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如何教學呢為什麼
我認為語文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注意趣味性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因為語文課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是必須要上的一門課,而且也是他們了解中華語言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必要途徑,所以語文課是非常的重要的。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們會學習文字,古詩,以及一些歷史文人的生平。文字是有靈性的,從文字的發展過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文字在經過千百年的演化,已經變成了一種特殊的符號。
語文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盡量的簡潔,不要讓學生們覺得語文是一門繁瑣的課程,而且在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給學生留太多抄寫,默寫的作業,要讓學生有創造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㈡ 常教常新
本周進入了新課的收尾階段,第六單元老篇目《皇帝的新裝》,在剛入職聯片教研活動中,我上過一節精彩的展示課。當時就是以常讀常新貫穿課堂整個設計,「5歲的孩子傾聽安徒生;15歲的少年閱讀安徒生;25歲的青年品味安徒生;45歲、55歲的人回味安徒生」。當時課堂中重要的環節採用小組合作展演的形式來進行,當時舉動很冒險,幸運的是借班上課的學生中有一個特別出彩的孩子,擅長於表演朗讀,課堂很出彩。
今年再拿過《皇帝的新裝》,怎樣走出展演的老套路呢,怎樣能夠常教常新呢?為什麼一篇兒時耳熟能詳的童話為什麼還出現在了七年級的教材里。有什麼意圖呢?為什麼要教這篇呢?我要教給學生什麼呢?難道還是分析愚蠢地皇帝,阿諛奉承的官員,自欺欺人的虛偽愚昧的所有的百姓嗎?
• 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話:大人們都是一副德行,大人們就是這樣不可理喻……童話《小王子》以孩子的視角表達了他對成人世界的無法理解。
《皇帝的新裝》不也是如此嗎?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的,更是像寫給所有的大人的。安徒生說過:我寫童話時,沒有忘記成年人,當我在為孩子們寫一篇故事的時候,我永遠記住他們的父親和母親也會在旁邊聽,因此,我也要給他們一點東西,讓他們想想。
課堂上,我帶領學生朗讀了所有成人的語言描寫和句子,朗讀了孩子的語言描寫。
「可是他什麼衣服也沒有穿啊!」一個小孩子最後叫了出來。
「他並沒有穿什麼衣服!有一個小孩子說他並沒有穿什麼衣服啊!」
通過朗讀語言的對比,大人的虛偽、阿諛奉承、虛偽展現的淋漓盡致,學生深刻體會到了這篇童話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的,更是寫給大人的,進而引導學生要做個怎樣的人。課堂進行的很順利,學生的分享和很精彩,如何做好自己。通過學生的分享,感受到學生的收獲和感悟,更能感受到這堂課的意義和價值。
王君老師主張語文教學要從語用價值和精神價值進行雙向開掘。這節課既注重了學生語感訓練、思維碰撞,又注重了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滲透和培養,這節課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是有效果的。
如果你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老師,那麼你就會在形式上或大或小的翻新,你的課就會常教常新。
我們只有在經典作品上去深入挖掘它的時代意義,才能讓作品在不同時代不同年齡段彰顯它的價值,體現經典跨越時空的藝術魅力和精神力量。
㈢ 如何保證課堂教學「常教常新」
首先要有個好心態,對教書育人具有濃厚的興趣,對學生很關注;其次要常汲取他人經驗,多參與學校教研活動,多了解周邊學校及其他學校優秀教師的先進做法;最後要多和學生交流,沒有最好的教學,只有更好的教學,而更好的教學就是因材施教。
㈣ 如何教好語文
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㈤ 怎樣教好語文
語文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最重要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因此,讓學生學好語文課,具有很大的意義。
對於老師來說,教好語文也是其長期積累經驗,摸索教學方法的結果。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了解學生
老師在接手一個新班時,都應該仔細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看看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點,可以進行摸底考試,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材施教。
二、認真備課
老師一定要認真備課,因為只有備好課,才能為下一步的上課做好充分的准備。可以查閱資料,藉助工具書等,深入地鑽研教材。組織好每個教學環節的語言,對教學過程安排有序。
三、上課
要想讓學生對語文課感興趣,喜歡學,老師上好課是個關鍵。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課堂上,老師旁徵博引,妙語連珠,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一定還要調動好課堂氣氛,切忌平淡無奇。要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切忌填鴨式灌輸,學習效果才能明顯。
四、輔導
老師做好語文課的輔導,也是教好語文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生還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及時歸納總結,鞏固訓練,以達到培優補差的目的。
五、要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平時一定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多讀經典詩文,多寫讀書筆記、日記、周記、讀後感等,並做到督促檢查學生。對於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於落後的同學,加以鼓勵促進。同時,老師要抽出一些時間,定時在班級內舉行小型的演講比賽、故事會、經典詩文誦讀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㈥ 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魅力
一、 以人格的魅力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人格是一個人品德、學識、能力、修養的總和,健全的人格是教師教學魅力的基礎。教師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尊敬的愛戴,首先要注意陶冶自己道德情操,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要時刻注意吃苦耐勞,勇挑重擔,熱愛教育事業,熱氣學生,對工作精益求精。其次,要勤奮好學,自強不息,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只有具備深厚的專業功底和淵博的學識,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二、 要愛學生
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礎,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的確如此,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在驗證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充滿愛的教育,才能顯示出無與倫比的神奇而偉大的力量,才能強烈地震感學生的心靈,促使學生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認同感,並誠心誠意地接受教師的教誨。愛學生,必須尊重學生,就要懂得寬容,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對潛能生更要加倍愛護,要做到嚴慈相濟。
三、 不斷提高自己教學藝術,使語文課常教常新
教師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永具魅力,首先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育理論水平。當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一系列語文教改的新觀念、新思路,我們僅僅圍繞課標的理念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深刻的改革,因此,我們要敢於實踐勇於創新,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只有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和教學思想完美結合,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才能使語文課堂常教常新,永具課堂魅力。
四、 營造民主和諧額課堂教學氣氛
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來自教師對學生的充分的了解和理解。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這個「人」的因素,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理解是教育的基礎,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教師只有理解學生的心裡,才能撞擊出學生心靈的火花,才能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來自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作為教師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保護好每個學生的自尊心;要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和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學會欣賞學生,由衷的贊美每個學生,讓大家都能在教師的肯定和贊美中體會出成就感,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並不斷增強自信。
五、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新課程教學的觀念,要求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是新世紀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目的,未來社會需要人才是多類型,多層次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彰顯潛能。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相互協作能力,表現推銷自己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