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課如何突破教學重點

小學語文課如何突破教學重點

發布時間:2022-12-08 22:55:23

Ⅰ 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有哪些

重難點突破方法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如何找到兩者之間有效的契合點,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更值得我們去思考。筆者積極探索學科整合的內在規律,著力從課前預習、情境設置、突破重難點、學練結合、拓展延伸等環節入手,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對優化小語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課前預習找准預熱點
預習好比打仗前的火力偵察,既可以掃清一些障礙,取得進攻的出發基地,又可以對「敵我」雙方做到「知己知彼」,爭取主動,提前消滅「攔路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長期養成預習習慣,有利於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
在教學《christmas》前,我交給學生的預習作業是:上網查找有關聖誕節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要求學生自己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並製作成PowerPoint形式的電子文稿在課前進行演示。演示時,學生製作的電子文稿中,那些精美的插圖、生動有趣的解說詞,構成了一篇篇既充滿情趣又不乏科學知識的電子讀物。課文還沒教,學生已經達到熱身效果。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巧設情境點擊興奮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慾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並巧妙恰當地呈現,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相機提出要學習的目標,點擊興奮點,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慾望,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三、發揮優勢突破重難點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利用信息技術,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

Ⅱ 怎樣把握小學語文的重難點

重難點,顧名思義,重點就是重要的地方,難點就是難以解決的地方。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樣把握小學語文的重難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樣把握小學語文的重難點

一、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巧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必須認真解讀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

教師通過解讀教材,對照《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就能夠知道每一課講的是什麼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突破重難點,就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教師應針對不同的知識點、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選擇最恰當、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把多媒體引進課堂,靈活使用信息技術

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把信息技術引進課堂,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可以使常規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過去教師口若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在信息技術面前立刻相形見絀。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

小學生年齡小,見識有限,生活經歷少, 經驗 不足,對課文中描寫的內容往往不能理解。特別是一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學生,對許多事物認識不足,頭腦中根本沒有形成相關的體驗。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的文字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或動畫,深入淺出,變重難點為妙趣點,就能夠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二年級下冊《葡萄溝》一課,其中有一段是介紹葡萄乾是怎樣製成的。我們身處南方的低年級學生,沒有去過新疆旅遊,由於地域的差異,對遙遠的新疆感覺陌生,對於文中提到的製造葡萄乾的「陰房」的樣子、結構,還有如何利用流動的熱空氣製造葡萄乾的 方法 一無所知,單靠幾句文字的描述學生根本不能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是本課的難點。我在教學此段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張不同角度的陰房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其結構特點,並通過動畫演示熱空氣的流動過程,使抽象難懂的文字變得形象,化難為易,讓學生一目瞭然,並能准確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

二、聯系生活體驗,加深理解感悟,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新的知識是建構於原有認知結構上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啟發引導學生尋找、再現與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對性的生活實際情景,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遷移或對比中豐富、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

例如,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寫的是巴迪在七歲時作了一首詩,母親評價「我」寫的詩精彩極了,而父親評價「我」寫的詩糟糕透了,就是這兩種聲音、兩種不同方式的愛一直鼓舞著巴迪前進。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平常父母親對自己的愛表現在哪些方面,然後再讓學生想一想文中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巴迪長大後,如何看待父母的愛;學生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愛等。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自身經歷的生活體驗出發,理解文中父親嚴肅的批評與母親欣賞的贊譽都源於對孩子的愛,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果沒有父親的警告與母親的鼓勵,巴迪可能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同時也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種.種關愛,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以及對生活的情感體驗。

三、加強學練結合,強化語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 渠道 的訓練途徑,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讓學生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讀」與「練」是強化語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制勝法寶。

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中的「讀」既包括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學生在課內的默讀、朗讀、精讀、略讀、品讀等讀書方式的培養,以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閱讀學習。「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上教師要有練的意識,並能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對聽、說、讀、寫的練習要合理安排,注意讀寫結合,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特別是動口、動手的練習,使知識得到有效鞏固與遷移,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學會融會貫通。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魚游到了紙上》時,整節課教師設計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開課之初讀課題,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的感情;接著讓學生根據導學要求,默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 文章 的主要內容;在學習課文過程中,還反復朗讀重要文段,品讀關鍵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整節課書聲琅琅。「練」的設計可算得上是本課的亮點,最為巧妙的是藉助課文的插圖,運用本課習得的對人物描寫的方法,進行遷移練筆,讀寫結合,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能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本課學習的重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心裡」與「魚游到了紙上」的關系,在學生學習了課文後,教師在小結環節中設計了填寫關聯詞的練習:( )魚游到了心裡,( )魚游到了紙上。

學生分別運用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的關聯詞,把兩個 句子 連接起來。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了,就能輕而易舉地突破本課的重難點。這樣的設計這是匠心獨運,可謂點睛之筆。在作業設計中,教師緊扣本課的主題與特點,借用「魚游到紙上」之精妙,讓學生選擇一個人物或事物,仔細觀察,細致描寫,把人或物寫鮮活。「讀」「練」結合,充分體現了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課堂上提供了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從中體會、把握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規律,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真正落實「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的目標。

四、注重循循善導,有效遷移,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對於一些新的或者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學生可能一下子不容易弄懂,就需要教師點撥引導,因此「導」是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教學中的「導」是指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教師注重學法的指導,給學生搭建「腳手架」,通過巧妙的點撥引導,讓學生自主去建構知識,獲取知識,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真正實現「授之以漁」,真正落實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魚游到了紙上》時,教師精心設計了自學提綱,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抓住文章主線,理解課文內容;在自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動筆劃出重點詞句、寫旁批等方式進行學習;還根據學生的反饋,靈活利用生成的資源相機點撥;結合學習課文內容,了解抓住人物特點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通過系列巧妙的點撥引導,讓學生自主去建構知識,獲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方法。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生動精煉的語言引導學生從「魚為什麼能游到紙上」「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到「我們有什麼方法能讓魚游到紙上」的探究,這樣循循善誘,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從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在贊嘆、佩服聾啞青年之餘,深切體會到只有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由此可見,「導」在此課教學中尤為突出,從導讀、導思到導學、導練,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處處滲透 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在自學中自悟。

2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難點如何把握

1、深入學習課程標准,把握教材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不少教師認為沒必要學習課標,覺得理論性較強,讀起來費勁,覺得自己只要"吃透"教材就行,殊不知教材就是根據課程標准編寫的,不認真研讀課標怎能"吃透"教材?《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2、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找准最近發展區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所以要想講好一堂課必須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去講,也就是說這節課的重點得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教學中的難點不易制定的過高,也不宜過低,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是最合適的。所以在設計一課的重難點時,我們不但要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找准學生在這一學習階段的最近發展區。

3、認真分析教材,確定重難點

在讀通、疏理的基礎上,應當對教材做一些分析,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抓住全冊教材的重難點,每組教材的重難點,每篇教材的重難點,抓住了重難點,備上課時,力就會在刀刃上。

宏觀分析,把握全冊教材的重難點。明確了全冊的重難點,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單元備課,課時備課就確定了目標。

整體分析,領悟每組教材的意圖。分析每組教材的重難點,是達到這個訓練目的的工序環節。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告訴我們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讓學生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是這一組的重難點。該組安排了《觸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氣》這四篇課文讓學生理解和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觸摸春天》這篇課文中,感受盲童安靜對生命的熱愛是本課的重難點,要想解決這個重難點,我們就要抓住"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一重點句來理解,讓學生理解"竟然""神奇的靈性"的含義並發表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很自然地,學生就理解了安靜對生命的那種熱愛。可見分析好每組教材的重難點,對教學每篇課文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我們就不必去大費周章地讀課文,分析每一段的意思了。

細致分析,抓准每一篇教材的特點。細致分析一篇教材,就要具體了解它的編排目的,文章特點,分析的正確,課才備的有特色。例如《橋》一課是一篇小說,小說的情節跌宕起伏,我們應該抓住課文的環境描寫、人物描寫讓學生感受老村長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分析好了重難點,備課就簡潔明了。

4、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也提到: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才能使他的智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制定一課的重難點時要體現層次性,讓每個學生通過學習都有所收獲。

例如在設計《畫家和牧童》這一課的重難點時,我充分考慮到了班內孩子的差異性,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目標。對於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我設計的重難點是"能默寫本課生字;學習小牧童敢於發表自己看法的好品質,並能寫幾句贊揚他的話";對學習能力處於中等水平的學生我設計的重難點是"正確書寫本課生字;理解第5自然段中小牧童說的話,明白大畫家戴嵩到底是哪裡畫錯了。"而對那些學習有些吃力的學生,我將"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感嘆句和問句"作為他們的重難點。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在這堂課上都得到了發展,老師也不會對那些後進生大動肝火了。可見我們在制定重難點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這樣才會在課堂上游刃有餘。

3小學語文如何把握教學重難點

一、 抓住文本語言,從細節上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蘇教版的教材文本語言優美,用詞精準。有許多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學生能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了這些關鍵詞,那麼,要理解文本自然而然也就不成問題了。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課文《掌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掌聲前後小英的內心變化」 這一難點,筆者是這樣做的:

【環節一】

圍繞 「憂郁」,體會獲得掌聲前小英的內心世界。

師:你能 說說 「憂郁」是什麼意思?

生:「憂郁」是不開心的意思。

師:課文中小英的哪些表現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憂郁的女孩?

(學生自由輕輕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

生:「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一聲不響,我感覺她很不開心。

生:「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我從她的慢吞吞的動作,紅了的眼圈,感覺她很憂郁。

【環節二】

圍繞「甚至」,品讀獲得掌聲後小英的內心世界

在這一環節教學中重點抓住「甚至」一詞展開教學,突出小英前後變化之大,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小英的活潑開朗的一面。

筆者在以上兩個教學環節中,主要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後的聲音,真切地感受小英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了從細節上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二、藉助插圖、多媒體,通過多感官體驗領悟課文的難點

蘇教版新課標教材中很多關於童話寓言和自然景觀的閱讀文章,面對這類課文,要讓那些低年級的小朋友來領會其中所要講述的知識與奧秘是較困難的。蘇教版課文配有相關內容的插圖,色彩鮮艷,富有情趣。多媒體更是一種高度視覺化的信息傳遞工具,它圖像逼真,具有動畫功能,還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能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優點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從而解決課文中的難點。

如《雲房子》一課,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雲房子的圖片及相應文字,讓學生看著圖片說說自己喜歡哪一座雲房子,為什麼喜歡。學生有了自己的感觀,興趣倍增,這樣教師就可以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感知及想像潛能。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喜歡「像大冬瓜那樣傻傻地橫著」的雲房子,是因為自己喜歡吃大冬瓜;有的喜歡「像很高的大樓房」的雲房子,因為它很高很高;還有的喜歡「一點點小的,小得只可以住進一隻小麻雀」的雲房子……老師讓學生直觀看圖將各種雲房子的特點讀出來,讀出自己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讀好句子,用心靈感悟課文,體會了花兒的美麗,冬瓜的傻樣,樓房的高大……學生如跟隨著鳥兒來到了明凈的天空,感受到了各種雲兒的美、大自然的美。藉助多媒體,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朗讀的表達效果也得以提升,課文的教學難點也就不難了。

三、巧用 故事 ,在創設情境中化解教學難點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對於整個小學教學來說,尤為重要。它是基礎,是開端,也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必備工具。但是對於剛入學的 兒童 來說要學習這么系統的拼音,並熟練掌握,成為一大難題。整個拼音教學結束後老師們往往會發現學生掌握的並不靈活,此後還要花很大的力氣去鞏固復習,工具性太強,人文性不足,機械煩瑣而沒有味道。對於聲韻母相拼,筆者經常對學生說成是「聲母和韻母交朋友」,把知識點融入到故事情節中,這樣學習就富有生活情趣多了。

例如在教學《j q x》第二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安排:在完成了第一課時「認讀聲母jqx」之後,重點探究j、q、x與ü相拼的規律,這是教學難點。教者開門見山給學生講故事:「同學們,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想聽嗎?秋天來了,三兄弟j q x要到公園遊玩。韻母ü聽說了,哭著鬧著也要跟著去。你們看看,這個ü的眼淚都出來了。jqx看見了,說:』想和我們一起去也行,不過得把你的眼淚擦乾凈。』'好的,好的!』ü高興地說完,就擦乾眼淚和jqx拉起了手。」

在聽完故事的基礎上拼讀音節,讓他們想想老師的板書寫得錯沒錯。jqx與ü相拼時省寫ü上兩點的規則這一難點輕松地被突破,已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腦海之中。為了鞏固難點,教者繼續講故事:「韻母u聽說jqx要去快活林,也鬧著要去。jqx說:「不行呀!你看,小ü擦掉了眼淚和你長的一模一樣,要是我們帶你去,就分不清你們倆了。你還是讓別的聲母帶你去吧!」「好吧!」u又去找別的聲母了。所以呀,jqx是不能和u在一起拼的。這樣jqx與ü相拼的規律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掌握得更加扎實了。

一個小小的故事,蘊涵了拼讀的規律,讓學生輕松掌握了這個教學上的難點。畢竟,孩子還是喜歡童話的語言、童趣的故事和童真的世界。

四、移情體驗,在角色扮演中突破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對於學生而言,有時光憑借文本語言,還讀不透文章的情感意境。這時,教師就有必要教給學生運用「移情體驗」的閱讀方法,掌握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理解到位。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特殊的葬禮》第二課時時,可以這樣設計安排來讓學生體會遊客的心情:

【環節一】

感受昔日「雄偉壯觀」的瀑布

師:來到「咆哮而下」的大瀑布面前,你的耳邊彷彿能聽到什麼?

生:我似乎聽到了虎嘯獅吼、震耳欲聾的聲音。

師:讀著「滔滔不絕」這個詞,你的眼前好像又看到了什麼畫面?

生:我好像看到瀑布綿延不絕,一停不停地往下傾瀉。

生:這畫面就如一句詩所形容的那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環節二】

學習如今「奄奄一息」的瀑布

在學生進行充分閱讀以及教師朗讀指導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一位慕瀑布「壯觀」之名而來的遊客,見到此情此景,心裡是什麼滋味?學生們有的感到失望,有的感到悲哀,有的學生還表達了對人類的憤怒。

在以上兩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遊客,想遊客所想,入情入境,讓學生在讀、說中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遊客的心思也就成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在不知不覺中成功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展開想像,在 思維訓練 中突破教學難點

蘇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一部分是童話體裁,童言童語,學生喜聞樂見,這是訓練學生 想像力 的最佳文本。展開想像理解文本,有助於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建立,有利於師生對教學難點的把握。

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會走路的樹》第二課時,交流「從這以後,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為了讓學生體會馴鹿和小鳥之間的友誼,教者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想像說話:你能想像一下他們去了哪些地方呢?看到了什麼有趣的東西?:(指導學生想像說話)在篇末故事結束的時候,教者還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想像編故事:

大自然是多麼和諧美好,小鳥與馴鹿的友誼多麼純朴深厚,它們之間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小鳥到小馴鹿家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請小朋友想一想,編一編。這樣,學生面前的文本就會越讀越厚,他們的感受也會越來越深。在想像中構建情感,形成價值觀,同時也在無形中把握住了課文的難點所在,運用此法,效果甚佳。

4如何把握小學 語文教材 的重難點

1、把課堂還給學生,加強師生溝通互動。

《師說》有雲:「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們做學問一定要有老師,老師就是傳授知識、解釋疑難問題的人,由此可見,老師在教學中應該發揮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學習;而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應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問題、有見解就要及時向老師提出,老師要耐心地講解直到學生明白為止。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到學生最能接受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跟教師進行互動,激發學生學習 語文知識 的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發展打下基礎。

2、創新 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呆板的教學方式,創新和豐富教學方法。就學習生字詞而言,他是一項比較枯燥的教學過程,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局限於黑板和課本,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課本知識用投影儀的方式呈現到學生眼前;還可以通過一些趣味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體會相關知識,真正地愛上語文。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這些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3、知識融入生活,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學習。

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語文,也來源於生活。看書、識字、閱讀、寫作以及語言交流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小學學生由於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知識理解不到位,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把課本知識巧妙地融入生活,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舉例,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Ⅲ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抓重點,破難點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近幾年來的高考、中考的語文試題中,閱讀題已達30分左右。而考生的得分率卻不超過10%,因此,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抓住這個重點,攻破這個難點。
閱讀訓練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它主要對學生閱讀、理解、欣賞、分析、辨題、綜合等方面的能力訓練,也就是把平時所學的知識變為技能、技巧,實際上是個升華過程,所以對閱讀題絕對不能用猜題押寶、死記硬背、臨時應付的辦法;更不能叫苦連天、怨天尤人或放任自流、得幾分算幾分地消極對待。而要把閱讀訓練當作一門系統工程看待,認思想上高度重視,大膽探索其規律,扎扎實實從起始年級抓起,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打開閱讀大門。具體可分三步進行:
(一)可選擇一些簡單明顯,容易分析、思考的文章進行閱讀,給學生指一條閱讀之路。
例如初中「課文《白楊禮贊》就適合同學的入門閱讀,能幫助同學們找到閱讀規律。課文第五自然段開頭用了一個總起句:『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緊接著用分說的方法,具體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對於這一段教師可以採用「學生自讀——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析思考——師生共同歸納」的步驟進行示範訓練。教師可以設疑:「白楊樹是一種什麼樹?」讓學生分析、思考,自由發表看法。起先有的只答第一句話,有的答具體形象描寫的二點或三點,最後在教師的提示下,同學們都心悅誠服地明確了:一、白揚樹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神形兼備,是總起句;二、文章從干、枝、葉、皮4方面具體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是形美;三、形象描繪了白楊樹的性格,這是神美,運用了先總後分的寫法。這一訓練使同學們受到啟發,初步探出了閱讀的規律,必須認真閱讀原文中的每一句話,順著作者的思路,根據文章的內部聯系,理清層次關系,最關鍵的是要善於抓關鍵性詞語,有標志性的詞語,以及文章的標點符號。
(二)要舉一反三,由易而難,逐步加深,拓寬訓練。
在教師指導閱讀典起作品的基礎上,可放眼課外自讀課文上。起先教師可以設疑,稍加提示進行閱讀,隨後可採用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疑;或同學們分成組,這一組設疑,那一用分析、回答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多方面開拓同學的智力,提高閱讀興趣。真正把學生引人浩瀚的閱讀領域里,讓他們親自去嘗試,尋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閱讀路子。
(三)由課內走向課外。
課外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進行。特別在選擇文章上,教師要有的放矢,向同學們推薦一些反映時代氣息的,奮發向上的,文情並茂的,富有哲理的可讀性強的好文章,讓他們廣泛閱讀,大膽設疑,大膽解答,盡情呼吸新鮮空氣,這樣既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增長了學生們的才幹,又提高了他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

Ⅳ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

既要「結合」,
就必須吃透點和面的內在聯系。雖是「點」,即往往
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所在,
要善於運用這一規律去理清全文
的來龍去脈。既要「帶」,就必須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有詳有略地把
有關聯「次點」帶出來,
既借「次點」輔助重點,
又在說明重點之中
適當地附帶解決一些關系較直接的次點。要抓准重點,除了要捨得
「割愛」外,還必須「抓之有據」,抓重點的依據有三:一是依據語
文課程標准關於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的規定,
確立各年級的「主攻方
向」;
二是根據不同年級各板塊教材的特點,
確定各單元備課的教學
重點;
三是老師在備課中要結合本班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的實際,

後確立每一課完成教學重點的方法和深度。
一句話,
就是要做到既有
全局考慮的長計劃,
又要有落實到每一課的具體安排。
各課的重點既
有相對的獨立性,又互相聯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教師在備課中必
須抓准重點句段,
凸現重點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如長春版小學語
文三年級上冊《讀海》這首現代詩歌,前三個小節在結構上是完全相
同的,教學時,教師沒有必要面面俱到,細致地分析每一小節,你只
要抓住其中一小節重點進行質疑討論教學,
並作強化性點撥,
其他的
兩小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進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優勢,突破重難點

課堂教學要順利的達成知識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
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板書解析、講練結

合等。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
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掛圖的
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
利用信息技術,
可以直觀的演示內容,
在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
例如我們在
講解《回聲》這篇課文時,教學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要通過本節課的
學習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但是,對於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
這個概念是相當的抽象,
無論你用多麼細致的語言來描述,
學生往往
都會一頭霧水。如果我們把這個過程用
FLASH
課件演示出來,你不
需要做任何的說明,學生自然會理解。所以,我們要善於使用現代化
教育技術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
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抓住語言的訓練點,突破重點、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增強口語表
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而素養的提高、
能力的增強,
關鍵在一個
「用」
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
關鍵。
我們應當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

學生
「學」
的實際出發,
抓住訓練點,
讓其自由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
找到自身語文能力的不足之處,
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
獲得增強
語感能力、
養成積累習慣、
促進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
「原動力」

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師要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深鑽
教材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材內容,弄清重點、難點,深刻

Ⅳ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找到突破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堂如果沒有吸引力,按部就班,刻板單調,波瀾不驚,學生只會心情壓抑,無精打采,懨懨入睡。山無起伏便是頑山,水無曲折便是死水,課無波瀾便是枯課。怎樣才能使語文課堂趣味盎然、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呢?筆者認為:「以『點』導學,活化課堂」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問題的理論斷想
所謂「點」,指語文教材中重點、難點、疑點、關鍵等與學生認知之間的契合點,是學生與文本對話時興奮、緊張、疑慮、企盼等心理變化的突破點。
早在20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朱熹對此作了恰切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這其中所說的「憤」、「悱」,就是教材與學生之間的契合點,即突破點。《孫子兵法》有樣一則對話:「齊威王曰:『地平兵齊,合而敗北者,何也?』孫子曰:『陣無鋒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齊威王問大軍事家孫臏:『地形很好,士兵也很齊心,為什麼打了敗仗?』孫臏回答說:『因為沒有找到突破口』。」這一典故充分說明兩軍對壘,能否突破一點,向縱深進軍,往往是能否奪取全局勝利的重要關鍵。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劉熙載認為:「多句之中必有一句為主,多字之中必有一字為主(《藝概·經義論》)。」這些「為主」的字句,或表現主旨的致力點,或是情景雙關的紐結,或是作品意脈的焦點,或是全文的綱領。通過它們可窺視中心,提攜全文……若啟發學生以「為主」的字句為突破點,鍥入進去,巧妙導引,就可以揭示作品的內蘊和藝術特色,探明作者的創作意圖,顯示出沉著而生動、簡要而豐富的教學風采。毛澤東同志的「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和「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軍事思想,借用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教材與學生之間的契合點,即教學突破點。伽利略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撬起來。」教學突破點就是這樣一個支點,只要把握准確,精於創設,恰當引導,就能達到教學目的。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是語文教學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源。情境的出示,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客觀的情境不僅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心理,而且調動兒童的情感參加學習,讓學生在其中觀察、體驗、思考、想像。
情境創設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根據課文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巧妙設計。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可以創設一種懸念式的突破點,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文中對敵我兩支隊伍的行軍陣容分別用了兩個比喻句,一是把敵軍比作「長蛇」,一是把我軍比作「長龍」。作者為什麼要這樣比喻呢?這一突破點把兩個耐人尋味、扣人心弦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使其心理上產生一種疑惑感,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之勢。這個突破點怎能不引起學生的勃勃興致呢?又如《草船借箭》一課在創設突破點時故意造成認知沖突,引起學生探求的慾望,將課題改成《草船騙箭》。這一突破點的提出,與課題造成了落差,引發了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想一想,說一說,試試看」的引導下,學生興趣頓生,像聽到沖鋒號聲的士兵,心靈和思維迅速向前直沖,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激烈而新穎的發言,使課堂煥發出了無窮的魅力。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當學生思維的觸角達不到隱含在課文中的疑點時,教師需要創設啟疑性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的思維從靜止的潛隱狀態到活躍的顯現狀態,積極思考問題,披露隱含的疑點,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將相和》一文時,筆者曾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將相和》一文寫他們和嗎?請你聯系課文實際,談談將相不和的原因和表現,看誰說得深,說得妙。」學生們瞪大了眼睛,目光中寫滿了驚奇。說完,我在黑板上寫下了「說說將相不和」幾個字。這一突破點像一陣意想不到的及時雨灑入學生心田,撩撥著他們的心弦,使其驟然陷入一種教學的特殊性之中,營造了一個自由發表見解的空間,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各持己見。
三、發展思維,提高整體素質。
創設教學突破點,是要製造一種情境來引發學生濃厚的興趣,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最終目的是要發展思維,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如《武松打虎》一課,可設計這樣的突破點:武松的「勇」可以通過課題、打虎的過程來體會,這不難理解。而武松的「智」卻躲在深閨,請同學們再從「一閃」、「一跳」兩個動詞中細心體會。同學們先是一怔,繼而有的凝神細想,有的默讀沉思,有的三五討論,有的設身處地。不一會相繼發言,在教師點撥、引導下,終於從「一閃」、「一跳」兩個動詞中窺見了武松睿智的性格特點。原來武松三次「一閃」,不僅可以看到武松遇事不慌,沉著冷靜,超人膽略和不凡功夫外,還可見其「虎進人退、以守為攻、彼竭我盈」的心計和智慧。武松的「一跳」更顯出其大智大勇的遠見:跳近了會葬身虎口,跳遠了不能「就勢抓住大蟲的頂花皮」,打死大蟲。從中也可以看到,武松當初「一閃」決不是消極防禦,而是在防禦中注意了虎撲的起止距離,作好了進攻准備的智慧靈光。這是通過突破點,利用關鍵詞語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又如《董存瑞捨身炸暗堡》,抓住文中「眺望」一詞創設突破點:「董存瑞站在『橋底中央』,兩邊是河床,怎麼能用『眺望』一詞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的有關詞語,說說『眺望』一詞是否用得准確?」問題一拋出,同學們很快又回到了課文中。一會兒,學生發言,有的說,董存瑞站在橋下,看起來站得低,可他不顧惜自已,要炸掉橋上的暗堡,思想很崇高,所以說能用「眺望」一詞;有的說,董存瑞為了消滅敵人,為了革命的勝利,一定比別人站得高望得遠,「眺望」一詞沒有用錯;有的說,課文前面有個「巨人」一詞,既然是「巨人」,那麼,他站在哪裡都能用「眺望」一詞;還有的說有「巨人」一詞作鋪墊,後用「眺望」一詞作回應,前後聯系起來看,「眺望」一詞就顯得十分准確了……。就這樣,同學們緊緊圍繞突破點,瞻前顧後開展思辯,顯示出課堂教學的審美愉悅性和前後聯系性。
四、激勵想像,培養創新意識。
哲學家康德說過,想像力作為一種創新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新力量,它從實際所提供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想像是在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教師要圍繞曾經作用於學生的事物創設教學突破點,開掘學生大腦深層的表象,進行場景遷移,事物加工,情景升華。在以《假如我是……》為題的作文時,我就鼓勵學生要充分回憶,大膽想像。同學們的思維像放飛的小鳥,沖破束縛,與大千世界聯系起來,以他們的已有經驗和生活實際為基礎,寫出了一段又一段散發著童稚的想像作文。其中有一個同學的作文題目是《假如我是北京奧組委主任》,他寫道:我要讓「神八」飛船帶著奧運聖火,傳遍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我要讓「東方飛人」劉翔到火星上去跨越,展現地球人的力與美;我要讓全宇宙來分享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和喜悅,邀請月亮參加閉幕式的狂歡,並與奧運會力量運動項目的冠軍進行拔河比賽……這一招既靈動活潑,又引人遐想,激發了平時作文課上沒有的熱情,使學生的作文進入了創新的嶄新境界。

又如,《月光曲》一文寫到貝多芬為兄妹倆演奏月光曲時,那美妙的音樂深深打動了兄妹倆,聽著音樂,他們彷彿看到了初升的月亮,波光粼粼的大海,翻滾的浪花……。教學進行到這里時可創設了如下的突破點:「我們沒聽過《月光曲》,可我們聽到過《國歌》,請你學習兄妹倆聽《月光曲》時看的那樣,展開想像,說說聽到《國歌》時看到的景象。」其中有位同學說:「隨著《國歌》那雄壯有力音樂的響起,我彷彿看到了一輪紅日從東方地平線升起,那紅日越升越高,洶涌澎湃的黃河水波起濤涌,一泄千里,閃爍著耀眼的金光。太陽光照在長城上,長城顯得更加雄偉,它蜿蜒盤旋,一直伸向遠方。猛然間,像有萬千人馬在向前疾馳,那陣容,那力量好像什麼東西都阻擋不住似的,地向前,向前……」音樂的旋律與看到的景象妙合無垠,「猛然間」一詞後的句子,又寫出了音樂的變化。這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異於創新。引發學生想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牽一發而動全身,明一點而悟全文。突破點是撬起語文教學無窮魅力的杠桿,突破點是統帥課堂教學過程的綱領;突破點是激發興趣、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的一把鑰匙。小學語文課文,有的障礙叢生,有的充滿懸念,有的曲折生姿,有的落差很大,有的峰迴路轉,有的反向蓄勢……這一切為我們教學突破點的創設提供了條件和用武之地,所以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學生實際及個人教學風格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方法,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Ⅵ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的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全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的,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幹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巧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發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接洽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例如,當原來確定的難點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感到難以理解時,教師就不必再在這個問題上花過多時間和精力。再如,當學生提出教師事先未估量到的疑難問題,教師要精確看待,不要帶有應付性的態度去應付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 突破教學難點? 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
在長期歷史教學實踐中,我以為「導」、「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最有效的方法。
善於引導。善導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問題症結和難點實質,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多角度地啟發學生,使之發生多方聯想而有所感悟。疑難、重點問題的多樣性,決議了引導手腕的多樣性。一方面,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引導既可以導之以趣、導之以思、導之以情,也可以導之以理、導之以法。另一方面,由於教學內容的多重性,教學難點的多樣性,思維方式的多向性,決議了教師引導方法需要多變。所以,教師須多備幾手「導」的技巧,以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講故事法、觀看影視法、類比法等。

Ⅶ 小學語文重難點突破歸納方法

所謂的教學重點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突破重點和難點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重難點突破歸納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重難點突破歸納方法

一、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難點。

小學語文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使學生不僅長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 文化 。做為一位語文教師,要明確這一目的,把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上,著眼於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感到,要把語文之路探清認明,的辦法就是深鑽教材,抓住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上課時既能根據知識的特點,又能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精心設計,精心安排,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老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就為教學時突破重點和難點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發揮優勢突破重難點

要想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經過許多教師的反復實踐,找到許多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語言描述、掛圖展示、板書解析、鞏固練習等。

然而,當信息技術與之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老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而現代信息技術,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它使抽象的講解變得直觀生動。使枯燥的講解變得活靈活現。

三、學練結合抓牢訓練點,突破重點、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

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整合,提高課堂容量,加快教學節奏,刪繁就簡,將節約出的寶貴時間還給學生,將 語文學習 的主動權真正交還到學生的手上,讓其自由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找到自身語文能力的不足之處,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獲得增強語感能力、養成積累習慣、促進 語文知識 向語文能力轉化的「原動力」,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小學語文重難點突破歸納方法

1 一課一難點,重難點能否突破,即在於重難點的確立

一堂課重難點明確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會應運而生,圍繞重難點在教學環節中設計好突破的策略,才會讓學生學得懂,弄得明白。文言文中的字詞積累、課文內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讀課文並背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並能細心品味寫景妙句、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積累文言知識就是文言文的重難點。這個難點確立好了,那麼在教學時方向就很明確。

2 注意教學中重點、難點的充分性與延展性

充分性是對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作必要的充分適度的展開與延伸,但絕不僅僅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的同義反復,教學中既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又要學生發揮主動性,並把兩者結合起來。

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指教學的方向、內容、方法和組織都要由教師來設計和決定;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要向學生直接傳授知識,施行言傳身教;學生主動積極性的發揮也要依靠教師引導,教師要對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做出全面的調控。

學生作為認識和發展的主體,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不是消極被動地學習;對所學的知識要真正理解和善於運用,而不是生吞活剝、呆讀死記。

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或沒有學生的主動性,教學就不會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中關於重點「積累豐富的文言詞彙」中,我僅僅點出了「或」「利」等,對於「稍稍」「賓客」「文理」等詞語沒有做到充分的解釋和強調,致使學生在文言積累上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 課堂深刻性:即一課一得

課堂深刻性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精心備課,用心上課,扮演好課堂的主導角色,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自主、合作、探究,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的課堂豈能不深刻?

然而,語文課堂是否深刻,不能簡單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學任務,解決了多少問題或是學生的活躍度、參與面來衡量。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學科那樣,用單位時間內知識點掌握的多和少來判斷教學效果。語文偏於感性,更注重讀和悟。

可以說,語文課堂深刻性就是能調動學生感性思維的課堂,就是能激起學生情感共鳴的課堂。

因此,語文課堂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間!教師應多方式、多途徑,創設多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不能對每一篇課文平均用力,也不能每篇 文章 面面俱到地進行引導和分析。應有選擇、有側重點地進行教學。

應充分挖掘每篇文章的新穎和獨特之處,攻其一點,以點帶面。把本屬於學生的時間還給他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和感悟! 教學實效就是體現在對教學過程中所涉列的重點與難點知識的解決和突破上,一節課應該讓學生有一得,且有深刻的一得即可,否則100%的課堂內容只能吸收20%,那麼不如讓學生深刻地得到20%的內容就是很好了。

課堂教學的容量過大,一則讓學生無妨全部的吸收消化,二則老師突破重難點也就不徹底,不深刻,最終也會導致課堂虛而不實,向45分鍾要質量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空 口號 ,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就很難得到真正的落實。

4 注意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

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結構越是帶有規律性,就越有利於語文能力的發展;經過學生主觀努力和思維積極加工而獲得的語文知識越多,就越有利於語文能力的發展。教師要十分重視講讀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使學生掌握重點訓練項目的 學習方法 ,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教學內容設計的整體性,不僅僅局限於某個教學環節,從各個方面突破重難點,教材內容即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系統。

重點問題是這一系統的主體部分,就要處理好教材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突出重點的關系,在本文教學的第一課時就確立了,即重難點就是「積累詞彙,認識文言知識」,那麼文章的知識性就比較的全面,字詞之中就有文言知識的積累,但是我的授課之中,如「或」的釋義,古義:有的;今義:或者。其他的知識簡單的涉列,面對如此龐大的文言常識,明顯的突破重點的力量不足。

5 注意「雙邊性」「辯證性」

想使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時效性,授課中,教師要注意突破重難點的策略,學生的學習也要注意突出重難點,師生要密切配合,這事關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教師不能只講而不顧及學生的吸收,教師應該即突出重難點,又兼顧一般學生的課堂效果。

切忌「一點論」「均衡論」。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求異上,閱讀的重點放在質疑上,記憶的重點放在方法上,練習的重點放在運用上,所以本課的重難點就在求異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是至關重要的。

而我也在授課時只關注了點而忽略了與教學「面」的結合,所以有些學生是否吸收了本節課的知識就不得而知了,「堂堂清」根本就達不到老師在教學前的預設要求了。

3小學語文重難點突破歸納方法

一、採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巧用信息技術,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必須認真解讀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

教師通過解讀教材,對照《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就能夠知道每一課講的是什麼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突破重難點,就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教師應針對不同的知識點、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選擇最恰當、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把多媒體引進課堂,靈活使用信息技術

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把信息技術引進課堂,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可以使常規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過去教師口若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在信息技術面前立刻相形見絀。

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小學生年齡小,見識有限,生活經歷少, 經驗 不足,對課文中描寫的內容往往不能理解。特別是一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學生,對許多事物認識不足,頭腦中根本沒有形成相關的體驗。

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變抽象的文字為直觀形象的圖片或動畫,深入淺出,變重難點為妙趣點,就能夠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二年級下冊《葡萄溝》一課,其中有一段是介紹葡萄乾是怎樣製成的。我們身處南方的低年級學生,沒有去過新疆旅遊,由於地域的差異,對遙遠的新疆感覺陌生,對於文中提到的製造葡萄乾的「陰房」的樣子、結構,還有如何利用流動的熱空氣製造葡萄乾的方法一無所知,單靠幾句文字的描述學生根本不能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是本課的難點。

我在教學此段時,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張不同角度的陰房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其結構特點,並通過動畫演示熱空氣的流動過程,使抽象難懂的文字變得形象,化難為易,讓學生一目瞭然,並能准確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

二、聯系生活體驗,加深理解感悟,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新的知識是建構於原有認知結構上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啟發引導學生尋找、再現與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對性的生活實際情景,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遷移或對比中豐富、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

例如,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寫的是巴迪在七歲時作了一首詩,母親評價「我」寫的詩精彩極了,而父親評價「我」寫的詩糟糕透了,就是這兩種聲音、兩種不同方式的愛一直鼓舞著巴迪前進。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一下,平常父母親對自己的愛表現在哪些方面,然後再讓學生想一想文中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巴迪長大後,如何看待父母的愛;學生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對他的愛等。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自身經歷的生活體驗出發,理解文中父親嚴肅的批評與母親欣賞的贊譽都源於對孩子的愛,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果沒有父親的警告與母親的鼓勵,巴迪可能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同時也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種.種關愛,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以及對生活的情感體驗。

三、加強學練結合,強化語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

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 渠道 的訓練途徑,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讓學生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讀」與「練」是強化語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制勝法寶。

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中的「讀」既包括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學生在課內的默讀、朗讀、精讀、略讀、品讀等讀書方式的培養,以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閱讀學習。

「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上教師要有練的意識,並能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對聽、說、讀、寫的練習要合理安排,注意讀寫結合,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特別是動口、動手的練習,使知識得到有效鞏固與遷移,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學會融會貫通。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魚游到了紙上》時,整節課教師設計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開課之初讀課題,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不同的感情;接著讓學生根據導學要求,默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習課文過程中,還反復朗讀重要文段,品讀關鍵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整節課書聲琅琅。

「練」的設計可算得上是本課的亮點,最為巧妙的是藉助課文的插圖,運用本課習得的對人物描寫的方法,進行遷移練筆,讀寫結合,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能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本課學習的重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心裡」與「魚游到了紙上」的關系,在學生學習了課文後,教師在小結環節中設計了填寫關聯詞的練習:( )魚游到了心裡,( )魚游到了紙上。學生分別運用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的關聯詞,把兩個 句子 連接起來。

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了,就能輕而易舉地突破本課的重難點。這樣的設計這是匠心獨運,可謂點睛之筆。在作業設計中,教師緊扣本課的主題與特點,借用「魚游到紙上」之精妙,讓學生選擇一個人物或事物,仔細觀察,細致描寫,把人或物寫鮮活。

「讀」「練」結合,充分體現了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課堂上提供了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從中體會、把握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規律,在積累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真正落實「知識與能力」這一維度的目標。

四、注重循循善導,有效遷移,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對於一些新的或者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學生可能一下子不容易弄懂,就需要教師點撥引導,因此「導」是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教學中的「導」是指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教師注重學法的指導,給學生搭建「腳手架」,通過巧妙的點撥引導,讓學生自主去建構知識,獲取知識,體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真正實現「授之以漁」,真正落實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

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魚游到了紙上》時,教師精心設計了自學提綱,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抓住文章主線,理解課文內容;在自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動筆劃出重點詞句、寫旁批等方式進行學習;還根據學生的反饋,靈活利用生成的資源相機點撥;結合學習課文內容,了解抓住人物特點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通過系列巧妙的點撥引導,讓學生自主去建構知識,獲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方法。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生動精煉的語言引導學生從「魚為什麼能游到紙上」「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到「我們有什麼方法能讓魚游到紙上」的探究,這樣循循善誘,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從而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在贊嘆、佩服聾啞青年之餘,深切體會到只有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由此可見,「導」在此課教學中尤為突出,從導讀、導思到導學、導練,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處處滲透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在自學中自悟。

4小學語文重難點突破歸納方法

一、運用多媒體突破識字教學中的重難點

語文新課程標准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而多媒體技術可將一個個方塊字演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將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和內容形象化,提高識字的效果。

多媒體技術,顧名思義,即將聲音、文字、圖畫、動畫、視頻等形式合理組合的技術,以此來創造生動有趣、對多種感官形成刺激的環境,優化識字教學。如在一次教學中,我出示「巴」、「見」等字,分別讓學生以這些字為母體,寫出另一字。

屏幕顯示兩個文字框,上面是母體字,下面是新產生的字。設計動畫,等學生說出新的字,移去形旁,電腦給予鼓勵:「太棒了, 還有嗎?」學生熱情高漲,思緒活躍。「巴」又寫出「爸、爬、把、吧」等字,「見」寫出「現、觀、視、艦、」等字。這樣的鞏固練習,擴大了識字量,又促進了自學能力的形成。

在識字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形近字,讓部分學生分辨不清。而多媒體的使用卻能讓這一難點迎刃而解。例:在區分「青、清、蜻」時,我投影顯示一大片青青的草地,旁邊寫著:草地青又青。這時飛來一隻蜻蜓,旁邊寫著:蜻蜓飛呀飛。

蟲字旁用紅色,並閃爍。蜻蜓飛到小河邊,旁邊寫著:河水清又清。同樣顯示閃爍的三點水。生動有趣的畫面,琅琅上口的兒歌,強烈地刺激著學生的感觀,而突出漢字部件及其部位,則讓學生感知了偏旁部首的概念。在這種語言環境中,這種動態的演示,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輕松地突破了識字教學中的重難點,並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而利用動畫教學筆畫,分析結構,可以把比較抽象的過程直接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范寫時,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控制「描紅」的速度,對於難寫的筆畫可以重復顯現或者顯示這一筆時,動畫速度較慢,讓學生看了動畫,加深留在記憶里的印象。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閱讀教學中的重難點

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第四冊中《北京亮起來了》一課時,由於這是一篇描寫首都北京夜晚美麗景色的文章,課文中有很多描寫燈光夜景的詞語,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非常抽象,所以我在做這課的課件中,找了很多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如什麼樣子是華燈高照、銀河從天而降、煥然一新等等,讓學生一目瞭然,並且記憶深刻。

再如:在教學《梅花魂》這節公開課時,我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梅花的品格,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我設計了三段錄像,從而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首先,利用「梅花傲放」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

畫面上,一朵朵梅花在嚴寒中相競開放,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學生在學習感悟、想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

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梅花品格的句子,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然後,利用「送梅花圖」的錄像突破難點:在送梅花圖中寄託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親眼目睹外祖父鄭重地送給「我」墨梅圖的動人情景,親耳聽到外祖父對小外孫女說的話,並配上適當的音樂,圖、聲、樂並茂,學生心中洋溢著對外祖父由衷的敬佩。

接著再指導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外祖父說的話,深入體會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最後,利用「我的中國心」錄像鞏固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 教育 。

再如課文《葡萄溝》,課文僅用了幾句話敘述了葡萄乾的製作過程和形成原因,這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單靠教師採用傳受、口述等一般媒體設境進行這一段語言文字教學,是難以掌握課文內容的,還會覺得枯燥、難以理解。

而通過應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進行動畫的動態演示,形象生動、逼真,趣味性強,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利過渡到抽象 邏輯思維 。同學們觀看葡萄乾過程的動畫,通過看、讀、議、想,順利地理解在製作過程中關於"利用流動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掉"等語言文字之間的關系,葡萄乾的形成原因和製作過程一目瞭然,順利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目標。

由此可見,計算機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協同運用,確實能促進課堂狀態的和諧,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效率。不僅突出了重點,而且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使沒有觀察過的或很少觀察的現象在學生腦海中有具體的表象,重點、難點不僅易於突出,更易於突破。

三、運用多媒體突破習作教學中的重難點

我在習作教學時也多次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而形象逼真的習作練筆資料,讓學生主動觀察和思維。如在教學「寫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時,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及遠程資源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習作資源。

如:「小狗、小貓、鴿子,鵝……」的圖片和文字簡介,用攝像機拍下的家庭小動物生活片段及錄下一些小動物生活習性的鏡頭,匯集製成多媒體 作文 素材課件。

引導學生依據這些活生生的畫面、對白、文字簡介進行寫作訓練,並讓學生依據自己所喜歡的選擇直接感興趣的一種來仔細觀察後,再下筆行文小練筆,在寫作時再也不會無話可說了,文章內容也豐富充實了。這樣不僅讓學生在愉悅中喜獲寫作素材,還打開作文源泉的閘門,突破了習作中的重難點。


Ⅷ 在小學語文教學怎樣突破重難點

你好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閱讀教學中有效突破重難點的一點體會:
一.直奔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
直奔重點,輻射全文這樣教學設計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學生有了讀書、思維的自由和空間,便於長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瑣的分析,更避免牽著學生,使之完全沒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以後,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明確主旨,牽一發而動全身.由整體感知出發,再聯繫上下文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讀書時善於抓住重點詞句的良好習慣,掌握閱讀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學,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並質疑問難以後,我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至於為了時間的流逝而滿臉是汗,滿眼是淚么?由這一個句子出發,輻射全文,聯繫上下文去讀書,去品味,正所謂一句引動全文.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抓住重點,輻射全文,整體升華是變填鴨式,灌輸式,注入式為啟發式,探究式,發現式的有效的教學設計.
二.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語文課堂教學中重難點的解決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需要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或者說需要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傳統的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口授來反復說明闡述文章的重難點,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體課件比語言更有說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靜為動,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將事物很形象的表現出來.因此,運用恰當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火燒雲》一課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體會火燒雲顏色、形狀變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課的重難點.但是,學生在生活中並不能仔細地觀察,所以無從領略到火燒雲的神奇的美.那麼,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我事先請美術老師畫出各種顏色的火燒雲,然後用電腦把二者合而為一,並製成動畫效果,讓學生在多次朗讀的基礎上通過電腦屏幕觀看火燒雲的顏色變化:由紅通通到金燦燦,到半紫半黃,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狀也在悄悄變化著:開始像馬,接著變成了狗,狗又變成了獅子這樣,把呆板的課文內容變成了顏色絢麗、充滿童趣的動畫效果,使學生在朗讀欣賞之餘體會了火燒雲變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又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中,對於課文所描繪的圓明園這一園林瑰寶、建築精華
滿意請採納

Ⅸ 小學語文怎麼確定重難點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文的特點,從學生的願望和教 材的實際出發,抓准重點,精講多練,重點的句段應該重點分析,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 率。

一、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對教材深入鑽研,精通教材,抓住文章的重點、難點,才 能講得精。

隨著教材的改革,課文的質量將會越來越高。好的範文不僅在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 深度廣度,而且在藝術上也有獨具匠心的布局謀篇和圓熟高明的語言技巧。要抓准重 點,除了要捨得「割愛」外,還必須「抓之有據」,抓重點的依據有三:一是依據語文 教學大綱關於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的規定,確立各年級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據不同 年級各單元教材的特點,確定各單元備課的教學重點;三是老師在備課中要結合本班學 生的語文知識基礎的實際,最後確立每一課完成教學重點的方法和深度。教師在備課中 必須抓准重點句段,凸現重點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司馬光》的四、五段,第四 自然段寫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缸里,其他小朋友驚慌失措,第五自然段司馬光沉 著、堅決、不慌,舉起石頭砸缸救人的機智、勇敢,形成鮮明對比。教師抓住了重點段 落進行質疑討論教學,並作強化性點撥,學生只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就不難了。 二、要把握好深層句段,還必須正確處理好重點與面的關系和重點與難點的關系。 首先是重點與面的關系。一篇課文,從字、詞、句、段到篇章結構、語言技巧,以 至思想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些環節,相輔相成地構成一篇課文的「面」。如果對 這個「面」和教學重點的關系處理不妥,就會「點」、「面」皆失。至於字、詞、句、 段的知識,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則更應抓與重點緊密關聯的字、詞、句、段的分析 和練習去腳踏實地解決重點。當然,以點帶面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不是什麼都 「帶」。為了突出和保證重點,對「面」上一些重點關系極小的東西,甚至可以隻字不 提。例如,我在講授《黃山奇石》這一課時,以景物描寫為教學的重點,圍繞這個重點 著重講了從不同角度寫景和從動態、靜態寫景的手法。但我不是架空分析,而是抓住與 重點有關的主要詞、句、段來講,如:描寫「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 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不但寫出了石頭的「奇」,還生動地配以神話、童 話的語言色彩,讓學生感悟了大自然的神韻,讓人看了為之感嘆。同時,在課堂教學 中,還通過扼要的提示和簡潔有條理的板書,帶出課文的層次結構和中心思想等內容。

這樣,不但使學生借「重點」的分析基本理解了全文,還掌握了其他一些「次點」的知 識,而且通過這個「帶」的過程,使「重點」的知識掌握得更具體、更扎實。

其次是重點與難點的關系。課文的深層句段,常常就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但也有 例外的情況。碰到這種情況,如何處理?我認為:教學重點,既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 求、教材的中心、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來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難 點,則主要表現在有關內容的深度大,即學生掌握較困難上面,它未必很重要。所以, 兩者不一致,應以教學重點為主要矛盾來抓。在我們所教過的課文中都常會出現過這種 情況,例如《種魚》,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不必太多關注是否有小貓種過魚這件事 情,只要學生明白「魚」不同於植物。植物是要種在地里,魚是要養在水裡的動物,不 能種在地里的。我在最後教學時,通過討論:小貓怎樣做才能收到很多的小魚呢?使學 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與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的認識能力更向前一步發 展。這樣,既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的困惑,又保證了重點內容的講和練的時間。

總之,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 教學氛圍。並且創造條件能夠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促使學生多讀、多看、多想、多寫,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Ⅹ 語文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難點的突破策略一
1、聯系生活體驗,加深理解感悟,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新的知識是建構於原有認知結構上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啟發引導學生尋找、再現與教學內容具有相似性或相對性的生活實際情景,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遷移或對比中豐富、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
2、加強學練結合,強化語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訓練途徑,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讓學生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讀」與「練」是強化語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制勝法寶。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學中的「讀」既包括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包括學生在課內的默讀、朗讀、精讀、略讀、品讀等讀書方式的培養,以及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的閱讀學習。「練」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上教師要有練的意識,並能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對聽、說、讀、寫的練習要合理安排,注意讀寫結合,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特別是動口、動手的練習,使知識得到有效鞏固與遷移,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學會融會貫通。
三、重難點的突破策略二
1、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創設感知氛圍,培養審美能力
美育是人的全面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素質,語文學科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要使學生獲得美感,就必須讓他們面對一個具體的審美對象,使他們有美的情緒體驗,有愉快的心情。傳統的教學方法,單靠語言來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學生產生共鳴,難以發揮語文學科的美育功能。電教媒體能夠發揮色彩動感、音樂聲感等特有優勢,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和諧的特定情景,增強真實感,直接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而融入自己的情感,深切體會其構造的意境,自然受到美的熏陶。
2、運用電教媒體手段,可化繁為簡,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向課堂四十分鍾要質量,減輕學生課外學業負擔,這是今年來教育界的共同呼聲,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而要在四十分鍾里增加課堂質量,單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這一目的,要想解決這一難題,還得依靠電教媒體手段的輔助。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如何突破教學重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