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級下冊語文18課的批註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藺交好」(或「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
「完璧歸趙」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塊寶玉的名稱,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相傳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塊玉璞(即未經過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就叫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鑒定的結果說是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戲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奉獻給武王。武王也使辨別玉的專家來鑒定,結果同樣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最後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後,就派人問他,說:「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這樣痛哭,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悲傷、痛哭,我所悲傷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文王於是就派人對這塊玉璞進行加工,果然是一塊罕見的寶玉。於是就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於這塊寶玉的珍奇,加之來歷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間所公認的至寶,價值連城。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藺相如不畏強暴,甘冒喪失性命的風險,完璧歸趙,一方面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於「和氏璧」的珍貴。
廉頗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將。最後老死在楚國。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王當庭力爭,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於秦,歸國後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
❷ 五年級上冊桂花雨給課文做批註每個自然段都講了什麼做批註做批註
五年級上冊《桂花雨》
第1自然段:開門見山直接點名,故鄉桂花盛開的季節在中秋節前後。
第2自然段:寫「我」最喜歡桂花。
第3自然段:寫桂花開始母親的擔憂,表現出桂花在母親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4自然段:寫桂花盛開時,香氣四溢及搖桂花的原因。
第5自然段:寫我童年時搖桂花的歡樂場景。
第6自然段:桂花讓空氣芳香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第7自然段:離開家鄉後「我」也常去賞桂花,帶給母親桂花,可在母親心中還是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最香。
第8自然段:「我」又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
❸ 學語文課文時怎麼寫批註
批註指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批評和註解,作用是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批註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和傳統的讀書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迴,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詞斷句,是閱讀者自身感受的筆錄,體現著閱讀者別樣的眼光和情懷。
範例:
說公人將林沖送到滄州牢城營內來,營內收管林沖,發在單身房裡,聽候點視。(簡潔開篇,鋪開情節。)卻有一般的罪人,都來看覷他,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
若有人情錢物送與他時,便覷的你好;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只說有病,把來寄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側面寫人,管營、差撥嘴臉初現。)
少間叫你便見功效。」 (「變了麵皮」,活化人物的精彩細節;一番斥罵,威風耍盡,小人嘴臉盡出,與前文眾人所言相映成趣。)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那裡敢抬頭應答。眾人見罵,各自散了。 (寥寥兩筆,內蘊深刻:林沖之態,眾人之狀,烘雲托月,寄意深遠。)
❹ 五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十八課慈母情深,整篇課文批註怎麼寫
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批評和註解,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
第一部分「渴望買書」(第1—4自然段):
1、寫「我」迫切地希望得到一本《青年近衛軍》。「一直」說明「我」的這個想法由來已久,與下文「我」由於沒錢買書而整天「失魂落魄」相呼應,同時也為下文寫「我」向母親要錢買書做鋪墊。
2、「從來沒有……也從來沒有……」從不同角度點明了這一元多錢不論對「我」還是「我」家來說,都絕對不是個小數目。
3、「失魂落魄」把「我」對這本書的渴望程度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讓讀者看到了一個酷愛讀書的孩子的形象。
4、「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緊了肚子里。」解讀:連「破收音機」都賣了,換錢買食物吃了,可見「我」家境貧寒,這與下文母親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
創作背景: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這位平凡的母親,辛勞的母親,貧寒的母親,在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的深沉的母愛,給人留下了何等難忘的印象。
這類文章的教學只需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去感受、傾聽文中人物內心的聲音,去與文中人物對話,便能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朗讀、討論、交流的過程就是表達感受、互相啟發、豐富課堂、豐富課文、豐富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教師可以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只在關鍵處相機引導即可。
❺ 語文批註怎麼寫
1.感悟式批註
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文質兼美,意蘊豐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歷,調動生活體驗,對引起感情共鳴,有所感受的詞句進行批註,從而升華對文本的感悟。
如教學《天鵝的故事》一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之後,引導學生對課文5、6自然段進行批註:「一群多麼可愛的鳥兒啊!我們的心時時被牽動著,被感動著。同學們,對於那些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們不僅要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靈去體會。
下面就請大家默讀課文5、6兩個自然段,動筆把最打動你的地方劃下來,並把感受寫在旁邊。」幾分鍾後,學生們這樣寫道:「通過對這兩段文字的閱讀,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老天鵝使出了渾身的力氣,它不怕犧牲,不怕痛苦,特別了不起,像石頭一樣堅強。」 「這重重地一擊,冰面在顫動,我的心也在顫動啊!」
教師選取最打動人的兩個自然段,以「情」為切入點,披文入情,深入語言文字體會,活化老天鵝的形象,深切感受文章的「情」,領悟其中的「理」。
2.賞析式批註
賞析式批註,主要是根據學生的閱讀經驗、生活積累,對文本的關鍵詞句、修辭手法、寫作方法進行鑒賞,從而不斷提高感受、體驗、評價能力的過程。筆者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把賞析式批註粗略的分為一下兩種:
(1)品味關鍵詞句。
語言文字是溝通作者與讀者的橋梁。讀者要與作者進行心靈交流,就必須對語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可以對動詞、修飾語、經典詞語等進行賞析,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提高學生積極感悟、運用語言的能力。
如教學《月光啟蒙》一文時,讓學生對「她用甜甜的嗓音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一段進行批註。學生們紛紛抓住了「芳香的音韻」中的「芳香」一詞談了自己的體會:「芳香這個詞語,立體地寫出了『我』對母親歌聲的喜愛,從這芳香中我彷彿聞到了母愛的味道。」「芳香這個詞,讓我彷彿身臨其境,陶醉於媽媽動聽的歌謠中,文中的『我』這時一定深深地陶醉了。」
❻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批註可以找哪幾句
畫出文中具體寫明了絲綢之路的重大供獻的語句。
❼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13課文怎麼寫批註
老班長是1個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人。「燦爛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長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老班長留下的魚鉤極其普通,簡單,但人們一看到這個魚鉤,就會想起老班長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的動人故事,就能從這個動人的 故事受到鼓舞。
2.第5到33自然段寫老班長用做好的魚鉤釣魚,為「我們」調養身體,自己卻一口不吃,最後犧牲。第34自然段寫「我」珍藏金色的魚鉤。
❽ 五年級下冊語文16課做批註概括主要內容
五年級下冊語文16 課《橋》的主要內容:
本文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批註:
1、課文開篇就寫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短短的四個字,構成了兩句話,不僅描寫出魚水之大,而且表現出雨水的來勢兇猛,為下文的山洪爆發作了鋪墊。
2、課文最後寫「他來祭奠兩個人。」「他丈夫和他兒子。」這里每句話都單獨成段,語言極為洗練,卻加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❾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書25課怎麼做批註
先寫了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時,發現德國人民種花都是給別人看的,然後寫了季羨林第二次到德國時,美麗的花依然開在家家戶戶的窗口上,最後寫了德國人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❿ 小學課文 幸福在哪裡 的全文
三個牧童每天驅趕牲畜到離村子很遠的森林去,那裡渾濁的泉水從凋落樹葉和青草下面慢慢地往外冒。
一個孩子說:「我們來把泉水弄乾凈好嗎?」
「好,就這么辦!」他的兩個朋友愉快地響應了。
第二天,他們帶來十字鎬、鐵鏟,先外開一條深溝,把雜草和腐爛樹葉上的污水排出去。當積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後,小沼澤的沙土底下湧出一股清潔透明的泉水。孩子們高興極了。他們又從遠處搬來石塊,把沼澤砌成了一個整齊的泉井。
孩子們愉快地、心滿意足地坐在泉井旁的石板上,觀賞著清澈的泉水。水清得同鏡子一樣。當泉井的水慢慢上來時,他們又把引向一條水溝往外流,
突然,森林裡出現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淡褐色的辮子拖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
「孩子們,你們好!」她說,「我可以喝你們泉井裡的水嗎?」
「喝吧!」孩子們回答,「我們把它弄乾凈,就是供大家喝的。」
姑娘彎下腰,用自己雪白的手從井裡舀了三次水。
「我為你們每個人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她微笑著說。
沉默了一會兒,她補充說:「你們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謝你們,並代表森林,代表森林裡的動物,包括森林裡飛翔的小鳥和生長在這里的花草,感謝你們!祝你們健康和長壽!再見!祝你們幸福......」
孩子們面面相覷,高興得跳起來。
「你祝我們幸福,」一個孩子對她說,「但是你說說,幸福在哪裡?」
「你們自己會知道的,十年以後我們再到這里見面。如果那時你們還不知道幸福在哪裡,我再向你們公開秘密。」
姑娘和出現時一樣突然消失了。
「那我們就各奔前程,去探索幸福,」一個孩子提議,「我向東走。」
「我向西。」另一個說。
「我就留在村子裡,我認為幸福就在這里。」
於是三個人分頭走了。
十年以後,他們又回到這里。現在他們已成了三個剛強、健康的小夥子。他們互相看看,心裡充滿喜悅。泉井和從前一樣,靜靜地冒著晶瑩的涼水。周圍的樹木茂盛起來了,向大地投向濃蔭,這里增加了許多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蔭小路,都是人們來這里取水或者來這里解渴踩出來的。潮濕的沙土上布滿鳥爪的痕跡,草地上留下了野象和羚羊的腳印。
年輕人看到這一切,激動地說:「我們的勞動雖然不偉大,但是它帶來了多大的好處呀!」
他們坐在從前坐過的石板上,決定在這里等候美麗的姑娘。
「你們知道吧?」第一個青年說,「我們分手後,我到了城裡,上了學校。我勤奮努力,現在已經成了醫生。」
「那你已經知道幸福在哪裡了?」朋友們問。
「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道理。我把飽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當他們恢復健康時,我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個說:「我沒有拒絕任何工作。在鐵路上做過工,在輪船上做過服務員,我當過消防員,當過養花工。勞動是正當的,我知道我的勞動對人們有益是,我就感到了幸福。」
「那你呢?」他們轉向留在村子裡的小夥子。
「我耕田種地,地里長出糧食,我看到我的勞動沒有徒勞,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突然,和十年前一樣,在他們面前出現了美麗的姑娘。她絲毫沒有改變,仍然是淡褐色的辮子,藍藍的眼睛,頭上還是那頂花環。
她顯得那麼美麗、樸素和溫柔。
「我非常高興你們信守諾言。」姑娘說,「我都聽到了,你們的話已經證實:你們領悟了,幸福就在有益於人類的勞動中。」
「你是誰?」三個人異口同聲地問。
「我是智慧的女兒。」她說完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