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決閱讀教學過程中模式化和機械化的問題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的,但不是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但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裡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里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麼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
『貳』 語文怎樣才能學得好
語文學習重在平時的積累,語文學好需要有較好的語言文字功底和感知能力,但中學的語文學習還是比較機械化的,並不是沒有靈氣和基礎就學不好的,如果只是想在語文考試中考出高分,給幾點建議:
1、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積累;
2、擴大閱讀量和閱讀面;
3、多做歷年真題,各地語文考試試卷,做好後對照答案,總結出屬於自己的答題模式和技巧,閱讀在中學語文中占的比例也很大;
3、對於古文,加強理解,基本功的記憶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怕記;
4、中學作文有一定模式,多看作文的同時,多加練習,總結出屬於自己的作文寫作模式,同時要有思想和屬於自己的思考。
謝謝~希望對你有用處~
『叄』 我想把語文學好,應該怎麼辦
1.首先想要學好語文,要做到:多復習,抓緊時間,認真仔細,持之以恆!
2.復習語文要有計劃!
比如說,我今天計劃要看完多少多少課,但目標不能定的太高,還要記得去完成預定的計劃。如果提前完成預定計劃,但也不要心急,應該再多看一遍你看過的課文,或者拿一些練習題來鞏固(當然,做完了練習題也要多看一兩遍才能記得牢!只有平時養成良好習慣,才能在學習上有大收獲,否則就多走了比別人還要長的彎路!)
3.在復習的時候要認真,才能達到較高的效率!
復習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鉛筆做上記號,找時間問問老師或同學(上課或自習課最好別去問同學!因為可能影響到別人的學習,而且課堂上一般紀律比較好,在這段時間學習也是很好的,不要浪費時間哦~~~);
有些記不住的地方可以用一張紙抄下來,放在口袋裡,想看就看,想記就記(幾上個三五十遍,就不信記不住它)!
早晚讀也不要浪費時間,念出來總比不出聲地記好多了!一般我早晚讀都是用來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譯(兩者結合著一起背,雖然文言文不易學,但 勤能補拙 呀!)、古詩詞、課文小字處一些重要的 詞語注釋 。
4.上課時,老師的講課是最關鍵的,老師一般都能抓住重點來教大家復習(教了這么多年當然比較有經驗拉),做好筆記(尤其是你不懂的地方更要認真聽)
5.抽一點點時間看一下課外書(聲明必須是與學習有關的!),有什麼好的詞語、句子積累下來,但我一般都只是一周看幾篇很好的作文(爛作文看了白搭),也不用太多時間!要合理分配時間!因為不只一科要復習哦~~~~~~~
學習語文的幾點技巧
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讀和寫。所以,解決了讀和寫的問題,就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也就是學好語文了。
讀,即閱讀和理解;寫,指書寫和作文。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了。
讀,可以培養語感。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語感。「這個語段中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是用那一個」,「這個句子為什麼是一個病句」,很多時候,我們無須去問「為什麼」,語感早已經告訴我們理由了。而語感的培養就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讀」的積累。
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這里所說的「讀」,並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還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學習一篇文章,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解決「寫了什麼」的問題;第二,解決「怎麼寫」的問題;第三,記憶文章中的精彩語段和詞語。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去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這才是「讀」。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讀,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獵廣泛,見多識廣,胸中自有「丘壑」。這樣,在作文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自己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乾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
既然「讀」有這么多好處,那麼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從重視「讀」開始吧。
寫,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書寫和作文。
在書寫方面,高考考綱有明確的要求:作文一類卷書寫美觀,二類卷書寫工整清楚,三類卷比較工整清楚,四類卷書寫潦草。高考從2005年開始,山東單獨命題,語文實行網上閱卷。這就對書寫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所以無論是高考考綱還是山東語文網上閱卷,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必須把字寫好。
退一步說,要求所有的人都達到美觀的程度,也不現實,但是書寫工整清楚,避免潦草,這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也許有人拿「寫工整了會影響答題速度」之類的話來給自己的書寫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認真書寫的最初階段,它是會對你的答題速度有一點影響的。可是我們總不能因為還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療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書寫不過關會影響到語文成績,我們又怎麼敢不去重視呢?
其實,要做到書寫工整並不難。我們的漢字是方塊字。這句話對我們就是一個啟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動心思。你的字寫得橫平豎直了嗎?你的字左上角與左下角、右上角與右下角在一條線了嗎?還沒有?那就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吧。相信不用多長時間,你自己寫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認了,你都不敢相信你會寫得這么好了。
再說作文的問題。雖然說,文無定法,但是作文還是講究一點「法」的。在這里,首先要澄清一個問題。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麼,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雲里霧里,不知道你要說什麼。這怎麼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後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寫好作文總結為兩句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寫成記敘文時,很好地解決了「動之以情」的問題,寫成議論文時,很好地解決了「曉之以理」的問題,那麼你的作文問題也就解決了。
那麼怎麼才能寫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寫好議論文的問題,上文已經有所涉及,所以這里重點談寫作記敘文的問題。
寫好一篇不足千字的應試記敘文,有幾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① 調動情感的問題。做好作文的准備工作,這是一個大題目,裡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選材的問題。如果選取一些自己比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難調動起自己的創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比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們生活的環境里的一些人或事。還有一個盡快入題的問題。150分鍾的語文考試劃給作文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那麼我們從審題立意到開始動筆,時間最多不能超過15分鍾,當然也不能少於10分鍾。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不僅要考慮文章的立意、布局謀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調動起來,讓自己「走進」所要記敘的場景之中去。這種「身臨其境」正是情感被調動起來的表現。
② 截取生活片斷,藉助「主旨」這根紅線,連綴成篇。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決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夠交代清楚,也只能是敘述故事的梗概。這樣,不僅內容不厚實,而且還缺乏生動性,不可能「以情動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幾個典型片斷,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則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③ 描寫還是敘述的問題。敘述故事情節,往往容易出現語言乾巴,欠生動的現象,這樣就達不到「以情動人」的目的。所以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最好採用描寫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兩個特寫鏡頭,進行具體形象生動的描繪。我們知道,對事物的描寫,越具體了就越形象,從而也就越生動。
最後,再提一個建議:充分地利用課文。
既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讀」,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廣泛地閱讀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還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們讀什麼文章都可以。
但是,讀課文有讀課文的好處。第一,課文是你的無聲的老師。我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寫了什麼」「怎麼寫的」,思考的正確與否呢?如果無人請教,我們將無法確定。可是如果我們去讀課文,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每篇課文都有閱讀指導,課文之後還附有一些注釋,它們可以給我們解疑答惑,幫助我們積累知識。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讀什麼都可以,那麼我們為什麼不選擇課文這個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課文大都是一些典範作品,不需要我們再去浪費時間挑選。第三,高考的出題原則是「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就是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也得重視我們的課文啊!
綜上所述,如何學好語文呢?從讀寫入手,提高我們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
不過如果你問考試技巧,首先要總結字詞,當然是隨堂總結。還有古文的一系列的總結,也要近早的提前做好。我那時是從高一開始總結的,作文的素材推薦書「鞋裡的沙」那種有短而有意義的文章的書來看,並最好記住,考試時才能用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准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而且,閱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湧,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語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大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卻不多,真正喜愛閱讀的並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寫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們要做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閱讀,要喜歡去閱讀,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去思考它的內涵,去思考它的寫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還有,要好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古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這就需要去查工具書,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後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切記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為日月積累,會使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
語文就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語文這門藝術,而說與寫則是我們對語文的體現,是我們學習語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樣,我校就更應該利用空閑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學會運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這樣,我們就能將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
對於學好語文可謂是:積少成多,日積月累必出成績!所以,語文的學習絕對不是一日之功,要在平時多閱讀,加強閱讀的數量,可以了解書中的大意.四大名著是必讀的,再給你推薦幾本好書,而且這些書都是可以從網路上看的,如果要收藏恐怕就要買全套的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遜漂流記\駱駝祥子\昆蟲記\很多詩次詞方面的書籍都要瀏覽一翻,這樣必定能夠學好語文!
背詩詞是要先了解這首詩的含義以及背景和壓韻,也就是平時說的平仄,這樣再背起來可謂是省事省力又省勁!
怎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語文這門學科呢?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我們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學好語文關鍵在於積累。
語文融入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我們的生活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現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並且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時代感的。一位外國著名作家有一次請朋友吃飯,他看見菜單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馬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錄起來,卻忘記了朋友的存在。其實許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隨身帶個本子的習慣。記些什麼?可以記下交談中的連珠妙語,可以記下突發的思維靈感,可以記下獨特的事件等。我們不一定要這樣做,但起碼應養成一個善於觀察生活,勤於思考生活,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良好習慣。
第二個積累的途徑是聽課和練習。老師的授課是相當關鍵的,她給予我們的是經過篩選後的精華,並且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啟發意義。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要有一定的量。我們要通過聽課和一系列同步練習或專題練習,將基礎知識和基本閱讀及寫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個積累的途徑是看書讀報。只要你肯鑽進書的海洋游歷一番,一段較長時間後,你可能發現曾結結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覽群書確實能快捷有效地積累知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的綜合能力。一般來說,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書也有方法可言。首先應選擇好一些優秀的讀物;在看書時,應注意運用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去看;看後亦不妨做些讀書筆記,摘錄精彩的詞句、語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個積累的途徑是習作。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了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習作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讀後感、命題作文、隨筆等。
怎樣學好語文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
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准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而且,閱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湧,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語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大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卻不多,真正喜愛閱讀的並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寫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們要做這樣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閱讀,要喜歡去閱讀,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的時候,要去思考它的內涵,去思考它的寫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還有,要好問,要記住不懂就要問,特別是讀課外的古文言文,古詩、詞時,其中有些字、詞、句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這就需要去查工具書,如果工具書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後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時去問老師,及時地弄明白,這樣才能學好古詩文,切記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為日月積累,會使心中的疑惑越來越大。
語文就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語文這門藝術,而說與寫則是我們對語文的體現,是我們學習語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樣,我校就更應該利用空閑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在與別人的交談中,學會運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這樣,我們就能將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
懂得了這些,再來學習語文時,便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了,反而會覺得是一種享受,當我們把學習當作是一種享受時,不學好也難了
『肆』 初三語文經驗交流發言稿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能夠利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准備工作。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三語文經驗交流發言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很高興能有這樣的一個機會,也很榮幸能和各位同仁一起分享我幾年來的從事語文教學。特別是初三語文教學後的想法、做法及感悟,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幾年來的語文教學生活,讓我的內心所得到的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需要承載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不是幽默大師,但要有帶給學生快樂的本領。不是語文大師,但要有純熟的駕駛語言的能力。我們不是演員但要有激情投入。更為重要的是語文教師還要承載起尋求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高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文學素養的根基。
語文上到初三、功利主義以和實用性佔了上風,語文課堂不再「風花雪月」。取而代之的是老南瓜,小米飯,此時的語文純粹還原為「工具性」,此時的學生也完全被僵化、簡單化、機械化、反復講、反復背、反復默,反復練成了初三語文教師向學生索要成績的「祖傳秘方」這往往會產生老師學生弄得筋疲力盡,學生成績卻不見提高的尷尬局面,09年我送走這批初三學生,應該說給我的觸動非常大,雖然這批學生的整體素質不及往屆,但是我從沒有停止或懈怠工作,付出的辛勞本想在地動山搖之後,能斬獲累累碩果,可是當最後結果呈現在眼前時,真的是郁悶之至,可以說帶這屆初三,似乎經歷了一次生命的輪回與洗禮,有一種春蠶化繭,繭破化蝶的頓悟與成長。是學生越來越差了,還是我越來越不會教了,我困惑了,我茫然了,不禁感慨,語文老師真不好當啊,冷靜下來還是要面對現實的;我們不能強調學生不行,進而來掩蓋我們教學模式的失敗,靜心而言,學生的語文素養還是沒有培養出來所致,我的語文教學還是要尊重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基本性質,既服從游戲規則又超越其上,事實證明;不落實到應試的素質教育是空中閣樓,不注重素質的應試教育是無源之水,所以找到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最佳契合點,也就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方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並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進而提升成績。
語文教學中,應該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是兩大難。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採用的是老套的'戰術,把答題方法教給了學生,可是他們在文章沒來得及讀懂的情況下,就生搬硬套,結果一塌糊塗,09年初一期中考試的現代文閱讀「天堂里沒有垃圾」一文中,有一道題問學生題目是什麼意思,而答案應該結合文章中心內容回答,作者希望老人到天堂可以歇歇了,體現出對老人同情,可是有的同學竟然回答,因為垃圾都讓老人在地下拾沒了,所以天堂里沒有垃圾了,從學生的這個答案來看,他根本就沒有讀明白文章的意思,那麼由此看來一味的交給學生閱讀方法是不行的,還要經他們的多讀、多感悟,加上自己的想法才能真正達到閱讀目的。
初一初二時學生基本上不明白現代文閱讀得分技巧,問十個學生十個學生回答是蒙的,甚至很多同學拿著筆不知道怎麼表達他蒙的那點可憐的答案。所以現代文閱讀答案技巧十自身感悟應該是學生提高閱讀分數的心鎖,我們教師把重點應放在答案技巧上,而不僅僅停留在標准答案上,學生閱讀分數提高就希望了。比如告訴學生議論文、說明文答案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出來。寫景或寫物的散文大膽的往人身上靠,寫人或敘事的散文往情上靠,寫景的文章上不看景只看議論和抒情,答案就簡單化了,寫人的文章不往事上看只揣摩作者的情感就深刻了,所有的問題不籠統回答而用調理分割的辦法慢慢回答尋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贏取得分機會,當然並非所有現代文閱讀題目的答題方式都有技巧,有直接考查的是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那就是另當別論了。
我們在對學生閱讀訓練中要求學生努力做到五個「准確」即准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准確理解詞語的語境和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准確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確領會文章的寫法和特點,同時我們的提供一定量的閱讀材料,並進行必要訓練,閱讀經驗對於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閱讀步驟的具體操作體質量往往依賴於正確的有效閱讀經經驗,而閱讀經驗的形式確實要有一定數量的閱讀和有質量的思考,一定的閱讀量可以培養起較好的語感,而經常性的思考可以鍛煉思維,激發潛能,同時在一定量的閱讀訓練中,可以通過對自己的答案與標准答案的反復比較思考,糾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自己的思維。
學生不成熟的閱讀者,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會閱讀我們的教師必須從初一開始,教會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一篇範文閱讀,來體會文情,發展語感,積累語料,讓學生有規范化閱讀到個性化閱讀再到創造性閱讀漸進,一本為本並超越文本,從多方面提高語文綜合速度、素質,我也經常幫學生買一些閱讀的範本,如意林、格言等今年初一期末測試中,現代文閱讀「歪兒」就有不少學生讀過了,再次讀來必定能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面對各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多閱讀,多積累,多感悟,必定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性語文素質。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學生的習作第一作者,我們歷來感觸最深的,恐怕就是「人」「文」分離,翻閱學生習作,你會感到,學生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態與親身經歷的原生態之間,相去甚遠,作文中表達的情感價格取向與內心深處的真實積淀之間不盡一致,學生從生活積累的貧乏滑向了精神貧乏,從習作的虛偽滑向做人的虛偽,不難理解,當作文功能異化為應試工具時,學生人文精神與素養的缺失便會成為不可避免的事實,這與習作教學基本宗旨顯然背道而馳,所以我們應該對現代文閱讀進行反思,認清寫作教學的真正意義和目的,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還作文教學一片湛藍的天空。想和做要結合起來才有效果,於是09年在接受初一語文教學時我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作文訓練計劃,初一年級可以側重片段練習(景物片段、人物片段、事件片段)並在片段練習中抓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時是作文中的亮點,作文就是由片段組合成的,一篇作文有一兩處亮點就是好作文了,其次要練習寫字貼,考生得高分的原因是要寫一手好字。再次要練習仿寫,學習課文的名篇佳作後,找出精彩的段落仿寫,並且仿照名家名作的結構仿寫。初二年級側重審題立意,構思方法,語言表達等方面訓練,並堅持寫好周記,寒暑假讀大部分名著,初三年級進行綜合訓練,側重於作文的創新,挖掘作文的內涵,學習寫作簡單的議論文,議論性的散文,我相信有耕耘必有收獲有心血必有成果。
縱觀幾年來中考作文命題變化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作文命題正朝著生活化的方向發展,所以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去主動關注他人,關注社會,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將作文與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一定能夠寫出立意深刻,文采華美,吟唱人間真情的優秀文章。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小作,小題大做,學會一滴水裡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生,善於聯想,張揚個性,使文章體現出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力爭做到文字兼美富有生活氣息。
總而言之,初一初二階段,我們語文教師還是叫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將提高教學質量與研究內容改進教學形式結合起來,讓學生曉得試題和考卷並非語文的全部,關注社會,人生,用自己的心靈和敏感的筆觸時刻接受來自生活,來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時刻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交流溝通,並讓自己和他們融為一體,這才是真正的語文,也是終身的語文,這樣即使走進初三在應試體質下我們也可以游刃有餘的實施素質教育,用錢夢龍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方格」內求「圓融」。相信我們所經歷的這一過程應該是痛並快樂的過程。
所以,讓我們所有的語文教學工作者都攜起手來,多研討,多探究,發揮集體的智慧力量,我們不能接受一名學生不認真學習而整天就想著玩,也不能接受學生不喜歡自己的母語而學起英語來卻勁頭十足,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讓我們把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質挖掘出來,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彩,把簡單的事情做經典,多用心,多感悟,走自己的路,讓自己去說吧,相信我們每個工作在一線的教師一定會有更精彩的征途。
尊敬的各位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一、語文組簡介
語文組有28名成員,教學經驗相對豐富,是一支有朝氣有活力的教研隊伍。多年來,在市區教研室教研員的悉心指導下,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下,在全組教師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實干、善思、樂學、共進」的嚴謹組風。
二、抓好常規落實教學
我們平時的常規教學講究一個「實」。從「備課」到「作業批改」;從「課堂教學」到「聽評課」,都講求實效。
1. 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落實到實處。每周一我們都上交我們周六周天在家精心備的這周用的教學案,教師本人拿著周一的精品教案上課。每周三下午我們都進行或教研組或備課組的集體教研活動,內容是梳理教學中遇見的問題,按計劃說下周主備課的內容。過程中我們堅持「主講制」,按計劃一周每說自己分配的研究內容,具體是教學設計,教學理念、課堂氣氛的調動、文體教學重難點、作業設計、綜合性學習等。
2.課堂教學。我們每位教師進課堂必須帶課本、教案、合作成績冊《同步學習》,這是我們的工作習慣,更是我們對學生和課堂的尊重。我們課堂是開放的,領導和家長隨時可以來聽課,在這里每一堂課都是教師們最優秀的課。
3.批改作業落實到實處。我們每個教學班有八十名學生,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做到全批全改,側重指導學生書寫的規范和作業格式的規范。我們批改作業的項目:《同步學習》、作文、周記、平時的默寫等等,作為教研組長,每次在作業互評的時候,老師的認真敬業讓我一次次感動。
4. 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期末質量檢測。我們單元過關測試實行AB卷,期中期末質量檢測使用的是區里的統一卷,每次測試我們教師都對本班學生進行試卷分析,細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然後進行分層跟蹤測試,在教學中找准今後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5.我們統籌安排好每學期各年段的語文活動課,形式有演講比賽、硬筆書法賽、作文現場賽、專題手抄報賽、讀書交流會、故事演講會等。積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級各項語文競賽。學生在多樣的興趣活動中不僅鞏固、運用了所學的知識;也為今後構建新的知識結構,提高語文實踐應用能力奠定了基礎。
三、營造好學習語文環境
學習語文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從 「教室文化」到「走廊文化」;從「圖書角」到「圖書室」,都講究精典。
1. 教室和走廊都有學生書法展示專欄,每周都進行更換,從獎勵制度上對學生鼓勵,鼓勵學生好好練字。我們還設有勵志和好書推薦專欄,培養學生做一名有遠大目標和理想的人,引導學生讀好書。
2.在每個教室內都有圖書角,這里是每班的學生捐的書,各任課教室先看一遍,然後組織進行捐書推薦會,我們給學生頒最佳圖書推薦獎,從根本上保證了學生捐得的書是精典,過程中做好借閱記錄,學期末做好發表作品的匯總記錄。圖書角給學生在校閱讀開了廣闊的天地。
3.根據傳統節日蘊含的文化,我們舉行一系列的語文活動。每年一屆的端午節頌精典,節目形式多樣,充分展示學生風采。清明節、中秋節、元旦我們將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故事會,感受節日內在的精神,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
4.用好學校的圖書館和市裡的國學流動圖書館,在固定的時間段,讓學生不帶任何任務型的讀好書,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在這個活動學生讀書時,特別安靜,從學生的周記反饋看,學生很渴望這樣的讀書時間。
5.家長參與課堂教育,我們學校有「請千名家長進課堂活動」,我們充分利用這個契機,請我們的家長走進我們的語文課,來講他們的故事。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擁有不同的專業知識、興趣、愛好,他們講授的知識不再局限於課本,更多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學會生活。
四、業務進修與時俱進
在教師業務進修方面,我們學校有詳細的計劃:短期是每學年開學初都要進行校本培訓;中期是每周一次教研組會、備課組會;長期是每學年要求教師讀一至兩本教學論著並寫出讀書心得等等。在學習的方式上我們講究高效。
1.自主學習。教師每學期讀一本至兩教學理論專著,訂閱報刊雜志,在教學過程中據需及時翻閱相關資料,關注優師名師研究心得,關注學科前言動態。平時自覺關注教科網信息,學習課改的先進理念。
2.組內教研。按學校規定,任課教師每學期執教公開課1至2節。我組教師的青年教師匯報課,骨幹教師研討課,能手教師展示課開展的十分有效,課的主題研討多樣化,有寫作類,有閱讀教學類,綜合性學習類,還有中考各個復習專題。扎實有序的聽評課活動,使得大家在實踐方面取得驕人的進步。
3.走出去。但凡校級以上的教研活動,我們皆盡可能全員參與,亦能做好返校傳達工作。學校領導對此傾注了大量心血,學校關注全省全國的教研活動,讓我們的老師去學習,大大加快了教師的成長歷程。
4.編輯好我們的《風翼文學》《青藍雜志》《希望報》,在具體的實踐中扎實自己的基本功,強化自己嚴謹的工作作風,把語文的魅力帶給每一位學生、教師和家長。
總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給大家匯報的只是我們平時堅持做的,談不上有理論高度,只是希望我們這些做法能帶給大家一點思考和借鑒。謝謝。
『伍』 語文老師把語文教得很死板,感覺和理科一樣,不願意聽,怎麼辦
在教與學的關繫上,學校教育方法上的理想狀態是改變「滿堂灌」,實現「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大多數時候,學生掌握的主動權並不多,況且憑意氣用事,承擔後果的只會是學生,老師受到的影響較小。所以,當你覺得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合胃口的時候,一定要理性處理,而不是賭氣負氣。 「嫩黃瓜作文」建議,你一定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適應,多一些補救。
所謂的「多一些理解」,是要認識到任何做法都是一分為二的 ,「死板」固然趣味性不足,失之於工具性過強、人文性不足,但也往往意味著嚴謹、規范。 要認識到語文教學中有些知識(比如語法知識、答題方法等),可以借鑒理科的教學方法。 也要理解老師的用心是好的,只是他(她)的教學習慣和方法需要改進。在這個前提下,主動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配合老師的教學。興趣提起來了,你會樂在其中的。
所謂的「多一些補救」,是從語文學習的特殊性出發,加強課下閱讀、自覺學習。 語文天生浪漫,語文高度重視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讀點詩歌、散文,讀一些名著,加強人文素養的積累。可以根據生活現實,自發地動筆寫作、組織語文活動,比如,給新冠疫情災區的同學寫寫信,給老媽、老爸寫一段感謝的話,組織小夥伴或家庭朗誦會、小型聯歡活動,等等。這么做,可以彌補可能存在的人文教育不足的短板,讓自己做個有大情懷、有高修養的人。
父母有時各種嘮叨,讓你很無奈,你能換父母嗎?顯然不能。 那怎麼辦?只能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心態。
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而且一但形成,極難改變。 所以轉移關注點,放在對知識的關註上。
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知識,我們關注的是能否可以從老師那學到有用的東西,而不是老師的教學風格。不能我喜歡,我就學,不喜歡我就不學。老師只是將帶知識給學生的, 只要知識是正確,教學形式和風格,咱們選擇性忽略吧。別拿自己的前程當兒戲。
再試著挖掘老師的長處和優點。
大部分老師還是滿腔熱情地盡職盡責的,可能有時候,他的教學方法和你的期望值不太吻合。但是你如果理解一下這個老師的話,你能體到這個老師的那份愛心、責任心。單憑這一點,就應該值得你尊重。這樣一想,你對這個老師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譴責,多了一份理解。
俗話說:親其師 信其道。當你非常理解這位老師,喜歡這位老師的時候,你對這個老師的學科也就比較感興趣了 。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2019年暑假前夕,我在杭州市一家外輔機構,搞中小學每個學科的興趣度指數調查,因為語文教學是我的專業,所以調查、問卷所費時間較長一些,環節、細節也較為認真。
語文教學過程雖較簡單,但因語文教師素質不一,教學、專業、態度、特點等表現出的水平也參差不齊。
公立學校如此,私立學校如此,外輔機構亦更如此。
所以,語文老師把語文教√
得很死,沒有一些活氣,時間一長,也就磨失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只要是從小學、中學、大學里走過的人,是否都有這樣親身感愛:講課激情洋溢,聲音富有魅力,課後繞梁三日,所講內容久久不忘,甚而紮根生命的深處。
……
現在對語文失去興趣的同學、及學生家長,曾有過這樣的情形嗎?
回到話題上:語文教得死板,引不起興趣,學語文打不起精神,所以,也就沒有了學習興趣。
所以,當時問卷之際強調:不要再說消失興趣的原因,只能要求語文老師怎樣做,才能讓你們聽課打起精神來?
參加問卷的學生30人,答題20分鍾,答問情況是這樣的:
一、語文不要滿堂灌,灌得沒緩氣空兒,平鋪直敘、沒有頓頭,看戲還講,坐、念、打、唱,硬灌誰受得了?(答問12學生)
二、上課用討論式,老師提出問題,交學生討論、議定,老師畫龍點晴式總結。此法不適應一對一輔導。(答問10學生)
三、老師以故事,引入課題。好處:以趣涉入課文主題。講讀時以淺入深,穿插知識,夯實知識點,解決問題。(答問20學生)
四、分別對待,關注特異。學生朗讀音色好,語感很強,以抑揚頓挫,掌控語氣,也可提高興趣。(答問5學生)
五、相當多學生、及家長,非常重視語文作文課。但相當語文老師擅長講說,但短於寫作。
以致批評學生作文,不是這不行那兒錯,學生被批得無奈說:老師,你能否寫一篇同題作文讓我們學學?
結果,該老師被逼梁山,吭嘰一天寫出500字,病句十多處,用詞不準不確四個,被學生吐槽。
(答問學生25個)
結論是:改變語文教學以教法以提高學生學語文興趣;以提高語文教師基本素質,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教師、學生家長緊密結合,把學生的課外閱讀補上來。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語文興趣,而且很快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
我就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告訴你一些方法,可以借鑒。
1.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一定要保持心情輕松,有學習興趣。
2.對於老師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保持耐心溝通。
3. 對自己要求,冷靜冷靜一下,不要有排遲心態。
4.我上課就比較幽默風趣,學生喜歡,和老師多溝通一下,保持良好的心態。
最後對你說:好心態,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任何老師授課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你在聽課的時候應該發掘老師的發光點,不能一直想著老師多麼死板,我們作為老師去聽別的老師的課都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聽,聽完課後評課都能說出不少的優點,所以,首先得轉變自己的態度和對老師的印象,如果從另一個心態去聽課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
感覺語文老師講課死板,像理科,那說明你的語文老師真的是教學經驗豐富,知道高考的考點在哪,所以才會給你一些像理科公式一樣的,只要背下來,就能在考試中得分的固定規律總結。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強調素質教育,現在又提出培養學生的各種素養,但眾人過獨木橋的高考模式沒有改變,我們需要通過一張試卷證明自己實力的途徑也沒有改變。如果我們教學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審美思考上,課堂氛圍會很好,但對於考試成績沒有多大提高,也是徒勞。
學生是為學習而生,遇到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者不適應某些老師的教學方式,最好的解決方式是主動適應,爭取盡快適應。高中的課程很緊張,一環扣一環,在你不願意聽的時候,老師講的內容也許很重要。尤其是語文,表面上感覺少聽一節課沒什麼,但等到考試成績下降了,你都不知道是哪落下了,想補課都無從下手。很多情況都是一看答案感覺很簡單,感覺自己也能答上來,但自認為很簡單的幾句話,在考試時候就是寫不出來。
高中生都接近成年了,不要過於任性。希望這名同學盡快適應老師的講課方式,爭取更快進步。
那就自己多看看書吧!語文是感性學科,需要經歷和閱歷,書中自有黃金屋,自有顏如玉。
因為語文老師把語文課教得很死板,感覺和理科一樣,從而不願意聽,我覺得這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現,這也是極不利於學習成長的。
1.學習最應講求的是效果而非過程。
我不知道這位語文老師教的成績怎麼樣,如果他的的教學成績是好的,那麼教得死板一點也沒有關系。因為對於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成績而非過程。你要明白,那些把課上得很生動的,都是別人家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是極少數的,大多數老師的課都是上得死板的。你只有明白了這點,才會接受現實,去改變自己。
雖然老師教得生動一點可能效果會更好,但是大多數老師的教學風格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你只有改變自己去適應老師。如果覺得死板而不去學,損失的是你自己。
2.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枯燥的。
如果沒有死板而枯燥的訓練,就不會誕生偉大的球星喬丹和科比;如果沒有每天重復不停的彈奏,就不會有鋼琴家郎朗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任何一門技能的掌握,都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因為覺得枯燥死板而不願意去學習去提升自己,很難有所成就。
3.老師教的過程雖然死板,但是你自己可以學得靈活一點。
比如你提前預習,自己先學一遍。如果覺得老師講得太枯燥,你可以自己課余多看書多查找資料。只要你學得好,不一定要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去學。因為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過,如果你沒有想到更好的學習方法,建議你還是按照老師講的去學。
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不管上課死板的老師,還是上課生動的老師,教出好成績的就是好老師。希望你能從內心真正接納老師的上課方式,然後在老師的教育下獲得好成績。
讓語文老師愛上語文,先給自己講的生動,自己愛上自己的課,然後看孩子們喜歡的點作參考,與時俱進,加油。
你好,感謝提問!我覺得您說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中學的作文就要求寫出真切體驗和獨特感受,從這個意義來上來講要表揚您哦,少年!作為一個過來人和語文老師,我很理解你的痛苦,我來幫你分析一下你的想法哦。
1.」語文老師把語文教得很死板」這一句話表明你還是比較喜歡語文的,你知道語文很有趣、很靈活、也很靈動,值得表揚哦!
很多同學都沒有達到你這境界。 語文不但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載體,也是各種能力提升的載體,比如,情節概括題,考察的就是概括能力,結合文章內容談理解題,考察的就是我們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等等。語文學的是書面語,嚴肅的,正式的場合都要用書面語。學好語文,對於國人來講十分重要,能否學好語文,將影響我們未來能否登上大雅之堂。
2.「感覺和理科一樣,不願意聽」這句話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按照賞析題的做題思路,我幫你賞析一下你的這一句話。
你的這一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你的語文老師講的語文課比作一些理科老師上課的樣子,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你對自己語文老師講課講的死板和枯燥的不滿,表達了你既對現在的語文老師講的課充滿無奈,又不想放棄語文的復雜心情。 換一句話來說,你的感慨就像陳子昂的千古名句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一樣,只是後兩句應該改成 「念天地之悠悠,特提問於悟空!」
3.既然你對你現在的語文老師講課講的死板不滿,我建議你可以私下裡和這名語文老師好好談談。
建議你委婉並且誠懇的向老師表達你的看法和建議 ,有的時候別人惹了我們,我們都氣得不想吃飯了,對方可能都不知道是他的過錯導致的咱們如此生氣。 這個時候,語言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當然這也是語言的作用在咱們生活中的一個表現。 建議提出後,多數老師都會接受並改進的。如果那樣的話,你的老師就更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了,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本來就鮮活的語文課堂回歸本源。 不要怕建議沒有用,你記得《螳螂捕蟬》的故事嗎?
4.假如你的這個語文老師聽到你的建議了還是我行我素,像往常一樣把語文課講的很枯燥,很有可能這個老師的教學水平確實不高或者有點剛愎自用。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呢?不必苦惱,方法很多。
比如,你可以向班主任或者教務主任反映一下。或者,你可以上網上聽一些比較牛的大咖老師講的同步語文課,汲取更多的營養。 如果,我們改變別人很難的話,改變自己的心態也會很好哦。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林清玄的作文曾被他的語文老師以寫的太差為由撕過,可是,後來卻換了一個非常欣賞他的語文老師,一直鼓勵他進行寫作。 我們只有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才能在未來和高水平的人交流時,能談笑風生。
5.建議你留心觀察自己的語文老師上課或者為人方面的亮點,多了解一下他。如果你發現他的亮點或者他的特別之處,你可能會改變你的想法。
很多偏見都源於不了解。比如《阿長與山海經》里,魯迅最初比較討厭阿長的,但是後來,隨著了解的深入,魯迅就不再討厭她了,而是對阿長充滿感謝、贊美和同情。比如《我的一位國文老師》中,梁實秋對最初對罵自己的「徐老虎」是十分討厭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卻看到了,徐老師的負責、開明、有真才實學,而且也正是徐老師引導著他走向了寫作之路。 我們如果換一種眼光看世界,世界一定會變得不同。
6.你的問題問得很好,這對我們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鞭策。
另外,理科的課也不一定是枯燥的,推薦您看看人大附中的李永樂老師講的物理課,你可以看看人家是怎麼講的理科,當然你也可以推薦給你的這位語文老師看看。 看完你的問題,我不禁開始反思起來,如果我的學生對我講的課有這種想法,他在聽課時會多麼痛苦啊。 本來應該是非常有趣、靈動的語文課,我們一定要好好備課,爭取把最精彩的內容呈現給我們的學生,好不辜負學生喊我們的那一句老師好!
綜上所述,你應該是一個語文成績很不錯的同學,你的問題問得很生動,建議你和你的老師做一個真誠的溝通,努力發現他身上的亮點,並調整自己的心態。生活中的事有些不能盡如人意,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積極應對!語文是很重要的,即使語文老師我們不喜歡,也不應該影響我們對語文或文學的熱愛。就像我們的目標是去八達嶺看長城,京藏高速上雖然有些堵車,但是它阻擋不了我們去看雄偉的萬里長城秀麗風光的決心!
『陸』 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論文
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論文
引導語:本論文是一篇關於語文教學中的困惑的優秀論文範文,對正在寫有關於學生論文的寫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作用,以下是我精心為您准備的一篇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論文,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論文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這些鄉鎮的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連貫的困惑與相應的策略。
一、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策略,通過學策略,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策略,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制約好時間,避開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的,但不是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理由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理由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但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轉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目前狀況,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深思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深思,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深思的疑難點。
三、語文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但把握不住語文課該教什麼
現代教師所面對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還要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提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不學語法,語文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策略”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麼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理由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布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里產生感悟。
五、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行為,那如何去備好課
語文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根本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轉為合作者,那麼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理由。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麼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系,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理由,通過課堂的組織,並引導學生發現並解決理由,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理由,可以同學提,老師提,再一起解決;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理由,並解決理由。
六、課堂新用語的運用機械化,從教材難引到實踐
新課改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要以教材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然而就在課堂中經常出現一句課堂口頭語“你們讀懂了什麼”,從這句話中,我們就知道還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課程的教材,使我們在課堂提問下,學生無語。
我們是想讓學生弄懂教材,並從教材中引發到現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師們還是拘謹於教材,不敢突破。還由於學生在現在生活的閱歷和社會接觸較少,讀課外圖書也有限,也很難去領悟教材,甚至一些關鍵詞、句難以表現出來。真正樹立為學生而教,根據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範語段、欣賞點評;要開掘出蘊涵於母語中優秀的民族文化;對課文的主體特點、語言特色應瞭然於胸,還要自己准備好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資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發揮信息調控的功能。
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靈氣一點,當然,新課程所蘊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沖擊,給我們帶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其實,創造新課程的過程也是發展我們自己的過程。
;『柒』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育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是當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的追求。倡導自主學習已成為新的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基本要素,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一大亮點。在《水鄉歌》一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一、創設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可見,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不盛氣凌人,居高臨下,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梁,才能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氣氛環境。
二、鼓勵質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再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認識,在思中找出問題的所在,在思中理清問題的脈絡,使學生在議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議中尋得解決問題的門路,在議中得到共同提高。這樣,我們的教學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閱讀質量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行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們的教學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充分、自主、全面發展。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反思有助於我們教學智慧的實踐。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是體現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而不是教師演練技藝、展現知識的過程。以前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課本知識,而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搜集大量事例並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
1.教學體會
1.1加強教師修養,增強教師創新能力。
都說初中孩子最擅長模仿,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範。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教師必須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並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2科學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以社會生活為主題闡述理論觀點,生活化學科知識,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因此,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內容的體現方式。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體驗、感悟,最終回歸到學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可讀性。剛開始新教材不能夠適應,筆者曾走到兩個極端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由於受舊教材編排學科知識邏輯思路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新教材以生活邏輯為主線的編排思路時,感覺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識體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時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為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依據並照搬新教材,一段時間過後,教材內容進度緩慢,筆者感覺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在規定課時內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筆者意識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讓教材成為文本並對其進行編輯。
1.3挖掘人文內涵,體現人文價值。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在教學和教學評價中過分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醉心於數量化和標准化。尤其是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追求機械化的答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局限性。當然,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標准化教學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從學生未來的發展上看,這樣的教學理念無疑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傷害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畢竟,語文是人文學科,理性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挖掘出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揮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1.4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我們力求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麼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像,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2.以學生為主體,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許多教材內容出現了大幅度改動,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是「穿舊鞋」,在課堂上以自己為中心,對學生「一刀切」。這樣陳腐落後的教學模式顯得與現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教師教得疲倦,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從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極低。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顧眼前分數、不顧學生能力發展的「近視」。教師要逐漸將自己的主體地位讓位於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只有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採取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如對在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可在小組討論中不斷補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馬上解決,教師可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細細研討。
總之,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是綜合性很強的一門人文科學,在各門學科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更要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教學注重的是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而寫應該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課外多積累詞語、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寫作的基礎。學生進入初中後,隨著課程的增多,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而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忽略了課外閱讀。長期以來,學生對閱讀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平時學得不錯,臨上陣前再搞突擊,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作積極思考,很少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地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來充實自己,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學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在課前要求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積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語故事及優秀文章等,並且要求其他同學在本子上作好記錄,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積累更多名言名句,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寫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堅持寫日記、隨筆、讀後感,也是提高寫作的關鍵。雖然一直以來都在倡導創新作文,強調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但在實際中,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使得學生只是為了作文而寫作,沒有讓學生養成自覺、自願的構思作文的習慣,作文內容往往空洞無物,有的只是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很少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更談不上有什麼創新。
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鼓勵學生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主動而又積極地去寫作,做到有感而發,多寫多練,通過日積月累的鍛煉提高寫作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並要求學生堅持寫周記,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一些隨筆或讀後感之類,並叫幾個同學將他們寫的內容讀給其他同學聽,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同時,教師自己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多給學生讀一些自己的文章,給學生多鼓勵,多指導,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寫作帶給人的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心靈的安慰。
最後,口頭作文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對於初中學生來說,由於受年齡階段、心裡特點和生活閱歷的影響,平時對事物的觀察往往是片面的、零星的、不連續的,而通過口頭作文接受老師和同學的影響,可以使自己受到啟發,從而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口頭作文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果斷性,增強自信心,養成正確使用語言的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最終達到提高書面寫作能力的目的。
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方法如何不同,只要遵守新課程中的新概念,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們成才的良田沃土。
人們總是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學生,要想雕琢出潔凈、高尚的靈魂,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予人性的關懷,作為教師,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事情。在近段的教學工作中,我感慨頗多,茲述於此,敬獻給各位同仁,聊以共享。
一、教學中,置換角色,強化自信
我在教學中無意間提到魏書生先生的教育理念,說魏老師讓學生自己上課,自己命題,沒想到283班的同學反映很熱烈,紛紛表示歡迎,願意嘗試。我意識到這是強化學生自信心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欣然同意。
同學們推薦語文課代表肖文燁做小老師上課。11月14日早自習,我把課件給肖文燁看了,告訴他重點難點,教他進行電腦操作,具體細節都留給他自己設想。第一節課,肖文燁上《別了,不列顛尼亞》,上了20分鍾。
在肖文燁上課期間,我和同學們都稱之為「肖老師」,而且一有疑問馬上就提出來,課堂氣氛似乎比往日還要熱烈些,我很欣慰,同學們懂得尊重他人的嘗試,學習上又積極主動。
肖文燁作為學生來上課,當然還存在種種不足,但他上課始終面帶微笑,當他發現易丹波坐姿不正,想找後面同學講小話時,他則義正詞嚴的批評他:「易丹波同學,你在干什麼?!」我很欣慰,肖文燁的微笑和魄力實在難能可貴,他所具備的這兩種素養,一定可以促成他將來的成功。
肖文燁上完課以後,我對他勇於嘗試,挑戰自我的精神給予了極大的贊許。我當場獎勵他四顆怡口蓮糖果,肖文燁當場剝了一顆糖果吃,我看到了一向內向的他露出了自信、甜蜜的笑容。同學們也高度贊揚了他的勇氣,給他以熱烈的掌聲。還有好多人躍躍欲試,希望這樣的活動每個月搞一次,給更多同學以機會。
當天晚上,肖丹霞同學要求下個月也給她一個機會,讓她來上一節課。我對她這種見賢思齊的精神表示嘉許,欣然應允。
我又趁熱打鐵,在11月15日要求同學們再次置換角色,做一做命題人,男女生各出一套期中考試試題。同學們共同推舉了肖文燁和肖丹霞作為男女生代表,兩天後,他們倆人就拿出了自己的試題。別說,還真有許多和我出的題不謀而合。我推薦給同學們,在後面寫了一句:「吉光片羽,敬請傳閱!」
因為我鼓勵同學們說:「不僅是語文,所有科目都可以自己命題試一試。」後來鄧新桂同學又出了一些生物試題。
語文期中考試時,肖文燁得了90分,肖丹霞得了86分,雖然不是特別高的成績,但是他們已經有了堅定的自信,這樣的成績並沒有讓他們沮喪。
教學體驗:強化學生的自信心,當然還有很多方法,但這是我第一次通過置換角色來強化他們的自信心,收效很好。我會繼續做下去的。
二、生活上,發現需求,傳遞溫暖
11月中旬,天氣一直很冷。我自己都穿得很厚了。
11月16日,我在278班上課,發現有些同學感冒了,穿卻穿得很單薄。經過一番詢問,才知道是月假時根本就沒有帶棉衣來。其實我已經幾次跟學生們說,沒有衣服穿的同學可以到我那裡拿衣服去穿,可是一直沒有人來。這一天可能是實在熬不住了,李嘉和彭洲說要向我借衣服。呵呵,我沒想到是兩位男生。
我把他們領回了家,給彭洲找了一件溫綺的裡面有絨的夾克,給李嘉找了一件黑色的毛線衣。他們是很嬌小的男生,我現在又長胖了,實在只能從舊衣服里找到這么兩件湊合一下。我們又一起烤烤火,一起談談心,他們覺得很溫暖,也很感激。
第二天我看到他們倆穿著我的衣服坐在教室里,我也覺得很溫暖。我想,曾經穿過一個女老師的衣服,將作為一種特別的記憶而長久的存留在他們的生命中。
11月22日期中考試之後,鄧久思到我家裡來找我談心。他看到我放在桌上的充電熱水包,說:「老師你也有這個啊!」我說:「是啊,是給我兒子用的,他太小了,睡不熱。」他又問:「那怎麼沒看到你兒子?」我回答說:「昨天和他爸爸回家了。」他遲疑了一下,然後說:「老師,那就把這個借給我用一用吧。」我欣然應允了。
因為我覺得鄧久思是一個很感恩,很懂事的孩子。他的數理化很好,但是語文和英語都不怎麼樣。我曾經批評他的字跡潦草,他虛心接受,現在他的字至少工整了。11月20日晚我批閱期中考試的作文時,發現他在作文中寫到,他很感激語文老師肖老師對他的關懷,因為肖老師指出他的書寫問題,單獨教他寫作文,考前把基礎訓練借給他復習。我這才知道文章是他的,我這才知道那麼一些細小的事情,竟然給他帶來了許多溫暖。考試之後,他又及時把基礎訓練還給了我。我覺得他真的很懂事,他值得我更多的關懷。
充電之後,鄧久思拿著熱乎乎的熱水包走了,我覺得很溫暖。
我的體驗:從生活上關心學生,也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作為科任老師,相對班主任來說,對學生可能沒有那麼了解,那就更加要細心,用心去發現學生的需求,一件衣服,一個熱水包,甚至一句話,就可以溫暖一個靈魂,潔凈一個靈魂,何樂而不為?況且,在向他人傳遞溫暖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凈化了自己的靈魂,何樂而不為?
三、情感上,熱心溝通,創造和諧
在上完《小狗包弟》時,我曾布置了一篇周記:
由人及己請問你曾經對動物或他人做過令你遺憾、自責、悔恨的事嗎?今天,讓我們向巴金先生學習,真誠地、勇敢地來說一說,寫一寫。
在批閱周記時,我發現肖文燁寫了一篇《友人鄧盧》,文章大意是說,鄧盧是他初中時的好友,曾經陪他度過很多美好的課余時光,曾經給過他很多生活上的幫助。但是後來他們疏遠了。如今他很內疚,聽說鄧盧學習不是特別努力,他沒能幫助他,雖然兩個班教學樓相對,他卻沒有勇氣向鄧盧去表達自己的心聲。
鑒於肖文燁同學的內向,11月18日,我從278班上完課後,來到280班走廊上,找到了鄧盧,把《友人鄧盧》給他看了。鄧盧看完以後倒是沒有說什麼,只是說「謝謝老師」。我鼓勵他也可以主動找肖文燁聊聊。在場的其他同學覺得很感動,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老師,這么有愛心,這么細心。我笑一笑,我覺得很平常。
讓我很有成就感的是:鄧盧在期中考試的作文里寫到了這件事。20日晚批閱作文時發現這樣一段:「前幾天我讀到一位老友寫給我的文章,他在文中說對我很愧疚,其實我沒做什麼,那都是小事,應該愧疚的是我,我沒有他那麼努力,我很是佩服他做事的毅力,他的勤奮……」我便知道是鄧盧寫的。我很激動。
不管肖文燁和鄧盧還能不能成為以前那樣的好朋友,我認為,至少他們關於《友人鄧盧》的記憶是美好的。
教學體驗:關懷學生的情感,作文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學生們在情感交流與溝通方面可能還有種種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熱心一點,多做點什麼。我真沒想到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帶來這么多反響。幫助同學們進行溝通,創造和諧的同學關系,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我還會繼續努力。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習上,生活上,情感上多多的給學生以人性的關懷,來溫暖他們,來強化他們的自信心,來創造和諧的同學關系,如此,才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要達到那種境界,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時間如行雲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近一個學期了,這一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鍾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認真備課。
這學期學校開展的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收獲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七八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這還需要在下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捌』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是小學生涯中的一門主要科目,對於不少的老師來說都比較困難,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要正確的方法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下面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小學語文常見的教學方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課前做好教學准備
教師在進行課前准備的時候,應該做到合理搭配、統籌兼顧,既要保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能夠盡量多的教授知識,也要保證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另外,老師要最大程度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能局限在課本,要多教一些課外的知識,比如:通過互聯網、校圖書館等途徑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經過整理然後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教師通過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教學准備,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計劃性,能夠有條理的進行教學,避免了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師應該做好學生課前預習的工作。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結束之後,為學生布置預習的任務,也可以組織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小組課前預習。課前預習的好處在於,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於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會比較輕松,並且能夠和教師進行緊密的配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習的效率,更有效的掌握老師所講述的教學知識。
三、不斷增設課外教學內容
教師還應該不斷增設課外教學內容,不斷的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局限於課本上的內容,應該將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拓展,讓學生不僅能夠全面的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夠最大程度的學習到課外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有關於李白的詩歌的時候,教師可以找一下有關於李白的比較著名的詩歌,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進行欣賞,進而使學生對於詩仙李白的詩歌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增大課外教學內容的比例,讓學生在課堂中最大程度的學習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夠更加的豐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首先,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積極的開展一些語文比賽或者語文游戲的環節,由於小學生正處於好動活潑、好奇心強的階段,對游戲有著由衷的熱愛,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游戲的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教學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伊索寓言》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語言故事分成小組進行表演。其次,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以及接受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創設的情境應該具有創新性、啟發性、目的性,不能創設一個學生不清楚、不認識、抽象的情境,這樣不僅起不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反而讓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有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會嚴重的打擊小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應該根據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創設科學化的情境,不斷的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優化,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創新教學輔助工具,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就是黑板和粉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的輔助工具也在不斷的更新中,因此教師應該把先進的輔助工具帶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來。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的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進而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我們應該高度的提倡諸如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使用。使用多媒體工具的優勢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對於一些圖文並茂的東西非常的感興趣,教師將一些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動畫以及圖片等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二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將教學資料利用多媒體呈現,進而減少了在黑板上書寫的時間,能夠節省很多的課堂時間,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進行《秦兵馬俑》教學的時候,教師的可以將兵馬俑的圖片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能夠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一
1、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准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
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總結能力等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率。
2、渲染課堂氣氛的方法
2.1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語文課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個人把課堂時間全部佔用,而學生只能認真聽講。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自由學習的時間。以課文《飛向月球》為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
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東西,小學生對月球也充滿了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然後再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月球上的事物進行猜測、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出自己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自由活潑,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2.2角色體驗,點燃學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而且通過角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語言的節奏,使學生在表演中逐漸對課文產生感情。《牛郎織女》是一個千古傳唱的神話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學生也可以發揮想像,豐富故事內容。比如,當牛郎織女分別多年後,在鵲橋上相見後會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模擬相關的對話。筆者相信用這樣的方法,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更有激情。
3、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好奇
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語文課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劑。我在教學《"兩彈元勛"鄧稼先》時,以"我的偶像"引入,接著把鄧稼先的圖像掛出來,讓學生們猜猜他是誰,講述一下他的故事,學生情緒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在書上找答案,較短時間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鄧稼先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的科學家,順理成章地為老師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在教學《人類的朋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問學生:"你們想去這個美麗的樹林嗎?願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怎樣使大自然更美麗?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下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像,想出了很多好辦法,促使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有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4、鼓勵質疑
學貴有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閱讀產生疑問時,正是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主動探究,使思維向深入發展之際。因此,訓練學生生疑、質疑、釋疑,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及自主意識的重要手段。平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發問;從課文內容發問;從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發問;在教學結束前留出適當時間讓學生發問;從標點符號的運用發問;從課文的中心發問;從某些修飾詞語發問,訓練學生從敢問到善問的能力。
如學習《靜夜思》這篇古詩,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了第一句話後,帶領學生歸納學習方法:①讀詩句;②講字義;③連成句。然後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學生自學後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麼意思。老師便針對學生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解疑,這樣,教師的思維活動與學生思維活動協調一致,使教師思維暴露在學生思維最恰當的地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習動力,而學習第三、四句時,老師則採用夥伴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四人一組,運用學法自學,互相質疑、解疑,然後向全班匯報學習過程。這樣學習,用時少,負擔輕,效益高,學生獲得了知識與能力,取得了最優化的學習效果。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二
一、教師的教態促成良好課堂氣氛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的情緒的外在表現,比如:教學心情、表情、體態動作、神態等,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會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一種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教師的教態有先入為主的作用。當教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教師教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上課的情緒,這種先入為主的方式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師要用親和、自然的教態去面對學生,及時調整好你的心態和精神面貌。微笑是人際交流中一種最好的方式,微笑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懼怕感,課堂氣氛溫和。如果教師板著臉孔,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到壓抑,學習有緊張感,課堂氣氛變得生硬、冷漠,不利於教學的開展。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有些教師在授課時,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總是板著面孔,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學生還願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你的學問和修養。
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二、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 權」,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裡灌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變成了統一模式鑄造的標准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傾聽學生的發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 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
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揮的舞台,這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 「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保持活躍和熱烈,使語文課堂呈現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三、語文老師要習慣贊揚、欣賞每一位學生
小學語文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學者顏元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筆者採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像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老師要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
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四、教師充滿殷切期待的提問方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我們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么?」),或對學生的提問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錯了,正確的答案究竟是什麼?」),教師就顯得缺乏親和力,學生在情感上就會與教師拉開距離,表現出一味地從眾與退縮的狀態,他們多半會以模式化或機械化的方式來服從與迎合教師的「指令」或「命令」。在這種課堂氛圍下,交際能力、語文素養是無法形成的,更不用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了。因此,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待。例如問:「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有什麼看法?」其聲調表情都要像日常問話,而不應是審問。
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運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啟發性。」)或適時地插話,進行圓場和啟發。例如:「你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可不可以從這個方面去理解?」教師這樣的插話是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減輕被問學生的緊張感。教師提問的技巧在於保證學生能夠回答(盡情講出自己心中所想)並樂於回答。當學生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時,教師的應答應根據班級情況、靈活多樣、並具有交際表率作用。另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或坐或站,教師大可不必統一要求,一切以能讓學生放鬆心情、消除緊張感為好。
五、自由選擇的作業形式
我清醒認識到:不論是何種作業形式,過量的作業或罰抄、罰寫,只會使學生不堪重負,挫傷其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反感和厭學情緒,最終使得課堂生態被破壞,教學環境被人為地惡化。不同層次的學生被統一要求的大量作業所累:成績好的學生因覺得簡單無必要而厭做,成績差的學生因覺得太難、做不出而不做,教師卻又因學生沒能按要求完成任務而不悅,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就沒有了。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變強制性的布置作業為商量式的推薦作業,根據所授內容在一定范圍內,指定一些分量或難度有所不同的題目由學生自由選做。
這樣,可使學生在不感到負擔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讓其少做些瑣碎的作業,推薦他們做些課本以外的練習,以拓寬加深其知識結構;對於中低層次學生,在推薦作業之前,教師需精選一些示範題進行講解,做些必要指導。如:在學習關於《別……》的詩詞後,就可要求成績好的學生做這樣的作業:收集古代聯「送別」的詩詞曲賦文,作專題研究。使得他們必須去查找有關「送別」類古詩詞資料,這樣他們既學到了與課文有關古代詩詞曲賦知識,又培養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對其他學生,則只需要能做出課文中的鞏固性練習即可。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三
一、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包括講述法、講解法和講演法。主要是由教師運用語言來傳授知識。其基本要求是:表達正確、明了、生動,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堅持用普通話。板書清晰、簡要、規范。
2、演示法
這是教師藉助實物和教具,向學生進行展示以說明或印證所講知識的方法。當然也可以利用向學生播放影像資料、作演示性實驗的方法來說明或印證。
3、討論法
這種方法是指當老師或學生提出有探討性或值得商討的問題時,老師組織學生分組對問題進行議論。它有助於師生、生生交流思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讓學生對問題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4、談話法
談話法,又叫提問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師生間的對話,讓學生自己獲得知識、提出結論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和熟練技能的一種訓練方法。
二、新課標理念下教學方法的運用
1、師生角色相換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學習「中國畫」的「留白」藝術,課不能備得太滿,要給生成留有空間,要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2、興趣與疑問相雜
皮亞傑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以趣開頭,精心設計導入語,(或以耳熟能詳的民歌、童謠,或以動漫畫面)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激疑同時也是激趣。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把激疑看成是「創設問題情境」,語文教學是圍繞一個「疑」字展開的:無疑——有疑——質疑——釋疑。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朱熹早就已指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3、表演與實效相合
課堂情景表演兼顧了教學目標中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身體運動領域三個方面,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它是推進語文素質教育,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個人表演、小組合作、綜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即興表演課文(或只是其中的詞句、片斷),把抽象的語言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使學生在體悟中不斷創新。
4、思維與創新相重
長期以來,在傳統教學中不是缺乏創新意識,就是把創造性教學視為高不可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習慣,增強思維活力,而不是要他們馬上為社會做出有價值的發明創造。只要是在他們的知識范圍內,能夠提出具有新意的思考和設想,就要給予鼓勵和引導。創造性思維往往自疑問和想像開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指導學生面對平常的事物進行種.種聯想和想像,就有可能順著問號去思考,去發現,去創造。
5、口語與習作相融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語文的基本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他們之間密切聯系,相互影響。一般來說,說話說得好,清楚、干凈、有條理、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作文也會寫得好。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根本,說是寫的基礎,說又是檢驗書面語言的尺度,要讓學生照說話來作文;書面語言通過對口頭語言的加工,又比口頭語言更准確,更凝練,更規范。當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要培養初步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我們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時,要把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玖』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裡算哪裡,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裡,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盼,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必須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超多閱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個性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透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潛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務必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但是四十分鍾,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光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光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上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剛結束的九年級教學相比,七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們都知道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像。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系。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著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麼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說」進而「編造的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後,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後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量才會不斷的上升,幼小的學生才會茁壯成長。
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初中語文作為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對培養人才有著首當其沖的責任。語文教學要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既要進行語言訓練,又要進行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於語文教學中,生在形象感染,思想熏陶,通過潛移默化來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指導感情朗讀,激發思想教育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思想性很強,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情感,從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詩歌寫的是一個母親和調皮孩子的故事。篇幅短小,意蘊深刻,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要先范讀一遍,請學生閉上眼睛,跟著教師的朗讀想像出現的畫面,感受其中的溫馨。然後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注入感情自由朗讀,再次感受彷彿置身於迷人的樹林間。學生整體感知「我」是一個調皮、愛撒嬌、快樂的孩子;「我」看到了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母親;我聽到了一個母子須臾不分的故事。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作者的內容和情感,並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盪滌、升華知己的心靈,真正體驗到人間的至愛親情——母愛。
二、抓住課文重點,突出思想教育
講讀課文,不能平鋪直敘,應有詳有略,主次分明,抓住文章重點,能起提綱挈領的作用,以達突出思想教育的目的。如《背影》這篇敘事記事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狀態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文章第六段是全文的重點所在。先讓學生說出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然後分別找出相關語句,最後剖析描寫的意義和作用,如這些動作描寫突出了父親老態龍鍾、步履艱難的情形。「這時我看著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將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轉化成了兒子對父親的神情,父子間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抓住重點有助於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學生在認真的閱讀分析中體會到人間的真情,並在內心引起了強烈的震撼,教師可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剖析人物行為,加強思想教育
初中語文課本里有不少課文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的高貴品質。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如豪氣沖天,膽識過人,救國救民的毛澤東;為國為民,積極正直的魯迅;勤學好問,善於思考的愛因斯坦;品德高尚、英勇頑強的志願軍戰士;正直無私的車夫……學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在文章中找到描寫人物的語句進行品讀賞析,感悟其品質的高尚,精神的偉大,在閱讀分析中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將書本的知識內化為指導行動的指南,從而健康和諧地發展自己。
四、開展情境教學,滲透思想教育
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從而受到教育。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投影展示,初步感知獲教育。以貝多芬的名言,他的一生創作的音樂,以及自身的不幸卻給別人帶來快樂為展示內容,讓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偉人的魅力。師生交流了解貝多芬感人事跡,為學習課文奠定情感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所面對的是初中生,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最終確立,抓住契機進行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寓思想教育於語文教學中,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語文教育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引導得力,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教學體會
1.1加強教師修養,增強教師創新能力。
都說初中孩子最擅長模仿,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範。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教師必須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並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2科學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以社會生活為主題闡述理論觀點,生活化學科知識,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因此,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內容的體現方式。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體驗、感悟,最終回歸到學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可讀性。剛開始新教材不能夠適應,筆者曾走到兩個極端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由於受舊教材編排學科知識邏輯思路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新教材以生活邏輯為主線的編排思路時,感覺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識體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時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為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依據並照搬新教材,一段時間過後,教材內容進度緩慢,筆者感覺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在規定課時內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筆者意識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讓教材成為文本並對其進行編輯。
1.3挖掘人文,體現人文價值。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在教學和教學評價中過分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醉心於數量化和標准化。尤其是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追求機械化的答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局限性。當然,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標准化教學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從學生未來的`發展上看,這樣的教學理念無疑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傷害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畢竟,語文是人文學科,理性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挖掘出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揮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豐富人文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1.4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我們力求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麼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麼?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像,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2.以學生為主體,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許多教材內容出現了大幅度改動,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是「穿舊鞋」,在課堂上以自己為中心,對學生「一刀切」。這樣陳腐落後的教學模式顯得與現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教師教得疲倦,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從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極低。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顧眼前分數、不顧學生能力發展的「近視」。教師要逐漸將自己的主體地位讓位於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只有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採取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如對在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可在小組討論中不斷補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馬上解決,教師可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細細研討。
總之,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像,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准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因受《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著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淀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通過聯想比較,讓他們積極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安全教育教學反思愛的教育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反思。
;『拾』 語文基礎很差怎麼辦,怎麼提高語文功底
語文,既要靠平時的積累,也要打好基礎。看語文課本,一定要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看書,必須要看得清楚。雖說現在都要求學生的閱讀速度要提高,但是你也要看清楚書里的字。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或者是生字,你也可以查一下字典或詞典。
手到:遇到生字,你除了要理解它的含義,也要懂得它的寫法。看書時,手應該動一下在桌面上寫寫對自己陌生的字。
心到:這個要求是最重要的。前兩個要求做得再好,如果你不把它記入心中,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你必須要用心去記。
另外,也可以問一下班裡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問一下他們是怎樣學語文的,把他們的方法記下來,自己再做參考。你自己也不要心急,因為提高成績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過:有志者事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