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解決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活動方式。那麼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實踐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 方法 比提高學生的興趣更有效了。如果教師能夠把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創設合適的實踐情境,就會令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大增,興趣提高了,教學就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時,我要求學生回顧一下去過哪些地方,了解哪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和土特產品。如果有照片或錄像資料就帶到學校來。學生非常興奮,第二天,紛紛將照片或錄像資料交給我。
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把自己所帶的資料放大給全體同學看,然後再讓學生讀《我們愛你啊,中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同學們更清楚地明白,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下課前,我還利用幾分鍾時間進一步激發學生:「同學們,我們偉大的中國,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還有各具風情的建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 文化 。」學生又一次振奮了,都睜大渴求知識的眼睛,希望老師給他們講講有關祖國建築、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可時間有限,老師不得不無奈地告訴學生,下課了,同學們都埋怨鈴聲響得太早。「怎麼辦呢?」我問同學們。許多同學說,下節課我們再講吧,有的學生說,下節課有下節課的內容。我進一步啟發學生,「老師倒有一個辦法,你們上網去查,網上的相關知識比老師明白的還要多。」這一下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家庭作業也不用我布置了,學生回去就找資料,第二天,同學們帶來了很多資料在班上交流。同學們在交流中豐富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心中不由得升騰起一種民族自豪感。
二、落實課標,拓展實踐的空間
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亮點是「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的改變,使課堂教學變封閉為開放,改變了以往純語文的教學模式,逐漸演變為以有利於學生發展為宗旨,以某一學科為主,其他學科為輔的綜合性的課程。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思想內涵上是華夏後裔固守的精神家園,又極具美學價值。《課標》對小學生提出了背誦古詩詞的要求,學生生活在濃濃的詩文氛圍中,能充實心靈,完善人格,升華精神。我校古詩文誦讀活動也和全國各地一樣,開展得如火如荼,從一年級開始就有「課前一誦」習慣,如今,我班學生背詩的數量少的幾十首,多的上百首,常常是出口成誦,用於識字,寫話、交流……其樂無窮。「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隨著詩文誦讀活動的不斷深入,學生又嘗試作詩,並給詩配畫,不僅進一步受到了中華文化意蘊的熏陶,而且鍛煉、發揮了創造力。
課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點,是重視「過程」的優化,而不片面追求結果。閱讀是一種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也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因此,教師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創造,就成了過程優化的關鍵。為了落實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激發讀書興趣,我們班開展各種關於讀書的專題活動。
什麼「讀書之星」的評比,製作書簽,比賽誰讀的書最多,誰的 讀書筆記 最豐富……孩子們自主地在書海中盡情遨遊,讀書的熱情日益高漲。一個學期下來,有的學生讀書多達幾十本。在鼓勵學生自主讀書的過程中,又注重了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我利用班會定期舉行了閱讀交流活動,推薦好書,交流讀書方法。在活動中,他們不僅學到了好的讀書方法,了解了多方面知識,提高了語文素養,而且大大提高了審美情趣、創新精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樣,讀書成了一種享受。
三、走進生活,放飛實踐的翅膀
「生活即語文」。新的課程設計注意了這種關系,將「生活世界」引進教材。從社會生活、自然現象中去發現問題,展開語文實踐,進行探究性學習,實現了語文教學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學語文的實踐機會。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針對這種狀況,我在教學習作《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時,設計了「我製作的蛋炒飯」的實踐作業。
鼓勵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親手操作,親身體驗蛋炒飯的過程,感受蛋炒飯的色、香、味、形,同學們興趣盎然,回家後都認真地完成了這道實踐作業。第二天到校,通過同學小組合作交流,蛋炒飯的色、香、味、形,製作材料,製作過程就非常清楚,自然進行寫作就水到渠成。這項活動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從這次活動中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覺得父母每天為他們准備一日三餐,還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實在不易, 決心長大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怎麼開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
一、小學低年級
1、「識字劇場」
「識字劇場」是針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而設計的一項趣味游戲活動。它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了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
2、「課本劇場」
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許多 故事 性很強的課文,這樣的 文章 適合於學生的表演;課外的一些讀物中也有適合學生表演的作品,對於這類文章,我們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擔當課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這就是我校的「課本劇場」。
在表演課本劇之前,我們讓中高年級學生自己動手把課文改變成課本劇。改編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當然改編不要過於拘泥於劇本的形式,學生只要能對課文進行一定的文字上的處理,就應當給予充分的表揚。
可以讓學生分組改編,最後交換閱讀,看誰的改編更精彩,更適宜於表演。排演節目,所有同學都可以報名,同一個角色假如有若干同學報名的話,那就要開展競爭,由報名的同學面向全體同學講述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誰的理解透徹,就由誰來演。課本劇表演時,小演員們在台上表演,其他同學在下面觀看。看完後,先由演員向老師、同學介紹自己的角色,自已在劇中的「地位」,表演時自己的心情,表演後的 自我評價 ;然後觀眾同學再談自己的 觀後感 受,並對小演員的表演作的自己的評價。
3、「課本劇場」
也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活動,它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培養了小學生勇於表現自我的意識。
二、小學中年級
1、「看說寫」
所謂「看說寫」,就是先讓學生看具體可感的圖畫、實物、錄像等,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說一說,寫一寫,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減緩三年級學生 作文 難度,順利完成從二年級看圖說話到 三年級作文 的過渡。
「看說寫」首先是看什麼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評,因為既然要評價別人,就必須認真聽別人說,這無疑是對學習習慣的一種培養。同時,要對別人的說作出評價,就必須有自己的見解,這又是對思維能力的一種培養。當然評價的過程也是吸取借鑒他人長處的過程。這樣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物可看,有話想說,有內容可寫, 語文學習 也就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2、「聽說寫」
所謂「聽」,即聽有關故事的錄音,通過聽,了解故事內容,記憶重點詞語,把握語調的抑揚頓挫;「說」,即在聽的基礎上,發揮個人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聽到的內容;「寫」是「聽」和「說」的繼續,聽得全面,才能說得流利,寫得通暢。
3、「畫說寫」、「看說寫」、「做說寫」、「聽說寫」系列語文實踐活動的中心是「三動」:動手、動嘴、動筆;其核心是「三自」:自主去做,自主去說,自主去寫。能夠主動實踐,主動說寫,這應當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
三、小學高年級
1、「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是中央電視台一個著名的新聞欄目。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社會上的焦點為人們所關注,而校園做為社會的一部分,也存在焦點、 熱點 問題,而這些正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一個基本途徑。因此,我們就借鑒「焦點訪談」的形式,讓學生充當小記者,用心觀察、體驗社會、校園的方方面面,在相互的訪談中增長知識才幹,鍛煉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
2、「實話實說」
「實話實說」也是中央電視台的一個名牌欄目。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人,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一些自已感到困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教材中所沒有的,也是.僅靠課堂教學所無法解決的;「焦點訪談」又由於受采訪人物、地點的限制,話題往往展得不開,不夠深入。為此,我們借鑒「實話實說」的形式,讓學生在深人的討論中分清是非、辨別美醜。
3、「談天說地」與「 辯論 會」
「談天說地」屬於一個聊天和新聞發布性質的活動。每天早晨我校都拿出十多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談論自己的所思所見。這類活動沒有一個固定的話題,而是學生想談什麼就談什麼,但必須有一個中心,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就可以。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信息視野。
總而言之,高年級的這幾個活動,「焦點訪談」重在「訪」,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實話實說」是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說真話,吐真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談天說地」主要是讓學生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有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在輕松愉悅中學到知識;「辯論會」則是以「辯」見長,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應當說,開展這些活動的初衷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但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它們的效益是綜合的,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由此看來,21世紀的 教育 應當注重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整合,應當讓學生在各種綜合性的活動中全面吸取營養。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何開展
一、因地制宜,開展實踐活動
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固有的教學環境,走出學校,走進自然,走入社會。教師要讓學生去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動口、動手、動腦,親自體驗,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如在 教師節 來臨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舉行「我心目中的老師」的語文實踐活動;到烈士陵園參觀,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並讓學生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為主題寫下自己的 心得體會 ;結合學校 安全教育 周,學生可以通過 手抄報 宣傳 安全知識 ,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他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們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所以,學校的活動為語文實踐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符合教學實際需要,能提升學生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能力。
二、因勢利導,搭建活動平台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在每次活動前,我要求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上網搜集相關信息、請教家長等形式,儲備相關的資料。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情緒高昂。
大部分語文實踐活動應採取比賽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一起策劃、組合和研究,公平競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能集思廣益,組員們個個思維活躍敏捷,始終興趣盎然,台上台下互動交流,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在愉快的合作學習中,在友好而激烈的競爭中,學生們完成了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規則》這一單元課文後,教師可以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調查學校或生活當中的規則,寫成小型的調查 報告 ,進行分類整理。然後,搜集生活當中違反規則的資料,再通過辦手抄報或以「規劃,使我們的生活更和諧」為主題開展一次中隊活動課,宣傳和發動全校、全社會遵守規則。這樣的活動形式既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的空間約束,又拉近了語文學科與社會學科的距離,創造了許多鍛煉學生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
三、因材施教,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和實施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從中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還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學會了合作、分享,而且在這樣的活動中激活各科學習的興趣,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如教學《雪》這一單元課文時,我通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完成了本課的學習任務。首先,在下雪時,我把學生們帶到了白雪覆蓋的田地上,學生們到了這樣的環境中,一下子歡呼雀躍起來,有的唱,有的跳,快樂得手舞足蹈。此時,他們的精神和思維完全處於興奮、放鬆的狀態,沒有絲毫的拘束感。於是,我讓學生跟我看遠處的山、近處的樹木和村莊;在雪地上走一走,看留下的腳印;聽一聽「吱呀吱呀」的聲音;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有了對雪景的親身體驗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發言熱烈,朗讀得有聲有色。沒想到,學習語文還有如此的樂趣!
四、因人而異,展示自我舞台
綜合實踐學習活動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採取不同的方式,促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觀察、走訪、查閱,自主尋求答案。這種答案具有不唯一性,對於學生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教師都應給予鼓勵,對於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也要採取寬容的態度,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改正。老師應將評價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展示成果的同時, 反思 自己的不足,整理自己的 學習方法 。
為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行之有效,教師在開展活動時應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時,教師應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是否能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僅僅通過書面考試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得與失。另外,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定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真正讓語文實踐活動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反思
一、正確認識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內涵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應體現在努力創設和營造真實而有意義的語文學習環境和應用環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整合學科教學內容,採用議、演、畫、唱等形式,以活動為核心,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表達與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與語文素養,進行交流與探究。
語文實踐活動是對片面強調知識掌握、忽略情感價值的反思,是對教育培養目標與發展方向的重新審視,是對封閉性學習的調整,它通過趣味濃、涵蓋廣、活動效度大的呈現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完成對語言直觀的操作,並由此產生交際需要,基於此,實踐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目的,體現了學生發展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認識問題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教學過程重結果、輕過程、重求同、輕存異、重表達、輕實踐,教學趨向封閉,部分教師對實踐活動的理解停留在走過場,落實在打打鬧鬧上,教學策略簡單化、機械化,訓練價值不大,呈現的是虛假繁榮,學生缺乏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對於落實創新綜合實踐活動沒有多大幫助。
方法問題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可以積累學生的生活積累,鞏固學習成果。但活動究竟採取什麼形式才能起到實效呢?這就涉及到方法。
目前實踐活動組織中教師存在幾點不足,方法過於單一。實踐活動落腳點應是教育作用和訓練的價值上,一味地放任,只能把實踐活動演變成游戲、繪畫等,而失去其應有的作用,教師應努力結合文本內容,挖掘發展因素組織開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元認知,促進知識向能力的遷移轉化。二是缺少必要的指導。學生的實踐不是孤立的、獨立進行的,而需要必要的指導,教師應重視實踐中產生的生成性知識,組織其探究、思考,然後重新審視與考察知識要領,幫助其建立積極的知識體系。
組織問題一直以來,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處在零散的作坊形式的組織狀態,教師依據自身的認識,教學的需要進行實踐活動的安排,從積極角度出發,它一定程度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適應了教師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作為生成性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課程,但是由此導致的目標不明、方法欠科學的個性缺陷也暴露了出來。實踐活動本身應具有多學科整合、多情境應用、多角度拓展等優勢被忽略,學校缺少必要的統籌安排與管理,知識在走向生活與自然中欠缺了理性的色彩。
三、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
語文實踐活動實施不應脫離於語文教學的需要,不應不顧及學生發展的需要,不能夠增加學生的負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切實地安排在課內或課外,實行專題與個性並行,整體與個體結合,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提供機會。
課堂實踐活動所謂的課堂實踐並不是單純地依託課堂來單獨訓練,而是把活動融入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這就要求教師考慮如何活化教材內容,挖掘實踐活動的素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經常開展真實而有意義的實踐活動,是激發、保持和發展全體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由此倡導的是「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是豐富、靈性、和諧的教學情境,真正激發每個學生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享受學習。
課外實踐活動所謂課外實踐其外延很大,但語文課外實踐即小小課堂與大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的習慣和能力,用敏銳的眼睛捕捉靈動的信息,填補課堂的空白。如我曾組織學生開展過「啄木鳥行動」,就是讓學生去街頭尋找錯別字,然後說服別人改正錯別字,再把當天的情況記錄下來,豐富 日記 內容。回到學校後交流,在這實施過程中,學生調動多種感官,以積極的心態關注生活,參與交際,積極合作。同時經過交流,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易用錯的字,這比空洞的說教、反復的訓練更為直觀,效果也更好。
四、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評價
新課程標准指出: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始終關注學生在活動中體現出來的信心、興趣、價值觀和世界觀,注重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適時採用生生互評、父母評議等形式,激勵內在動機。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和應用能力,避免甄別和選拔的負效應,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創造民主、充滿期待的氛圍。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相關文章:
1.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2.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工作計劃(2)
3.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強化閱讀訓練
4. 2017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5. 小學語文閱讀作業如何布置
6. 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7. 小學語文怎樣調動積極性
8. 小學綜合實踐課活動方案範文
❷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之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按照學段、年級合理安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1、掌握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編排體系。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不難發現,教材都十分重視綜合性學習,但是在不同的學段出現的次數、呈現的方式和內容都不同。如第一學段:「每組都有但不標明,跟語文實踐活動不作明確區分」,呈現方式為課文後有建議,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有「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想法。」第二學段:每學期出現兩次。在精讀課文後面布置,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既有學科內的,如「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也有跨學科的,如「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保護綠色家園」、「走進大自然」。第三學段:每學期兩次,一「大」一「小,有一組集中安排,以活動建議為主,閱讀材料為輔。進入第三學段,每冊除安排了一次以課外為主的綜合性學習外,出現了整組集中的、課內外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如五年級上冊的《遨遊漢字王國》,五年級下冊的《走進信息世界》,六年級上冊的《輕叩詩歌大門》,六年級下冊的《難忘小學生活》。
2、針對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要針對不同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的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以教材為依託,把生活中豐富的資源與教材相結合。
1、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我們應該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唯語文」的教育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為綜合性學習找准「結合點」,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小學語文第七冊有一組課文安排了一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愛的小動物」,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小調查,收集有關動物種類、分布、生活習性等資料。再趁此機會開展動物過冬知識競賽、動物趣聞交流會、編人和動物童話故事等關於動物的系列綜合性學習活動。對這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他們通過看課外書籍、上網、調查等多種形式查找資料,以個人、小組等多種方式交流匯報。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津津有味地講述趣聞,頭頭是道地編寫故事,畫說唱跳,熱烈地交流,學生的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知識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又如語文第三冊「語文園地一」是關於秋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秋遊、送給教師節的禮物、詩歌積累等。恰好《品德與生活》中也有《美麗的秋天》這一課,綜合實踐活動又有《秋天的樂趣》這一內容,何不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呢?於是,我讓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濃濃的秋的氣息。採集各種樹葉、種子並將採集來的物品進行歸類;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發現說給大家聽,並用美麗的樹葉貼畫作為教師節的禮物。美術課上,同學們和秋天一起玩,用樹葉、花朵、種子貼畫,畫自己喜歡的樹葉,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裝飾黑板報……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說話能力、識字能力、審美、繪畫、想像、創造、探究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強了語文學科與藝術學科的整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放」,鼓勵、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發揮特長。
2、通過多種渠道,拓展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等,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要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語文第五冊《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采訪老師等形式發現了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小學的學生們一起誇自己心愛的小學,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生活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視野。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的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延伸,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語文第六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近期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匯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了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有機整合。
(二)密切關注生活,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
1、課堂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提供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
陶老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學中,老師設計的活動應該密切聯系「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和「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如針對蘭州的快速發展,我引導學生開展了《美麗的蘭州我的家》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調查家鄉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旅遊風景、名優特產等,寫出調查報告,並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採用畫畫、製作電子小報、當導游、當記者、舉辦交流會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習的成果。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完全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一展風采,既培養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綜合素養在「小課堂」中生根,在「大課堂」中發芽、開花、結果。
如我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首先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讓學生可以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以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就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讓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了「話說金城蘭州」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蘭州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的蘭州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的,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商廈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些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蘭州而驕傲,我應為蘭州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
(三)實施多元評價,體驗成功喜悅,體現激勵性。
1、採用「自我參照」標准,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針對學生情感、態度、興趣等內隱性因素,可以設制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我評價表,強化評價的感性認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教師或家長根據觀察學生活動中的表現,檔案袋中的活動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分享進步的喜悅。
2、注意增強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
新的評價理念強調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家長、師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活動的喜悅,有利於提高綜合性學習的實效性。評價應側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綜合素質,而不能側重於看學習結果。既要注重學生的量化成績指標,又要把著眼點放在過程中,看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如何,參與的積極性如何,探究的能動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學性如何等,從上述幾個層面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整體素質。
如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的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既有教師的評價,又有家長評價、社會評價。評價方案也要呈多樣化,如我在開展《走進大自然》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時候,就採用了多種的評價方案:A、最佳作品評價方案:學生把自己在實踐活動課中認為最好的作品交給老師,由教師針對其製作或設計的態度、效果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准備之後,可再次參加評價。B、演講評價方案:採取演講的形式是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參加這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體會,重點圍繞「我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我最喜歡參加哪方面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口頭陳述,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做合理的評價。C、評議表:在活動結束後,對學生進行一次綜合評價,以表格的形式出現,評價學生的水平。只有採取多渠道的評價,才能全面評價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而採取鼓勵方式對學生優點加以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拓展思維空間,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綜合實踐活動真正多元化,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鍛煉,語文綜合素養才會春風化雨般悄悄潛入學生的心田。
❸ 小學語文 實踐活動方案可以以什麼為主題『
當我們開始這一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學生已經在小學學習了六年,並且即將離開小學,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著學校、老師的心血。這六年中,發生過多少令人激動、喜悅、憂愁和傷心的事;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並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
「難忘小學生活」分成「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可以激起對六年小學生活的回憶,激發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感情,同時在寫講演稿、給母校老師寫信、臨別贈言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於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級,學生已開展過三次這種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綜合性學習,也具備了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使這次綜合性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為學生難忘的回憶。
綜合性學習要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主。「成長足跡」板塊可以以製作「班級紀念冊」為中心開展活動。為了製作好「班級紀念冊」,可以做以下幾件事:(1)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2)回憶和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3)搜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足跡」,寫寫小學生活中難忘的人和事。最後製作成班級紀念冊。「依依惜別」板塊可以有選擇地開展下面的活動:(1)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2)為母校做點事,留作紀念。(3)舉行一次畢業聯歡會,在聯歡會上回憶成長經歷,表達惜別之情,互相贈言。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0~14課時,一般一星期完成一個板塊。開始時可以用1課時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結束時用1~2課時展示、交流學習收獲。為了便於開展活動,可以適當調整課時,把幾節語文課連在一起,有一些活動,如,搜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資料、為母校做有紀念意義的事、為准備畢業聯歡會排練文藝節目,需要利用課外的時間。
1.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2.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3.用多種形式表達對老師和同學、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感情,並立下美好的志向。
4.會寫臨別贈言、簡單的倡議書、建議書和演講稿。(選做)
5.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與同學一起組織策劃聯歡活動。(選做)
(一)基本思路
本次綜合性學習與以往的綜合性學習單元相比,學生自主活動的比重更大。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既要引領學生回憶小學生活,學會表達情感,學會感恩,又要通過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大致可以採用這樣的流程: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1課時)
主要包括:
(1)閱讀單元導語,聯系實際,激發開展綜合性學習的興趣。
(2)閱讀「活動建議」,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3)瀏覽「閱讀材料」,了解可以參考哪些材料。
(4)根據「活動建議」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開展哪些活動。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
2.「成長足跡」板塊,可以以製作「班級紀念冊」為中心開展活動。(6~7課時加課外時間)
(1)閱讀《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和《忘不了的笑聲》《作文上的紅雙圈》,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感情,學習作者是怎麼表達這種情感的。(2課時)
(2)回憶小學生活,寫寫自己難忘的老師和同學、難忘的校園生活、難忘的一節課或難忘的一次活動等。(2課時)
(3)和同學一起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搜集材料。(1課時加課外時間)
(4)同學合作,製作班級紀念冊。(2課時加課外時間)
3.「依依惜別」板塊,可以有選擇地開展活動。(4~5課時)
(1)寫臨別贈言,送上真情與祝福。也可以寫好臨別贈言,在班級聯歡會上相互贈送。(1課時)
(2)在離校之前為母校做點事,如,為學校圖書館修補圖書,為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澆水培土,修理課桌椅等;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寫倡議書、建議書。(1~2課時加課外時間)
(3)策劃一台畢業聯歡會,排練節目,進行聯歡。(2課時加課外時間)
這次綜合性學習要把每一個人都吸納到活動中來。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個人、小組、全班穿插進行。集體活動要分工合作,使每個學生得到鍛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二)實施要點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定活動計劃。計劃要把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活動內容等列清楚。除了教材活動建議中提出的活動形式以外,還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動也吸納到計劃中來,如,出一期「再見吧,母校」的黑板報,為學校圖書館修補、整理圖書,開展「我為母校捐本書」活動。
2.「成長足跡」板塊。
活動建議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動:認真讀一讀閱讀材料;寫難忘的人和事;暢談成長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製作班級紀念冊。教學中可以以「班級紀念冊」為中心,把各項活動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1)認識製作「班級紀念冊」的意義。六年的小學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把那些珍貴的回憶留住,那不僅是對過去日子的美好回憶,也將是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激勵。許多年後,當一個個同學長大成才,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的時候,班級紀念冊將永遠連接著小學老師和同學的情誼。
(2)討論「班級紀念冊」的內容和形式。討論內容主要是確定欄目,如,「師恩難忘」「同學情深」「集體榮譽」「運動場上」「藝術天地」「美好祝願」。班級紀念冊是為了留下美好回憶,所以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書刊式的紙制班級紀念冊,也可以是網頁式的多媒體班級紀念冊。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班級紀念冊,都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努力做到圖文並茂,有的還可以用實物。教師要鼓勵有創意地製作「班級紀念冊」。
(3)閱讀材料——邁好製作班級紀念冊的第一步。
閱讀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時代的作者回憶自己難忘的小學生活。
《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和《作文上的紅雙圈》側重於回憶老師的教誨,《忘不了的笑聲》記錄的是班上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同學。
閱讀這些文章,要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再現老師的品格。同樣是回憶老師的文章,表現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贊揚老師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嚴謹的教學風格(《難忘的啟蒙》),有的是回憶老師的才華橫溢和對學生的循循善誘(《老師領進門》),有的是難忘當年老師對自己的鼓勵(《作文上的紅雙圈》)。這三篇文章的作者後來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們事業有成,都是小學老師為他們奠定了基礎,所以也一直懷念和感謝小學時代的老師。希望學生在閱讀別人懷念老師的文章中,聯想起自己的老師,回憶起老師教育自己的事,激發起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激發起表達的慾望。閱讀回憶同學的文章《忘不了的笑聲》,要留意作者寫作的切入口——通過笑聲寫出一個個同學的特點,體會同學間濃濃的情誼,領悟到寫同學可以有多種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種寫法。
(4)搜集和積累班級紀念冊的內容。
①寫難忘的人和事。
在閱讀的基礎上,勾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可以藉助照片,尋找小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開一次交流會,進行「難忘小學生活」為主題的「搜索」活動;可以在校園里漫步,在各個角落裡重溫童年的夢。這是用習作形式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所以要鼓勵學生打開心靈,說真話,訴真情。
為了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幫助學生回憶:
難忘小學生活
類別〖〗內容〖〗難忘的理由難忘的老師難忘的同學難忘的一節課難忘的一次活動難忘的運動會難忘的文藝演出難忘的……
②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
成長的過程中,有鮮花,也有荊棘;有歡笑,也有眼淚。但無論酸甜苦辣,都將成為珍貴的回憶。可以在班裡開展一次「我的成長故事」的主題班會,教師要做個良好的傾聽者,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主題班會後把印象最深的事記下來。
③共同尋找班級的「成長足跡」。
這是材料搜集與整理的最後階段。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搜集,搜集的內容包括照片、獎狀、實物等。搜集到的內容與每個學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分類整理了。根據材料確定紀念冊的各個欄目名稱,做好班級紀念冊的策劃,並把相應的任務分解到各個小組或每個學生。也可以先確定班級紀念冊的欄目,再搜集相應的資料。
(5)製作班級紀念冊。
紀念冊的製作,關鍵在於計劃要周密,分工要明確。誰負責封面設計,誰負責哪個主題,都要事先確定。老師要即時關注情況,督促、指導學生完成。班級紀念冊完成後要展示,有條件的可以列印,發給每位同學和家長,送給曾經任教的老師。
3.「依依惜別」板塊。
活動建議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開展。
(1)寫臨別贈言。閱讀材料中《畢業贈言》提供的給老師和給同學的贈言是一些範例,通過閱讀,讓學生明確贈言的主要目的及內容是:回顧學習生活,抒發惜別之情;感謝老師教導,贊美同學情誼;展望美好未來,表達真誠祝願。贈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據同學和老師的特點寫。寫好的贈言可以在班內進行交流,評一評誰寫的贈言最有個性,誰寫的贈言最風趣,誰寫的贈言最幽默,誰寫的贈言最有文采。在評議中要注意杜絕庸俗的傾向,對一些比較消極的贈言,要及時予以引導。學生也會請老師寫贈言。給學生題寫贈言是老師給學生上的「最後一課」,如果上好了,會讓學生終身難忘,受益匪淺。老師為學生題寫畢業贈言要重在鼓勵,因人而「言」。
臨別贈言可以寫在同學錄上,也可以寫在自製的卡片上。無論是寫在同學錄上還是賀卡上,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追求豪華時尚,以簡單樸素為宜,提倡自己動手製作。
(2)為母校做點事。
這項活動的范圍是很廣泛的。
「閱讀材料」中提出可以給母校、老師寫封信,表達自己的心聲;可以用演講的方式,向母校告別;可以把對學校的各種建議寫成建議書;可以暢想20年後每個同學都是什麼樣子的。寫信,要注意抒發真情實感;演講,要安排好時間、地點、形式,要調動場內的氣氛;寫建議書之前要對學校進行調查,針對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議,建議盡可能具體。
除了以上活動,「活動建議」還提出一些實踐性活動,如:為學校再搞一次衛生,再給小樹澆澆水;寫倡議書,號召全體同學為美化校園環境、創建文明校園出點力。
開展「為母校做點事」的活動要因地制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是學校所需要的;同時要力所能及,是小學生能做到的。
(3)籌劃一台畢業聯歡會。
畢業聯歡會可以以班級形式進行,也可以以年級組形式(所有的畢業班合在一起搞活動)進行。前者准備方便,參與面廣;後者氣氛熱烈,場面隆重。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聯歡會,事先都要進行周密的安排。先要總體設計畢業聯歡會的安排,再具體編創和排練節目;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報名參加表演,再根據報名情況進行編排。要考慮學生的參與面,盡量讓班上每一個學生在這次聯歡會上都有事做,都發揮參與者的作用,不要只當觀眾。一台精彩的、人人參與的聯歡會,將是學生一生美好的回憶。聯歡會盡可能由學生自己策劃、主持、布置環境,給每個學生鍛煉的機會。
上述這些活動,雖然安排在「依依惜別」板塊,但也可以把一些書面的材料和活動照片充實到「班級紀念冊」中,讓班級紀念冊更加豐富多彩。
❹ 如何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先說一個例子:高二語文組王海娟一節語文課結束,我經常這樣捫心自問:在這節語文課中,我的學生們學得幸福、快樂嗎?他們能正確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嗎?能深刻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嗎?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說: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有效嗎? 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教學的源泉。有效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收獲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這里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僅指教師的教,還包括學生的學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可以說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核心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繫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那麼,我們如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條件。 正如於永正老師所說,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其實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我們花氣力研究備課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我認為備課的研究應比教學其他環節的研究更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實施有效備課。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這堂課會有哪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而且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後備課,就是進行教學反思。通過閱讀一些教學著作,發現很多特級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後反思相結合,是我們要進行研究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創新。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發展。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但有很多課仍然是先教師講,然後要求學生配合教師。例如,我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描寫的園林美圖,學生很快找出了一些美麗的景物,然後我便按自己備課的教學思路,來概括園林獨具特色的特點,卻忽略了學生自己對於途中風光的體會。那麼,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是我們應該一起認真研究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其創新思維的發展才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同時,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思考的多樣性,尊重學生思維綻放的火花,要始終把學生放在心裡,也就是說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效使用教材,加大學生的發展力度,增強教育的責任心,增強教育的服務意識。教師一方面要盡可能的豐富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夠為學生提供主體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活教材,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使自身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真正起到身教勝於言教的作用。二、加強學生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條件。 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於強烈的認知沖突,並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例如,我在教學《尊嚴》一文時,先讓學生感知傑克遜大叔和年輕人的情感變化,感受年輕人既虛弱又堅定的語氣是因為什麼,年輕人為什麼不肯吃東西,然後再讓學生帶著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在讀後,基本上都能體會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脈絡。所以,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活動體驗,有利於為後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學更加開放和對話,讓課堂成為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在生動的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維成果。如學生在寫作時,都想到了可以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顯得生動、形象,但很多學生的比喻都天馬行空,不貼切實際,於是,我便悄悄地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用生活中較常見的物體作為比喻、擬人的對象,這樣就使文章顯得更為生動、形象,可讀性、精彩性也增強了不少。當然,在課堂中,我們還應該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去努力質疑,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民主的對話,在沙龍式的課堂思辨中不斷擦出創新的火花,在有價值的課堂論辯中使學生成為有自己思想的學生。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目前新課程倡導的新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三種基本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對課堂教學有了重新認識和定位,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理念之一用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行為,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講,它的意義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嘗試著在課堂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強了,但此時,教師的引導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及目標明確性較弱,正確的引導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當然教師的引導應著眼於引,不可操之過急。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習方式的作用,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1、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個體與小組之間的關系.
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更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就學生個體及小組的學習品質、態度、方法和習慣的培養,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一切由教師包辦;教師的作用也僅不是對個體學習、小組學習內容的重復。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要實現學習方式的價值,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入手,最終達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職的目的。在個體學習中疏通文章的含意,落實掌握字詞,解決基本問題,記錄疑難問題和學習感受,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基本知識的檢查,經驗心得的交流和對個體學習存在問題的解決,並提出新的問題,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共同解決,使個體、小組、教師的經驗認識、智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交流、提升。2、處理好文本與生活的關系.
生活即語文,語文教學應樹立大語文觀,這里有兩層含義:從課文角度看,缺乏生活體驗的學習只是獨立於「人」之外的簡單認識;從語文綜合性的設計看,更加關注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學習語文,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如《將心比心》、《以誠待人》等。只有把語文同生活聯系起來,語文才更能體現出人文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意義,語文課堂方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但這一切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培養,所以,在課堂上要加強生活意識的培養。 在有效性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明白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將對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第一,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探討型」轉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強調「齊步走」、「滿堂灌」。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教師的基本職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利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施,不利於因材施教。教師如果不能實行由「傳授型」向「研究探討型」的角色轉變,那麼他就無法承擔新課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無從做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教學方式:由「傳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耳口相傳,是我國語文教育沿襲已久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無視學習是主體的活動過程,它也與當代的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實相去甚遠。今後的語文教學方式必然需要發生相應的變革,即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的趨勢。 所以,在新課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起到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習參與的作用,教師必須自然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小組和班級中去,在教學環節和細節中找到適合新課程學習方式新理念的形式和方法。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是語文課堂的組織者,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文本是我們主要的教育內容,我們的教育目的是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覺得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教師用智慧的語言將學生、文本及教者融合為一體的。所以我相信有效與智慧是共存的,有效的課堂會時時閃現智慧,智慧的課堂也會處處彰顯有效。語文教師也許都懷有著夢一般的希望,都懷有著海一樣的廣闊,我們要做一名充滿智慧的引領者,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些有效性,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些快樂和美麗吧!
❺ 1.小學為什麼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8 分)
第一,激發興趣,養成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心,喜歡刨根問底。綜合實踐活動超越書本知識學習的局限,要求學生從生活、社會現實中提出問題,圍繞人與自然、人與他人或社會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動主題,並深入自然情景、社會背景或社會活動領域,開展探究、社會參與性的體驗、實驗等學習活動,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小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程,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養成自主探索求知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在要求。二、形成民主,鼓勵創新。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教師和學生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有利於形成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建立新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基本的課程價值。在教學中,學生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互相理解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就善於思辨、敢於質疑、勇於爭論,這樣,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也就能夠充分迸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營造了這樣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便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養成,對於轉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局面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三、引導操作,培養能力。小學生好奇、好動,形象思維占優勢。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理解要學習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而使學生產生創新意識。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能夠引導學生自覺參加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在實踐中,學生不僅能嘗到成功帶來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進行實際操作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四、提供舞台,充分發展。這門課程,是基於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體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礎的新型課程教學範式。它超越文本,超越課堂,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立體式地學習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多位的展示能力,發展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能夠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和實踐的過程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潛能,提高能力。它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空間,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
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 程,是以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以綜合為重要特徵, 與學生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緊密聯系的一門課程.小學語 文綜合性學習就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它是以生活為源泉、實踐 為根基、綜合為特徵、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的學科綜合實 踐活動.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 項嶄新的教學形式. 《語文課程標准》將「綜合性學習」與 「識字與 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共同組成了語文學習內 、 、 、 容的五大板塊.它體現著新課改的精神,將成為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 亮點. 關鍵詞:綜合性實踐活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新課改、研究性、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 是新課改的 一個重要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中一項嶄新的教學形式.它依據 學生所學習的語文知識為基礎, 結合學生的實踐經驗和知識能力 水平,根據社會和科技發展的需要,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綜合 素養為目標,指導學生圍繞某一課題積極開展社會研究性的學 習.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對第三學段「綜合性學習」提 出具體的目標要求是:1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 圖書館、網路等信息資源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 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 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 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 專題演講, 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 法.那麼,如何有效地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 呢, 我在這里結合五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談一下我的一 些看法與認識. 五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遨遊漢字王國》 ,這是一種全新的 教材形式——獨立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教材對「綜合性學習」的 內容、呈現特點,及具體的目標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的與 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及單元主題的整合發展到既有整合,又有 分離而獨立為一個單元組.無疑,這是對《課標》重視「綜合性 學習」的最好詮釋.對於這種新型課程,學生在進行綜合性學習 時所採取的方式必須要走出傳統的學習方式的藩籬. 但是在實踐 中, 學生往往缺乏綜合性學習的意識或者還沒建構綜合性學習的 方法;同時,教師也還沒有在綜合性學習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沒有積累相關的經驗, 所有的這些現狀都必然影響這一課程形態 的正常進行,同時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在這一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中, 教材內容和教材的編排形式 上都有許多不同於以往教材的特點,教師必須明確這些特點、充 分把握教材,做好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安排,才能實施正確的教學 策略. 這個單元主體部分包括兩個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有 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 .單元的導語是全組學習的綱領, 為我們指出了漢字的三個特點: 歷史悠久 2、 1、 使用人口最多 3、 書法是獨特的藝術,又緊接著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三個任務:1、 感受漢字的神奇有趣 2、了解漢字文化 3、為純潔漢字做些實事. 完成每一個活動都要以學習閱讀資料為先導, 但閱讀資料和一般 的課文不同,在教學中不能以學習閱讀資料為主,而要把閱讀資 料作為學生搜集、查找相關材料的例子,利用閱讀資料的學習為 開展活動做一個引領. 「有趣的漢字」這個板塊的重點是讓學生 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教材建議開展的活動有:搜集和編寫字 謎,開展猜謎活動;查找利用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 聯或笑話;搜集有關漢字來歷的資料. 「閱讀材料」是圍繞著活 動提供的,分為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三個部分.字謎 是中國特有的文字游戲形式.教材提供了一些字謎範例,有文字 謎、畫謎、動作謎,學生會很有興趣.通過猜字謎,學生可以體 會到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漢字的字型往往表示一定的意 義.學生在搜集使用諧音的文字作品中,可以進一步感受漢字的 有趣. 教材提供的運用諧音的傳統語文形式, 有歇後語、 笑話等. 《倉頡造字》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學生閱讀這個傳 說,並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從中了解到漢字的歷史非常久遠,最 早的漢字是從模擬事物的形狀開始創造的.「冊」「典」「刪」 《 、 、 的來歷》是一篇有關漢字知識的短文.它告訴我們,我國歷史上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 「冊、典、刪」三個字 和這段歷史有關.從這三個字可以舉一反三:漢字是一種表意文 字,如果我們明白了一些漢字的來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字義, 識記字形. 「我愛你,漢字」這個板塊,重點是讓學生會初步認識漢 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但也面臨著如何正確、規范地使用漢字的 現實問題.建議開展的活動主要有:初步了解漢字演變的歷史; 欣賞和學習漢字書法;通過搜集有關錯別字的笑話、社會用字調 查等,認識錯別字造成的危害,自覺規范地使用漢字. 「閱讀材 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 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漢 字的演變》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為例,顯示幾千年來漢 字的演變過程.從這四個字的發展變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漢字 有著悠久的歷史,漢字的字形逐漸趨向簡約.讀讀《甲骨文的發 現》 ,我們可以知道,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是我國現存的 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了. 《一點值萬金》是一件真實 的事,講由於一「點」之差使價值 18 萬的塑料袋成為一堆廢品, 警示我們要防止錯別字.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上的錯別字 相當多, 《街頭錯別字》的照片就是一個例子.以此為例,引導 學生去調查社會用字,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出一點力. 《贊漢 字》 《書法作品欣賞》 和 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表現漢字之美. 《贊漢字》用凝練的四言句式,概括了篆、隸、行、楷、草等不 同的字體特點, 贊美了漢字書法藝術. 本組最後一篇閱讀材料 《我 愛你,中國的漢字》是當代作家劉湛秋的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在作者眼裡,一個個漢字「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 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 .作者覺得每個字 都有不同的風韻,而它們在書法家的筆下,更能生發出無窮無盡 的變化.本文語言生動,比喻形象,通過對漢字的贊頌,表達了 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讀來令人振奮.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有感情 地朗讀,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作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小結.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 者,又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程標准關於綜合性學習教學 建議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 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 和研究的過程. 」所以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中既要體現綜合 性,又要凸顯學科個性.所以特別要注意: 一、開展有效活動,完善學生能力. 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雖然都是在語文學科領域的內部, 但 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通過猜字謎,搜集有漢字諧音特點的詩 詞、歇後語、對聯,調查街頭錯別字,舉辦書法展覽等活動,讓 學生充分體驗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比較廣闊的 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空間,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 綜合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說到 讓學生活動,我們難免會擔心:有些活動城市裡容易開展,教學 資源豐富的地區容易開展,農村和邊遠地區做起來就會有困難. 好在教材的彈性相當大,教材提示的活動,不必全部去做,可以 根據地區和學校實際選做幾項. 比如調查招牌廣告等社會用字的 活動,在農村開展起來有困難,可以改成調查自己和班上同學習 作中的錯別字.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活動的基本材料.如猜字謎、 搜集諧音歇後語等, 資料缺乏的學校可以用教材上的材料作為主 要活動內容. 二、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 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 動. 」這是綜合性學習與普通單元教學上重要的差別.教材的提 示是: 「我們可以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了解漢 字……活動結束以後,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展示活動的成果. 」 「自主性」 的一個重要內涵, 就是要學會分析和判斷, 學會選擇. 這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綜合能力. 學生自由組成 小組,小組同學一起商量開展哪幾項活動,怎樣開展以及用什麼 形式呈現學習的成果等,是鍛煉自主與合作能力的極好機會.值 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畢竟年齡較小,又是初次開展時間較長的綜 合性學習,要避免放任自流.教師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就適 合開展哪些活動、 不適合開展哪些活動, 積極地向學生提出建議. 例如, 「辦一個書法展覽」 ,如果當地有書法展覽,可以組織學生 去參觀;如果學校里學生、教師、家長中有書法好的,可以請他 們提供作品,舉辦展覽;如果班上喜歡書法的同學很多,也可以 辦班級書法展.這些需要教師作通盤的考慮.教師對學生自由組 合小組的過程以及小組的活動進展,要及時了解和關注. 三、不可忽略探究過程. 從目前的教學情況開看,教師對知識形成以後的「實踐」相 當重視:設計多種練習讓學生鞏固,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活動,包 括課外實踐活動, 而對知識形成以前的探究性實踐活動卻重視得 不夠.比較多的情況是,教師匆忙導入新課,盡快得出結論,學 生沒有經歷理解、感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皮亞傑的認知結 構理論認為,個體的認識起因於主體對客體的不斷同化、順應和 平衡.在皮亞傑看來, 「復制的真理只能算半個真理」 ,真正理解 一個概念和理論, 就意味著主體對它們的重新探索、 發現和創造, 而不是簡單地接受、重復和記憶.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 究的學習方式, 在綜合性學習中更能夠得到體現. 在這個單元中, 學生接觸到的有關漢字的材料比較豐富,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 學生探究,掌握方法和規律.如猜字謎,不能猜出來了就完了, 還要引導學生說說你是怎麼想的,琢磨猜字謎的方法,還可以嘗 試用這些方法編字謎;讀了《 「冊」「典」「刪」的來歷》 、 、 ,知道 了漢字跟我國古代的生活,文化關系密切,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些 漢字的來歷;從《漢字的演變》表中,可以發現漢字的發展有由 繁到簡的趨勢,離實物形狀越來越遠;再如調查錯別字產生的原 因,研究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辦法等.其實,研究結果如何並不 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參與了,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培養.學生在研 究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在研究過程中真正的實踐,在研究過程中 使思維活躍,在研究過程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 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最為有效的途徑,老師、家長、社會 有責任想盡一切辦法為孩子營造合適環境!作為一名語文老師, 只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本著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融為 一體的原則,就能抓住時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促進學 生的全面發展
❼ 如何開展好小學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方式,構建學生的認識結構,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以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學以致用,迸發創新的火花,獲得新的經歷、體驗、感悟,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加速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的形成。那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呢?
首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先根據學生各階段的身心發展、智能結構等方面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比如,低年級孩子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持久性不夠;對明顯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但缺乏合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尚未確立,思想認識水平還比較稚嫩,但他們對周圍事物又都充滿了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前,教師應激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好習慣,課堂後積極參加校園、社區活動,並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用口頭或圖文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見聞和想法。第二,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出發,選擇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真正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綜合活動的選擇尤為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越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教師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著手,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順利解決烏鴉怎樣喝到水的這一教學難點,教師設計如下活動: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瓶子、石子,做實驗,觀察水上升的過程。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項實踐活動重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感受直觀刺激,從而產生快樂情趣,於無形中解決教學的難點,並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將相和》、《草船借箭》等課文時,由於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或理解文章時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演的慾望,進而在表演活動的親身體驗中進行深層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對於《徐悲鴻勵志學畫》之類的文章,我們還要善於利用課文的情節空白點,讓學生用想像豐富人物形象,用角色體驗來升華情感。
第三,「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時,還要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注意學科整合,注重跨學科領域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如在教學《四季的腳步》時,布置學生先觀察大自然,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搜集描畫四季的圖片,描寫四季的兒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季節特點,有的朗誦描寫四季的兒歌。這些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燕子》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課文最後一段的描寫,創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機勃勃的「五線譜」:電桿為分節符,電線為五線,燕子做音符。學生進行這項活動,就是要求學生把課文的文字元號變成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過程。因此恰當地利用繪畫方式能夠提高理解語言的效率,極大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第四,為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行之有效,教師在開展活動中應立足於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活動做評價時,應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要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在活動過程中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動中是否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通過以往的用書面考試來評價一個學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定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分享成果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❽ 小學課外實踐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動方案是整場活動的戰略,可以為活動指明方向。寫活動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課外實踐活動方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指導思想:
以《語文課程標准》的理念為指導,貫徹落實江夏區教育局「十二字」工程,在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拓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時間和空間,堅持「語文學習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指導思想,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廣闊的社會時空,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活動目標
一、全區各中小學校領導、業務處室、語文教研組及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分別制訂並認真實施各校的《語文課外活動實施方案》;
二、各校根據全區統一部署,結合各校具體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
三、各年段學生完成《語文課程標准》規定的課外閱讀量(小學145萬字,中學260萬字,高中400萬字),有條件的學校應應超額完成。
四、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濃厚,有課外讀書看報的習慣,用筆表達意見
的願望和能力。
五、各年段學生參加各級競賽(小學讀書比賽,中學語文知識競賽,楚才作文競賽)成績逐年提高。
三、具體要求:
1、各校根據《江夏區中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實施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中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實施方案和細則》及各班級的《班級語文課外活動實施方案》。
2、各校要為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在硬體配置及軟體培訓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如圖書室圖書配置,閱報欄的開辟,語文其他實踐活動的場地器材的跟進等要不斷改善。
3、要調動學生參與語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可在全校范圍內展開問卷調查,開展學生樂意參與的語文課外活動,如組建文學寫作社團,開展播音、采訪、練筆、演講、讀書、論壇、網路交流等各種形式的語文課外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4、發揮語文教師專業特長,做到人盡其用。對擔任學校課外活動指導任務的教師在工作量折算及績效工資發放方面優先考慮,提高語文教師參與指導課外活動的工作積極性。
5、各校在實踐中定期總結,交流,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總結工作經驗,鼓舞干勁,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努力提高課外活動的質量。
6、正確認識課外活動的地位,夯實課內,學在課堂。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語文教學思想,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溝通融合,力避「課外轟轟烈烈,課堂濤聲依舊」這一本末倒置的現象。
一、活動目的:
為了培養隊員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的思想品質,並豐富隊員的校園生活,提高隊員的組織能力及增強隊員的商品意識,學校大部隊決定舉辦「與山區小夥伴手拉手,心連心系列活動」之「愛心無限,快樂奉獻——大瀝實小愛心義賣活動」。義賣所得善款將在系列活動之「陽山手拉手活動」中捐贈給貧困山區的學校及小夥伴。
時間:初定第8周星期五(10月26日)下午2:00。
地點:學校大堂(一至五年級)、籃球場前水泥地帶(六年級)
攝影:綺霞、錕然
電子屏幕:電教組
活動主題:愛心無限快樂奉獻
活動口號:愛心大舞台奉獻大家來
活動宗旨:義賣有價愛心無價
橫幅:美術組「愛心無限,快樂奉獻」——大瀝實小愛心義賣活動
獎狀准備及整理:立群
愛心抽獎:招生辦
獎品准備:鍾主任
活動采訪及報道:德泰、紅曉(文學社、廣播站)
二、活動准備及要求:
1、班主任積極做好愛心義賣活動的發動工作,讓學生明白愛心義賣的意義,自願捐出手中閑置不用但又完好無損的學慣用品、小玩具、小擺設、圖書、紀念品……作為義賣物品。
2、各班設計新穎的活動方案,根據活動方案,發動隊員進行市場調查,然後以各種形式「廣積貨源」,所
有義賣商品要求健康、衛生、安全,班主任對義賣商品進行驗收,「合格產品」才能進入義賣市場。
3、每位隊員要准備好相應的零用錢、壓歲錢積極參加活動,人人都獻出一份愛。
義賣物品要求:
1、所有物品要求質量完好,必須保持七、八成新。
2、每位學生准備1件以上義賣物品,義賣物品需經家長同意。
三、活動過程及要求:
1、學校統一劃分好各班義賣點,活動當天,各班到指定區域「開店」,全體隊員可以到各班的義賣櫃台進行消費。
2、活動前各班可准備好廣告宣傳語(可向學校廣播站投稿宣傳本班的義賣攤點)、宣傳海報,挑選大方自信的「銷士」或「導購」在義賣現場做宣傳,吸引顧客光臨並消費。
3、各中隊根據活動內容和形式安排好適當數量的'銷士、導購、售貨員、環保員(門前三包)、市場管理員、廣告策劃員、小記者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
4、為了加強新聞效應,義賣結束時,各班將所得款裝入統一發放的「愛心袋」中,由班長上台投入募捐箱中。(儀式結束後各班主任取回信封,下周一整理並填寫好相關表格,再將善款交到財務處。)
5、一次購買三十元以上商品的,可以憑小票(每10元一張小票,大隊部提供,班主任掌握操作。活動結束後善款金額要與小票派發數相符)到愛心台參加愛心抽獎一次(獎品由學校提供:小玩具、小零食等)。
愛心抽獎:麗霞、秀娟、愛華
四、總結評比(所有獲獎名單請在周一內交到立群處,學生標明性別):
活動結束後,學校將根據活動情況進行個人和團體評比、表彰。設置以下獎項:
1、集體:「愛心中隊」稱號(每個年級2名,為年級中所捐善款前兩名的班級),學校將頒發錦旗一面。
評選要求:
①、商鋪布置:可以是廣告標語,價目清單,橫幅彩旗等。
②、商鋪氣氛:可以運用吆喝,討價還價,折扣贈送等方法來吸引顧客。
③、文明服務:服務熱情,運用禮貌用語,不與顧客產生爭執。
④、義賣效果:義賣效果顯著。
⑤、場地衛生:班級「義賣」工作人員必須保持商鋪場地的整潔,負責場地的衛生
2、個人:
a:「愛心大使」稱號(每班5名,由班主任評選,3-6年級獲獎者將成為參加「陽山手拉手活動」人員。參與活動人員是否要另交活動費用將視善款多少而定。)
評選要求:
①、在義賣中捐獻物品所得善款較多。
②、在義賣過程中文明購買。
③、無追逐吵鬧現象,無安全事故發生。
④、在購買時不亂扔垃圾。
b:每班班主任評選「最佳導購員」、「最佳銷售員」各2名。
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中還需要保持校園衛生,不亂丟紙屑,各攤點活動後搞好場地衛生。
2、活動中將開通紅領巾廣播站為各中隊做廣告宣傳,報道活動開展情況。
3、活動要求全校學生人人參與,奉獻愛心。
4、活動臨近接送時間各中隊可邀請學生家長參與活動。
5、正副班主任協同搞好本次活動。
落級行政要密切關注該年級活動開展情況,如:追逐、打鬧、亂扔垃圾、強買強賣等現象要監控及及時制止
一:主導思路
根據六年級(2)班級學生實際,從了解畢業班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方向著手,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審美認知規律,從健康+健康的兩個健康理念出發,那就是:
一是要學生的身體健康,
二是要學生的心理健康。
為學生提供感知條件、表現機會、創造自我、學習課外文化知識和形成良好習慣的機會,為學生終生學習和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奠定基礎。
二:活動目標
在網路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認識和掌握程度,可以說直接影響學生的將來。因此,本班的課外活動將主要以開展現代遠程信息技術活動為主,以遠程信息技術的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課外活動的渠道,初步認識網路科技知識,和正確使用網路技術,以此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作為語文教師,課外活動中將以語文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為基礎,帶動學生其他課程的提高。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知識類活動,培養學生愛好語文的情趣,從小培養和發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豐富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傳播中華民族精神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
三:活動設想
(1)通過網路進行少兒文學作品欣賞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和掌握漢語言文字的認識。
(2)開發漢語言文字的感知力,體驗語言文字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少兒文學作品,樂於參與學校組織的校內、外活動。
(4)培養學生樂觀的學習態度和團結友愛精神。
(5)通過播放學生每次活動的實況視頻片段,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對課外活動的參與興趣。
(6)從小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受與鑒賞的能力。
(7)通過本人的《綠色原野》,展示現代科技信息教學模式和現代信息技術使用手段。讓學生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的快捷性和可利用性;讓學生認識到現代網路科技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發學生渴望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8)通過網路安全教育專題講座,向學生疏導正確的網路使用觀念,有效地強化學生健康的網路理念,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健康+健康」的學生健康理念培養。
(9)每周安排一節通過電子計算機利用網路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班級課堂、課外活動內容的活動課。使班級教學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10)具體活動安排是根據語文課程進展情況和學生的課後掌握情況隨機待定。
課外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有助於提高學生組織能力,通過相互合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現制定本學期的課外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指導,創設生動活潑的育人環境。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二、目的意義
課外活動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性活動,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興趣小組活動的正常開展,既可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也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發展的時間與空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科技、體育活動,符合廣大學生家長的意願,學生通過活動,能獲得許多在課堂中學不到的知識、技能,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具體活動安排
(一)活動時間
待定
(二)活動內容
根據我校特色建設情況,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和教學資源,根據臨時情況主要開展以下活動:
1、以體育(籃球、乒乓球、跳繩、田徑、跳遠、跳高)、美術、舞蹈、科技等組成班級興趣活動小組。主要由老師引導,學生們自主完成,自主總結,從而讓學生的課外活動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2、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閱讀、英語、跳繩、乒乓球、羽毛球等,結合學校的特色建設,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學到技術,形成技能。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體詳見課外小組活動安排表。
四、活動要求
課外活動必須落到實處,指導教師要有明確的活動目標,認真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並認真安排好活動內容,及時地做好相關記錄。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保證每次活動質量。
五、活動組織
1、根據學校實際條件,設置活動項目,統一安排活動的開展。
2、各小組的活動要做到「三定」(即定內容、定地點、定人員),活動有計劃、有實施步驟、活動內容切實可行,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3、學校課外活動領導小組加強督導,認真巡視,切實保證活動開展的時間。
一、指導思想
我鎮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為依據,以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校體育活動,營造校園足球氛圍,提升學校特色文化,培養青少年拼博進取、團結協作的精神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成立機構
各校要專門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行政為副組長、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為組員的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
三、具體實施步驟
(一)課程設置
各校應將足球列為小學體育必修課,逐漸加大足球教學的比重,要求每周有1-2足球課,傳統學校或條件成熟的學校今後應增加至2-3節,力爭做到每個學生都學會踢足球。
(二)氛圍布置
各校應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可出版校園足球活動宣傳欄,或指導製作繪畫書法,或收集校園足球文化相關資料、宣傳報道;其次可定期評選校園「足球小將」等;第三,可在校園適當的地方建設足球訓練區、「足球樂園」等。
(三)隊伍建設
1、各校應聘請專業的足球教師或校外足球教練,力爭做到配備專職足球教師、教練。
2、加大教師專業化建設力度,積極組織足球教師或教練參加專業技能的培訓,努力提高專業素養,提升技術水平。
(四)夯實活動
1、各校結合校情實際,組織全體師生編創推廣「足球操」等校園足球系列活動,力爭做到師生共學、人人同樂。
2、各校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調動學生的創造性,以足球運動為主題,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足球趣味活動和足球交流活動。
3、各校應將足球比賽制定為校園運動會比賽項目之一,每年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校園足球聯賽,分高、中、低年級進行分組競賽,並評選校園「足球小將」、「足球新星」等。
4、各校可計劃組建家長足球隊或拉拉隊,讓家長也一同參與到校園足球中來。建立學校與家長溝通平台,獲得廣大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推動足球活動的全面開展。
5、教委辦將於每年6月份分別組織鎮小學教師組、學生組足球聯賽,進行互動交流。透過足球,加深校與校之間的聯系,建立足球互助交流校,攜手進步、共同成長。
6、教委辦將擇優推選有足球特長的教師,組建鎮小學教師足球隊,定期組織訓練,積極參加市級以上有關比賽活動。成立足球專項教研組,夯實科研工作,定期到學校指導足球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升我鎮師生足球技能水平。
7、教委辦將不定期到各校檢查校園足球活動開展情況,根據檢查考評情況,擇優表彰部分工作先進單位,同時對於個別不開展或馬虎應付的學校將給予通報批評並約談有關責任人。
(五)激勵機制
1、各校應結合校情實際,制定校園足球激勵機制,每年對學生足球基本技能進行測試,並把學生足球特長水平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2、完善獎勵政策,針對考核情況,鼓勵成績優異者,對足球項目成績優秀的班級或學生進行獎勵。
(六)保障安全
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制定應急預案和應急保障措施,配備足夠應急人員、必備器械和葯品,以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
2、全方位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原則,使全體師生牢固樹立「防患險於事故,責任重於泰山」的安全意識,不斷提高處置足球運動員安全事故的能力水平。
3、盡可能為全體運動員購買保險,或找有資質的企業提供車輛,盡量避免和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全體足球教師、教練,不僅要加強對學生技術動作的訓練要求,也要加強學生的理論學習,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在扎實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足球訓練能力。
❾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
《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溝通課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學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我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四突出」為教學理念:即突出活動過程,啟發自主參與;突出語文知識的整合應用,體現師生的合作創新;突出實踐體驗,協調發展;突出「校本課程就在身邊」的活動過程與策略,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呈現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具體做法如下:
1 將口語交際、習作融於活動中 , 開展綜合性學習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訓練要求,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過程。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不同,把聽說讀寫巧妙地融合到活動中。例如以「我愛家鄉」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活動內容:(1)了解家鄉的歷史 請學生當一回小記者,采訪有關人士或咨詢周圍人,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名優特產。(2)聽爺爺、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了解他們兒時的生活經歷。以日記的形式寫一篇「我和爺爺奶奶比童年」的小練筆。(3)利用口語交際以「濃濃的鄉情」為交流內容,把自己收集的所見、所聞、所感和其他同學交流。在牡丹江的旅遊文化節期間,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我為客人做導游」等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口語交際及寫作知識整合於綜合性學習之中,注重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優化.,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書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學會學習,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2 提倡課外專題性閱讀,開展綜合性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會不會閱讀,決定著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書籍是人類永恆的精神食糧,古今中外的大家,無不從閱讀中汲取營養。 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可以突破課時的局限、教室空間的束縛以及教材的拘囿,開設一些適合學生課外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在「我愛閱讀」為專題的綜合性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在閱讀中引領學生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讀書和習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激起閱讀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1)圍繞一個小主題確定閱讀內容,如英雄成長的故事、科學家的故事、科普讀物等,讓學生和好書交朋友。一段時間按學生的讀書進程安排一個小專題內容,在班級中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2)引導學生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與愛讀書的人交流讀書體會。(3)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的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並做書目。(4)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5)結合口語交際引導全班同學就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展開深入交流,利用交流平台交流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
重點以探究「讀書方法」為線索,以「課外自由閱讀喜愛的書」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指導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找到喜歡的書目和讀書方法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在談古論今中,激發讀書興趣。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課內課外綜合性活動的進行,加強了教材的整合和課內外的結合,把讀與悟、讀與寫,讀書與活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學生對閱讀充滿了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習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也是對《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的具體實踐。
3 倡導合作學習方式 , 開展綜合性活動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是學生個體學習的有效補充和有力延伸。綜合性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主動深入地解決問題,增加學習的信息量。提供學生交流情感,展示個性的機會。「遨遊漢字王國」的綜合性學習,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材編排,突破了以課文為主體的單元結構。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特別是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這也是學生第一次開展較長時間的綜合性學習,為保證活動的效果,我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內容:(1)活動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制定計劃。活動結束後,以小組展示和交流活動成果。(2)舉行猜字謎游戲。各小組自選內容,同時開展不同的活動。如第一小組猜字謎,第二小組搜集歇後語,第三小組搜集帶諧音的笑話,第四小組了解漢字的來源。由於各小組學習任務的不同,教師要及時進行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要求小組明確分工,每個成員都有具體的任務。(3)以小組為單位開成果匯報會,共享學習成果。可以說,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增強了團結合作的思想意識。在交流評價中,促進了情感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4 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開展綜合性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和生活緊密相關。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藉助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綜合性學習,可以使學生生活的空間是學語文、用語文,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我在綜合性學習中努力體現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社會教育資源,開展扎實有效地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在各種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指導學生在學校開展演講、辦手抄報、演課本劇等活動。在節假日,提倡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外出旅遊,進行參觀訪問。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家庭做調查采訪,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等。通過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深入社會實踐,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放了語文課程。在「節約用水,愛護我們的家園」活動中,讓學生寫倡議書,設計公益廣告詞等一系列活動,體現語文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同時也達到了「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的效果。可以說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空間就有多大。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准注重學生對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較好地整合了知識與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收集、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它將課堂的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得以實踐,也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意義深遠。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在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❿ 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上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合理安排語文實踐活動內容。
針對不同年級應該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 小學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立足教材,拓寬視野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們的語文課還沒有達到完全脫離教材的地步,這是由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決定的。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1.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往往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如在上六年級習作《蘋果家族》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走進圖書館查閱資料,到電腦室上網,了解蘋果的歷史、種植要求、種植地區、常見品種、營養價值等情況,並整理成文字資料,作好充分准備;接著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蘋果家族」的某一方面,比如「我的家族史」、「我的營養價值」、「我們家族的『四大天王』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爭先恐後。
2.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的視野
我曾聽到過我校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學了《嫦娥奔月》這一課後,設計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心中的神話故事》,其活動環節為:趣味引入——片段欣賞——角色再現——故事瀏覽——創作聽評——作品推薦。在准備過程中,學生讀了許多神話故事:《開天闢地》、《精衛填海》、《哪吒鬧海》……他們還挑選自己喜歡的神話角色,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在匯報展示活動中,有的學生講故事,有的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據執教老師說,自開展活動以來,學生不僅閱讀了大量神話故事,而且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喜歡,學有收獲。另外,在學了《望月》這篇文章後,我引導學生開展了以《月》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說「月」詞,造「月」句,誦「月」文,講「月」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藍本,適合學生需要的內容作為開展實踐活動的內容,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文底蘊,提高思想品位。
(二)聯系生活,感受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現了對生活的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力求讓學生密切關注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打通,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麼辦?以往,一般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我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我校一位語文教師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可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低段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走進社區,體驗生活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話說莫城」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創新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我們學校地處常熟招商城附近,給我們創造了活動的好條件,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家鄉而驕傲,我應為家鄉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詩意棲居的家園,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做到「三性統一」。
通過扎扎實實、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認識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
活動要注意「三性統一」:即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相統一,要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一)講究趣味性,「樂」中學習。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的一種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實踐,它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尊重主體,就要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天生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項目首先是要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來勁,就躍躍欲試的。
如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中高年級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寫一篇《找春天》的作文,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我們就設計了《我們愛春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許許多多活動的點子: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課本尋找春天,描繪春天,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謎語、俗語、詩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經過取捨加工和改造,編成小報來描繪春天;學生也可以在教師、家長等導師的組織下走出課堂去觀賞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細細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飛多姿多彩的風箏,或到小河裡嬉戲活潑可愛的小魚,或到草地上打幾個滾,親親那柔嫩的小草……並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歡樂或拍成照片,或攝成錄像;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想像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賞春思春,當學生陶醉在濃濃的春意中時,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從此時此地此景遙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長城內外的美景,聯想到為了祖國永恆春色而辛勤勞作的人們,此時,學生就可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內情與外景交融在一起,詩情畫意油然而升,每個學生的眼前會涌現出一幅幅無限美好的春景圖。當然,孩子們會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或吟春、頌春,或寫文,或作詩,或繪畫,或譜歌……這樣,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豐富了「春」的語言,體驗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同時還培養了欣賞、想像等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這樣讓學生充滿興致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正是學生願意參與的,也正是學生夢寐以求的。
(二)、注意實踐性,「行」中探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生活性的特點。它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如我們引導學生開展「我喜愛的一種植物(或動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飼養一種小動物或種植一盆花、一棵草,觀察動物吃食、活動、睡覺等生活習性,觀察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向行家請教一些種植養殖的有關知識。教師則引導學生把種植養殖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一記敘下來,記敘的形式也可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學生通過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後,與人合作、收集信息、學以致用等多種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視開放性,「活」中鍛煉。
綜合實踐活動由於具有內容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的特點,適應了兒童群體智能的多元傾向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能夠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方式學習。為此,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注意實施開放性原則,真正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如學習了《台灣的蝴蝶谷》這篇課文後,學生想開展「了解台灣」的綜合實踐活動,他們列出了好多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如了解台灣的歷史,了解台灣的名勝古跡,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了解台灣的風味小吃,了解台灣的發展變化,了解台灣的環境,甚至還有學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陸和台灣現形的關系問題……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途徑也可多種多樣,可以查閱書報、上網瀏覽,可以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可以請教他人……呈現活動的成果更是可以豐富多彩:錄像、照片、編輯小報、繪成圖畫……通過這些開放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活」的更廣闊的求知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能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語文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舞台。學生在動態、多維的天地里,才能把心靈深處的內在感悟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中要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學習方式的革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塑造完善的人格個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為之探索,為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