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初中語文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發布時間:2022-02-17 05:55:32

⑴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

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⑵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一、問題的提出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也開宗明義地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包羅萬象,古今中外,無所不有.如果按傳統教學,僅僅依賴於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依賴於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只是一台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我們不難在課堂上遇到那些茫然困惑的眼神,那些生澀僵硬的朗讀,那些一問三不知的尷尬.究其原因,無怪乎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學生沒有興趣.的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熱情.學生在課堂上思維不活躍,很大程度來源於學生的厭學心理.學生缺乏興趣,學習的主動性就差,學生思維也就難以調動,因而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要使學生學得有味.關鍵在於教師教得有味,老師上課,其實正如說書人那樣對原有作品進行再創造,把平面、靜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活生生的形象,賦於教材以生命力,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研究的意義 何為情境,情境如何產生,其實情境教學法由來已久.這就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中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在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兩條視線,一條是生理視線,負責吸收語言符號,以供大腦識別,另一條是心理視線,能透過文字元號,看到一個個表象和邏輯意義單位.這樣,學生就可以「一邊讀一邊想」,沿著「循文——明象——體情——悟理」的路線,順利進入「讀書內化」的自由王國.但是當課文的語言符合所指的事物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隔離時,兩條視線就無法「合影」,從而造成閱讀障礙,也就是學生讀不懂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此時,創設相應的情境,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是幫助學生順利閱讀的重要途徑,情境教學法的優點就在於能憑借創造的情境渲染氣氛,變課文的情境為「我情我景」,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強學生對課文的感受、理解、興趣,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參與其中,使其可以眼看、耳聽、口讀、腦想,並體味到成功的喜悅,簡單一句話,就是足可以變苦學為樂學. 三、途徑和方法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各種具體,生動的情境,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呢? 運用情境教學首先需要「著眼發展」的觀點,全面提出教學任務,而後優選教學方案,根據教學任務、班級特點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創設情境的途徑.創設情境的途徑可以初步歸納為: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六種.運用情境教學法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 1、創設情境,或再現課文描繪的情境,使其身臨其境 在閱讀課開始,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境,使學生再現表象或形成新表象,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如審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產生強烈的願望去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初步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餘的工作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後果.如在教學《未來的橋》一文時,老師創設情境,談話引入充分起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教師導入:老師知道大家學習了《蘭蘭過橋》一課後對橋非常感興趣,在課余時間收集了不少關於橋的圖片,老師也收集了不少,你們想不想看呢?播放有關橋的課件,演示橋的發展:木橋——石橋——公路橋——公路、鐵路兩用橋——立交橋等. 再請學生自己搜集的圖片與同桌交流,引導學生說自己最喜歡什麼橋,那麼未來的橋是什麼樣的呢?把自己設計的「未來的橋」的圖紙舉起來.學生智慧的火花要此刻已被點燃,小小的腦瓜中充滿了想像力,為學習下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憑借情境,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 憑借情境,抓住學生對文章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體驗文中的情景與作者的情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自主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就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體現了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豐碑》一文,如能創設逼真的情境,讓學生能憑借具體形象去感受抽象的事物,能有效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文章中「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一節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製作了三幅連續的動感畫面,第一幅即書中插圖,第二段疊加風雪的聲間,同時放大軍需處長的形象,第三幅則漸漸淡化軍需處長的形象,留下一座刻有軍需處長名字的豐碑.學生看著一幅幅生動直觀的畫面,聽著教師動情的朗讀,深刻領悟了教學內容,突破了難點. 3、運用情境,

⑶ 語文怎樣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一直是教育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要善於運用教學策略,創設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營造和諧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下主動學習。

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相關成果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而是由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學習就是一種發現,學生應該成為自主且自動的學習主體,在學習中發現,在發現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師要讓學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造。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會、記得快而且能夠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精心設計教學,更新知識傳授方法,滿足學生求異思維需求,在變更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創設情境,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1、 導入新課,引人入勝。

魏書生說:在教學的導入階段,「導語設計得好,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一堂課有個良好的開端」,「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電光火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導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課就易於成功。在導入環節中讓學生形象感知,創造引人入勝的課堂開端。如盡量找一些形象可感的資料,聽音樂、看圖片、觀影音資料、講故事等,或吟誦優美的古詩詞、成語、名言警句等方法來創設學習的氣氛,引導學生學習的思路,迅速調動學生的感覺,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為師生共同完成任務蓄勢。如教《土地的誓言》一課時,課前播放《松花江上》歌曲,配以九一八事變圖片資料,上課時,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慨嘆九一八事變造成數十萬東北民眾逃離家園,這樣的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他們的思維之弦,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語文學習活動,還把學生的學習慾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組日本飛機轟炸東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仇恨,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2、 朗讀文本,身臨其境。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的朗讀評價標準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朗讀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可自由小聲讀、個別讀、分組讀、接龍讀、分角色讀、分男女聲讀、齊讀等等,還可採用「神入角色,心駐課文」的方法要求學生把自己文本中的人物去「親臨親歷」,「深入體會」,大聲地,動情地,陶醉地朗讀,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的朗讀效果明顯,熱情高漲。教授《土地的誓言》時,我先播放片段配樂朗讀,帶領學生進入情境,朗讀結束時,教師里靜默,這說明學生理解了文本,而後組織學生配樂朗讀。教授《安塞腰鼓》時,分角色朗讀,教師下發材料,預讀,排練,像演節目(詩朗誦)一樣組織演讀。教師重組材料,分配角色,男領、女領、男合、女合、眾合等形式。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根據角色安排刻苦訓練,同時也體會了本文恢宏的氣勢,鏗鏘的節奏,激情的語言和豐富的畫面。

3、 質疑問難,全員參與。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還學生提問的權利,並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探索。對個別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應多鼓勵、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質疑問題的熱情,並用不同方法引導質疑。從而形成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如從課題切入提問、從關鍵詞切入提問、從難句切入提問,對於學生提的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可訓練學生在多讀課文中自己解決疑點。對於本課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教師可板書,並引導學生分析解決這類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讀書中找答案,在討論中求答案,逐步形成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設計活動,激發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活動的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組織活動。

(1)小組合作學習

圍繞教學中某一重點、難點,分小組商量、探究,再集中起來全班討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思維碰撞,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學習氛圍中。七年級學生寫作方法掌握較少,教師強調寫作技巧,學生在寫作中也失誤較多。學生軍訓回來之後,我抓住契機,讓學生寫《軍訓的收獲》,學生言之有物,講評時總結本次作文優劣之處,讓學生小組合作共同討論,互判作文,寫評語得分情況,學生異常興奮,激烈討論,在審題、點題、布局、語言、卷面、字數、以及錯別字方面都進行認真分析總結。

(2)角色扮演式

根據課文,設計表演。啟發學生在課文中找戲,將靜態的符號語言轉化為動態的情景語言。一篇課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甚至有對話,則可以短暫醞釀,分角色、論台詞、議細節,改變文體,設計表演。有的課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讓學生自編自演舞台劇,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角色,主動探究文本。如把《狼》改編成白話文,從不同的角度設想出不同的角色,或講故事,或模擬表演。

(3)活動娛樂式

組織詩朗誦、演講競賽,做成語接龍、擊鼓傳花等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火花。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之後,我讓學生製作課件,選擇身殘志堅的人物,介紹其成長經歷,人生成就,並寫出感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每位學生演講之後讓本組和其他組成員點評。學生積極參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心靈收到了啟迪,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善於運用教學策略,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唱主角。

(1)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學語文教師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設計的「激起千層之浪」的塊塊之「石」,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和積極的競爭意識,就能把課堂教學帶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授《社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作者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作者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再看不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學生找到描寫社戲段落鐵老頭不翻筋斗,看不到蛇精跳老虎,老旦不停地唱。看戲的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可見那夜的戲並不好看,為什麼結尾作者這樣評論,學生興致高漲,認真閱讀文本,積極總結。那夜的戲,那夜的豆,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的童年的美好回憶,充滿一種浪漫主義色彩,表現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這道題的設計,不僅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了課本內容,同時又培養了他們分析、歸納、表達和創造的能力,一「石」多「鳥」,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2)生成性教學代替課堂教學中的預設。

預設就是預先設定,是教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圖和期望所進行的一種教學准備行為,屬教學設計的范疇,有時也指「灌輸」。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不同的教學場景,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它具有主體性、開放性、互動性、多源性的特點。生成性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即主動地思考問題,並發現新的問題,然後大家一起討論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是一個詢問「什麼」、「為什麼」的地方,課堂更是一個談論「什麼」、「為什麼」的地方,成功的教學、成功的教師應當喚起學生的十萬個「什麼」和「為什麼」。問題是課堂的靈魂,教學應讓我們的學生「始於迷茫,而又終於更高水平的迷茫」。

(3)挖掘潛力,留給學生學習空間。

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自由支配、自由發揮的空間,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要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問題,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達到理解、解決問題。我在《誇父逐日》這一課,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工具書翻譯全文。教師強調注意逐走、如日、欲、河、道等詞語的解釋,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很快就展示了成果。學生把握了文意,並很快准確背誦了課文。

三、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水平,先讀後教,點燃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打鐵需要本身硬」,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名「學者」,然後才是一名教師。知識淵博,業務水平高的教師很受學生歡迎,學生敬佩信任這樣的教師,同時願意接受他們的教育,盼望上語文課,這樣就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時應先讀後教。真正的閱讀首先「應該保持閱讀的新鮮感,不帶任何先入的主見、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讀,抓住閱讀的第一感覺與感受,以感悟為基礎。要感同身受地與作品中的人物共命運,同歡樂,體察他們心靈的每一個細微的顫動;特別要細細琢磨作品的語言,品出語言的味兒來。」(錢理群語)教師要注意研讀課文,要以一個讀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對於課文的理解不能惟教參是從。「惟老師善於閱讀,深有所得,才能較好書」。

四、愉快教學,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氣氛。

愉快教學強調教學是師生聯袂演出,師生面臨的是共同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只有雙方攜手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配合,雙方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感情傾向,學生才會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並積極請教。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發現,受鼓勵、被表揚次數越多的學生,思想越活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越高,進步也越快。當前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上缺乏主動性,是因為自己語文成績一貫不好,對學好語文缺乏自信,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賞識學生的長處,在課堂教學中要從一些細節中發掘學生的閃光點,賞識多於教訓,鼓勵多於批評。有句話說得很好:「賞識、激勵產生動力,動力產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產生能力。」 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朝著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標努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無定法」,但只要用心澆花,花就會滿園開放。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採納~!

⑷ 如何創設良好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氣氛

教師課前的充分准備 。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強調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因此,要經營好語文課堂,語文教學不應也不能局限於教科書,而應融入生活、走向社會,教師應加強與時代、社會的對話

⑸ 如何創設語文教學情境及效果反思

、情境教學的涵義 從心理學講,情境是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和社會學意義的具體自然環境或具體的社會環境。情境在激發人的某種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體育比賽中,競爭對手的強或弱,場上觀眾的反應,對運動員的情緒狀態都有著不同的影響,這就是由於情境不同的緣故。也就是說,所謂情境是指對人引起情感變化的具體的自然環境或具體的社會環境。 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者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制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二、閱讀情境教學的涵義及閱讀教學情境的分類 閱讀情境教學是指,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起主導作用,根據教學的內容,創設適合學生的最佳教學情境,激發和教育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以達到學生對閱讀教學內容的充分吸收和靈活運用。 那麼,究竟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創設什麼樣的情境呢?即閱讀教學情境有哪些? 根據閱讀教學的情境對閱讀教學的功能,可以將閱讀教學情境分成以下五種: (一)直觀情境 直觀情境就是把所要教授的閱讀內容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迅速的感知閱讀內容。教師通過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把教學的內容變成具體的、可感知的東西,使學生對所授知識有直觀的感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就是教師向學生發問,促使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從而理解閱讀內容。 (三)推理情境 推理情境就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已有的概念和判斷,來推斷出另一個判斷,從而促成學生巧妙地用已有信息,推導出新的信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四)想像情境 想像情境主要是利用閱讀內容,圍繞教學目的,找到能引起學生想像的「著火點」,從而使學生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開拓學生的思維領域,對閱讀內容的學習加深理解。 (五)語言情境 語言情境實際上就是一種語言環境,它包括語言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以及一個人的語言風格、方言基礎、生活經驗、文化素養等。閱讀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而對語言的學習、理解和運用,毫無疑問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鑒賞能力、評價能力,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誘導啟發,創設閱讀教學情境 保加利亞情境教學的倡導者,心理學家格奧爾基洛扎諾夫認為,情境對人的心理具有明顯的暗示作用,它用含蓄和間接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這種暗示是由情境提供的,情境是對人產生暗示信息的源泉,受教育者通過這種暗示,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個體的潛力,從而提高個體的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滿足學習的需要,達到充分的自我發展。暗示教學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暗示因素組合起來」。他所創立的暗示教學法,就是根由情境教學。暗示教學法又叫「啟發式教學法」,它是一種充滿樂趣的、舒適的教學方法,它將學習和音樂、游戲、演戲等結合起來,啟發學生自覺學習,寓教於樂,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每一分鍾都是一種享受。 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理解是關鍵。理解包括意旨理解和文旨理解兩個方面。閱讀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對意旨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檢索能力、闡釋能力、組合能力、概括能力和擴展能力,通過對文旨的理解,培養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評價能力。 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閱讀的內容,就是要通過誘導啟發思想來創設閱讀教學情境,使學生達到「正確理解」閱讀內容。何謂理解?它是通過認識閱讀材料內部的聯系和關系,達到明白閱讀材料的意義的智慧活動過程。理解的標準是學生以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去發現閱讀材料所包含的種種意義。我國當前閱讀教學中的理解標准具有多層次的綜合的意義,體現出理解標準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教材的理解標准,教學指導書和教學參考資料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所謂「正確理解」就是達到或基本達到教學規定的要求,藉此「進行嚴格訓練」,教給學生理解教材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實質上就是誘導學生進行對閱讀內容的正確理解。怎樣誘導呢?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啟發式進行誘導。 孔子有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意思是:誘導學生,不到他心裡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口裡想出來卻沒有說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比如一個東西有四個角,教給他一個角,他卻不能由此而推出其他三個角,便不再教了。後世人概括為啟發式教學,把它作為教學方法的一種指導思想。 啟發式教學已被倡導多年,但是貫徹的效果並不理想。閱讀教學可以說是最適合啟發式教學的,然而長期以來總也很難擺脫灌輸的束縛,教師的閱讀教學模式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比較呆板、僵化,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方式刻板,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正確理解,學生個人的閱讀能力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但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就因此而不去實施啟發式教學法,甚至抹殺啟發式教學法對閱讀教學的巨大作用。啟發式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靈性、悟性、創新思維等尤為重要。啟發式閱讀教學不預設任何條條框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積極主動開動腦筋,對閱讀內容形成自己的見解,開展合理的想像和創造,以達到對閱讀內容的正確理解和運用。 教師要正確運用啟發式閱讀教學,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合理開展閱讀教學。教師開展啟發式閱讀教學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順啟誘導。根據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展趨勢,調動已知去認識未知,運用已能去解決未能,即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去理解閱讀教學的內容,教師用已知的課文,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地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2)反啟誘導。當正面啟發不能使學生開竅時,教師可以從反面進行啟發。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的思想、錯誤的理解,教師這時可進行反啟誘導,把錯誤的思想和理解推入窮途,來一個「窮則變,變則通」,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恍然大悟,從而獲得對閱讀教學內容的正確理解。 (3)側啟誘導。而當學生的思維與對閱讀教學的內容認識無法達到一致,欲進不能、欲明而昧時,教師可以利用兩個事物的某些共同屬性,啟發學生重溫已知的一個事物去認識另一個事物。教師可以運用邏輯的類比,修辭上的譬喻、諷喻等手段對學生旁敲側擊,促成學生的頓悟,迅速達到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問題的解決。 當然,教師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即對學生大腦中已有的知識、已有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生所能達到的閱讀境界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啟發式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閱讀教學引起學生的想像,從而運用已知去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在啟發式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把現實的問題與學生已有的感知聯系起來,為學生創造條件,達到對閱讀內容的正確理解。 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啟發式閱讀教學要求教師遵循教學規律,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對學生進行誘導啟發,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要把學生原有的知識、體驗、認知結構和身心發展規律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提出啟發式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想,啟開學生的心靈,發出他們的心聲,誘起學習的樂趣,導出學

採納哦

⑹ 語文教學設計中怎樣營造教學情境

1、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改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根據教學內容於學生知識基礎,設計哪些學生要給予熱情鼓勵,那些學生要給予會意微笑,那些學生要給予重點點撥指導等都要做到有備無患。尤其學業基礎跟不上、個性特色鮮明的的學生,更需要在課堂上得到老師的尊重。
2、 在教學設計中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創設與語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新舊知識的比較、學生的情感體驗等入手。
3、 在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創設思維情境。根據當堂教學內容,創設別致新穎、富有懸念、具有發散思維的情境,能激發學生語文求知的願望,促進學生的自由思考,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文基本素養。
4、 在教學設計中要善於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故事、游戲,音樂、視頻、角色、多媒體活動等創設具體的活動情境,有利於充實學生的語文課堂生活,有利於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過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5、 在教學設計中可適當引入生活情境。找准語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切入點,適當引入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語文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在生活中學語文,在運用中學語文。

⑺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如何有效地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有效教學,是作為語文教師所關注的首要問題和追求的根本出發點。筆者認為在初中語文課堂實施情境教學,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努力創造自由、寬松、民主、平等、和諧、樂學、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釋放,使學生的自由得到發展,學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愉快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對學困生和潛能生更要關注,多與他們溝通,不挖苦、不歧視,用真情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減少他們因學業成績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壓力,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促其建立自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語感。
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讓他們准確寫出一個成語,背會一首詩,回答一個問題,做會一道題等;課堂回答問題時、作業批語、作文評語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篩選正確的信息,理出課文思路,掌握文章結構,領悟作者意圖,最終獲得知識,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只有學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語感訓練,不斷培養和提高語感能力。
在課前,教師應根據內容結構和人的思維規律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並把巧設問題情境,解決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就會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在質疑、答問、討論或練習之中,而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用優美音樂渲染情境。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它可以直達聽眾內心的深處,喚起情思,引發共鳴。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使用音樂渲染的方法,則在課堂氣氛營造上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渲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藉助多媒體或錄音機,播放教師事先准備好的音樂或歌曲。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跟著唱上幾句,此舉能有效地振奮學生的精神、引起學生的注意、加深學生的記憶,且效果遠遠勝過多媒體和錄音機。
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合理的學習競賽活動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魯納就在他的發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學中,針對學生,可適當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鍾,引導學生搞一些小競賽,如朗讀、朗誦、演講、講故事、猜謎語、背記格言警句、書法、聽寫字詞、背誦古詩文、默寫課文成語、寫作文片段、介紹名勝古跡等等,同桌之間比,小組之間比,男女生之間比,班級之間比,把競爭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積極的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營造活動育人的情境,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盡可能創設學生動口、動眼、動腦、動手的實踐性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意識,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以發展學生為本的教育目的。如讓學生自辦班刊、校刊,組織成立文學社詩社;組織收聽收看合適的廣播、影視節目;設置班級圖書角,向學生出借各類讀物或指定班級圖書管理員定期為同學們借閱期刊圖書服務;組織開展故事會、課本劇表演、賽詩會、即興演講、朗誦、辯論、聯歡會等活動;布置語感訓練家庭作業,如欣賞指定的有聲讀物、錄制自己的有表情的演講或朗讀;寫讀後感、聽後感和觀後感,寫游記;進行詞句與音響或畫面的聯想訓練等。還可以通過做語文智力游戲,腦筋急轉彎,詞語成語接龍游戲,開展課外學習小組等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使語感訓練多趣而有效。
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歷來被許多人公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誘發情感體驗,通常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時,課前先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音材料,並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創設一種懸念或愉悅的情境。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可以創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無疑會誘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參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求精神。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與運用,遠不止以上這些方法。但無論怎樣,目的只有一個,即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發揮自己的特長,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達到陶冶學生審美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掌握各種語文能力的目的。

⑻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

所謂問題情境,就是依據教育教學目標,以問題為中心創設相關情境,即通過信息技術以圖片、文字、音樂、動畫、影視片段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為提出問題與發現問題創設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境,以此讓學生明白問題的由來,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經歷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和發展過程,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所以說,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聯系生活,精心設計問題,開展問題化教學,使教學從低效走向高效。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做了一些研究。

一、信息技術題材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問題情境生活化

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源於生活的問題情境,有利於生成。創設的問題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因為只有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才能引發學生的關注,才能使學生在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發揮著行之有效的作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能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藉助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貼近學生生活的新鮮事例,創設生活式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去學,提高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

如:教學《春江花月夜》一文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語言,從而理解、掌握語言。首先出示鮮明的畫面配上優美的古箏曲業代替「春江潮水連海平,還上明月共潮生」……等抽象的文字,讓學生從這些感性的形象中充分領略春江花月夜的優美。然後再讓學生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一個什麼畫面就事半功倍了。文章雖美,但在傳統教學中光靠老師上課「一張嘴」「一支筆」的教學,是絕對達不到這種賞析帶來的教學效果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情境生活化,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問題情境形象化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利用多媒體來創設、優化教學場景,藉助一些生活事例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慾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如:例如在上《社戲》這一課時,我播放了一首《童年》,輕松活潑的歌曲將每個人帶入了天真浪漫的童年,引起我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然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魯迅的童年生活,了解作家的童年經歷,感受魯迅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又比如上《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時,我先播放了貝多芬的名曲《命運交響曲》,然後說道:「一曲激情澎湃的交響樂,讓我們感受到貝多芬那顆要扼住命運咽喉、不甘沉淪的心,讓我們的靈魂受到一次洗禮。面對突如其來的厄運,有很多人選擇了堅強面對,貝多芬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看看他是怎樣面對生活的。歌曲導入式很受學生歡迎,往往能夠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很快進入情境。因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富有美感的教學情境,有效地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學生在情意的驅動下想像、思維得以積極展開,情感素養、思維能力得到意想不到的發展。

三、信息技術應讓學生有自我學習時間,使問題情境自主化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解於問。提問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然而,課堂提問只能照顧到個別學生,不利於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及網路交流工具解決了這個問題。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性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頤和園》一課時,我給足學生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學。首先利用計算機網路傳送給學生學習提示,讓他們在濃厚的興趣驅使下邊讀邊思,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里,選擇同一自然段學習的學生可以圍繞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於是,電腦界面上一下子便出現了許多問題:「頤和園長廊的特點是什麼?」「長廊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了什麼?」「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
表達了什麼信息?」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你問我答,各抒己見。而更為精彩的是,學生一旦都參與了學習,成了學習的主人,求索的思維便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頤和園是哪一年建造的?」「是誰建造的?」同學們紛紛點擊視頻資料來滿足各種各樣的疑問,大膽設疑,積極求證,他們興趣盎然的流連其中,課堂教學高潮迭起。

情境教學是指「從情與境、情與辭、情與理、情與全面發展的辨證關系出發,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兒童熱情的情緒,把情感活動和認識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

如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由於我們師生從未親眼看到過月光下的海,所以,首先,我是這樣引導的:「我們雖然不能親自到海邊領略月亮照耀下大海的壯美,但是我們可以來認真地讀一讀,用心地體會一下課文中的哪些詞句表現了月光下大海的美,讀完之後組內交流。」(播放月光下的大海美圖和《月光曲》的鋼琴曲)當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方式讀完後,然後在小組交流互動「我認為這一句最能表現大海的美,我願意為大家讀一讀。」
最後各小組派代表出來朗讀。學生們一個個動情地讀著(播放音樂):「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這樣,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在討論、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不斷閃現出智慧的火花,自主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增強,學習方式在自然中轉變。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引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活動前向學生提出合作建議,教師必須有激發學生學習願望和動力的能力,切實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發展,為信息化教學設計提供了技術和理論上的支持。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教學實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當然在語文課中利用信息化教學創設問題是靈活多樣的,方法各一。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一些嘗試,望能拋磚引玉,給大家一些啟示。

⑼ 如何創設初中語文教學情境

所謂的情景,指的是語言的環境或語言發生的情景, 它揭示了語言所表達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景進行課堂教學,就是要創造生動、具體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潛在的智能,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鞏固和運用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讓學生圍繞所提供的情景進行大量而快速的聽、說、讀、寫、思訓練,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 的主人,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優化教學等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而有針對性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思考、領會、評析、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實效。而努力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能使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使興趣深化,並產生較高的動力效能,以達到較高的興趣發展水平,最終使學習興趣成為自我的高級精神需求,從而轉化為強烈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呢? 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首先重在要把握准學生的學習起點,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水平;其次教學情境的創設不能一味圖熱鬧,甚至嘩眾取寵,情境內容的選取要適切;第三,情境的設置要有一定的連貫性,理想狀態下,一節課的情境應是環環相生的。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做到四個「必須」:(1)目的必須明確,要防止僅為增加氣氛課堂熱鬧而創設情境,要防止僅為給聽課教師看而創設情境,要防止流於形式創設走過場的情境;(2)必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如低年級許多採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的方法創設情境,高年級更要突顯一種真正的問題情境;(3)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要與時俱進,有時代氣息;(4)必須有利於認識知識、體驗和理解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方法有: 1.導入設置情景。成功地上好一節課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巧設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於一體,它像一座橋,架在理解課文內容與獲得知識的必經之路上,這座橋架穩了,架寬了,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到達彼岸。 2.生存性情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已經學過的知識出發,並結合所學課文內容導入,這樣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在《最後一課》的教學結尾時,我對學生們說道:「有人認為小弗郎士的可貴在於在命運大轉折的時刻終於明白了學習是與侵略者作斗爭的武器。而有的人卻認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等到做了亡國奴的這一天才明白這些道理有什麼用啊?」學生聽了都深有感觸,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爭論,學生對「愛國」這一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3.以語言創設情景。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的是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這種將抽象形象化具體化的語言,學生聽起來必定是興致盎然似三春,趣味濃郁如仲夏,猶似欣賞一幅畫,觀賞一幕劇。 小說《社戲》是一篇充滿江南水鄉生活氣息的文章。它描繪了江南水鄉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連山,朦朧的月色,含香的水氣,令人自失的笛聲,還有一大幫頑皮無私友好的農村兒童一起煮豆的經歷,讀來令人回味無窮。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學生對小說中的生活環境和人物的感知認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農村水鄉生活經驗的學生,覺得課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沒有這種生活體驗的學生,烏蓬船和豆子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為了讓學生體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課堂上,我讓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由自己的童年的趣事說起,並通過視頻向學生說起江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魯迅童年生活的軼聞趣事。這樣大家說得有勁,聽得有味,閱讀的興趣油然而生,自覺把思維的觸角伸向那迷人的水鄉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了。 4.創設情景深化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表演是高一層次的形象性,因為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外觀形象,而且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還可讓學生表演,學生表演有獨特的教學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從本質上,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實際上,兒童不僅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而且還有著愛表演的個性特徵。表演能夠有效地調動並發揮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動」與「樂」中把握課文內蘊,理解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神態及內心世界。 在教《變色龍》一課時,就運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在課堂上再現,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刻體會課文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 二、創設教學情境注意點 1、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 2、創設的情境要有真實性,讓學生融入情境中。 3、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實際、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並具有時代性)。 4、情境要具有適切性,也應具有挑戰性,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5、創設的情境要符合教學目標。 6、作為教師,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教材,了解學生特點,拓寬知識面,時時關心身邊的事件,留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作好記錄,積累素材。 總之,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創設教學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有助於落實課標所倡導的三維目標。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遠為近,化粗糙為精細,促進學生思維,產生共鳴,促使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拓展學生思維,給人以美的享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⑽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

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利用這些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和興趣,學生自然就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讓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就凸顯出來了。語文課堂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而創設有效地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而且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味語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學情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
一、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及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創設美的教學情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漸走進課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編排教案,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知識的傳遞和接受變成一種享受,讓學生在愉悅中吸取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讓他們陶醉在美的世界中。如,有些課文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習《醉翁亭記》,單靠老師介紹,學生很難領會透徹,對於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其與民同樂的情懷可能很難理解,也提不起興趣,這時就可以使用這一技術。利用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講解文本包含的政治理想和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復雜感情。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直觀,學完之後記憶也會深刻。
二、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要盡力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腦子積極主動地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中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認知問題,這些問題交織在一起,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課堂教學的契機。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起點。那麼,怎樣使學生真正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而提出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自主質疑提供了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問題情境,以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課文朗讀時如能配上動作、表情等,就會使枯燥變生動。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推動學生深入地參與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通過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那些震撼人心的氛圍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語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學生情感體驗不夠的實例大量存在。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有的學生在讀時語調生硬,就不能有效地激發其他學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創設要從細致入微處著手,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熏陶感染,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朗讀時運用已掌握的文章寫作背景,身臨其境地讀出文章的語氣和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一同進行,這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學生為了能夠讀准語氣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情就必然要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化、提升為自己的感情體驗,再通過恰當的語調、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來,達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同時動作表情的運用還可以使朗讀者與聽眾的讀聽積極性提高起來,使看似枯燥單一的朗讀生動活潑起來。因此,在課堂中經常運用動作表情並茂式的朗讀方法去營造朗讀的氛圍,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語文修養。
四、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累素材,積極思維。
當前的作文教學,大多仍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當堂布置文題,作一些指導,或讀一兩篇範文,之後留一段時間讓學生作文。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作文,難免步入「假、大、空」的誤區。我認為學生寫不好作文的根本的原因是學生累積的素材太少。學生平常整天坐在教室里,沒東西可寫,一旦學校開展運動會、藝術節、掃墓等活動,學生寫出的作文就大不一樣,可惜這類活動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開展得太少了。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平常的作文教學中,除講述必要的寫作技巧外,我們需要盡可能為學生創設作文情境,在作文教學的前奏上下工夫,通過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
例如可以利用語文課有目的地開展演講、講歌朗誦會、古詩背誦、講故事、獻愛心等活動,為學生變得生動充實。在父親節、母親節前夕,分別讓學生為爸爸、媽媽做一件好事。我常以自身經歷感受來創設一種情境,這就很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寫出富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用多彩活動來創設情境,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教學手段作用的充分發揮,源於理性思考的深入,教學實踐的創新,語文教師必須明確目的、恰擇時機、精選內容、豐富手段、擴展主體,努力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使其形真、情切、意遠且理寓其中,為教學目標的達成發揮最大效用。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如何創設教學情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5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2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5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4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79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0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2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2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4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7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3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4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6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5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4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0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