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要改革課堂教學,就應在教學活動中重視以人為本,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建立起開放的、民主的、活躍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愉悅的學習感受,消除學習的焦慮感和緊張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其學習熱情,如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積極情感的氛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語文學習的成功。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夥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
二、重視教育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學習的快樂主要來自於學習動機的激發,即當學生需要學習時,學習才是快樂的。也就是說,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而課堂學習只有在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求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達到樂此不疲、忘我和以苦為樂的境界。學生的成就動機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取得成功。積極有效的表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完成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二是通過表揚來增加學生的成就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回答教師的問題。而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各種身體語言、表揚性的言辭、委婉的提問等方法來調整和帶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點頭微笑,或說:你真棒非常好當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可以重復該問題,提供信線索或改問其他問題等進行耐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當學生對問題回答不上時,教師要投以鼓勵的目光,寬慰學生說,你再想一想,很簡單的讓他坐下,聽別人回答,然後請他再重復一遍。學生在教師的不斷表揚鼓勵下,能漸漸消除因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感,不斷地獲得成功,從而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會產生求知慾,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能把興趣培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向語文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之火。
(1)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式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主動調動他們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與實踐,融會貫通知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位哲人說:沒有大膽的幻想疑問,便沒有偉大的發現。創設富於啟發性的教學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小池塘》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見過小池塘嗎?它是什麼樣的?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一下課文中的小池塘是什麼樣子。小學生具有特別的好奇心,設疑導入能誘發他們的天賦和靈性,從而形成探究反射,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2)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確定以後,教師必須用最佳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從生理的角度看,大腦神經細胞只有處於興奮狀態下,才能進行思維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能接受時,聽課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情緒輕松愉快,學習就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不大,或根本無法接受時,聽課情緒煩躁,學習就被動,甚至做與課堂無關的的事,因而教師應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調整好教學內容,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和進度,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努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學習氣氛的活躍,不是表面的活躍,而是指思維質和量的容量及密度. 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提高師生配合的次數,多採用提問式,訓練學生快速反應。要不斷變換教授方式,使學生有事可做,有例可仿。這樣他們才會對學習不感到枯燥、厭倦。如下午第一節課,午睡後的學生還沒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我用忽高忽低的授課聲音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用做游戲、看課堂教學錄像等調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敏捷了,發言也積極了,這堂課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教學計劃,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改變課堂消極心理狀態
2. 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
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了解學生的實際,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餘,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教學。
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
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
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鑽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力求制定出明確、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安排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又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課堂有效性必然能提高。
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習慣的、固定的課堂模式,採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於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於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
有了這樣的能力,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3.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導語: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既可以學到知識,又可以在能力方面得到培養和發展,這是我們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要想實現這一切,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首先要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在課堂上能夠參與到教學中來,也就是常說的課堂效率的提高。
一、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學生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小學生,思維比較敏捷,一旦對木屑時產生了興趣,就會很認真的去鑽研、去學習。課堂教學也是一樣的,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始就要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
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於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願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聽課的最終效果一直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因為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只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導和幫助,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評,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引導和協調,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同時也要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實踐證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強,能夠向教師提出質疑的學生,才具有創新精神。這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學生自主意識下,大大提升了。
例如,在講解《桂林山水》時,學生對桂林山水充滿了嚮往,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有的學生提出桂林山水為什麼會那麼美麗呢?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課文中找到了根據,因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學生又發現“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自己發現了桂林山水美麗的原因。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反問、多啟發,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學生自己多提問題、多想問題、多鑽研問題。如果鼓勵還不行,還可以指明問題的思路,學生善於發問,才會善於思考,同時教師也能挖掘學生的潛力,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不斷地質疑和創新,才能真正地打開小學語文課堂這扇大門。
三、組織教學形式要多樣
教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成熟,意志力不還不堅強,自我控制能力還不行。此時,教師要做到“導”的工作,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使學生始終在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學生容易將知識在課堂上消化吸收,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多媒體能使教學形象生動,內容豐富具體直觀,感染力強,使學生看到了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學生通過直觀視聽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靜下心來,沉入到由語言文字構築的世界之中,用心去理解、領會、感悟、玩賞語言,也就是要在課堂上擁有值得珍視的“智慧的寧靜”。如果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的話,也許剛開始學生還有興趣,但是時間久了學生就會纏上厭煩的心理,這對學生的長久學習和課堂教學校效率的提高是很不利的,因此需要廣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在每一節課多能給學生一些驚喜,讓學生對上課充滿期待。
四、優化學習方法,讓學生善於學習
教學過程本身,是教師“教”學生怎樣去“學”的過程,而不應是教師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師生雙方,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習是內因,教師的啟發誘導是外因。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並且愛上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少走彎路。
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優化學生學習活動。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
凡是學生都善於提問題,而學習差的同學往往提不出什麼問題,他們對學習不精心,囫圇吞棗,即使發問也不願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無限的,關鍵是教師要學會如何發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為學生的更長遠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的心理狀態。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思、多聽、多說、多寫,使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不僅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還可以實現教學目標。
4.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
要想上好一堂課,就必須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要想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首當其沖就是要制訂一個恰當的教學目標。可是,現在有些教師制訂教學目標時,養成了「教學目標是個筐,什麼東西都直接往裡裝」的習慣,殊不知,這樣做教學目標就變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拿《包身工》這篇文章來說,《包身工》是夏衍的一部報告文學,教學時我們要達到以下幾個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包身工的含義、鑒賞文章豐富的語言內涵、理解報告文學的特徵、掌握點面結合的寫作技巧等。
針對本次比賽李老師講的這堂課,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能看出課前他做了充分准備,制訂教學目標時,考慮得也相當充分。他課堂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了解包身工制度,了解報告文學的特徵,了解時代背景,了解文章中社會背景的作用,感知文章內容,學習點面結合的寫作技巧,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可以說,他的這個教學目標涉及面較廣。試想,一堂課40分鍾,而要講的知識點如此之多,就算是把這些內容讀一遍也要花十幾分鍾呀。若是老師口若懸河地講著,學生這邊腦子里剛進點東西理解,那邊知識點又蜂擁而至,他們如何應對,唯一能做的就是機械地配合,根本就達不到讓學生學到東西的目的。所以,一堂課,並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選好一個角度,把問題講清楚,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參透。其實,我認為,《包身工》這篇文章有以下幾個重點:(1)背景材料的描寫及其作用。(2)幾個人物描寫的作用。(3)語言鑒賞及寫作技巧。故而,在第一課時,只要抓住當堂課的一個要點講就可以了。有些年輕教師上公開課時,總是怕漏了這漏了那,擔心教學內容涵蓋面不全,會讓人誤解為能力不強,為了顯示自己對文章掌握得通透,對教學游刃有餘,明明是三個課時才能講完的內容,他卻硬生生地擠壓成一節課講完,所講內容都是蜻蜓點水,沒有一個問題講透。
美國課程學家泰勒曾說:「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動而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教師教了什麼。」每上完一堂課,我們應當靜心反思,學生學到了什麼?其實,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學,歸根結底是要落實到學生的學。因此,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我認為,一次良好的教學,學生應當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而不是只有部分學習好的學生參與、課堂部分環節參與、部分時間參與和形式性的無效參與。李老師在講《包身工》這篇課文的時候,創意很新穎,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導入和結束課程。上課伊始,李老師就以「你感到幸福嗎」為導入,全部學生大聲地回答道:「不幸福!」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老師又以「你感到幸福嗎」為結束語,全部學生又整齊地大聲地喊道:「幸福!」看似熱鬧的課堂,不覺得有點滑稽可笑嗎?難道一個班上70多名學生都是一個母親所生,有著同樣的情感領悟及生活體驗?著實讓人難以接受。雖是新穎的形式卻讓人感受不到愉悅,同樣的默契令人無語,看似熱鬧的課堂卻顯得極為做作。李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想努力營造充滿歡聲笑語、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可當你一味地去追求形式、營造氣氛,殊不知已經失去了課堂的純真本性――真實與自然。
要想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還應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只要願意主動思考,不論答案如何,教師都要給予中肯的評價,而不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就算學生的答案完全背離原意,我們也應該說:「你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的,如果你仔細考慮,也會回答得很好的。」或是這樣說:「你的回答很有創意,值得探討,或許你換個角度,會領略到不一樣的意境。」我想,如果學生遇到的都是這么通情達理的老師,他們肯定都會爭先恐後地搶答問題,而如果學生遇到的都是鍾情於「否定」的老師,那麼,他的課堂必定是毫無生機,哪怕你是「狂風」,也「吹不起半點漣漪」,從而又形成了老師唾沫橫飛,學生埋頭苦記的老景象,返回了灌輸式的傳統式教學,還何談教學,何談課改,何談教育?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布魯納也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現在很多高等學校的教室里都安裝了投影機。幾乎所有的老師都已經在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可見,必要的輔助手段對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有的老師在藉助多媒體上公開課時,並沒有遵循多媒體教學的規律,而是「為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缺乏實用性,且對多媒體的認識存在誤區,常以花哨為標准。應知道,多媒體是輔助手段而不是教學花瓶,多媒體的作用應是畫龍點睛,而不是多此一舉。由此我建議,教學課件務必簡單實用。
以上是我個人淺薄的看法,如有不當請同行指正。其實,我也是屬於文章中「年輕老師」中的一個,寫這篇文章也是為了鞭策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研讀更多的理論書籍,然後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寫出更多的心得體會。
5. 如何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時期給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講求實效,提高效率,減輕學生課業心理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戰場,這個戰場的勝負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成敗,因此,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就必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何為有效性課堂教學?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課堂教學要以素質教育思想理論為指導,依據課程標准,重點關注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生,積極性和創造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有專家指出:「考察語文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參與語文教學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二、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育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性教學,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這樣,教學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三、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教法和學法指導,提高學生思想水平。在教學中要注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學習也作為認識的對象,理解總結自己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的策略,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思考、形成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水平。四、教師的講授需把握分寸,有度有量,恰如其分。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課文的某些句段,對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地講,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其鑒賞水平。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於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漸入課文的佳境,漸入學習的佳境。五、教師應善於創新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揮動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才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提問應該有一個討論中心,圍繞中心引出多個問題,使課堂交流呈多向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6.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實施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大有市場的今天,在目前素質教育還難以攻破應試教育這塊「堅冰」的情況下,如何在這場較量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教育要「松綁」,學生要「減負」,但教育質量要提高,「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這於教育一線的所有教師而言確實是一個大難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現實背景下,教育界給自己提出「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課題,在我看來實在是極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舉。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鍾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會」),掌握學法(「會學」),且學得快樂(「樂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研究。
所謂有效性,顧名思義,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比,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效益是產出、收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 文老師,我有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深入鑽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上各種公開課前,不是先研讀文本,而是先從網上尋找相關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襲他人的教學設計;平日里,個別教師撰寫教案視《教師用書》為至寶,甚至完全依賴《教師用書》,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實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這樣去做: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應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更應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鑽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正確設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好問也應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
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例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於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我們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求變呢?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採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並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得體。其三,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可以贈送有象徵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一支書簽、一片楓葉、一顆種子、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教具,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語文課程標准》建議:要「採用成長紀錄的方式,搜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給予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7.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教學。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
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8. 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向40分鍾要效益,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途徑。但在現實中,我們總能感覺到有些語文教學花得時間較多,但收效較低,這樣的一些語文課堂可以說是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我們教師應該如何發揮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明顯得到提高呢?我覺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
興趣是成功的先導。實踐證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單調、呆板的教學程式會使學生產生厭煩、乏味的感覺。為避免對大腦的單調的刺激所造成的抑制狀態,教師必須在搞好基礎訓練的同時,改變課堂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葯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採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游戲等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創造富有活力、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是對人的語文素養的培育,要從「人」的角度去理解「語文」,要從「傳承文化」的角度去解讀「語文」,讓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人」的「文化」過程,將學生變成「文化人」。
一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說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語文教學要教學生識字、組詞,正音朗讀,理解詞句,領會文本意義。二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交流,這是人日常生活、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所以,要展開一定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三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思維,這是人生存、交際、發展的重要憑借,也是學好其它課程的根基。四是語文教學要教會學生品味,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給學生健康的文化引導,提高品位。
舍人文而求語言,是緣木求魚,方向不對;舍語言而求人文,同樣會有語言、人文兩失的危險。因此將二者自然融合是兩全齊美,將二者人為割裂是兩敗俱傷。讓語文教學充分體現語文課程基本特徵,使課堂充滿活力,實現課堂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
1、關注學生的學情。語文教學不是教師唱獨角戲,而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對自己所教的學生所處的學段要求、學習狀況要有清楚的了解,教學離開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就毫無價值可言。
2、關注課本內容。教師的教學要緊扣語文課程基本特點,以語言為載體,洞察語言文字背後生成的教育意義,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既能學好知識,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關注課後反思。教學質量要提高,教師就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及時調整教學,讓課堂更有實效性,為教學質量的提高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用創新的教學設計貫穿語文課堂
好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在課前為完成教學目標,預測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生行為、教師行為所引起的結果,並籌劃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的總體構想。教師要讓課堂真正有實效,課前的設計是一座很好的橋梁,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課前教學設計的這個「預」,就沒有新課程的「立」。
好的教學設計不同於「備課」,其原則是講究實用性和追求課堂最佳效果,針對現行教學中講述知識性的東西過多、過細,且喜歡盲從現成教案進行授課的實際問題,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應該有這樣一個基本思路:簡單教學設計過程,摒棄形式主義的文字;精心進行粗線條的設計,擴大學生課堂實踐的空間。這樣的教學設計,不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它只明確需要努力的三維目標,它為驗證不確定性問題的出現留下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橋梁。
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生命力的載體,它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念、感悟和追求,閃爍著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創造精神。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在改革中,做到心熱,情真,傳承,創新,不斷地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多用心、用腦、用眼,去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辦法。我們相信我們必定會在堅守中創造精彩,在開拓中鑄就輝煌。
9.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
一、教師角色的轉化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轉變觀念,改變學習方式,變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需要從過去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進而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展開平等交流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師把自己置於課堂的中心,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說話,使課堂教學成了教師的「個人秀」。在這種「獨白」式的教學中,教師忠誠於學科知識,卻背棄了學生;關注的是自己的表演,忽視的是學生的反應與參與;體現了獨斷與專制,忘卻了民主與平等。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幾乎「壟斷」了課堂里的所有話語權,從而把學生置於「失語」的境地。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未必聽得帶勁,人的注意力有強有弱,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太少的話,難免思想開小差。
二、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教學起點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可以說,這段話語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這樣一個教學理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就必須了解教學的真實起點,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
三、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精神與力量源泉。學生對這門課缺乏興趣,任你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卻感到索然無味,因為他缺少了一種學習的內驅力。但興趣是不能強求的,要順其自然、著力培養。興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斷地強化和積累。為了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我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做法:
可開展課前三分鍾演講。每周要求有一個大的演講話題,讓學生在此話題內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演講,可以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可以講笑話,進行成語接龍,講身邊的故事、校園新聞,說繞口令,即興講故事(隨便找幾個詞語,編一個完整的故事)等。學生演講充滿個性而富有創造性,課前三分鍾演講成了學生展示自我風采很好的舞台。實踐證明,學生們也恰恰找到了這種感覺,使每一節課的課前三分鍾演講成為學生的一種期待、一種滿足。
要合理使用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是聲音、圖像、文字等的組合,隨著我校教學條件的改善,高一年級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教學具有優化教學過程、獲得最佳教學結果的功效。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它能沖破時空限制,促進教學形態的多樣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對象,擴大直接經驗的范圍;它形象具體,生動活潑,有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多媒體教學中也要避免一節課成為課件的展示,忽視對教材具體語言文字的感知體會,忽視對誦讀、語感的培養,限制學生的想像與創造。教師可把學生在生活中少接觸、不易見到、無法體驗的內容,藉助多媒體的音像材料加以表現,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以用來激發興趣、渲染氣氛、營造意境,使學生盡快進入文本。
四、 重視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省時而高效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
1.不排斥接受學習。任何一門基礎性的科學,都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達到更好的效果。此時教師應該注意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如果學生都用眼睛追著你,隨著老師的思路專注思考,點點頭,適時答出老師的問題,當老師與他眼神相碰的時候,學生的眼神里充滿自信,我們心裡會很高興,因為他們學會了;相反,如果學生眉頭緊鎖,眼神中有一種疑惑,見到老師的眼神就避開,我們得到的信息反饋則是學生不會、沒聽懂,那麼我們還要換個角度再講解。不管怎樣,學生整個思緒隨教師思路亢奮的教學起伏也是一種互動,一氣呵成也是一種互動,而且是一種比較高級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