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大語文
『貳』 什麼是「大語文意識」
."大語文觀"就是要以"人的發展"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尊重真理,富有責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叄』 真正的大語文是什麼
大語文的真正精髓在哪裡?什麼是大語文學習的關鍵?知能教育首先提出的大語文學習格局,對大語文學習進行了概念突破和瓶頸突出。知能大語文格局,有,六個方面的細節要求。
一,語文是活的,有上下游環節的,就像水一樣,只有既有上游有下游,這樣才能夠流動起來,才不是一潭死水,才有活力。語文不能僅僅圍繞著課本,不能本本主義,應該把語文學大學強,比如說有的老師要懂歌劇,舞劇,戲劇,話劇,京劇,不代表這些老師是劇迷,而是要能夠觸類旁通,這樣能夠把語文講得真正活起來,講得生動起來,讓孩子們產生興趣。
二,語文是真的,大語文不是口號,不是宣傳語,而是注重跟真實的社會、實際生活現實密切結合,很多的同學現在是沒有社會的真實的生活,這就需要語文老師把生活當中的情景融入到和孩子們的互動當中去,讓孩子們能夠帶著思考。
三,語文是強的,所謂的強就是語文跟很多別的學科相比,它具有超強的一面,具有吸納效應和輻射功能。知能教育老師們提出,大語文的格局,其實要能夠跨學科的,能夠融匯旁通,把別的學科當中的知識跟語文有機的融合,產生互通的效應,你比如說歷史和地理,語文真的學的好的同學,一般歷史和地理也都能夠學得比較好。反之,歷史地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又能夠把這些相應的知識反哺給語文,這樣能夠把語文真正的學的強,既有時間感,又有空間感,從而增強語文學習的厚度、深度、理解度。
四,語文是一體化的。知能教育的老師們還提出,語文的學習不能僅僅把它分割成閱讀理解或者作文,或者前面的基礎知識,要能夠互相之間統一起來,既有分工又有統一,能把一個字聯想到一個典故,聯繫到一個歷史,另外閱讀上也要強調有深度閱讀,精準理解,而不是停留在一個表面的認知,作文上,不是單純的來寫記敘文,議論文或者說明文,而是記敘當中要有議論,議論當中要有說明,能夠把這些方面有機的組合起來,並且加上自己的觀點,形成一個拳頭組合的學習。
第五,語文是美的。語文的學習一定不能學成八股文。只有把語文的美感給挖掘出來,才能帶動學生們的持久的興趣,也只有把語文真正學成美好的感覺,這個孩子的語文的學習能力才是真正的強。大語文不是機械運動,不是喊幾句口號,不是搞個文案搞個發布會找幾個專家來站台給自己背書,而是充分發現語文的美,踏實鑽研語文的美,用心做語文,一批有語文涵養的人專心做語文。
第六,語文不是慢功夫而是真功夫。有很多輔導的機構的老師們都在說,語文是慢功夫,要慢慢積累。語文當然是依靠積累,但是積累,不是單純的積累一些知識點,而是積累持續的能力。這種積累不是背誦,更不是記憶,也不是一點點語文的內容堆積起來。知能教育的老師們對此深入分析說,大語文的學習在方法上要有深入的突破,有縱橫聯合,不能變成烏龜跑步,烏龜跑的再快,也是烏龜的速度。在方法上要真正的突破,其核心除了努力,還有能力。這需要老師對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現狀進行深入的剖析,然後有針對性的制定提升規劃,而不能一味的慢慢來,時間越長越容易喪失學習的信心。只有相對比較快的讓孩子們在語文學習當中找到成就感,找到自信,他能夠把語文的學習變成他自己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這才是看到了問題之所在,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之源頭,是大語文的學習的必然要求,也是大語文老師的根本的擔當。
知能教育的老師們特別強調大語文的學習,學好了之後對考試當然是一個利好,但是大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不僅僅是為了成績,也跟成長密切掛鉤的,一個人掌握了真正的大語文,也就具備了強大的人文素養和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他能夠把大語文的學習能力,變成自己人生做大做強的一個促進,從而更好的成就自己的人生。
『肆』 什麼是大語文觀
游泳館我覺得更應該的就是對待語文觀念的一種理解和豁達
『伍』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大語文觀
這需要我們老師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意識,不能只固守語文課、語文教科書,而要把語文課、語文教科書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素養的平台和出發點,體現一種大語文教學。
一、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實施大語文教學觀的重要渠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都是強調語文教學應以讀為主,熟讀成誦,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積累語言,盡快地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學生大量的閱讀過程也是吸收知識、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只有通過大量的、廣泛的、認真的、主動的課外閱讀,學生的頭腦中才會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新課標》也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一、二年級課外閱讀不少於5萬字,三年級不少於15萬字,四年級不少於30萬字,高年級課外閱讀每學年不少於50萬字。強調語文課堂教學要向外延伸,要注重以讀引讀,讓學生獲得更多課文之外的知識。
雖然《新課標》對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許多教師仍然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忽視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落實。一下課,就是布置一堆雜七雜八的語文作業,如抄寫生字、聽寫、同步練習等等,以為學生做多練習語文成績就會提高。但是學生做完這么多作業後哪裡還有時間去讀書呢?那麼,怎樣才能有效落實學生大閱讀呢?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高度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督促和檢查當成一項語文常規作業來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每天要求學生要有半小時以上的課外閱讀時間;把讀書摘抄或讀書筆記作為語文常態作業;每周進行班級「閱讀之星」的評比來激勵學生持續閱讀;每周用一節課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交流等等。其次,教師要拋開應試教育的束縛,少布置抄寫、機械的作業,給學生留下課外閱讀的空間。低年級的學生作業量相對來說還少,學生還是有不少時間用來看課外書,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受識字量、閱讀速度的限制,閱讀量也不高。到了中高年級,學生基本上沒有什麼閱讀障礙時,卻被作業占據了自由閱讀的時間。
二、挖掘最充分的相關課外教材是實施大語文觀的具體體現
大語文觀教學不是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或具體的方法,它是新課程背景下努力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法。當今不少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是:語文教學老師講得太多,學生讀得少、寫得少;老師對課文分析太多太細,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指導太少;讓學生做作業的時間多,用於課外閱讀、寫作以及語文實踐活動的時機太少。而大語文教學法,強調的是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注重課內外的聯系。這種擴展教學就是大語文教學法的具體體現。
教材不是萬能和神聖的,不能以偏概全(特別是閱讀文章),它只能起指導作用,而相關的讀物是有效的補充。教材所選的閱讀文章雖然都是萬里挑一的精品,語文知識也是語文界泰山北斗的思想精華,但就像營養膳食,精粗搭配才能使人身強體壯。教材是精糧,那麼搭配些粗糧——相關的課外讀物,不是更能增廣學生的見聞,加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體驗嗎?如教學《燕子專列》,我便讓學生課前去查找其他有關保護動物的感人故事,在課堂的拓展提升環節中讓學生在組內匯報交流,然後派代表在班上分享搜集的故事。這樣,學生可以學到了除課文之外更多的人類保護動物的故事,從中受到更深刻的保護動物的思想感染。
『陸』 大語文到底指什麼誰提出的大語文
隨著當今社會快速發展,各國都把教育發展作為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前提,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正在各個國家展開。作為教育改革核心內容的語文教育改革,從其改革的基本理念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語文教育改革的一些趨勢,比如在人文、文學、審美這幾個層面有了較明顯的變化。所以百靈大語文應運而生。
『柒』 什麼是語文觀
是一種生活之中處處有語文的綜合觀念。
語文的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之中。
讀書,看報,新聞等等多種渠道都能獲得語文知識。
『捌』 大語文的基本定義
1、大語文」是「大語文教育」的簡稱。「大語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
2、這種思想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愛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3、「大語文」觀認為:語文教育,是以人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為基點的,因此,語文教育不僅在於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將其稱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大語文包括了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側重於對學生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簡單來說,大語文,就是有別與傳統課堂的語文,旨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文學素養。給孩子更好更多的輸入,讓孩子更多更好地輸出。
從近年各地高考出題趨勢來看,「大語文」概念非常突出,課外拓展內容增多,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後強調的綜合素質,與「大語文」的內蘊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