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中學語文的教學案例如何撰寫

中學語文的教學案例如何撰寫

發布時間:2022-12-08 16:54:25

Ⅰ 如何撰寫教學案例及舉例分析

教學案例的撰寫方法如下:

1、選擇事件

如果有沖突的事件比較具有選擇性,那麼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事件描述

在寫案例時,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

3、確定演員

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貢獻的角色才得以充實。

4、檢查結果

教師所做的每個行動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

5、假設

以不同觀點看待事件,如果重新考慮的話選擇也會不同的。

說到舉例分析,這主要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為了妥善解決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這樣一來也就有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

(1)中學語文的教學案例如何撰寫擴展閱讀

教學案例的相關結構

1、標題

教學案例總是有標題的,要藉助標題反映事件的主題或形貌。一般地說,教學案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為標題,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題析離出來。作為教學案例的標題,兩種標題的方式都各有千秋,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讀者進一步了解相關的信息;後者反映主題,能使讀者把握事件要說明的是什麼。

2、引言

引言也可以說是開場白,一般有一兩段話也就可以了。主要描寫一下事件的大致場景,隱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題。 引言可以使讀者對教學案例的事件和主題大致有些了解,可以起一個「先行組織者」的作用,使讀者有一種閱讀上的「心理准備」。

3、背景

教學案例中的事件發生在一定的時空框架之中,依託一定的背景在教學案例的敘述中。而對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教學案例中問題解決方法的分析、評判離不開背景。

4、問題

教學案例區別於一般事例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有明確的問題意識,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在描述中要講明問題的發生、發展、結局。這部分內容需要詳盡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內容是整個教學案例的主體。

5、反思與討論

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對自己解決問題的心路歷程進行再分析的過程,也是梳理相關經驗和教訓的過程。因而系統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提升智慧並形成自己解決教育的正確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Ⅱ 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教學案例分析是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教學案例分析 範文 ,供大家閱讀!

更多教學案例相關 文章 內容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模板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小學 一年級數學 教學案例分析

成功的教學案例精選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1:

請閱讀___老師成長經歷片斷,並結合自身的實踐回答問題。

40年前,我是一名師范生,走出師范的校門,便走進了小學,這一進去就是40年。40年來,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斷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靈的塑造,這是對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愛學生,學生也愛我。我熱愛和學生、青年教師在一起的生機勃勃的生活?雖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覺得我的心永遠是年輕的。

這樣的精神世界驅動著我,鞭策著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廢,於是,我會為尋找孩子觀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專心致地認別、挑選;我會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獲得鮮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時候,一個人在廚房裡練習「范讀課文」;夜深人靜之時,我進入教材所描繪的境界會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動,從而一個個巧妙的構思如涌之泉流瀉而出;課堂中,我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一場 大雪 後,我又會興致勃勃地帶著孩子們去找臘梅,去看望蒼翠的「松樹公公」,然後和孩子們在雪地上打雪仗。當孩子們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們還要開心,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

我在讀師范時,認真學好各門功課,還認真 學畫畫 、練美術字、參加詩朗誦會、創作舞蹈,我也很喜歡音樂,學指揮、練習彈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裡練彈琴,盡管蚊子叮,渾身是汗,卻樂趣無窮,整個身心都沉醉在琴聲中了。這些在我後來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當教師之後,我堅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園的荷花池畔背唐詩、宋詞,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爾等中外的名家的詩篇,用優美的詩篇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優秀詩篇,就有厚厚的幾本。近20年來,為了搞 教育 科研,我又如飢似渴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還閱讀了許多中外教育家的論述及國外教學實驗的資料,做了不少卡片。學習對一個教師來說是永無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話來鼓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知識結構?

2、教師應具備怎樣的職業能力結構?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的教育素養: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本體性知識,主要指學科專業知識;(即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 文化 知識,指的是與教育有關聯的綜合性知識;(新的課程結構尤其強調教師應打破原有的學科壁壘,具備跨學科知識);三是條件性知識,即教育科學知識,也就是怎樣教書育人方面的知識。

(2)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師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指導學生去獨立地獲取知識。(指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這是教師職業的一種新的能力,將廣泛應用於課程整合和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②教學能力。駕馭教學的能力,運用各種 教學 方法 的能力,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等。

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這是教師職業能力一個重要的方面。(還有肢體語言,音像訊息等)

④組織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是教師職業的重要能力,許多案例都會涉及這方面內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時也包含一種擴展的專業知識能力)

(此外,還有課程開發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程整合能力,與原有的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相比,現代教師將更富有創造性,不僅會教書而且會編書,現代教育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智慧的空間)。

此道題的設問與案例本身的關聯性較少。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2:

某校三年級有位叫_-的學生,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杠,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門門功課掛紅燈,盡管老師多次教育,仍不見好轉,還是經常曠課、打游戲,向同學借錢,同學不借就打同學,以至班裡同學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雖然偶爾也有進步,但沒過兩天又恢復原樣,以至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

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請你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案例涉及到的知識主要為轉化後進生方面的知識:

後進生的特點:(心理需求與現實狀況存在許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2)好勝,往往不能取勝;

(3)有上進心,而意志薄弱。

轉化後進生的途徑和方法:

(1)確立後進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學的 經驗 :沒有一個教不好的學生)

(2)深入了解後進生的心理特徵;(通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於捕捉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通過觀察、調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創造各種條件,促進後進生的轉化;

(5)要反復抓,抓一點,進步一點,鞏固一點。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即該採取哪些途徑和方法。

(1)「經常遲到、曠課、上游戲廳,甚至打架、敲竹杠,學習成績就更不說了?」說明該生學習差,品德也差,轉化不是易事,但作為班主任應看到王峰才三年級,年齡小,可塑性強,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轉化的,一定要想辦法挽救;

(2)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和條件;

(3)在信念的基礎上展開全面調查,了解王峰壞習慣形成的原因;

(4)「不過,這個學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百米賽跑速度超人,在校運會上,他連續兩年獲得百米賽冠軍,為班級爭得了榮譽。除此以外,他還特別喜愛畫畫,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證地看待後進生,要挖掘後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

(5)要為後進生轉化創造各種條件;(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爭取家庭的配合與支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依靠、發揮班集體的力量等)

(6)抓反復,反復抓。(注意銜接處,在低谷時應注重培養自製力,在進步時,應予以鼓勵,看到不足,在復發時,應確立信心)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3: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你們在干什麼?」

「聽螞蟻 唱歌 呢。」學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

「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

嚴厲的斥責讓學生猛地從「槐安國」里清醒過來。於是一個個小腦袋耷拉下來,等候老師發落。只有一個倔強的小傢伙還不服氣,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

簡要分析:

一、有關教育理論知識

該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螞蟻唱歌」,該案例涉及到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

(1)教育觀:

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

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

(2)學生觀:

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於每一個學生。 師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

二、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該案例的問題是「對該教師的行為作一評析。」圍繞該教師的行為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1)「聽螞蟻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與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 想像力 ,教師要善於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關注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聽螞蟻唱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教師要尊重並保護孩子的興趣與想像。)

(2)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處於其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要善於保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該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師生要平等相待,教師不能以權威壓制學生。)

(4) 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要和學生實行等距離教學,「請你蹲下來和學生說話」「請你走下高高的講壇」)

三、掌握答題技巧

在答題中,許多老師的答案是正確的,但沒有回答「為什麼」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答題時,首先要明確答案,本題中即首先明確「該教師的行為是不正確的」。第二,說明理由。

(1)先講結論(2)聯系本案例具體案情(3)寫出理論依據。掌握答題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全面。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4:

《幾何原本》(The Elements)由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Euclid,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所著,是用公理方法建立演繹數學體系的最早典範。是至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部世界數學名著。

《幾何原本》全書共13卷。第1卷,給出了歐幾里得幾何學的基本概念、定義、公理、公設等;第2卷,面積和變換;第3卷,圓及其有關圖形;第4卷,多邊形及圓與正多邊形的作圖;第5、6卷,比例與相似形;第7卷,數論;第8卷,連比例;第9卷,數論;第10卷,不可通約量的理論;第11卷,立體幾何;第12卷,利用「窮竭法」證明圓面積的比等於半徑平方的比;球體積的比等於半徑立方的比,等等;第13卷,正多面體。《幾何原本》一書從很少的幾個定義、公設、公理出發,推導出大量結果,最重要的是它給出的公理體系標志著演繹數學的成熟,主導了其後數學發展的主要方向,使公理化成為現代數學的根本特徵之一。《幾何原本》是數學史上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問世以來,受到廣泛的重視與傳播。除《聖經》之外,沒有任何一本著作,其使用、研究與印行之廣泛能與《幾何原本》相比。2000多年來,它一直支配著幾何的教學。因此,有人稱《幾何原本》為數學的《聖經》。 戰爭使大量人類文化和珍貴書籍化為灰燼。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手稿至今也盪然無存。現存《幾何原本》的一種版本是公元4世紀末泰恩(Theon)的《幾何原本》修訂本。還有一個版本是18世紀在梵蒂岡圖書館發現的一個10世紀的《幾何原本》希臘手抄本,其內容早於泰恩的修訂本。

《幾何原本》傳人中國,首先應歸功於明末科學家徐光啟。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吳淞人。他在加強國防、發展農業、興修水利、修改歷法等方面都有相當的貢獻,對引進西方數學和歷法更是不遺餘力。他認識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之後,決定一起翻譯西方科學著作。利瑪竇主張先譯天文歷法書籍,以求得天子的賞識。但徐光啟堅持按邏輯順序,先譯《幾何原本》。他們於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譯,1607年在北京印刷發行。

徐光啟和利瑪竇《幾何原本》中譯本的一個偉大貢獻在於確定了研究圖形的這一學科中文名稱為「幾何」,並確定了幾何學中一些基本術語的譯名。「幾何」的原文是「geometria」,徐光啟和利瑪竇在翻譯時,取「geo」的音為「幾何」,而「幾何」二字中文原意又有「衡量大小」的意思。用「幾何」譯「geometria」,音義兼顧,確是神來之筆。幾何學中最基本的一些術語,如點、線、直線、平行線、角、三角形和四邊形等中文譯名,都是這個譯本定下來的。這些譯名一直流傳到今天,且東渡日本等國,影響深遠。

徐光啟要求全部譯完《幾何原本》,但利瑪竇卻認為應當適可而止。由於利瑪竇的堅持,《幾何原本》的後9卷的翻譯推遲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和英國人偉烈亞力合作完成。李善蘭(1811~1882),字壬叔,號秋紉,浙江海寧人,自幼喜歡數學。1852年到上海後,李善蘭與偉烈亞力相約,繼續完成徐光啟、利瑪竇未完成的事業,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後9卷,並與1856年完成此項工作。至此,歐幾里得的這一偉大著作第一次完整地引入中國,對中國近代數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光啟在評論《幾何原本》時還說過:「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其大意是:讀《幾何原本》的好處在於能去掉浮誇之氣,練就精思的習慣,會按一定的法則,培養巧妙的思考。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學習幾何。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篇5: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淘氣的春風娃娃對著雲兒使勁兒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潤下,大地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不知什麼原因,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地爭論起來。下面請幾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讓我們從文中找出答案。(讀後進行鼓勵性評價)誰來 說說 它們爭論的原因?(它們為春雨的色彩而爭論)教師板書課題:春雨的色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這課書。

二、感悟課文內容

1、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點:

⑴請同學們看屏幕,說說春雨的特點是什麼?(小而密)

⑵請你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體會春雨的特點,練習朗讀。

請同學讀,讀後評價。

⑶聽老師讀,「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選擇正確的讀法。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2、抓住「爭論」一詞,結合下文來學習體會其含義:

⑴咦,小鳥們在干什麼?請你在書中找到小鳥們的對話,自己讀一讀。

⑵你喜歡哪只小鳥?把它的話讀給大家聽一聽。

學生讀,教師板書:

小白鴿無色的

小燕子綠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紅色的

小黃鶯黃色的

⑶請你在小組內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讀一讀。

⑷請小組內的同學們分角色戴上頭飾,匯報朗讀。

⑸小鳥們對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認為自己說的對,所以爭論得很激烈,你們覺得剛才那組同學讀得怎樣?

⑹請你感悟當時小鳥們的心情,讀出小鳥們爭論時說話的語氣,可以加上動作輔助朗讀。

⑺再請一組同學戴上頭飾加上動作,匯報朗讀。

⑻請同學說一說「爭論」是什麼意思?教師隨機點撥。

⑼聽了它們的爭論,不知你們覺得誰說的有道理。

⑽誰來說一說你的看法?請同學到屏幕前點擊電腦,講明理由。

(如,學生認為小白鴿說的對,可根據生活經驗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黃鶯為什麼會認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學生如果答不上來,可以在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隨機點撥。

3、小雨不停地下,小鳥們的爭論引來了 其它 的鳥兒也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屏幕上出現學生常見的鳥類,如:孔雀、啄木鳥、仙鶴、大雁等。

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種鳥類說說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讓學生感悟平時所見到的春天色彩的美麗。

4、春雨不停地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春雨是怎樣說的:

⑴放錄音,聽學生朗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⑵請你打開書,自己讀一讀,思考:春雨為什麼下得更歡了。

⑶體會「沙沙沙」的讀法。引導學生體會,讀「沙沙沙」時,語氣要逐漸加強有力。

⑷理解 句子 「我本身是無色的,可是我能給春天送來美麗的色彩」的意思。

(教師點撥:植物的生長與春雨有關,在春雨的滋潤下,植物吐綠,花兒盛開,大地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麗的。)

三、選擇性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你手中的畫筆,畫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園去尋找春的色彩。


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相關文章:

★ 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

★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模板

★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 八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範文3篇

★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怎麼寫

★ 案例分析報告範文6篇

★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Ⅲ 語文教學案例怎麼寫

語文教學案例仿照下面格式寫:
一、案例的撰寫應遵循以下原則
(1)指導性。案例的撰寫必須體現課改精神以及我省教育廳下發的教學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能有效指導教師教學。
(2)有幫助。案例的撰寫必須從教師的實情出發,面對教師的實際困難,給教師提供切實的幫助。要把對教師的「你應該如何」的要求,轉化為廣大教師可操作或具有實際作用的教學設計。所編撰的教學設計的撰寫語言,提倡朴實。
(3)體現教材本身的追求。案例的撰寫具有教材二度開發的含義,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所撰寫的教學案例,在理念、體系、課文處理方式等方面,必需與教材本身的追求保持一致。案例的撰寫主要工夫應該花在如何把教材的「幾道題」轉化為課堂教學的45分鍾(或90分鍾)。
二、教學案例的格式:
以下格式供參考
(一)
【標題】
標題要具體、明確。通用格式為「**版**年級**內容的教學設計」,一般不用副標題。可以設計一個課時,也可以設計幾個課時或系列教學。
【署名】
寫明單位、姓名、郵編、聯系電話、電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組或多人合作,應說明誰是執筆人或第一作者。
【正文】
一、設計思想
簡要說明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和設計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課程標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
2.分析本課內容的組成成分和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課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三、學情分析
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基礎;
2.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採取的各種學習策略。
四、教學目標
用具體、明確、可操作的行為語言,描述本課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
五、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教學中所運用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
七、課前准備
1.學生的學習准備;
2.教師的教學准備;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布置;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准備。
八、教學過程
這是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分幾個環節具體說明教師指導活動、學生學習活動及師生交互活動。一般應採用文字敘述加點評的格式,不要採用表格或流程圖的形式。
九、知識結構或板書設計
十、作業設計
【問題研討】
提出2-3個與本課設計相關的、值得反思和討論的問題。
【參考資料】
具體列出本課設計的主要參考資料,格式舉例如下:
著作類
文章類
網路文章類
翻譯著作類
【字數要求】
每課教學設計字數以2000—6000字為宜。

Ⅳ 初中教師教育敘事怎麼寫

對身邊的 教育 案例進行 反思 、整合,吸取 經驗 接受教訓,把鮮活的教育案例融合進自己的教學中去,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保證課堂教學的鮮活高效。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 教育敘事 寫作 方法 ,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敘事的寫作要點

1.敘事應該有一個主題。敘事的“主題”是從某個或幾個教學事件中產生,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後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2.教育敘事形成的 報告 是一種“教育 記敘文 ”而不是“教育論文”。這種教育“記敘文”比傳統的教育“論文”更能引起讀者“共鳴”,並由此而體現其研究價值。

3.敘事研究報告以“敘述”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寫的,“夾敘夾議”,能夠更真實、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過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敘事研究不是簡單的記錄生活,而是觀察與思考生活。敘事研究報告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

撰寫教育敘事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唯小不唯大。教育敘事的切口要小,最好著眼於學生的行為、教師的教學等,這樣易於操作,不要選擇自己陌生的領域。

二是唯實不唯虛。教育敘事研究要實用,因為敘事的目的是為了積累教育經驗,更好地進行教育工作;教育敘事的對象也完全指向於教師自身的實踐。

三是唯真不唯假。教育敘事研究首先要具備真實性,絕不能杜撰或假設推論。其次,教育敘事和具體的教育情境相聯系,具有豐富的時空感。

教育敘事的相關介紹

教育敘事,是從文學敘事遷移到教育研究領域來的一種方法。所謂“敘事”,就是敘述 故事 。教育敘事的內容主要指教師所記敘的教育事件的內容,是基於學校真實生活,關注發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尋找其中有意義的細節,然後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從而改進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說,教育敘事符合廣大教師的實際,給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教研視角。只要熱愛教育,善於觀察,長期堅持體驗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師不僅能寫出很好的教育敘事研究 文章 ,而且會帶來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這種可貴的覺醒決不是幾次培訓班或專家報告能夠獲得的,它是教師對自己主體性的重新認識,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的養成。

猜你喜歡:

1. 中學語文教師教育敘事

2. 初中語文教學故事

3. 初中生的作文語文教師教育敘事

4. 初中語文教育敘事3篇

5. 初中語文老師教學反思隨筆

Ⅳ 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是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的核心手段之一。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供大家閱讀!
教學案例的簡介:
教學案例是從教學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實例,在被描述的具體情景中包含一個或多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同時也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有具體情景的介紹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論思考和實際活動的反思。

每個案例都要突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常常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實際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關。它源於教學實踐但又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實錄,它有相對完整的情節乃至戲劇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發生的過程,反映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揭示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並引人入勝。

作為一個能夠提供借鑒的教學案例,即可以是教學活動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學實踐中遭遇過的失敗,前者可以提供經驗,後者可以提供教訓,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教學案例分析的寫法:
一、教學案例的涵義

課堂教學案例可以說是發生在課堂上的,包含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經驗與教訓的獲得,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與保持,教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及其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學生學習中的認知沖突、創造性的發現、經驗與教訓的獲得、能力的提高等。

課堂教學案例不能沒有故事,但又不是單純講故事,主要應通過描寫或敘述課堂教學中發生的一些事件、一些心理活動、觀念的沖突、研究者的反思等,以小見大,揭示出事件背後的教與學的方式、教學理念等等,具有樣本、檢驗和表現意義。

案例是指對現實生活中某個事件的真實記錄和客觀的敘述。

△案例都是事件或者故事。是事件就要有過程,不是平面的去分析,而是動態的反映過程。

△在事件中都有問題或疑難情景。所有的故事和事件不一定都是案例,但案例則必須是事件或故事,案例里都包含著問題。

△案例中的事件要有典型性。表現在含有問題疑難的說明意義,在教育教學上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

△案例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二、教學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三、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裁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四、撰寫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2.主題。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情節。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結果。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等。如學生或教師及相關人員的事後調查、訪談、表現評估、資料分析等。

5.評析(反思)。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表明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是自評,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也可請專家點評、深化。

五、教學案例的寫作基本格式

確立主題 教學背景 教學過程 問題討論 分析與研究

情景描述

六、案例的寫作程序

1.案例准備前期。

2.資料收集階段。

3.撰寫案例初稿。

4.反思、斟酌、重寫。

5.撰寫教學注釋和分析(賦案例以意義)。

在寫完故事之後,你要再把它擱置一邊,在進行分析和解釋案例之前要至少有一周時間較好。再次閱讀案例時,你就能有更深層次的探索意義。在注釋部分,考慮下面一些問題:

這是一個關於什麼的案例?

案例的中心問題是什麼?列舉出來,確認你覺得最具有批判性的問題。

你把哪一個寫成反面角色?對每個演員歸屬的是什麼情感、動機?評價的准確度怎樣?

你的哪種情感驅使你的行為?

作為一個教師,事件教會你什麼?

這個案例為你提供了關於學生、管理、你自己的問題嗎?你怎樣收集這些數據?

七、教學案例的類型

1.課堂中突發事件處理。比如:新教材實施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提問,教師不懂或不很懂的前提下,該如何處理等。

2.課程與教學。實踐課的精彩實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3.說課、評課的經驗得失。

八、一個好案例的標准

1.講述一個故事,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交代清楚,要有有趣的情節。

2.突出一個主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中心論題上。

3.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案例所涉及的人產生移情作用。

4.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景。

5.角色的心理感受、體驗、內部沖突揭示充分,表現得淋漓盡致。

6.需要有對已經作出的解決問題決策的評價,以便為新的決策提供參考點。

7.探討的總量是具有普遍性、時代性,其他教師也是可能遇到的。

8.反映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九、案例的價值與意義

1.成長記錄。

案例可以記載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經歷,是記錄我們生命痕跡非常好的手段。

案例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

2. 自我反省

案例寫作有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案例寫作有助於我們去認識自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

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案例寫作可以促使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3.交流分享。

案例寫作有助於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

對我們中小學教師來說,寫自己的案例使我們遠離事件,並可能有一個新觀點,使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審視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更加有目的審視自己。必須注意的是:

1.書寫關於一個重要事件的案例並不等同於觀看錄像帶。撰寫案例,並不僅僅是“倒帶”,而是一個再創造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能力以新的方式來審視我們自己。

2.案例對於作者來講也不是一個渲泄自己情感的工具,它是一個基本的理解自我的工具,它給我們一個安全表達那些感覺的出口。它幫助我們知道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教師。

3.案例並非是一個作家才能寫,它不是一篇散文或要評定等級的考卷。它是一種對已發生事件記錄的形式,只要在那件事中你是一個關鍵的扮演者,或者你在電話上或餐桌旁談論它,那麼你就可以寫案例。

4.關於案例學習。一個案例是否能影響到教學實踐,並不是由案例本身所決定的。它依賴於案例使用者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研究的程度,是需要學習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的
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具體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2.真實性、典型性、濃縮性、啟發性.

案例是對某種具體情景的記錄,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個或一組教學事件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實的事件事例;案例是為了突出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段,這些片段蘊涵了一定教育理論。
寫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2、主題 每篇案例都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等。

5、評析 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討論,表明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是自評,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也可請專家點評、深化。
一個成功的案例應有下列內涵:
(一)描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教學情景事件)

1、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描述(少一點主觀色彩)

2、故事既要生動感人,又要能引人深思(富有啟發性)

(二)事件通過精選,有典型的思想、行為、感情的沖突

1、故事要能引出問題情景

2、與常理和公認的邏輯相悖,與權威的預言和論斷相悖

3、充滿內部,存在互相沖突,看來無法解決的事情

(三)緊扣事件的主題,突出事件的重點

1、在撰寫時,不能面面俱到

2、突出重點的環節要具體、詳實

(四)通過反思要揭示出事件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1、合情合理的反思

2、精練精到的評析

(五)要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感

當前要充分體現新課改的理念和實踐

五、如何撰寫教學案例

1。寫作前期

2。資料收集階段 上或聽一堂課;上課前做好記錄的准備;課前的相關內容要清楚;集體討論;任課教師的說課;參與者的評課;歸類加工整理。

3。撰寫初稿。

4。反思、斟酌、修改。

5。撰寫教學注釋和分析。

六、教學案例的一般格式

(一)標題——醒目、鮮明

1、用事件定標題

2、用主題定標題

(二)背景(案例的背景)

1、間接背景

2、直接背景

(三)展示(案例的描述)

1、展示問題。案例區別於一般事例最大的特點在於明確的問題意識

2、解決問題。這是案例的主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應細致描述。

(四)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對問題解決利弊得失的分析

2、自身啟示與體會

看過"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的人還關注了:

1. 教育案例分析範文

2.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3. 10個成功的教育案例分析

4. 八年級數學教學案例分析範文

5. 幼兒園案例分析範文

Ⅵ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

當代教育的發展更加註重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人格的健全,而培養健全的人格往往與語文教育有著莫大的關系,語文教育作為母語教學有著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兼備的特質,下面我給你分享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歡迎閱讀。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篇一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學情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置疑問來引導和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語言的有效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對課堂提問的內涵把握不清,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在課堂提問中出現的諸多問題視若無睹甚至尚不自覺。因此,筆者在結合理論與語文教學實例的基礎上,欲對上述問題予以解析,以期對語文教師教學與對課堂提問研究的豐富有所裨益。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問題解析;對策探討

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並調節學生的思維活動,加深對教學重點的有意注意及記憶,在一定程度上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情境,並對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問的功能發揮常常不盡如人意。如何優化課堂提問,促使其真正成為促進學生思維、推動實現課堂教學目標與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每個教師及教育工作研究者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內涵概述

課堂提問,簡言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說,課堂提問就是由一連串的課堂問題組成的。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課堂提問雖然是幾個問題,但究其課堂提問的具體內涵,則包括了提問的含義與性質、類型與要求及其重要性等等。

早在1912年心理學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教師們大約每天提問395個問題,每分種約問2-4個問題,教師的發問時間佔80%的教學時間。[1]因此,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並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課堂提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而且兼具開啟學生思維和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它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最主要步驟之一。課堂提問的成功與否決定著一節課授課質量的高低,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技能的專業與否與經驗豐富程度,更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結果。

二、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課堂提問雖然應用普遍而廣泛,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提問藝術的把握不一,因此產生了參差不齊的教學效果。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提問的目標不明確

問題未經過精心設置,隨意性太大,沒有思考價值。甚至表現有“習慣性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形同口頭禪。[2]提問沒有明確目標還易導致課堂提問數量過多,讓課堂變成教師進行提問表演的舞台,問而不講,形式大於內容。

(二)問題難易不適中

題目過簡,學生不需要思考。題目過難,學生無從思考。這些情況都容易讓提問背離其“出發點”,也極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不能夠面向全體學生

提問運用的恰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讓教師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教師過於青睞某幾位學生,則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對學生回答缺乏及時而中肯的評價

對學生回答的評價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及時,二是中肯。首先是及時,部分教師在學生回答後不置可否,使學生無法獲得問題的真正答案,尤其是對於初中生,需要教師的評價來記錄問題的正確答案。然後是中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以鼓勵為主,否則容易磋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這並不等於所有學生的回答就是正確的。

(五)思考時間不充足

由於教師對課堂時間把握性不高,且有部分教師迫切希望向學生展示其獨到而高明的見解,致使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在學生並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時就告知其答案,與學生在“百思不得其解”後受教師啟發點撥才“恍然大悟”的教學效果相比,會差很多,也不利於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

經過上述闡述,我們認識到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並且對課堂提問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筆者認為,要點有二:

(一)要有明確的提問目的

“目標是指引一切行動的指南”,只有明確了為什麼要進行提問,提問才會有價值。筆者認為,提問的目的主要有:

1、強調教學重點,方便理解教學難點

如《紀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先敘後議,以議為主的議論文寫作手法。”所以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提問“文章第一、二、四段為了描寫白求恩的精神,採用了哪種寫作手法,有什麼好處?”

2、便於學生把握文章思想的內容與情感

如《紀念白求恩》中最後一段,以“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就可以結束文章了,作者為什麼還要加上“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句話?

3、建立不同文章之間或同一文章不同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是可以進行如下提問“我們已經學過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他的散文寫作風格是怎樣的?”

(二)選擇最佳提問契機

最佳的提問契機是指提問時要有“契機”可抓。教學過程中對提問契機的捕捉主要有兩點依據:一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關節點,二是教學難點。[3]具體而言存在下述三種表現:

1、文章中存在矛盾或與常理不符的地方

許多課文中都會存在某些“不正常”的地方,在這些“不正常”處設點提問,容易引起學生思考,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如在《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大家都知道一般的演講都是先陳述我的夢想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再講我如何去實現它。在金博士的演講里為什麼會把我有什麼夢想放在最後呢?”這樣的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通過思考就會發現,把夢想放在最後來講,會使演講更加具有鼓動性、感染力,這是演講這類體裁文章的一種表達技巧。

2、“一字”系情感處

許多文章都會存在用單字來表示感情的情況,表面看來平淡無常,實則寄託著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如《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教師可以進行如下提問“把‘是’去掉可不可以,為什麼?”學生通過思考就會發現:“是”在這里有強調作用,語氣很沉重,朴實地表達了作者毛澤東一種沉痛哀悼的心情。如此一問,便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容易引起學生想像與聯想的地方

許多文章都會存在省略與空白,在這些地方設點提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並對理解文章內容有一定幫助。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想像一下,如果店小二沒有給林沖報信,讓林沖恰巧聽到官營和差撥要暗害他的對話,林沖會主動殺了那三個惡人嗎?學生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一是不會,因為林沖謹慎愚忠,封建等級思想濃厚,不會輕易反抗;二是會,因為經過一系列的暗害,林沖早已發覺上級統治者的腐朽奸惡,他的封建等級思想正在一點點崩塌。通過這一提問,學生便會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便於解決教學難點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與思想感情。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十分重要。但“教有方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提問技術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並不是單純學習理論知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加以摸索、改善,也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不斷進行研究,對相關理論不斷進行豐富。(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轉引自陳羚,國內外有關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綜述.[J].基礎教育研究,2006,(09).

[2] 阮明明,也談語文課堂提問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語文天地,2010,(12).

[3] 董愛君,中學語文課堂提問優化策略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9月.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篇二

摘 要: 在知識經濟爆炸時代,教育對國家、社會及個人的影響和作用是極其深刻的,無法忽視的,自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國開始相繼進行課程改革,力求促使教育迅速發展,掀起一股課程改革高潮。語文課程的地位和功能決定了其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引起了廣大教育者對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刻討論與積極探尋。

關鍵詞: 中學語文 課程改革 對策研究

1992年和1999年我國先後頒布了初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無不例外地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具有基礎性和奠基性作用,不難看出語文課程的重要性遠大於其他學科,決定其改革在我國課程改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勢必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20世紀末,《北京文學》發表了一系列“憂思中國語文教育”文章,引起了教育界甚至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討論和反思,隨之出現了一些關於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如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等,對中學語文課程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隨後,2003年4月公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標志著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進入新階段。

一、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現狀

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較之以往發生了不少變化:課堂氛圍與以往相比更為輕松活潑,不再實施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而以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模式,使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掌控者;師生關系由傳統的“上下級”悄然轉變為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學生逐漸成為師生關系中的主體,出現問題時主動尋求與老師溝通、交流,老師由傳統的“訓話者”向學生的知心朋友轉變;中學語文課程內容不再枯燥乏味,增加了詩詞鑒賞、名著導讀、社會實踐等內容,更傾向學生的興趣、愛好,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課堂與實際相聯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實踐;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如播放古詩詞朗誦……這些都是近些年語文課程改革發生的變化。

然而在改革過程中出現問題是無法避免的,由於傳統文化等因素的限制,有些地區的中學語文課程改革收效甚微,基本走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老路子,課程改革的“新”無處體現,相對積極進行改革的地區會由於課時減少而增加課程內容,以致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無法完成;教材改革力求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同時忽視系統文化知識的傳授,中學語文課程包括初中語文課程和高中語文課程,而高中語文課程內容在求新的同時注重系統文化知識的傳授,因為高中語文課程在培養能力的同時要求知識積累;學生主導課堂後,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由於需要花費一些時間討論、探究學習,課堂教學效率相對下降,學習進度隨之放緩,無形中教師的教學壓力加重,難以避免抵觸情緒;評價方式雖然由傳統的單一性到多樣性,但在執行時還是以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為主……這些都是改革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問題,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傳統,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教育改革有一定限制,難免成為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絆腳石。新事物剛出現時,一開始人們難免出現懷疑心理和抵觸心理,致使改革進程緩慢或者沒有現象。課程改革初始,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只能邊進行改革實驗,邊檢討不足、總結經驗,所以問題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在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中學語文課程改革。

二、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對策

針對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嘗試彌補不足之處:

(一)在課程實施方面,首先增強中學語文課程的趣味性,應用多媒體手段或者游戲等較為吸引人的方式於課程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其次啟發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分析重難點,既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在教師的講解下提高課堂效率。最後在課程結束時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總結,積累知識的同時促進能力培養。

(二)在教師培訓方面,語文教師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始終處在第一線,是最前沿的先行者,改革實施離不開各位教師,教師的思想觀念、業務水平等直接影響改革效果,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是最直接的,所以要注重師資培養計劃,注重教師的繼續教育。教師要與時俱進,注意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根據改革新要求重新研究教材、改進教法,積極配合實施課程改革,促進教育教學發展。

(三)在教材開發方面,一方面注重教材的實用性與科學性,教材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編寫時注意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知識邏輯特點,另一方面適當開發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作為輔助教材,豐富語文教材內容,使語文教材具有鮮明特點。

(四)在課程評價方面,建立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體系,以期促使學生和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提升自己,摒棄以往“一卷定終身”模式,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

三、結語

推行中學語文課程改革工作,經歷了近些年的摸索已然有了很大成效,然而改革之路還很漫長。對於改革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來的問題,我們要積極耐心地解決,使之更完善,真正適應時代需求,使學生更能適應時代發展和需求,進而推動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韓秋玲.淺談中學語文課程改革[J].魅力中國,2010.

[3]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案例篇三

【摘要】語文作為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傳承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內涵。不過在許多方面,語文的學習效果不如人意。為了能夠使得中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願意邁向語文的殿堂,本文研究“讀寫結合”對中學語文課程所帶來的作用,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 創新寫作 讀寫結合

寫作和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元素,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兩者的有效結合,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便於學生開發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並且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其生長情況的差異只視乎給予怎樣的培養。同樣的道理,教師作為學生這粒種子的培養者,若想種子發芽成長,就要付出努力適當地培養。那麼作為培養者的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種子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並證明此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於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能力。

一、注重比較模仿,堅持“講―讀―寫”的教學模式

剛剛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其大多表現出容易充滿信心,也很容易無精打采,具有情緒波動大的心理特點。除此之外,因為小學的作文大多應用情景教學,著重培育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再向抽象思維發展,所以,小學作文教學大多運用比較模仿這一教學方法。而初中的作文教學則注重觀察與描述,培養與提高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准確生動地描繪事物。鑒於此,教師可以結合“讀寫結合”的特點,首先讓學生進行仿寫,因為仿寫是難度最低的,學生也樂意接受,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並較好地銜接不同階段的學習方式。

讓學生閱讀原文,體會原文的美,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仿寫,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把握相關的表達技巧,進而提高寫作水平。對於語句,能夠就句子的結構開始仿寫,也能夠模仿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對於語段,可仿寫其段落結構,表達方式等。例如《背影》一課,文中出現了大量的細節描寫的句子,並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在結構上,句式嚴謹連貫,語言運用也非常優美流暢,所以,讓學生多次領略文章的內容,走進朱自清先生的內心世界,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寫一篇相關的習作。文中形象地描繪了父親送別兒子的經過,運用了“攀”“縮”“微傾”等動詞,教師要讓學生仔細領悟這些動詞的所表達的感情色彩,然後仿寫一段話,嘗試描繪自己所熟悉的某個場景。

二、注重創新寫作,堅持“講―讀―想像”的教學模式

在歷經小學的啟蒙之後,學生的思維模式也相應得到提高,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作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進而明確主題、加深理解,領悟作者的內心世界,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其創造力與想像力,培養學生對文章局部內容進行續寫、擴寫、改寫、創新寫作。

基於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古詩文,讓學生進行擴寫練習,這樣能夠讓原先某些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為形象直觀,除此之外,還能培養學生立體的知識多維認知,內容也因此變得更加有趣。如學習《傷仲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像續寫仲永從神童變成普通人之後,猜想人們態度的變化以及主人公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知識點的了解,還能從某種程度上降低學生一直以來對文言詩詞乏味枯燥的抵觸,使得學生不再抗拒古詩文,培養一定的人文情愫,這些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寫作能力。

三、課內課外相結合,激發創新思維能力,創意寫作

在培養學生充分理解把握文章的表達方式、結構思路、寫作方法、寫作主題等方面,“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教師要對文章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內容,懂得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便於學生培養其從低層次漸漸轉變成高層次的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運用鑒賞課文詞、句、篇後讓學生寫讀後感、話題作文或命題作文等形式進行培養。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可以適時提醒學生可以應用不同形式,如仿寫、改寫、續寫課文,或把多篇課文聚集於一篇文章等形式進行寫作。這種“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恰恰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徵,使得他們覺得具有新鮮感。在此教學階段,教師必須要求學生不可以被原文束縛、重復原文或違反原文,務必是基於通讀全文的前提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作,用自己的真情實感進行合理的創意寫作,進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學會品味文章,在文章中思考的閱讀習慣。

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有“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的話,教師要求學生以文章的內容為基點,讓學生談談如何理解這句話,並將這句話作為話題,寫一篇短文。又如學習《少年愛因斯坦》一文後,可以聯系課文的內容,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將課文的空白填補,如愛因斯坦荒誕怪異的想法不被老師、同學接受的時候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此時愛因斯坦內心世界是怎樣?除此之外,中學語文課文中有相關的插圖,教師可以讓學生帶有文學性地描繪插圖,這樣可以鍛煉到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並伴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運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靈活運用。

四、結題

總而言之,“讀”與“寫”是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不可或缺兩個核心元素,並且“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必須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培養者,要想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行為習慣,必須將“讀”與“寫”兩者相互結合,使課堂內涵更加豐富,使教學更具生命力,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博鋒;王興莉;中學語文“讀寫結合,點評互動”的學習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6)

[2]李暢;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2)

[3]陸新全;“讀寫結合”與“讀寫融合”――淺議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訓練[J];現代教學;2008(03)

Ⅶ 初中語文案例分析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一些教學案例進行分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案例分析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初中語文案例分析(一)

在中學語文課文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文章 ,關於這篇課文的學法、教法,也有很多很多的教案、學案以及分析文章,作為一個普通的一線語文教師,本來只有虛心學習的份,哪還敢在這個領域說三道四。但是,我上完這堂課,還是有一些話不吐不快,所以就寫了下來。

上課之後,本來一切都照著老師安排的步驟進行,寫作背景的介紹,作者簡介,疏通字詞,朗讀課文,課正在按部就班地上下去。大約到了20分鍾或者25分鍾的時候,終於講到了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一段,學生朗讀,然後討論描寫的 方法 和作用等。學生討論的結果與我以前的教學中遇到的大同小異,無須贅述。但下面的課堂進程似乎漸漸地偏離了我原先的教學設計。

討論告一段落後,學生發言,但我發現學生好像還是不願意靜下來,於是我問:“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學生A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像父親這樣的人我們在生活中隨處都可能遇到,我身邊的人包括我的親人也都是一些普通人,老師不止一次讓我們寫他們,但我從來沒有寫得這樣動人,而作者只不過寫了父親的背影,為什麼竟能寫得這樣讓人感動呢?”學生B:“你看看文章寫得有多細致,父親的穿著,動作,你看穿著的顏色,還有那些動詞,走、探、攀、縮、傾,還有蹣跚、慢慢這樣的形容詞,這哪能不感動人呢?”學生A:“那他為什麼要寫得這樣細致入微呢?”學生C:“好了好了,我來說。寫得細致是因為觀察細致,寫得動人是因為在觀察和寫作時投入了真摯的感情。喂,這可是標准答案啊。”

這時有幾個學生交頭接耳了一會,其中的一個說:“不標准,我來補充一點。寫作本文時作者自己也做了父親,——後面不是說惦記著我的兒子嗎?——他對父親的理解比二年多以前深刻得多了,所以才這樣動人。”學生可真行,一群毛小子,原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說起來倒是一套一套的。我想,到此為止這個小問題總該差不多解決了吧。

正當老師准備轉入下一個教學環節時,坐在後排的一個學生突然站了起來:“那他為什麼這樣仔細地觀察父親的背影呢?”這個問題一提出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鑽牛角尖”。這怎麼能成為一個問題呢?父子關系嘛,還用多說?但我沒有這樣簡單化地處理這個問題,而是問:“你怎麼會提到這么一個問題的呢?”該生頓了一會,沖著學生B說:“在車站這樣一個有許多人的地方,你通常會對什麼人的背影觀察得這樣仔細呢?”學生B被問得一時語塞。靜了幾秒鍾,原先一直沉默旁觀的學生D站都沒站起來突然冒出一個詞:“美女。”這一下全班立刻變得熱鬧起來了。有的學生覺得好玩;有的學生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鬧哄哄地說個沒完;還有一些學生一邊說著話,一邊還拿眼睛瞟老師一眼,看看老師的反應;有的學生對此非常不滿……這時女班長站了起來:“我們這是在上語文課《背影》,你們都說到哪兒去了啊,一點氣氛都沒有了。——老師你看我們的課堂成什麼樣了,你怎麼不管一管呀。”其實從學生D說出“美女”二字到女班長發話,也就不到3分鍾時間。我當然能夠控制住時間的。只是我感覺到,這個問題並非毫無意義,但又一時沒能想到一個恰倒好處的辦法把它與課堂的主題聯結起來。既然班長這么說了,我就示意學生靜下來,並要求學生就剛才的問題談自己的想法,但要求先舉手後發言,有秩序,不重復。這時舉起手來的學生並不多,還是班長搶先發言,她顯得有些忿忿然:“父親個子不高,長相不美,是個胖子,穿戴么,不是黑的就是青的,又不時髦,不幸他是父親;這時他旁邊還有一個美女,很是妖妍,我敢肯定,D的兩隻眼睛只會盯著美女,而不屑看父親一眼了。”學生D被班長的一席話說得頭都埋下去了〖注〗。奇怪的是,這回其他同學也沒有哄然大笑,而是出現了近半分鍾的沉默,倒是我先打破了沉默:“為什麼都不開口了?”學生E:“我們想,父親不美,為什麼能這樣吸引住作者的目光呢?肯定是另有一種力量,這就是愛,世界上最無私的一種感情——父愛。”這時我看到不少學生在點著頭,一個個表情嚴肅。我想,課上到這個份上,原先安排好的那些步驟和程序不要也罷,分析詞句啦,講解練習啦,如果這時硬拉進來,豈不掃興?這時我要求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同時提醒,像讀“大江東去”一樣的語調合適嗎?學生一致認為不合適。“那該怎麼處理呢?老師不說,你們自己看著辦。”結果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了這段話,幾個女同學都讀得有些結巴了。接著我讓學生利用剩下不多的幾分鍾時間在學習小組內交流閱讀本文後的感受。老師穿梭其間,聽到學生這樣一些交談:現在我知道文章感人的力量哪裡來了;有個音樂家曾說他用皮靴照樣能夠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奧秘原來就是感情啊;美文靠做是做不出來的,我常常喜歡看那些辭藻華麗、語句扇情的文字,讀過《背影》之後,覺得真是淺薄;……

下課鈴響,我既沒有追問他們交流時說了些什麼,也沒有布置作業,只輕輕地道了聲別,就離開了教室。學生在教室里還像上課時那樣靜靜地坐著。

我認為這是一堂既十分鬧騰又彌漫著感動氛圍的課。備課時我沒有想到課會上成這樣,這是我夢寐以求但在近20年教學生涯中從未實現過的一種境界。在後半節課,我的備課教案已經完全作廢,所有問題都是當堂生成,大部分活動都是學生自主組織,教師的作用只是讓學生的思維活動、情感活動以及語言活動有序地持續下去,將其納入到語文課堂活動中來,並且把這些活動不斷地推向新的高潮,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讀者與作者之間,達成了思想的碰撞,靈魂的溝通。起初我還抱著這樣的態度:就算是浪費,也不過是一節課,下不為例就是了。沒想到這么一放手,竟成就了一堂讓師生都十分難以忘情的課。這樣的課之所以難忘,還在於它很可貴,因為它很難重復。

這堂課值得回味之處在於:1.在課堂上要捨得“放”。不要囿於課的進度,怕耽誤了課時,不敢放手,只怕完成不了原先安排好的那些內容。在這堂課上,當學生說出那句看起來十分俏皮甚至有些荒.唐的話時,如果老師不予理睬或者乾脆訓斥一通,後半堂課的情景就不會出現,學生那些好戲怎麼演得出來呢?2.要注意聯絡。學生在平時其實是有不小學習壓力的,在課堂上難得片刻開心,給他們兩三分鍾談一談美女又有什麼關系呢?問題是接下來要將這個話題適時地自然而然地聯繫到“父親不是美女,卻有著和美女同樣大的吸引力,奧秘何在”這樣一個問題上來,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否則課就有可能不但真的偏離主題,還可能會陷入庸俗。這,恐怕除了勇氣還要有一定的教學智慧。3.關於時間控制。實事求是說,由於課堂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我不得不將《背影》這一課由原來的2課時增加到3課時,但這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課對於激活學生的靈性和悟性,提高他們的 想像力 和理解力,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能起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其他課即使少上一課也無妨。

初中語文案例分析(二)

研討話題

語文閱讀教學中“聽說讀寫一體化”如何構建?

教材分析

《春》選自義務 教育 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寫的一篇優美的寫景 抒情 散文 ,也是中學 語文教材 中的傳統篇目。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這篇作品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 風景畫 ,是一曲春的贊歌。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語言的准確性,生動性,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體會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妙用。

3.掌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一、美美地聽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結構與內容。作者在文中向我們展示了五幅美麗的圖畫,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筆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們留戀忘返啊!今天,我將跟大家與它進行一次最親密的接觸,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絢麗的春光,去仔細地品味文中那優美的語言,去學習作者那高超的寫作手法。

師:首先,請大家閉上眼睛,打開你們的耳朵,敞開你們的心房,用你們的耳朵去聆聽錄音,用你們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筆下春天美的所在。聽完以後就請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播放輕音樂相伴的朗讀帶。播放完以後,學生們已陸續睜開了眼,但還有幾個沒睜開眼。)

師:相信大家都被這優美的朗讀陶醉了,被這美麗的春天吸引住了。你看,現在還有幾個同學沉醉其中,不願睜開眼呢!(大部分學生微微一笑,小部分學生四處張望尋找閉眼者。)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吧!沒關系,我再給你們三分鍾時間整理你們自己的思緒,然後就請同學把這種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收獲。(三分鍾時間靜思。)

生1:簡直太美了。我已經無法用我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我只感覺自己當時就在春天的花園里漫步。綠的草,五彩的花,還有嗡嗡的蜜蜂,美麗的蝴蝶在我的身邊飛來飛去的,春風輕撫著我,陽光親吻著我,彷彿來到了仙境。

師:好!有了身臨其境之感。

生2:從來沒有這樣去聽過一篇文章。因為這次我不再僅僅是用耳在聽,而是用心在聽。這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呀!我彷彿聽到春姑娘在呼喚我,她帶著我賞春的美景,聽春的聲響,聞春的氣息。和煦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與溫暖,久久不願離開。要不是老師叫我,我真不願睜開眼睛呀!(說完自己笑了一下。)

師:哦,這樣呀!看來春姑娘讓你著了迷。(生笑)

生3: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機。草綠了,花開了,樹發芽了,鳥也出巢了,一切都顯示出新氣象。正如文中所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看,農民們也“披著蓑戴著笠”在輕盈的春雨中插秧呢。我彷彿還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黃的稻穀。是呀,有了春的播種,就會有秋的收獲。

師:對呀!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充滿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種,才會有秋的收獲呀!其實,人生也一樣,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學習與奮斗,才會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生4:我跟他們的感覺不同。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在這優美的朗讀聲中,在作者描繪的美景中,我被帶到了我的童年。記起了童年在農村度過的春天,我跟夥伴們在河邊放牛的情景。藍藍的天,青青的草,我們不時在草地上打滾,不時又爬到牛背上。河裡的鴨子也在悠閑地浮水,還不時地把頭一咕嚕扎到水中呢。

師:這個同學由作者的描繪聯想到了自己童年春天的事情。不錯,聯想力較強。好的,剛才幾位同學都談了自己用心聽後的感想,收獲還真多。記得一位偉人說過“一千個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想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的。由於時間關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談了。不過,大家在下課後可以與同學再交流或把你的這種感受寫到你的 日記 中。(還想舉手回答的學生聽了後把手陸續放下來了。)

二、美美地讀

師: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語言,相信大家肯定想親自走近他,與它進行面對面的對話,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它的喜愛。請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如大聲朗讀、輕聲朗讀、用心默讀體會、反復咀嚼等去表達你的感情,去尋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語言的美,去體會文中的感情。老師也為你們尋找到許多春天美景的畫面,大家可邊欣賞畫面,邊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畫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並加以品味與玩味,想想精彩之處在哪?可以從課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畫面、情感、手法、主題……等方面入手。好,現在開始讀。

(多媒體播放配輕音樂的春景圖畫,圖畫是根據文章內容的順序編排。學生邊欣賞圖畫邊用自己的方式讀課文。有的不時在書上圈點勾畫,在本子上寫發現。教師在學生中間巡視、指導。)

三、美美地說

師:時間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讀後的所得與所感。前後左右四人一組。

(學生四人一組相互交流。)

師:好!現在希望同學們踴躍發言,讓更多的同學分享你的成果。開始發言。

生1:我認為寫春雨那段寫得很精彩。你看那細密的雨中,黃暈的光、鄉村的小路、石橋、撐傘的人、工作的農民,整個構建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畫,給人一種安靜而和平之感。

師:春雨圖有種“安靜而和平感”。好!

生2:“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一句中“偷偷地”和“鑽”這兩個詞語用得絕,簡直有一種妙不可言之感。想想“小草偷偷鑽出來”是怎樣的情景,那種情態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時的嬌顏,還有那個“鑽”字又是何等傳神,那種破土而出的擠勁令人肅然起敬呀!

師:說得好。你分析的非常透徹。是呀,這兩個詞用得多妙啊!

生3:我認為“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這句寫得好。風本來是無味的,但他卻寫出了味道,風里有“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味”。

師:把無色無味的風寫成了有味的風。“壯難寫之物如在眼前。”

生4:我認為這篇文章的結構美。作者由盼到繪,再到贊,渾然一體。開頭用兩個“盼望著,盼望著”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現了出來,“東風來了”, 報告 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中間用五幅圖畫描繪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讓人有身處畫中之感;結尾又用了三個形象的比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漸次排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溢於言表呀!

四、美美地寫

師: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筆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間都凸現著美。朗讀它,品味它,不僅會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更會令我們對美產生一種追求。縱觀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來源於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感受,來源於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與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全文中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俯拾皆是,把情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了。現在,我們雖然不處在春天,不能親自領略無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樣有無窮的魅力,也是眾多文人筆下常描寫的季節。我想處於秋天中的同學們,肯定對秋天有獨特的感受吧!現在,就請敞開你們的情懷,用你們自己的筆把對秋天景物獨特的感受寫出來。可以選擇秋風、秋雨、秋陽、落葉等秋景中的一個方面來寫,用一段話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寫出來就可以了。看誰寫得快,寫得好。注意在寫的過程中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寫作方法。

課後 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這篇《春》是從舊教材中選取的課文,也是初中語文傳統的經典篇目。這次已經是我第三遍教了,但感到這次最成功。

前兩次上課我都是這樣設計──先整體感知課文,然後逐段講解: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讓學生在課文的誦讀中,體會春天的美景。前兩次每次教完課文,對自己課堂的分析也頗感滿意,從學生書本上滿滿的筆記也感覺學生收獲挺大的。

但這幾年,新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斷反思自己教學的同時,我也意識到課堂教學上的不足──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再次教《春》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導,從課程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使三個方 面相 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取得的效果是顯著的。

Ⅷ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案例分析,誰能提供一份範文呢

初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初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新東方)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Ⅸ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6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1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有十幾年的時間,我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雲。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里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系愈來愈復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斗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2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小學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像,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系,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3

一堂好的語文課,既應包含著對學生感受的寬容,也應當包含著對作者與編者的尊重 。不同的是,過去是教師主講,學生旁聽;現在是學生主講(主要是尖子學生),教師插話補充。彷彿教學的重心已由教師轉移到了學生,彷彿這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可是,讀書的時間不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了,對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理解、品味、運用的時間也被擠掉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本的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我想強調的是,這種超越應當是「立足文本」的超越,最終又是「回歸文本」的超越,而不是「偏離文本的價值取向」和「遠離文本的精神核心」的無根無源的超越。

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的獨特體驗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教育使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資源的發現和利用是我們今天教育生命的希望所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不僅僅看老師是否有精彩的表現,更要看學生有沒有進步性的表現。

課堂要讓學生進入自己的學習節奏,去思考,去組織,去整合,去生長,去慢慢脫離你,遠離你。

曲徑可以通幽,善讀者要撥開枝葉,方見本根,要告訴學生怎麼讀,怎麼停頓,怎麼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論語》中描述孔子與弟子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種氛圍和情境,是誕生孔門七十二賢的土壤和空氣。這種土壤和空氣,充溢著對人的生命價值的尊重。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4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

二、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 「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

三、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5

教師備課時,對自己設置的問題都准備了正確的答案,課堂上當學生的回答與教案教材教參里的答案不相同時,那麼教師應怎樣對待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呢?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平等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先看一個案例:我在教《三顆枸杞豆》這課時,我問學生受到的啟示與教育時,有一學生回答:三叔的做法是對的,應當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盡管最後沒有什麼成績。真是沒想到學生有這樣的想法,可我的教案里寫著:要抓住時間,抓住生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決不能見異思遷,知難而退,否則必將一事無成。

看到還有一個學生舉手要求發言,下課的時間又快到了,我便趕緊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讓學生用筆記下,課後,我反復思考,似乎覺得這樣處理不妥。

這個案例,引發了我對課程改革更深的思考,同時對課程標准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發展這個層面來講,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不能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容器,或者預先設置一個個圈套(問題),讓學生往裡鑽,而應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閱讀教學中,不能用所謂正確的,標準的答案取代學生的感受,統一學生的理解,束縛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個性,以致阻礙、窒息了學生的創造。

課堂上,即使學生的回答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地鼓勵、引導,用心去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同時針對其思維過程的缺陷、不足,開展積極有效的幫助,這樣,教師不僅在教學生學,而且向學生展示了一種虛心誠懇民主寬容的人格風范。

其次,從教學相長,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角度來探討,學生說出獨特的與教案不同的理解,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文化積淀無疑是一個挑戰。按著教參講,照著教案讀,自然省心省力,一旦「開放」,一個頭腦怎能應對50個頭腦?這也是對教師專業功底教育理念和教學機智的考驗。它喚起了教師的危機感、緊迫感,教師們沿用了幾年或者十幾年的教學方式和習慣受到了沖擊。所以我們必須繼續讀書,終身學習,不斷發展,充實,提高自己。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這是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對於傳統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挑戰,如何成功應對這種挑戰並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從教學設計的多樣性、復雜性、合理性及實用性的實際看,教師要摒棄備課設計上的拿來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習慣定式和慵懶意識。教學上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嚴重束縛了廣大教師的創新思維,以其昏昏豈能使人昭昭,一個缺乏創新思想和精神的的教師又如何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學設計上慵懶的拿來主義更使教師喪失了不斷進取不斷拓展和積極創新的.勇氣和信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不盡表現在課堂上,其實更多的是體現在教師辛勤的創新設計中。

2、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教師如果能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就要降低老師自己的身份,和他們交朋友,做平等的夥伴,只有這樣,他們有話才敢說,才能大膽地去探討。

3、從教學方式看,類似引發思考啟迪智慧的教學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可以採取研究型學習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入研究思考,讓學生在思考、探討、交流中碰撞出創新的智慧火花。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渴望給了我們無限的創新。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也許並不太難,難得是教師是否有一種珍視的體驗、反思、渴望甚至沖動,如果有了這些,我想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就會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了根本,珍視將不再空洞乏味。

中學語文的教學隨筆6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為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鍾的課堂里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我是一名語文教師,以前為了上課,總是感到很困惑、很苦惱,也很懊喪。很多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四十分鍾的課堂里我似乎總是在不停地趕呀趕。可是,一節課辛辛苦苦下來,學生卻並不見得喜歡,而且似乎收效甚微,甚至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小聲說話、搞小動作、看課外書……做什麼的都有。

問題到底出在哪?」我不停地自我反省,找原因,找對策。我設計的課堂問題重點該放在哪裡?我真的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接受水平,學生的興趣點入手了嗎?我的教案、我的課件在課堂上真的一定要絲毫不減的呈現出來嗎?我給自己的設計安排,課堂教學上留有彈性的時間和空間了嗎?我隨時跟著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情感在講嗎?我的課,我的內容在貼著學生的心進行嗎? 一連串的疑問讓我不得不去思考,也許真的是反思才能有所觸動,有所改進。慢慢的,我不再盲目的去備課了;不再想當然的認為是學生需要的,學生喜歡的了;而是課前課後多和他們接觸,試圖去了解他們,聽聽他們的聲音,聽聽他們的想法,再翻閱大量的教學資料,請教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然後再結合這些真實的信息來收集資料,准備一節課。在這期間,尤其使我改變最大的是,我上課不再就是為了完成教案,呈現完設計好的課件,而是給了自己更多可以靈活變通的時間和機會。於是我的注意力不再只關注教案進行到哪裡,課件展示到哪裡了,而是更多關注學生聽到了哪裡,接受了哪些,還需要些什麼。有時,甚至為了解決學生課堂上的疑惑或進行最有效的引導疏導,我寧可刪減或放棄本來安排好的內容。尤其有時為了處理學生課堂上的突發狀況(比如有時課堂上分心、做小動作、情緒的低靡沮喪等),我會把教學內容及時做個調整,臨時增加很多本來沒有準備的題外話,比如根據當時的狀況當時的需要,我會選擇不同的內容和他們聊聊。有時和他們說說人生,談談我自己的經歷,講講我的童年我的學生時代生活等等。有時則是選一兩個故事來講。學生們最喜歡聽我講故事了,故事往往都不長,有動物界的,有人類的,有遠古的,有發生在身邊的。但他們喜歡在小小的故事中去思索,去反復回味,去學會成長。而我發現這個時候學生們的眼神也是最專注的,表情也是最寧靜的。

語文教學也許就是這樣,當你不再刻意給自己框一個架子時,你才會更接近真實,更接近語文本質,你才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輕松自如瀟灑應對,而結果也往往是讓自己有更多驚喜的。因為我發現每次再走進教室時,學生眼中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悅。

原來得到這一切其實並不難,只要你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並讓自己的心貼著學生的心走,那麼課堂教學就會在心的溝通中得到很好的成長。

Ⅹ 語文課例怎麼寫

「課例」即課堂教學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種特殊形式。一個課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教學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從以下方面認識:
(一)課例與教學實踐相關
(二)課例和教師職業責任相關
(三)課例蘊涵了教學問題的復雜性
三、課例的類型
(一)按課例的內容或主題分類 1、意外式課例
1)界定: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發事件的課例
2)特點: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問題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節不復雜,但能使人由小見大、深受啟示。 第二類,主題式課例
內涵是師生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典型實例。
這一類課例的特點是:主題鮮明,內容新穎;注重專題研究,富有學術價值。
突出功能是,可啟發和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與落實課堂教學的新主張以及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第三類,綜合式課例
這是師生運用教材中的一課或一節內容進行教學的典型實例
綜合式課例有三個突出特點:(1)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性 ;(2)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 (3)強化教學的精彩場面。
功能。其一,有助於大家探討新課程的實施和開發;其二,便於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和教改。
第四類,課題研究式課例
這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按課題展開自主研究的典型實例。這種課例基本上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開發的。
主要特點有三:(1)學生的學習以研究為主。通過課題研究,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獲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經驗,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2)學生的研究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個人的自主探究與小組的合作研究結合起來。(3)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參觀調查,學生可以接觸各種社會人士。
這種課堂大、教師多的教學組織形式極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這類課例的開發,對於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規律,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分類
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可將課例分為情境型課例、經驗型課例和理論型課例。
(一)課例的基本結構
1、標題。一般地說,課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標題,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題定標題,反映課例的主題。
2、教學背景。關於課程、教材、教學、教師、學校、學生等教育環境信息。
3、基本教學過程。在觀察、記錄和實錄的基礎上,對課堂進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師學生的言語;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閱讀全文

與中學語文的教學案例如何撰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