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導語: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那麼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Ⅱ 小學語文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如何備課,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備課備什麼?
備課就是老師在上課前對整個的一堂課所做的精心准備和進度安排。它一般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案等四個方面的步驟和內容。
二、如何備課?
備課分學期前備課和課前備課兩種形式。
(一)學期前備課,必須全面研究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其中,包括新的課程標准及教學參考教師用書,明確本學期總的教學目的、知識體系以及單元備課在整冊書中的分量和作用,把握備課的關鍵、重點、難點,了解所任班級的學生情況,列出學期的教學進度規劃。內容一般包括學生的簡略分析,本學期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相關措施,以及教學內容和時間的具體安排。
(二)課前備課。是教師對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的准備;擬出一篇課文的、一個課時的授課計劃,寫出教案。課前准備可分為幾個步驟進行: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2、研究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在對教材進行精讀分析、掌握課文內容、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後,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現實情況和學生實際,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確定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
3、撰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在講課前准備的具體教學的實施方案,是謀章構篇的實施意見。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幾個內容:
(1)課題。
(2)教學目的。要分別寫出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知識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
(3)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教學中學生不能理解的和關鍵部分在備課中做到心中有數。
(4)教學時間。註明學習這篇課文所需的課時才能順利完成。
(5)教學步驟和內容。這是教案的主要的、具體的部分。
三、備課中的注意事項
(一)教學步驟。按上課首先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主要內容、方法等寫出來。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第一課大體是:准備談話、講解題意、教師范讀、字詞教學、試讀課文、課後討論;分析課一般的教學步驟、檢查預習、分段講讀課文、鞏固復習、安排作業,最後一課時還包括總結全文。
(二)將德育教育設計到語文教學情境中來。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因為語文教材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結晶,皆滲透著作者的情感。
1、注重思想教育。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一個人之中變化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的特殊階段,生理上正發生著急劇的變化、身體外形的劇變,內部機能等,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學生注重思想教育刻不容緩,作為語文教師的精心備課中,既不能像備政治課那樣,說些條條款款,直接了當給他們講道理,明確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又不能脫離教材,而是充分利用教材,將德育滲透在教學情境中,一點一滴的去塑造學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成長。
2、要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既要言傳,又要身教。教師歷來為世人敬仰,原因在於有博大的胸懷,奉獻的精神,如母親一樣的溫柔,如父親那樣的威嚴,學生在校學習,他的思想的形成,品格的鑄造,有許多成分來自教師言傳身教。
3、「一碗水」與「一桶水」的問題。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乃至有一條源遠流長、永不幹涸的溪流。教師在備課中才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需要用到知識就是順手拈來、游刃有餘,為此,隨著社會進步教師應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忠誠於教育事業。
教案的設計與寫法,沒有固定的樣式。誠然!備課總的來講要效果顯著,語言精練,方便教學,掌握教材多想方案;只有在備課前做好充分的各項准備、有明確的思路,才能備出師生互動效應好、層次結構清晰的優質課。
如果可能,我是很願意當學生的。特別是在學校那麼優美的校園,又有孜孜不倦為上一節好課而努力的老師們。那確是一種幸福。要備好一節課必須有特別重要的思想:
一、貫徹「新課標」的精神
1、樹立正確學生觀
2、明確教師角色定位
3、密切與生活的聯系
4、改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範文網
一節好的課是適合學生的學習的。
二、關注新教材的要點
1、教師理念得到更新
2、選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又讓學生感興趣
3、改變內容呈現方式,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4、重視培養數感並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5、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6、注重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尾形練習設計新穎,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三、備課是老師上好課的關鍵
1、一輩子與十五分鍾
2、關注「為何而學,學習什麼,怎麼學,學得怎樣」
3、課後作業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
最有體會的一點:備一節課是一輩子的准備與十五分鍾的事,讓人真的感覺到教育者應該做個有心人。
最有實效的討論:繼續教育學習後,安排了一個小學的一個課題「一億有多大」的教學討論。
雖然只有十幾分鍾的准備,但有些討論充分體現了老師們的高度。有人從細微處著手,結合思想品德教育,環保教育。有人認為從課本體現的最主要是一種類推的思想,要重視這種思想方法的滲透,更有人認為這節課是讓數學實際化一點,因為其實1億並不能感知,我們只能通過1億張紙或1億滴水或1億粒米來感知。
學習是很有用的,學習讓人成長!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
(一)教材中心的提煉技巧
備課前,應該先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成竹在胸,切忌在備課時,認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頭萬緒。蜻蜓點水的結果只能是淺輒止。下面介紹幾種提煉中心的主要方法:
1.題目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題目常能反映該篇文章的重點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題目的含義(當然要結合課文內容),尤其是抓住「題眼」分析透徹課文的`中心,教學重點就自然突出來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記敘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輪車工人主動送「我」去醫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詞來分析:「背影」為什麼「高大」?它「高大」在什麼地方?教學重點就突出來了。
2.篇中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開始就揭示出該篇的中心,有的則在中間用中心語句來提煉教材的中心,有的則篇末點題,抓住這些詞語就能夠提煉文章的中心。
3.歸納總結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層次,根據各部分或層次的主要內容,進而分析他們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二)備課「六忌」
1.忌簡單照搬
2.忌千頭萬緒
3.忌閉門造車 教師備課時,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等全然不顧,勢必降低教學效果。
4.忌瑣碎設問 有的教師一問到底,不管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在不該設問處濫問,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
5.忌盲無目的 教學目的不明確,備課時毫無目的,課堂上隨意發揮,學生只會茫茫然,所得甚微。
6.忌程式定勢 根據小學生好奇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教師備課時,必須因文而異,教法富於變化,努力尋求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單調乏味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三)備課的「模擬講授」環節
模擬講授或訓練,作為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往往被人忽視。其實,教案完成了,是紙上的東 西。紙上談兵不一定能取得實戰效果。要進行兩個飛躍,一個是把紙上的東西變成腦子里的東西,成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變成形象,融化在腦海里,形成意識。第二個飛躍是把意識變為行動,也就是能夠按教案的設想進行實際操作。有的教師,寫完教案,要看幾遍,邊看邊想在課堂上如何動作,甚至對著鏡子演示一番,像演員排練節目一樣,如發現紕漏,及時修改補充教案,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寫了教案就擱置一邊,到了課堂上在臨場發揮,就有點草率了。導入設計的基本原則
導入新課和設計導語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課堂教學的導入,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導語。不要使導語游離於教學內容之外。
第二,根據授課的內容設計導語。
備課時可以從教學內容中抽出有概括意義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將其與學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聯系在一起,設計出獨出心裁的導語。由於每節教材內容有其豐富而廣闊的外延,涉及許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識和事物,課堂的起始設計,也可以從他們的關聯中尋找線索。
第三,導入要言簡意賅或短小精悍。導入部分時間過長,使人有喧賓奪主之感。
第四,導入的形式要豐富多彩。
任何一種形式的,一定要靈活運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產生呆板之感,導入導語也不例外。
導入技巧的運用
提問議疑導入。緊扣課文設計一兩個問題,最好能總領全文,或從側面入手,對理解課文起關鍵性的作用。例如:《司馬光》一課,一位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時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他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盛水的缸里,你有什麼辦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來?今天要講的課文中的司馬光,就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敘述故事導入。小學生愛聽故事,通過講故事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課,老師就可通過講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萬只箭的故事導入新課,學生興趣一定會很濃。
歌謠導入。歌謠,特別是兒歌,在兒童教育方面的作用歷來備受重視。課堂教學中也引進一些兒歌,並加以引導,可發展兒童的想像力,是符合「寓教於樂」的教育原理。
謎語導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讓學生猜一個謎: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有謎語導入對「眼睛」的學習,過渡自然,學生興趣濃厚。
游戲導入。小學低、中年級宜採用這種方法。
圖畫導入。通過圖象導入新課,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如教《鵝》這首故事時,教師一筆畫出了曲頸高歌的白鵝。無疑此時被畫震驚了的孩子,情緒是異常振奮,精神會格外專注,思維也會空前活躍,各種理解想像乃至靈感都會奔涌而至。
音樂導入。多用於音樂渲染氣氛的課文和直接是音樂歌詞的課文。如《鳥的天堂》,教師可先放《百鳥朝鳳》等民樂。如上作文課,作文題為《我所喜歡的一隻歌》,教師可在學生動筆之前先放幾只優美動聽的歌曲,並加以適當的點評。點評要生動。
導入新課的藝術和方法還有很多,如笑話導入法、成語導入法、表揚導入法、觀察導入法、詩詞導入法、珍聞導入法等等。切記生搬硬套,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無論運用哪種導入方法一定要緊扣教學中心。
Ⅲ 大單元整體教學—讓教學活起來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我們採取的是單篇教學,每篇文章「各自為政」,沒有從一個大的角度出發,去考慮整個單元的教學,教學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零碎、混亂。教師在台上苦口婆心對每篇課文進行詳細講解,學生收效卻甚微。
為了解決這種現狀,我們開始嘗試改變以往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大單元整體教學」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的一種單元整體備課,教學的理念與意識。也就是以主題單元為依託,對整單元內容或把課外的資源與單元主題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我認為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時,要想教學變得更有生命力,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分析要吃透
毋庸置疑,作為一名育人者,在向學生傳遞正確知識之前,我們必須對教材進行深挖,要吃透教材,理清教材單元之間的銜接點,知道每個單元的主題與語文要素是什麼。從而清楚我們要教會學生什麼,我們該採取什麼策略與方法去教學生,最終我們要帶領學生到達那個地方?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時,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這樣教學方向才不會歪!
二、學情掌握要有數
學情把握得准,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深入的了解班級學生的現有學習情況,教師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例如,我在開展大單元整體教學前,我會先去查看班上每個學生以往的語文水平,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結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如何。之後我再根據初步調查出來的情況設計課堂教學的難易程度以及對班上學生較薄弱的地方進行著重的教學。
三、教學目標要定準
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要握好方向盤,弄清本冊書到每一個單元學生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是什麼?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本冊書或本單元我們要採取什麼教學策略去實現目標。只有方向定準了,我們才不會偏離教學規律,才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真正受益於我們的學生。
四、課前預習要嚴抓
大單元整體教學更加能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特別是在大單元整體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提前對單元知識進行預習,課堂上很難跟上節奏,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時,我會利用一節課跟學生講清楚,接下來我們的課堂模式是怎麼樣的,並將單元的課型板塊跟學生說清楚,每個課型需要怎麼預習,我會在文檔上詳細的列出來,然後讓學生列印出來,貼在語文書本第一頁上。例如,第一板塊《識字寫字》我對學生提出以下幾點預習要求:讀課文、查字典,給課後生字詞補充組詞,一字組兩個詞,一個課內,一個課外,並給「田字格」生字注間;在課文中找出「田字格」中生字的組詞,圈起來;讀課文詞語表上對應課文的詞語兩遍;根據老師布置的題目,完成預習本的習題。學生充分的課前預習准備,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要連貫
大單元整體教學相對傳統的單課教學模式,對教師專業素質,對文本的解讀能力的要求更加高了。教師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對每一課進行深挖,找出一條主線,然後像珍珠一樣把它們串起來。那該如何去串呢?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創設情境,緊緊圍繞一個情境把整單元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走進文本,與讀者產生共鳴。
以上只是本人對單元整體教學的一點思考與拙見,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指正
Ⅳ 中高年級語文單元教學實施方案
一、單元整體教學提出的背景
1、我校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基礎知識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課外閱讀習慣,語文實踐參與不足。
2、當前課堂教學效率低,「串講串讀」,「滿堂灌」等現象較突出,教學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以至於「篇」和「組」嚴重脫節。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是零星的,雜亂的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不高。怎樣才能走出低效教學的陰影,走上高效課堂的坦途,要研究微觀層面的問題,更要思考和研究宏觀的問題。
3、本學期教研組教研活動實效性低,教研主題表面化,教師參與度不高。如何集體備課:單元主題怎麼實施?單元訓練重點有哪些?要開展哪些語文實踐活動?每篇課文該如何處理,教學中注意些什麼?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備課研討的主題。單元整體教學將會給我們的教研活動注入生命與活力。
4、當前語文教材編排特點,避免繁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每組教材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圍繞單元主題,組織一系列的教學內容和語文實踐活動。如果課程標准變了,教材變了,而我們教學的思路沒有改變,仍然按照「知識體系單元」的形式一課一課地教,學生一課一課地學,那麼課程教材再先進,我們的課堂也是一條腿走路。
5、學生要全面健康成長,學校要特色長遠發展,課堂要高效實效,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6、秦皇島市正在推廣單元整體教學,有的縣區,有的學校已經先行一步,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大勢所趨。
二、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
1、突出特點:整體性。語文教學特點、語文課程標准及教材編排特點,要求我們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六年的語文教學目標,把握每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每一組教材的教學目標,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從宏觀上思考,要從整體入手,教師要有全局意識,課程意識。譬如,怎樣及早突破識字關,怎樣落實自主閱讀,怎樣培養學習、生活所需的作文能力,乃至怎樣怎樣建設理想的小學語文課程。單元整體教學充分利用教科書單元編排的長處,立足教材,又超越教科書,跳出一篇課文教學的小圈子,站在提高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語文教學。單元整體教學,追求語文課程、教學的本真。
2、單元整體教學的幾個轉變: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由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教學;由內容分析為主的閱讀教學走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主題活動式教學活動;由只注重教科書走向注重閱讀與實踐;由重視教師作用走向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由教給零散、雜亂的語文知識走向培養不生綜合、全面的語文素養;由語文訓練面面俱到走向目標簡化、重點突破;
3、單元整體教學的形式:從單元整體上把握教材,處理教材;從單元整體出發,制定整體方案;從整體上進行語文能力的綜合訓練。從「篇」轉移到「單元組」,圍繞「單元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建構,並充分融入教師的智慧,將聽說讀寫、綜合活動等加以優化整合,除了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外,還應該注重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整合。內容的整合,有利於集中思維突破重點;方法的整合,有利於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經驗。整合以後,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在學習應用中獲得學習經驗,能夠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
三、單元整體教學的建議
1、整合教學目標:明確本冊教學、本組教材的教學目標,並加以整合教學,把小學階段目標作為一個整體,同時又要關注年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堂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根據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整本書內容、整個單元內容、語文實踐的內容按照主題重新組合、排列,統一在同一主題與目標下。整合教學方式:簡化、精緻、突出重點,給學生學習空間,培養學生預習、自學、討論、展示、閱讀、寫作、口語表達、合作、探究、語文實踐等方面的能力,還要特別關注學生生字識記、詞語積累、課文朗讀、寫作方法、總結概括、復述背誦等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專項訓練。
2、強化語文實踐。要把課內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指導、口語交際與單元習作等融合在一起,以課文為例,從課文中學寫作的方法與技巧,領悟寫作的內涵與真諦。從一個學習過度但實踐的親身體驗與經歷中學習語文。真正體現讀寫結合,實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效果。
3、對於單元內的一篇課文,特別是精讀課文。要從單元主題與單元目標出發去處理,可以從多角度挖掘教學資源,比如主題的角度、體裁的角度、表達的角度、語文知識的角度、個人的觀點的角度等。在不同的課型中都可以依據目標的不同加以應用,要精講精練。對於略讀課文也要從從單元主題與單元目標出發,刪繁就簡,把它作為一個實踐基地放手給學生,避免「精讀」「略讀」同一要求,同一方法。
4、加強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集中訓練,使之系統化,教師要善於從同一主題下的多個文本中挖掘、提煉語文知識,確立訓練重點,加以整合,通過序列化、整體化的訓練,在課內強化,要根據年級特點安排如競賽、檢測等方法增強學生興趣與成就感,
5、在單元主題下,以課文為引子,將學生帶向廣闊的閱讀空間,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單元整體教學就是要給學生需要的、有用的東西,其它的一概摒棄,用過去三分之二甚至更少的課時去完成以往的教學內容,餘下的時間干什麼,閱讀和語文實踐。如主題下的自由閱讀,專門的閱讀指導,采訪、調查、朗誦會、故事會、手抄報、創編、表演、辯論、研究報告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要扎扎實實地去做。
6、安排預習。之所以安排預習,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要讓學生在課前就解決,從基礎上為高效課堂做准備。要明確學生的預習任務,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通過預習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預習,讓師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進行交流,通過預習給學生更多展示與體驗成功的機會。
7、無論教材是以人文主題組織單元,還是以文章體裁組織單元,選入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也有獨特性。單元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法,可以在整合的基礎上比較,也可以引入別的文章進行比較。把共性拿出來比較,容易讓學生深入體會人文主題,讓學生清晰的了解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結構、作者的語言風格進行比對,容易讓學生體會不同文章的表達方式。還要引入同一主題的其它藝術表現形式,如音樂、繪畫、雕塑、戲劇等,去領悟主題,樹立大語文觀。
8、需要團隊的集體力量,同一年級的教師,不同年級的教師都是教學的夥伴,要花時間集體備課,聽課研討,反思交流。靠集體的`力量確立主題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安排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方法……單元整體教學,也是教師的整體教學。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在能力上、精力上都不能完滿地完成單元整體教學的任務。
四、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
1、參與年級與教師:
三年級:郭桂紅、();四年級:趙雪、洪靜、楊雲利;五年級:佟海超、李玉珠、王冬青;六年級:邵素紅、劉維娜、李麗侵。
2、組織與機構:
領導小組:
副組長:
教研組:參與教師統一為一個教研組,組長冷雪。日常每周一次集體備課,一次集體研討。由教務處直接主持與組織,直接負責人佟海超。
備課組:三年級組,組長郭桂紅;四年級組,組長洪靜;五年級組,組長佟海超;六年級組,組長李麗侵。
3、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寒假。
研討、規劃單元整體教學的內容及形式,組織教師學習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模式,備課組組長完成相應年級第一單元備課。
第二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開學後兩周。
各備課組組長按照單元整體教學的模式上課,五年級實行開放課堂的形式,組織全校語文教學觀摩,每節課後組織研討。其它三個年級,同軌班教師可連續跟蹤備課組長的課,可暫時按常規形式上課,也可按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上課。三至六年級教師每周集中一次進行集體備課與研討,不斷探索、改進單元整體教學模式。
第三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前兩個月。
三至六年級每個語文教師按照單元整體教學的模式上一個單元課。
第四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後兩個月。
主要組織教師研討備課、上課中出現的問題,針對集中問題展開課例研究,對於實施困難的教師跟蹤聽課,採取多對一式指導。
第五階段: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
全面展開單元整體教學,完成整套教材教案。每位教師都能獨立完成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備課、上課。完善單元整體教學各課型,對教學效果進行全校評估。探索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的課外閱讀指導形式,形式相應的課型。
第六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和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
按照已形成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教案上課,打磨各課型,打造精品課型,推出優秀教師。統領全校語文實踐活動,組織全校性主題語文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大語文學習氛圍。
4、保障機制:
(1)全校組織、實施由校長直接領導,統籌安排。
(2)組織經常性教師培訓,聘請市、區專家、領導進課堂指導。
(3)組織每周至少一次的集體備課、研討,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
(4)保障參與教師的時間與精力,減少他們各項事務性工作。
(5)開展示範課、專題研討、教學競賽等教學活動,為教師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推出優秀教師。
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為使廣大教師適應課堂改革的要求,引導教師將「課改」的先進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改革行為,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一步推動新課改背景下高效課堂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結合本校實際,我校採用了單元教學法。
一、指導思想
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託,新課改理念為先導。語文單元教學是在整合教材資源的同時,根據學生實際,充分吸納課外豐富的語文資源,從而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實踐中學語文。語文課程標准中綜合、生成、建構等新理念在單元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語文學習的目標是綜合性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相互滲透,始終被強調。語文學習方式也是綜合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的語文教學中被積極提倡。同時,課程標准多次提到要給教師、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這樣一種態度事實上是對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生成予以充分肯定。這些觀念是符合語文學習規律的,以此反思原來的教學行為,我們就會發現封閉的單篇備課教學是很難包容、滲入這些新理念的。因此具有整體意識的備課教學——單元閱讀教學是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的最佳方案。
語文教材主題單元的設計思路,突破了原有教材體系的封閉和乏味,富有吸引學生參與的魅力。作為教師,新教材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角度來看待,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契合語文教材的主題設計思路,單元教學可以說是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個可操作的途徑。同時,也有利用提高課堂效益,建構高效課堂。
單元教學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單元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的構建是以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中概括出的基本原理即整體原理、有序原理、反饋原理為理論依據。構建單元教學的宗旨,在於改變教學無序和低效狀態,在於優化教學過程。其目標指向是致力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致力於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打基礎。
二、實施步驟
(一)單元教學設想
採用單元教學模式能充分體現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知識結構的系統性、能力訓練的連續性。整個過程能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有利於學法指導,有利於優化教與學的各個環節,有利於博採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活動方式。
1.實施單元教學,建構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發展。
(1)高效課堂要符合以下三個標准:
①要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個時間段都有事做,節約每一秒,刪除無用的話和環節。
②每一節課都要達到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
③時刻要學生心情舒暢,營造民主氛圍,激發學生樂學、善學,保證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都高效收獲。
(2)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個效果:一是學會,二是會學,三是巧學。學習中,教師要與引導學生與中招考點對接,准確解答,靈活運用。
(3)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個量: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
(4)高效課堂要做到三動:行動、心動、神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互動。
2、優化教學環節,抓好「切入點」
每一篇課文的處理,要做到以下幾點:要合理,要巧妙,要有新意。如何做到合理、巧妙、有新意呢?教學環節和教學設計的藝術化,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閱讀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要抓好「切入點」。「切入點」抓得好,可以較好地推進課堂教學,可以降低課堂教學難度,可以優化教學,達到高效。一篇課文好的「切入點」就好比是扔入平靜池塘的石子,會激起滿池漣漪。選擇「切入點」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切入點」要能夠涵蓋主旨。
(2)「切入點」在文本中有輻射作用,上牽下連,能順帶出下文的情節。
(3)「切入點」可是以事件、人物、物品、一個概念,一個詞語,或幾句等。 一篇課文的「切入點」抓得好,很容易就能做到「縱向拎出,再橫向拓展」。如《我們家的男子漢》可以抓住 「男孩子」「男子漢」「男人」三種稱呼切入,巧妙地對文章進行解讀。《蘇州園林》可以抓住「圖畫美」來切入,拎出一個點,然後牽動全篇,思路清晰,降低了教學難度。
3.合理確定目標 明確便於檢測
三維目標科學合理,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知識與能力是第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延伸,不是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二者的達成通過過程方法來體現。制定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力求做到簡單、集中,使所制定的目標可以在學習中檢測。具體體現:三維目標不分別列開,不制定口號似的目標(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這些目標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檢測的)。
(二)單元教學實施步驟
1.發揮集體優勢,搞好分工協作
(1)有計劃地學習、解讀《初中語文課程標准》。
(2)梳理、建構初中六冊語文教材的整體教學目標。
(3)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指導下,確定每一學年的目標,我校七年級側重於對學生興趣培養,八年級側重於方法指導,九年級側重於綜合提高。當然只是個側重而已,這三方面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在學年目標的指導下,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了每一冊的教學目標。
(4)在冊教學目標之下,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在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時,認真地解讀近年來,至少是近五年來河南中考試題及其它省市的中考試題,把握課標在高一階段的考查考核中體現出的具體考點、考型,將單元目標和中考知識點對接。進而將這些對接點落實在每一課的目標中,達到高質量,高實效。
中考試卷是課程標准中各項知識與能力目標的最好體現。所以解讀中考試題,無疑是將課程標准細化的一個過程。概括近幾年的中考試卷,特別是河南的中考試卷的考查點,就可以確定教學中一個又一個細化的目標。如閱讀教學這一塊中,記敘文大致考查以下幾個方面:情節的概括,標題的解讀,人物形象分析,段落作用,細節描寫的作用,讀書摘記(談感悟),寫作手法的運用,揣測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理解詞語或句子的含義,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體會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呢等。弄清楚了這些考查點後,就可以在教學過程有針對性的落實。所以解讀中考試題,以試題板塊為板塊,在教學中確定有序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做到有序,是非常有實效性的一個舉措。
(5)在解讀《課標》、教材、中考試卷的基礎上,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以級段為單位,確定本級段中每一冊的教學目標,每一單元的目標,每一課的目標。然後在語文老師會上交流,討論,最後印發成冊,人手一份。
2.做好單元教學,逐項落實目標
這一個環節是單元教學的核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二個階段。我們把每一單元的課分成四到五種課型:引入課、精講課、探究課、自學課、練習課。
第一階段:明確目標,習得方法
具體做法:
把本階段的課型定位為:引入課,精講課。
●引入課
向學生講清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習重點、訓練目的和具體要求,明確新單元學習要達到的目標。
如何讓學生明確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每一單元閱讀教學之前,我們都要上一節引入課。這節課的核心是要學生明確目標,回顧和本單元目標相關的知識,引導時候要關注學生以前的知識和能力。如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我們引導學生回憶聯系已有的知識與能力。第三單元的幾篇文章有散文、小說,還有一篇淺顯的文言文,所以上引入課時不但要做好文體知識銜接,如小說、散文知識的介紹,還要做好閱讀方法的銜接,如描寫人物的方法,表達方式作用的把握,截取典型事件表現人物,環境描寫烘託人物,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多種表達方式表現中心,語言的特點等。聯系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和方法、能力,及時做好知識鏈、能力鏈的對接和拓展,從而確定將要講授的新課的具體目標及重點難點。
●精講課
精講課的中心任務是:精講示範,引導學生「入門」、「上路」。從單元中選出一兩篇課文,以教師精講為主,然後師生共同分析探討方法、步驟,找出規律,同時要緊密地聯系學生以前的方法積累,將習得的方法條理化,並將其「內化」成自己的能力,能夠在以後的閱讀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目的在於指導實踐,使學生在實踐課中有樣子可循,不走彎路。
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教給學生方法呢?就是要上好精讀課,拿出兩篇比較有難度有代表性的課文作為例子進行講讀分析。精講,在這一步驟里重點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並積累下來,反復練習。教學時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說《我的母親》的教學目標,結合中考考點的基礎上,確定為:
①感悟人間最偉大的至愛親情
②學習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③揣測人物的心理把握記敘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④品味文章的語言,指出其作用
⑤理解文章記敘的時候穿插議論的妙處
這些目標中凡是學生已經掌握了方法,形成能力的,在學習時,只需一點即過,做到復習對接就可以了。凡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目標,就要精講、細講,教給學生方法,形成能力。如,上述目標中,重點是揣測人物心理,難點是理解記敘時穿插抒情議論的妙處。其它的目標只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淡化處理。如這樣設計:這篇文章截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同學們根據以往的經驗,能不能談談如何概括事件呢?
概括事件,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所以學生能總結出方法,並能准確地概括為: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事件+結果。這一目標在這節課中就相當於一個小檢測,或者是檢查復習而已。理解文章記敘時穿插抒情議論是這篇課文的難點,所以老師要做好細致的引導,師生之間多互動,力求讓學生明白,可以結合寫作來滲透。「同學們平時寫人的時候,往往就是把事情敘述清楚就完事了,人物的性格,作者「我」的情感需要讀者去猜測。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語言,乏味無力。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我們缺少了畫龍點睛的議論。為什麼讀者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和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呢?原因是缺少了抒情。而這《我的母親》篇文章中,作者每敘述一件事情,都用上了議論性的文字。這些文字就好比是串冰糖葫蘆的竹簽一樣,把一個個零散的事件串聯起來,將事件與中心有機的聯系起來。在這樣的啟發和引導之下,難點也就不再是難點了。學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議論在敘事時的作用。
Ⅳ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課
一、認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這是必備的內容。在每講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必須根據新課改標准反復閱讀課文,深入領會,弄清字、詞、句、段、篇,指導學生識生字,弄清漢字的基本要素。
語文有效備課方法
比如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掌握文章的層次脈絡、寫作技巧及文章的結構等方面;緊接著,要更進一步分析各自然段之間的聯系,將內在的聯系的段落歸為一類。在搞清文中的字、詞、句、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恰當預設情境,引領精彩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生成性已成為教師的共識。為了追求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有些老師認為課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有的甚至認為翻翻教參就可以上課,教案留在課後再寫,無須把課堂思路圈起來,但卻往往由於缺乏充分的預設,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如字詞復習課,三四節課(三四天內)要完成搜集整理工作,必要講分工合作,經分析。
課本八個單元,一個班四十幾個學生,可安排指定一人歸納整理一個單元的生難字詞、詞語,然後拿到班上來合作交流,進而形成每個學生的語文生難字詞庫。活動安排要有層次,傳統課堂也有師生交流,課堂上教師也提問了大約五、七個或八、九個學生,參與交流的學生太少了,活動層次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滿足不了每一個學生的交流需求,因,新課程小組學習的學習形式應運而生。
四、加強文本的解讀,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讀不僅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更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條件。
Ⅵ 小學語文備課的方法
備課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基本功,而基本功的扎實與否取決於一個老師對課標、教材、語文知識積累的程度。小學語文老師該怎麼備課?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小學語文備課的方法,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小學語文備課的方法:備足課,備透課
備課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基本功,而基本功的扎實與否取決於一個老師對課標、教材、語文知識積累的程度。作為一線語文老師,人教版的老教材、課標版的新教材我完整地使用過一輪,課改前的備課模式、課改後的備課模式我也一一經歷過,我也曾經有過拿起書本就上課,抄抄現成教案、簡單在書上標注就了事的備課過程,也有過徹夜不眠地跟教研員和幾個老師一起為一節課而反復修改研討的備課經歷,在和大家一起磨課的過程中,在上課收到很好的反饋以後,我發現備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而備足、備透一節課更不是看看課本,翻翻教參的問題。
要想備足、備透一節課,首先要把課標上對這個年段提出的學習目標爛熟於心,然後解讀本學期所教課本的整體學習目標,最後再掌握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我們人教版本的教材都是以單元主題組材的,在每個單元的開始,都有單元導讀和單元訓練目標,有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個,直接進入單元學習,其實,單元導讀是一個單元學習的指揮棒,我們一定要在課前認真解讀,尤其是在我們學校,學生有預習作業,如果讓學生在預習前把單元導讀預習一下,他就能整體把握住這個單元的訓練點,按照目標要求去有針對性地進行課時預習。清楚了單元學習目標以後,再看本課的學習目標,針對目標設計學生的學案。也就是老師備課最起碼要清楚:課標年段目標要求-----本冊書單元目標要求-------課時目標要求。只有把這些目標爛熟於心,才能有方向地去備課,才能備對課。
其次,備足課,還需要我們老師大量地拓展閱讀和文本有關的內容,例如,在五年級下冊,有一個走近名著的單元,呈現出四篇文章,如果只和孩子們分享學習這四篇文章就能夠說孩子們學過名著的話,那就遠遠違背文本呈現的本質意義和課標的要求了,這四篇文章作為例文,是讓名著的魅力吸引孩子們對我們的經典文學產生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如果單單只放在學習內容,讀讀書,寫寫中心大意的基礎上,而沒有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到名著的經典魅力,沒有產生閱讀慾望,這就肯定是沒有完成學習目標,而老師想讓孩子們產生閱讀慾望,僅僅四篇怎能夠呢?這時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閱讀積累,拿出來,想辦法,或播放精彩視頻片段,或通過激情朗讀,或通過講故事等把更多的經典拿出來和孩子們分享,試想,這樣的結果又會是怎樣呢?備一節課,需要教師廣泛收集同步資料,通過反復和文本對話,內化資料,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想好如何在上課過程中使用好這些資料,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課前備進去的,
最後,備透課。我們都知道,課堂永遠都是一個充滿許多未知的戰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不能用一種學習模式強加在所有的孩子身上。也不能用自己備下來的有限知識去傳授給孩子們。課堂永遠存在缺憾,課堂中創新的臨時生成會讓課堂變得更加有價值,所以,在我們備課的時候,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預設,在預設各種生成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深化對文本的理解,不斷否定自己,才能在課堂上應對各種生成。在2013年的全市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中,我作課《伯牙絕弦》,課前,我和縣教研員吳老師還有我們學校的米老師、秦老師幾個人反復琢磨教材,研讀相關資料,對課堂進行了幾十種預設,可第二天一見學生,預設全用不上了,人家講完這篇課文了,我當時有點蒙,沉不住氣,咱們都知道老師上課最難上的就是已經上過的舊課,於是,中午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又重新進行了設計,拔高了學習目標,調整了學習思路,最後,課上的非常成功,當時,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有備無患。上課就是這樣,准備的足,就能游刃有餘,准備不足,就常常不知所措,不知所為。當然,我們的常態課不可能像優質課那樣,但不管是什麼課,我們都不能打沒有準備的仗。
小學語文備課的方法:上「好」課
課堂是我們的陣地,上「好」課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把課上好,目標達成度比較高;二是上「好」課,不能說每節課都是精品課吧,至少每堂課都是有效率乃至高效課堂。我的語文課堂比較簡單,而且我善於上閱讀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和我平時注重閱讀教學分不開的。記得北京市特級語文老師吳瓊曾經說過:「語文基礎知識,也就是字詞的識記與積累,在小學階段能識記,把字寫工整、寫漂亮就行了,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不能要求孩子們一口吃個大胖子,識字需要時間和過程,寫字很關鍵,插手開始就要寫漂亮,但是我們許多老師在低年級卻把孩子們禁錮在抄寫天地里,只求寫對,不求寫好,只求多寫,不注重多識字,口語表達、朗讀訓練統統流於形式。高年級老師抓不住訓練點,學生已經認識的、會寫的字還在課上喋喋不休、一筆一劃地指導書寫,忽視了閱讀教學,孩子們現在不會寫、不認識的字,隨著年齡的長大和認知能力提高,將來就會認識,可是閱讀能力一旦落下了,年級越高就越難跟上。」這些話對我啟發很大,這些年,一直在高年級進行教學,我的閱讀課上的越來越順手,尤其是每堂課的閱讀方法指導,我都讓孩子像做數學題一樣,給他們搜集更多的同步閱讀資料,進行舉一反三的揣摩練習,記得在五年級下冊學習人物描寫一組的單元學習時,為了讓孩子們多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以及怎樣運用,我搜集了大量寫人物的片段,讓孩子們用各種方式讀,感悟,再讀,我一直認為語文里有很多東西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有時候孩子們讀的多了,不需要你講解,他就能試著去運用。像《父親的菜園》一文,在孩子們反復朗讀以後,我問孩子們文中哪個段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說:「最後一個自然段」,有的孩子就說,老師,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比如寫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鄉等,我便趁機趕緊指導孩子們寫作文要按一定的順序寫,這是典型的按時間順序來寫的文章,然後拋開課文沒講,直接開始讓孩子們練慣用這種寫作順序、用上文中的好段落進行練筆,我一直沒有特地給孩子們上過專門的作文指導課,都是一邊學課文,一邊進行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小練筆,上課就閱讀,閱讀就表達,表達就記錄,這是我一貫使用的方法。
說到閱讀,我想這是我們小語人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我們學校作為縣城裡一所窗口學校,圖書資源不缺乏,缺乏的是我們怎樣利用這些資源,班級圖書角的建立給我的閱讀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以前,我主張學生課下閱讀,可是堅持了沒一年,我發現閱讀的效果幾乎為零,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學生有閱讀興趣,可是這些興趣慢慢就會被發達的現代科技所削弱,電腦和手機對孩子們閱讀興趣的沖擊力最大,一個平板電腦在手,盡知天下事兒,有聲有色,那白紙黑字的書籍就很難再入孩子們的眼睛,沒有閱讀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受到過書香的熏陶,那他的人生一定有缺憾。再就是家長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家庭環境也不盡相同,所以課外閱讀越來越難推行,於是,我下了狠心,拼了命,把閱讀搬到了課內,只要我上課,只要我進教室,我就先讓孩子們閱讀十分鍾,可以盡情朗讀,可以默讀,書籍的種類很多,剛開始是沒有規定,自己選擇,後來,圖書角有了以後,我規定用一個學期的時間讓每個人都閱讀一本完整的書,圖書角中的任選,再後來,針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我讓他每天課前十分鍾就讀作文書,分類的最好,這十分鍾,前八分鍾閱讀,後兩分鍾用心想一想、畫一畫文中的佳句和片段,十分鍾不用多讀,就讀一篇文章,如果是整本連載書,就讀三頁,時間不到,就再讀一讀,想一想,在書上做做標注等,第一個學期,孩子們的作文水平有提高,但不是太明顯,第二學期,孩子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在閱讀方法指導上,我常常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指導孩子們,平時我們要求孩子能美美地讀書,能把文章的感情讀出來,這在小學低段進行語感訓練非常重要,但在高段,在以後的應用中,在以後的考試中,孩子們見到一篇文章總不能一看文章就開始搖頭晃腦大聲美美朗讀幾遍就能提取信息了?孩子們看到一份報紙,也不能就大聲朗讀提取信息吧?所以,我一直告訴孩子們,當我們拿到手一篇文章或者看到一份報紙、閱讀一份資料的時候,你也必須能用很快的速度就能把文章閱讀完,當你把文章讀完了,你應該能很快地就提取出你所讀的文章的關鍵信息,這就涉及到了孩子們閱讀速度和方式的訓練以及提取信息、概括能力的培養,所以一文在手,先能讀懂文章的大意,能把長課文讀短,能用簡單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我們高年段學課文或者閱讀資料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管文章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出現,我都要先進行這樣的訓練,所以現在,我帶的學生,你給他一篇文章,他就知道第一件事兒就是先看看文章主要寫什麼,甚至一開始讀就開始思考怎樣簡單地告訴別人這篇文章的大意,然後再讓孩子們直擊文章的重點部分,讓他們反復朗讀,一遍有一遍的獨特體會,一遍比一遍的學習深度要增加,最後從文字的.揣摩、到感情的感悟、再到表達方式的領悟我都讓孩子們在重點段中挖掘出來,最後,再找類文進行練習,有時候是閱讀訓練,有時候是寫作訓練,這樣孩子們就能很輕松地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語文課上成這樣或許太無章法,但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和寫作,而表達和寫作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我們每次上課都要教給孩子們,如果每次語文課上就是讀讀課文,學學生字,把文章的內容分析個天翻地覆,挖地三尺地讓孩子們背點東西,那樣的語文課就真正把語文的魅力遮蓋了,語文課就上成了大胖子,沒有靈魂的大胖子,也就是說語文課堂要實現從課文內容的分析教學向學生學習策略導向的美麗轉身。
小學語文備課的方法:常整理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本的教材,這本教材最大的優點就是以單元主題組材,同主題或同類型的文章放在一個單元集中學習,無論是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是閱讀寫作的訓練,集中起來學習都是比較容易的,基於這一點,我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都是每個單元必上一節單元整理課,根據文本的類型進行系統的整理,例如,寫景的單元,在整理的時候,我從寫法上,優美段落積累上、重點句子、詞語的揣摩使用上去進行三方面的整理;寫人物的單元,我就從人物的描寫手法上,文章的結構方式上以及構段方式上進行整理。但是這些整理比較凌亂,我就在每次學完所有的課文之後再來一次分類整理和系統整理,分類整理主要是對基礎知識進行整理,對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的做題方法進行整理,最後的系統整理是各個章節重點知識和易錯內容的整理,總之,每學期,我要進行三次整理,單元整理、分類整理和系統整理。上學期,我們的許校長一直提倡讓我們教給孩子們畫知識樹,一開始,我沒有自己的想法,後來許校長又讓我們聽了一次清華大學一位主任的簡短講座,從中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於是,上學期我稍微做了嘗試,把整理的東西用這種結構方式呈現出來,孩子們一看一目瞭然,到去年寒假,孩子們自己對各個學科進行了知識的梳理,用結構圖給我做了一個全面的展示,大家可以翻一翻孩子們做的這些,我們或許從中能看出一個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們也不能小看這幾張簡單的結構圖,試想,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圖能夠清晰的呈現出來,需要知識在孩子的大腦內反復進行整理、內化、再整理,才能以這種形式呈現,當這些知識都形成系統存在於他們的大腦了,他們的知識能不牢固地掌握嗎?一位老師,如果能讓孩子學會及時整理、善於整理,常常把知識進行內化,這樣的過程難道不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嗎?所以,我很佩服我們許校長的遠見。
備好課、上好課了還要對學生進行管理才能取得好成績,我們學校採用活力課堂模式進行教學,雖然這種模式在我們學校還有待完善,但我們不能否定的是這種模式中的「師友互助」,許校長一直提倡兵教兵,兵帶兵,這種「師友互助」正是這種理念的體現,在學生的分組管理上,我有自己的獨特分法,有老師喜歡強弱組合,有老師喜歡強強組合,我選擇的就是強強聯合,弱弱結合的分組模式,一個師傅帶兩個徒弟,在平時的管理中,我採用即時輔導的方法和集中突破的方法對後進生進行輔導,尤其是臨近考試,優秀的學生不用刻意輔導,只需課上關注即可,然後讓優秀的學生對後進生進行督促和輔導,老師進行分組考核鼓勵,建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機制,讓小組進行競爭學習,這樣既合作又競爭的學習模式能很快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有中考、高考這些指揮棒存在,我們有時候就要做「現得利「型的老師,輔導後進生是我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必經之路。
在閱讀教學方面,我沒有很好的方法,我只不過是把語文放得更開,在寫作方面我也沒有特殊的教學方法,我只不過是讓孩子們養成了一閱讀便動筆的好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在備課方面做的比較扎實,上課時我用十分鍾進行閱讀,然後我向三十分鍾要效益,課下我常常先進行知識的整理,然後再系統整理整本書,讓整本書的內容以知識樹的形式出現,學生既便於掌握又梳理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語文教學是一潭深水,需要熱愛她的同行者去不斷努力和探索,行走在小學語文的路上,一路風景,一路收獲,讓我們攜手共同守住這方麥田,辛勤耕耘吧!
Ⅶ 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備課是老師能夠掌控課堂的必要手段,那麼作為教師如何才能有效備課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師如何有效備課,歡迎閱覽。
1、備教材。
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鑽研。它是包括熟悉教學大綱,熟悉全冊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深刻理解每一篇章,每一課的內容,明確它在全冊的地位和前後的聯系等。教師要深刻准確地把握教材,必須查閱資料,認真鑽研,使教材由「薄」到「厚」。
如,對語文教材,既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法,又通曉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發展概況。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例:如選入中學課本古今中外的寫「夢」的文章,如果我們把它割裂開來孤立的理解,教學效果就不那麼好;如果通盤考慮,深知其意,又能結合實際進行類比教學,效果定然及佳。如李白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是對名山的嚮往,對理想的追求,但夢驚醒後即感到「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發出傷感的慨嘆。蘇軾的「人生如夢,一尊還酹將月」是由古人的顯赫功績,想到自己淪落失意,功不成,也不就,而寄情酒月,尋求解脫。楊朔的「這天夜裡,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這既是對勞動人民的深情贊美,也是作者自身意願和高尚理想的表白。而莫泊桑筆下的路瓦栽夫人發的一連串「夢想」,正是由虛榮心釀成的散發銅臭氣的夢;正是夢想與現實的矛盾,導致悲劇的必然結果。
把這些寫夢想的文章向學生作深入的比較,而後讓學生寫篇作文,正題為「夢的啟迪」,副題讓學生自擬。這樣讀寫結合,比較教學,學生學習、思想雙豐收,一舉兩得。當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進行比較。
2、備學生。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須備學生,備學生要備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理解能力等。備好學生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符合學生實際,避免盲目性,同時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教學活動。
如:教師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反感生怨,這就是脫離學生的基礎、心理、要求的實際所知;相反,有些內容,教師較熟悉,胸有成竹,只寫簡案,把時間花在了解學生,傾聽意見,改進方法上,由於講授的內容在詳略取捨方面與學生的心理、基礎、要求相吻合,討論的問題與他們的興趣、意願相通,方法的選用也適合他們的口味,結果講得輕松自如,學生聽得有趣有味,教學效果就好。可見,了解學生的重要。
3、備教法。
備好教材與學生,只是具備了搞好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使可能變為現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還要備好教法。這是抵達彼岸的橋梁。教無定法,教師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教材、學生、教師本身素質等特點選擇最優的教法。
4、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成果的升華和結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教案可詳可簡,可寫在教案專用紙或本上,也可以評注形式寫於教材上,視具體情況而定。
5、寫教後。
課堂教學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實際往往會糾正、充實原教案。以寫教後的形式總結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可作下一次備課的借鑒,是教師提高備課水平的重要方法。
從初入實習學校到現在,我慢慢的認識到:要在英語教師這個職業上站穩腳跟,僅僅靠豐富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能不能寫一手好字、練就一副好口才、具有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對教學媒體熟練的運用能力都是我們這些從事著英語教學的教師們必須要具備的一門技能。拿說課來講,就是鍛煉我們教師口才的活動。
我對說課的理解就是,說教什麼和怎麼教。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方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個人對說課的'認識。
(一)說教材
把教材讀透是有效說課的第一步。所謂把教材讀透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肯花時間、願意下功夫對教材內容進行鑽研教師之間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既不能淺化教材內容也不能偏離教材的意思,既要有自己的見解,又要善於聽取其他英語老師的觀。在高度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再結合教學目標、單元重難點、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系等等進行適度解說。在學習第一單元 My name is Gina 的時候,我首先認真的讀了好幾遍教材,找出了本單元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在與其他有經驗的英語老師的交談中,我發現我只注意到了「顯性重點」而忽略了「隱性要求」,也就是說我忽視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出現這種問題是由於我沒有認真的研讀教材,淺化了教材內容而導致的。
(二)說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教師再說課時必須說清楚學生。我認為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分析:
1、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我們教師要分析這種知識經驗對學生的新知學習具有什麼樣的聯系,如何實現由已有知識經驗到新知的平穩過渡。奧蘇伯爾說,一個概念要獲得心理意義,必須於頭腦中已存在的概念建立起實質的必然聯系。在學習賓格的時候,我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中文詞彙知識建立起與英文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以you 這個單詞為例:在「我喜歡你」這個句子中,「你」作得是賓語。那麼在句子」 I love you」中,單詞「you」同樣也是做的賓語。
2、對學習者技能水平起點的分析。要明確不同學生學習技能之間的差異;二要明確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學習英文字母的時候,我沒有急於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通過課前小測的形式了解學生對英文字母的掌握程度,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3、對學習者態度起點的分析。這里的態度起點是指學習者學習的興趣,情感態度認知的水平,情感思想認識上的盲點等。有些學生在我上課時嘻嘻哈哈,我布置作業作業他們也敷衍了事,不認真對待。我在私下與這些學生進行談話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在小學的時候就缺乏對英語學習的正確認識,他們認為英語學習無關緊要,在我的指引下,他們認識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擺正了英語學習的正確態度。
(三)說教學目標
教師要認真學習教材內容,仔細研讀課程標准,制定課程標准分。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這三個方面的內容要對號入座,切忌張冠李戴。制定教學目標切莫泛泛而談,而缺乏可實施性。在學習第二單元 This is my sister 時,我只考慮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而沒有注意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目標,因此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不科學的也是不成功的。
(四)說教學流程
說教學流程時,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簡約而明了的環節設計。說教學流程也就是展現教學過程的步驟,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學設計的優劣以及教學理念都在這一部分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我認為說課稿的優劣百分之八十由這一環節決定。因此,我認為分析好流程就成為說好一節課的關鍵。
(五 )說板書設計
對於板書設計這個環節,板書是教師語言之外的第二條學習知識的途徑。板書設計首先要清晰易懂,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其次,在內容設計方面要主次分明,突出教學重點。只有板書設計與我們教師的講解和諧的搭配起來,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識。
關於說課,以上淺言陋語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一切的成功都是有源頭的。我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虛心的學習,不停的摸索有效說課的真諦。我們通過說課這些基本功的訓練,努力做一棵樹,把根深深地植入虛心學習與自我反思的泥土中,總有一日能枝繁葉茂。而不是做一根藤,每一個我們所依附的力量,總有一日會離我們而去。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有機會展現我們作為一名教師的真我風采。
Ⅷ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好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只有認真全身心地去備課,你才能游刃有餘地上好課,才能自如地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反之,你的課會上得一沓糊塗,學生所獲無幾,久而久之,又從何談起教學質量呢?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遼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靈。語言文字不僅能記錄廣闊無邊、綿延無窮的事物,也能微妙地表達人的豐富的心靈。語文教師則是語言文字的傳播者。怎樣用心培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怎樣用語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打動學生,使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為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課題。新課程形勢下的備課,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教師備課中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語文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語文內含的知識即:字、詞、句、段、篇、文體、修辭等。課外延伸的知識即:社會的、自然的、倫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從大語文觀來講的,即:教材中所滲透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等,即對科學、民主、平等以及對生命的關愛等價值觀的追求。
一、整體備課
整體備課就是新學期拿到新書以後,教師要及時閱讀全冊教材,目的是對全冊教材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把握全冊教材訓練的序列及訓練的重點、人文教育及課外實踐的相關內容等,做到心中有數,便於整體安排教學、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個環節可以是粗線條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時間,追求最大的效果。
二、單元備課
單元備課就是對單元內的一組課文進行集中備課,尋找共性與個性。因為每組課文無論從人文的角度和知識的角度都有共性,這是編者遵循學習的規律、知識內在的規律、學生成長的規律精心編排的。因此。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課時備課。
課時備課是具體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首先要考慮每篇文章在本單元所承載的任務,它處在什麼位置,然後才是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研讀教材,把握編者意圖。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憑借,是學生學習的範本。因此教師要想教好學生,研讀教材是關鍵。我們可以遵循下面的步驟:第一,讀懂文本;第二,細品課後思考題;第三,確立授課思路;第四,確定教學重點;第五,對照教參、學生實際定奪講課思路;第六,合理確定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施。
目前對於學生的學習常規也要特別給予關注,基本的規律要讓學生了解。譬如:答題的基本形式,訓練學生說完整話等,教師要加以引導,特別是教師要率先垂範,說標准話,寫規範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反思:備課確實是一個技術活,好的備課,上課時用的時間少,收到的效果卻很大。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Ⅸ 小學語文怎樣備課才是有效備課
你好,有效備課需要課前做好充分准備。
備課內容要以學生為主體,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要體現出與學生的互動。
課後要積極進行反思,再次修改自己的備課內容。這樣的備課才是有效備課。
Ⅹ 如何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心得
(一)備課中的「高瞻遠矚」與「腳踏實地」
新課程教學觀認為,「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深層次對話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與文本的對話質量如何,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效。
首先,教師應該把自己當作一名讀者,對文本潛心閱讀、反復揣摩,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然後依據《語文課程標准》的年段目標,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單元目標。有了單元目標,設計就能把握一定高度,做到「高瞻遠矚」,課堂交流時也便有了心中的航標。
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備課時教師還要「腳踏實地」,認真研究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甚至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單元語言訓練的內容及教學重難點,以便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以學定教」。
(二)精心設計預習單
語文教學中的「預習」是學習的必要基礎。也是落實《新課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策略。如果預習成了學生的一種持久的自主學習行為,那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對於單元整體教學而言,預習單是實現高效預習的一個重要載體。
1.預習單要富有趣味性和人文性
郭沫若說:「興趣能使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使得人們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對於學生亦是如此。所以預習單的設計務必要激起學生自主預習的熱情。教師可從問題設計的趣味、形式的多樣、圖畫的插入等方面開動腦筋,誘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另外,預習單的表述要凸顯人文色彩,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出現,比如,「我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了不懂的問題」「我想畫一畫」等。這樣可以賦予學生主人翁的身份,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嘗試設計自己喜歡的預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