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哪個大師有一本上語文課的書

哪個大師有一本上語文課的書

發布時間:2022-02-16 20:43:24

1. 語文課前讓推薦本書 誰能給我推薦一本啊謝謝了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銅城除過河南人之外,從北方黃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區貧困縣漫流來的鄉民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煤炭業,這里就成了中國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來無數尋找生活出路的人。在這個口音五花八門的「聯合國」里,由於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這城市四周全是山樑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農業人口遠比不上黃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說和擁擠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為事農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這些山山峁峁竟然長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還有一些樹木梢林,顯得比黃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風光。每當入秋之時,有些山上紅葉如火,花團錦簇般奪人眼目…… 山樑土峁間,由於地層深處挖掘過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時有下陷,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裂縫往往撕破了幾架山樑,甚至大冒頂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圍里氏三級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華里處就是黃河,它帶著成千上萬噸泥沙沉重地喘息著淌向東方…… 城市在這條狹長的山溝里只能擺下一條主街。那商店鋪面,樓房街舍,就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街道,沿著鐵路兩側,沿著那條平時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鱗次櫛比,層層疊疊,密集如蜂房蟻巢,由南到北鋪排了足有十華里長。 火車站位於城市中心。一幢長方形的候車室塗成黃色,在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裡顯得富麗堂皇。除過南郊軍民兩用的飛機場,火車站不大的廣場也許是市內最為開闊的地方了。 火車從這里向南,穿越綠色的中部平原,五六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而向西,向東,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鄰近幾個省份。這個火車站每天上下午分別和省城對開兩趟快慢客車,其餘就全都是運煤車了。 從隴海鐵路岔出來的這條支線,它的最後一節鐵軌並沒有在這個車站終止。這鋼鐵階梯又在這里岔出兩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東西兩面二十多個礦區。 外地人提起銅城,都知道這是個出煤的地方,因此想像這城市大概到處都堆滿了煤。其實,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量很小的煤礦,其餘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里。 當你沿著鐵路支線拐進這些山溝,便會知道那裡有著多麼龐大的世界。這些相距只有十來里路的煤礦,每個礦區都有上萬名工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縣城的規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聳的井架,隆隆的機聲,喧囂的聲浪,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些小小的山溝山灣,怎麼能承載了如此大的負荷?

2.《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展現了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垂涎。作品清新流暢、質朴無華,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讀後盪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一本風靡全亞洲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曾高居日本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
這當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許多人認識這位日本人就是從這本書開始。全書以回憶為線索,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無聊。村上通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強調了他在以後書中不斷反復強調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

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於一次偶然相遇,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我本人認為,內容錯綜復雜,不仔細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為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本書充滿浪漫的傳奇色彩,章章奇特新穎,引人入勝。
故事性很強, 很耐讀!

5.《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這是是1969年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曾連續70周排名暢銷榜,37年銷量達2000萬冊。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電影,發行世界各國,受到普遍歡迎,據小說改編的三部電影有兩部獲奧斯卡獎。《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種根植於美國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悅因素,使讀者近距離觀察到一個令人震顫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階層,獻給讀者一場凶險生活方式的饗宴。 黑幫故事的經典~!

6《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風靡全球、超級暢銷的哲學奇書
全世界最易讀懂的哲學書
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
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秀作品獎"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7.《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雖然只有十幾萬字,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生過巨大影響。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裝束打扮,講「霍爾頓式」的語言,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願望。經過30多年來時間的考驗,證明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代經典小說」之一。現在大多數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

8.《萬曆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萬曆十五年》由黃仁宇先生於1976年在美國所著,在國內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眾的注意。其實這一年大明王朝並沒有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不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這一年發生的許多瑣細小事,卻如青萍之末成為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元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在年底歿了,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了:始建宮室,布教令於部中,禁暴亂,戢盜竊,立法制……然而朝廷卻未予注意;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出征英吉利,揭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9.《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美的歷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千年的藝術、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的「龍飛鳳舞」,殷周青銅器藝術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補」,楚辭、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繪畫以及詩、詞、曲各具審美的三品類,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多發前人之所未發,此書於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達幾十萬冊。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圍城》 作者:錢鍾書

《圍城》是中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作者錢鍾書1910—,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留學英、法,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圍城》動筆於1944年,完稿於1946年,其時,作者正蟄居上海,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裡憂世傷生」《圍城·序》,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對學術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後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著作《談藝錄》。

就憑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錢鍾書成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小說大師級人物。本書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來,有多少人為它哭,為它笑,為它深深長嘆,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沖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錢鍾書的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

11.《活著》 作者:余華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 在我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來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分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那句老話: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而活著。

12.《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慾望.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法國《讀書》雜志在評論《許三觀賣血記》時說道: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朴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余華目前正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愛情故事,從文學風格上說,這將是一部與《許三觀賣血記》迥然不同的作品,這部小說將於明年初完成. 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長度的迷戀,一條道路,一條河流,一條雨後的彩虹,一個綿延不絕的回憶,一首有始無終的民歌,一個人的一生.這一切尤如盤起來的一捆繩子,被敘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盡頭. 在這里,作者有時候會無所事事.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發現虛構的人物同樣有自己的聲音,他認為應該尊重這些聲音,讓它們自己去風中尋找答案.於是,作者不再是一位敘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聽者,一位耐心,仔細,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聽者.他努力這樣去做,在敘述的時候,他試圖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覺得自己應該是一位讀者.事實也是如此,當這本書完成之後,他發現自己知道的並不比別人多. 書中的人物經常自己開口說話,有時候會讓作者嚇一跳,當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話在虛構的嘴裡脫口而出時,作者會突然自卑起來,心裡暗想:"我可說不出這樣的話."然而,當他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當他閱讀別人的作品時,他又時常暗自得意:"我也說過這樣的話." 這似乎就是文學的樂趣,我們需要它的影響,來糾正我們的思想和態度.有趣的是,當眾多偉大的作品影響著一位作者時,他會發現自己虛構的人物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影響著他. 這本書其實是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里虛構的只是兩個人的歷史,而試圖喚起的是更多人的記憶.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坦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
既是慷慨動人的革命書籍,又是高雅純正的文學名著,本書充滿深刻描寫人情人性的藝術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土地最寬的前蘇聯,《牛虻》擁有著無數的、幾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會的叛逆。年輕時經歷過幾番刻骨銘心的感情苦難。他曾因無知而鑄成大錯。他最熱愛的姑娘,給予他慘痛的心靈傷害;他尊敬的生父,卻是兇殘的政敵!然而他義無反顧地追真理,拋棄了愛情與生命――為義大利的獨立與自由。牛虻,成為青年人心中「堅強」的化身! 小說圍繞牛虻,戀人瓊瑪以及性格復雜的蒙泰尼里主教展開,線條簡明而又寫得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顯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濃厚的藝術功力。

14.《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嘯山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說」,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畢生的唯一力作。棄兒希刺克厲夫被「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蕭收養,恩蕭的女兒凱瑟琳與他從小友愛,產生了熾烈的愛情。而莊主的兒子辛德雷卻仇恨他,老恩蕭死後,把他降為奴僕,百般凌辱。凱瑟琳為了得到「畫眉山莊」主人林頓的財產資助希刺克厲夫而嫁給了林頓。希刺克厲夫得知後憤然出走。幾年後,希刺克厲夫致富歸來,使辛德雷傾家盪產,並誘騙林頓之妹與他成婚,恣意虐待。凱瑟琳終因不能同希刺克厲夫結合而凄然病逝。

15.《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塵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來的小說,該小說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壩地區,當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統治著,麥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塵埃落定》講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這當然是一個很民族化的題材。因為作家的族別,他的生活經歷,這個看似獨特的題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必然,但小說並不囿不於民族題材,小說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義。這使《塵埃落定》在題材上不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義。《塵埃落定》寫的是歷史,但歷史也是一種現實,而這種現實得到更為充分的表達,它的面貌會更加文闊,更加深遠。同一種空間,也就是具有演繹多種故事的可能。關於這段歷史,阿來說「史是寫出了它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我對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崙全傳》 作者:劉樂土

1804年,在一個盛大無比的典禮中,拿破崙?波拿巴為自己加冕,成為法國的皇帝。他的法語帶著濃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來好像不大適宜做法國的領導人。可是他卻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 他是一個軍事天才,鐵蹄踏遍了整個歐洲大陸和埃及……1815年,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滑鐵盧戰役里使他一敗塗地。拿破崙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個英國的小島上,6年之後與世長辭。 拿破崙還是一位既愛江山,也愛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風流情債無數……他獵取美女芳心的招法,與他天才的軍事才幹一樣出類拔萃……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動、最細膩展示拿破崙軍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喬戈的哥哥被仇家殺死,從那一刻起,喬戈的生活便離他而去。根據統治阿爾巴尼亞北部高原地區的卡努法典:如果一個人被殺死,他的家人必須為他報仇。喬戈無法擺脫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殺了那個兇手。在被死者家屬追殺之前,他被允許了三十天的休戰協定,於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兩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後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與喬戈的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來自都市,對高原文化充滿嚮往。新娘迪安娜對被死亡威脅著的喬戈一見鍾情,與此同時,喬戈也想在四月轉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當人一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就陷入一場追殺或者殺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暫和倉煌。《破碎的四月》以簡潔、詩一般的筆調講述了一個人一個月的故事,卻反映了一個民族幾百年的固擾和悲劇性。..........*///

2. 有沒有誰推薦一本書,關於語文課外知識的

小學語文知識大全》 河海大學出版社 八佰伴 精銳 教育 楊老師

3. 《大師語文課寫作72講》的體裁是什麼

客觀說,在媒體工作,讀了很多的書,也寫了不少的文字稿。但是因為不是文學專業科班出身,一直也在自學寫作的基礎功。拿到這本書時,就知道這本書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指導書」,再一看作者,就感覺自己賺了,兩位大師,葉聖陶和夏丏尊,學識淵博,志趣相投,都以教育為己任,且在大中小學都做過教學與管理的工作,他們把語文教學中寫作的視角、技巧全方位地向你講述了「現代文章學」以及極其規范的「寫作指導」,教你的72堂語文課,更可以說,大師手把手教你的寫作秘笈。通過這72篇文章,會讓讀者的寫作思路豁然開朗,也會讓你對寫作的興趣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和拓展。
網路了一下,原來中華書局出版過夏丏尊和葉聖陶不少語文教材,看來我真的要好好補補課呢。這本《七十二堂寫作課》就是之前的《文話七十二講》,經典中的經典。現在開明出版社重新修訂出版,讓更多的人學習中學國文教學的長處,彌補不足,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七十二堂寫作課》是一本側重文章形式的書,所選取的文章雖也顧到內容的純正和性質的變化,但文章的處置全從形式上著眼。每一課都自成獨立的體系,每一篇又都不長,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接著次序又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新穎實用。前有文話,講述文章理法,後有練習,可以將所學復習和檢驗。
這本書72講,從「文章的面面觀」開始 ,闡釋了中學國文科的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閱讀和寫作的學習」,接著講「文言體」和「語體」,不得不說,我們現代人都缺乏對文言體的閱讀和領悟,文章分類後,作者開始向我們講了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學體裁,比如應文文、書信、和記敘文,緊扣的是應用文和記敘文的「形式」,在對日記、游記、隨筆,以及記敘文,講的最深入的是直接和間接經驗,在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書、說明文這幾種體裁對「說明文」的剖析最為細致和詳盡;議論、詩歌、小說、戲劇,每一類別都有十分精到又淺顯易懂的見解與指導,其中議論文不但內容涉及了議論文的主旨、立論和駁論,同時也闡述了議論文常用的三種推理方式,即演繹、歸納和辯證法。可以說這本書不但是民國中學生的一本極好的教材,更是我們現代人學習寫作、提高寫作技能的好書。

有時候覺得自己讀書真的挺多的,前幾年,一年讀一二百本自我感覺就挺牛X的,但最近兩年掌握了讀書的方法,真正的做到了高效快速閱讀,每年就可以達到三四百本,粗讀和隨手翻閱的數量還不算。但其實大伽們一年讀六七百本書的人大有人在,不但輸入快,輸出也非常快,這一點讓我很慚愧,我總是不斷給自己找理由,比如在身邊自己也算是一個「讀書小伽」,比如工作實在太忙……可是當你把視線投向更遠、更廣闊的讀書圈,就發現自己實在是很渺小,需要向太多的人學習。讀書和寫作是分不開的兩項能力,這本有關寫作的書,真是讓我可以靜下心研讀和學習,讀了兩遍,遠遠不夠,還要在以後的寫作中不斷地翻閱和查詢,同時跟著大師的指點,改正自己的不足,希望未來讀書和寫作都能上一個新台階。
綜上,說的都是這本書的優點,也的的確確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無論是大中小學生,還是成年人,都會在寫作中有不同程度的收獲,但我也想說明一點,由於這本書是大師那個時代寫給民國中學的語文教材,語體上就是半文言半現代,可能有的人讀起來會不習慣,甚至有的人如果對文言體讀的特別少,也會影響理解和領會。如果要再說一個缺點,那我想說,這本書實在是太完整,太系統化了。我准備再無數次閱讀和學習,真正內化。力爭勤於閱讀,逸於寫作。

4. 別了,語文課選自哪本書

語文課本選自哪本書?這就完了沒有沒有作者嗎?沒有具體的一些情節

5. 在語文課本中,有哪些老舍的作品

老舍的作品一共有5部,分別為:

1、《母雞》,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6課

2、《貓》,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15課

3、《草原》,是小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1課

4、《北京的春節》,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6課

5、《養花》,是小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綜合復習

(5)哪個大師有一本上語文課的書擴展閱讀: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6. 有沒有一本書關於從生活各個方面學語文的

很偶然地在網上看到,有人談到自己閱讀《資治通鑒》的經歷,說:
《資治通鑒》絕對是對我影響非常大的一本書。2001年3月,我跟同學閑聊古今中外,竟然扯到了《資治通鑒》。他說他家有三大本,我要的話,可以借給我。在這之前,我只看過語文課本上選的《赤壁之戰》。我當時沒想什麼就借來看了。
那一年春天,我的時間全部花在這部書上。我連課都顧不上了。我當時還真是看不懂。只好硬著頭皮看下去。我讀白話文的速度很快,一個小時100來頁沒有問題,而我讀《資治通鑒》,一個小時勉強只能讀20來頁。可見當年的水平有多差。後來因為功課一退再退,而且馬上高三了,我不能再這樣子持續的讀課外書了,我也沒有把這本書讀完。只讀了一大本。也就是停在三國時期。
這應該算是我讀的第一部國學名著。讀那本書,我的文言文水平提高了非常多,視野也大大地開闊了。
他說:「讀那本書,我的文言文水平提高了非常多」,我非常相信這一點。讀過《資治通鑒》的三分之一以後,文言文水平不可能不提高。而且我還相信,不僅是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會大大提高,白話文的閱讀乃至寫作能力也同樣會大大提高。
實際上,語文能力的培養,就是這樣簡單。好好地讀一本有分量的好書,甚至是好好地背誦幾十篇好的古文,也就有了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黃葯眠回憶自己當初的語文學習時講:他讀小學,讀的都是古文,「《滕王閣序》、《進學解》、《赤壁賦》等等」。「在這個高等小學讀了三年以後,我的古文寫作基本過關」,「可以說,我的寫作的基本功,在縣立高等小學已完成了。」
為什麼現在卻這么「麻煩」:讀書讀了十年,十幾年,閱讀與寫作能力仍然很差?主要原因是學習不得法。
古人學習語文,直接面對的是篇章。今天,我們斤斤計較的卻是「字」、「詞」。我們總是認為,篇章的基礎是「字」、「詞」,因為文章是「字」、「詞」組織起來的,所以,要學好文章,就需要打好基礎,於是,我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字、詞的積累、分析與研究上了。於是,我們指導學生積累字詞,讓他們掌握各個詞的基本含義、引申義……考試主要也是考這些。
這是上了語言學家的當。
文章閱讀與寫作能力,固然得認識一些字,但主要是通過閱讀好的文章才能提高。而且,這一過程恰恰又是進一步理解字詞的過程。就是說,必須是通過文章閱讀、背誦,才能掌握字詞。這就好比是,鍛煉身體,固然也表現為肌體的細胞的健康,但我們不能是一個一個地「鍛煉細胞」。
實際上,許多有識之士早就看出這個問題。周谷城先生就說過:
我們要知道,識字量不是用識字的方法所可以增加的。因為字不是單獨可以識的,如此識法,即使識了,未必能讀書看報。我還記得,在中學時代,因學英文,會把一部字典從頭到尾讀得爛熟,但是遇到了生字,還是不懂,反而愈弄愈糊塗了。因為一字一義的極少。任何字的真意義必須看他的上下文而定,所以就是已識的字,換了一個新的位置,也許意義與所識的大不相同。
他還說道:
我們可以說,識字不是文字教育的基本,而且識字與讀書在心理上是根本不同的兩種心理過程,甚至於會相互沖突。因為讀書重了解意義,識字往往斤斤於形音的認識。讀書時太重形音,則讀不快,甚至於不易獲得全篇意義。反過來說,一篇文中或一本書中有若干字不識,只須大意可懂,盡可以不去管他,至於字的音不識更不重要,技術字的形記的清楚,也情有可原。
「一篇文中或一本書中有若干字不識,只須大意可懂,盡可以不去管他,至於字的音不識更不重要,技術字的形記的清楚,也情有可原」,這是非常高明的讀書方法,今日的學生,若果真這樣讀書,哪怕是只讀一本有分量的好書,也就可以獲得不錯的閱讀寫作能力。
不過,現在有個問題:這樣做,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是有了,但無法應付語文考試,因為現在的語文考試,幾乎是專找那些你可能「不識」的字、詞來出題。

語文學習的「大鑽石」與「小破片」
古人學習語文,沒有現在意義上的教材。當時,認識了兩千來個漢字之後,就是讀書。而且,老師也不講解。書讀多了,意思自然懂得。
現代語文教育,有了課本。但上個世紀前期,雖有課本,學生的語文學習卻不以課本為限。許多人還是讀書、讀整本的書。而且,這也是當時許多學人的主張。
如胡適就明確說過:
單靠七八十篇的古文選本,決不能教到什麼成績。古文讀本的大病就是沒有興趣,沒有系統,所以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像《漢高祖斬丁公論》,實在是毫無意思。我說與其讀《范增論》,不如看《史記》、《項羽本紀》,給他們一些有系統有趣味的材料。像《史記》,《漢書紀事本末》一類的大部書,讓他們自己去摸索,應該有更好的成績。我們從前念書也沒有什麼人教,差不多完全是自己暗中摸索出來的。
教育家陶行之也是這樣認為的,他說:
中國的教科書,不但用不好的文字做中心,並且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課教幾個字,傳授一點零碎的知識。學生讀了一課,便以為完了,再也沒有進一步追求之引導。我們讀《水滸》、《紅樓夢》、《魯濱孫漂流記》一類小說的時候,讀了第一節便想讀第二節,甚至從早晨讀到夜晚,從夜晚讀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氣讀完了才覺得痛快。中國的教科書是以零碎文字做中心,沒有這種力量。有人說,中國文人是蛀書蟲。可是教科書連培養蛀書蟲的力量也沒有。蛀書蟲為什麼蛀書?因為書中有好吃的東西,使它吃了又要吃。吃教科書如同吃蠟,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連蛀書蟲都養不成!
叔本華曾說:「一顆大的鑽石如果打得細碎的話,這些小破片價值之總和,無法和它原本的價值相比擬;一支龐大的軍隊,若把它分成若干小部隊,則威力必大減,發生不了什麼作用。同樣,偉大的精神,若使之中斷、攪亂、破壞或轉向,它和普通精神已無任何差異。」
這並非就書本與「課文」的關系立論,但書本與「課文」的關系卻也如此。整本的書就是「大鑽石」,課文就是「小碎片」。
多年以來,我們的學生接觸的不是「大鑽石」,而只是「小破片」。這是目前語文學習的最大的問題。

中國傳統語文教育不教「字詞」
近百年的語文教學,其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字詞教學」。為此,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古人是怎樣做的呢?簡單說,古人,也包括上個世紀前期家塾的語文教學,基本沒有「字詞教學」。
古人讓孩子讀書,並不講其中字詞的「意思」。字詞的「意思」,兒童是在大量讀書的過程中自然懂得的。
對此,趙元任講過:「從前所謂『念書』就是念書,先生不一定講,學生也不一定懂,真是『讀書不求甚解』,可是過了一陣,甚至過了多少年,書里的意義漸漸地明白了。」
鄧雲鄉也說:傳統語文教學也有「講」,但是——
這個「講」,現在的讀者要理解,不是一般講解詞句意思,這是靠熟讀背誦當中自然理解,老實說是不必講的。明清兩代八股文教育中的所謂「講書」「開講」,都是講《四書》中的每一句話如何發揮,如何寫成一篇八股文。
對此,周振甫說得更明確、更細致。他寫過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我們怎樣學習古文」,文章用「立體的懂」概括傳統語文教育不講「字詞」的特點和優點。他說道:
不論唐代人或是近代人,他們從小就能讀懂古文,不僅會讀,還會寫古文和舊體詩。為什麼現在人讀懂古文會成問題呢?這當跟讀法有關。我曾經聽開明書店的創辦人章錫琛先生講他小時的讀書。開始讀《四書》時,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師是不講的。每天上一課,只教孩子讀,讀會了就要熟讀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課,再教會孩子讀,讀熟背出。到了節日,如陰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七月七日的乞巧節,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年終的大節,都不教書了,要溫書,要背書。如在端午節把以前讀的書全部溫習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終,要溫習一年讀的書,全部背出。……因此,像梁啟超的「六歲畢業《五經》」,即六歲時已把《五經》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歲能日綴千言」。因此,《唐才子傳》里講的「六歲善辭章」,「七歲能賦詩」,……也就不奇怪了。
我向政協委員張元善老先生請教,問他小時怎樣讀書的。他講的跟章錫琛先生講的差不多,他說開始讀時,對讀的書完全不懂。讀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貫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體的懂」,它關鍵就在於熟讀背出,把所讀的書全部裝在腦子里。假如不是熟讀背出,把所讀的熟書全部裝在腦子里,讀了一課書,記住了多少生字,記住了多少句子,這只是「點線的懂」。記住的生字的點,記住的句子是線。點線的懂是不夠的。因為一個字的解釋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關系而有變化,一個字在不同的結構里會有不同的用法,記住了一個字的解釋和一種用法,碰到這個字的解釋和用法有變化時就不好懂了。……把一部書全部讀熟就不同了,開始讀時不懂,讀多了漸漸懂了。比方讀《論語》,開始碰到「仁」字不懂,「仁」字在《論語》中出現了104次,當讀到十幾次「仁」字時,對「仁」字的意義漸漸懂了,當讀到幾十次、上百次時,對「仁」的意義懂得更多了。因為熟讀背誦,對書中有「仁」的句子全部記住,對有「仁」字的句子的上下文也全部記住,對於「仁」因上下文的關系而解釋有變化也罷,對有「仁」字的片語因結構不同而用法有變化也罷,全都懂了,這才叫「立體的懂」。
可以說,周振甫已經把道理說得非常清楚了。
甚至,學習過漢字的日本人也有這方面的經驗。如日本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湯川秀樹講自己小時學習漢文典籍的經歷時,就說:
入小學以前,就學了中國的各種古典,其實只是跟在祖父的後面吟誦,開始當然是不懂,但奇怪的是,雖然沒有人教,後來竟也似懂非懂了。
我們常常給孩子講字詞的意思,也就是「解詞」。其實,有經驗的外國教育家也早就知道,解詞教學徒勞無益。俄國的文學家也是教育家的托爾斯泰,自己的經歷體會道這一點,他說:
我們應該承認,最近兩個月來我們不止一次地對此作了實驗,每次學生都表現出強烈的厭惡,這證明我們所採取的方法是錯誤的。通過這些實驗我才確信,解釋詞和詞語和言語的意義,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對天才的教師了是如此,至於平庸的教師所喜愛解釋的「好多就是不小的一大群」之類的解釋就更是不必說了。解釋一個什麼詞,比如說「印象」這個詞,你不是在要解釋的詞的位置上加進另一個也不懂的詞,便是加進一系列像該詞一樣不明白其聯系的詞語。
總之,學習語文,關鍵是多讀文章;文章讀得多了,特別是能夠將這些文章背誦下來。其中字詞的意思自然就能夠懂得。一時不懂,慢慢也肯定能夠懂得。
我們的語文教學,之所以少慢差費。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我們的孩子沒有多少時間讀書,這些時間都用到「字詞教學」上了。實際上,我們若是讓孩子多讀書,這些書籍的字詞本來是早就可以認識、掌握的。

語文學習,須讀「閑書」
近百年來,語文教育的一大問題的過於重視「教科書」,以為學習語文就是學習這些教科書中的「課文」。而實際上,這些課文沒有多大的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讀「閑書」,主要是讀整本的小說。
五四時期,胡適就積極倡導通過閱讀小說來學習語文,說道:「按良心說,我們的成績完全是從《三國演義》、《水滸傳》、《新民叢報》等有系統有興味的文章得來的。」
葉聖陶早年也主張讀整本的書,主張用整本的教材做國文教材。他認為:單篇短章的教材將使學生眼花繚亂,心志不專,彷彿跑進熱鬧的都市,看見許多東西,可是一樣也沒有看清楚。並且讀慣了單篇短章,老是局促在小范圍之中,魄力也就不大,遇到了大篇,將會望而卻步。如以整本的書為教材,雖然在短短數年讀不了幾部,但卻可藉此養成讀「書」在習慣和能力。
葉聖陶說的整本的書,主要也是小說。因為他說到:很有些人是因為「偷空看了《三國演義》」而獲得了寫作能力。
陶行知也主張閱讀小說,他反對只學教科書,認為語文的教科書沒有什麼用處,不如讀小說:
中國的教科書,不但用不好的文字做中心,並且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課教幾個字,傳授一點零碎的知識。學生讀了一課,便以為完了,再也沒有進一步追求之引導。我們讀《水滸》、《紅樓夢》、《魯濱孫漂流記》一類小說的時候,讀了第一節便想讀第二節,甚至從早晨讀到夜晚,從夜晚讀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氣讀完了才覺得痛快。中國的教科書是以零碎文字做中心,沒有這種力量。
余冠英也說:「我想大家都曾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凡是寫作和欣賞能力較高的學生都是愛看『閑書』的。他們正因為多看『閑書』才提高了寫作和欣賞的能力。教本和教師的力量都不如『閑書』(我們自己學國文的經驗也可以印證。)」
季羨林小時候也非常愛看「閑書」。他說:
在我讀小學時,小說被稱為「閑書」,是絕對禁止看的。但是,我卻酷愛看「閑書」。高級的「閑書」,像《紅樓夢》、《西遊記》之類,我們看不懂,也得不到,所以不看,我們專看低級的「閑書」,如《彭公案》、《施公案》、《濟公傳》、《七俠五義》、《小五義》、《東周列國志》、《說唐》、《封神榜》,等等。
他認為,正是這些水平並不高的「閑書」,培養了他的寫作能力:
我覺得,我由文言文改寫白話文而絲毫沒有感到什麼不順手,與我看「閑書」多有關。我不能說,每一部這樣的「閑書」,文章都很漂亮,都是生花妙筆。但是,一般說來,文章都是文從字順,相當流利。而且對文章的結構也十分注意。
其實,西方人也是這樣。如盧梭在《懺悔錄》中就講:
我母親留下了一些小說,吃過晚飯我就和父親讀這些小說。起初,父親不過是想利用這些有趣的讀物叫我練習閱讀,但是不久以後,我們就興致勃勃地兩個人輪流讀,沒完沒了,往往通宵達旦。一本書到手,不一氣讀完是決不罷休的。有時父親聽到早晨的燕子叫了,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
他說,這種方法,不久便使他「獲得了極端嫻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的所謂第八次語文課改,看上去轟轟烈烈,但實際上改革非常有限。還只是在「教科書」的框子里轉。而且,已經編出的幾套高中教科書,實際上是一個模子鑄出來的。除了選篇稍有不同之外,其他都一樣,原因很簡單:教材都得送同一個專家組評審,都只能接受這一專家組的意見,原本有些特色的,也必須將特色「清除」,否則是不能通過的。這樣的改革不是改革。
若能讓學生用大量的時間閱讀小說,通過閱讀小說快速地獲得了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這才是真的改革。
當然,語文高考也得變。不變,大家縱然懂得閱讀小說有千般好,也還是不敢讀小說。

當年的文史大師怎樣學語文?
二十世紀前期,雖然已經有了西式的學校教育,但當時的語文教育是「雙軌」或「復調」的,特別是許多有文化的家庭,主要仍然是採用傳統的語文教育方式。
傳統語文教育大致是這樣:前一兩年是識字教育;用一年或兩年時間,讓兒童認識兩千左右漢字之後,就開始閱讀經典。讀的范圍,包括儒家經典「五經」及《論語》、《孟子》等,到南宋朱熹將《論語》、《孟子》與《中庸》、《大學》編在一起之後,兒童往往先讀《四書》,一般是先讀《論語》,再讀《中庸》或《大學》,最後讀《孟子》。《四書》讀完,再讀「五經」。
王運熙講:「我五六歲時,他(父親)即教我念一些唐代絕句,引起我對古詩的愛好。我在九歲時初小畢業,父親叫我留在家裡在他指導下學習,以讀古書為重點。這樣一直到15歲進高中前後五六年時間里,我先後讀了「四書」、《詩經》、《尚書》、《左傳句解》、《史記》(選本)、《楚辭》、《古文觀止》、《六朝文挈》、《古文辭類纂》等文史古籍。父親略做講解,主要讓我自己誦讀,每篇誦讀數十遍,達到能背誦或接近背誦的程度。這樣學習,開始時囫圇吞棗,不懂的地方很多,感到枯燥,往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大體能懂,就深感興趣了。」
現代文學理論家敏澤曾這樣講過:「我從五,六歲進入私塾,一學就是五年。……進入私塾之後,首先要學的是《百家姓》和《千字文》,待這兩種蒙童讀物讀爛、背熟之後,接著就進入了《四書》、《五經》的學習。依次為《論語》、《孟子》、《中庸》、《大學》、《詩經》、《尚書》。對於古書的學習都是要求從頭至尾背得爛熟之後,才可以丟掉不讀,開始一種新古書的誦讀的。」
程千帆先生所接受的也是這樣的教育。他跟伯父學習,後來回憶說:「我們伯父對我們要求很嚴,雖然我們只是十幾歲的少年,但學習的起點很高。他認為當時一般私塾常讀的書如《古文觀止》等都是俗學,而教我們的則是為打好國學基礎的一些經典著作。因此,我當時作為正課就讀了《詩經》、《左傳》、《論語》、《孟子》、《通鑒》、《文選》、《古文辭類纂》等書(顯然不可能全然了解)。此外,還泛覽了許多書籍,甚至像呂坤的《呻吟語》、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家訓》、袁枚的《小倉山房尺牘》之類,也認真看過。每天寫大小字、作日記,每周作文,也有嚴格規定。」
這是非常嚴格的正規的古典訓練。
不難看出,與當時的學校語文教育相比,私塾教育有其突出的優長之處,這就是高質高效。私塾教育所選的都是第一流的作品。程千帆的伯父教他的時候,所選的教材是《詩經》、《左傳》、《論語》、《孟子》、《通鑒》、《文選》、《古文辭類纂》等書,這些著作,現在大學中文系學生也不是都讀過。敏澤就說到:「五年私塾教育便是我最早接受的、並且給我終生留下的難以磨滅影響的語文和文化教育。這五年私塾所學到的東西,說實在的,比後來的正規大學中文系四年所學的東西都要多。」
這是符合實際的。
從學習方法說,古人的做法是,先不求理解,而是利用兒童記憶力強、理解力差的特徵入手,先強調背誦記憶;讓孩子記憶了大量的素材之後,在讀熟了許多篇章之後觸類旁通,並隨著自身的成長,對所學內容漸漸地自然理解。這是非常富有智慧的做法。對此,敏澤這樣說:「童蒙時期的心靈,像一張純凈無塵的白紙。他在此時所習所學,常常永生刻在他的心靈上,與他的生命相始終。……盡管早年我所背誦過的東西,並不是我能夠理解的;但由於兒時的記憶特強,這些背誦過的東西到後來隨著知識的增長和理解力的提高,以往不理解的東西理解了,並且像刻在心上一樣忘不了,可以爛熟於心地背誦,這對我後來的學術研究工作,真可以說是受用無窮。」
應該承認,兒童接受這種教育的當初,並不一定都喜歡,但對將來確有重要意義。
接受私塾教育並不意味著拒絕學校教育,許多家庭是將私塾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的。這又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一是先讀私塾,後進學校。如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童年時在家裡接受教育。他的父親是一位受傳統文化深刻影響的私塾先生,朱光潛從六歲到十四歲一直追隨父親學習。十五歲開始去讀了小學,讀了半年高小,便升上了桐城中學。程千帆在家學習數年之後,也考取南京金陵中學讀書。霍松林四歲時,他的父親即教他背熟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識字課本。接著循序漸進,從《論語》開始,熟讀群經諸子和歷代詩文名篇,並作對聯、詩、詞、散文。在家中讀書直到12歲,他父親才送他到新陽小學接受現代教育。
二是一邊在學校就讀,一邊讀私塾或家塾。如宋史專家徐規回憶說,他幼年入鶴浦小學學習,同時在父親指導下,「課余熟讀《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四書集注》《古文觀止》等書;點讀《御批通鑒輯覽》,日寫大字數紙,寒暑不輟;閑暇時,瀏覽《水滸》《三國》《紅樓》《西遊》《聊齋》等小說。」再如,著名古代園林專家陳從周十歲進入一所美國人開的教會小學上學,但他母親為了讓他有中文功底,卻將他託付了一位老先生,讓他學習古文,他每天放學後要讀古文,陳從周將這種學習生活叫做「洋學堂外加半私塾」。
第三種情況比較特殊,是上「洋學堂」與讀私塾交錯。如王運熙五六歲時,他的父親即教他讀唐詩,後來上了小學,但小學畢業之後,父親又讓他留在家中,指導他重點學習古文。他用四五年時間先後讀了《四書》、《史記》、《左傳》、《詩經》、《楚辭》、《古文觀止》、等古書。再後來他又上大學學習。歷史學家蒙默的父親是著名學家蒙文通,他為了讓蒙默接受古典的訓練,竟不時「打斷」他正常的學校學習生活。蒙默講他接受教育的過程時說,他大學畢業已經25歲,原因是,他父親接受的是清代書院的經驗,以讀經為主,強調自學,提倡抄書、點書、做札記。「因此,他總認為,在新學制下學生讀不到應該讀的基礎書,所以他總是不時地要我輟學來補讀。」

7. 老師讓我們在上語文課的前三分鍾推薦一本書 推薦什麼好 有沒有什麼好書

你是中學還是小學? 小學的話 《小王子》 中學的話《基督山伯爵》都不錯

8. 語文課本有介紹世界十大名著嗎

1:首先我要介紹世界十大名著:
2006年,美國《讀者文摘》和《紐約時報》組織歐、亞、美、澳、非五大洲的十萬讀者進行投票,評選出了世界十部文學經典。2007年,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美和澳洲的125位作家應邀從五百多部最受讀者喜愛的文學作品中評選出他們心目中最值得閱讀的十部經典。
第一名著
《戰爭與和平》
第二名著
《巴黎聖母院》
第三名著
《童年》
第四名著
《呼嘯山莊》

第五名著
《大衛科波菲爾》
第六名著
《紅與黑》
第七名著
《悲慘世界》
第八名著
《安娜·卡列尼娜》
第九名著
《約翰·克利斯朵夫》
第十名著
《飄》
2:回答你的問題,據我所知,中學語文課本裡面涉及到的世界十大名著有:
《童年》
其餘的在高中階段的課外閱讀中有所涉及。
請你參考!

9. 高三時有一本語文用的文學作品簡介輔導書,叫什麼名字

高中語文最好的輔導書:《5年高考3年模擬:高考語文》

《5年高考3年模擬:高考語文》是2011年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最新考試大綱權威解讀,最全備考信息精準預測。

五年高考考點題組編排,千名高考專家透徹剖析。知識方法,重點難點疑點課時歸納,方法規律技巧清單設計。

三年模擬,各地名校模擬沙裡淘金,基礎提升分級單冊演練。

智力背景,課內課外知識立體延伸,生動有趣故事快樂學習。

答案解析,分值要點步驟規范清楚,答案解析評析全面透徹。

高中語文最好的輔導書:《高中語文總復習》

《高中語文總復習》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內容包括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正確使用實詞與虛詞、正確使用俗語、擴展語句、壓縮語段、評價古詩詞內容和作者觀點等內容。

高中語文最好的輔導書《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

《語文基礎知識手冊》是一本高中師生必備的語文工具書,由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高中語文《考試大綱》和各版本的必修、選修教材編寫,具有工具書的權威性、備查性和備考用書的復習指導性,適合高中三個年級的學生使用。

全書根據語文高考的考查范圍,劃分成四大板塊,系統介紹相關知識和學習方法。

高中語文最好的輔導書:《現代文閱讀》

該書的編寫依據是《語文課程標准》所規定的閱讀方面的能力要求,設定的考點也是《語文課程標准》所擬定的閱讀評價方面的能力點,該書內容結合全國各地中考的新精神,所選題型是全國各地中考代表性的題型。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考點分解訓練和考點綜合訓練。從局部到整體,由分到總,由淺入深,逐步提高要求,對復習備考形成梯級訓練狀態很有幫助。

考點分解訓練部分瞄準《語文課程標准》擬定的五個考點——要點概括、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結合典型例題逐一進行分析講解,並配之以相應的單項練習。

考點綜合訓練部分則以考試中常見的幾種文體——記敘類、議論類、說明類、抒情類的文本為載體,將以上五個考點融入其中進行實戰訓練。

以上《高中語文最好的輔導書》由高三網小編整理發布,想了解更多信息,請持續關注高三網。

10. 想學好語文必看的書是哪幾本

……語文書……
另外的我覺得沒有什麼固定答案,總之多看,多鑽研,找一些有挑戰性的書讀讀透。個人覺得看什麼輔導書一點用都沒有。語文主要還是靠積累。
課上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寫作業,堅持課外閱讀,長此以往會慢慢提高的

閱讀全文

與哪個大師有一本上語文課的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5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79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0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4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0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