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培養哪些方面的素養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達到了這10條要求,就應該認為「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語文學習必定涉及語言知識學習,知識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麼知識,如何教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可見,《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② 小學生主要的語文教學重點是什麼
小學語文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使學生不僅長知識,還要長智慧,培養學生肯於思考問題,善於思考問題。做為一位語文教師,要明確這一目的,把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學生智力上,著眼於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走路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特別是識字教學是重點的一年級,學生剛則接觸小篇幅的文章,對於字詞的積累是重點,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詞,積累語句
③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語文課,在課堂上應該注意哪些環節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語文課,在課堂上應該注意哪些環節?
答:我建議您看看小學老師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可以根據教案講課。
還有,最重要的是:
1.口才一定要好。
2.可以講的幽默一些,這樣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多給學生發言、思考的機會,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
4.可以做幻燈片,吸引學生。
5.一節課最後,建議不要自己直接說中心思想,可以讓學生試試說,自己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進行
修改,這樣也可以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
希望能幫到您!
望採納,謝謝!
④ 三年級語文注重教什麼
三年級是個轉折時期,是一個由低段向高段過渡的中段時期。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語文學習內容由詞句向篇章過渡。
三年級學習語文的特點
▊1、具備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
一二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是識字,經過了兩年的識字方法、興趣、能力的培養,孩子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所以,三年級的識字任務更多的是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包括在預習的時候獨立使用多種方法識字,完成作業。識字教學不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而聽寫是反饋孩子識字效果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作為家長,在課下可以抽出十幾分鍾的時間給孩子聽寫,長此以往,孩子的識字寫字能力會急速進步。
▊ 2、進入大量積累詞彙的時期
語文學習中語言積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年級積累的關鍵仍然是詞語,而且是大量的詞語積累,詞語作為語言的組合元素,要像繁復的零件一樣存儲於孩子的腦海中,它是孩子將來語言表達的根基材料。大量詞語的積累首先來源於課文,孩子們學習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非常熟悉,在此基礎上積累詞語,屬於理解性積累,記起來容易而且記牢。所以,課文中聽寫的詞語要是大量的詞彙。其次,詞彙的積累來源於孩子豐富的課外閱讀,這一塊的積累體現孩子的個性差異。因此,孩子需要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 3、進入深入准確理解文本的瓶頸期
三年級的語文學習重點和難點進入了對文本的理解。對於這一點很多家長有深切的體會。這是一個艱難的瓶頸期,孩子現有的認知水平很難對一篇文章進行准確、深入的理解。抓中心、中心句詞、關鍵詞句、體會句子的含義等深層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將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能力。這也為四年級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在課堂上會對文章,進行精讀、品讀重點句段,引領孩子逐步體會理解文章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慢慢領悟消化。
▊4、背誦能力強
三年級的孩子背誦能力強,而且樂於背誦,這符合八九歲孩子的年齡特點,背誦是積累語言的另一個重要而且有效地方法,所以在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背誦一定要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學校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目遠遠不能填飽孩子的肚子,並且並不是說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適合背誦的。所以要為孩子增加一些經典篇目段落的背誦,希望能夠通過每天的堅持背誦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同時又能積累豐富而精彩的語言。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經典古詩的背誦積累。
▊ 5、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孩子的學習不僅是要掌握知識本身,掌握學習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進入三年級後,學習方法的指導更占據重要地位。只有讓孩子掌握了學習方法後孩子才能真正具備學習能力。因此在課堂中不但要學習知識,還要掌握學習方法,使孩子可以將能力遷移到課外。學習方法就是孩子們學習的金鑰匙,它能讓孩子們輕松自主地投入到學習。
來自,搜狐
⑤ 小學語文需要重視哪些方面的能力培養
1作文能力在小學就要培養好
中學階段實際是沒有多少時間練習作文的,老師關於作文的作業也很少。而作文的能力是要長期積累的,需要多寫。所以,在小學階段就要爭取作文過關。錯別字問題在小學就要解決,錯別字太多,直接拉低評分的檔次。
對策
①讓他們知道寫作來源於生活,小學生的特點是敢於幻想,我們應該鼓勵支持他們大膽的去想像,去比喻,而不是對他們的「異想天開」一概否定,我們要肯定他們的想法與進步。
②表揚他們讓他們對寫作充滿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對寫作感興趣。
2認真書寫的習慣
小學語文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書寫方面的能力,字跡工整的影響體現在多個學科,卷面的整潔是導致扣分的一個普遍因素。開始形成認真的習慣保持較容易些,但是潦草了再變認真就難了。
對策
①正確引導,經常提示,培養良好的坐姿習慣。
②讀帖是指臨摹者在寫前對字帖靜觀默察,細想體味,對範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筆先。
3閱讀
閱讀是初中語文考察的重點,分為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所以,小學多看書是比較重要的。而且早些涉及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小學閱讀注重興趣,不必過早、過多地練習做題。
對策
①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
②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於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
③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常規要求
我個人認為,每堂課學生和老師要有互動,不死板.具體常規如下:
1、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的實際出發實施教學。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麵向全體,面向差異。
3、善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實踐,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4、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隨時鼓勵學生,正確評價學生。
5、以學定教。
●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6、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類目標明確,內容符合學生實際。
7、全面覆蓋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沒有目標缺漏,沒有目標再生。
8、各類目標行為具體、可測,重點目標突出,達成度高。
●把握正確的教學內容
9、准確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用單元整體思想處理教材,設計和組織教學。
10、所安排的教學內容正確、嚴謹,無知識性錯誤。
11、教學過程中教學目的明確,重點突出。
12、將教材視為一種憑借,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處理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
13、所教學的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與新舊知識聯系。
14、注重教學內容中思想性、教育性的開發。
●追求優化的教學過程
15、導入自然有趣,能迅速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
16、倡導自主學習,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思考、自學、探究、實踐操作時間。
17、學習機會平等,師生有相互研討、交流、質疑、答辯的機會。
18、角色定位正確,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評論者。
19、教學重點突出,目標落實到位,練習、作業當堂清。
20、反思學習過程,學生有自我總結學習收獲的機會。
21、課堂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2、時間分配合理,環節過渡自然。
●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23、因課而宜,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24、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從自己會的地方或感興趣的地方學起。
25、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問題意識。
26、自主探究,適時組織學生收集證據,做出推測,設計方案,解決問題,培養探究精神。
27、小組合作,實質性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獲得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掌握。
28、多方互動,收放適度,隨時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與矯正,點撥及時、到位。
29、自始至終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很技能的訓練與指導。
●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
30、教學手段的運用符合教學實際,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和達成目標。
31、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實際效果好。
●爭取理想的教學效果
32、課堂氣氛熱烈,各類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33、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有效。
34、三類目標達成度高,學生的學習收獲大。
35、練習優質、高效,作業當堂完成。
●不斷提高的教師素質
36、正確使用普通話,教態親切、自然。
37、語言流暢、准確,富有啟發性、激勵性。
38、有較強的調控能力和教學機智,靈活處理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
39、板書突出重點,清楚、工整。
40、基本操作規范、熟練。
⑦ 小學語文課要達到有效課堂效果,應該注意什麼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完成形成,學習就憑興趣。在語文課堂上很難做到專心學習,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硬灌,由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的枯燥無味的「苦學」,就會導致學生「厭學」、「怕學」甚至「拒學」的現象。因此,我們就必須巧設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主動、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好的效果。那麼,我們教師在新課標下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愛上學習呢?
一、巧用課堂導入,讓學生「樂」起來
根據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在教學環境中產生興趣,投入學習,因此,低段學生的課堂導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談話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游戲活動導入新課等。如:在《荷葉圓圓》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問小朋友:「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這個時候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興趣一下來了勁,紛紛回答。然後引導學生看圖,出示認識的朋友就是荷葉,老師進一步啟發提出問題:你們的朋友是什麼形狀的呢?它又和誰成了好朋友?接著讓學生閱讀課文,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去。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去認真讀課文,帶著興趣,歡快得把這篇課文內容知識了解了。
還有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表演性的訓練,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比如:我在教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時會先讓兩三個學生把口語交際上的內容演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根據故事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能更直觀的看到和感受到其中的含義,學生也更願意說。
二、讓課堂朗讀多樣化
朗讀是指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不再是老師以講代替完成,也不是大聲地讀一遍,方便老師的講解。所以要把朗讀的方法看成是打開課文的第一把鑰匙。所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樣化朗讀方式。由於朗讀方式的不同,就會激起學生想讀的慾望。學生朗讀的態度就會較好,朗讀就會有感受。尤其是在課堂上進行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是最能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課文,同時能把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由於賽讀,學生處在比賽的狀態,要體現出你我的優點,所以讀的態度好、讀的語速有特色、讀出的感受較深,學生就會主動喜歡朗讀。分角色讀,就是學生把自己變成文中的某一個人物,然後進行再現課文的對話,學生就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方式符合文中的語言,讀有體會,讀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表演讀,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一些語言所描述的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等。這些朗讀方式能使課堂上的孩子們有事可做,還能讓孩子們表現自我、展現自我,讓課文體現的是現實所在,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而已,在這樣的朗讀中老師還要注意引導好學生從讀中質疑,從讀中又解決問題。如教學《獅子和鹿》一文時,我就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從讀中體會出好看得東西並不一定有用而難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沒有用,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讓我們更加優秀。要是我不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在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累了也還不能讓學生體會課文。要讓課堂生動有趣,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抓好課堂中的朗讀方式。
三、讓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化
首先,低年級教師要經常保持童真,課堂中的教學語言要兒童化,描述事件時要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學生才喜歡聽,才容易懂。
比如書上有一些語言比較含蓄的課文,由於低年級學生想像能力和文學的理解能力不強,難以進入情境,這樣,就要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地學,輕松地理解課文。如:教《浪花》一課時,我用幻燈進行教學。我先放幻燈讓學生認識「浪花」,然後放海的聲音讓學生聽一聽海浪聲像什麼,要求學生用生動的詞語說一說,學生都說:「像歌聲、像笑聲」。我又問:「這些歌聲、笑聲是誰發出的呢?」學生說:「浪花」。接著我又放幻燈,讓學生看著幻燈讀課文中的句子「浪花輕輕走來,搔癢了我的小腳丫」,「浪花跑去又跑來,給我送來雪白的貝殼、小蝦」。這樣浪花就象一個淘氣的孩子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有興趣地看著幻燈片,身臨其境。我馬上問:「這海邊的景色怎麼樣呢?」學生答:「很美麗。」我趁熱打鐵問:「如果你是畫上的小孩子,你會覺得怎樣?」學生說:「我很高興,很喜歡那裡。」這樣,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被激發起來了。我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應該如何去保護大自然,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老師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還可以適當地運用體態言語——手勢,這除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外,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知識。如我教「b一把」這個數量詞時,考慮到直接告訴學生「一把」是數量詞,學生很難理解。我就根據課文中的「一把傘」,先讓學生回憶平時我們是怎樣拿打開的雨傘的。接著,我做出手拿打開的雨傘的手勢,並且告訴學生凡有柄的東西都可以用「把」。最後讓學生說說「一把什麼」。學生紛紛舉手回答。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種種愉悅的激勵性手段進行愉快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學習,把學習視為享受的樂事,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
三、巧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笑」起來。
新課標指出: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用欣賞的眼看待每一個學生,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優點,及時捕捉他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贊揚。讓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產生興趣,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語言激勵。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學生的自製力差,上課做小動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師批評他,其他同學會不以為然,甚至有的同學會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師如果以表揚某個同學來提醒那個同學,其他同學會做得更好,這就是語言激勵的作用。
2、評比激勵。背書及時的蓋個小印章,作業認真、上課積極的獎勵朵小花,十朵小花可以領一個老師剪的蘋果貼在自己的蘋果樹上。每個月評比一次,誰的蘋果多就評為這個月的「學習之星」。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情況,還可評出「問題大王」「衛生之星」等等。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
3、體態激勵。低年級的學生以老師為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當學生有了點滴進步,教師不妨送給學生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豎起的拇指,一個贊許的眼神,你會發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遠遠大於你的嚴厲批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體態語來激勵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鼓勵著他,這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4、批語激勵。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努力使作業的批閱成為師生情感聯系的橋粱,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如在給學生批改作業時,我時常給學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帶有激勵性的批語,如:"你的字進步可真大!""老師相信你會比這一次寫得更好!"......這樣一來,孩子們的作業就會一次比一次認真,那些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明顯減少,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
總之,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興趣,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寬松、和諧、愉悅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在時間、空間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不僅能熟練地掌握所學語文知識,還掌握了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不再把學習語文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常規要求
1、上課前必須認真、充分備課,至少超前三課時備課。
2、教案書寫一般內容:
(1)教學目標(全面、准確、可操作、可檢測);
(2)教學重點、難點(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兩方面確定);
(3)教學准備(教具、學具、搜集資料等等);
(4)教學過程(鎖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注重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5)板書設計(簡明准確,富有創意);
(6)課堂或課後練習(有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
(7)教學反思(每單元至少一篇)。
3、備課類型包括識字課(低年級)、閱讀課、習作(寫話)課、口語交際課、語文綜合性學習等。教案應分單元按課文、按課時撰寫,課時數以教學參考用書相關規定為參照。教案設計以個人鑽研為主,提倡集體超前備課,提倡按單元整體備課。
4、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認真通讀教材,熟悉任教年級、上下銜接年級的教材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編排特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准確地把握每單元教材的特點。要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學定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備、六結合。
一備《語文課程標准》;二備教材(教師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三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結構、學習需要、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四備教學資源(教材背景資料,生活體驗等與實現教學目標相關的所有信息);五備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法和學法;六備作業設計、學具、教具(要體現個人特色及課型特點)。
六結合是指課程標准與教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主導和主體相結合;教法與學法相結合;預設與生成相結合;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
6、提倡電子備課、多媒體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激發興趣,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益。
(8)小學語文課堂注重什麼擴展閱讀:
教學基本功:
1、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養。
2、教態親切、自然。
3、能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教師應培養學生逐步做到:
1、上課鈴響,保持安靜。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積極思考,主動交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3、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創新。
4、講普通話,吐詞清楚,聲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內容向人請教。
網路-小學教師
⑨ 小學語文教育要注意什麼
小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什麼?
一、語文教學要朴實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朴實、扎實。我們要欣賞並實踐「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當前,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把握好語文教學的方向,並努力做到「面向現實,課堂真實,教得朴實,學得扎實」,讓語文教學回歸常態,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學生是幼苗,需要知識甘霖的滋潤;學生是火炬,需要教學智慧的點燃。」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點燃學生心頭的智慧之火,使他們愛語文;語文教師的職責,就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導讀、導思,導練,使他們愛學語文,並逐漸學會語文,學會做人。
二、語文教學要賦予語文雙基以時代內涵
所謂語文雙基,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是指語文知識——字、詞、句、篇;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根據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語文學科應著重從兩大方面為學生打好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基礎,如學生要掌握字、詞、句、篇等基礎知識,要有初步的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要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二是打好精神的基礎,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提高閱讀品位,要學會與人合作、與人相處要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多讀
語文教學只有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才會健康地發展。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基本經驗就是多讀多寫。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離不開讀寫實踐。如何改進讀寫訓練,提高教學效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取得盡可能大的效益,是當前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例如,背誦是積累語言材料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但背誦也要得法,我們不能不給學生任何指點,就讓學生搖頭晃腦地一味死記硬背。
四、語文教學要形散而神不散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我們教師要在用好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閱讀相關文章,以增加他們對文字作品的了解,拓展他們的學習內容,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當然,游離了對文本的學習,將課上成了自然課或社會課,讓課堂成了「資料展示廳」,而忽略了如何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選擇、整理等問題也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五、語文教學要講究低成本、高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清楚為什麼用,應該怎麼用;不要只注重形式,而要講成本與效率。傳統的小黑板、教學掛圖、卡片等成本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近年來,在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讀課文不用教材而用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圖非要做成多媒體課件不可,有的地方上教學觀摩課,如果教師沒有使用多媒體就評不上獎……這種現象也值得我們大家思考。
六、語文教學要注重個性化
在閱讀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前提下,發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但個性化閱讀強調的是閱讀個性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愛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個性化閱讀,學生要在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有根據地闡釋,有條理地發散,不能養成浮光掠影地讀書和不假思索地闡釋的壞習慣。
七、語文教學要避免形式主義
我們的語文教學常常因受大形勢的左右,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前過於偏重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習過程和方法的研究,現在則又出現了不夠重視知識技能的掌握的傾向。
具體表現就是:一些教師在一節課中又是搞合作學習,又是用多媒體,又是讓學生表演,又是讓學生做游戲,語文學習的目標極不明確,最終使應該傳授的知識都沒講清楚。這是因為他們在備課時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設計這些形式上,而把語文學習的目標卻忽略了。
八、語文教學不要忽略教師的作用
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發揮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要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要防止由過去老師牽著學生走的串講串問和一問到底式的費時低效的教學狀況,發展到放任自流或教師被學生牽著走的教師在教學中無所適從式的教學狀況。我們可以把教師的活動壓縮到最低限度,但在教學過程中節不能忽略發揮教師應該發揮的作用。
⑩ 小學三年級語文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什麼
按照課標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