭→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個暗示空間順序的語句,學生可以先將這些語句記熟。然後在拆分每一段的結構,梳理每一個段落的背誦思路。
5.整分聯背誦法
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並有一定的聯系。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然後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後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對於較長篇幅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如《曹劌論戰》、《出師表》等篇目,這種方法是切實、有效而便捷的。
高中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①預讀。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清楚准確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
②抄讀。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③解讀。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④品讀。從文體特徵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徵,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徵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⑤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確記憶。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猜你喜歡:
1. 高二語文必背古詩詞知識
2. 高考語文必背古詩詞知識點
3. 語文古詩文的記憶技巧
4. 語文的古詩詞復習的方法介紹
5. 背誦古詩的好方法
6. 名師教你快速記憶語文古詩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