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語教學的三位一體是什麼
呂叔湘先生認為,漢語是漢字、音節、語素三位一體,漢語一般一個音節只表示一個語素,寫成一個漢字。
換句話說,我們在視覺上漢字是最小單元,在發(聽)覺上字音是最小單元,而在對語言的理解上,字是最小的音、義結合結合體。
我認為這是受傳統語音理論認為的漢語是聲韻兩分以及漢語是聲調語言的影響,具備一個字調的音段就認為是一個音節。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談到,漢語是聲調語言,但其語音還是以元輔兩分為科學。並對音節、語素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單母音或輔音加單母音或鼻音是漢語的音節,進一步分析,漢語(漢字)有單音節和多音節,而單音節漢字為漢語的語素,這與英語的語素結構相同。
❷ 三位一體教學法
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為記住that的發音,在旁邊註上漢字「宰他」,為記住Thankyou,註上「三塊肉」等中文字樣。學生熱切地渴望找到英語與母語的某種聯系,然而,這種「英—漢」方式並沒有帶他們走進一個豁然開朗的英語世界。在撲朔迷離中,他們度過了英語學習的最佳興趣期。馬承正是基於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在教學實踐中反復鑽研,最終形成了英語「三位一體」教學法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具體的操作步驟。 1982年,馬承正式提出「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先在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英語大專班作為教法課講授。接著,當時的東城外國語學院英語大專班、西城教育分院、房山縣、大興縣、昌平縣的許多學校也相繼邀請馬承去演講三位一體教學法。 隨著馬承《效率英語》系列教材的出版,馬承「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錄像帶、錄音帶相繼出版。在「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基礎上形成的「詞彙、語法、閱讀三位一體教學法」的錄像帶、錄音帶也相繼出版。 1985年,三位一體教學法開始在河南、山東等地推廣。進入20世紀90年代,教學法進入了成熟期。這個時期它的特點表現為:將教法、學法、教材融為一體,把教材作為教學法的載體。 「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的教學 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也稱小三位一體教學法。這種方法把字母、音素、音標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學會26個字母,在熟讀字母的基礎上引出音素,在學習拼讀單詞時引出音標,然後將音素與音標掛鉤,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解決發音和記憶單詞的問題。 第一「位」,字母名稱音教學。字母是組成單詞的最小單位。每個字母都有一個名字,叫字母名稱音。字母名稱音既有音又有形;音素是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音素是音的概念,是靠聽覺器官判斷的。音素數目大大多於字母,有48個。音標是音素的書面符號,有一個音素就有一個相對應的音標符號。舉個例子來說,blackboard一詞中共有10個字母b,l,a,c,k,b,o,a,r,d,但只有b-l-a-ck-b-oar-d7個音素;用相應的7個音標表示它們。在教學中,馬承利用孩子們已熟知的常識引出26個字母名稱音,只用一節課,就可以輕松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位」,音素教學。音素教學是三位一體中的核心部分。音素表現了語音中的本質特徵,馬承教學音素時是根據字母名稱音來學習輔音字母的音素,體現字母與音素的二位一體。他用以下幾種方法學習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掐頭法學讀音,讀輔音字母名稱音,將其第一個音去掉,餘下的音即為該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如Ff[ef],[e][f],去[e]余[f]。去尾法學讀音,如Bb[bi:],[b][i:],去[i:]余[b]。對比法學讀音,指與漢語拼音區別,對照法學習g、h、y、w、r五個輔音。對比法學讀音,是根據認知法的理論來設計的。認知法認為,學外語一定要將外語與本民族語言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找出兩種語言的相同之處、相似之處和相異之處。英語和漢語的讀音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英語的輔音讀音與漢語拼音的聲母,從音到形相似之處很多。比如,g、h、y、w、r,就可以用字母組合記憶法。 第三「位」,音標教學。當學生已經熟悉了5個母音字母的短音,5個母音字母的長音,21個輔音字母的讀音,4個常見的字母組合共35個語音單位時,這就為講48個音標符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掃清了大部分障礙。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生唱英語語音歌學習其他音標,如短母音歌與長母音拼讀歌等,學生在讀讀、說說、唱唱、玩玩的過程中就輕松地學會了字母、音素、音標。 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簡化了音標的教學過程,注重字母、音素、音標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三者之間的交叉關系,把講授26個字母名稱音作為學習音素的基礎,把掌握音素作為學習音標的前提。學生一開始就可以掌握字母與音素的對應關系。學生把單詞的音、形、義結合在一起記憶,可以達到會讀的單詞會寫,會寫的單詞會讀。這樣,學生的語感形成得早,可以大大增強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它還從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入手,循序漸進地加大詞彙量,從而有效地減輕了學生機械記憶的負擔。另外,由於三位一體教學法注重了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使學生讀寫單詞有規律可循,因而培養了學生認讀能力,做到「見其形知其音,聽其音知其形」。又因為這種教學法把音標盡早地教給了學生,學生就可以藉助音標預習單詞和自學課文,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字母、音素、音標三位一體教學法的基本理念——「初學者不可能通過自然習得的方式學會英語」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正如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論述「迴避本族語言」進行第二語言教學時所說的:「在學習第二種語言時,竭力設法避免學習者的本族語言的中介作用,這既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效的。」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運用遷移法進行英語教學時,必須要求學生的母語達到熟練的程度。 「詞彙、語法、閱讀」三位一體的教學 詞彙、語法、閱讀三位一體教學法,也稱大三位一體教學法。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詞彙編碼,提前記憶。馬承認為,中國學生在外語學習中聽說和閱讀的最大障礙就是詞彙,學生提前記單詞,就為聽說閱讀掃清了障礙。記單詞首先涉及到編碼,需要以音為序,整體記憶。以音為序,可以是先解決單詞會讀的問題,整體記憶一定要啟迪學生思維,遵循記憶規律。理解和推理是記單詞高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謂理解,就是把正在學習的與已經學習的以及正在學習材料的各個部分之間建立起邏輯聯系,形成系統,概括規律,並從深層上把握詞彙的音、形、義。不明白的東西是記不住的,或者暫時記住了,遺忘率也會相當高。推理則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經過邏輯判斷,達到由舊而知新,由前而知後,由此而知彼,化機械的死學為理解性的和意義性的活學。學生記單詞可以有歸納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合成與分解法等方法。 語法提前略講與隨進度精講相結合。語法提前略講,重點研究的是時態如何略講的問題。如果半年只講一個時態,這對系統地了解與使用一個時態是有用的,可以為學生打好堅實的語法基礎,但這樣做大大拉長了學習時態的周期,使學生難以進入會話階段和閱讀階段。時態相對集中講是將語法表格化、公式化,將句子歸納成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和答句,簡略為肯、否、問、答。先讓學生按邏輯順序記住8種時態的名稱,並簡明扼要地介紹每種時態的意義和簡要的時態定義,不要求全。然後,介紹規則動詞的詞尾變化,再以肯定句、否定句、疑問句、回答為系統進行訓練。按照這個記憶系統,去學習8個時態,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彼此相聯系的8個記憶組塊。由於它是直線序列,講到現在時,馬上就能聯想到過去時,進而聯想到將來時。8種時態的基本公式記住後,進行反復練習,並且在每個學期都要安排一節課集中講別的語法內容,為會話和閱讀掃除障礙。馬承參與主編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實驗教材,就安排了相對集中提前略講語法的內容,並將語法結構明線化。同時,教材還為學生提供了語法相對集中講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將復雜的語法現象歸納成表格化、公式化的記憶組塊;將語法的基本概念與一定語境中的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使學生看到的是鮮活的語法,而不是枯燥的語法概念。 閱讀與詞彙、語法教學同步進行。單詞提前記憶掃除了講新課的詞彙障礙,語法提前講掃除了交際和閱讀的障礙。初中英語實驗教材還安排了精讀和泛讀,精讀即教材上的閱讀,並隨進度重點突出精講的語法內容,即按正常的教學進度將提前略講的語法內容不斷深化和擴展,著眼於應用。泛讀是要擴大知識面的內容,即課外閱讀材料,體現提前略講的語法教學內容。簡單地說,精讀要「精」,泛讀要「廣」。不論是精讀還是泛讀都要強調同步閱讀,即用學過的詞彙、語法、句型進行閱讀。同期閱讀詞彙量是逐步擴大的,是有過渡性的,讓學生能逐漸會讀和速讀。 每個單元的教學均構成「結構-會話-閱讀」三位一體的學習模式。沒有好的結構就沒有好的交際,語言結構是准交際形式,會話才是真正的交際。對學生來說,交際包括校內的交際、社會生活的交際,而閱讀是結構和交際內容的綜合體現。 詞彙集中記、語法集中學、閱讀同步行,大大加快了學生學習英語的速度,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尤其是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增強了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本頁內容:《三位一體教學法在線觀看》《三位一體教學法下載》 http://www.jy211.cn/e/111/2568/
求採納
❸ 2010年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大力提倡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三位一體指的是什麼
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是指價值教育、素質教育、能力教育。我的價值教
育的理念就是整個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教真譽愛,就是要教真理、崇尚真理、捍衛真理,做
真人、做真事;要培養愛心、愛他人、愛團體、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愛黨、愛自然,
教育的終級價值是使人成其為人,使人成其為幸福的人。那麼根據這么一個價值理念,我們
就實施了「三生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這就使之與
我們的價值教育結合起來,就構建了現代的價值教育體系。具體講就是通過生命教育使受教
育者知道社會生命、自然生命,從而使他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通過生存教育使受教育者知
道什麼是生存,什麼是有意義的生存,怎麼來生存,怎麼提高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
力;通過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有意義的生活,怎麼來熱愛生活,怎
么奮斗生活,最終怎麼幸福生活,包括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幸福、國家的幸福、人類的幸
福。通過「三生教育」使我們的受教育者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落到每一個受教育者身上,落
到每一個受教育者的行為之中,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就真正地落到了實處。
能力教育方面,整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受教育者的能力,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的能力。包括哪些能力?首先是興趣能力,施以信心終以毅力,說句實在話,孩子也好,成
年人也好不喜歡去學不感興趣的事情,我所說的興趣能力就是他有能力豐富自己的興趣;二
是提高他的思維能力,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都要培養他的思維能力,他的抽象能力、思辨能
力等。實際上在家庭學校都在培養,但是我們不注意引導孩子的思維鍛煉。三是培養他的學
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四是培養他的實踐能力,要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家庭實踐、社會實踐。
五是培養他的發展能力,自我發展。六是培養他的創造能力,現在教育的創造能力是下降
的,從小要培養他的創造能力,特別是有個性的學生培養他的創造能力。然後要培養他的合
作能力,信息時代、信息社會,離開合作,離開溝通是不可能成功的,個人的成功是團體成
功的一個部分,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最後是責任能力,一定要培養學生的責任能力,不光
為自己負責,還要為家庭、為社會、為團體、為人類、為自然負責。
❹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改革下的"三位一體"教學
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語文課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讀精講,反復操練,沒有激發閱讀興趣,也沒有較多的閱讀量和閱讀面,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寫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擴大閱讀量,這是改革的方向。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教讀課」要重視教材本身設計的閱讀思考題。教讀課文的閱讀思考題主要體現在教讀課的預習提示、課後習題等方面。教讀課文的課後習題分為「思考探究」和「積累拓展」兩部分,前者主要是對文本的思考與探究,後者既有積累性知識,更有不同形式的拓展,二者的功能既截然分開又各有側重。例如,力,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的反復及特別之處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意蘊。這當中既有美好人性的展現,更有引導學生走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也是「立德樹人」教育目標語文式的表達和落實。
「教讀課」要重視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的滲透。部編教材很重視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的滲透,並且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整合。統編教材對不同文體課文的教學,在單元導語與預習、課後思考題、教師用書中均作了提示,教師可以參照實施,自覺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科學、到位。統編教材七下第一單元導語明確指出了:「本單元學習精讀方法」的目標。同時導語還提出了本單元閱讀策略:「把握關鍵語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妙處」「注意結合人物生平及所處時代,透過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特徵,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當然,「教讀課」同時運用多種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例如《鄧稼先》第五部分開頭引用的《弔古戰場文》就可採用朗讀的方法,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出鄧稼先工作環境的荒涼,從而突出他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這樣既可以適應不同文本、不同閱讀目的需要,也能實現與七年級上冊學習內容的有機銜接和階段性鞏固,更能為未來高中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使課程標准有關閱讀要求落到實處,教讀課文側重教師引導下的學習,重點落實本單元的語文素養目標,可以講得精、細、全面,旨在給例子,給方法,以期舉一反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味;而自讀課文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教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讀實踐中,主要是泛讀,不必面面俱到。兩種課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相互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
教讀課文,課前有「預習」,課後設置「思考探究」「積累拓展」兩個層次的練習,練習題較為復雜、詳盡。自讀課文,取消了課後練習,代之以隨文「批註」和「閱讀提示」。文旁設置「旁批」,或點撥閱讀門徑,或提示閱讀重點,或引導深入思考,通過搭建台階教學生學會自讀。文後設置「閱讀提示」,抓住文章最精粹的點進行分析,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指南。
需要說明的是,旁批中也有一些問題的設計,但不是作為作業供學生解答,而是提醒學生閱讀該部分需要注意的關鍵之處,實際上是閱讀方法與策略的提示和點撥,有的甚至包含著一些隱性的語文知識。
初中則加強了「名著導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每次「名著導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導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新教材還設置有課外古詩詞誦讀。這些內容可以要求學生去反復誦讀,不一定要和課文那樣逐篇講解。大家注意其導讀的寫法,除了簡明地介紹作品的內容及藝術特色,還格外注意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不同的藝術風格,學習有關古典文學鑒賞的某些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二是設置「名著導讀」欄目,精選書目,導向整本書閱讀。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重視整本書閱讀顯得更為重要。名著導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沉下心來閱讀整本書,汲取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不被碎片化閱讀敗壞閱讀品位。要求教師將名著導讀納入教學計劃,將其作為閱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當成附件,根據情況選用。
教材每冊各安排2次名著導讀,每次主推1部名著,推薦課外閱讀2部。所選名著以課程標准推薦書目為主,並盡量與課內閱讀課文配合。設計思路是,除介紹某部書的內容、寫作特色外,還專門設置「讀書方法指導」欄目,以該書為例,談某一種閱讀方法或某一類書籍的閱讀策略,以期收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之效。閱讀方法,有精讀和跳讀、快速閱讀、選擇性閱讀,如何閱讀古典小說,如何閱讀科普作品,如何閱讀紀實作品等。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藉助「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搭建閱讀支架,構築能力階梯,使學生「由教師扶著走到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有助於學生自主建構閱讀方案,形成閱讀能力」。
部編教材就是專治不讀書,讀書少的,在這方面特色非常顯著,讓人眼前一亮,為更好的執行《課程標准》提出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從而實現課內外400萬字的閱讀總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教讀課」要重視課內向課外的自然延伸有機勾連。
課內外閱讀的統整與結合,可以打破課內外閱讀割裂的局面,但其能否真正實現尚需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有效的操作。首先,運用好教材中現成的課內向外拓展延伸的閱讀題。讀課」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重視閱讀的過程性和個性化。
部編教材的教學理念非常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從內容到形式,都充分靠慮到了學生的學習需要。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材不只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學本。閱讀教學中不能只是注重字詞句篇,更要重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閱讀過程中學生會有自己的理解、思考、感悟,而這些寶貴的閱讀體驗正是自主閱讀能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元素。 (董卿語)。在這種具有過程性和個性化的人物形象分析中,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物的復雜性、多面性。當然,這一過程是緩慢的、長期的,還需要語文教師的充滿智慧的引導。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要急於求成而忽略學生的閱讀過程,更不應重視現成結論的記憶而忽視學生思考體驗的過程。
當然,也帶來一些需要探討的課題,比如教讀課的閱讀方法和策略能否遷移到自讀課文中,如何在有限課時內兼顧課文學習和課外拓展篇目閱讀,如何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的監控和指導,自讀課文教師如何介入才算適當,自讀課文旁批如何有效運用,整本書閱讀如何有效規劃,等等。這些都有待廣大教師發揮「課程建設者」的作用,進行創造性的實踐,以使教材的設計。
❺ 如何落實三位一體閱讀教學
「激趣」是「三位一體」閱讀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因此,小學語文教讀課要把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放在第一位。激趣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根據課文來設計激趣方式。如童話可以故事激趣法,詩歌可以用圖片、音樂激趣法。方法要靈活運用,不能過於死板、單一。比如教學《樹和喜鵲》這一課時,要避免出現老師大量課文分析的現象,而應該結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去體會原來樹和喜鵲的孤單,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一年級的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我們可以先用「圖片+文本」的方式來讓學生自己復述故事,再概括情節。
2.「1+X」的閱讀方法
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讓「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有計劃。閱讀要有進度,有計劃。要根據教材來設計課外閱讀的進度,更要根據學生的閱讀需要來安排。
(2)有內容。延伸閱讀的內容可以是學校自己組織編寫的校本教材,也可以是出版社出版的、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
(3)有實施。計劃、內容有了,最關鍵的是實施了。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有活動、有測評、有反饋,最終形成閱讀成果。低年級的我們可以舉行「講故事大賽」「讀書小報」等活動,對孩子閱讀驚醒檢測,激勵和表揚。
3.開辟閱讀新陣地
要建構小學語文「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更重要的是開辟閱讀新陣地。如何開辟呢?「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大亮點。其中「大人」指父母、老師或其他家庭成員與親友。「和大人一起讀」不是把它當成語文課來上,而是要讓這些大人也進入閱讀之中。那麼,要如何做呢?第一是要讀紙質書籍。紙質書籍有一種其它如電子書籍無可代替的魅力。因此,大人要以身作則,主動與孩子閱讀紙質書箱。第二是讀的形式多樣化。可以一起朗讀,一起講講讀後的感受,還可以一起講讀。大人扔掉手機,關掉電視、電腦,靜下心來與孩子共同閱讀。第三是讀的地點多樣化。可以在沙發上,在床上,在地板上,在草地上,在圖書館,在書店等等。地點不要拘束,最好能與孩子比較自由、快樂地共讀。第四是建立閱讀分享機制。利用家長微信群、朋友圈、家長會等平台,家長、老師、學生共同分享閱讀的快樂。這種分享機制不能把它當成作業來檢查,這樣子分享就成為學生、家長的負擔了。
總之,小學語文要抓住「部編本」新教材這一新契機,從「教讀有法,注重內容」、「略讀有度,提倡『1+X'」、「開辟閱讀新陣地」等方面入手,重新建構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❻ 三位一體閱讀體系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