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2《丁香結》
散不去的花香,解不完的人生——《丁香結》
《丁香結》的作者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宗璞,她原名馮鍾璞,宗璞是她的筆名。宗璞的母親心靈手巧,能把麵食烹製得十分美味。大作家朱自清曾經品嘗過宗璞母親的手藝,誇獎她做的炸醬面好吃極了,一不小心就會把肚皮吃撐。宗璞小時候在作文《我的家庭》里寫道:「一個家沒有母親是不行的。母親是春天,是太陽。至於有沒有父親,並不重要。」宗璞這位「不重要」的父親是誰呢?
一、「不重要」的父親:馮友蘭
宗璞的父親馮友蘭並非是「不重要」的多餘人,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馮友蘭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哲學家。1918年,23歲的馮友蘭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19年,馮友蘭來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學成歸國後,先後來到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書。
你們可能想不到,這位飽讀詩書的大學教授竟然有點口吃。據清華的學生回憶,馮友蘭開設「古代哲人的人生修養方法」課時,學生一度從起初的400~500人減少至4~5人,僅僅4周的時間里,教室就從座無虛席變得空空如也,這都是因為他有口吃的毛病。有時,他念義大利政治家墨索里尼的名字時,竟要「墨索墨索」半天;他念到「學而時習之」的「而」字時,也要停頓一分多鍾。
雖然如此,學生還是很喜歡聽馮友蘭演講,甚至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曾慕名而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口吃讓馮友蘭的演講有停頓,這就令聽眾有時間思考他接下去會講什麼,同時他的演講「一字千金」,語言精闢簡練,因此廣受學生喜愛。
生活中的馮友蘭風趣幽默。有一次,馮友蘭搭乘老鄉的毛驢車回家。進入清華,快到家門口時,突然人仰驢翻,驢車上的人都摔倒在地上。趕車的老鄉感到十分抱歉,可馮友蘭卻笑著說:「沒關系,這頭驢聽不懂湖南話嘛。」
馮友蘭還有點「貪吃」。宗璞在回憶父親的書中寫道,父親的胃口特別好,對於飯菜「從來沒有挑剔,從沒有不悅,總是興致勃勃地進餐」,無論吃什麼「似乎都滋味無窮」,因而馮友蘭幽默地自嘲「有當飯桶的資格」。其實,馮友蘭不是「貪吃」,只是十分體諒他人的付出,知道做飯的不易。因此無論飯菜的口味如何,他都盡力「捧場」,不讓做飯的人感到失望。
生活中的馮友蘭沉迷於思考,曾經因為思考得太入迷而折傷手臂。這件事發生在他和同事前往昆明的路上。他的同事金岳霖對宗璞回憶說:「當時司機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過城門了。別人都很快照辦,只有你父親聽了這話,便考慮為什麼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區別是什麼,其普遍意義和特殊意義是什麼,還沒考慮完,已經骨折了。」
沉迷於思考的馮友蘭坐在了餃子上也渾然不知。宗璞回憶說:「當時我在城裡工作,有一天回家,我母親就說來包餃子,改善生活。煮餃子的時候,這盤餃子就找不到了,後來找了半天,我的父親坐在這盤餃子上。他一點都不覺得,因為他滿腦子都在思考哲學的問題。」
這位熱愛思考、筆耕不輟的學者,直到84歲時仍然每天堅持工作2個多小時,口授《中國哲學史新編》。他曾經說:「我現在是事情沒有做完,所以還要治病。等書寫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在書完成4個多月後,1990年11月26日,馮友蘭先生在北京安然離世。
二、丁香·紫藤蘿·木槿——花朵帶來的生命感悟
宗璞喜愛游歷山水,山水是她的好朋友,贈予她靈氣和感悟。當宗璞觀賞、描寫丁香、紫藤蘿、木槿花時,會發出怎樣的感慨呢?
《丁香結》中寫道,「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散發「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的白丁香、紫丁香不僅美麗芬芳,還啟發宗璞對於生活的感悟。看著含苞待放的丁香結,聯想起以丁香承載憂愁的詩句,宗璞明白:
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么?
人生需要各種各樣的「結」,失去「結」的人生就會「平淡無味」。我們正是在解開「結」的過程中讓生命延續,證明生命的存在。當人生沒有「結」時,生命就停止了。因此,我們應該灑脫面對人生的「結」,既能觀賞春光中香氣撲鼻、花團錦簇的丁香,也能品味微雨連綿中愁腸掛肚的丁香結,人生既有美好,也有苦難,這復雜的味道,就是人生的滋味。
在《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中,宗璞看見「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對比眼前繁盛的紫藤蘿,宗璞想起十幾年前家門外一株花朵稀落的紫藤蘿,最後園中的紫藤蘿花架都被拆除,因為人們覺得「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她遺憾地以為再也看不見紫藤蘿花了。可是多年後,她再次看見開得更加茂盛的紫藤蘿花,由此感慨: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每朵花、每個人都會走向枯萎,所以從個體來看,生命終究會消逝。但是花和人卻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因為從整體來看,生命的長河「永無止境」、永恆存在。宗璞的弟弟馮鍾越是一位傑出的飛機結構強度專家,但由於長期積勞成疾,又身處醫療條件落後的黃土高原,僅51歲就撒手人寰了。弟弟的不幸讓宗璞十分痛苦,當她看見由衰而盛的紫藤蘿時感悟到生命的永恆,也因此得到寬慰,從痛苦中釋懷了。
在《好一朵木槿花》中,宗璞描述了一朵勇敢的木槿花。起初,宗璞覺得木槿花很「平庸」,對它沒有多大的好感。但是後來,她在花園中發現一朵紫色的木槿花盛開在磚塊鋼筋的縫隙中,她「忽然覺得這是一朵童話的花,拿著它,任何願望都會實現,因為持有的,是面對一切苦難的勇氣」。
木槿花是一個怒放的生命,在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迎難而上,勇敢地生長、綻放。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面臨許多困難,我們能否像木槿花一樣在逆境中綻放生命呢?
三、雪花為什麼是白色的?
寒冷的冬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懸浮顆粒上形成晶體,晶體在風的吹拂下相互結合形成雪花。你有沒有好奇過,本質同樣都是水,為何水、晶體幾乎透明,而雪花就是白色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太陽光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而我們之所以看到物體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是因為物體對太陽光具有吸收、反射、散射的作用。
組成雪花的冰晶本來都是表面光滑的晶體,它反光能力弱、透光性強,本身能透過各種波長的光線,因而顯得透明。但是當冰晶相互「打架」形成雪花時,凌亂的排列讓晶體光滑的表面成為一道道「鏡子」,這些「鏡子」像守門員一樣「踢走」了太陽光中95%的光線,因而雪花呈現白色。
你應該聽說過這句話:白色能反射任何色光,黑色能吸收任何色光。當物體吸收掉太陽光中各種波長的光線時,就呈現為黑色。這就是為什麼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穿深色T恤衫的原因。因為深色服裝就像個「光線收集器」,會把太陽光的光線全部吸收掉,把你變成一個行走的大「暖爐」。
❷ 丁香結作者簡介
丁香結的作者是宗璞 宗璞,原名馮鍾璞,女,1928年出生,當代作家,常用筆名宗璞,筆名另有豐華、任小哲等。中共黨員,原籍河南省唐河縣,生於北京,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小說與散文創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和散文《紫藤蘿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誰》。2018年,其作品《北歸記》獲得第三屆施耐庵文學獎
❸ 丁香結的作者是誰
丁香結的作者宗璞。
宗璞,本名馮鍾璞,1928年7月26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南唐河,中國當代女作家,代表作品有《東藏記》《紅豆》《丁香結》《紫藤蘿瀑布》等。
《丁香結》寫於1985年。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表明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
人物評價
冰心以來,能將世道人生,天理人趣寫得氣韻不凡的女人不多,宗璞可謂是個少有的特例,她甚至要比冰心要多幾分大氣。因為宗璞深味西方文學,又得東方哲學精神的個性。
宗璞既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厚淵源,又得外國文化長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蘊含東方傳統哲學文化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相結合的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和高雅格調。
❹ 《丁香結》的作者是誰
《丁香結》創作於1985年,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來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學界前輩的幫助。1960年以後,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於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無限的陽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時,也需要細雨中連接的丁香結,愁腸掛肚,百轉千回。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❺ 丁香結的作者是誰
您好。
丁香
唐代:陸龜蒙
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
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
譯文:我就像丁香一樣身自高潔,生活在遠離塵俗的大江之上得不到普通人的關注,十幾年的積累也只能是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罷了。如若誰能夠發現並且解開J心中的那個結,他必然放縱地釋放自己的情懷自己的才能飄香萬里。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❻ 丁香結的作者是誰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於一九八五年底,於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統歸於此矣。
環境
宗璞始終都生活在中國高層的知識分子群中,與他們學業的專攻,崇高的操守,事業成就的歡欣,以及家國危亡的憂患深深地紐結在一起。
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來在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等單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學界前輩的幫助。1960年以後,一直在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編輯和研究。而她生長的門第又是世代書香,父親、姑母等都是全國著名的學者。
命運之神對她優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於中國最深厚的文化淵源之中。因此,人們不難看到她的創作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隱或現的,然而又是千絲萬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