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公開課評價語有哪些
1、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2、要求學生將掌握的方法用於解題實踐、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流暢性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的同時提高學生解題方法的水平。
3、課堂氣氛活躍。老師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4、學習方法和教學手段多樣化,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5、數學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滲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得到進一步優化。
6、老師語言優美,儀表大方,課堂中能充分利用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景。
7、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為學生對新知的探究和整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8、老師課堂激情高,教學環節緊湊,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9、通過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節枯燥的計算課上的很精彩。
10、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對新知的探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和自學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11、老師的課語言精練,教學環節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
12、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
13、本節課,教師創設了學生愛好的猜謎活動,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去參與。
14、注重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新知。
15、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獲得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
16、例題習題的搭配合理,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
17、老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著,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得以應用。
18、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㈡ 一堂小學優秀語文課的評價標准
對於我們一線的任課老師,用感性的、直觀的方法來認識或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是最方便也最適用的。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觀察。
一、從學科性質上看。「語文姓語」這是大家常說的一句俗話,但它簡練明確地表達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徵。語文是工具,需要學習訓練,需要運用積累;語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審美、有文化積淀。《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講,在語言實踐過程中,提高語言實踐的能力。這就是要用語文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語文的無窮內涵。學生的多讀、多寫、多思、多問,是最重要的語文實踐,是實現語文積累,提高語文學習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徑。要克服目前課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語文手段的現象,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
二、從課堂形態上看。「課標」指出:要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充分施展和表現才能、取得學習成果的時空。在課堂上不管老師表現了多麼高超的語文才華,如果學生沒有充分活躍起來,沒有思維、想像、情感的迸發,就不能算一節好課。因此,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學習,應該是一節好課的主要標志。
三、從學生發展上看。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應該表現在每一節具體的課上。好的課堂,應能反映出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不熟練到熟練、由不喜歡到喜歡的發展過程。另外,學生的發展又應該是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學而又藝術化的方法過程,實現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發展的課堂,才是好課。
四、從學習氛圍上看。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在好的課堂上,老師應該與學生是平等的,與學生應該是心與心的交流(而不僅僅是過去所說的「教態」如何)。有了好的學習心理氛圍,課堂就一定會是民主的、和諧的,學生的學習就會是愉悅的。
五、從教學個性上看。語文教學不但應該使學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個性化的發展,而且特別注重教師教學的個性化。語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選文。不同的課文,就應該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每篇課文都應該選擇最適合教材的個性化的方法——因為內容決定形式。當然,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設計。
莫被傳統禁錮思想 不為時尚放棄永恆
一、目標明確。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上確定立體的目標。師生認同,指向明晰。
二、重點突出。這堂課重點是什麼,師生都應胸中有數,明明白白。難點要突破,疑點要解決,特點要抓准,重點才能突出。立足於教材,延伸要適度。
三、以生為本。從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宗旨出發,課堂上真學、真思、真練、真會,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恰如其分,師生互動,交往自然、和諧、融洽。
四、流程科學。課堂流程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及認知規律;教學流程符合學科邏輯,順理成章。嚴謹流暢,疏密有致。
五、注重內化。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課堂充滿文化氣息;內化、積淀、裂變、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
六、體現溝通。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知行間相互溝通,有機整合。
七、啟迪創造。引導學生勤於思考,善於質疑,敢於發表獨立見解,倡導創新思維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合作精神。
八、媒體得當。根據需要與可能,恰當運用媒體手段,常規手段與現代媒體各展其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處理好手段與目標、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九、講求實效。無論何種方式方法,無論什麼理論模式,最終的檢驗尺度是學生質量。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顯著。
十、多元評價。對一堂課的評價應根據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綜合評價。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方式,應把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領導及專家評價相結合。
好的語文科是一件藝術品
舞台表演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兩者間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結果,後者重在過程;前者講究的是美,後者講究的是真;前者觀看的是「台上一分鍾」,後者觀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來說,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課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向四十分鍾要質量」的說法。一堂好課就像藝術珍品,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簡單就是美
㈢ 如何評語文課
評課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基本功。那麼如何進行評課呢?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新評課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評課」應找准課堂觀察重點。
准確、細致地觀察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把教師的行為與學生的活動聯系起來評價,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成效評價教師的教,以學論教。
文喆先生曾指出,能夠使學生有效學習的課才是好課。使大多數甚至是每個學生都能在相當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課,是最好的課。是否認真研究了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能力准備,是否研究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態度。
其次是看課堂教學任務解決得怎樣,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解決,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否合情合理。
㈣ 有關小學語文課程的評價
小學 語文課程評價方法
語文課程的評價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課程評價方法:
評價氛圍民主化,注重和諧性
重建一種民主的評價文化。評價不應是惟考試論的、標准化的、惟一的,而應該是個性思考的、開放的,是一種文化氛圍。這就要求我們全面地去評價每一個孩子。要善於發現、分析和總結孩子的點點滴滴,一切為孩子的快樂成長而努力。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性,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和諧的人際關系。
民主式的評價,能給學生成功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自信心,促使他們以愉悅的、高漲的情緒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能培養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自我評價能力,促進認知的形成和發展。對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師不能用「標准答案」來禁錮學生的思維,應該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
特別是當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教材、與教師的理解有偏頗時,我們如果能用寬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護孩子稚嫩純真的心,那我們的評價語言才會寬容、親切、真誠,才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與賞識,從而增強他們繼續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對學生錯誤的理解,有一位教師這樣說:「我佩服你!你有主見、有思想,有個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佩服你敢於發表意見的勇氣。」老師的話贏得了學生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語文教學評價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發揚教學民主,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培養了學生自信的個性品質。
㈤ 如何評小學語文課
如何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呢?
一堂小學語文課,從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執教者具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素質,它具體體現在執教者對教學目標的確立,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媒體輔助教學的選擇,教學產生的實際效果等幾大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應從觀念入手,整體考慮,講究方法,全面評價。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
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
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
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
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
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三、一堂小學語文課評價的具體內容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評教學方法與訓練意識
9.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要求教師要抓住教材的精華和要點,作有針對性的講解,力求化繁為簡,變難為易,且要言不繁,一字干金。教師講課佔用的時間不能超過1/3。練,要具有典型性,力求一舉多得。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有針對性,針對重點,難點,易混淆的知識進行練習。且練習要有坡度、深度和一定的廣度。題型和練習方法多樣化,題量適當,使學生當堂理解、消化所學內容。
應寓思維訓練於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著重培養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地求索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10.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學生的「學」,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之統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要適合教材,學生和教師的特點。教學方法只有尊重教材,抓住教學內容特點,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教師只有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收獲;教師只有選擇那些能夠或容易發揮自己特長,施展自己才華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在教學中可以以一種方法為主,多種方法為輔,也可以多種方法綜合運用。關鍵在於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
11.教學信息多向交流,反饋及時,矯正有效。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過程。多向的信息交流可把學生個體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與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面的立體信息交流網路。多採用討論法、探究——研討法的交流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矯正要有針對性,要注重實效。不是每個問題都給以矯正,而是要抓典型性的問題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以恰如其分的矯正。矯正也可以由學生來完成。
12.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
根據教學需要,從教材實際出發,恰當使用教學掛圖、實物、投影儀、錄音機、教學電影、電腦等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
(四)評情感教育與情感意識
13.師生平等和諧、課堂氣氛融洽、尊重學生
要搞好課堂管理,組織好教學的全過程,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基礎。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尊師愛生,而其主導方面是愛生。教師對學生人格上的尊重、信任,生活上的關心體貼,思想上的耐心教育,特別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贊賞和表揚,常使學生激動不已,喚發出極大的學習熱情,甚至可以影響他一生。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也因此會轉變為對老師的愛,對老師的尊重與信任,更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對老師所教的課上來。
14.注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培養
(五)評教學基本功與技能意識
15.教學語言
教師應說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不說方言土語。發音要准確,用詞要規范,語言要簡潔、流暢、生動形象,富於啟發性。
16.教態
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從容、精神飽滿。衣著打扮整潔、大方。
17.板書
板書規范美觀、重點突出、言簡意賅,脈絡清晰,書寫嫻熟。
18.操作
運用和操作各種教具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熟練,形成技巧。
19.應變與調控
知識面廣,能靈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
(六)評教學效果與效率意識
20.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知識、能力、思維訓練、思想情操等目標已達到了教學要求,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受益成度高。
21.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會了方法,能自己處理教材中的問題,獲得了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積極思考,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有創新精神。
22.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難易適度,負擔合理,使學生在規定時問內經過努力可以學好,並留有餘地,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全面發展。
23.教學有個性,形成特點與風格。
(七)評教學個性與特色意識
千人一面,千課一法是課堂教學的大忌,要提倡有個性的教學,教學方法有特點,教學藝術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學就是教學特點突出,教學方法形成一種模式,教學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此項可根據每個教師顯現程度酌情打分。
㈥ 如何點評小學語文公開課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㈦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方法有哪些
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應體現多元化,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啟發、改進、創造的功能,具體到課堂教學的細節中,針對學習內容、
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教師應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賞識學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通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功能,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評價內容多樣化。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對待學生的學習不應只看他有沒有掌握,更要看他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學習的態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恆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敗的勇氣。這樣使學生能從多方面來把握自己的現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全和潛能的激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將相和》中「負荊請罪」這一片斷時,組織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態不太自然
,扮演廉頗的學生還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後,教師先要求表演的同學進行自評,說一說表演時的感受,對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頗的同學說:「廉頗在向藺相如請罪時是真誠內疚的,我在表演時露出笑意,不符合當時人物的心態。」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進行互評,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除倡導學生自評外,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如: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有利於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在評價中提高了辨別、分析和綜合能力,全面發展了學生的素質。在語文課堂中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並能用發展的眼光和適合他們發展的方法來評價學生,它表現了一種從評價「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未來」和「發展」的新理念。
二.評價標准多樣性。多元評價包含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評價內容。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作出評價,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所具有的情感與態度,以及所持有的價值觀。顯然,這樣才更有利於更全面、更系統地評價學生。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學評價的衡量尺度,是教學評價得以進行的前提與依據。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受教育評價選拔淘汰目的的影響,追求一元化的價值觀,使學生個性差異被抹煞,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激勵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優化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允許不同學生非同步達標。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層評價策略。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測評學生。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既要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不能忽視小組評價的借鑒作用。因此,豐富評價的方式,讓評價發揮出它的多重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1、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新課改首先要求師生平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沒有居高臨下。課堂上,我經常讀一篇課文或闡述一個問題後,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生
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清楚。」 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主體,經常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助於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2、教師的評價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支持學生的創建,寬容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苦惱。善待學生的缺點。這樣評價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導向功能。課堂上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都能讓學生感到溫馨,感到信任,會使每一個學生都在這樣平等的氛圍中傾吐心靈的聲音,無拘無束的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喜悅。
教學《驚弓之鳥》,學生在課上表現積極,對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學生們的精彩表現,我驚嘆道:「你們真是一個個小天才,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這樣的全班性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是關注他的,他們的表現令老師滿意,今後自己會更加努力,在課堂上的表現會更加出色。學生在課堂上能暢談自己的想法,無拘無束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就是一份快樂,一份成長的快樂。學生的快樂就源於教師那一句句激勵性的評價,雖簡單,但意味深長。
㈧ 如何對小學語文課評價
一堂小學語文課,從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執教者具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素質,它體
體現在執教者對教學目標的確立,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媒體輔助教學的選擇,教學產生的實際效果等幾大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應從觀念入手,整體考慮,講究方法,全面評價。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三、一堂小學語文課評價的具體內容
(一) 評教學目標與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明確,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實際。
①全面:指能從語文知識、能力、思維品質、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等幾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②具體、明確: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要分清「了解」『理解」「掌握」「運用」這四個層次。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目標有明確要求。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
所確定的語文教學目標,能以語文課程標准為指導,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重點、難點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關鍵,以簡馭繁。
能正確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抓住教材特點和關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敢於對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進行大膽的濃縮,不面面俱到,將知識歸納、分類整理。區分出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哪些知識是本課學習中要用到的,有助於知識的理解,但以後還要作為重點內容學習的;哪些知識是相關的。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從而突出重點內容。
(二)評教學程序與主體意識
3.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的編排組合,以及內容的銜接過渡,安排詳略等,而教學思路就是要看思路是不是清晰,符不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
課堂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順序、過渡和時間過渡,時間分配,看課堂結構就是看結構安排嚴謹,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環節時間安排合理。
4.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面向全體,是要求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思想。確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的教學方法要照顧到面,體現差異,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
學生的基礎,智力的水平,學習態度,家庭環境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科學地認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可塑性。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隨意放棄對某個學生的培養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又要照顧個別差異,把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結合起來,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長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5.傳授知識的量,訓練能力的度要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教學目標里確定的教學內容教給學生就可以了,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要分清層次、突出重點。不要片面追求傳授知識的量,而要在乎傳授知識的質。也就是說,既要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還要使學生消化得了,吸收得好。
語文能力訓練要有個度,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往上去。要知道量太大,要求過高,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所謂欲速則不達,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6.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給學生創造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機會,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進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引導、點撥和指導,少一些講解,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讓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善於獨立思考,讓每一個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問題,敢於質疑問難,主動去探索知識規律,獲取知識。
7.教學民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民主一方面是指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循循善誘的態度管理課堂,進行教學。教師信任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豐系。另一方面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看做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觀點,不可強求一致的標准答案,使學生改變記憶的機器之地位,真正成為學習的人。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要通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來實現。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使學生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發展。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要給他們提供能夠創新的機會。要引導學生善於找到創新途徑,學會創新的方法。
8.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形成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表述、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參與學習、訓練,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一些結論的推導過程及結論的得出應讓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要相信學生,不能越俎代庖。只要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能得出結論的,都可讓學生去發現、去領悟。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㈨ 小學語文聽課評語
教師是一個良心的職業,他們在傳授周記已有的知識除外,還不斷的提升教學質量,教學方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聽課評語,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1、本堂課知識點明確,條理清晰,板書大方,教師注意歸納總結,能聯系書本以外的知識,擴大學生聽聞。
2、小學語文聽課評語評語。教學語言形象豐富生動,淺入深出,但與學生互動交流稍顯欠缺。該課語言幽默風趣,生動形象,著力於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引導學生動手動口,注意矯正反饋,注重雙基訓練。
3、教師教態自然,語調親切,並不斷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推進了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准確的把握了設疑的方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進入積極的的思維狀態。
4、在課堂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還略顯欠缺,各環節緊湊性還可加強,老師對學生紀律要提高要求。板書相當清晰、規范。
5、能按常規教學思路落實好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資料,使學生直觀感受學習內容;能利用網路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獲得成功喜悅的情感、態度,並促進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建議:在現代化教學中,還應注意充分發揮教師的語言,肢體動作等情感藝術,加強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教師能讓學生在理解中背誦,逐步掌握本文的重點難點,但氣氛少活潑。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累一些文言虛詞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譯成文。做到講練結合,聯系疏通新舊知識,分析精當。
7、導入部分的錄像資料只是讓學生看了一遍,看完就過去了。我覺得這個地方應讓學生根據預習的情況,聯系錄象資料來說說小興安嶺有哪些景物,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然後再去理解課文。在第三個環節配樂朗讀並讓學生觀看動畫課件時,課件的內容並不能和課文完全相符,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想像。這里可只留背景音樂,讓學生邊聽朗讀邊去想像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小學語文聽課評語文章小學語文聽課評語出自在最後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還缺乏進一步的提升。小興安嶺向人們奉獻出了豐富的物產,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8、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知識由淺入深:諄諄誘導,創設情景:引發學生思維,促進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分析例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教學過程邏輯性較強,教學思路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來說教學基本功較扎實;建議:①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②創設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難度,更好訓練學生的思維;③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上課要靈活。
9、本節課學習內容是與學生生活學習緊密結合息息相關的課題,教師授課中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學生面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教學中能密切結合校園內及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件開展教學,深入淺出,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開展討論。教師語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議教師要對學生的分析提煉總結問題的能力加強培養,提高要求。
10、語文課給我的感受是備課充分、講解精闢、重點突出、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學中能密切結合校園內及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件開展教學,深入淺出,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開展討論。
11、內容緊扣知識要點,所選內容突出了重點、難點,加深了學生的體會,便於學生理解。教師語法授課中講解能注意引導、啟發。
12、語言幽默、風趣,生動形象,著力於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引導學生動手、動口,注意矯正反饋,注重雙基訓練。
13、教師語言語調抑揚頓挫,普通話過硬,板書優美,基本功扎實,能循循善誘,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及分析事件與人物,解決討論要點有成效。並注重學生的誦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
14、對重點詞、句作了必要分析,為學生語文素質打下了堅實基礎。學生參與面廣,但似乎缺少點激情。
15、教師能在組織舊知識的基礎上講新課,且從舊知到新知的過渡自然,學生積極性也高。教師能很有耐心地進行個別指導,很有親和力。但示範效果不好,其實在這里分組學習會更好。
1、(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知識由淺入深:諄諄誘導,創設情景:引發學生思維,
促進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分析例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2)教學過程邏輯性較強,教學思路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來說教學基本功較扎實
(3)建議:
①可以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討論,適當控制教學節奏;②創設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難度,更好訓練學生的思維;
③備課要考慮多種因素,上課要靈活(遇到例,可以讓學生討論)。
2、(1)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2)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促進師生互動,但應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腦,訓練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能體現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4)這是一節整合課,應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實現師生互動,成果分享,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老師還應加強;
(5)較成功的一節課。
3、(1)能利用網路優勢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2)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但實施呈現傳統化,如能創設例情景,但沒有引發同學討論思維,課堂氛圍不夠濃厚,教學效果不佳;
(3)應注意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問題)和總結歸納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4、(1)應教會學生如何容易處理數據,如何從數據中發現結論(規律);
(2)本節課實際上不需要利用網路教學,只需要引用多媒體課件就足矣;
(3)應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新教師的缺點),注意控制課堂節奏、語言節奏)
(4)課堂教學方式較傳統,希望年輕教師要大膽探索、大膽改革。
5、(1)能通過創設例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能利用課件直觀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3)能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學生學習外語的基本技能;
(4)教學思路較清晰,教學效果尚可,但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討論,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5)能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錄音→錄像片段)→資料庫
6、(1)能利用課前演講及課文資源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
(2)能利用例、練習引發學生思考、發言,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應大膽引導學生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4)教學基本技能及教學藝術(表現力等)有待培養、提高;
(5)教學設計思路基本合理,但應從「三維目標」的實現加以完善、補充,另注意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合理運用。
7、(1)教學基本功尚可,能利用對話,播放錄音,觀看錄像片斷、圖片等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聽、說、讀、寫);
(2)教學方式較傳統化,特別是課堂的語言氛圍有待改進(教師漢語較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有待加強(應讓學生主動、思考、討論),還有過早歸考點內容;
(3)本節課使用了較先進的教學手段(網路教學),但效果並不比其它教學效果明顯(多媒體、語音室),能否算整合課?
8、(1)能按常規教學思路落實好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
(2)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有關資料,使學生直觀感受學習內容;
(3)能利用網路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分享成果,獲得成功喜悅的情感、態度,並促進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
(4)建議:在現代化教學中,還應注意充分發揮教師的語言,肢體動作等情感藝術,加強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9、(1)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學生主持分組搶答活動,促進生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採用激勵式評價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溶入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能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直觀感受與課本內容相關的知識(「親身」體驗);
(3)教學設計能大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力求達到「三維」目標的要求,教學過程課堂氛圍生動,活躍輕松(教師的表情親近感)教學效果總體良好;
(4)體會:利用例貫穿於英語教學中,確實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及掌握學習英語的基本技能。
10、(1)能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2)能拓寬課本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能創設思維,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發表個人觀點;
(4)教學設計較傳統,雖然達到培養學生聽、說、讀等技能,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影響教學效果;
(5)教學的藝術性有待加強(如講課的「激情」)。
11、(1)教學設計思路總體上較清晰,能通過創設例情景,學生探究實驗及「活動」等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分析討論數據處理,培養學生分析例的能力等以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語言需進一步簡煉,節奏感需進一步增強,課堂把握能力、組織能力需進一步重煉。
12、(1)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能通過物理學史的教學,引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能自然介紹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並直接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4)能利用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的態度,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數據的能力;
(5)建議:注意語速、節奏以及過渡性語言(數學的邏輯);讓學生充足的時間發表意見;
(6)課堂容量較大;
(7)注意板書;
(8)小游戲→親身體驗(與實際相結合)→調查研究→研究性學習課題
13、(1)能利用課件展示示意圖、實驗過程進行直觀教學,較好突破教學中的一些難點;
(2)能利用點拔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提高復習的效果;
(3)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能系統復習本節課的內容,並能與考綱中的考點緊密聯系,針對性較強;
(4)建議:
板書;
②引導學生做筆記;
③教學節奏感的控制(「激情」);
④注意答案播放時機的控制;
⑤多「靠近」學生,加強交流溝通,提高教學效果。
14、(1)授課「激情」不足,節奏感不強,導致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2)教學方式較傳統,應利用例引發同學思考、討論,活躍同學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5、(1)能藉助多媒體播放電視片段,使學生「身臨其境」為學習理解課文打開「方便之門」;
(2)能利用例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但應留較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並引發討論、鼓勵學生主動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教學設計思路尚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通過過渡語言的把握,教學節奏的控制以及師生互動的促進來展現教學設計,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4)注意板書,並教會學生如何做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6、(1)教學設計思路清晰,且課堂教學實施較好,基本達到教學目的;
(2)本節課最大特點就是以例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思維,注意過程體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養成良好的討論氛圍,體現合作、探究、互動、評價的.課堂模式,達到「三維目標」的要求;
(3)倘若更好把握語言的節奏、情感,鼓勵更多同學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互動性,則是一節很成功的課;
(4)板書。
1、教師和學生的課前准備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預習要求適當、貼合學生實際,有一定自學要求,高而不高。學生思考積極,課堂氣氛非常好,回答踴躍;教師講授環節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完成目標情況良好,課堂效率較高;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教師講授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分析到位,基本功扎實,課堂氣氛融洽,學生思考積極;教學設計合理、科學,教學要素配合默契,各種關系處理得當。
3、教師精心設計了課堂的導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教授語言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有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
4、教學重點難點突出,操作演示正確規范,課堂容量、密度適當,符合認知與發展規律。能有效地創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重視學生對過程的體驗,啟發得當,發問有利於學生思考,學生練習充分,作業量適當。
5、教學目標制定的全面、具體、明確、符合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思路清晰,所教知識准確;從實際出發,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講練結合;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大方,非常具有親和力,教學效果較好。
6、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對新知的探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和自學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幫助。老師的課語言精練,教學環節過渡自然,過程由淺入深,方法靈活多樣。
7、老師課堂激情高,教學環節緊湊,合理把握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通過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節枯燥的計算課上的很精彩
8、教學目標正確、明確,符合課程標准和教學理念的要求,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學生實際,適合學生發展的要求。教學重點、難點突出,全面關注學生,與學生互動好。
9、教學重點、難點突出,課件使用正確恰當,能有效配合學生的學習。創設模擬面試情景,老師能進行適當的點評,抓住學生的特點。教師知識面廣,態度和藹可親,語言規范、流暢。
10、教學設計合理、科學。課堂容量適當,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的知識面廣,分析課文中的人物性格、心理特點透徹,到位,讓學生能深入其中,聽的津津有味。課堂的民主意識強,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學生積極主動
㈩ 怎樣評課小學語文課
可從各方面評價。
1、從教學目標上評: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小學語文課怎樣評1從教學目標制定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依據《課標》,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從知識、能力、思想感情、學習策略、文化策略等五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參見課標;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2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同和強化。
2、從處理教材上評: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性、科學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3、從教學程序上評:1看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而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效果。2看課堂結構安排。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學技法,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