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審題能力
一.分析學生審題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
(1) 對學生審題習慣培養不夠重視。從教學過程看,教師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或擔心教學內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備課時准備的內容講完,教師把課堂教學看成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考慮學生應該學會些什麼?學生學會了多少?
(2)包辦代替使學生形成依賴。課後練習除了鞏固知識、反饋信息外,也有審題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培養的功能,教師的包辦代替,讓學生失去了這種機會,學生等待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有了依賴性。潛移默化中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積極性和習慣。到了考試暴露問題時,老師自認為自己教得很好,講得很明白,而學生沒學會,就覺得是學生能力不行,其實這都是老師急於求成的後果。
2.學生自身的原因。 (1)知識儲備少
小學生識字量有限,在讀題中往往會遇到不認識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於是便有了「讀半邊字」或者索性就跳讀的現象,導致弄不清題意;即使能勉強讀完的,但或者停頓錯誤,或者不明白字詞意思,也會弄錯題意。例:一些學生不認識題目要求中生字,蒙著來,就不能正確地理解題目含義。
(2)消極的心理因素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心理障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地,積極地,有意識地從學生心理傾向中分析出產生審題障礙的主要原因,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下面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一下學生審題中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
①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也可稱為思維慣性,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傾向。是指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的自己所慣用的、格式化的思維模式,面對問題,自然地沿著特定的思維路徑,對其進行思考與處理。思維定勢有利於學生處理單純的學習問題,但對於新的相對復雜的問題,則往往表現為處理盲目,思考缺乏廣度與深度。做題時孩子們往往沒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 「老印象」辦事。如案例中學生一看到題目便以為是平時做的「填上合適的詞語」,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
②懶惰心理
懶惰是一種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缺少時間觀念的心理表現。小學生的懶惰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僅體現在平時的活動中,更深深地影響了思想。有的由於平時的依賴性較強,一遇到需要動腦思考的題目,便主動放棄,希望依賴別人。表現在審題上,便是遇到題目比較長,比較難讀通,難理解的,就不去思考,甚至不去認真讀,內心主動把它歸為不會做的題目。
(3)不良的審題習慣
很多學生作題急於求成,讀題時,缺乏耐心、細心,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讀題時不能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往往被一些表面現象所吸引,如題目中圖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形象等。遇到長的題目更不能完整的把它讀完,斷章取義,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隨便猜測,而不去認真的朗讀思考。
二.教給孩子有效的審題方法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中高年級學生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1、認真仔細,讀准確。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司空見慣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生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我要求學生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2、咬文嚼字,讀懂題。咬文嚼字就是要善於抓住閱讀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在讀題審題的過程中抓住重難點是學會審題的最高境界。學生一旦能在讀題的過程中能找到的重點詞和關鍵句,並能在此處仔細品味、認真思考,從中發現文字背後的含義,便會達到融會貫通的意境。所以我要求學生要分三步讀:第一遍閱讀要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為流利閱讀掃平障礙,第二遍,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畫出重點詞語。(以後的教學中會用到)第三遍,仔細推敲字、詞、句的准確含義,已達到理解題意。只有學生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為了讓學生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出來,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我要求學生一邊讀題時,一邊圈圈點點,把重要的字詞做上記號,提醒自己注意。當然,所謂的大聲朗讀只能在平時的訓練中進行,真正考試時只能是默讀。
3.強化訓練,及時鼓勵。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及熱情鼓勵,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對於圈對關鍵詞並解答正確的學生,我還給予作業或考試卷上加分法來激勵,正是基於這種多形式,多渠道的對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指導和訓練,因而,所教學生的審題能力及解題的准確性都大大提高。
『貳』 小學語文閱讀如何審題
小學語文閱讀如何審題
閱讀理解審題能力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尤其是小學生。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在閱讀時的審題、答題能力呢?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小學語文閱讀審題的方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認真讀題,明確題意
1、別趕著讀題。
首先,要求學生讀完文本後快速完整地瀏覽一遍這個片段的題目,做到心中有數。第二遍讀題,就要求他(她)們盡量迫使自己放慢速度,默讀題目時字字入目,邊讀邊想,讀懂語句中的意思,用筆圈出自己認為重要的信息,加以強調。這樣做,主要是讓這類孩子(審題馬虎的孩子)適應「慢」的審題方法,一旦習慣,那麼仔細審題也就做到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加快做題速度,就能夠將他們毛躁的性子平穩下來,仔細做題。
2、別急於動筆。
「慢」很關鍵,「思考」更重要。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因為他們感覺這是很淺顯的問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有些題目僅僅因為一字之差而表達出來的意思完全不同,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差錯,就要提醒學生別急於動筆。做題時也放慢速度,一邊做一邊想:平時在做這類題時的方法,切入點以及老師的要求。並進行回讀,針對答題時容易出現一些詞語運用的不恰當或錯別字,知識點沒答全面,都可以進行補充更正。
二、仔細審題,讀透讀厚
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要從題目細讀、文本細讀入手,抓住板塊、主線、切入點、細節等要素,把文本和題目讀「透」、讀「厚」。
1、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要審好題,必須兼顧好面。任何題目,都有面做為背景。閱讀教學中一直主張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張志公先生的這段話中的「得其大要」就是要大致洞悉文本的精髓所在,弄懂寫什麼,怎樣寫,這樣寫為什麼等問題。我們知道,要弄懂這幾個問題,當然要從歸納大意、理清層次入手。同樣,對閱讀片段的解讀亦不能就段學段,應該貫穿全文來審題,其中包括舉一反三,理解思考作者寫作的背景、聯繫上下文等。
2、理順文脈順藤摸瓜。
任何一篇文章或是一個片段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都有一條清晰的文脈。作者的思路,體現在一篇課文中是行文思考的「線」,如寫人的片段,我們必須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來理清主線;記事的片段,則是通過所記敘的事情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來理解全文;寫景的片段,我們就要抓住作者要抒發自己的`什麼感情來理清作者的思路。假如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能夠正確地理清文章的思路,那麼就能了解作者觀察、認識和表達事物的順序和方法,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就能正確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材料之間的關系。
3、咬文嚼字,緊扣題眼。
葉聖陶先生這兩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審題,一定要沉入詞語,關注細節。想想作者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用那個詞,用這種說法而不用那種說法,要多問「為什麼」。咬文嚼字有時是一個壞習慣,所以這個成語的含義通常不很好。但是在閱讀審題時,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叄』 作為語文老師來說,怎樣去提高學生作文的審題能力
一是不懂寫作技巧。導致文章有頭無尾或者內部結構混亂等問題出現;
二是語言表達能力差。掌握的字詞量小,寫的過程中常有捉襟見肘的現象;
『肆』 學語文怎樣審題
Tags:交給學生一些語文審題和答題技巧
今日參加區初二語文集體閱卷,忙裡抽空,我對部分試題進行了抽樣分析。著重分析了閱讀理解題和文言題目。發覺好多題目並不太難,而我們的學生因為沒有掌握好答題的技巧,導致失分嚴重。
比如《小石潭記》中有道題目: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小石潭潭水有何特點?絕大部分都能答出「清澈透明」,但是沒有結合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導致只得到一半的分數。其實能得出「清澈透明」結論的,肯定能結合課文說出原因,只是答題缺乏技巧而失分。
又如一片課外閱讀短文《深夜,那盞燈》,全文講述的大意是:在一次飛來車禍中扎斷腿的弟弟,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姐姐編造了一個對面樓上有個小姑娘雖全身癱瘓而刻苦努力取得成功的善意的謊言,使得弟弟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而姐姐在救人犧牲後,弟弟也知道了姐姐的良苦用心。問題中有這么道題目:以《深夜,那盞燈》為題含義豐富,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題。命題者意圖是考學生對「燈的象徵意義的理解」,而好多同學圍繞文章的主題思想、燈在文中的作用、為什麼以此為題等來回答了。雖然有的同學位在回答中能涉及到燈在文中的象徵意,但是由於答題的側重點不同,導致不能完整地得分。其實文章並不難,只要掌握答題的技巧,是能夠得出文中的燈「既指窗子里的燈,又象徵著姐姐對我的鼓勵和真摯深沉的愛,象徵文中癱瘓小姑娘身處逆境而不屈的精神的。」有些同學即使能圍繞等的含義來回答,可惜由於缺乏思維的發散性而沒有答完整,其實只要從3分分值是可以知道3個得分點的。
又如有一道能力創新題:請根據不同的語調重點,調整下面句子的語序,要求文字上不能增刪。命題者還給出了思路「強調發簡訊的地點:王老師今天上午是在語文組給我發了一條短消息。」問題(1):強調發簡訊的人:______;問題(2):強調「發簡訊的時間:______。抽樣調查分析顯示:好多同學由於忽略了題目要求中的「要求文字上不能增刪」。導致答成(1):是王老師;(2)是今天上午。結果造成因「文字有增刪」而扣分。
細細分析下來,好多同學不是沒有理解和掌握試題中的知識點,出了考場後自我感覺都很良好。根本不知道只是因為沒有較好的掌握語文學科答題的一些基本的技巧和要領,好使得語文考試成績不理想。長此以往,認為語文考場很難得高分,慢慢的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樂趣。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不可忽視對學生的語文答題技巧的訓練和培養。
那麼在平時我們教師如何落實對學生的語文答題技巧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呢?我認為,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知識要素的構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抓手。
1、要做到准確審題,答必所問。
審題,是答題的第一關,是一場考試必不可少的一步。平時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強調作文的審題而忽略某道(某類)題目的審題要求,或者只注重考前審題要求。其實訓練學生的審題技能,不能只等到考前的那一天才提出來,要從平時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審題習慣與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與習慣。針對學生拿到試卷看一下題目就匆忙下筆做,希望趕快把題目做完,把試卷填滿的現象。我們要告誡學生:拿到試卷後不要急躁地忙於動筆,更不要怕麻煩,怕耽誤時間,而是先審題,對題目至少逐字逐句地讀兩遍,弄清本題的要求是什麼,問的是什麼,有幾個問,然後下筆。只有明確了方向,才能又快又好的到達目的地,否則可能是做得再多,寫得再漂亮也是白搭。這樣經過平時反復訓練,強調,學生養成了一定的審題意識與習慣,就不會存在答偏題的現象了。其次,精心設計題目訓練學生,教給學生根據不同類型的題目審題的方法。我們在設計題目訓練學生的審題技能時,所涉及的問題不在於多,而在於精要,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題型和學生會出現的審題偏差去設計題目。目前語文試題主要有三大板塊:語言的積累運用,文言文閱讀與現代文閱讀,三是作文。每一類題目都有它的特點,題目的要求和答題方法也各異。比如容易得分的語言的積累運用類題目又常包含拼音類,詞語類和語言的表達類和古詩默寫。如拼音題要學生看清楚是要求寫漢字還是拼音;語言表達類的,要審清楚題目有幾個要求,特別是注意打括弧的要求,千萬不能視而不見。如果教會學生審好題目的話,就可以大大減少基礎題的失分問題。又如在做閱讀題時,可以教學生從審文體入手,因為不同題材的文章,其出題類型和答題要求都不同。比如說明文,常考的題型主要有:說明對象、說明方法的作用、語言的准確性、科學性與生動性、結構的嚴謹性,概括全文或某段某部分的內容等。把握住說明文常考的以上的類型,然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這些題目的審題與答題,進行專題訓練,學生在以後的練習與考試中就知道在做說明文的閱讀時,就能根據說明文的文體特點去答題了。
2、掌握答題的技巧,細心答題。
第一要注意先易後難,絕不放棄。在試卷設計中,有易、中、難三種程度不同的題。對每個考生來說,因知識掌握的程度和復習情況的不同,也會出現自己認為比較容易或困難的問題。做題的時候,要先易後難,把會做的都認真做好。遇到自己一時答不出的題(難題),不要急,也不要擔心害怕,不妨先放一放,把自己會做的,有把握的題先做完,再回過頭來做難題。也許後面的題目會對難題有啟示,這樣精力集中可以攻破難關。但不要輕易放棄,要相信自己,既然出題者出了這道題,肯定是考慮到了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的,不會超出太遠的,否則把大家都難倒了,這道題也就失去它的價值,沒什麼意思了。特別是遇到開放性的題目,只要你按要求去做了,或多或少都會有分,因為你的答案就是答案,放棄了,實在太可惜。即使不能回答圓滿,也應盡最大努力回答出來,能寫多少是多少。第二要注意把握時間,重視復查。考試時間是緊張的,平時練習時就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把時間分配好。要反復告誡學生不要在難題上花太多的時間,實在不會做,要捨得放手,回頭再做,答完試卷。復查時一定要先看題目,再查答案,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針對問題回答了,切忌只看答案不看問題的做法。如果時間緊迫,可對重點問題(分值高的)進行重點復查。對於查出的問題,能確定是錯誤的就堅決改正;拿不準的就跟著第一感覺走,不可塗來改去,越改則心裡越沒底,或許會把對的改錯了。
3、注意其他一些影響得分的細節問題。
進入考場時要保持情緒的穩定,覺得簡單的題目不要過於狂喜;遇到認為難的題目不要害怕,要有信心;要保持卷面的整潔,書寫要工整、清楚,字體要適中,珍惜答題的位置,便於再次更正;既要講究答題的速度,更要講究答題的質量,不能只填滿試卷算數;不要留空白,要做完全部題目,特別是作文,必須按照要求寫滿甚至適當超過規定的字數等等。
當然提高審題和答題的技巧遠不止上述所說的。只要我們語文教師在竭力教給學生更多的語文知識的同時,再注重教給學生們更好的方法技巧,就一定讓學生看到自己語文成績的進步,也就一定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讓他們用這些知識技巧去開啟知識天堂的大門。
『伍』 怎樣幫助提升語文審題能力
可以多做語文閱讀與寫作習題,做了之後可以和標准答案對比,看看自己有多少是自己沒有想到的,也可以問問老師,請老師為自己解答,勤勞刻苦才有可能提升語文審題能力。
『陸』 怎麼提高學生審題能力
教學中,發現中年級學生審題能力很差。題目要求很清楚,學生還是稀里糊塗。某中類型題目已經練習多次,學生還是對書寫格式還要問老師。分析原因:一則可能是低年級考試都是有老師讀題,不清楚的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二則個別學生習慣不好,解題時怕動腦筋,對自己缺少自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審題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一、應用題
(一)、「劃」
劃就是劃出題中關鍵的字、詞、句,刪除次要信息。它要求學生准確理解題意,找准數量關系。因此,審題教學要像語文教學一樣,讓學生理解應用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和縮句能力。
學生要對應用題中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句要反復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
(二)、「讀」
讀,就是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一年級教師要進行范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二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成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
(三)、「擬」
擬,就是模擬情景,展示數量關系,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甚至表演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的情節、數量關系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
此外,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
(四)、「復述」
述,就是復述題意,進入情境,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
復述題意能准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二、計算題四則混合運算是計算教學中的難點內容,也是學生出錯率最高的題型之一。因此,四則混合運算的審題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一、「看」
二、「畫」「畫」」
三、「想」「想」,就是分析題中的數值特徵和運算間的聯系,聯想到有關運算定律、運算性質,然後進行運算。
計算題的審題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計算題算得正確、迅速。
計算題教學還要注意對題目要求的辨別。是口算還是豎式計算,豎式計算是否要求驗算。
審題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形成的一項能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柒』 如何提高高考語文作文審題水平
高考語文作文快速審題十五法
l.同步審視法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敗的關鍵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審題的過程中確定的。審題的具體任務,就是通過對作文題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題者的意圖,弄清寫作對象、范圍和重點,明確立意,並確定文章的體裁。 快速作文要求在一兩分鍾之內完成審題任務,確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對作文題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蹭蹭、慢條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下面介紹幾種快速審題雄基本方法。 非快速作文審題時,對作文題目的命題意圖、寫作對象、選材范圍、中心表達等方面的問題可以分步進行分析、推敲,快速作文的審題不能這樣按部就班地進行。同步審視法要求對題旨、題材、中心、重點、體裁等做同步審視,也就是說,一覽無余,同步完成,不再按部就班,逐條揣摩。這好比蓋圖章,一般人簽名是一筆一畫地寫,而蓋圖章則只要往紙上按一下就行了,很顯然,蓋圖章比一筆一畫地寫要快得多。一個神槍手在向目標開火時,不象一般射手那樣,第一步托槍,第二步瞄準,第三步開火。他的瞄準和扣扳機動作也幾乎是同步完成的。運用同步審視法審題,也是這樣。 同步審視法要求簡化審題程序,採用掃描的辦法,對題目瞥一眼,立即就能決定寫什麼,表達什麼主題。比如寫《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趣事》這個題目,按常規審題的程序是: ①這道題寫作的對象是:事。 ②這道題寫作的范圍是:一件事。 ③這道題取材的范圍是:身邊的事。 ④這道題題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這道題的文章體裁是:記敘文。 通過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後再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用記敘文的形式,寫一件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有趣的事情。 但審題還沒有完結,還必須繼續思考第七個更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有趣的事?所謂「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給人以新鮮感的事,也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事。這樣的事,一般說來有點出人意料之外,情節比較曲折,甚至有點富於戲劇性。但是光有有趣還不行,還必須有意義,能給人以啟迪和教育。分析到這里,審題的過程才算完成,最後的結論是:用記敘文的形式,寫一件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們喜聞樂見的而又有意義的事。這樣的審題方法,雖然對題目把握得比較准,但是程序太繁瑣,費時太多,不符合「快速」的要求。 同步審視法只要瞥一眼《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有趣的》這個題目,瞬間就能做出判斷:寫一件新鮮的人們喜聞樂見的有意義的事。為什麼同步審視法能迅速對題旨做出判斷呢?關鍵的問題是使用掃描法,簡化了思維程序,省去了繁雜的分析過程。因為「身邊的」、「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題目中都有明顯的標志,可以一覽無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寫「一件事」,體裁當然是記敘文,這個問題也無須考慮,寫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會效益,因此所寫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還必須有意義。這樣,把七個思維程序簡化為一個,只要抓住一個「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審題任務。 同步審視法的另一個要領是高屋建瓴。只有居高臨下,才能一覽無余。有些作文題,表意層次比較復雜,如果逐條推敲,必定費時間。這時只要抓住關鍵的一步進行思考,其它各步也就完成了。比如寫《改革之風吹進了校園》這個題目,運用同步審視法審題,看到題目,立即就能明確題旨:寫學校的改革新事.把眼光集中到「改革之風」的「風」字上,稍加思考,就知道「風」即事,明確了「改革之風」就是「改革之事」,那麼題目的題旨、題材、中心、體裁等問題都在瞬間解決了,所有審題應該完成的任務,都已在思考「風」的同時一覽無余,同步完成。這樣審題所需的時間短,而對題目也把握得准,從而達到了「快速」的要求。 2.化簡因素法 對於多因素的作文題,可以使用化簡因素法審題,化復雜因素為簡單因素,化多因素為單一因素。這樣,用極短的時間就能明確題旨,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從而達到快速審碉的目的。 所謂作文題目的因素,就是指文題提供的已知條件,也就是審題的出發點。 比如《理想和夢想》這個題目就包括了「理想」和「夢想」兩個因素。而《樹木•森林•氣候》這個題目就包括了「樹木」、「森林」和「氣候」三個因素。《生活的苦澀與甜美》(台灣省1981年大學聯考作文題),這個題目包括了「生活」、「苦澀」和「甜美」三個因素。審題必須從題目的因素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文題的因素多,思考的頭緒也就多,審題的時間也必然花得多,要快速審題,對多因素的題目必須先行化簡,使之成為最簡因素文題。 化簡因素法有兩個要領,一是合並同類因素,二是去掉無效因素。現以1990年的高考作文題為例,說明在審題過程中怎樣具體運用化簡因素法。 運用化簡因素法審題,有時要全部舍棄題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尋找新的因素。一些用聯合結構的形式表達的作文題,往往是這樣。比如《成功與失敗》、《四化與文化》、《父與子》、《師生之間》等等都是這樣。這些題目中都有兩個因素,但已有的兩個因素都不是寫作的重點,寫作的重點在溝通兩個因素的新因素上。懂得了這個道理,審題時就不會對已知因素逐一揣摩,只需找到兩個因素的內在聯系點(新因素),審題的任務就完成了。比如寫《師生之間》這個題目審題時就不會分別在「老師」和「學生」這兩個因素上動腦筋了,只要寫出一種新型關系就行了,老師和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等等,隨便寫哪—個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題蘊含的內在因秉,審題任務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費腦細胞和時間。這樣,審題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3.掌握重心法 有些作文題,只要准確地把握其表意重心,就能迅速明確立意,確定好選材范圍和寫作重點,在審題思維活動中少走很多彎路,這種方法叫柞掌握重心法。 文題的表意重心就是最能體現題旨的關鍵字詞,也就是寫昨的重點。 4.反向思維法 有些作文題,從字面上分析,從正面思考,恐怕絞盡腦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下手。但是如果運用反向思維法,穿透字面上的障礙,從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確寫作范圍和對象,瞬間就能把題審好。 比如寫《靜靜的夜晚}這個題目,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從正面思考,是無法下手的。夜晚靜靜的,萬籟俱寂,有什麼好寫的呢?但是在這種「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如果運用反向思維法審題,眼前立即就會變得明亮起來,就會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實,《靜靜的夜晚》這個題目要求寫的是在靜靜的夜晚發生的不平靜的事情。靜靜的夜晚,大地萬籟俱寂,但是老師在燈下備課,種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長,樹葉在沙沙作響,河水在嘩嘩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動,邊防戰士在站崗放哨,公安戰土正整裝待發,黨政領導在籌劃方略,一個個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維的閘門一經打開,就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再如寫《古老的小鎮》這個題目,從字面上看,是寫小鎮的古老,其實是要寫古老小鎮的新生,寫它的新氣象,幫風貌、新變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實是要寫出事情的不平常的意義,《一個平凡的人》,其實是要寫他的不平凡的事跡。掌握了反向思維審題法,一見到這類題目,能迅速穿透文題表面的障礙,,把思維引向反面,很快便能審好題目。 5.滿足要求法 有些作文題,具體規定了寫作要求。運用滿足要求法審題,顧名思義,就是按文題的要求寫作,對其他無需多加考慮。快速審題要求思維程序簡化,要在極短的瞬間即明確題旨,確定寫什麼。滿足要求法實際上是審題的捷徑。 現以1985年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作文題為例來說明。1985年的高考作文題是: 澄溪中學附近有一家前進化工廠。工廠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氣體和廢水。廣大師生和附近居民長期處在被污染的環境中,身體健康受到損害,工作學習受到影響。幾年來,學校多次向工廠提出意見,要求妥善解決污染問題。但廠方以生產任務繁重、技術力量薄弱和經費開支太龐大等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決。 試就上述問題,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反映情況,申述理由,呼籲盡快解決。 這道給材料作文題看起來比較復雜,其實只要一兩分鍾就可以完成審題任務,訣竅在哪裡?題目要求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寫一封信。這封信寫些什麼?只要滿足「反映情況,申述理由,呼籲盡快解決」這個要求行了。很多考生的文章就寫這么三段:一段反映情況,二段申述理由,三段呼籲盡快解決。評卷時,這些考生的文章都獲得了較高分。所以說,運用「滿足要求法」審題,無需多動腦筋,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把題審好。 6.虛實錯位法 所謂虛實錯位法,具體地說,就是虛題實作法,實題虛作法,即由實寫虛,由虛寫實。一般說來,虛題都是比較大的題目,實題都是比較小的題目,因此,這種審題方法也可以理解為大題小作法和小題大作法。 與實題虛作相對的是虛題實作。有些題目,從字面上看來很虛很大,審題立意時不知如何下手。運用虛實錯位法審題,碰到虛題,文章要寫到實處。比如《追求》這個作文題看起來很大很虛,不著邊際。但是把它錯位到實處,就非常好寫了,可以寫一個老教師的追求,一個普通工人的追求,一個邊防戰士的追求,一個中學生的追求,也可以寫自己的追求,總之,各種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寫。這是寫記敘文。要是寫議論文呢?可以闡述當代青年應該追求什麼的道理,或者闡述現代中學生應該追求什麼的道理,當然也可議論對偉大的目標的追求與日常生活瑣事的關系。總之,這類虛題要寫得很實在。掌握了這種虛實錯位的審題方法,碰到這類題目就能立即做出決斷,明確立意,不會再冥思苦想,耽擱時間,影響寫作速度。 在實際作文中,虛實錯位的審題方法的應用是廣泛的。譬如《媽媽的笑》、《秋葉》、《春雨》、《路》、《笑》、《燈》、《向日葵》、《家鄉那條小溪》、《攀登》、《改革》、《禮品》、《目標》、《明天》、《時間》、《心願》、《在烈士墓前》、《生活中的辯證法》、《在紅旗下》、《面對茫茫宇宙的思考》、《人生》等等題目,運用虛實錯位法去審視,思維方向對頭,目標明確,只需一兩分鍾就能完成審題任務。 7.聯系背景法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發生的,要求事物的本源,自然離不開事物產生的背景。分析課文要介紹時代背景,評價人物要聯系歷史背景。作文的審題也一樣,離不開題目的背景。有些作文題,孤立起來看,很難下筆,不知道怎樣立意,但是運用聯系背景法審題,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能找到最佳立意。 用聯系背景法審題,不但思維過程輕松,審題速度快,而且題旨把握得准確,立意不會走題。因為人們的各種思想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把作文題放到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去審視,用時代的觀點去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當然不會出差錯。一道好的考試作文題,都會和當時的形勢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作文題和時代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只要去認真分析一下歷屆的高考作文題,就會發現這個特點.8.數學配方法 有些作文題目出的是一個比喻的喻體或是一個象徵性的事物,比如《暖流》、《春風》、《紅葉》、《高高的荷花箭》等題目,初看起來,審題難度較大,但我們用「數學配方法」審題,很快就能明確題旨,完成審題任務。 所謂「數學配方法」,就是借用方程的等式兩邊必須保持平衡的數學原理來審題立意的方法。數學上的配方程,必須保持方程兩邊相等,我們把配方程的方法用於審題立意,名曰「數學配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來審察比喻性和象徵性的題目。如果作文題出的是—個比喻的喻體,寫作時就配上它的本體來寫。如果題目出的是象徵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懲征的事物來寫。簡言之,按照「數學配方法」,題目是喻體,寫的是它的本體;題目是象徵性事物,寫的是被象徵的事物。象《暖流》這個題目,「暖流」是喻體,主體可以是黨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師長的教導,或領導的慰勉,也可以是同志的幫助,還可以配上其它的本體來寫.前面說過,數學配方法適合於審視比喻性和象徵性的題目。但是漢語的表意作用是復雜的,很多詞語都具有雙重意義,作文題目也一樣。譬如《一次不尋常的考試》這個題目,可以指文化科學知識方面的一次實實在在的考試,也可以指思想、品德、行為方面的一次考驗。《珍貴的禮物》這個題目,可以指人情往來方面贈送的珍貴物品,也可以指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績、成就或成果,還可以指父母、師長或上級領導教導自己的金玉良言。對於這一類題目,可以當作實在性題目寫;也可以視為比喻性題目寫,無論從哪個方面立意;都可能寫出好文章,因為題目的本身就具有兩重性。不過一般說來,把這類題目當作比喻性題目,運用數學配方法審視,有助開拓自己的思路,挖掘題目的深層含義,把文章寫得深刻。 9.添加因素法 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用以考察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對於這類題目,只要在原題目的基礎上適當添加新的因素,題旨就會顯露出來,化難為易,能很快完成審題任務。 要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因素法審題,所添加的因素必緝和原題目的已知因素保持同一性,不能異化。只有人才會有「心事\",因此按照同一性的原則,給《心事》這個題目添加的因素,都只能是人。當然,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身分的人都可以,但不能異化為物和事或其他動物。同樣,「哭笑不得」是人的尷尬行為或事情的難堪結局,所以在給《哭笑不得》這個題目添加因素時,只能添「人」或「事」。添加因素法也叫「因素還原法」,既是因素還原,自然要與原題目的因素保持同一性。 10.文字改造法 有些題目,命題者為增加題目的新奇性或文學色彩,故意轉彎抹角,甚至故弄玄虛,以增加審題難度。碰到這類題目,不必慌神,只要對原題的文字稍加改造,就可以化神奇為平易,很快明白題旨,完成審題任務。 用文字改造法審題,要注意的問題是改造後的題目一定要真實於原題的題旨,否則就會偏離題意。譬如《啊,資口水》這個題目抒情色彩很濃,審題的關鍵就在於,對「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原題的「啊」字,很顯然含有驚嘆贊美之意,於是可將題目改造為《我贊美資江水》、《資江水真美》或《我愛資江水》,但不能改造為《討厭的資江王》一類消極性題目,因為原題中的「啊」是不表消極的。另外,文字改造法只是在對題目進行審視過程中的一種主觀思維活動,通過這種創造性思維快速完成審題任務,在實際寫作過程中,題目是不能改動的。 11.逆向入題法 前面介紹過反向思維法,說的是有些作文題從正面思考無法破題,而換一個角度以反面思考很快就能把握題旨,舜間完成審題任務。這里所說的「逆向入題法」,是說有些題目按照常規以正面審題,也可以很快入題,完成審題立意任務。 但是總嫌角度不新,立意不佳,因而不敢貿然下筆。這時如果舍棄正面改堅,改從逆向入題,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好象戰士面對著敵人的碉堡,從正面也可以攻破,但比較費力,傷亡也可能較重。如果不按常規打法,避開正面改從側面或後面,出其不意發動進攻,也許更能克敵致勝,取得輝煌戰果。我們把這種作戰方法借用來審題,就叫作「逆向入題法」。 這種審題方法和反向思維法同樣都是運用逆向思維審題,不同之處是,反向思維法是指從正面無法入題,而改從反面入題,以求快速完成審題任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的給材料作文,運用逆向入題法審題,常能收到良效。但是要注意的是,以逆向入題確定的論點,只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對某個特定的命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正確的,這種見解不是常理,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如前面所舉的《談「雪中送炭」》一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立論為「雪中送炭非良策」,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要贊揚雪中送炭、關心民生疾苦的好作風。 12.超越雷池法 雷池是古水名,在今安徽省望江縣。典故出自{晉書•庚亮傳》。東晉時庚亮寫給溫嶠的信里有「足下無過雷池一步」的話,意思是叫溫嶠不要越過雷池到京城來。現在「雷池一詞只用於「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個成語中,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圍。 有些作文題目,從表面看來,寫作的范圍太窄,無法取材,甚至無從下筆。為了快速完成審題任務,明確寫作范圍和寫作對象,必須大膽進行輻射思維,超越原題目文字上規定的寫作范圍取材,我們把這種審題方法叫作「超越雷池法」。 在一般情況下,作文的寫作對象和寫作范圍都必須嚴格限制在題目框定的范圍之中,不能超越雷池半步,否則就有可能離題.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要快速完成審題任務,必須超越雷池,取材於題目范圍之外。有一次外地的老師來我班聽快速作文觀摩課,聽課老師當堂命了《在今天的課堂上》這個題目。這個題.目看起來很容易,但只要仔細推敲一下,幫知道它的寫作范圍極窄.一打上課鍾剛剛坐定,命題者就走上講台寫出題目,未做任何指導,學生立即開始寫作。這時從上課到命題,還不到一分鍾,命完題學生就要寫,如果按照題目的文字表述,《在今天的課堂上》,取材的范圍嚴格說來也就是從上課到命題這么一分鍾的時間內的事情。不越過命題的「雷池」,就無法下筆寫作。因此,寫這個題目大膽地到「今天的課堂」以外的廣闊天地去取材。今天上的是作文課,那麼平常同學們的刻苦練習,老師的認真教學,領導的熱心鼓勵,家長的殷切期望等等方面的材料,都可以用「在課堂上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為線索串聯起來寫進文章,這樣,文章的內容就豐富多彩了。當然,並不是所想到的材料全部寫進文章,寫什麼,不寫什麼,還是要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既已超越雷池,主題也就容易確定,《在今天的課堂上》這個題目,可以反映同學們為四化建設而刻苦練習寫作的事跡,可以歌頌老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可以贊揚學校領導認真抓教學、積極支持教改的功績,可以表現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主題等等。再譬如《今日見聞》這個題目,不要只把思維囿於狹義的「今日」這個小圈子中,審題時也可以越過「雷池」,寫廣義的「今日」之見聞,即最近一段時期的見聞。《怎樣看待自我》這個題目,審題時亦不能把思維框死在「我自己」這個「自我」之中,而應該越過雷池,寫泛義的「自我」。如果認為自我就是我自己,思路必定無法拓開,甚至會走進死胡同。所以說,超越雷池法是開拓思維、快速完成審題任務的有效方法。 13.就事論事法 顧名思義,就事論事意即就著某件事、某個問題,直接論述這件事或這個問題,不能指東說西或顧左右而言他。俗話說:「指著烏龜說王八,指著田雞說青蛙。」也就是就事論事的意思。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審視議論文中的評論性題目,思想評論、人物評論、事件評論、工作評論、新聞評論乃至於文藝評論等,運用就事論事法來審視,可以節省大量揣摩、思考的時間,加快審題速度。 譬如《評棄學經商》這個題目,只能就「棄學經商」這種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指出其危害,提出克服這種現象的辦法。總之,必須圍繞「棄學經商」這種現象展開議論。象《我對中學生早戀的看法》、《試論阿Q式的革命》、《談談路瓦栽夫人的虛榮心》、《台獨分子的卑劣表演》、《評「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小議「各人自掃門前雪」》、《中學生捐款之我見》和《「越窮越生」管見》等題目,寫作時原則上都必須就事論事,議論其是非,評價其曲直。舍此言他即可能走題。 當然,在評論性文章的寫作過程中,也會涉及被評論的事物以外的其他材料,但引用其他材料的目的仍然是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為評論服務。在評論的寫作過程中,不管引用的材料有多麼新奇,多麼重要,都不能獨立於文章之中兩而自成觀點。 14.借題發揮法 與就事論事相反的審題立意方法便是借題發揮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審視感想式的作文題,讀後感、觀後感、聽後感一類題目,運用借題發揮法審視,能很快把握題旨,明確文章的立論方向。 就事論事不能借題發揮,借題發揮則不能就事論事;譬如《從魯迅棄醫從文談起》,就是感想式的議論文題目,題旨不在於評論魯迅棄醫從文的對與不對,而在於議論從這件事受到的啟發和教育。 當然,在行文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對魯迅棄醫從文這種選擇本身的評價問題,但這不是這個題目的寫作目的,這個題目的寫作目的主要是闡述自己的的感想和體會。可以談一個人應當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可以談應該怎樣實現理想,怎樣確定志願,甚至還可以談怎樣對待學文與學理的問題。另外象《從「牆內開花牆外紅」說開去》、《有感於人生是一場交易》、《從阿Q頭上的癩瘡疤想到的》、《看<渴望>有感》、《「胡服騎射」給人的啟迪》、《說<拿來主義>》、《讀報有感》、《有感於社會見聞二三事》、《從一則廣告談起》和《舊聞新感》等題目,運用「借題發揮法」審視,都能很快掌握立論的方向,加快審題速度。 運用借題發揮法審題,要掌握兩個要點,一是「借題」,二是「發揮」。借題之精髓、內涵,發己之見解、觀點。而且所發之觀點與所借之題目要一脈相承,一線相通。也就是說,闡述的觀點(即為文章的立意)確實是從題目中引發出來的。一般說來,寫這類作文題,所闡發的觀點其實就是題目中所蘊含的深意的表露。掌握這兩個要點,審題時就能得心應手。 15.辨明關系法 有些議論文題目,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語或片語並列構成的,譬如《難與易》、《美與丑》、《魚與水》、《自由與紀律》、《時髦與創新》、《偉大與平凡》、《成功與失敗》、《發光與沾光》、《磨刀與砍柴》、《名師與高徒》、《「我要學」與「要我學」》、《「向錢看」與「向前看」》》、《自負•自信•自滿》、《觀察•實踐•思考》、《識才•用才•愛才》等等。 這類作文題,運用辨明關系法審視,很快就能掌握題旨。 所謂辨明關系,就是用辯證思維的方法,辨清楚構成題目的詞或片語彼此之間的特定關系,關系辨明了,審題立意的任務基本上就完成了,因為這類議論文的論點,一般說來,就是構成題目的詞或片語之間的特殊關系。譬如要想快速審視《自由與紀律》這個題目,首先就要快速辨明「自由」與「紀律」的關系,然後再根據二者的關系立論。辯證唯物主義常識告訴我們,沒有紀律便沒有自由,沒有自由也無所謂紀律,二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其實這實質上就是文章的論點。當然也可以根據這種關系再靈活變通一下,這樣立論,「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紀律的約束。」或者換一個角度立論:「沒有紀律,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還可以從其他角度立論,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從哪個角度立論,都離不開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再譬如{「向前看」與「向錢看」》這個題目,運用辨明關系法審視,稍一思索就知道「向前看」與「向錢看」二者之間是是非選擇關系,根據這個關系,文章可以這樣立論:「我們要向前看,不能一切向錢看。」《自信•自負•自滿》這個題目中的三個因素之間也是一種是非選擇關系,因此可以這樣立論:「人要有自信力,但不能自負,更不能自滿。」《名師與高徒》這個題目,「名師」與「高徒」之間是一種非絕對關系,意思就是二者之間有某種特定關系,但不是絕對的。一般說來,「名師」出高徒,師高弟子強,但並不盡然,有的「名師」出不了「高徒」,有的「高徒」並非出自「名師」。辨明了這些關系,文章該怎樣立論也就不言而喻了。 運用辨明關系法審題,思維具有明確的方向性,不會走彎路,因而能大大提高審題速度。不過,構成這類作文題目的因素之間的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前面例舉的三種關系雖然常見,但遠不是關系的全部,審題時要根據具體題目做具體唯分析,從而做到既快速,又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