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語文該怎麼教
一 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於樂」,學生「寓學於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台,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如我在講完了《伯牙絕弦》這一課時,在班上開展了以「伯牙為什麼絕弦」為主題的辯論會,在論辯過程中,正反雙方唇槍舌戰,誰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著自己個性風采。通過辯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鍛煉,同時還讓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科,激發了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課堂「獨裁者」,退居為課堂中普通的一員,為和諧平等教學氛圍服務,和學生享受著一起辯論的樂趣。
二 講授得當,形式多樣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與,而在於相機誘導。」語文課的講授,切忌照本宣科,死搬硬套,陳舊呆板,可採用以下方法:
1.投其所好
根據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喜好,在課堂中巧妙穿插,用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節課堂氣氛,比如:講課時適當講一下與課堂有關得故事就會吸引學生,因為初中的學生畢竟喜歡故事,課堂方式應靈活多樣,除了講故事,我們找出課文中有關成語進行接龍,還有利用多媒體教學等。
2.化繁為簡
在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是學生比較難接受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講解,只會使課堂更枯燥,可以用生活中的淺顯的例子做解釋。比如:《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學生在課堂上模仿我的學習樣子,這樣,課堂氣氛又被調動起來,學生興趣又會調動起來。
⑵ 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畢業後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如今,新知識日新月異爆炸式地增長,新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平日在教書育人之餘,我也萌生了許多困惑:語文課上,不管自己如何精心備課如何處理教材,學生就是提不起精神;一節課下來不少同學也就寫出了不到五百字且不怎麼通順的作文……於是,我有了自己越來越不會教書的感覺,常常自問:當前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呢? 近日,拜讀了廣東南海市第一中學袁小雄老師的《語文到底教給學生什麼?》一文,頗受啟發。袁小雄老師的觀點大體如下: 觸目驚心的現實提醒人們,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像過去那樣僅靠常識和經驗或一次性學校教育已顯得遠遠不夠了。如何應對急速變化的社會,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不斷地學習,使終身學習成為每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成為我們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更新,要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僅要自我完善,不斷學習,而且要教給學生終身受用的本領——讓學生學會學習。 一、學習興趣是學會學習的前提。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進入廢寢忘食的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生動地說明了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的重要影響。培養興趣就是培養一種積極的學習情感,興趣愈濃,追求得也就愈執著,學習效率也就愈顯著,改變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自學能力是學會學習的條件。 自學能力是人的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能力。面對著知識的日新月異,科技的迅猛發展,任何學校都不可能使學生學到他終身受用的知識,更何況21世紀是人們工作難以固定,不是以一次就業「定終身」的世紀。在這種情況下,要立足於社會,貢獻於社會,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學,一個人有了自學能力,就會以在學校里學到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作基礎,進而獲取新知識、新技能,並使之產生遷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自學能力是人才成功的必需具備的條件,它是以獨立性為核心,自覺主動地總結自己學習生活的方式、規律,有效地組織、利用影響自己學習活動的各種因素,以成功地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多層次的綜合能力。 獨立地去獲取知識的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無論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當代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教授說:「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這是適應現代社會的至理名言,一個人有了自學能力,不管知識陳舊周期如何縮短,社會發展多麼迅速,他都會通過自學趕上時代的步伐。 三、學習方法是學會學習的需要。 忽視學生主體作用,是造成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師要充分明白,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人,要充分估計學生的智力潛能,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自學,是適應未來現代化教學方式的需要。隨著教學手段的變化,遠距離教學、現代化電教設施、教育科研計算機網路的運用,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獲得知識的多渠道,要求學生必須主動與現代化教學方式接軌。 開展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是實現人的自身發展的需要、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學的需要,是建立現代素質教學模式的需要。教師只有把學法指導落到實處,學生才能學會學習。 1、指導學生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模式。科學的學習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高效率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高質量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全面開拓學生的智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滲透學法,展示學法,化教法為學法。學法指導要針對學科特點進行。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機地滲透學法。展示學法還要堅持「練中導」,讓全體學生參與全過程的操作,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在運用中加深理解。 3、指導學生掌握一些最佳學習策略。比如:科學地使用大腦,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自我監控學習的能力等。 四、學習意識是學會學習的保證。 首先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謂習慣,就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例如人們長期養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工作習慣等。常言道:「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 其次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應變能力。應試教育,只能培養出惟命是從、循規蹈矩的「人才」;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善於應變。 再次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如今知識爆炸不再是一種預言,而是已經和正在成為一種現實。知識空前增加,而學習時間並未增加,這個矛盾在21世紀會更加突出。面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人生有限而知識無窮」的矛盾,教師要認識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通過教育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教師要教育學生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誘惑,加強學習的計劃性,終生學習,從而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教師觀念要更新,教育要創新。 1、教師要具有創新思維。所謂創新思維,就是創造性思維。只有創新的教育,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發展。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曾說:「科學的最高目標是要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因此,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用與別人不同的思維方式、別人忽略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也就是說要有一定的創造性。」創造性思維是以解決科學或藝術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為前提,用獨特新穎的思維方法,創造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觀點、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等的心理過程。 2、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要轉變。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師包攬一切,只教給應試知識與應試技巧,忽略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學法指導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以下幾種效應。 (1)相容效應。「教育對象只有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觀點。」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教師要注重師德修養,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式關系,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你指導的學習方法,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2)馬太效應。教師往往注重優生,強化「尖子生」,忽視「後進生」。因此,教師要防止「馬太效應」,即要克服定勢心理,樹立發展的觀念。 (3)皮克馬利翁效應。心理學家用這種效應說明,只要熱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教師應對學生傾注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希望,肯定多於否定。 現今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些什麼?袁小雄老師的看法和觀點,我認為很好地體現了當今初中階段教育教學及新課改的特點和要求,它不僅解答了我在教育教學中的困惑,更是我今後去努力實現的目標。
⑶ 如何教好初中語文
如何教好初中語文 摘要: 語文 是其他學科的語言基礎,教好 語文 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然而在實際初中 語文 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不佳的現象,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是 語文 教師值得思考的。作者一直從事 語文 教學工作,本文總結了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大力推廣新課改的新經驗、好做法,全面提高學生的 語文 素養,提高初中 語文 教學質量,淺析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建設初中 語文 有效課堂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 語文 教學基礎發展提高
一、創新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但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這時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描繪的情節、場景、畫面,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描寫的意境中去,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1.把握課題,引入情境。初中 語文 教材中,其作品有較大的時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許多課程內容並不是學生生活閱歷中的。在新課教學中,怎樣將學生引進 語文 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縮減學生同教材的時空距離?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鑽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寫作環境,體會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閃光點。對作品寫作環境進行導讀或簡單介紹時,應將作者的人生體驗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動描述,以便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如教學《水滸傳》時,教師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並點評朗讀者,或讓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這樣,學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內容。
2.當我們在鑒賞 語文 作品時,必須發揮想像,通過文字體驗作品的美感。因此,在 語文 學習中,教師應加強情感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發揮聯想與想像,把握作者的心境,並與之相契合。如教學《風箏》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親情的含義進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並學習魯迅知錯必改與嚴於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繪聲繪色,優化情境。在 語文 作品中蘊含著各式各樣的情與意。而情境教學正是以情作為紐帶,通過教師的「情」對學生心靈的「情」進行撥動。 語文 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為時而寫,為事而著,不管是敘事寫人還是抒情議論,均蘊涵著作者無限的情思。與影視文學相比, 語文 教材並沒那麼直觀,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渲染氛圍,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飛翔於知識海洋。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想像的啟發,同時應用講述的方式,將教材語言轉為自己的語言,將文章故事情節展開繪聲繪色的表述,讓學生在情感中感受到 語文 藝術的熏陶,從而開闊思維,提高文學修養。
二、初中 語文 教學中要加強交往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蘇聯學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內容的結構問題》一書中正面提出過這個問題。交往能力是社會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母語教育的 語文 課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課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學交往,在運用語言工具的言語活動中學語言,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獲得言語交往能力,有了言語能力才能獲得人文、科學知識。因此,列德涅夫將 語文 課歸位於交往教育的核心課程。而 語文 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們運用實踐、理解欣賞、交流對話中不斷發展完善。 語文 學科自身的特性便決定了進行合理的初中 語文 教學交往的'必要性。因此, 語文 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即運用語言與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給他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緒等,藉助於語言這個載體傳達給對方」。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 語文 課程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其中,工具性即通過 語文 教學培養學生的 語文 應用與實踐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並將 語文 知識的學習應用到其他學科中。這要求教師構建一個輕松、開放的課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像,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從課內至課外、從學習至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提升他們的人文修養。
三、組織交流探討,領悟 語文 知識魅力
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師的單一傳授知識,更應是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使他們在探究與合作中動手動腦、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應創造性地把握與運用教材,設計具有價值的問題,指導他們通過實踐體驗學習。設置的問題不但要緊扣課本、具有探究性,還應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感受到 語文 的魅力。而交流方式應多樣化,如:師生間、生生間或分組合作或分組辯論等,同時教師應以鼓勵、肯定的評價為主,對學生的進步與努力進行激勵,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四、結論
在教學中,教師應基於教學實際與學生自身特點對教學設計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總結,讓學生紛紛參與 語文 學習,提高其 語文 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建慶 在 語文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學之友(B版), 2007,(03)。
[2]黃桂華 中學 語文 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矽谷,2009,(16)。
[3]傅德珍 創新破題能力的培養——以化學教學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S1)。
[4]許美羨 加強課堂討論,開展啟發式教學[J].引進與咨詢,2006,(03)。 ;
⑷ 初中語文怎麼教
2019洪老師初中春季班(11G完結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⑸ 初中語文主要學習什麼
初中學習主要分為文言文(默寫、詩詞鑒賞、課內文言文、課外文言文),現代文(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綜合運用和作文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所以學好語文是至關重要的。 要想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同學門都認為語文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靈活性差,知識太死。其實不然,語文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開放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有意識地學習,在生活的任何場合都可以學到語文。因而語文具有最便於自學的突出特點。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無情物。」不僅文章,就連我們民族的文字也個個充滿著感情色彩。教師帶著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學生帶著感情學,才有可能學好。離開了感情因素去單純地學知識,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厭學的重要願意之一。三是靈活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學習語文不能搞自我封閉,機械死板的學。
⑹ 初中語文主要學習什麼
初中語文分為三大部分:一、基礎知識。基礎知識在中考中佔20分,四個生字注音,四個寫生字詞,都是課本中每一課讀讀寫寫中的生字詞,共六冊書,大約1500個生字詞中挑選八個來考。還有就是文學常識,文學常識通常以選擇題出現,選擇題內容便是人物及其事件或著作的搭配。還有一到兩題的語病題,以選擇的形式出現。還會出現對聯題,一般為兩個。還有就是默寫的十句古詩詞(文),都是從課本中挑選出來的重點,初中語文大約需要背誦古詩詞100首,古文大約有10課重點課文,這都需要背會。二、閱讀部分。閱讀部分在中考中佔50分,共有四篇閱讀,有兩篇為課內閱讀,課內閱讀一篇為現代文重點閱讀,一篇為古文比較閱讀,現在考場上常見課外古文與課內古文的比較閱讀,以重點字詞句的意思及對文章的理解為主。還有兩篇課外閱讀,一篇為記敘文閱讀,一篇為說明文閱讀或議論文閱讀。這些課外閱讀主要考察學生對初中語文知識的掌握及理解,都有相應的題型,這里就不做詳細說明了。每一篇閱讀大約佔到12-13分,每一問約2-3分,每一篇約5-6問。三、作文部分。作文部分在中考中也佔50分,也是個大分量。現在的考題作文通常以半命題或開放性命題為主,通常是給一段材料,根據材料找一點自己的最深感受進行作文,這樣的考題比較難。在中考中,議論文比較容易拿分,通常會拿到30-40分,記敘文不好拿分,如果你有十足的功底寫好記敘文,就可以拿到45分左右,寫不好便上不了30分。說明文不推薦寫,主要原因是不好找中心,而且缺乏只是儲備的准確性。詩歌和戲劇也不贊同寫,主要原因是寫不好便會砸鍋,而且對於初中生,詩歌和戲劇的水平還不夠高,不應該在考場上使用這兩種文體。而且初中語文教學中對詩歌和戲劇都是作為了解進行教學,無法掌握其內涵和神韻,不好下手。總的來說,初中語文還不夠非常的棘手,只要把課本學好,課外閱讀不落下,考試便是信手拈來!祝願你能把語文學好!
⑺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教學方法,又應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善於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歡迎閱覽。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台,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發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筆者現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於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 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於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了解。在一個大的班集體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必然存在好壞之分。作為教師,不能歧視成績差的學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與幫助,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與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時刻把「愛」字擺在首位,只有把自己真實的感情傳遞給學生,學生才能感受愛的溫度,從而願意去接近教師,願意和教師吐露自己的心聲,這樣彼此之間才能建立起穩固的友誼橋梁。如果說師生間在情感上有矛盾,教師對學生毫無熱情,學生見到教師也只有討厭的感覺,甚至是害怕教師,那麼在思想上雙方就會有負擔,甚至有些學生會因為討厭這個老師而不認真的聽課。
二、准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由於每個學生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同,個體與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很多智力、能力上的差異,這就導致了班級里學生的學習起點不同。同時,我們國家各方面的水平正在趨向國際化,新興的電子產品讓更多的孩子知識面變得寬廣。所以說,教師一定要准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教師要在上課之前對所講的課程進行系統的分析,把握好每一個細小的知識點,准確掌握本課的重難點,並且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在學習本科之前在生活中接觸過的與本課相關的知識。比如說在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詩的時候,有很多學生在上中學之前就會背誦,這時候老師應該鼓勵會背誦的同學站起來為全班同學表演詩朗誦,並且給予誇獎、稱贊。
第二,由於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有些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方式屬於寬松模式的,由著孩子的興趣愛好去發展。而有些家長很嚴格,從小就注重孩子各方面的發展,為孩子的學習提供很多便利條件。比如說好記星學習機、平板電腦等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應該採取不同的對待方式,對學習起點較高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三、活躍課堂氣氛
死板的課堂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的任課積極性。平時多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每個年齡段的學生也都具有一些相同的愛好,可以在日常的觀察中發現集體或單一的特性,並在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當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講述自己的童年樂趣,或者講述大家都感興趣的童年往事,調動起學生積極性,並用言語對其進行引導,在閑談中給予鼓勵,談論他們所喜歡的,結合到提問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即使會出現學生不會回答的情況,也能讓學生有興趣去思考問題。這樣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一個快樂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掌握知識。
1、運用小組討論法。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組中選出一名小組長。當老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小組之間的成員進行組內討論,然後確定自己的觀點,由小組長陳述。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認真地傾聽每一組的觀點,進行指導的同時給予鼓勵,對說得精彩的地方做出及時的肯定,不足的地方進行及時的補充。
2、運用談話法。所謂的談話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一對多形式的口頭問答,從每個學生的回答中找到突破口,准確掌握學生的大致思維方式。比如說,在講到《背影》這一課的時候,設計問題如:「在同學們的印象中,有沒有讓你至今難忘的背影?」相信同學一定會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挖掘出自己腦海中印象深刻的記憶。這樣教師就能在學生的回答當中,准確地抓住課堂的切入點。
3、因材施教法。在一個大的班集體中,相信有優差生之分。教師要想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進步,就要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觀點。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問題應該有一定的層次,難易程度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相對簡單明了的問題針對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提問,較難的問題則有基礎較好的學生來回答。這樣,整個課堂就會「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保證了課堂的質量。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人師者,必須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愛心、有恆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喜歡學習,更熱愛學習。教師要在平時的生活工作當中,多多地積累經驗,切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教學方法的概念。
現代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應當並重,方能贏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隨著教學目標要求的提高、教學內容不斷更新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日益普及,教學方法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它是一種復雜的教育現象,包括教法和學法。教法是教學過程中控制學生學習的方法,要通過學生的認識活動來完成,所以教法要體現學法,學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智力活動,學法反映了教法。教學永遠是雙邊活動,要發揮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實現教法與學法的完美結合。
二、教學方法的分類。
教學方法的分類便於教師認識各種教法的原理,從而根據個人具體實際優選不同的教學方法。
從教師的哲學觀上分,有啟發式和注入式兩類。前者確認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變化的學習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旨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後者把學生看成是一成不變的、僵化的、靜止的「瓶子」,強行灌裝死知識的教學方法。
從師生雙方活動分,有講授法和發現法兩類。講授法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方法。它以教師為核心,能在較短時間內傳授較多的系統的語文知識,仍不是為最有效、最經濟的一種教法。它要求注意講授的啟發性,克服學生被動學習的弊端。發現法的特質在於學生參與求知的過程,領悟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主動獲取知識,如運用發現法進行單元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發現一類課文共同的特點和規律。
從教學信息傳遞方式分,有語言法、直觀法、練習法等。語言法是通過語言載體學習知識的方法。如講述法、討論法、朗讀法、默讀法,還包括廣播、錄音、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直觀法是學生在直觀感知中學習知識的方法。如用圖片、影視、實地參觀等方法進行教學。練習法是通過實踐活動增長知識、訓練能力的方法。口頭和書面的練習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
教學方法在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分類標准。巴班斯基的三分法比較科學:第一類從認識論原理,提出組織認識活動的方法;第二類從辯證法原理,提出刺激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第三類從控制論原理,提出檢查學習認識活動效果的方法。語文教學方法理應受到教學論教學方法共性的制約,這些教學方法的分類,對研究和建立語文教學方法的科學體系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三、教學方法的藝術性。
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審美教育的感性等,決定了語文教學方法的藝術性的基本要求。誇美紐斯指出:「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教改的新形勢要求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方法科學性與藝術性統一的程度。
教學方法的藝術性,要求熟練的掌握教學規律,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充分發揮教育才能,激起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使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完美結合,達到教學的科學性與創造性的統一。「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這是教學成功的根本因素。
四、初中語文教學的常用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的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有以下幾種:
1、閱讀法。
閱讀法是以默讀和朗讀等形式傳授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方法。按有無聲分,有朗讀和默讀;以速度分,有速讀和慢讀;以程度分,有精讀和略讀。
2、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以口述的方式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它是傳統教學方法,至今仍被廣泛採用。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傳授知識的系統性、高效性、示範性等方面。但是,他的地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已有改變,主要是因為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容易處於被動狀態,得不到說合練的訓練,難以開展非同步教學,學生個性發展受到影響,講授要得法,富有啟發性,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盡可能的與其它方法組合使用,滿堂灌的講授是不可取的。
3、討論法。
講述法是單向傳遞信息,討論法是師生、學生之間進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制在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把問題引向深入。學生在答辯中有利於發展智能訓練表達能力。討論法是普遍受到重視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但使用時要防止論題以偏概全,討論放任自流。對於學生不掌握的基本知識,不宜濫用討論法。
4、練習法。
練習法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和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語文學習需要反復練習,才能使知識轉化為能力。練習能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獨立鑽研的學習態度,全面訓練聽說讀寫能力。但是練習法不宜濫用,過多的機械訓練,必將影響智力發展。
五、近幾年出現的幾種新的教學方法。
隨著教研教改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近幾年,陸續出現了多種新的語文教學法,分別有:語文導讀法、整體回環閱讀法、語文課四步教學法、文言文五步教學法、語文目標教學法、長文短教法、作文四步教學法、讀寫結合法等。
以下主要介紹一下語文目標教學法。
語文目標教學法,即按照擬定的目標進行教學,以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定目標。
即根據語文教材和教學大綱的內容、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整個學期及該學期各個階段的語文教學目標。這些教學目標依次是:每課時細化目標、每單元小目標、其中中目標和期末總目標。細化目標是根據每一篇課文的基本要求確定的,小目標和中目標是綜合每一單元的單元要求確定的,總目標是較高的教學目標,它依據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教材的總體要求而確定。
確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目標的三性:及可能性、可行性和激勵性。
第二階段:明目標。
就是教師將指定的小目標、中目標、總目標告知學生,使他們對本學期的教學任務胸中有數,以便自覺的安排自己的學習目標。
第三階段:查反饋。
即教師檢查學生准備實施語文教學目標的情況。學生了解了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一般會自覺的為完成教學目標做准備,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出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學應把握這些情況,及時檢查並予以指點,幫助學生為完成教學目標打好基礎。
第四階段:作輔導。
這是實施目標教學的關鍵,輔導可以在課內,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上;也可以在課外,主要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性語文活動,要引導學生自主創造條件完成學習目標,切實將教與學統一起來。
第五階段:查效果。
即教師檢查學生目標完成情況,看學生是否達到目標的要求,經過評核、總結、表揚成績優秀的學生,輔導那些沒有達到目標的學生,使其盡快趕上來。
語文目標教學作為改革語文教學的一種嘗試,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它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基礎上,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是語文教學沿著科學化、標准化目標邁進了一步。
⑻ 中學語文到底教給學生什麼
中學語文到底教給學生
文這樣一門基礎學科,它到底在教什麼?一個最可能的回答是:中文。語文教師一般出身於中文系,接受了有關漢語言的基本訓練。
還有一個可能的回答是:文學。語文老師在中文系接受教師訓練,除了漢語言,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那就是文學。從中國文學史到外國文學史,從古代文學史到現代文學史。我們中學語文課本收錄的課文也大多是文學史上公認的名篇。
⑼ 初中的語文課到底是上什麼內容
1、教材課文的講解,對課文完成閱讀、理解和重點段落的背誦。
2、古詩文的理解與背誦。初中、高中階段需要背誦的古詩文為64篇,其中50篇在初中階段。
3、學習句法、語法、詞法等基礎知識。
4、寫作是個重點,初中階段應當掌握寫作600字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