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段落怎麼劃分
語文老師常常會讓我們劃分段落,寫段落大意,有的同學就問了語文段落怎麼劃分如何劃分?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語文段落怎麼劃分的解答,供大家閱讀!
找關鍵句關鍵詞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是真理啊! 所謂的閱讀技巧就是要多讀多讀,就是先通讀下文章的大概脈絡和意思,段落大意就一句話描述這個段落的內容就可以了
2.一般段落之間都會有總起和分述的,分述中會有一些關鍵的句子,摘抄下來再進行語言上的組合就可以了(有現成可以抄的就更好了)。另外,段落和段落之間有時候會有過度句,這是分段的關鍵。
看完一篇閱讀在答題前,先思考三樣東西:1,寫什麼? 2,作者是怎麼寫的; 3,作者為什麼要寫(也就是中心思想,想表達或抒發什麼樣的感情)
一是概括的內容要具體。有的同學常用“經過”“結果”之類的詞代替內容,太空洞,這不行。應該寫出經過是什麼,結果怎樣。
二是概括的要點要全面。一篇文章的內容往往有幾個要點,要抓全,不能丟要點。
三是語言要簡明,不羅嗦。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內容表達得簡單明了。
總之,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還很多,不管用哪種方法,都首先要認真閱讀、分析。
1、題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從審題入手,弄懂題目的含義,然後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桂林山水》一課,就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本篇課文主要寫了桂林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要素歸納法。記敘文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並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這個和寫事文章差不多,如《燕子專列》,按照這個方法來進行,效果很好。
3、段意歸並法。
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先把全文讀一遍,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認真的讀,讀懂每個段,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個段落大意合理地連接起來,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和時間賽跑》一課運用這個方法就很好。
4、抓重點詞句(中心句、中心段或過渡段)。
有些文章結構上的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或內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要內容。
5、取主舍次法即重點歸納法。
有時一篇文章,其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後根據主要的來概括它的主要內容。
6、問題回答法。有些問題,只要回答出來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內容。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問題:①課文寫的是諸葛亮在什麼情況下借箭的?②他們是怎麼借的?③結果怎樣?把這些問題的回答歸納起來,就是主要內容。
我們的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思維時常跳躍,總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內容,因此對課文的理解也總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對長篇大論的文章,那可真是難為死它們了,不要說是10來歲的小孩,就是成人也會感覺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種知識的獲得必有其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寫事文章我總結如下: 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誰,發生了哪幾件事情,結果怎樣了?這一思路展開,同時語言也要圍繞主人公進行表述,詳寫的事情一定要表達具體,略寫的部分用一個短語或是簡單的話簡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這樣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後的學習中,老師再稍加對此法進行補充鞏固,不斷的完善孩子們的這一學習能力,經過潛移默化的影響,相信孩子們能較好的把這一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從而有效提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確地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
B. 小學語文課文怎樣用分段符號
小學語文課文用分段符號需要根據如下標准制定:
1、開頭為兩個空格的就是一個自然段。
2、每一段的段後用雙斜線劃分,也就是在段落後畫//。
3、/是放在段尾的,段首不需要。
4、逗號用於一句話的結尾,使一篇文章理清層次,連貫成一個主要內容,使中心更加明確。
(2)語文課文怎麼分段6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時間的變化分段。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
2、按地點的變化分段。按地點的變化分段,就是以地點轉換的順序來分段。先要在認真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找出表示地點的詞語和句子,然後把同一地點的內容歸並為一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必須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寫事情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
4、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
5、按文章的總—分結構分段。總—分結構的文章就是指總起分述的文章。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然後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結束。
C. 小學語文段落劃分方法
段落劃分一般出現在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教師在學生讀通課文之後,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就是讓學生劃分段落。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段落劃分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段落劃分方法
一、分段,應遵循的原則。
1、單一性原則。一個段落只有一個單一的內容,而意思聯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並在一個段落里。
2、完整性原則。同屬一個意思的幾個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幾個段落里。
3、連貫性原則。一篇 文章 各段的意思是連貫的,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互相銜接。
二、分段,應了解的劃分依據。
1、按事情發展階段分段。一篇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無論順敘還是倒敘,文中都有原因、經過和結果。分段時就是要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是經過,哪兒是結果,把它們單獨作為一個意義段。如《凡卡》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即全文分為「寫信前,擔心(第1—2自然段)——寫信時,傷心(第3—19自然段)——寫信後,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時間推移變化分段。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寫的。在敘述內容時,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或 句子 ,分段時找出這些詞句,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如《十六年前的回憶》除開頭外,文章是按時間的推移變化來敘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 4月6日,被捕時(第8—17自然段);十幾天後,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後(第29—32自然段)。這樣課文的主體部分可以分成四個段落。
3、按地點變換分段。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變換的詞句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如《草原》按照地點變換寫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這些內容可以分成幾部分呢?「初入草原」為第一部分,「目的地」為第二部分,「蒙古包內外」為第三部分。
4、按事物材料性質分段。一般狀物、用幾件事寫人的文章,大多採用這種方法分段。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個方面歸為一段。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按事物的材料性質用空行來分段:眾人悼念魯迅——談論《水滸傳》——笑談「碰壁」——救護助黃包車夫——關心女傭。
5、按文章結構關系分段。有的文章開頭總起或結尾 總結 ,或這兩者都有(即總分總關系)。對於這樣的文章,在分段時可以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如《索溪峪的「野」》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索溪峪的「野」的?開頭概述索溪峪總的特點是「野」,接著從四個方面具體描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野」性十足、遊人的「野」。這樣全文分為兩段。
三、分段,應掌握的思考方法。
分段的思考方法,主要有三種。最重要的是「整體分割」,在大致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文章結構的規律性知識,分析一下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把全文分成幾個階段或幾個方面。
此外,還有「重點突破」和「相鄰合並」兩種。「重點突破」是先看文章重點寫什麼,找出重點段的起止點,然後照顧其前後寫什麼,可分幾段;「相鄰合並」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礎上,把描寫說明同一方面的鄰近的自然段歸並成結構段。
2小學語文段落劃分方法
1、整體分割法。
讀一篇寫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寫的是什麼事,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依此可將文章分段;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則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開;說明事物的文章,同樣要把所說明的幾個方面分割開。
2、部分歸並法。
步驟是:第一,先給第個自然段編上序號並歸納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說明同一內容的鄰近自然段歸並成一個大段。
3、提取中心法。
先抓住文章中占較多篇幅的主要內容,把這部分內容歸納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標志分段法。
有些文章有明顯的分段標志,如有標明時間的語句,有標明地點、方位的語句,還有空行標志。
關於過渡段的處理:過渡段承上啟下,主要是為了啟下,因而分段時一般從下不從上。如《偉大的友誼》中的過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熱忱地幫助馬克思······,就應劃歸下一段,如果過渡段主要是總結上文的,也可以歸上段。
3小學語文段落劃分方法
1、找出「中心句」直接摘用
所謂中心句,就是概括了全段中心內容的句子。只要找出了現成的中心句,我們就可以直接摘用它作為該段的大意。如:
在延安,紡車是作為戰斗的武器用的。那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鎖陝甘寧邊區,想困死我們。我們邊區軍民熱烈響應毛主席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徹底粉碎了敵人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僅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開荒種莊稼、種蔬菜,是足食的保證;紡羊毛、紡棉花,是豐衣的保證。(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這段的開頭一句話就是中心句。當然,中心句的位置不獨在一段的開頭,也可以在段尾段中。一般說來,中心句的位置以在段的首或尾居多,尤其是在以議論或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段落里表現得最為明顯。因為這樣的段落通常是以解說或推論的寫作思路來安排和組織語言材料的。
2、簡化長句、改寫原句
先看下面這段話:
紡線,勞動量並不大,紡久了會腰酸胳膊疼;不過在刻苦學習和緊張工作的間隙里紡線,除了經濟上對敵斗爭的意義而外,也是一種很有興趣的生活。紡線的時候,眼看著勻凈的毛線或者棉紡從拇指和食指之間的毛卷里或棉紡條里抽出來,又細又長,連綿不斷,簡直有藝術創作的快感。……(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顯然,我們不能簡單地直接摘用第一句話作為全段中心的概括,因為句子太長而且並非所有的詞語涵蓋了後文內容,因此,我們要對這個長句進行簡化,使之更准確而精練地概括該段的中心。簡化後的句子是:紡線是一種很有趣的生活。
類似的情況有,段的首句或結句帶有少量與上文或下文相呼應的話。這樣的句子多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之類的句式出現。對這樣復雜的長句,要去掉其中與上文或下文內容相呼應的詞語和關聯詞。如:
我們向沙漠進軍,不但保護了農田,開辟了綠洲,而且對交通線路也起了防護作用。包蘭鐵路……通車以來,火車在沙漠上行駛,從來沒有因為風沙的侵襲而發生事故。風是沙漠向人類進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為人類造福。……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在托克遜地方試制了半徑二米的風力車,可以供發電汲水、磨面之用。(竺可楨《向沙漠進軍》)
去掉與本段內容不相關的詞語和關聯詞以後,這兩段的大意可以分別概括為:我們向沙漠進軍對交通線路起了防護作用;風可以為人類造福。
3、綜合要點,分清主次
如果一個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層次,而且主要層次之間在內容上是並列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將各層次的要點進行1+1=2式或1+1+……=1式的綜合。例如:
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橋了。①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②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附近的盧溝橋。③(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這段話共三層,各層的要點分別是我國的石拱橋①,歷史悠久②,數量眾多③(大小不一形式多樣)傑作不少;將期綜合起來就是該段的大意了(1+1=2式),也可以概括為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點(1+1+……=1式)。
如果一段的主要層次之間在內容上不是並列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分辨清楚哪是主次層哪是次層次。
一座舉世瞻目的金杯,在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午夜――我們的共和國三十三歲生日的時候,被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捧回了北京。然而,金杯的得來,是多麼不容易啊!為了讓中華之光在杯身上閃耀,姑娘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孫傑《金杯之光》)
哪一層主要?哪一層次要?應該說後一層是主要的。因為,層次之間在內容上如果是遞進或轉折的,一般說來,主要之點在遞進或轉折的一層上。因此,概括段意時就要把重點放在後一層上。上段大意可概括為:點明中國女排姑良為金杯捧回北京走過了一條艱苦曲折的奮斗道路。
4小學語文段落劃分方法
首先,注重方法指導,讓學生「悟得」
段落劃分,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教師可以採取示範引領、扶放結合的方法。特別是中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時教師要把坡度放緩,教給學生分清段落的方法,教會學生概括段落的主要內容。只有掌握方法,學生才會遷移,才會運用。如果讓學生一味地盲人摸象,沒有方法的悟得,估計以後的學習中,學生還是會不知所措。以《東方之珠》一課為例,如果教師在學生讀完課文後,就布置讓學生分段,學生會感到一頭霧水,很是犯難。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幾個問題,減緩坡度:
(1)「同學們,看一看課文介紹了香港的哪些景點?」學生一讀,知道寫了香港的淺水灣、海洋公園和街市。
(2)「再讀一讀,哪些段是寫淺水灣的?哪一段是寫海洋公園的?寫街市的是哪些段?」學生讀的過程中,很快就會發現,第2自然段寫的是淺水灣,第3自然段寫的是海洋公園,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合起來寫的是街市。
(3)「你們看,有一個自然段把這三個景點都寫進去了,是哪一段呢?」學生發現是第一段。這時候,教師可講解:介紹一個地方,文章的開頭把所有的景點概括地寫出來,這叫「總寫」,並將「總」字板書在黑板上。
(4)「那後面的幾個自然段分開來寫每一個景點,這是怎麼樣寫的呢?」此問題旨在引導學生理解並掌握「分寫」的概念。
(5)「再看最後一個自然段,是一句贊美的話,我們也可以說這是『總』的贊美。」這次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並掌握「總寫」。
(6)「你們看,如果把這長長的6個自然段分為三個部分,應該怎樣分呢?」學生自然就明白了文章鮮明的段落結構和每部分的意思。
到了高年級,教師同樣不能一句「自己分段吧」,這樣簡單了之。對於較長的課文,教師同樣需要幫助學生發現課文中有規律的內容。比如,教學《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師讓學生瀏覽課文,「哪些自然段寫的是作者看到的柳樹?」學生一讀,發現課文的3~5節。「接下來,你們知道如何分段嗎?」學生一下子豁然開朗,很快便將課文的脈絡理清了。1~2節是「定位」,寫的是神奇的柳樹;後面的6~8節寫的是「產生的聯想」;第9節是作者發出的贊嘆。
教師的引領,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教師在與學生分段的過程中,要注意方法的滲透,並不時地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學習的方法。
其次,由「篇」到「類」過渡,讓學生「習得」
每一次的學習,都不是零起點。前文的學習總會為後文的學習做鋪墊。反過來說,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聯系已有的 學習 經驗 。這就需要學生善於 學習總結 ,如果腦海里記住的只是這一篇那一篇散點式的內容,是很難形成能力的。因此,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方法的系統模型,即由「篇」到「類」的提升。比如,寫人敘事類的文本,一般要注意什麼?狀物類的課文可以從哪些方面考慮課文的結構? 說明文 的段落特點有哪些?腦海里有了這樣的「類」概念,分段的時候就有了依據,有了思考的方向。
比如六年級《草原》一課的學習,這是一篇寫作者到草原訪問的課文,讀文章的時候,很自然要聯想五年級的時候學過的一篇訪問的課文《早》,這篇課文按照「還沒進門」――「三味書屋」――「邁進後園」的順序,段落結構清晰自然。有了這樣的基礎,再讀草原,學生很快就會體悟到本文的特點,「初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話別」的結構特點,不言自明了。
段落劃分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立足文本。段落分析,絕不可再搞「浮雲式」的文字游戲,必須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在讀的基礎上思考,絕不能再搞架空文本的概念化的死記硬背。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不再出現歷史的倒退,不再讓學生談「分段」色變。
2、留足時間。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思考時間,這樣學生才能夠靜下心來思考。梳理課文的脈絡,這對於各個年級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難點。有時候,就連我們教師自己也會犯難,要讓學生有更多實踐的機會。
3、尊重差異。段落的交流探討,要考慮不同學生的表現,不能讓個別學生唱獨角戲,要讓更多的學生之間有充分的交流,不能急於讓部分學生的「表演」佔去更多學生思考、揣摩的機會。同時,還要允許學生之間存在不同的意見,允許個性化的分段方法,並鼓勵爭論。
4、提煉語言。段落大意語言的提煉要力求精準。很多教師對於內容的概括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比較模糊。如果試著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用簡潔的語言寫下來,然後進行比較、提煉,看看如何更精準,這樣的訓練看似花掉了時間,對學生的發展而言卻最有實效。
D. 語文課文分小節怎麼分
一、時間順序法
有的課文按時間轉移的先後順序安排。顯而易見,表示時間性的詞可以用來作為分段的依據。如《十萬里長街送總理》就可按「靈車到來前→靈車通過時→靈車開過後」的時間順序分為三段。再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也可按「天還未亮→中午的時候→黃昏的時候」的時間順序分段
二、地點或空間順序法
參觀、訪問和游覽所記敘的事物、空間位置不同或者觀察事物的立足點不同,可以按空間位置的先後順序分段。
如《記金華的雙龍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內洞(出洞)」等游覽地點的先後轉移來分段。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舊居參觀的路線,「上尾場→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間→曬谷坪」以此作為分段的依據。還有的課文既可以按地點的先後變化,也可以按事件發展的順序分。
三、事件順序法
完整地記敘一件事或者以客觀事物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課文,可以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為什麼借箭(發生的原因),怎樣借箭(發展經過),借箭結果(事件結果)來劃分段落。此外,《跳水》、《飛奪滬定橋》也可按事件發生、發展和結果來劃分段落。
四、事情分類法
有的課文通過寫幾件事來表達主題,分段時可考慮按不同事情來分段。如《將相和》可以按「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三件事來分段。
五、總分法
有的課文是以作者的思路為線索去組織材料的,往往採取「總起——分述——總結」的形式來表述,那麼分段時就應按「總——分——總」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總起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寫了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最後總的概括再寫桂林的山水美。
六、按人物的活動分段
如《再見了,親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為依據分段。總之,分段有規律可循,但也不能千篇一律。
(4)語文課文怎麼分段6擴展閱讀:
一、分段,應遵循的原則。
1、單一性原則。一個段落只有一個單一的內容,而意思聯系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並在一個段落里。
2、完整性原則。同屬一個意思的幾個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幾個段落里。
3、連貫性原則。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連貫的,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互相銜接。
二、分段,應了解的劃分依據。
1、按事情發展階段分段。
一篇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無論順敘還是倒敘,文中都有原因、經過和結果。分段時就是要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是經過,哪兒是結果,把它們單獨作為一個意義段。如《凡卡》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即全文分為「寫信前,擔心(第1—2自然段)——寫信時,傷心(第3—19自然段)——寫信後,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時間推移變化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寫的。在敘述內容時,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或句子,分段時找出這些詞句,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
如《十六年前的回憶》除開頭外,文章是按時間的推移變化來敘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 4月6日,被捕時(第8—17自然段);十幾天後,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後(第29—32自然段)。這樣課文的主體部分可以分成四個段落。
3、按地點變換分段。
一般游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採用此種方法。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變換的詞句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如《草原》按照地點變換寫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
這些內容可以分「初入草原」為第一部分,「目的地」為第二部分,「蒙古包內外」為第三部分。
4、按事物材料性質分段。
一般狀物、用幾件事寫人的文章,大多採用這種方法分段。閱讀時只要了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個方面歸為一段。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按事物的材料性質用空行來分段:眾人悼念魯迅——談論《水滸傳》——笑談「碰壁」——救護助黃包車夫——關心女傭。
5、按文章結構關系分段。
有的文章開頭總起或結尾總結,或這兩者都有(即總分總關系)。對於這樣的文章,在分段時可以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
如《索溪峪的「野」》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索溪峪的「野」的?開頭概述索溪峪總的特點是「野」,接著從四個方面具體描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野」性十足、遊人的「野」。這樣全文分為兩段。
E. 課文自然段怎麼分
小學課文的自然段分段方法如下:
1、歸並法
先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然後認清容各自然段之間的關系,再把說明同一內容的多個自然段歸並成一個個結構段。
2、三段變通法
每篇課文均有開頭、中間、結尾,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變通。
3、重點突破法
先用一句話概括全文重點內容,然後找出這一重點事件或重點問題的起訖點,把重點段確定下來,最後看重點段落前面後面各講什麼,考慮全文如何分段。
4、標志識別法
在縱式結構的文章中,表示時間推移、地點變換和人物出沒的詞句常常是分段的標志,在橫式結構的文章中,這種標志常常表現為某些段落開頭的總起句或結尾的小結句。抓住這些標志就能順利分段。
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採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寫,如《諾言》、《心願》等。按理說應把對話劃在相應的自然段中,但這對小學生來說太困難,同時,不把對話劃到相應的自然段中對文章的理解也無影響,因此現在教學中普遍把這樣的對話每起一行也算一個自然段,這樣使教學簡化,效果也好。
書信體文章的自然段標序號,我覺得是從問候語開始,稱呼與落款、日期不標序號,因為這是相對固定的書信體特有的格式;而問候語和祝頌語因人而異,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時不一定只有一個自然段,還可能有兩三個自然段甚至更長。
F. 給文章分段的方法有哪些//怎麼用
分段需要根據如下標准制定:
1、開頭為兩個空格的就是一個自然段。
2、出現一個逗號為一句話,段首不需要。
4、句號用於一句話中的停頓,使一篇文章理清層次,連貫成一個主要內容,使中心更加明確。
小學語文課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寫的是什麼事物,然後仔細分析思考。
2、按時間的變化分段。按時間的變化分段,就是按時間變化的先後順序給文章分段。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或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幾個基本部分。
G. 劃分課文的自然段的方法有哪些
劃分課文的自然段具體的方法有:
1、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適用於什麼種類的文章,在寫人記事的文章里,為了寫的清楚、明白, 總要交代起因、經過和結果。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分段,就是從文章中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是經過,哪兒是結果,並把每一部分劃分一個意義段。
這種分段方法適用於寫事的記敘文, 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起因、經過、結果。分段方法 一般按「起因、經過、結果」分三段。如果事情的經過特別長,要把「經過」分成「發展」和「高潮」 兩段。那麼比較長的記敘文就可以分四段。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劃分。
2、按事物的幾方面分段:適用於什麼文章,有的文章為了介紹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從幾個方面表現它的中心。這樣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幾方面來分段。在分段以後,可以把內容相同的方面劃分為一段。 適用於說明文,要說明某一種東西的文章。
3、按時間順序分段:適用於哪種文章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寫的。在敘述內容時,往往用一些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或句子,找出這些語句,就可以劃分段落。這種分段方法適用於時間順序十分清楚的記敘文, 一眼就能看出時間詞語很多,時間變化很清楚。
比如,把表示「早 上」的時間歸為一段,表示「中午」的時間歸為一段,表示「晚上」的時間歸為一段。春、夏、 秋、冬更是典型的時間順序。凡此種種都要按時間順序來分段。
4、按照地點變換分段:適用於什麼類型的文章 有的文章,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故事的地點發生了變化。這時就按地點變換給文章分段。訪問記、參觀記和游記,多用這種分段的方法。 適用於寫景的文章,尤其是寫參觀或游覽的文 章。這種文章的地點變化十分的清楚。
5、按照總分結構分段:適用於哪些種類的文章 有的文章,在開頭先總的概括介紹一下要寫的內容,然後再一一敘述事情,最後又進行總結。 這就是總起分述總結的文章,可以按照總分結構的方法分段。 適用於按「總分總」和「活動前-----活動時-----活動後」這種順序進行寫作的文章。
(7)語文課文怎麼分段6擴展閱讀:
劃分課文的自然段的基本步驟,劃分段落要分三步進行:
1、第一步,要通讀全文,了解這篇文章寫了什麼人、什麼事。
2、第二步,看看這篇文章是按什麼順序敘述的,哪幾個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並起來表達同一個內容。
3、第三步,劃分段落以後,還要檢查是否劃分得正確。
H. 語文段落如何更好分層
劃分段落的方法
分段,是指理清作者為了表達中心思想而把有關內容按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的各個部分,即邏輯段落,又叫意義段落.
分段沒有絕對的標准,但卻有一個基本的要求:能夠體現作者行文的思路,能展現課文題旨的脈絡.這個「思路」和「脈絡」,就是作者寫作時構思順序和寫作步驟,同學們在學習課文時,如何才能正確地把握作者的構思順序和寫作步驟呢?怎樣才能比較准確地劃清段落呢?首先要掌握分段的步驟,其次要選擇正確的分段方法.
一、分段的步驟
分段的步驟,可概括為四個字,即「讀、想、歸、查.」「讀」就是通讀全文,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和展現課文題旨的脈絡,這是分段的關鍵.「想」就是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歸」就是把內容一或關系密切的自然段歸並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義段;「查」就是先把各段段意與全文中心聯系起來,查看是否吻合,再把各段段意連起來看是否構成一個嚴謹的整體.
二.分段的方法
分段的方法有縱向分段法和橫向分段法兩種.
要想掌握這兩種方法,首先要搞清「縱向式結構」和「橫向式結構」這兩個概念.所謂「縱向式結構」是指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的文章結構.記敘文(記事的)大多屬於縱向式結構,「橫向式結構」就是把要記敘和說明的內容分成幾個橫面,從幾個方面並列展開的文章結構.說明文多是這種結構形式.
(一)縱向分段法,遵循「縱向式結構」分段的方法,叫縱向分段法.一般包括如下兩種: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這一種在記敘文是多見的.
2、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分段.
一般的記敘文其事件的發展或以時間的先後為明顯標志,或以地點的轉換的先後為明顯標志.因此,分段時要抓住課文的時間詞和方位名詞作為劃分意義段的重要依據.以時間先後為序安排材料的記敘文,可用抓時間詞的方法分段.事件的發生、發展往往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行的.因此,在分段時要看是以哪種為主,綜合考慮,選擇恰當的方法.
(二)橫向分段法,按照「橫向式結構」分段的方法,叫橫向分段法.一般也包括兩種:
1、按事物性質歸類分段,這類歸類分段法多用於說明文.
2、按空間位置的轉換分段,這類分段法多用於記人在不同地點見聞的記敘文中.
除了「縱向分段法」和「橫向分段法」外,還有按人物出場順序分段和按作者敘述方法分段.按人物出場順序分段一般適用於劇本.
在一些課文中,經常出現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分段時,把它歸上段還是歸下段呢?一般來說,可從如下兩方面考慮:
1、議論性的過渡段,根據其議論的側重點考慮其上下歸屬.
2、記敘性過渡段,根據其敘述時的立足點考慮其上下歸屬,一般劃分在下.
當然,劃分段落的方法不只是以上提到的幾種,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需要說明的是:一篇文章的段落劃分,往往不只一種方法.
劃分段落要防止出現以下情況:一種是思路混亂,從頭到尾的劃分標准不一致;另一種是不注意段與段之間過渡句的歸屬;還有一種是公式化分段,不論什麼樣的文章,一律三段, 這種都會導致分段不正確的錯誤.
給文章分段並不難,只要認真思考,遵循規律,多多練習,就一定能劃分正確.
概括段意的方法
歸納段落大意是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前提.
歸納段落大意是檢查學生是否讀懂這段話,理解這段話主要內容的重要標志,是讀懂一篇課文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訓練.
歸納段落大意有三項要求:一是要反映段的主要內容;二是用語簡單明確,不羅嗦;三是各段段意連起來能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這三項要求中,第一項是最基本的.抓住段的主要內容在語言表達上才能做到簡明;抓住段的主要內容,各段段意才能成為文章的提綱,反映課文的主要內容.
歸納結構段和歸納自然段,主要思想的方法,基本相同,要促進方法的轉移,引導學生歸納自然段主要意思的方法,用於歸納結構段的段意,但二者要求不同,難易程度也不同,需要再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和方法.我們在歸納段意可採用以下方法.
一、整體歸納法.因為段是文章的組成部分,分段歸納段意要在了解全文的基礎上進行,每一段都是為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的.熟悉全篇這一整體,歸納段意時才容易抓住重點.
二、取捨與歸並法.歸納段意通常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取捨法,即段中的幾層意思能分出主次,那就可以「取主舍次」,分清段落中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捨去次要的. 另一種是歸並法.即段中的幾層意思分不出主次,那就要把幾層意思都概括進去.
三、挖掘內在聯系法.一篇課文,段與段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都是為文章的中心服務的.記事的文章大都分以事情發展的順序為線索敘寫的.
也可採用以下有效方法:
一、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二、概括法: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三、聯合法;有些文段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就要把這些意思連接起來,概括出聯合段意.
段中分層的方法
閱讀一篇文章時,有的段落內容復雜,說了幾層意思.為了更清楚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了解文章的結構,更准確地掌握文章的內容.我們除了學會給課文分段外,還要學會段中分層.
怎樣在段中分層呢?具體方法是:先初步了解每段的主要內容:再弄清段中有幾句話,一句一句地讀,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分析句子之間的關系,哪幾句話說的是一個意思就是一層.如果一句話就是一個意思,那這句話就是一層.段中劃分層次,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有這樣幾種:
一、按連貫關系分層法
段的內容是寫一件事,並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寫這件事,其中層次關系就是連貫關系.層與層之間的連貫關系,一般有兩種情況:
1、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分層.
2、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分層.按時間先後分層時,要注意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找出了表示時間的詞語後,再把在同一時間內的內容歸成一層,這樣分出層次就清楚的.
二、按總分關系分層法
段落中的總分關系,就是先用一個概括性的句子寫出全段的主要內容,這叫「總起句」.再圍繞總起句分幾個方面來敘述,這叫「分述句」.這樣的層次結構就是「總分關系」的結構,總分關系一般也有兩種情況:
1、先總後分結構,就是先出現總起句.再寫分述句.
2、先分後總結構式,就是先寫分述的內容,再用總結句進行概括.一般也分二層來理解.
三、按並列關系分層法
在一段話中,有的同時介紹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每層意思說的是一種事物;有的段落,是從幾個方面寫一種景物,每層意思就是景物的一個方面.這些材料沒有主次之分,而是加以分類排列寫出來,這是並列關系的結構形式.並列關系有兩種情況:
1、圍繞同一內容,把幾種事物分別加以描述.
2、按照同一事物或同一內容的幾個方面,分為一個方面一個方面來寫.
四、按因果關系分層法
任何一件事都有起因,也有跟「起因」密不可分的結果.段中的因果形式,是按事物的因果關系來寫的,它有兩種形式.
1、先因後果.在很多段落中,先寫事情的起因,再寫它的結果.閱讀中,遇到樣的段,我們就可以按因果關系將段分為兩層來分析.
2、先果後因.也就是在段落中,先寫了事情的結果,再寫原因.
另外,還有一些段中的層次是轉折關系的和遞進關系的.我們在段落中分層,首先要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分清段中句子之間的關系,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法分層.掌握了分層的方法,就了解了作者的思路,分層才會正確,閱讀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概括層意的方法
根據層意,既是把握段落內容、理解段落結構的訓練,也是對學生進行從分析到歸納的思維過程訓練.准確地概括層意,是正確理解段內容,進而正確理確文章的含義、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層意的方法與概括段意的方法相似,一般步驟是:先熟讀該層,弄明白層內每句話的意思,再根據各句的意思,抓住主要的內容和事情,用簡煉的語言總結出該層的主要內容.一般概括成「什麼人做什麼事」或「什麼東西怎麼樣」的格式.常用的主法主要有連串法、摘句法、取捨法、縮句法、歸納法、關系法等幾種.
1、連串法.是概括層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層內主要句子,把每句概括成一個詞語,用簡潔通順的語言把它們連串起來作為層意.如果層內各句都比較重要,一般就用此法概括.此法要注意:必須抓住關鍵詞語;語言要簡練通順;要全面,忌以偏概全、舍主取次.
2、摘句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有些層中在開頭或結層往往有能夠表達本層主要思想內容的句子,總結層意時可摘錄這些句子做層意.運用這種方法也要注意.一是必須找准中心句,二是有時還需把中心句做適當的調整或增減,以求准確、連貫.
3、縮句法.有的層是由一兩個長句組成,可用縮句法來概括層意,方法是把長句去掉修飾部分,留下關鍵部分,縮成一簡潔、通順、要點全的短句作為層意.如果是兩個以上的長句,就要抓住主要內容的句子縮成精煉的短句做層意.
4、取捨法.有些層往往由許多句話組成,也沒有明顯的中心句,可用捨去次要內容.抓住主要內容的句子來概括層意.
5、歸納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有些層,各句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一說明同一個問題.概括層意時把各句表達的內容概括歸納為同一概念,這就是歸納法.
6、關系法.有些層,各句之間有明顯的結構關系,可用分析結構關系的方法來概括層意.例如因果關系的層,可抓往結果來概括;總分關系的可抓住總寫來分的概括;時間順序的可抓住表示時間先後的時間詞來概括;並列關系的可並列列出表示各句內容的詞語為根據……
根據層意雖然方法多樣,但在概括層意時要靈活選擇恰當的方法,避免生般硬套,張冠李戴.
列小標題的方法
給文章列小標題也是一種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訓練,也是尋找作者思路的訓練,對作文列提綱也有好處.
列小標題時的思考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正確劃分段落,這是關鍵.要是段落劃分錯了,小標題也不可能列正確.
第二步,把段意概括好,這是列小標題的基礎.要是段意概括得不全面、不準確, 那麼小標題也就不容易列准.
第三步,把段意濃縮,列出小標題.
列小標題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詞語要精煉.小標題應該精煉到只有一個詞語、一個片語成一個短句.可以摘錄課文中的詞語,或段意中的詞語.不能把小標題寫得象段意那樣長.
二是一篇文章的幾個小標題,在字數上盡量一樣多,在內容上要有連貫性.
2.注意分析記敘文的結構.
文章結構的五級劃分:第一級是「篇章」,第二級是「部分」,第三級是「層次」,第四級是「段」(也就是通常說的「自然段」),第五級是層(或叫小層次).
(1)怎樣劃分段落?
1)理清段內的層次結構.
段落分層常用的方法:根據陳述對象的變換分層;根據事件的發展變化分層;按客觀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分層;借用有序詞語的提示分層等.
給某一段分層,首先要注意一句一句地讀,把握住句子的大體意思,而後應注意到哪一句語意有所變化,變化之處就是「斷點」,這些「斷點」是判斷層次的基礎.開始找斷點時不妨細些,斷點都找出來之後,再考慮哪幾個斷點語意之間有聯系,將意思有聯系的斷點「合並」,就能准確分出層.
理清層次最重要的作用在於有助於段落概括.此外,理清層次還能幫助我們調整段內的層次順序;重新銜接混亂的句序;回插從原文中「脫落」的句子以及判斷層與層之間的關系等.
例如,下面是選自夏衍《野草》中的幾句話,請排出正確的文章順序.
①一發芽,這些種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
②後來忽然有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種子放在要剖析的頭蓋骨里,給它溫度和濕度,使種子發芽.
⑧植物的種子力量之大如此.
④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家用盡了一切辦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來,都沒有成功.
通讀這幾句,發現說的是想辦法分開骨骼的事.既是一件事,總該有「起因、經過、結果」.再審查句子,發現句①開始有「一發芽」字樣;句②末尾有「使種子發芽」字樣.顯然「發芽」之後才談得上「一發芽」如何,因此②在①前.再看剩下的兩句.句③說「……如此」.「如此」一詞揭示此句帶有總括的意思,而④句則是整個事情的起因.
這樣一分析,排列順序就出來了.句④是起因,要剖析頭蓋骨;句②是經過,「種」下種子,使它發芽;句①是結果,種子一發芽,頭骨就分開了.句③是總結,「力量之大如此」.正確的順序是④②①③.
2)理清文章的段落.
分析文章時,在先弄清自然段內的小層次,再弄清結構段之間的大層次.通過段落層次來分析寫作的思路,文章的結構,進而掌握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劃分段落,要依據記敘文多樣化結構形式來劃分,經常使用的劃分段落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A.按照時間的推移來劃分.如《老山界》一文,記敘了紅軍長征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是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寫的,可按照時間的推移來劃分段落層次.
B.按照空間的變換(地點、場景的變更)來劃分.如《老楊同志》可用此法來劃分.
C.按照事情情節的發展來劃分.如《草地晚餐》可用此法來劃分.
D.按照不同內容的事件來劃分.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全文可分為三部分,中間部分寫了三件事,可分為三層.
E.按照文章原有的某些標志來劃分.有的文章按照事物的內容或事物發展的時間等情況加了小標題;有的文章有過渡句或過渡段,表示內容的轉移或變換;有的文章用了一、二、三、四等序號;還有的文章段與段之間空出一行的間隔.這些形式都是每段層次的標志,可以藉助這些原有的標志來劃分段落.
(2)怎樣概括段意?
①概括記人和敘事為主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先簡練地概括出人物或事物的具體情況,然後揭示出這些人物和事物的思想意義.如《任弼時同志二三事》一文,在記敘「任弼時同志在革命生活里滲透著原則性」一段,作者選取了幾件同類性質的事例來表現人物這一思想品質.這段的段意可概括為通過「打靶」、「不走近路」、「不破壞公園制度」和拒絕他妹妹「給她丈夫介紹工作」的要求等事例,表現了任弼時同志的高度原則性.亦可只概括出人物或事物的具體情況.如《揮手之間》第一部分,寫延安軍民去機場送別的情景.第二部分,寫機場送別的場面.第三部分,寫送別後的一些情況,著重敘述重慶談判的結果和歷史的發展.第四部分,簡要概括,結束全文.
②概括議論和抒情為主的段落大意的方法.有些議論和抒情為主的段落大意,可抓住原文議論和抒情成分,概括各段所表達的思想觀點.
③概括從屬段段落大意的方法.有的段落從屬於主要段落,說明寫作目的,介紹時代背景,或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等,也有的起引入或過渡作用.對於這樣一些輔助段落,可以從它寫了什麼、起了什麼作用等方面來概括.如《我的老師》一文的第一個自然段,交代了要記的人,導入正文.可概括為:「開端交代了最難忘的是小學時的蔡雲芝先生.」
④用前言、關鍵句、警句和結束語等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因為關鍵句等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段意,突出的重點,可直接用來概括段意.
表達段意的語言要簡練、明確.每部分表述的語言要盡量一致,句式的長短也要力求相當,概括的角度始終如一.
3.歸納中心思想,理解寫作目的.
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
(1)從分析結構層次入手.
這種方法就是在自然段段意基礎上進一步歸納結構段段意,再把結構段段意集中起來逐層統一,然後歸納出中心思想.這是歸納中心思想的最基本的方法.如《一件小事》,可用此法歸納中心思想.
(2)從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
寫人為主文章,可從人物形象、言談、舉止、行動、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敘事為主的文章,就要弄清事件說明了什麼問題,宣傳了什麼思想,從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從分析題目入手
有的文章的題目就體現了文章的基本思想,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人民的勤務員》等.
(4)從分析開頭結尾入手.有的文章在開頭或結尾處闡明了中心思想.
(5)從分析議論和抒情成分入手.
有的文章的議論和抒情成分,往往直接表達作者對所記敘的人和事的看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質,說明寫作意圖,表達了中心思想.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應該怎樣寫呢?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應從體裁、題材和反映的思想觀點來歸納.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文章所記敘的人物和事件,二是人和事所表達的思想意義.
如:本文通過對某人某事的記敘(概括出主要的人和事);反映了(表現了)……的精神或贊頌了(贊揚了)……的品德或暴露了(揭示了)……的問題(實質)等.
《揮手之間》的中心思想,可歸納為:本文追述了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動身之前,在延安機場向送行的人群揮手送別的情景,表現了在歷史轉折時期,毛澤東同志為了顧全大局,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偉大精神.
怎樣進行段落教學呢?
對中學生來說,首先要學會劃段的方法.一般地說,先通讀課文,弄清文章的體裁和基本內容;再把各個自然段標上號碼,認真逐段閱讀,了解各自然段的大意;然後把內容聯系緊密、意思相對集中的鄰近自然段合並;最後從全文的角度看一遍,看劃分的標準是否一致,對合並不恰當的作適當的調整.
段落教學,也要讓學生掌握劃段的依據.一是文章結構的內在規律.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體現在形式上則是結構形式.例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寫人的不外乎寫人的活動,人的經歷、事跡,或人的品質、成就;這些記敘都離不開時間和空間,離不開具體的事件和材料.因此,可以把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或事件及材料的性質作為依據來劃分段落.記事的不外乎事件的發展和事件的性質兩種情況.說明文的段落安排無非是兩種情況:按照方位布局展開段落說明具體事物,按照事理邏輯關系說明抽象事理.議論文不外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二是識別段落的一些外部標志.劃分段落除了從意義上區分外,還要注意那些起聯結作用的過渡句、過渡段、領起句、總括句以及文章所使用的引號、空行、標題等.三是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參照不同的標准來進行.這些標準是:時間的順序、地點的轉換、出場人物的變換、事情發生過程、總分關系、並遞關系.這些標準是互相聯系的,劃分一篇文章的段落,往往要根據幾種標准來考慮,而不能機械地只考慮某一個方面.
段落教學還要讓學生了解分段產生分歧的原因.教學中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劃分結果.事實上,幾種語文教參的課文分段常「打架」.從理論上說,劃分段落是個分類問題.分類問題最難解決的是標准問題與內容交叉現象.同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標准或從不同角度去劃分,劃分結果也就不同.也有粗分細分的問題.粗略一些,自然劃分的數量少一些;細一些,則分得的段數多一些.還有過渡段的處置問題.有些文章的過渡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時間上跨越不同的時空、空間上涉及不同的方位,它的歸屬也是產生分段不一的原因之一(如魯迅的《一件小事》第二自然段的歸屬歷來就有兩種對立意見).其實,過渡段除明顯與上下文的某一自然段聯系緊密者外,歸上歸下都是可以的.因此,劃分段落,只要標准明確,持之有故,基本結構分得正確,小小出入或段數不同是充許的.
劃分段落,還要概括段意.所謂段意,是用簡明扼要的話概括一段的主要意思.如果文章有提示語、小結語、過渡段能全部或部分揭示出段落大意,則可以借用或部分借用文章中的語句作為段意.但許多文章無現成的語句可用,這就要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了.概括段意要求以最簡練的文字提示全段的內容,揭示全段的思想意義.概括段意在形式上盡可能是一句完整句,在內容上盡可能包容全段的意思.概括段意前後角度、方法應一致.概括段意的方法有多種:通過中心句的分析概括段意,摘錄關鍵詞語構成段意,壓縮文字提煉段意,從定義上歸納段意.也可以採用編小標題的方法.總之,概括段意是一種邏輯訓練,它要求把整篇文章的內容歸納為幾個要點,再概括為一個簡單的提綱.
劃段分層教學還要牢記四點.一是要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只有熟悉了課文,才能從整體出發去考察各個部分,從而正確地劃出課文的段落.隨著理解的深入,還應引導學生明確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聯系,認識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及其在表現思想內容上所起的作用.
二是分段一定要從內容出發,而不能單從形式出發.開頭、經過、結尾三大段(其他如緒論、本論、結論等)或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五大段的分段方法,不能體現課文內容的特點,是不足取的.因為這種方法長用下去,對相當多的文章來說,是一種萬金油或標簽,只要貼上去保准不錯.《項鏈》有兩種劃分結果: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借項鏈、丟項鏈、十年辛苦賠項鏈、所借項鏈是膺品.誰優誰劣不言自喻.每篇課文有每篇課文的特點,只有從課文的內容出發,把內容一部分一部分地劃分開來,才能起到分段訓練的作用,才能收到培養閱讀能力的效果.
三是劃分段落要與概括段意相結合.分段,主要是由整體到部分的分析;概括段意,是從部分到整體的綜合.相比較,後者難些.但二者不可截然分開.
四是劃分段落應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深入理解課文的結構和內容,而不在於機械地記憶某篇分成幾段.在劃分段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不能以個人的勞動代替學生的思考,不能只長於分析而不善於歸納;應注意把規律性的東西教給學生.葉聖陶說:「老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4)〕教師在進行段落教學時,也要切記葉老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材無非都是例子」的至理名言.
總之,劃段分層、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的一種手段,教學中一定要從理解內容的角度去指導學生概括段意.這一點正是前段段落教學的弱點,也是義務大綱要糾正的段落教學的偏向
I. 小學語文分段落方法
分段,是指理清作者為了表達中心思想而把有關內容按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的各個部分,即邏輯段落,又叫意義段落。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分段落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分段落方法
1、按時間順序分段
典型的課例有《杏兒熟了》,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我家杏樹結的杏兒又多又好,鄰居的孩子偷杏時,我和奶奶的態度截然不同的事。課文三段內容都有表示時間性的詞句作為標志。
第一段開頭「每年到了麥收時節」,第二段開頭「這一年杏又熟了」第三段開頭「今天的杏兒又熟了」在教學時,我首先提示學生通過讀文,找出有時間性標志的詞句,然後再讓學生分段,這樣就容易掌握了。
2、按空間位置變化分段
我們學過的課文有《海濱小城》,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分兩部分敘述的。先寫海濱,後寫小城,學習給課文分段時,首先讓學生出示分段分段的依據,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最後把意思相近或圍繞一個意思寫的幾個理由,進一步明確分段方法。
3、按具體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
典型的 範文 有《燕子》,這篇 文章 短小精悍,從外形美、春光美、飛行美、停歇美四個方面贊美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讀文,去感受小燕子各方面的美,引導學生明確文章每個自然段都從不同角度贊美了小燕子的活潑可愛,每個自然段都單獨講一個意思,所以文章4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段。
4、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
這種分法比較普遍,這類課文主要是寫一件事情的前後經歷,要求學生在讀課文時明確作者先寫了什麼,接著寫了什麼,最後寫什麼,以《表裡的生物》為例來說:作者首先寫小時候以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然後寫對父親的表能發出滴答的聲音特別好奇,接著寫父親把表蓋打開給他看,於是就相信了那個擺著小尾巴的東西是蠍子,能蜇人,最後寫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知道了表的內部結構,內心的疑問也就解開了。
這類文章的分段對學生來說並不容易,分段關要讓學生仔細默讀課文,把握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事情的起因,哪幾個自然段寫事情的發展或經過,哪幾個自然段寫事情的結尾,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再引導學生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去分段。
5、按課文的結構分段
這種分段方式包括三種,即按總—分—總,總—分 分—總的結構去分段。這種分段方法並不難,只要掌握了文章的結構,很容易就可以分出段落,我僅以我們剛剛學過的《豆腐頌》為例,課文開頭寫者對豆腐的總體印象,中間從五個方面去贊美豆腐,最後 總結 全文,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這類文章教學生記住:掐頭去尾是一段,中間為一段的方法,學生只要掌握了這一方法,就很容易給課文分段了。
另外,還有極少數的文章以空行為標志自成一段,或以小標題為標志分段,比如,我們剛剛學過的《小英雄雨來》就是典型的例子。
2小學語文分段落方法
第一,找到主旨句。同學們要想對文章有一個好的分段,那麼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先找到文章的主旨句,這是很關鍵的,因為只有找到文章的主旨句,那麼同學們才能夠知道文章的整體表達的是什麼,上海學大 教育 的老師指出,這樣同學們才能夠找到文章的主要線索,而只要同學們能夠找到文章的主要線索,那麼就能夠很好的根據線索來進行文章的分段,所以這一個技巧是同學們要掌握住的。
第二,找段旨句。接下來同學們需要做的就是去找到段旨句了,所謂的段旨句指的就是這一個 句子 之前所講的和下面所講解的不同的 故事 情節了,已經發生了情景或者是人物的轉換了,上海學大教育的輔導老師指出,這樣同學們就需要去分段了,所以同學們只要能夠抓住段旨句,那麼就可以進行分段,而且不會出現分段錯誤的情況,這里給同學們傳授一個小技巧,那就是段旨句肯定是在一個句子句號的後面,而不會在半個句子後面。
第三,分段的作用。為什麼同學們要學習分段吶?這可能是一部分學生所不理解的,讓同學們去學習分段,對同學們學習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分段能夠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文章,能夠更好的找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上海學大教育的老師指出,這對於同學們做後期學習做閱讀理解有很好的幫助。
3小學語文分段落方法
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 分段 、分層
一、適用於什麼種類的文章 在寫人記事的文章里,你為了寫的清楚、明白, 總要交代起因、經過和結果。按照事情發展順 序分段,就是從文章中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 是經過,哪兒是結果,並把每一部分劃分一個 意義段。這種分段方法適用於寫事的 記敘文 , 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起因、經過、結果。
二、分段方法 一般按「起因、經過、結果」分三段。如果事情 的經過特別長,要把「經過」分成「發展」和「高潮」 兩段。那麼比較長的記敘文就可以分四段。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劃分。
按時間順序分段、分層
一、適用於哪種文章 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寫的。在敘 述內容時,往往用一些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或 句子,找出這些語句,就可以劃分段落。這種 分段方法適用於時間順序十分清楚的記敘文, 一眼就能看出時間詞語很多,時間變化很清楚。
二、分段方法 首先,把表示時間的詞語全部找出來,然後進 行歸類,這樣就可以分了。比如,把表示「早 上」的時間歸為一段,表示「中午」的時間歸為 一段,表示「晚上」的時間歸為一段。春、夏、 秋、冬更是典型的時間順序。凡此種.種都要按 時間順序來分段。
按方位順序分段、分層
一、適用於什麼類型的文章 有的文章,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故事的地點 發生了變化。這時,我們就按地點變換給文章 分段。訪問記、參觀記和游記,多用這種分段 的方法。 適用於寫景的文章,尤其是寫參觀或游覽的文 章。這種文章的地點變化十分的清楚。
二、如何分段 先把表示地點的詞語都找出來,再進行歸類, 一個大的地點就是一段,地點變化了幾次就分成幾段。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分層
一、適用於什麼文章 有的文章為了介紹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 料,從幾個方面表現它的中心。這樣就可以按 照所述的幾方面來分段。在分段以後,可以把 內容相同的方面劃分為一段。 適用於 說明文 ,要說明某一種東西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 一般說來這種文章會從幾個方面來說明一種東 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開,有幾個方面就 分成幾段。
按「總分總」的關系分段,或按「活動 前、活動時、活動後」的順序分段。
4小學語文分段落方法
一、分段的步驟
分段的步驟,可概括為四個字,即「讀、想、歸、查。」「讀」就是通讀全文,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和展現課文題旨的脈絡,這是分段的關鍵。「想」就是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歸」就是把內容一或關系密切的自然段歸並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義段;「查」就是先把各段段意與全文中心聯系起來,查看是否吻合,再把各段段意連起來看是否構成一個嚴謹的整體。
二.分段的方法
分段的方法有縱向分段法和橫向分段法兩種。
要想掌握這兩種方法,首先要搞清「縱向式結構」和「橫向式結構」這兩個概念。所謂「縱向式結構」是指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安排的文章結構。記敘文(記事的)大多屬於縱向式結構,「橫向式結構」就是把要記敘和說明的內容分成幾個橫面,從幾個方面並列展開的文章結構。說明文多是這種結構形式。
(一)縱向分段法,遵循「縱向式結構」分段的方法,叫縱向分段法。一般包括如下兩種: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這一種在記敘文是多見的。
2、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分段。
一般的記敘文其事件的發展或以時間的先後為明顯標志,或以地點的轉換的先後為明顯標志。因此,分段時要抓住課文的時間詞和方位名詞作為劃分意義段的重要依據。以時間先後為序安排材料的記敘文,可用抓時間詞的方法分段。事件的發生、發展往往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行的。因此,在分段時要看是以哪種為主,綜合考慮,選擇恰當的方法。
(二)橫向分段法,按照「橫向式結構」分段的方法,叫橫向分段法。一般也包括兩種:
1、按事物性質歸類分段,這類歸類分段法多用於說明文。
2、按空間位置的轉換分段,這類分段法多用於記人在不同地點見聞的記敘文中。
除了「縱向分段法」和「橫向分段法」外,還有按人物出場順序分段和按作者敘述方法分段。按人物出場順序分段一般適用於劇本。
在一些課文中,經常出現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分段時,把它歸上段還是歸下段呢?一般來說,可從如下兩方面考慮:
1、議論性的過渡段,根據其議論的側重點考慮其上下歸屬。
2、記敘性過渡段,根據其敘述時的立足點考慮其上下歸屬,一般劃分在下。
當然,劃分段落的方法不只是以上提到的幾種,這里不一一列舉了。
需要說明的是:一篇文章的段落劃分,往往不只一種方法。
劃分段落要防止出現以下情況:一種是思路混亂,從頭到尾的劃分標准不一致;另一種是不注意段與段之間過渡句的歸屬;還有一種是公式化分段,不論什麼樣的文章,一律三段,這種都會導致分段不正確的錯誤。
給文章分段並不難,只要認真思考,遵循規律,多多練習,就一定能劃分正確。
J. 小學語文該怎麼給課文分段
段就是意思的集合。
一段就是一個意思。
一個作者寫一篇文章,要表達他的思想。前面可能是引子,各種各樣的原因引起了這篇文章。那麼這個引子就是第一段。後面的經歷,可以跌宕起伏,那麼每個起伏又是一段。最後總結一下。又是一段。
所以,思想決定段落。通常因為心裡想著要給文章分段,從而造成身陷其中而無法全心全意理解文章思想。所以,跳出去,完全從欣賞的角度來理解文章。那麼作者開心你也開心,作者難過你也難過,這樣身臨其中,你就會發現原來的文章分成好多思想部分,那麼這些部分就可以分段了。
哎,對於一個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孩子來說,上面的東西有點難。而對於一個經歷了人生起伏的大人而言,這些都是自然的事。
你再看看,我上面寫的這篇小小說明文,我問什麼要這么分段?就是因為每一段都有不同的意思,給你解釋隨著段落不同的深入程度進行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