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三年級應如何如何上課文
如何上好小學三年級語文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前沿風雨兼程了十幾年,從一開始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覺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猛醒,期間的摸爬滾打,積淀的是一點點的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被人尊敬的小學教師的經驗。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6、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前面所說的五種方法,無論哪一種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來實施,如果離開了教學語言,就不能創設教學情境,即使有了某種情境,也不能發揮教學作用,實現情境的價值,所以說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則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本領歸根結底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藝術最後也體現教學語言中。運用教學語言,從內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確美、簡潔美、理趣美;從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飾美、風格美、態勢美。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化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2. 新課標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怎樣進行識字教學
三年級的識字教學,不同於一、二年級,低年級段主要以生字的逐個講解為主要方法,而三年級則主要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去理解,語文課堂的重點已逐漸轉為對詞句的理解了。所以,識字教學也必然要有所轉變,我們不可能在課堂上把每一課的生字都一一加以講解,因此,教給學生們學習生字的方法,讓他們在課後的時間自學生字,逐漸積累屬於自己的學字識字方法是極其重要的。 1、熟字加偏旁法
在三年級的教材中,有很多的生字可以利用這種方法來識記,一個學過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變成了新的生字,而且完全可以根據偏旁的不同來讓孩子們進一步體會不同偏旁賦予漢字不同的意義,還大大拓展了識字范圍,可以說是識字教學的良方之一。
在三年級上冊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認識《我們的民族小學》中的「坪」字的時候,可以以學過的「平」字為出發點,請孩子們給它加「外衣」,看誰加的多,並說一說加上不同的「外衣」後,新的字又多了哪些意義,並分別給他們找朋友加以區別,這樣,學生們不僅興趣濃厚,更在無形中把生字「坪」認識並牢牢記住了,不僅如此,還記住了「評」「蘋」等字,一字帶多字,集體識字識記起來更有系統更有方法了。 2、熟字換偏旁法
這種方法是識字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以往已經掌握的 2
偏旁和一些熟悉的字,就像變魔術一樣,通過換不同的偏旁來加深記憶,這樣,新的字在以往所學的基礎上對比記憶,很快就能把生字給記住了。只要稍加點撥,孩子們就能掌握此種方法。比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課中出現的「瓣」字,在字形上很有代表性,並且與之相關的字也很容易記混淆,我就利用多媒體做好課件,讓學生們先認識花瓣,再把瓜字換掉,出現辯論場景認識「辯」,出現思考圖片認識辨別的 「辨」,出現小姑娘的發辮,認識「辮」。這樣下來,圖與字緊密聯系,使學生們牢牢地記住了這四個容易記混的字。在三年級階段,還有很多這樣的字,只要引導得當,就能使學生很快地掌握生字。 3、形聲字識字法
中國的形聲字具有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相同偏旁的字有一定的歸屬性,比如帶有木字旁就是和樹木有關的字,帶有三點水就是和水有關的字,帶有月字旁大都與身體相關等等,掌握了此種規律,再出現帶有學過的偏旁的字時,我就引導學生想想這個字大概與什麼有關,學生理解了字義,再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住字形和字音,學生們掌握了識字的規律,記憶起來也就不困難了,只要剛開始的基礎打牢了,以後的教授新字也就變得簡單易行了。
識字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孩子們自覺性差,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把枯燥的生字與優美的圖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記住字形,理解字義。贊賞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最喜歡聽到贊美的聲音。除了以上識字方法,孩子們還會通過「編順口溜」「猜謎語」等方法識字,在教學中要充分肯定孩子們的識字 = 3
能力,不要吝嗇你的贊美,贊美會讓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變得自信並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識字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識課堂上那幾個字,關鍵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的識字願望。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孩子們已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識字慾望 ,以情境引路,以興趣導航,充分調動孩子們已有的識字經驗,將他們的識字經驗系統化,讓他們樂於在課後識字,減輕課堂負擔順利實現教學重點的轉折。
(一)基本原則概述
人教社實驗教材對於識字寫字的安排,遵循課程標准提出的「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這個原則體現在實驗教材中,就是在低年級認字1800,寫字1000;具體到每一課中,則是認字數量多於寫字數量。在中年級的三上教材中,認字200,寫字300,
與低年級的生字相加,則是認字2000,寫字1300,總體還是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不過,具體到三上的每一課中,則是認字的數量少與寫字的數量。這樣安排有三方面的考慮:第一,低年級會認了許多生字,從中年級開始,這部分生字需要轉化成要求會寫的生字;第二,由於小學階段的大部分識字任務已經在低年級解決,中高年級不再需要過多安排認字內容;第三,學習任務與要求有所調整。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和主要任務,從中高年級開始,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變得愈來愈重要,因此,在堅持總量上的「多認少寫」的原則之下,每課多寫少認有助於習作的展開。
(二)識字方面
1、識字的位置與數量。本冊教材的識字內容主要安排在兩個不同的位置:課文部分、語文園地。一課裡面,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最少的有2個,最多的有10個。本冊教材要求學生會認200個生字。
2、識字的指導。教師在三上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繼續引導學生復習、運用低年級所接觸的途徑和方式認記生字,保持、加強識字的興趣,在生活中、課外閱讀中主動識字。
3、注意生字的鞏固。我們上面已經談到,到三上為止,學生應該認識2000,隨著認字數量的加大,識字的鞏固便顯得越來越重要。鞏固識字的方法,無外乎重復見面、多次接觸,特別是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加深記憶。這里講的大量閱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注意課文的閱讀。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既是接觸新知、擴大視野、提升修養的過程,同時也是遷移、復習以前所學的過程,特別是可以鞏固要求會認的生字。因此,教師在教學課文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二是注意課外的閱讀。學生已經認識了大概2000漢字,這個數量完全可以滿足一般的閱讀要求,或者說,閱讀一般的文字作品,學生不會有太大的障礙。藉助課外閱讀,學生同樣也可以將課內所學進行適當的拓展,豐富積累,提高修養;與此同時,還可以將認字與生字的運用對接起來,復習鞏固生字,增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和動力。 (三)寫字方面
1、生字的性質。本冊教材要求會寫300個生字。每課要求會寫的幾個生字,有的是本課新認識的字,有的是以前已經認識的字,不論屬於哪種情況,都力圖保證它們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在筆畫或筆順上有某些共同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典型字。比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中,「坪、壩」同屬於左右結構,都含有「提土旁」;「蝴、蝶」同屬於左右結構,都含有「蟲字旁」。這樣的偏旁和結構相對集中的設計,便於學生感悟和教師的指導,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適宜的平台。如果沒有上面提到的共同點,字與字之間沒有聯系,則指導起來、學習起來都會很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體會、自主發現帶有同樣筆畫、部件、結構的漢字之間的共同之處、寫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寫好典型字的安排是與傳統的毛筆書法練習相關的,練過書法的老師們都還記得,絕大多數字帖中的字都有一定的規律,或者是結構相同,或者是偏旁一樣。
從生字表二可以看出,二年級下冊每課要求寫9-12字,三年級上冊每課要求寫10—14個字。寫字數量的增加,是為學生的習作做好字量的儲備。 2、寫字的指導。
(1)從一年級上冊開始,人教版實驗教材就開始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要關注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要領,時常提醒學生注意寫字衛生、愛護和保管文具。與此同時,還要留心糾正學生不良習慣的養成,譬如,有的學生習慣於看一下書上的字,然後添加一筆,這種習字方式不利於學生對字形的整體把握。(漢字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就在於其具有立體的多維結構的整體性特點) (2)在本冊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應該加強生字的書寫指導。
在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通過自己的板書示範,詳細指導不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的運用利弊談)。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要寫的字也越來越多,形近字、同音字也大量出現,為了使學生避免寫白字、錯字,教師在寫字指導時應該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教材當中安排了這個方面的內容,譬如,「語文園地二(32頁)」的「我會填」,「語文園地四(64頁)」的「我的發現」,但是,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時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運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准確區分字音、字形、字義,不斷提醒學生在平時的書寫活動中不要寫白字、錯字。此外,也可以通過寫字與學詞的結合,使學生盡量少寫白字、錯字。因為在實際的語言環境當中,很多生字是以詞語的形式出現的,由於多了另外一個生字作為參照,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區別信息,減少出錯的機會,在寫字的同時積累詞語。為此,我們在教材之後安排了《詞語表》供大家參考。
(3)寫字的質與量。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學生動筆寫字不應集中安排在一節課上進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課裡面去。在寫字的量的把握上,也不是有人所認為的寫得越多就越好,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視學生寫字的質的情況決定量的多少,如果學生已經記住了字形並且寫得比較美觀了,那麼寫字的練習就要體現出彈性的要求了,他可以少寫幾個。換句話說,寫字練習,在達到質的要求基礎之上,學生在量上有選擇作業的權力。
(4)寫字的評價。大家知道,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慮及於此,教師對於學生寫字的評價要有不同的側重,可以就單個的生字探討重點筆畫、筆順,以便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著重與形體接近的其他生字的聯系,從生字之間的關聯之中復習鞏固生字、進行有效遷移。此外,應該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測評。
3. 給小學3年級的小孩講語文應該怎麼講(家教)
第一:抓住他的興趣所在,喜歡上你,崇拜你,佩服你,你要給他一個好印象,穿著,打扮要時尚,但不能濃妝艷抹!第二:語文要從字詞入手,課文中出現的要求掌握的字詞,文學常識你要系統的自己總結出來,然後想一些方法來讓他完成。第三:一定要做卷子,其中可以體現出一些他的語文中的弱項
,這樣你可以有的放矢。教育孩子要鼓勵加激將法!祝你成功!
4. 想問問小學三年級語文怎麼教,具體步驟。
你是老師 還是家教 還是普通學生 這個職業問題下弄清楚
5. 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怎麼教呀,怎麼形成一個思路呢
第一課時,讀熟課文,中間穿插認讀生字,理清課文思路;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包括結合語境理解詞語意思,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人文教育等;第三課時,學寫生字,處理練習冊等。當然,這只是個很粗略的框架,針對不同的課文內容,應會有所不同。
6. 小學三年級語文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什麼
按照課標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7. 小學三年級語文如何上課教學
要擺正教與學的關系,首先做到尊重學生。教師要放下「師」架子,視已為普通一員置身於「主體」之中。教師還要具有科學的態度,從實際出發,按著學生認知規律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教師還要照顧好後進生,課堂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構;再次做到環境寬松。教師在課堂上要交換角色,使學生產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語文教師 是語言文字的傳播者.那麼怎樣用心去培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怎樣用語文中蘊涵的豐富情感打動學生,使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這些都是新課程為教師提出的新的課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 轉變語文備課觀念.1. 備課不等於備教案.什麼是備課 顧名思義,備課就是為上課做准備.它有兩層意思:從廣義上講,是學習,生活,閱讀,積累,理論學習等.從狹義來講是設置預案,設定程序……預設.而在教學實踐中,備課往往被曲解成了備教案.在很多學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教師的備課緊盯在寫教案上.誰的教案寫得詳細,項目填得齊全,那誰的就被認為是好的;相反誰的教案沒有寫,一旦被發現,那幾被認定是沒備課,可能不僅要受到批評,還會有一系列的處分.因此,寫教案就成了備課的全部.即使通常所寫的教案也只能算作狹義的語文備課,其基本要求是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而廣義的語文備課則是大備課,終生備課,它以語文教學為核心,涉及到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師心田的無形教案.正如特級教師於永正在上了一堂令人嘆服的公開可後表示,他這節課沒有準備教案.但卻是他一生的准備.寫教案決不等於就是備課,備課也決不等於就是寫教案.因此在課程改革下的語文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更重要的是備理論,備生活.對語文老師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備進自己 的心靈深處.那麼,語文教師是否就不再需要寫教案呢 我認為,對於初出茅廬的新教師而言,寫教案不僅有助於其調控課堂教學進程,還有利於新教師把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進行有機融合.所以,不僅要寫教案,還要寫詳案.而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來說,年年重復寫新教案,這有點重復勞動了.是否可以在老教案上作出修改,實行老戲新唱,或者在語文上圈圈點點,實現教案形式的多樣化.我校現在正在進行"集體備課,教案共享"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開闊了教師的視野,也大大調動了教師們集思廣益,認真學習的積極性.2,備教案不再是一味的備師案.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的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叫,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教師的教,即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互顛倒.這種教案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教案里記錄的只有教師與教材.這種教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單向度的信息傳遞,即由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在這樣的教案中,只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學生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這顯然是與課程改革背道而馳的.所以,必須改變傳統教案的設計理念,對傳統教案來一個洗心革面,變教案為學案,變師案為生案,使教案成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案,使教案為學生而備,使教案為學生而服務,使教案去適應學生,變"以教論學"為"以學論教".教師要重新考慮學生的角色,把學生真正作為主體來看待,認識到學生不是大容器.在教案設計的基本理念上,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學生怎樣學",要知道自己的引導,啟發,點撥知識服務於學生的語文學習,這樣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認知方式,信息處理方式等等.只有在對學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這樣才是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案上加以落實二, 落實語文備課的內容.備課不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是描述大體的輪廓,它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備課的主 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備課需要確定的重要內容,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會影響整節課的方向,具有導學,導教和導評的功能.備課中目標的制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基於有效性的考慮,制訂教學目標.2. 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備課中,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方法設計教學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如:在三年級古詩《山行》和《楓橋夜泊》的教學中,如能利用學生對繪畫的興趣,讓他們邊理解古詩的意思邊想像著把它的內容畫出來,那麼這堂課的效果一定很好.3. 合理利用教材資源新課程環境下,我們要重新理解教材,教學參考書等資源,基於教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在備課時,我們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挖掘等個性化的工作.比如,可以考慮在原有教材中,搜集更多的背景素材提供給學生,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可以考慮學生的情況,提供與教材不同的學習內容等.4. 嘗試多樣的書寫形式備課過程是教師綜合課堂各要素,在腦海中對實際教學情景的設想過程,是教與學活動的構思,預演過程,帶有鮮明的個性化.三, 探索科學的備課方式及技巧.語文教學備課工作的改進,還體現在備課方式上.當前,小學教師工作繁忙,尤其是語文教師,基本上擔任班主任工作,更加顯得忙碌.如何保障備課的有效性,是需要探討的現實問題. 現在 我們學校實行的 " 集體備課"與 "共享教案"想結合的備課形式就值得肯定:首先組織同一年級的教師對一單元內容進行討論,然後根據討論情況分工進行備課,再把教案復印給其他教師,最後每位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對教案進行調整成稿.這樣的備課既有利於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又有利於優秀教師對年輕教師的傳,幫,帶,發揮了教師的群體智慧;既有普遍性的規律,又有個性特色.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它不僅關注,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讓我們走進新課程,樹立學生多方面主動發展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著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
8. 請教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
我雖然不是教師,但是有一個很好的老師在教我。
第一;課前讓學生先把全文預習(包括有生字組詞,全文讀熟,文中的生字找出)
第二;課上先問同學們有那個字不會,一一告訴了之後。開始講課文(就按正常順序,分段,段意,情感........)文中的重點短做練習(就是把課堂作業的一部分較難的先和同學們一起學了)最後再講生字,讓他們說組詞課文要講的有詳有略
第三;再發本做練習(由於提前講過做起來就省事多了),做完後收上來,在檢查作業,干一些雜事。
這是我們老師的教學方式,而且每次都是剛把事干清就打零下課了。也不知能不能幫到你,湊合著用吧
9. 小學三年級語文如何上課教學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正屬於一種似懂非懂的時期,對於知識很難做到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其引導,才能使孩子學好語文知識.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小學三年級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
(走進語文)
讓我試試小學三年級語文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議你每天必須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嗎?這對於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