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如何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根據這個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感情,在讀中品詞賞句,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自悟自得,從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一、朗讀要充分展示學生個性 如,在教學《五彩池》這篇課文時,在指導學生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狀後,我並沒有以優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讀為標准,而是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各自對這段文字的體會。可以是驚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兒欣賞的,等等。這樣就使得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的發揮。讀得投入,讀得愉快輕松,也讀出了更多的創新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淋漓盡致的張揚。學習語言不是一個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個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統一的感悟過程。所以,讀書並不是「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的過程,對於句子的理解、體會各不相同,讀出來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二、注重精講多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少講多讀,精講細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條原則。教師要堅定樹立「講」為「讀」服務的教學指導思想,做到「精講多讀」。認清教師的「講」是為了幫助學生疏通思想、指點迷津、撥正方向。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講在點子上,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通過「精講」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以讀代講。對課文中文字淺顯、學生一讀就懂的部分,教師無需再作詳盡地講解,可以「以讀代講」。而那些易於意會卻難於言傳的句段,教師很難把它講得更傳神,就應當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情感,以此把不可言傳的感情讀出來。通過這種以讀代講的方法,促使學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讀」是閱讀教學的特徵,要把它貫穿於整個閱讀教學的始終。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以「讀」為基礎,將「讀」體現在每個教學環節中,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閱讀教學一般要做到三讀:初讀、細讀、精讀。只有將這三「讀」落實好,讓學生多讀,才能達到《大綱》提出的「正確地讀、流利地讀」這一基本要求。 三、引導讀中領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和「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的體驗: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麼?有的認為「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有的認為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接著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四、指導自主閱讀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 每篇課文教學的內容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教學的時間卻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選准「讀」的內容。只有選准了「讀」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品詞析句、體味情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鮮明的態度,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而選擇好了「讀」的方式,找准了語言文字情感的基調,才能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湧起隨之而至的激情,鮮明的態度與真實的情感也才能從「讀」的聲音語調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總之,教無定法。在朗讀訓練中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情發於心間,又能溢於言表。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對於朗讀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讀為本」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同時,尋找朗讀指導的全新對策,也就成了現代閱讀教學急待探究的焦點。相信經過我們每位重視語文教學的老師潛心努力,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定能在學生、老師和作者這三者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
❷ 淺析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對朗讀教學非常重視,四個學段的閱讀部分都率先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教學建議部分也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可見,朗讀被認為是貫串於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但是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對朗讀的安排並不夠到位,比較隨意化、簡單化。甲生讀了乙生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在讀前沒有提出要求,讀中沒有進行指導,讀後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有時候甚至就點幾名尖子生讀一讀走過場。這樣重讀輕思的朗讀不僅沒有達到訓練學生的語感的目的,反而會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的壞習慣,課堂朗讀的效果幾乎為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得失從某種意義上說取決於朗讀教學和朗讀訓練的成敗。基於以上視點,結合自己一線教學的做法和想法淺談一二。
一、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的安排要合理,什麼時候進行感知性的朗讀,什麼時候進行理解性的朗讀,什麼時候進行表現性的朗讀,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學生實際等因素作細 致而科學的安排。此外,還要把握住朗讀訓練的恰當時機,一般在學習課文重點句或重點段落時進行朗讀訓練。
二、要有明確的朗讀目標.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請同學們朗讀課文」、「下面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語文老師對朗讀教學如此統領性的提示與要求真的是屢見不鮮。試問這樣的朗讀要求對學生來說不正是漫無目的散步嗎?為讀而讀,指標模糊,學生盲從,長年如此,怎能達成課標中提出的朗讀目標?怎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我們老師應該明確這次朗讀課文有哪些目標,在明確朗讀的目標後,我們就應將之落實到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本語言,不同的作者心緒,不同的語言風格和不同的文章內涵,非常明確地提出每一次朗讀訓練的具體要求,應達到哪個層面的目標,並將之細化為課堂中哪個教學環節和時段,如何訓練或示範,等等。比如:「請同學們讀這個自然段,看誰能做到一字不錯。」「誰能讀得更流利一些?」「我們體會到了主人公的心情,再來讀讀這一段。」教師類似的導語對學生來說是有目標有方法有路子可走的,訓練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三、要重視和加強具體的朗讀指導。
閱讀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 ,我們經常會發現有的教師在學生朗讀課文前,只是說:「我們要帶著喜悅的感情朗讀」,並認為這就是朗讀指導。其實,嚴格說來,這不是朗讀指導,而是朗讀要求。學生之所以讀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為不知道應該讀出什麼樣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情。教師應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的基礎上,在朗讀技巧上給予具體的指導。例如我在教學生學習《陶罐和鐵罐》這篇學習課文時我們可運用多形式的讀,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內容,感悟語言。拿第一自然段為例:一開始自瀆,思考這一段的主要意思,接著齊讀,然後讓學生回憶讀,學生居然很熟練地把第一自然段背誦了出來。我抓住時機,伸出大拇指大加表揚:「剛才這位同學只讀了一遍,就能背出來。可見他讀書時很專心。 老師還要告訴大家,其實語言之間都有一定的內在聯系。順著作者的思路,接下去應該寫什麼?學生會自然地想到:「課文接下去要寫鐵罐是怎麼奚落陶罐的?」這正是課文接下去要寫的內容。然後請同學們分組研究怎樣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才能表達不同的語氣。在大家分組討論之後,請大家讀,每兩人一組,分別扮演鐵罐和陶罐,然後大家評論。 聽了別人的朗讀,有的同學是這樣評價的:「剛才鐵罐的語氣非常凶惡,我認為鐵罐不是凶惡,而是傲慢。陶罐不是膽小,而是謙虛。」然後我讓這位小評論家到黑板上寫出「傲慢」與「謙虛」兩詞。同時,讓他給大家朗讀鐵罐的話,果然效果不錯。
四、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朗讀訓練的要求和指導要有所不同。
基礎較差的學生朗讀時可能出現讀錯字音讀破詞語等問題,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一些字詞不熟悉,不理解。教師應幫助他們掌握生字生詞,朗讀的要求應著眼於正確、流利。有些學生雖能比較流利地朗讀,但卻讀不出感情來。這些學生或者是因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不深,不甚了解課文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或者是因為雖已體會到應讀出什麼樣的感情,只是不知道究竟該怎樣讀。對於前一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還可以啟發學生想像課文描繪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認識和感性體驗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元號轉換為具體的視覺表象,令學生身 臨其境、感同身受,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對於後一種情況,教師應著重對學生進行停頓、重音、語速等朗 讀技巧的指導。形式不拘一格,多種多樣。在讀中,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在讀中,訓練了語感;在讀中,積累了語言。
此外,教師進行朗讀指導時,還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個性特點。要允許學生多角度地獨特的個人體驗,只要是學生讀出真情實感的,能准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容的,都應該給予肯定。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讀指導是一門藝術,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我們一線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❸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朗讀的訓練與指導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它是架設學生與作者心靈交流的橋梁。只有學生親歷朗讀,才是讓他們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從而實現學生與作者心靈相通的最佳途徑。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搭建起這座「連心橋」呢?我認為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有以下四種行之有效的技巧與策略。
一、充裕的朗讀時間,能初步理解課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學情、教材等特點來確定學生的朗讀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朗讀。教師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讀准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把握課文大意,揣摩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思想感情,學習表達方法„„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如何保證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有的課文淺顯易懂,語言平平,實在不必「循規蹈矩」的在「分析」的漩渦里打轉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久經考驗的真理。如四年級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通俗易懂。教師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大聲地朗讀,隨同作者的語言文字去游覽這美麗的桂林山水,感受作者心靈的震撼。
二、重點詞語的品讀,能深入理解課文。
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課文中一些含義較深的語句,可以通過朗讀來意會。教師從學生讀的情況中很容易看出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只有這樣,學生領悟文章內涵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通過朗讀還可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教師應該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例如我在講三年級上冊語文《爬天都峰》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出示課件,師:看這就是天都峰。誰來讀一讀課文的有關段落,給大家介紹介紹天都峰?
生讀 :啊,峰頂這么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師:字正腔圓,好,聽完他的介紹你覺得天都峰怎麼樣?
生:我覺得天都峰很高很高。
師:你從哪看出來?
生:我是從「在雲彩上面哩」這句話看出來的。
師:是啊,峰頂都跑到雲彩上面了,可見多高呀!誰能再把天都峰的高讀出來?
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
師:這段除了寫天都峰的高,你還覺得怎麼樣?
生:我還覺得山路很陡。
師:你從哪看出來?
生:我從「筆陡的石級」中的「筆陡」看出來。
生:還有從「似乎從天上掛下來」中的「掛」字說明了山既高又陡。
師:一個「筆陡」一個「掛」多麼准確、多麼形象!誰能讀好這一句?
生:有感情的讀這一句。
師:齊讀這一段。
教師通過讓孩子介紹天都峰,引導孩子推敲作者的遣詞造句,孩子們品味詞語,通過精彩的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這樣對天都峰的險峻有了深刻的印象。當然,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採取分角色朗讀,配樂表演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科學合理地選擇朗讀的形式,真正讓朗讀為語文教學服務,讓朗讀為理解課文服務,讓朗讀為學生學好語文服務。
三、因材施教,調動朗讀興趣
朗續訓練,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中去。教師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使朗續訓練全面開花。另外,低年級孩子的語感、朗讀節奏感都有待培養,孩子在朗讀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錯誤,諸如漏個字、加個字什麼的,這也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孩子們的朗讀漏洞百出,或者對朗讀材料明顯處理不當等等,此時,教師應當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我在上《美麗的小路》一文時,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小路的美麗。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說:「你讀得很響亮,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小路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贊嘆道:「呀,你的朗讀,讓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我趁熱打鐵,特意把最能表現小路美麗的語句依著學生的樣子重復朗讀一遍,像是模仿又像是示範,實際是在強化朗讀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神會,讀得趣味盎然。由於學生自身素質、家庭條件、生活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對朗讀的處理也各有千秋。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感受。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因材施教。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哪怕是對朗讀的評估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四、形式多樣的評價,激發朗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形式多樣的評價可有效地啟發、引領、激勵學生的朗讀。新的課堂教學觀改變了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除教師評價外,還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誦讀評價方式。比如,一人讀,全班評價。學生一讀完,其餘同學馬上口頭進行評價,此舉收效最快,也最常用。除此以外,還以小組為單位的評價。每組一個負責人負責組織和算分,每個小組成員都是評委,每人一張評分卡,當一個成員朗讀完畢,其他同學開始打分並依次出示所評成績,求出這個同學的得分,評出本組前三名。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們來說非常新穎,同學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小組朗讀評價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們的朗讀熱情,許多在班上想讀而不敢讀的學生朗讀時也能聲情並茂,朗讀得十分出色,班裡涌現出許多愛朗讀而且讀得好的學生。
總之,通過朗讀感悟文本,從而實現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各個年級,各個階段的老師常抓不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架起這樣一座朗讀之「橋」,讓學生的心靈世界與作家的生活世界、作品的思想世界碰撞出美麗的火花。
❹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訓練朗讀能力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訓練朗讀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總結了古人寶貴的治學經驗,包含著我國古代語文教法的精髓。從孔夫子到陶行知,幾千年來,他們便是讓學生認真朗讀範文。在這朗讀的過程中,漸漸進入詩文所創造的意境,從而受到了審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發掘了知識瑰寶,提高了鑒賞與成文能力,事實證明,注重朗讀教學,這個為古人沿用千載的傳統教法,不僅不可擯棄,而且應該很好地繼承發揚。
魯迅先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在往外潑洗澡水時,連同坐在浴盆中的嬰兒一齊倒掉,這種做法是最愚蠢的婦人也不取的。」當今的語文教改,對傳統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嬰兒」,非但不可橫掃,而且應該倍加鍾愛,並促使其成長。
需要正視的是,朗讀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正視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次、分階段的練習,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領悟、體驗、提高」。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長時間的摸索,以及多方面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把朗讀訓練分為「默讀、閱讀、朗讀、誦讀」四個階段,然後明確每個階段要達到不同的目的,並用一個「情」字把這四者聯接起來。
默讀、感知,閱讀、領悟,朗讀、體驗,誦讀、提高,由淺入深、由點及面,體會作者感情,引起心中共鳴,做到「文未出口先有情」,以達到提高朗讀水平、閱讀理解能力、以及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默讀中品味
詞是最小的語言單位,理解詞語是理解全文的基礎。指導學生在默讀這個階段品味詞語的感情色彩,是朗讀能力培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
課堂上我經常指導學生在默讀的時候,用「換詞」的方法品味詞語。把句子中需要推敲的詞語,讓學生換一個詞試試,兩相比較讓學生品味出哪個詞語好,並說出理由,如《開國大典》一課,「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台。」我讓學生思考「投向」 可不可以換一個詞,為什麼?培養了學生對語言文字豐富感情色彩的感知。
二、在閱讀中領悟
句子是構成篇的直接單位,往往能表達相對獨立、具體的情感。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句子的賞析,指導學生去領悟作者的獨特情感。
在這個階段,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弄清句子中有深刻含義。例如在講授課外閱讀《夏夜荷花》一文:「荷花從不孤傲,要開就滿池滿塘。」要讓學生理解「孤傲」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不孤傲又是什麼意思,這個詞通常是形容什麼的,整句話哪點說明荷花不孤傲,領悟到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形容荷花的品格,是一種強烈的對荷花的贊美之情。學生體會了這種感情,在接下來的朗讀中,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這來。
三、朗讀中體驗
品詞、析句是對語言的局部把握。要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在這一階段,要利用不同的訓練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朗讀,如:范讀、領讀、趣讀、分角色讀等。
范讀可以是教師讀也可以是學生讀。范讀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模仿,而是聽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如《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在一開始,我利用配樂范讀的方式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讀出來,學生在自己讀的時候,就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情」與「文」結合。
需要正視的是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讓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領讀,就是讓全班學生聽出「正確、流利」的標準是什麼,並以此來自覺要求自己。
趣讀的練習是符合小學生心理特徵的,做填空練習 「( )的說 ……」學生會填「(興高采烈)地說……」 「(垂頭喪氣)地說……」 「(熱情)地說……」 「(冷淡)地說……」等等。然後讓一個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讓其餘同學評判,這樣就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分角色朗讀對於對話較多課文是必不可少的朗讀手段,如《草船借箭》一文,情節生動,對話豐富,是非常有利於分角色讀的。可以幾個同學為一組,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演出課本劇,對於學生來說既是練習又是提高。
四、誦讀中提高
古人曾說:「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如何才能使學生達到「樂之」的境界,不僅是朗讀教學,對於其它學科來說也是一種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
在課堂中我經常啟發學生:「你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寫的每一個文字都是你親身所見,內心所感。你要通過誦讀把內心的感受傳染給別人,這樣你的文章才有價值。」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當學生讀到「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學生把自己當作主人公,自然而然流露出心中的渴望:「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通過這樣的誦讀,學生朗讀水平必然會顯著提高。再加上教師、同學及時肯定,學生必然會把朗讀當作一種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不僅是課文,久而久之,在讀自己的作文時,也會流露出真情實感。這對學生來說是終生受益的。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讓學生在「感知、領悟、體驗」感情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不僅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有助於他們接受優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同時對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也有幫助。
❺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方法
朗讀是一門藝術,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也是加強小學生 人際交往 能力的基礎。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方法
一、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
朗讀是一門有聲語言的藝術,是朗讀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說明道理,再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創造過程。這一過程就是讓 文章 "復生"過來,賦予文章生命力。讓文章"復生",所以朗讀時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雲:"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葉聖陶老先生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 所以我們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朗讀水平的實際,加強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強化朗讀技巧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是從朗讀方式上講,要讓學生能通過輕聲朗讀、放聲朗讀、誦讀等方式訓練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感悟。二是從朗讀方法上講,要讓學生在朗讀中能夠注意停頓,聲音的輕重、速度和節奏、語調等技巧來領略朗讀的妙處,提高朗讀的水平。
在朗讀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有效指導體現了一個出色教師應有的素質。然而有的教師為了快速、簡捷、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便直接傳授學生朗讀秘訣:什麼地方重讀,什麼地方輕讀,什麼地方停頓長些,什麼地方停頓短些,什麼地方帶著微笑讀,什麼地方讀出傷心來……這是純技術性的朗讀技巧的灌輸,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讀,教師不加解釋,學生的朗讀便成了"邯鄲學步"。一旦脫離了老師的技術指導,他們就無所適從了。
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千萬不能滑向形式主義泥潭,既要重視技巧,又要不"唯技巧"。"唯技巧"即聲音上形似,而沒有內心的情感依據。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 經驗 ,對 句子 的理解體會也各不相同,所以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相同。如果我們不告訴學生應該在什麼地方注意什麼,而是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多體驗,獲得真切的感受,擁有情感的體驗,那麼,學生朗讀動情時聲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輕重緩急,有了變化就成了藝術。朗讀技巧是為表達作品思想情感服務的,缺乏思想內容的技巧是無水之花,不符合作品感情的語調也只能是無本之木。
二、引導學生在朗讀時進行比較揣摩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課文中有些詞雖然並不深奧,表層意思也並不難理解,但卻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對於這樣的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反復揣摩品味,挖掘其隱含意義,體會作者遣詞 造句 的獨特魅力,錘煉學生的語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課,皮鞋匠兄妹稱贊貝多芬所彈的曲子時說:"彈得多純熟啊!"教師如果把"純熟"換成意思相近的"熟練",讓學生和原句比較,推敲賞析,學生就會品出"純熟"不但表現了曲子彈得熟練,還反映了熟練的程度。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對語言文字進行增補、刪除、替換、變序等方式,使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的精煉、形象、細膩等特色,學會准確地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
例如,《秋天的圖畫》有一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為了讓學生體會"掛,露,翻,舉"所描繪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秋天的圖畫"色彩的美麗,教師可採用對比的方法,出示"金黃的梨樹"、"紅紅的蘋果"、"金色的稻海"、"火紅的高粱"。讓學生談談哪句好?好在哪裡?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課文的好是因為它寫出了動作,如掛起、露出、翻起、舉起。"然後讓學生做動作表示,並說這里不僅寫出了顏色、樣子,還寫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機,請大家讀出美,讀出勃勃生機,學生馬上就能入情入味地朗讀起來。
三、珍視學生獨特感受,倡導朗讀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同時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倡導朗讀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同一件事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這取決於他們各自的性格、生活經歷、心境、所處的時空、觀察的角度等。因此,對同一篇作品,對同一個句子、同一個詞語,人們的理解都是不會雷同的。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們的朗讀感受也決不會雷同。
如在教學《趵突泉》一文時,對以下描寫大泉眼的句子,學生的理解由很大不同:"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永遠那麼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受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特別是學生在朗讀"冒,冒,冒"三個字時,語速、輕重、情感截然不同。有學生讀時由輕到重,由快到慢,字字句句飽含深情。而有的學生朗讀時卻是三字連貫,一氣呵成!他說∶趵突泉充滿青春活力,我覺得只有這樣讀,才能表現出它的巨大力量!"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技巧
1、把握教材,指導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學 語文教材 精選的讀篇大都是名家名著,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借。朗讀好課文,更有助於學生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於因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於學生增強語感,以聲傳情。
名師竇桂梅說:"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力求豐富自己的感情,錘煉自己的語言,積淀自己的文學素養,站在傳承文明的高度,以心向真善美的人文情懷,引導學生大聲朗讀。"由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讀熟是關鍵。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幾人合作讀……讀的過程中,可以快讀,可以慢讀,還可以停下來做做記號。總之,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內容,每讀一遍要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如《長城》一文中的一段話:"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筆者讓學生們自己讀,然後說出對這段話的理解。一個學生說:"這段話里有一個"單"字,說明了長城的高大堅固"。又有一位同學說:我看到了"數不清",說明修建長城用的條石多,還有"一塊""兩三千斤"突出了條石的重量。就這樣,學生們踴躍發言,講出他們通過朗讀後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該注意的地方學生自己都注意了,問題也解決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透徹了。朗讀就是這樣,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2、方法多樣,樂趣無窮
無論是解決數理化的問題,還是朗讀課文,都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能夠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就會讓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比較著朗讀。不是單純地只是教師在示範,學生在那兒聽,也不是學生一直在讀,教師只是在指出問題。要讓師生能在課堂上互動,學生和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相互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把自己的朗讀與老師、同學的朗讀進行比較,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新的情感體驗。
再有,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和極強的自我表現的心理,在教學中,讓學生之間比賽著朗讀。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同一篇文章,舉行一次小規模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對方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進取性,還能讓學生在這種相互競爭、相互激勵的學習氛圍中,更加有學習積極性,朗讀時也更加用心,用感情。
我們還可利用角色扮演來朗讀文章。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 記憶力 都很強,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可以先由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們直接地感受語言,再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在模仿中體驗人物的語氣、動作和情感,然後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 想像力 和創造力。
另外,還可以配以音樂相輔相成等等。朗讀的方法還有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探索。
3、讓學生在誦讀中溝通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在教師講解、分析基礎上獲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一篇文章內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4、評讀促進發展
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們常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體地位之後而漸漸形成的,有了主體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作出不同的"解讀"。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成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
小學語文指導朗讀方法
一、 讓學生明白朗讀的好處,從而激發學生良好的朗讀慾望
1、首先要樹立學生講好普通話的信心,為朗讀作初步的准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通話讀音準確、規范就會為朗讀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礎,所以一定要抓好讀音這一關。
2、教師自己范讀課文,經過自己精心的准備,深入地體會作品的豐富的內涵後,教師為學生范讀,給學生樹立一個愛讀書、愛朗讀的好榜樣,學生會十分喜歡模仿教師的朗讀語氣、語調、表情、手勢等。
3、播放錄音,讓學生欣賞別人的「朗讀作品」,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有了朗讀的沖動。
二、發揮教師的示範朗讀作用
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字詞,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們拿起書憑眼睛掃視來感知成段成篇的語言文字,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示範朗讀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示範朗讀即通常說的范讀。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講應該怎樣讀、不應該怎樣讀,學生是很難學好朗讀的。他們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並不知道怎樣讀才算表達情感了。但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他們親耳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讀起來就有情有意的多。
三、創設情境,擴大朗讀的訓練面
讓學生發自內心地願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設主動選擇的條件和機會,促成他們個性化發展。但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的選擇往往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在朗讀訓練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導學生選擇。要通過引導學生、點悟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動自主參與到朗讀實踐中,完成對文字元號所承載的思想內容,文字材料組織方式以及所滲透的情感、韻味的感知和領悟。
四、在比賽中激起學生的朗讀慾望,讓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1、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要特別重視每天的早讀課時間,除了要求學生都有要放聲朗讀之外,教師也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既可以起示範作用,又能提高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為呢?教師和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可謂有創意。
3、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後,讓學生 說說 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並能用自己的朗讀形式背出來,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積累能力,又增強了朗讀水平,真是一舉多得。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方法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課上5種朗讀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的方法
★ 小學語文朗讀技巧方法
★ 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方法
★ 小學生語文朗讀方法歸納
★ 小學二年級語文朗讀指導方法
★ 小學生語文朗讀方法有哪些
★ 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方法策略有哪些
❻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一、教師備課要備讀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小學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准。」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和方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後,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備課時,就要把「讀」作為一項重點目標來考慮,要重點備「讀」。如一篇課文要讀幾遍,每一遍要用什麼方式來讀,為什麼要採取這種方式讀,准備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哪些句段要重點讀,應該怎樣指導學生朗讀等都要備好。教低年級的教師備課還要備范讀,如范讀哪些語段,怎樣讀,為什麼要范讀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保證讀書時間
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三、教師范讀引導
語言文字是作者表情達意的媒介,蘊藏在語言文字之中的情感、內涵等,往往可意會而難以言傳,非得通過朗讀體會不可。但是,小學生的生活背景、人生閱歷、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等,又決定了他們對許多課文的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有困惑、有障礙,所以有時候一篇課文已經講完,而學生仍舊只是一知半解。於漪老師曾說:「教師本身對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才會有多深。」教師范讀,正是教師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體驗以最質朴、最直觀、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學生以激發和感染。教師如能在范讀中「讀之以情」,學生就會「感之以趣」、「 趣之以讀」、「讀之以思」。因此,范讀是文本理解的一個重要導航。《一株紫丁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詩歌,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熱愛崇敬之情。我在范讀時,眉眼舒展,始終帶著甜美的微笑。此時,我觀察到孩子們的小臉蛋也露出舒心的笑容。當讀到最後一句「讓花香飄進你的夢里,那夢呀準是又香又甜」時,我提高了音調,腦袋也不經意地隨著韻律晃動,臉上的笑容更為燦爛,眼睛也帶著笑意。我的感情很快被學生所感應,當孩子們捧起課本朗讀時,笑意已在眼中閃爍,崇敬之情已在臉上浮現。總之,老師范讀時語感要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老師的朗讀技巧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得著。老師要通過范讀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設身處地」、「入景入情」地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在老師的「扶讀」下,就能夠把課文朗讀得更好。教師聲情並茂的范讀既能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變成生動的有聲語言傳遞給學生,也能把教師的情感、作品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從而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豐富的情感想像,與作者共鳴,與作品中的人物共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對作品的理解也將更加具體、深入。
❼ 語文教學中怎樣指導學生朗讀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古語有雲:「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注重指導學生的朗讀,這種方法就是讓學生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從而使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語感訓練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教學中指導學生練好朗讀呢?
一、明確朗讀的基本要求。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要求學生讀得正確,即要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頓讀。其次是要求學生讀得流利,即不復讀,不斷讀,不讀破,停頓間歇分明,語氣連貫流暢,速度適中。 再次是要求學生讀得有感情,即要繪聲繪色,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語調能准確地傳達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實、自然。
二、注重朗讀的訓練形式。
1、創設氛圍,進入情境。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要採用各種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我放出了一首有關大海的鋼琴曲。在一陣海鷗哨叫和波浪聲過後,讓學生跟著悠揚起伏的琴聲開始朗讀。這樣,大海的寬闊、美麗、富饒都在他們動情的朗讀中體現了出來。
2、品讀,促進發展。在多種讀的形式中,品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們可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志。只有這樣,學生在有了主體意志的情況下,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的空間。
3、提供示範,讓學生模仿。學生的朗讀水平與教師的示範朗讀密切相關,因此,必須重視示範朗讀的積極作用。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如果教師只是講應該怎樣讀或不應該怎樣讀,學生是很難學好朗讀的。因為這樣空洞的理論讓他們的認識很模糊,並不知道怎樣讀才算表情達意。但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他們親耳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讀起來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師的范讀及錄音示範能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朗讀的語氣,並進行模仿。所以,教師在范讀之前應認真「備讀」,反復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發揮出最佳的水平,讓學生聽了以後,產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慾望,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4、表演讀。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表演舞台,讓他們積極地參與表演和模仿活動中朗讀,從而使朗讀訓練簡潔高效。在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文章適合於學生的表演。因此,對於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
❽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聽說讀寫的技巧。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它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提高閱讀能力和培養良好閱讀習慣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為通過朗讀學生可以獲得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深入理解,對課文重點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章語感,節奏,名式,格調,領會文章蘊含的情趣和意境,感知課文的用詞准確,造句生動,布局巧妙,情境感人。為了充分發揮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朗讀能力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的。
一、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朗讀,本質是一種憑借語言,用思維能力去體驗和感受文字語言內涵的過程。具體地說,學生通過朗讀可以體會語言的准確含義,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正確的朗讀是朗讀的基本功,對於學生來講也是最難的一項基本功。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給學生三種朗讀方法:一是准確朗讀法。在授新課前要求學生做到讀時不讀錯音,不丟字,不添字,然後按要求讀通順,會斷句,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二是理解朗讀法。這種方法用在分析,講讀課文中通過反復讀理解詞意,句意,段意,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流利的朗讀課文。三是有感情的朗讀法。這鍾方法用在總結課文,賞析課文中。
二、激發朗讀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朗讀最需要的心理品質,要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使學生愛讀,想讀。
1、以情激情,激發興趣。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化為有聲語言,把學生吸引到課文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中來,使學生體會文章之所在,使他們的情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學習《胖乎乎的小手》一課時,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能理解,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其中的內涵,我採用了分角色朗讀,試著用不同的身份去讀,設身處地的進入其境,當學生對不同人物的情感體會後,才明白全家人為什麼喜歡蘭蘭這胖乎乎的小手,正是因為這雙勤勞,能乾的小手才得到全家的誇獎。這使學生和教師、作者和文中人物構成聯系,達到了朗讀的境界。
2、創造情境,激發興趣。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我在朗讀教學中,特別重視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勾畫出文章的意境,讓學生體味,從而激發朗讀的興趣。如學習《棉花姑娘》一課時,我採用神秘的語言說到:棉花姑娘長的白白嫩嫩,穿著裙子,就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多麼漂亮呀!可是有一天,棉花姑娘垂著腦袋,無精打採的樣子。她是怎麼了?生病了嗎?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段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創造了良好的氣氛,深深的感染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朗讀慾望,使學生很快的進入了角色。
三、教師進行概括性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地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特別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輕易傷害一個學生,特別是對能力較差的學生,評價要克服片面,力爭全面准確,要採用鼓勵性評價,切忌用過頭的結論性語言,如:「你簡直太差了」,「無可救葯」等等,因為學生非常看重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把教師的評價看作是對自己的承認和肯定,一個好的,准確的評價將會對學生受以極大的鼓舞,它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強力。而對於朗讀能力較差的同學,要對他們提出切實可行的近期目標,使他們一點一滴地進步。總之,要採用因人評價的原則,使同學們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通過一學期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朗讀水平確實得到了較快的提高。大部分學生朗讀課文都能有聲有色,抑揚頓挫,對不同類型的課文或不同的角色,能讀出不同的語氣、語調。由於學生情感得到熏染,語感得到了訓練,語文整體素質有了較快提高。
❾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指導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語文課的朗讀訓練,朗讀必須貫穿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如何通過加強朗讀訓練,切實有效地優化閱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是一個需要在理論上、實踐上著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去主動學習,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朗讀是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使學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朗讀是培養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讀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和記憶力,讓學生發自內心地願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
注重朗讀能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涵的意味深長,與作者心靈相通,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意識、能力與品質的充分發展。教師要通過多種有效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比較朗讀、看圖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想像朗讀、表演朗讀等。
二、教學中講求朗讀實效
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教材特點等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形式,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在初步理解內容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和調節功能。精心設計問題,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設主動選擇的條件和機會,促成他們個性化發展,教師必須在朗讀訓練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導學生選擇。
要通過引導學生、點悟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動自主參與到朗讀實踐中,完成對文字元號所承載的思想內容,文字材料組織方式以及所滲透的情感、韻味的感知和領悟。採取多種形式的讀,如:范讀、默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慢讀、快讀等等,根據文本和課堂的需要,進行多樣化、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反復朗讀指導,更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有力措施。
三、在朗讀後注重評價
朗讀評價,是朗讀訓練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提供反饋信息,可以不斷調節朗讀訓練的動態過程,使其向預定的教學目標逼近。教育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及時反饋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於閱讀教學而言,經常地讓學生朗讀是對教學的反饋,及時地對朗讀情況進行評價也是訓練讀的過程,評價語不但是朗讀水平的鑒定語,也是教學過渡語,還是朗讀的指導語。由此看來,評價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朗讀興趣的過程,是學生找出自己與訓練目標的差距信息的過程,更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過程。
朗讀評價按評價的主體可分為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對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師生都給予肯定,然後師生共同指出讀得不對、不好的地方,說明原因給予示範。對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詞和句子,加以糾正並多讀幾遍。如果是朗讀比賽,則每次評出優勝者和進步者,給予表揚和鼓勵,是集體的還可以評出等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又推動了朗讀教學的開展。
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後,讓學生說說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
新課程改變了過去學生成績單純由教師評價的模式,改由教師、家長、學生本人和同學等多方評價。用評價來激勵學生,能使他們更喜愛朗誦,喜愛文學,對幫助教師進行誦讀課及其他方面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還需注意,評價要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朗讀水平,要能使學生正視自己朗讀中的優點和不足,要能激勵學生在朗讀訓練中不斷進步,評價過程中要能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四、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
朗讀能力的高低體現語文能力的高低,高質量的朗讀,對於提高語文水平大有作用。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朗讀技巧,要求學生正確清楚地讀、連貫流利地讀、聲情並茂地讀、因文而異地讀,注意訓練學生的語氣、停頓、重音、節奏等基本功,使學生受益終身。
准確地理解文章內容,是朗讀重要的前提和基礎,朗誦者要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准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文章的內在含義,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准確地理解作品。朗讀時抑揚頓挫地出聲閱讀,有助於更快理解文章,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有助於記憶。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總之,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口語,培養語感,熟悉語文規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領悟文章精妙之處。朗讀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