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的幾個方法
一、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自己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能進行及時更新,導致學生感受不到課堂學習的新鮮感,從而逐漸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與理念,我們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語文知識,更應傳授給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思維。因此,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激發創新意識。1.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直言,勇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不應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呆板模式,而應該創設適合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交流與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只有這樣學生的活躍思維才能被充分激發。教師要真正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充分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使學生的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綜合素養。2.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在課下練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自己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哪些遺漏、學習方法上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長期的堅持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㈡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
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
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㈢ 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開發學生的 創新思維 ,不僅關繫到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繫到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培養。那麼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呢?一起來跟我了解下吧。
1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一、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態度和重視程度是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那麼即使教師再努力也沒有太大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在問題的設置方面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散和培養創新思維,對於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支持。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提高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只有當學生自身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足夠的重視,才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完 成語 文教學任務,而且也可以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機會,讓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由分組來對 文章 中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豐富角色的內容,不局限於文章所展現的人物角色。每個小組在扮演角色展示之後可以進行全班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對於這些角色和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個過程也是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的過程,學生在思考扮演角色的時候就在不斷創新和研究,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和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
三、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 方法 ,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
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 學習方法 ,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 教學方法 ,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 思維方式 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 語文學習 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 故事 ,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 想像力 和創造力。我原來喜歡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麼解釋,每個 句子 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麼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 日記 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 倡議書 。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 報告 。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小學語文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結
一、保證自學時間,提高質疑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早就養成了學習上的依賴性。教師成了指揮官,指哪條路學生就走哪條路,老師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就回答什麼問題,老師先入為主,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將學生的思路引入既定軌道,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圍繞老師所提問題團團轉,學生哪還有質疑的機會。朱熹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故在教學新課前必定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質疑、釋疑,進行個人質疑後,然後小組內部解決疑問,集體解決疑問及各種形式的釋疑方法,著重培養學生自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質釋能力。
二、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特別是中低級學生由於知識面窄,好勝心強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所提出的問題還比較膚淺,甚至沒有什麼價值,擾亂課堂的預期計劃,但作為教師都要高度重視,不應不屑一顧或拖拉過關,或否定喝斥學生,而應在肯定其努力的情況下,給予中肯的指導,杜絕扼殺學生質疑興趣的行為,充分保護好其質疑信心,調動質疑積極性,最初學生的質疑一般會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上,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學生對疑問的解開,會有茅塞頓開之感,嘗到由質疑帶來的滿足,加上老師適時適度的表揚鼓勵,學生定會產生質疑興趣,逐漸形成質疑習慣。逐步提高質疑的能力,指導學生找有價值的疑點,讓其充分自信地質疑,在質疑過程中不斷思維,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三、巧妙設置懸念,積極開啟思維。
「懸念」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心理特點,創設出有科學性、新穎性、針對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在導課時設置「懸念」,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重點及難點時主,設置懸念,可把難寓於趣味之中,排解學生的畏難心理,引起對重難點的關注,帶來探索思維的自覺主動進行;下課前巧設「懸念」,利於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課停而思維不停,為接受新知識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趙州橋》這篇小學第六冊語文書中的課文時,我就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的疑問式導課:河北省趙縣洨河上的趙州橋建造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現在還在使用中,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巧妙設懸的疑問緊緊吸引住了學生,學生急於知道答案,自主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引導,積極開啟思維,迅速明確了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本課重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引導大膽想像,培養創新思想。
語文教材 大部份是文學作品,語言藝術塑造的藝術形象,必須通過讀者的想像來進行二次創造造來實現藝術審美,所以語文課中最適於發展學生想像力,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只有敢想才能創,在創中充分發揮想像;想像與創造相輔相成,齊頭並進。很多課文在行文中跳躍大,用省略號留下空白給人充分的想像空間,此時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去填補和充實,充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發揮合理想像;許多課文的故事結尾言完而意未盡,給人們留下了廣泛的想像空間,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想像,引導學生多種角度的合理想像的好時機,並給予他們的想像予以肯定,更能調動學生的想像積極性,如:教學《掩耳盜鈴》這篇 寓言故事 ,故事結尾「沒想到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就可引導學生充分想像他被抓住後的情景。 ( 1 )經過 教育 →認真改正;( 2)死不悔改→吃了大虧。讓學生在充分想像中領悟立寓之意。想像與創造就像一對孿生姐妹,只有無拘無束地放飛想像,才能有所創造,才能創新。
五、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對人的智力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有著積極的功能。作為教師應該在培養創造能力的思想高度去審視教材,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因素和智力因素,從此激發學生創造動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生動激情的語言,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通過創設情景再現,還原為學生獨立探索創新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課前先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本地較有特色的山形、山勢,與之相映襯的湖泊、河流,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熏陶中激發學習興趣。上課時,通過課本中桂林山水插圖,各種桂林山的形態圖,側面圖,去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師引導學生將它們作對比,了解桂林山水奇特的美,如此安排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 語文知識 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四、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4怎麼培養小學生語文創新思維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創新實踐
目前,存在著這樣一種不爭的事實,一部分教師、教研員對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把課程改革等同於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更是比較普遍,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這也是新課改推行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狀況,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首先是教者要實現理念的轉變,語文教師要從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高度來更新教學觀念,變「以教定學」的「主導型教育」模式為「以學定教」的「主體型教育」模式。
真正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和時間去創新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作學生創新的表率,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在體現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切實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出發,作業形式要豐富多樣,以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為准則。
二、求同存異
古人雲「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質疑是創新的開始,是創新的動力。質疑的過程蘊含著創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這么一句話:「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可見,培養質疑能力對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創新就是要告訴學生,學會用懷疑的態度接受知識,打破傳統的「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求學態度,敢於懷疑老師,懷疑課本,養成一種嚴謹的、科學的求知態度。我鼓勵學生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鑽研精神,敢於質疑和否定。
三、啟發創造想像,自主創新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這樣對知識理解就會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會得到升華。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立活動和實踐創造的天地。
四、注重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小學語文創新教育要鼓勵學生投身 社會實踐 ,讓學生充分展示語文創新才能,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五、教學角色互換方法研究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的過程、創設的過程。一個有 經驗 的教師,應該時時處處為學生探索知識創造條件,留給學生充分思考餘地、探討的空間和創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是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加入小組討論。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生共同歸納出結論,這樣,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完善小學生的個性
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人的品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完善小學生的個性,對於他們創新精神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的要求不需要太苛刻,從小加以塑造是最好的。小學語文的教材選擇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優秀的人物和優美的故事,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經典人、事,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只要能夠對這些素材充分運用,勢必能夠在小學生的內心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教師的榜樣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很容易影響到學生,在他們心中,教師不管做什麼,往往都是正確的,所以創新個性必須是教師所具備的,它對學生創新性個性品質的發展和形成有直接的影響。
㈣ 語文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本文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從創新精神、發散思維、課堂氛圍、聯想和想像能力等方面闡明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恩格斯說:「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新、創造」。創造力的發現、培養和整合,離不開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產生直接具體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致力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創新的前提。
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密切聯系的。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知識經驗和方法,就是積累。積累之後,又把知識、經驗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產生新的思考、新的見解、新的方法,就是創造。豐富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深厚的生活實踐基礎,是創造之源,創造之本。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就在於通過語文應用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為學生的創新精神打下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增強創新意識,自主吸納知識,積極思考,探索和實踐。這樣,知識豐富了,實踐能力提高了,就會有所創新,有所創造。
二、激發求知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創新精神。
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激發求知興趣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產生積極的求知慾望。「疑」是探求新知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思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鼓勵學生敢於吹毛求疵,發現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習《孔乙己》一課時,可設計這樣一段導語:「過去有人說,希臘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悲劇往往催人淚下,但孔乙己的悲劇呢?人們讀後眼淚卻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內心的刺痛,可以說是往內流,那麼,孔乙己究竟是怎樣的悲劇呢?學習這篇課文,從其含蓄深沉的描寫中,細細咀嚼,深入體會,我們可以獲得答案。」這樣一個導語,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目的單一,導向明確,富有啟發性,激發了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在閱讀中發揮想像,探求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三、開展創造性活動,培養發散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效應,而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或結論。例如舉行一次繪畫比賽,教師可給學生一個題目《春天》,然後讓學生自由想像發揮,每個同學都能畫出一幅畫,除了都有春天的主要景物外,每個學生所突出的重點都不一樣。這樣的活動,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都在創造著自己大腦中的關於春天的圖畫。在作文中,許多題目都能運用求異思維,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性思維,從而打破思維定勢,靈活地思考問題,抒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如《「旁觀者」未必清》、《「開卷」並非有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都是培養求異思維的好題目。
四、營造創造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陣地,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創新教育要逐步增強課堂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構建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育過程,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這樣,就需要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思維和參與教學活動,並樂於、勇於表現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新型教學氛圍,以利於師生共同進行知識的發現、創造和成果分享。
(1) 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不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設置好的教案框架裡面,讓學生始終處於獨立探索、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狀態中,使學生不斷地處在熱情、活躍、關注等積極的情緒體驗中。
(2) 善於捕捉新的或突發信息,及時判斷其價值,並創造性地將其轉化為新的教學情景,不斷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良機。尤其是要敏銳地發現學生中閃耀的具有獨特性和新穎性的思想,並努力促進、及時鼓勵那些「標新立異」、「異想天開」的行為,盡可能給以全體同學表現的機會。
(3) 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教學,自己制定方案計劃,自行探索和研討問題,使學生真正處在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和積極交流與合作中。同時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和提什麼問題,在關鍵時刻不斷地提出具有爭論價值的問題,以維持學生學習的適當難度,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欲,並努力引導到更高水平。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在特定的心理氛圍中進行的,開展創新教育,就要形成促進創新的心理氛圍。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真正的創新教育
㈤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㈥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新課程像那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課程那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然而,我們如何把新的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真正轉變角色,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呢?
1 樹立大語文觀,尋找規律,讓學生在識字中體驗快樂
我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亮,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然而如何體現呢?方法很關鍵。如:識字教學伊始時,我不是就字教學,而是向學生介紹了漢字的造字法(象形、會意、形聲)。待學生掌握之後,我便利用字的音形義教學。如教學「早、星、晨、春、陽、晚」,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現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都是與太陽「日」有關聯的,揭示構字的規律,培養識字的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進而主動識字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教學象形字時,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師地指導下,圖與字、物與字結合,知道這種模擬事物的樣子造出來的字就是象形字,讓學生在學習識記規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識記,引導學生學會識字。
對於會意字的教學,教師可幫助學生揭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編一些琅琅上口的兒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從中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自己學會學習同類別的字。
對於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區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較中達到深層認識和的鞏固。在教學中,我還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進行自主性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識「影」字,有學生自編順口溜識記:「紅日高高掛,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兒,那是它的影。」識「熊」字,學生自編故事幫助識記:「黑熊能幹有「能」字,有四個爪子是四點底」
形聲字的教學,學生更是興趣盎然,他們學會了利用形、聲來識記生字,如:「清」學生會說:這個「清」大多是指水所以三點水,因為有青字所以讀「qing」。這樣一來,不僅字音掌握了,也能區別同音字。理解好字義。
2 創設平台,提前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成功
6歲的兒童走進小學校,他們像幼嫩的牙兒,需要成人的關愛、呵護和引導。就識字而言,說句心裡話,如果讓我一節課記住七八個生字,我也會有困難的。怎麼辦呢?我想到了家長,想到了預習,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學完漢語拼音之後我就每天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盡可能地發動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家長群的力量,每天在家庭中開展15分鍾的「父母伴我天天讀」活動,把識字閱讀發展到每個家庭,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漸養成好學、勤讀的好習慣,這種做法給新課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堅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教師實施新課程教學基本技能。在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學習知識,還指導學生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識字,堅持大語文教育觀,突破過去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讓孩子們走進生活,走入社會,使學生在母語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進行識字。如我讓學生用本子自做一個「認字樂園」,鼓勵學生去認身邊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種商標、牌匾、廣告牌、報紙,並盡可能地把能剪下的字貼在「識字樂園」上。每天語文課上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開展有意義的課前「1分鍾識字擂台賽」,並用激勵語言讓學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勵中增加識字的樂趣,增強識字的濃趣,積極主動地去識字,變識字為快樂。
3 藉助課件創設情境,探究課文難點、重點
低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然而實驗教材課文中有許多情境是無法直接進入的。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親自感受,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課,課文結尾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花生哪去了?有的學生說:「讓鼴鼠摘走了」,有的學生說:「讓別的小動物拿走了」等等,正當學生一籌莫展的時候我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到原來花生是長在地里的。並不是誰拿走的。學生會一下子明白了學習的難點。然後我讓學生試著續編故事結尾。讓學生把這一環節內容加里去,重新梳理課文的內容。這樣訓練既可以給突破教學難點也學生創造極大的說話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說,都能聽,都能評,提高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引導想像,調動創新
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氣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所以,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想像,調動創新。例如:《小熊住山洞》一課,課文結尾沒有寫出小動物們會說寫什麼,我就讓學生想像續編不同的結尾加在課文的最後一自然,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新課程需要新課堂,新課堂需要新教法。只要採取多種方法和渠道,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可以從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把握住生活中每一個學習語文的機會,達到較好的語文學習目的和學好語文的效果,就能促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課程的改革為對小學語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追求自主創新、自由合作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要讓學生全方面都得到發展。許多教師也會受以往教育教學的觀點和模式的影響,在教育教學的課堂過程中只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課堂過程中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課堂中也只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形成了一種獨角戲的場景。這樣不利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也讓學生各方面能力受到限制,讓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從而教師也不會讓學生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那麼,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過程中怎樣創新教學課堂。
一、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天堂,只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是終身受益的。習慣的養成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就要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者游戲都運用到教學課堂中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在樂趣的驅動下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了語文教學課堂中去。在語文教學課堂的過程中,不管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不管學生是否在能力上得到鍛煉,不管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不管學生是否在綜合素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這些都是需要學生靠自主學習而得來的,任何人都取代不了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利用不同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學習當中去,在學習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中的奧秘,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還學會了與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懂得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養成。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差異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的發展,也要教師看到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的差異,還要讓這些差異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還要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在教學課堂中有發揮自己長處和優勢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還可以給自己制定不一樣的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例如,低年級學生就可以制定一個星期要學多少個生字詞,或者自己認為用什麼方式能夠背誦和默寫這些古詩。教師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應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方式進行選擇,達到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效果。
三、教師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果想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來以及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教師就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課堂中好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課堂上不在是讓學生被迫的接受知識,教師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身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為學生創造許多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是比較開放的,但是有些教師就會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學習的方法強加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的在學生上被迫的接受知識,這樣對學生是不利的學生對於被迫學到的知識會容易產生遺忘的。教師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可以很快的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學習上只要學生願意去學,那就是一件好的事情,也會加強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記憶力。教師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還可以採用分身進入學生的學習中去,深入去了解學生在哪方面的知識點是比較落後的,這樣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鞏固,另外當學生面臨一些疑難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能幫助學生解決,而是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對於一個問題有多種思路的時候,教師也只是指點一下,讓學生慢慢的脫離對教師的依賴性。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名組織者的身份,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課堂教學活動。
四、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給予學生鼓勵
前面提到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並且不斷地鼓勵學生個體差異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很好的得到發展,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適當的運用鼓勵的方式來激勵學生是非常有幫助的,還能帶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來對每位學生進行要求和鼓勵,而不是全部運用統一的要求和鼓勵的方式,這樣讓學生產生不了很大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對於同一個問題學生也許會有多種的解答方法,此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還要教會學生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的鼓勵和學生之間的互評都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讓學生知道怎樣去評價一個人,還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教學課堂的熱愛,提升了教學課堂的效率。
總之,新課標中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課堂,就是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學會運用多種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填鴨式」教學,在認識到此方式的弊端時,我國開始積極實行新課改政策,力圖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但是課堂實踐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缺乏激情,甚至冷漠,所以我們有必要及時改進一些教學方式。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科特點
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講課過程中將語文課文分析的非常透徹,講解更是詳盡得當,從生字詞到修辭手法,再到文章分段,細致入微。但同時很多語文老師也因此對語文教學的理解較為狹隘,只是很努力地講解書中內容,沒能走出書本,樹立一個大語文的觀念。有的老師則將語文課堂無限拓展,努力開闊學生視野,但沒能把握好度,將語文課上成大雜燴課堂。
2、重形式輕實效
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各種方式層出不窮,教學形式更是變化多端。我們在諸多的語文教學公開課中不難發現,很多老師採用的創新方式都是站在老師的角度進行的,更是目的導向性十分明確,完全是著眼於課堂需要,僅僅為達到讓聽課老師眼前一新的目的,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不免有「重形式輕實效」的嫌疑。比如,在很多課堂中出現的猜字謎、你來表演我來猜、連線游戲等一系列的創新游戲做法,的確很有新意,也確實活躍了課堂氣氛,但細想之下不難發現,對於人數較少的班級的教學的確有一定效果,然而對於更多的課堂來說,只是少數幾個積極學生參與游戲,其他大部分學生當聽眾而已。
3、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我國目前的小學生課堂也深受其影響,填鴨式教育盛行,以結果為導向的功利性教學方式比比皆是。在課堂中經常是老師是主導,而學生只是應付性的聽課,最後機械性的記憶所學知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而且互動時老師的主導性過強,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老師的課堂提問環節都是採用「對不對」、「好不好」等類似問題,而且一環套一環,根本就沒有給學生思考空間。如此的互動對於學生知識的增長尤其是學生能力的培養並沒有實質性的好處。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小學語文在學生的基礎性學習中舉足輕重,在時代不斷發展、知識爆炸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進步。創新時既不能只顧形式新穎,而設計出一些空有花架子,對學生學習並無實際意義的教學方法,也不能脫離語文教學本來的目的進行創新。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教學能力、根據學習內容來選擇課堂方式、積極營造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踏實嚴謹、兢兢業業、淡泊名利,真正實現在教學方式上的創新,真正在一線語文教學工作中收獲碩果。
1、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慾。與此同時,應當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而教學的主體必然是教師,因此一個教師能力的提升將對整個教學課堂的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及教育理論
作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應當具備較為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這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必備基礎,只有專業知識足夠扎實,才能在實際教學中駕輕就熟;而且,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對教育理論諳熟,教育理論是在諸多前輩的教學課堂中總結出來的,必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在沒有掌握教育理論下的課堂教學將會是盲目、隨意的,甚至會出現十分錯誤的做法。運用相應的理論加之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逐步總結出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理論。
(2)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和熟練的技術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面一定要廣,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人文知識以及現代教育的技術知識。一方面學校中很多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關聯性、相輔相成的。而語文又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學科,是理解很多其他知識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旁徵博引,極大豐富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在電子產品的陪伴下成長的,他們會更傾向於接受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發展下的各種課堂設備,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影像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具象化的了解,提高課堂新穎度及教學效率。
2、營造互動民主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一方,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一方。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性,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營造一個互動民主的課堂。小學正是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極其活躍的時期,但同時也是學生極其受老師影響的階段,因此,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氛圍,充分發揮每個學生本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壓抑學生天性顯得十分重要。
教師一定要明確在日常課堂中教學時形成一種平等的對話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特別是語文這樣具有發散性,很多問題沒有唯一答案的學科,老師更是要充分利用學科特點,給學生足夠的展示機會,藉此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3、以學習內容來選擇課堂方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此學科的獨特特點,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將語文課本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繫到一起,還可以涉及到其他學科、社會等諸多方面,將封閉的語文課本的知識走出來,走向融合,豐富語文課堂內容。同時,結合語文課堂聽說讀寫的特點,不同的學習內容採用不一樣的講課方式,為學生創造一些展示、學習的機會。採用多重的講課方式利於授課內容的推進,而且便於學生接受,不易使其產生厭學心理。
比如在學習語文書上的生字詞時,耐心地講授每個字的結構,漢字很多是象形文字,詳細講解利於學生記憶而且能引起學生興趣,達到更加牢固的記憶效果;在學習組詞時可以組織比賽、游戲等活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願意去學習、去表達;在學習書本中的課文時,可以盡量的讓學生先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在學習文章之初就固化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全班都千篇一律。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為學生們創新提供條件,插上創新的翅膀在語文的世界翱翔。
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特點,在班級里讓學生輪流製作黑板報、開展各類知識競賽,拓寬學生視野,同時充分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閃光點。在豐富多樣的課上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全方面素質。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妙在啟發、貴在得法。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是完全適合任何學生和課堂的,但在新時代的發展下,我們極為基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亟待創新以適應現代學生發展的需要。相信我們在充分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改進,定能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綜合素質能力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濮坤.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時間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05).
[2]朱喜蘭,張彥順.小學語文教學特點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