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通信專業裡面,什麼是 訓練序列
訓練序列是用來獲取信道參數的,用於解調時的均衡處理
❷ 訓練序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
序列1是要點精編 針對於考研政治的知識點 比較全面 7月左右出版 2是訓練 對應於序列一中各章節的側重點出的題目 10月左右 3是沖刺 有部分時事 還有各科各章的知識框架 11月左右出版 4是點睛 相當於模擬題 屬於磨槍用的 考前兩周出版
這四本書是針對考研過程中不同的復習情況出版的 1 是考研復習前期 要基礎 2 看完基礎知識 做題 3 是在基礎上的總結概括 4是考前的練筆 所以這四本書考研都要看的
❸ 如何使用統編教材的雙線結構進行課堂教學-以《鳥的天堂》為例(轉載)
本文發在《小學教學》2019.7-8月刊「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教學解讀專號」,入選有刪節。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每位語文教師的日常工作就是實施語文課程,而語文課程的實施實際上也是在進行母語的傳承。換言之,每位語文教師都是母語和母語教育的傳承者。
作為傳承者,每位語文教師面臨著或多或少的挑戰。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對人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語文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2017版)》於2017年正式頒布,語文核心素養走進視野。對於義務教育階段來說,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被稱為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正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載體。2019 年秋季開始,全國所有學校的小學語文教材將全部更換為統編教材。
對於不少語文教師來說,這顯然是個新的挑戰。但是,如果了解了語文教育的發展,對統編教材的認識會更加清晰。
時間回溯到1923年,當時頒布的《新學制課程標准綱要》,尤其是吳研因先生起草的《小學國語課程綱要》確定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目的:「練習運用通常的語言文字,引起讀書趣味,養成發表能力,並涵養性情,啟發想像力及思想力。」該課程綱要還規定了各學年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提出教材內容以兒童生活為中心,注重為生活的課程觀。這份《綱要》已經開始從「國語素養」、「情意要素」兩個方面思考課程目的,這是語文課程漸趨向成熟的起始和重要階段。
隨著歷史的發展,從「綱要」到「標准」不斷修訂,語文課程建設歷經多個階段。目前,最為人所熟知且正在使用的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規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無論是1923年提到的國語素養、情意要素,還是2011年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這是語文課程不變的基本特點。回顧語文教育的歷史,既是為了繼承優良傳統,同時也是面向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如何理解並把握好統編教材的編寫意圖。
統編語文教材編寫一個重要的特點是「雙線結構」,即較為寬泛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雙線結構既是在繼承傳統,同時也較以往更加明晰。
較為寬泛的人文主題體現了語文教材全面育人的價值取向,它是文選類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文要素讓不少老師頗為困惑,它是指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等。統編教材以雙線來組織單元內容,提倡的即是雙線統一,齊頭並進,強調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統編教材的雙線結構呢?接下來筆者以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鳥的天堂》為例,談談個人粗淺的認識。
一.從單元組織中明晰統編語文教材雙線結構的編排意圖
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以「四時景物」為人文主題,組織了包括《古詩詞三首》,即《山居秋暝》《楓橋夜泊》《長相思》,以及《四季之美》《鳥的天堂》和《月跡》等幾篇課文,閱讀中彷彿漫步在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自然風景中;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初步體會景物描寫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和「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清楚明了。
以這個單元為例,我們可以發現,統編語文教材雙線結構的編排意圖有這樣的特點:
一是確定語文教學教什麼。「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這是近幾年語文界逐漸形成的共識,但也是一線教師頭疼的問題。如何體現教師解讀教材的能力?主要看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確定,而教學目標是否合理、合情,又關繫到教學實施的效果。
所以,當教師看到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雙線結構後,在感受大自然有生命力的自然景物這一人文主題的背景下,基本明確了語文本體性教學內容是「初步體會景物描寫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和「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確定教學目標便不是難事。
二是構建語文學科的訓練序列。陳先雲先生曾指出,統編語文教材的編寫突出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以語文要素作為教材組織單元內容的主線、明線,主要圍繞兩大系列構建語文學科的訓練序列,即閱讀與表達系列(口語、書面語)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習慣、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
從一線教師的視角來看,課後思考與練習題是訓練序列的細化和落實。仍以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我們來對比看看教材是如何構建「初步體會景物描寫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和「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的訓練序列。
《古詩詞三首》的課後題中有一項是:讀一讀,想像詩句描繪的形象,說說哪些景物是靜態的,哪些是動態的。
《四季之美》的課後題其中有一項是圍繞文中的句子,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景物的動態美」。學生還可以選做「仿照課文,用幾句話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某個景緻」。
第三篇課文《鳥的天堂》提出了這樣的思考練習題:課文分別描寫了傍晚和早晨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說說它們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讀一讀相關段落。
最後一篇《月跡》是自讀課文,提出了「讓學生在默讀中說說月亮的足跡都出現在哪裡,並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這樣的思考題。
通過幾篇課文的對比,不難發現,從能夠說出景物的靜態和動態,到體會動態美,再到說出並讀出靜態和動態的不同特點,最後是體會描寫,逐步在閱讀與表達系列中落實和訓練「初步體會景物描寫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和「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的語文要素。
二.以《鳥的天堂》為例,落實統編語文教材的雙線結構
接下來,筆者以《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為例,談談在統編語文教材背景下如何落實雙線結構,從而確定教學內容。
《鳥的天堂》是一篇老師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散文。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吳周文在《現代抒情美文100篇》中提到:「巴金在創作中一貫追求水清沙凈、澄明透澈的境界,其散文也是如此。不裝門面,不拿架子,不事藻飾與形容,創作一種自然質朴的藝術風格,此文可窺其風格之一斑。」
《鳥的天堂》是巴金先生1933年南遊廣東時寫的作品,後來收入散文集《旅途隨筆》中,選入課文時有修改。文章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和贊美。全文雖用語簡朴無華,平鋪直敘,卻到處呈現出如詩似畫的美趣,流淌著一種祥和寧靜而又生機勃勃的自然情調。
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傍晚時分,沒有看到鳥,只見到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的大榕樹。這部分重點刻畫大榕樹的美麗:先寫遠看榕樹的情景,再寫近看榕樹時枝乾和綠葉的情態,展示出大榕樹勃勃生機的生命力。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是在早晨,見到了鳥飛鳥鳴的熱鬧情景。文中寫了鳥聲、鳥影,讓人應接不暇;寫了鳥的形態──大、小、花、黑;還寫了鳥的各種姿態──叫、飛、撲;最後,又專寫了一隻畫眉鳥,採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了鳥的可愛和它們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從描寫中,不僅讀出了鳥兒數量眾多、種類繁多,而且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和快樂。
文章前面寫靜態的榕樹,多用長句,情深意厚;後面寫群鳥嬉戲,有的以詞為句,長短錯落,給人以急促的動感。無論是從內容、表達,還是情感、朗讀都是一種極有張力的對比,但都讓人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存在。
《鳥的天堂》曾長期入選多個版本的語文教科書。如:人教版、滬教版、冀教版、長春版、西師大版、語文S版和語文A版教材等,對於曾經使用原版本教材的一線教師來說,版本、學段、思考與練習題目的差異,會帶來一定的挑戰。我們不妨進行一個簡單的對比,這不失為一種全新而有趣的備課,為我們在使用統編教材時提供多樣的思考。
如1988年人教版第十冊選用了《鳥的天堂》。課後思考練習題是教科書編者依據課程標准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的抓手,所以,想了解編者意圖和教學方向,課後題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這篇課文有三道課後題:
1.作者曾兩次坐船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什麼時候,另一次又是在什麼時候?兩次所見有哪些不同?
2.讀下面的句子,體會裡面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2)我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了那隻,另一隻又飛起來了。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3)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還回頭去看那被拋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
(4)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3.背誦課文(從「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到「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近階段,它依然在人教版(課標本)中,但是從第十冊挪到了第七冊,課後題也發生了變化:
1.課文寫的真美啊!我要有感情地多讀幾遍,還要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里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3.我們來讀讀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從畫線部分體會到了什麼,再把句子抄下來。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
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除了人教版,語文S版和語文A版教材也把這篇課文放在了第二學段,位置在第八冊,以語文S版為例,它的課後題有這樣幾項: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默讀課文,想想「我」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然後請你試著當一名導游,根據課文內容為遊客介紹「鳥的天堂」。
3.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你還可以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讀一讀,仔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
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4.課文的倒數第三自然段描寫了眾鳥紛飛、百鳥齊鳴的熱鬧場景。請你回憶一下生活中遇到過的熱鬧場面,選擇一個寫下來。
而長春版和西師大版教材把這篇文章放在了第三學段,比如長春版教材的課後題分為這三部分:
朗讀:
作者筆下榕樹的靜態與鳥的動態都寫得很生動,朗讀時要注意這一點。
思考與交流:
1.文中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看到哪些情景?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交流。
2.從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作者對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態度?
拓展與運用:
學習了《一隻貝》《藏羚羊跪拜》《和小鳥最相親愛》和《鳥的天堂》之後,文中的哪些語句讓你最受感動?哪些語句能體現人類對動物朋友式的關懷?請把它們讀出來,把你最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版本、學段的多樣,恰恰說明《鳥的天堂》是一篇經得起時間篩選的經典文章。我們現在看看統編教材中《鳥的天堂》的課後題:
1.朗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麼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2.課文分別描寫了傍晚和早晨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說說它們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讀一讀相關段落。
3.抄寫課文第8自然段。
閱讀鏈接
一片土,一棵樹,一塊田……它們使我的眼睛舒暢,使我的呼吸暢快,使我的心靈舒展。我愛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愛這一切從土裡來的東西,因為我是從土裡來,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無處不是生命。
——選自巴金的《築渝道上》
對比以上幾個版本,發現有三點值得我們關註:
首先,之前的版本都在落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這和統編教材提倡的較為寬泛的「人文題」和「語文要素」的雙線結構是一脈相承,但是之前各版本教材的單元「語文要素」和課文「語文要素」並不突顯,彼此間的關系也沒有序列性;
其次,之前的版本也在關注了朗讀、背誦、思考、表達等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統編教材在繼承中更加明晰了閱讀與表達兩個系列,第一題中有閱讀和表達,第二題「課文分別描寫了傍晚和早晨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說說它們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讀一讀相關段落。」提醒師生首先在閱讀中提取信息,然後進行對比和表達,最後再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讀一讀。從閱讀、思考到表達,再回到閱讀,是一個完整的教與學的過程。第三題的抄寫是閱讀後的積累與內化,也是表達的開始。
再次,課後所出示的「閱讀鏈接」不僅是認識巴金的一份材料,也是這篇課文的人文主題,更有利於師生理解課文。
基於以上的思考,筆者嘗試設計一份統編教材中《鳥的天堂》的教學活動。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槳、榕、樁、暇」等4個生字,會寫「撥、槳」等10個生字。抄寫課文第八自然段。
2.把握課文內容,初步體會大榕樹的靜態美,能用恰當的語氣和節奏朗讀。
3.初步認識「鳥的天堂」,感受文中無處不在的生命。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創設語境,初步感知
活動一:聯系資源,走近巴金
1.出示教材中的「閱讀鏈接」,在閱讀中初步走進巴金的文學世界。
一片土,一棵樹,一塊田……它們使我的眼睛舒暢,使我的呼吸暢快,使我的心靈舒展。我愛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愛這一切從土裡來的東西,因為我是從土裡來,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無處不是生命。
——選自巴金的《築渝道上》
2.學生交流對巴金的認識,師生共同梳理並提取重要信息,初步感受文章的主旨。
3.課題質疑:「鳥的天堂」在哪裡?會是什麼樣子?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鳥的天堂」和「天堂的鳥」的區別。
活動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朗讀中,教師相機指導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如不可計數、應接不暇等,重點指導「榕」「暇」的書寫。
2.讀完後為全文劃分自然段,並解決前面的疑問,初步認識「鳥的天堂」。
3.藉助提示,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提示:課文描寫了作者先後在 和 的時候去「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文中共出現 次「鳥的天堂」,只有在 這句話中出現了兩次。)
板塊二 提出疑問,品讀榕樹
活動一:聚焦「天堂」,提出疑問
1.指導朗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並引導學生質疑:作者為什麼這么說?兩個「鳥的天堂」有什麼不同?
2.瀏覽課文,找到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後產生疑問的那句話——「鳥的天堂」里沒有一隻鳥,我不禁這樣想。
3.把文中最後的感嘆句換成疑問句,讀出疑問的口吻。
活動二:品讀榕樹,感受靜美
1.教師配樂范讀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學生說出大榕樹的特點,並引出作者的感慨: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2.學生默讀,批註並交流作者如何描寫大榕樹的美麗,尤其是「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等句子。然後,從語氣和節奏等方面進行朗讀指導。
3.對比朗讀,感受大榕樹的靜態美。
(1)思考:「一株大樹」在這兩句話中的朗讀方法一樣嗎?
句子一:「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
句子二:「……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
(2)指導對比朗讀,感受靜態美。
(3)重點指導學生緊扣「美麗」一詞,有感情地朗讀第八自然段,感受美麗的大榕樹,美在靜態,美在內在的生命力。
板塊三 指導書寫, 積累語言
1.抄寫第八自然段,注意行款整齊。
2.總結評價。
鳥的天堂
大
「鳥的天堂」 —— 一株榕樹
美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鳥的天堂」在早晨和傍晚不同的特點,感受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能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讀出靜態美和動態美。
2.初步領悟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並嘗試運用。
3.理解「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敬意。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 回顧靜美,體會動美
活動一:再讀感慨,回顧靜美
1.語言創境,再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回顧作者第一次去「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象。朗讀第8自然段,再次感悟大榕樹的靜態美。
活動二:走進文本,體會動美
1.默讀描寫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的段落,有一定速度。把發現和感受畫一畫,寫一寫。
2.在交流中創設情景,想像畫面中從無聲到有聲,從無影到有影,從一隻到百鳥,從看得清到看不清的變化過程,發現作者的描寫是如何從「寂靜」過渡到「熱鬧」。
3.在朗讀中用恰當的語氣讀出短句的節奏感,體會作者描寫的有序與動感。
第二板塊 對比「動靜」,讀寫結合
活動一:對比「動靜」,品味異同
1.整體回顧兩次去「鳥的天堂」時的語句,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對比朗讀,初步認識「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2.聚焦兩個段落,初步發現景物從靜態到動態,靜中有動的變化。
段落1: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段落2: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活動二:
1.創設情境,描寫一處從靜到動有變化的場景,如學校、商場、高鐵站、海灘等。
2.師生評價,進一步修改。
第三版塊 再悟「天堂」,感受生命
1.語言創境,再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出示句子,對比發現語言表達的魅力。
句子1:那大榕樹就是鳥的天堂。
句子2: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3.在交流中發現「靜態」和「動態」的相同點——生命。再次朗讀教材中的「閱讀鏈接」,感受巴金的精神世界。
一片土,一棵樹,一塊田……它們使我的眼睛舒暢,使我的呼吸暢快,使我的心靈舒展。我愛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愛這一切從土裡來的東西,因為我是從土裡來,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無處不是生命。
——選自巴金的《築渝道上》
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第一次榕樹靜態
生命
第二次 群鳥動態
❹ 訓練序列的功能和用途
簡單又直接的告訴你,訓練序列就是在幀結構中6比特的信息,這個序列參與加密個解密過程,其實就是用來解碼的。如果說編碼是一個鎖的話,那麼訓練序列就是解碼的鑰匙。
❺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語言課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從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這個角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理解語文素養,語文素養這個概念是這次課程標准所提出的一個核心理念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從六十年代以後,我們語文課程當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這次課程改革提出了語文素養,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核心概念,轉變到我們現在將語文素養作為核心概念,它是有的演變的內在的原因的,也就是說,我們語文課程重在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強調語文素養的提高,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解釋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內涵:1、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語文的興趣、習慣;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這些方面,語文課程都有它的獨特的價值的功能.2、知識與技能: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一些內容,在這個維度來看,和我們原來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這樣的一個年代是比較穩合的,所以大家更多的熟知這樣的一個維度,也就是說,從知識與技能的維度來看,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對語文基礎、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技能的培養來看的.3、過程與方法:語文學習策略;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這是我們這次課程改革所強調的,也就是讓孩子能夠學會學習,自己能夠形成合作探究的這樣一種學習,同時我們還語言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因為語文學習在這種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好,很多文學作品反映的是對於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把握,因此,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對孩子的一種培養,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強調語文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反思.
這是從第二個方面對於語文課程致力於學生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作了一個理解,第三方面也就是語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我們應該強調,也就是說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途徑,或者是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簡化頭緒、突出重點.(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序列)也就是說,在語言素養的發展與形成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而我們在語文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的教訓就是,我們過分的強調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其他的方面,認為應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因此我們在這里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應該整體推進,全面發展.
第二方面,整體推進、全面發展還強調的是聽、說、讀、寫整體推進、全面發展,我們在這方面,有的時候過分的強調了聽的訓練的體系、說的訓練的體系、讀的訓練體系、寫的訓練的體系,而忽視了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的作用,由於我們過分的強調了每個體系的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的特點,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當中,或者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就走了很多的彎路,另外一個方面,我們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當中,我們還要在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簡化頭緒,突出重點,語文課不應該上得那麼復雜,也不應該上得那麼繁瑣,語文課應該讓孩子通過這種直接的和文本的,直接閱讀文本,通過這樣的最直接的一些活動,我們能夠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寫作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現在有的時候,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訓是,我們的語文課搞的特別繁瑣,特別的'復雜,因此學生淹沒在繁瑣的、復雜的、重復的、頭緒特別繁多的題海之中,而沒有時間真正去讀一點書,真正去寫一點東西,因此我們在這次課程改革當中,不追求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的自身的完整的序列,我們更多的是從學生語文實踐的角度,引導孩子能夠多讀好書,多讀書.
2、學生語文實踐活動.(面非灌輸、講解)
我們知道,老師的講解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要通過自身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夠形成與發展,而我們原來語文課堂上 ,卻恰恰出現的問題就在這方面,就是老師過多的占據了課堂的時間,剝奪了孩子語文實踐活動的機會和權利,所以,整個語文課堂,老師戰勝了大量的時間去講解,但是這個講解的內容和講解的過程本身,沒能給孩子更多的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權利,因此,學生缺乏這種機會,他就不可能在各種各樣的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形成素養,因此,我們在這次的課程改革當中強調語文實踐活動,主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為學生學服務,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根據這種個性的差異和不同的需求,來制定相應的不同的對策.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孩子保持學習的激情.倡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合作.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認識和情感體驗.
只有體驗才能將活生生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挖掘出來.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老師首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課文,把情感為,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老師要加強學生的主體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愉悅情感.「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讀出來嗎?」「能用你的身姿表現出來嗎?」「能用你的動作表現出來嗎?」從根本上講,小學語言閱讀教學是學生主體生命的投入,是他的生命的全部展開.學生不應該是課文的旁觀者,而應該與課文融為一體.
❻ 訓練序列TSC的作用是什麼
C、控制時間提前量 D、計算接收信號質量
請給出答案以及答案的論述提問者: paperwork 提問時間:2009-06-10 13:03 其他答案 wangyuan072 的答案 答:正確答案是BCD。 根據GSM原理,在BURST中間的26個比特為TSC(訓練序列),TSC可幫助手機中的均衡器矯正信號畸變,其取值從0到7。BCCH的TSC,一定要是要手機直到的序列,因為TSC是檢測誤碼率,均衡,時間提前量測量必須的,所以TSC一定是手機和基站確定的序列。
❼ 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教學計劃
全冊教材簡析:本冊教材是以語文知識和能力訓練為序編排。教材編寫時,把《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指導綱要》規定的六年制第六學年的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個訓練點。這些訓練點根據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和語文知識、能力的內在聯系,循序漸進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兩冊教材中。本冊教材有閱讀訓練、習作訓練和聽說訓練三條線索。從縱向看,每一條線索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安排訓練點;從橫向看,按橫向聯系、協調發展的原則,把閱讀、聽說、習作訓練組成單元。力求做到每個單元聽說讀寫訓練的目標明確。在確定了各單元的訓練目標以後,根據單元目標編選課文和練習。
本冊教材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序列如下表:單元閱讀訓練習作訓練聽說訓練一藉助中心句,領會中心思想有中心有詳有略地記事二養成積累詞語的習慣先概括後舉例寫一個人聽廣播說感想三懂得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把自己的作文改具體四分辨文章中的事實與聯想確定中心,合理想像,續寫文章聽錄音,發表自己的看法五注意句子的表達方式寫文章要注意用詞造句六提高默讀的速度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根據對象說幾句畢業贈言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寫感謝信本冊課本共7個單元,每單元前有本單元閱讀訓練的學習提示,告訴學生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和學習方法。每單元有圍繞這一閱讀訓練項目選編的必學課文3篇。第1、3、5、7單元各有1篇選學課文,用△標明。每單元有1次習作訓練,第2、4、6單元各有1次聽說訓練。每單元還有1個單元練習,主要是復習本單元學過的內容,但在語文知識和能力訓練上有適當的擴展。這樣,本冊課本共有必學課文21篇,選學課文4篇,習作訓練7次,聽說訓練3次,單元練習7個。本冊教材在閱讀訓練方面的重點有這樣幾項:一是繼續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的訓練。第11冊已安排過兩次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的訓練。一次是理解什麼是課文的中心思想,一次是怎樣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本冊安排了藉助中心句,領會中心思想(第一單元)。二是指導讀書方法,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訓練。本冊教材安排了三次:養成積累詞語的習慣(第二單元),提高默讀的速度(第六單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第七單元)。這樣安排,顯示了對指導讀書方法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的重視。三是有關句子的訓練。本冊安排了兩個訓練點:分辨文章中的事實與聯想(第四單元),注意句子的表達方式(第五單元)。四是為加強閱讀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本冊安排了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指導(第三單元)。習作訓練,本學期安排了2次記事(第一、五單元),3次寫人(第二、四、六單元),1次修改作文(第三單元),1次寫感謝信(第七單元)。聽說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聽話、說話能力。本冊教材是以語言文字訓練為序來安排單元和課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無序。綜觀全冊課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傳統教育。
(2)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育。
(3)熱愛祖國美麗的風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4)熱愛生活、熱愛兒童的教育。
(5)關心他人,經受意志品格鍛煉的教育。
(6)憎恨剝削制度,憎恨帝國主義侵略的教育。
(7)愛科學,科學啟蒙的教育。
(8)繼承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教育。本冊教學總的目的要求:
1、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拼音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識字146個。能正確認讀學過的多音字,能辨別形近字。會讀寫396個詞語,一部分會運用。
2、繼續學寫鋼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會毛筆字臨帖,坐的姿勢、握筆姿勢都要正確,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藉助中心句,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與聯想;能提高默讀的速度;能選擇句子的表達方式;學會積累詞語,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會讀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閱讀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語言特點。
4、能有中心有詳有略地記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後舉例的方法寫人;會修改作文,把自己寫得不具體的作文改具體;會異型合理的想像續寫作文;會在文章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會寫感謝信。
5、能聽廣播說說自己的感想;聽錄音以後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根據不同對象說說(寫寫)給同學的畢業贈言。
6、了解革命戰士為了人同的革命事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崇高品質。感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感受關心他人、自覺經受鍛煉的良好品質;初步培養愛科學的志趣;初步了解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罪行,憎恨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教學措施:
1、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扎實進行語言訓練,本學期著重進行分段的訓練,但仍應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設計有效的方法,擴大訓練面,努力讓全班學生人人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教師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落實各單元訓練重點,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訓練點為重點組織教學,從內容分析導向到訓練目標上來。課文教學時,要著重考慮怎樣讓學生掌握本單元訓練點規定的那項閱讀基本技能,避免字、詞、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內容分析,忽視訓練重點。在進行閱讀重點訓練時,要充分發揮每單元前的「學習提示」的作用,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教學進度安排: 略。。。
❽ 秩序與序列的區別
你是大學生啊,不怕怕,什麼結構啊,彝族,兩組拉,我都懂,我高中畢業,餓語文學的好啊暗暗啊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指聚首糾集多人擾亂公共場所和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行為。
公共場所,是指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飯店、酒店、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眾娛樂、休閑、出行、中轉的場所。
交通秩序,是指交通工具、行人正常通行的秩序。
本罪的特徵是:
一、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對象是公共場所和交通管理。
二、本罪的犯罪客觀方面的表現是:
1、行為人有聚眾的行為; www.tjbhfl.cn
2、行為人有聚眾擾亂公共場所和交通秩序的行為;
3、行為人有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
4、行為人有擾亂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三、本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即行為人必須是年滿十六周歲以上、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構成本罪主體。
四、本罪在犯罪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是聚眾擾亂公共秩序、交通秩序而故意追求這種結果發生。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交通秩序罪,刑法規定:
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天津刑事法律咨詢網www.tjbhfl.cn
參考資料:www.tjbhfl.cn
回答者:天津刑事律師 - 助理 二級 10-25 18:3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很專業的回答,很熱心的律師,值得信賴!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條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指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行為。
本罪的侵犯主體僅限於首要分子,這
http://..com/q?word=%D0%F2%C1%D0&ct=17&pn=0&tn=ikaslist&rn=10序列強調的是先後順序.
秩序強調的是順序不那麼強調先後.
❾ 語文教學要訓練學生哪些基本技能
訓練要明確目標
要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必須明確訓練什麼,對不同的教材和不同年齡的學生應有所區別,教師必須從教材所顯示的語文特色,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能力制定明確的目標
確立了訓練要求,教學目標就會具體、確切、集中,教學過程就不會游離於教學目標之外,就會改變那種單純的情節上串講分析的做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訓練要重視過程
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是指通過學習課文所提供的語言轉化為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訓練過程。教師必須強化預習功能,強調初讀、整體感知課文的質量,變集體讀書為人人參與的個體讀書活動。人人做到三讀:一讀得正確,結合查字典,掃清閱讀障礙;二讀得通順,做到「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讀得流利,做到朗朗上口,了了於心。在整個訓練過程中,教師只起組織、導讀、反饋的作用,不對課文內容串講、串問,難於理解的詞句只作適當的點撥,以增強學生多多練習的機會.
訓練要突出重點
一篇文章包含著諸多的訓練要素,但我們教學時決不能忘記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習語言,訓練應突出學習語言這個重點。教師應根據教材的訓練序列和課文的語言特點,恰當設計訓練重點,做到每節課都有所側重,集中精力進行某種項目的訓練,這樣日積月累,細水長流,學習語言的任務就能逐步得到落實。
訓練要拓寬渠道
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最終落腳點在積累和運用上。通過從語言文字到內容,再從內容到語言文字兩個環節的訓練過程,學生對讀寫基本技能有所了解,但尚未熟練掌握。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通過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及廣泛淺移而實現的。為促進知識的鞏固、能力的形成,最有效的辦法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實現、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
例如,學過一篇課文,文章里的好詞佳句需要積累,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現成了復述,通過書面向口頭的遷移訓練,促進學生把「消極語言」內化為「積極語言」。文章的表達順序需要揣摩,我引導學生學會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進行讀寫遷移訓練,或新穎的開頭,或巧妙的結尾,或有代表性的段落,從中取一項,設計仿寫。最好能配合本訓練組的習作教學任務,做到小練筆為大習作搭橋鋪路。
而閱讀方法的運用要與課外讀本緊密結合起來,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為學生大量閱讀提供方法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