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的綜合實踐如何提煉主要信息

語文的綜合實踐如何提煉主要信息

發布時間:2022-12-18 02:49:52

Ⅰ 淺議怎樣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一、解讀新課標
語文不等同於教科書,不等同於字詞句段篇,不等同於一場考試一個分數語文是什麼?生活即是語文.《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基本特性是實踐性,學習語文的方式是實踐活動,學生通過活動來實踐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正是基於這種理念,新課標設置了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積累經驗,培養學習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那麼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如何才能上得有實效呢?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型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也就是說它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並從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的激盪、事業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其特點.
1、首先是要體現出語文味.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區別於其他綜合實踐活動課,關鍵在於要突出語文二字的特色,語文是其根本,所以這種課一定要上出它的語文味兒來,回歸語文活動的正途.學生藉助活動素材達到相應的語文知識訓練目標,學習到的是語文知識能力.否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可以跟其他的綜合實踐活動合並了.
2、其次 綜合強調的是范圍,也就是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背景中訓練學生多種能力,例如:組織協調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提煉加工總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3、實踐活動就是區別於單一的課堂學習模式,不局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自實踐,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所以說這種類型的課,功夫應該在課外,課內僅限於活動展示的作用.
三、有效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策略
更多時候我們所接觸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這幾種類型:演戲型,甩手型,上課型.要麼將課程當成簡單的游戲,師生熱熱鬧鬧地秀一場,要麼當成傳統的字詞句分析課,枯燥乏味,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可謂是低效甚或是無效的教學.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光靠教師講授知識,但亦不能完全沒有教師的授,這里的授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後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導.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認為一次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至少需要四個課時來完成四個環節:開題、指導、展示、總結評價,甚至更詳細.
1、 開題課開題課指的是開展實踐活動前的第一節課,第一節課主要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展開課題研究,明確課題研究目標和意義.開題課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慾望,因此教師有必要精心創設生動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分組合作,提倡依據興趣相近者、主題相近者自由組合.例如要開展一次以感悟母愛為主題的活動課,教師就應在第一節開題課中指導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任務,成立學習小組,根據任務需要可以分成新聞組、圖片組、文學組等不同任務組,各小組分工明確,開展活動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指導課第二節課主要是教師給予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在研究過程中學生面對著龐雜的資料信息難免眉毛鬍子一把抓,此時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學會結合研究主題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進而完成研究任務.處理信息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學生有機會整理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和掌握信息技能,同時發展團結協作的能力.例如在以感悟母愛為主題的活動中,新聞組搜集了有關母愛的新聞素材來展示,文學組則通過解讀文學作品來贊頌母愛,圖片組選擇幾幅照片將母愛定格於瞬間,這樣各個學習小組則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務.
3、 展示課成果展示是學生探究和學習質量的顯現環節,能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展示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匯報研究成果,反饋交流,共享經驗,老師組織、指導、評價.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成果要體現課改精神,更體現語文味.
4、 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要引導學生聯系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在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總結評價階段也是小組同學是向老師、同學學習請求指導、討教問題的好機會,應當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意見,總結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教訓,搞清自己還沒理解和知道的一些問題、在科學研究方法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所得到的發展以及存在的不足.
在活動評價過程中,最好把學習的評價權放給家長、同學,激勵學生在大環境中進步,增強學生自信,達到大面積、全方位進步、提高.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一蹴而就,老師們要慎作安排,要周密思考,注重細節,要恰當的分組,明確任務,按照由易到難的思路,由淺入深由動手到動腦,提升學生由表象到本質的情感認識上來,最終目的就是培養了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

Ⅱ 如何開展有效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上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合理安排語文實踐活動內容。
針對不同年級應該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 小學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立足教材,拓寬視野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們的語文課還沒有達到完全脫離教材的地步,這是由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決定的。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1.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往往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如在上六年級習作《蘋果家族》一課時,我組織學生走進圖書館查閱資料,到電腦室上網,了解蘋果的歷史、種植要求、種植地區、常見品種、營養價值等情況,並整理成文字資料,作好充分准備;接著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蘋果家族」的某一方面,比如「我的家族史」、「我的營養價值」、「我們家族的『四大天王』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熱情高漲,爭先恐後。
2.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的視野
我曾聽到過我校一位老師指導學生學了《嫦娥奔月》這一課後,設計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心中的神話故事》,其活動環節為:趣味引入——片段欣賞——角色再現——故事瀏覽——創作聽評——作品推薦。在准備過程中,學生讀了許多神話故事:《開天闢地》、《精衛填海》、《哪吒鬧海》……他們還挑選自己喜歡的神話角色,製作道具,進行表演,在匯報展示活動中,有的學生講故事,有的學生進行小品表演……據執教老師說,自開展活動以來,學生不僅閱讀了大量神話故事,而且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喜歡,學有收獲。另外,在學了《望月》這篇文章後,我引導學生開展了以《月》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說「月」詞,造「月」句,誦「月」文,講「月」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藍本,適合學生需要的內容作為開展實踐活動的內容,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語文底蘊,提高思想品位。
(二)聯系生活,感受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現了對生活的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力求讓學生密切關注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打通,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麼辦?以往,一般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慾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今,我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我校一位語文教師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可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低段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走進社區,體驗生活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話說莫城」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創新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我們學校地處常熟招商城附近,給我們創造了活動的好條件,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家鄉而驕傲,我應為家鄉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詩意棲居的家園,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做到「三性統一」。
通過扎扎實實、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認識到,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
活動要注意「三性統一」:即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相統一,要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一)講究趣味性,「樂」中學習。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的一種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實踐,它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尊重主體,就要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天生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活躍,保持學習的持久。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項目首先是要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學生的「胃口」,使學生一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來勁,就躍躍欲試的。
如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中高年級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寫一篇《找春天》的作文,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我們就設計了《我們愛春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許許多多活動的點子: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課本尋找春天,描繪春天,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對聯、謎語、俗語、詩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經過取捨加工和改造,編成小報來描繪春天;學生也可以在教師、家長等導師的組織下走出課堂去觀賞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陽光,親吻春天的和風,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細細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飛多姿多彩的風箏,或到小河裡嬉戲活潑可愛的小魚,或到草地上打幾個滾,親親那柔嫩的小草……並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歡樂或拍成照片,或攝成錄像;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想像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賞春思春,當學生陶醉在濃濃的春意中時,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從此時此地此景遙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長城內外的美景,聯想到為了祖國永恆春色而辛勤勞作的人們,此時,學生就可能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內情與外景交融在一起,詩情畫意油然而升,每個學生的眼前會涌現出一幅幅無限美好的春景圖。當然,孩子們會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或吟春、頌春,或寫文,或作詩,或繪畫,或譜歌……這樣,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豐富了「春」的語言,體驗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同時還培養了欣賞、想像等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這樣讓學生充滿興致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正是學生願意參與的,也正是學生夢寐以求的。
(二)、注意實踐性,「行」中探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研究性、參與性、生活性的特點。它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如我們引導學生開展「我喜愛的一種植物(或動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飼養一種小動物或種植一盆花、一棵草,觀察動物吃食、活動、睡覺等生活習性,觀察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向行家請教一些種植養殖的有關知識。教師則引導學生把種植養殖的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一一記敘下來,記敘的形式也可因人而異,多種多樣……學生通過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後,與人合作、收集信息、學以致用等多種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視開放性,「活」中鍛煉。
綜合實踐活動由於具有內容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的特點,適應了兒童群體智能的多元傾向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能夠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方式學習。為此,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注意實施開放性原則,真正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
如學習了《台灣的蝴蝶谷》這篇課文後,學生想開展「了解台灣」的綜合實踐活動,他們列出了好多他們想知道的問題,如了解台灣的歷史,了解台灣的名勝古跡,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了解台灣的風味小吃,了解台灣的發展變化,了解台灣的環境,甚至還有學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陸和台灣現形的關系問題……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途徑也可多種多樣,可以查閱書報、上網瀏覽,可以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可以請教他人……呈現活動的成果更是可以豐富多彩:錄像、照片、編輯小報、繪成圖畫……通過這些開放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活」的更廣闊的求知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施展才華的機會,而更重要的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能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語文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舞台。學生在動態、多維的天地里,才能把心靈深處的內在感悟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長。在語文教學中要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學習方式的革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塑造完善的人格個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為之探索,為之思考。

Ⅲ 語文實踐活動步驟怎麼做

一、確定活動主題
「萬事開頭難」,因而活動主題的確定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因為主題在相當程度上規定了內容,可以說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核心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指出:活動主題最大的基點應是學生的生活與實踐。在選擇活動主題時要充分挖掘生活資源,面對學生的生活,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發現和提出問題,包括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學生生活三個方面,在學生熟知的領域中產生活動主題。1、立足校園生活,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學校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必經之地,是他們生活的基本空間。因此,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對自我、自然、社會、科技、文化引起足夠的關注,並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如在《校園環境現狀調查》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訪問、查閱資料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了解學校過去和現在的環境。2、以班隊活動、學校活動等為切入點,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學校一直狠抓安全教育,就以此為契機開展一次以《讓安全與我們同行》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3、從學科課程中延伸、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在學完了科學課《飲食與健康》這個單元後引導學生開展一次以《科學飲食》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在上完體育課後可以《陽光體育》為主題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4、以特殊節日為切入點,挖掘實踐活動課題。如春節民俗調查、清明節的來歷、走進六一等。5、關注社會生活,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以當前發生的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焦點問題為切入點,就可以挖掘出很多實踐活動的課題。如神舟「六號」飛上天、走進奧運等。
二、設計活動主題詞
主題詞又稱敘詞,用以表達活動主題的規范化的片語或句子。對於主題詞的構思擬寫,應具備以下特點:
1.語言簡潔、生動,內容正確、鮮明,有較強的號召力和感染力。
2.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激勵性,能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3.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富有啟發性和哲理性。
主題詞包括以下形式:
1、片語形式。如:(1)愛的主題詞:得到,擁有,恩愛。(2)思想道德教育主題詞:尊重、責任、誠信。
2、句子形式。如:主題班會主題詞:我為我班添光彩、我和誠實交朋友、家鄉高樓知多少、祖國名山在我心中、春天在我們的友誼里。
3、對偶形式。如以「創建教育強市,構建和諧河南」為活動宣傳的主題詞。(1)政以興教為先,民以助教為榮。(2)幫困助學,支持教育。(3)愛心萬人行,萬人獻愛心。(4)幫困助學好風尚,支持教育真善舉。(5)善心留後代,真情永千秋。
三、活動標語的擬定
標語是用簡短文字寫出的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標語既有公文語體准確、簡潔的特點,又有政論語體嚴謹性、鼓動性的特點,既能在理智上啟發人們,又能在情感上打動人們,肩負著「社教」的使命,在影響社會輿論和文化傳播中,對人們的社會行為起著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制度的本質和社會的文明程度。
設計標語要遵循這四個原則;第一,求准。設計的標語要與主題相符。第二,求美。結構要勻稱,能給人以視覺的整齊美。第三,求精。標語要簡明醒目,通俗易懂。以極少的字詞傳遞更多的信息量。第四,求巧。構思要新穎巧妙,善於運用對偶、比喻、擬人、對比、雙關、設問、排比等修辭創造出新穎得體的標語。
常見標語寫法主要有兩種:1、句子形式。如禁煙標語:也許你的指尖夾著他人的生命。閱覽室標語:心靈的溝通,不需要過多的言語。放低你的音量,文雅對待他人。獻血標語: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2、對聯形式。如閱覽室標語:把寧靜給予別人,把禮貌留給大家。獻血標語:你血輸我在我身,你情溶在我心。推廣普通話標語:說地地道道普通話,做堂堂正正中國人。交通安全標語:高高興興上學去,平平安安回家來。帶著平安上路,載著幸福回家。
設計對聯有這幾個方面要注意:(1)字數相等,斷句一致。即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2)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3)內容相關,上下銜接。就是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4)平仄相合,音調和諧。
四、活動的各種形式
1、收集資料。收集資料是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研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收集資料一方面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養成敏感的信息意識、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三個途徑去獲得所需要的資料:一是直接由已經出版的各種文獻資料;二是影視媒體、電子出版物(光碟資料)、網路中獲得網路資料;三是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表中獲得的原始資料。
2、資料記錄。在引導學生查找資料的同時,要要求學生隨時將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根據收集信息的方法不同,資料記錄的方法也有一定區別,在初中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要求掌握的筆記記錄的方法有如下幾種。(1)做摘錄。做摘錄主要記錄資料原文的重要、精彩之處,以作為今後的引證、論證之用。做摘錄還要注意註明出處,包括書名或論文題目、作者姓名、出版單位、時間等。做摘錄可嘗試製作資料卡的方法。(2)做提要。做提要,就是將原文的基本內容、主題思想、觀點、數據等方面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需要注意的是,做提要不要改變原來作者的觀點。(3)做札記。做札記就是隨時在筆記本上將自己讀書的感受以及讀書時的各種想法記錄下來。(4)做綜述。編寫綜述即將收集的資料,按照主題研究的需要,加工成概述性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綜述既不要參加評論,也不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綜述的條理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做到有條理呢?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列小標題。(5)復印法。復印法就是通過復印獲得資料。復印省時、省力,但要點不夠突出,還受財力限制。
3、資料分類。對資料進行分類時要注意,每次分類要用同一個標准。例如:從資料來源來分,可以分為:網上資料、書本資料、觀察體驗資料;從表現形式上分,可以分為:文字資料、圖象資料、錄音資料。
4、分析資料。分析資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區位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等。從問卷量表中指導學生可以獲得大量數據用於指導學生的定量分析。指導學生可以將這些數據轉化成圖表,利於指導學生的分析。要記住,一個課題中不是只採用一種分析方法。有時候,根據所獲取的資料和指導學生的研究目的,可以採用多種分析方法。特別是在綜合實踐活動總結階段,老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析,形成結論。
5、整理資料。整理資料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是承上啟下的一環,在主題活動開展之初,教師可要求學生同時對資料及時進行整理,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分門別類的整理;在主題活動進行的每個過程中,教師都要引導學生及時將資料進行階段性整理。這樣,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初步掌握並運用整理信息資料的方法,並在學生自主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深化了對問題的認識,並從中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對資料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考和審視,通過對資料的判讀、分類、整合與提煉,體驗到了研究的喜悅與樂趣。
6、集體交流。學生收集了許許多多的材料,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進行概括,並引導學生,根據各個小組收集材料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集體交流。
五、活動的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不只是讓學生到室外去調查、訪問、考察、活動,這樣會使學生盲目活動,缺乏真正的體驗;如果因為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將綜合實踐活動集中在寒暑假開展,這樣會使學生缺乏教師過程指導;或者教師將課堂全部交給學生幹部主持,這樣會缺乏及時指導,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效性不夠。從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來看,每個階段既要有課外實踐環節,也不能缺少在課堂中交流學習的環節,而教師的有效指導大多是通過課堂完成。
1、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教學。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回報各組的研究成果或研究過程,這樣可以更好的利用課堂45分鍾,讓學生更深切的了解每個組的活動過程,與自己組的不同之處,利於借鑒,便於學生思考。
2、 以組織學生演講答辯的方式組織教學。學生在聽匯報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許多新的問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採用學生相互演講答辯的方式。例如,在聽匯報的過程中,一個同學發現了新的問題或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向匯報者提出,請求解答。這種方法更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思維敏捷能力也是有幫助的。這里需要注意開場白的設計。
「開場白」就是在報告之前、演戲演出之前、說正事之前、發表意見之前,先來一番與本次開會、演戲、正事、意見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話。如下鄉文藝演出,報幕員或領導先要介紹這次演出的單位、活動的意義等,這就是開場白。這里是正式節目開始之前,主持人用來導入節目、調節氣氛、渲染觀眾情緒的話。寫好主題性開場白,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切合主題。本次活動或演出的主題是什麼,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寫作內容才能圍繞某一主題展開,內容集中,富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如活動的主題為「端午節晚會」,主持人的開場白就要圍繞「端午節晚會」展開。提到端午節我們自然就會想到與之相關的屈原、粽子、賽龍舟、插艾蒿等。(2)要有現場感。開場白台詞能夠自成一體,或渲染氣氛,或調節情緒,或引人入勝,或循循善誘,在情景現場能給觀(聽)眾以強烈的聽覺沖擊,讓他們心潮起伏,激情彭湃,有迫不及待聽下去、看下去的慾望。(3)要錘煉語言。為能有效地吸引讀者興趣,語言上要注意簡潔、生動,有感染力。可考慮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如對偶、排比等,能夠生動、形象、准確地表情達意。一句話,主持人的開場白,除了需要講明活動的意義,更需要用激情洋溢的語言,「點燃」現場的氣氛,讓大家產生躍躍欲試的沖動,激發起鬥志和熱情。開場白內容上忌諱套話連篇;語言上忌諱平淡沉悶。
3、採用展示研究成果的方式組織教學。學生把分組研究的成果或重要的資料採用張貼或多媒體演示等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東西展開相互的交流,互相指正,共同發現問題,感悟、體驗主題活動的研究成果,然後再總結,得出結論。
六、活動的方案
活動方案的制定,是教師指導下的活動成員共同商討完成。在制定活動方案時,要注意幾點:
第一,要向學生進行方法教學,如,撰寫計劃的基本格式要提供給學生。並且要具體細致。制定活動整體方案時,要力求具體細致,如活動時間的安排,組織形式,人員的分工合作、活動內容,活動總目標和分期目標,都要一一細化,便於在活動中有的放矢。第二,要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小組的計劃是否確實可行。有時學生確定的活動方案只是為了達到活動目,而缺乏對主、客觀因素的充分估計與分析,這樣制定出來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無法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作為指導者的教師,要對活動從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多各方面進行審視,並適時給與相應的指導。綜合實踐活動是跨學科、網路式的,它要求指導教師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能從多個角度看問題,這樣,在制定活動方案時,學生有可能會設計邀請一些與活動有關的其他學科教師、社會人士、學生家長等做活動的指導者來參與活動。那麼,在這些人士在時間、精力上能否保證,對活動的指導能否落到實處,這都需要考慮。制定活動方案時,要考慮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制定活動方案,要關注小組成員的特點,根據他們的優勢、特長分配任務。
活動方案的基本要素有:
1、主題的題目。主題的標題應准確、簡潔、具體、新穎,能反映研究的對象,范圍和研究方向,最多不超過10個漢字(包括標點符號)。
2、研究目標。即為什麼要研究,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有何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3、主要研究內容。闡明本課題所要研究的具體問題和范圍,真正找到課題研究的切入口,較大型的課題,還必須列出所包含的子課題。
4、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內容選擇研究方法,常見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比較法等。有的課題需要採用幾種研究方法,同一課題可以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5、研究步驟和時間安排。列出完成研究內容的步驟,具體在什麼時間內去完成。
6、本課題已具備的工作基礎和條件。主要包括課題組成員組合的合理性、研究工作的資料准備和研究手段。
7、課題成果的形式及使用去向。常見的研究成果形式有: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研究論文等。說明成果的使用去向和范圍。
8、經費預算。經費預算一般包括:實驗費、調研費、資料列印費,交通費等。
9、課題組成員分工。對課題組成員作明確的具體的分工,使之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
一般來說,方案都採用表格式。教師要注意在活動開始前進行方法指導,教學生制定格式規范的活動計劃。活動計劃的一般格式如下:
活動主題: 小組活動成員幾及分工: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活動目標: 活動方法:
活動內容及分工: 活動步驟:
預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七、活動的評價、總結與反思
1、建立學生基本情況「源數據」,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通過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教師和家長及親屬的評價來進行過程性評價。
2、成果性評價。可見性成果的鑒定,這可以在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來進行,將學生完成的各種作品、勞動成果、技能提高、思想品德的培養等方面結合起來,進行自我參考的評價,教師再參與到對他的總結性評價中,評價中盡量使用表揚、贊許的語言和方式,盡量少用或完全不用帶有懲鑒性的方式,特別不要把所有學生都放到一個水平面來進行總體對比和評價。
3、對本活動實施情況的整體評價,包括指導教師任課情況的評價、活動目標是否實施、指導方法是否得到、學校支持和校本指導是否需要改進,如何進行改進等。
4、評價制度、方式及評價原則的反思及評價方案的改進等。
5、寫好活動總結與反思,並向有關部門或單位提出可行的建議和辦法。
綜合上述,應該注意到,現在的語文課本有了很多變化,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教材中增添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很多學校普遍開設了實踐活動課程。這門課程,它能讓我們在研究中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還能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培養我們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習慣和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語文綜合實踐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好語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課標中所提到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的就是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種種實踐方式,它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圖書館等進行的語文學習等。那麼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找准活動的途徑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二、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
1、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有的學生畏首畏尾,他們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師責備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活動前教師要准備充分,合理安排,設計科學合理的活動程序,,使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勝任工作,全面放手讓學生去做。如《設計賀年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前,我讓學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問一問,了解賀年卡的各種樣式,通過詢問了解賀年卡的用途。活動中,先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製作。並指導學生填寫賀年卡。整個活動過程井然有序,充滿樂趣。
2、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應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描春天的文章時,為幫助學生加深對春天的印象,課前我組織了春遊,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輕微的風,偷偷探出頭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將學生帶入了春天的懷抱中。回到課堂後,先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後再學習課文,並讓學生們用手中的畫筆畫出色彩繽紛的春天。不經意間,孩子們已將感性的認識與抽象的文字聯系在一起,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與生動豐富的語言融為了一體,並將生機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腦海里。再如學完《魚游到了紙上》之後,發給學生一張金魚的白描畫,讓學生用喜歡的顏色塗繪,並要求學生課外收集有關金魚的資料,在一起進行交流活動。
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開展相應的活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智力結構等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實踐活動。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不持久,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如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如由學生來扮演某個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學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學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風」等偏旁,兩組同學蹦蹦跳跳結合在一起,讓其他同學認識這是一個什麼字。再如,由一名同學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學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據不同的組合,讓其他同學來識字。這個過程既是游戲的過程,又是識字的過程。在游戲中識字,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 而中、高年級學生無論是學習的主動性還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強,並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識,因此可以進行豐富多彩的動手操作及語言描述類活動。如結合教材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表演課本劇、舉行故事會;結合身邊的熱點問題及現象開展社會調查等。
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主動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實踐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目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只有緊密聯系實際,堅持不懈的探索,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會更加完善。

Ⅳ 如何幫助學生在語篇閱讀中提取和整理關鍵信息,正確表達文本內容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英語閱讀教學在發展學生的能力中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通過閱讀教學,它既可以促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語言基本知識,培養語感,發展閱讀技巧,形成閱讀能力,同時又能陶冶學生情操,提高跨文化學習意識,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據筆者了解,新目標英語(Go for it)八、九年級教材中的拓展閱讀材料文章長、詞彙、語法等語言知識點多,文章有一定難度。最使教師困惑的問題是:如何處理文本解讀和語言學習的矛盾。老師們都有這樣的深切體會,鑒於學生很難對文本內容和語言學習同時做理性的分析,在處理閱讀中的語言時會產生兩種弊端,一是課堂只就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問答活動,不關注文本詞彙和語言,導致課堂活動有時脫離文本。二是在分析內容過程中脫離文本進行詞彙和語言講解和操練,隔斷了學生文本解讀的連貫思維。

《英語課程標准》關於閱讀技能(五級)的目標描述為:學生應該能夠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夠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積累達到15萬詞以上。

因此,教師在關注文本的同時關注詞彙,提高學生語言意識和運用能力。在處理閱讀中的語言教學時始終把握兩個要點:一是語言學習是為了加深對文本的解讀。二是語言學習和操練不能脫離文本語境。

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文本解讀呢?

正確處理文字、文學與文化三個層面的關系。

閱讀文本,可以從文字、文學與文化三個層面進行解讀。按照從單詞到句子,再到段,這是文字性解讀,重點學習有關目標語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載的寫作意圖、觀點和技巧進行分析,是對文本的文學性解讀,重點訓練閱讀技巧。讀者以自身的知識經驗,將自己所處的現實世界和文本所創造的語義世界相聯結,對內隱在文本里的、作者秉持的觀點和價值取向進行批判性意義建構,實現個體經驗世界的重組,是對文本的文化性意義建構,重點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而文字、文學與文化三個層面的解讀,都離不開對文本語言的研讀,而這些文本語言也構成了閱讀課的目標語言。

優化文本資源,注重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

文本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載體,也是學生獲取豐富語言信息的橋梁。對此,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文本資源本身出發,創新教學思維模式,對文本資源進行優化,以此來發揮其重要的基礎作用。這種優化文本資源的方式,首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即要求學生能夠在充分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文本的核心詞彙來表達文章大意;其次是要求學生體味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培養其語言信息篩選能力;最後,則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即要求學生在發揮自身想像思維的基礎上能夠深入體味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拓展價值和意義。

三 、感悟文本內容,提高學習思維和感知能力。

閱讀教學既然是基於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基礎之上,那麼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養則是其中的核心。筆者以為,培養學生的感悟文本能力,應該在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基礎上,注重對文本的語言信息、深層內涵等方面予以關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思維。學生感悟文本應該在閱讀的基礎上了解文章大意,並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其次是注重對文本主要信息的提煉,以此來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最後則是要求學生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學習思維中不斷總結。

豐富文本閱讀資源,積累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蘊。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積累達到15萬詞以上。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跳出文本學習范圍,注重不斷地補充自己的語言閱讀量,以此來幫助自己積累更為豐富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學習發展的需要角度來看,文本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橋梁,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多樣化的閱讀資源基礎上注重積累自身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筆者以為,豐富文本閱讀資源應該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利用好現有的閱讀學習資源,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等文字資料來積累閱讀量;(2)藉助電子讀物來積累閱讀量,即要求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電子書等途徑來豐富自己的語言素材;(3)閱讀現代化的報刊雜志,鼓勵學生通過閱讀貼近生活,用具有時代性的文字材料來增加對異域民俗風情的了解,提高跨文化學習意識。

閱讀課堂教學設計中正確解讀文本

<<新目標英語(Go for it)>>閱讀課堂教學分為三個階段: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三個階段各有側重。

  1. Pre-reading

  2. Pre-reading階段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主要目的就是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為接受新知識做好准備。因此這一階段要復習文本相關語言知識、設計有趣味性,體驗性,可說性的問題,拓展學生視野,預測文本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想像力和英語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3. 2. While-reading

  4. 課文文本處理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關鍵所在,課文是文化背景、詞彙、語法、篇章等知識的載體。通過課文處理,要求學生能把握課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結構,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語篇理解能力。

  5. 這個階段要加強文本語言、文本內容和文本結構等的指導,使教學語言與閱讀相融,加強師生交流,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會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6. 3. Post-reading

  7. 在課文文本處理完成以後,設計一些問題,對文本內容進行復習、復述、總結、表演、辯論、小組討論等進行鞏固,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掌握。這一階段的活動應與文本密切相關,但不能拘泥於文本本身。這一階段應讓學生發揮想像,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原文,培養其思維和應用語言的能力。

Ⅵ 如何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好語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課標中所提到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指的就是在課內外進行語文學習的種種實踐方式,它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也包括參觀訪問、辦報辦刊、演課本劇、開故事會等,還包括課外語文興趣小組的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圖書館等進行的語文學習等。那麼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呢?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找准活動的途徑
1、結合口語交際開展活動
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最大限度的結合教材,不應脫離語文教學的需要。自小學語文教材改版以後,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計了一個口語交際的內容,其實口語交際本身就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口語交際這一形式將自已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與人進行交流。然而這一活動要如何組織呢?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結合教材創設口語交際的「模擬情境」,如結合生活學習的校園,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來介紹我們的學校,學習了故事性強的文章,舉辦「小小故事會」等等。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興趣盎然,表現自我的慾望空前強烈,效果十分顯著;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積累素材,如讓學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去觀察景物的變化,感受季節的變換。觀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為舉止等,從觀察中獲取口語交際的材料,同時,觀察能力得於全面提高。
2、結合課內外閱讀開展活動
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光可以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多閱讀,以閱讀來增加知識的儲量。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博覽眾書,在看的過程中撰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過課內外的閱讀,學生們不光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儲量,而且為語文實踐提供了素材。如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搜索,查到了有關於大樹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鳥的天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講讀感悟時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出自己的見解,課後又讓學生了解大樹的現狀,對課文拓展延伸,增強了學生環保意識。
3、將實踐活動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相結合
今天的小學生對於教師圍繞一本語文書要求讀寫背誦一個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厭惡,他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趣味十足的課外活動。那麼我們如何將課堂所要教學的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聯系起來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打破語文教學僅限於書本、僅限於課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創設語文實踐的空間,如舉行古詩文誦讀賽、書畫比賽、故事大王比賽、讀書交流會等。
4、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過去我們過分的強調考試和分數,只讓學生在課堂里讀書,做練習,割斷了學校與生活間的聯系,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應該打破老的教學模式,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間的教育信息,從而建立相對寬松的實踐空間。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日常生活,但又不能與日常生活完全割裂開來,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組織參觀、調查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如根據鴉灘鎮公路嚴重破損這一情況,組織學生調查了解造成這一情況的具體原因,並指導學生寫好倡議書,根據開學初學生將自已的壓歲錢亂花這一情況,組織學生進行了有關零用錢使用情況的調查等等。
二、創設寬松的活動環境
1、教師要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有的學生畏首畏尾,他們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師責備他們。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語文實踐活動過程中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學生活動的合作者。 在活動前教師要准備充分,合理安排,設計科學合理的活動程序,,使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勝任工作,全面放手讓學生去做。如《設計賀年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前,我讓學生到商店去看一看,問一問,了解賀年卡的各種樣式,通過詢問了解賀年卡的用途。活動中,先讓學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設計思路。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製作。並指導學生填寫賀年卡。整個活動過程井然有序,充滿樂趣。
2、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應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描春天的文章時,為幫助學生加深對春天的印象,課前我組織了春遊,帶著孩子們走進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輕微的風,偷偷探出頭的小草,樹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將學生帶入了春天的懷抱中。回到課堂後,先讓學生們談談自

Ⅶ 高中語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高中語文如何快速提取文本信息
關鍵詞本是網路中經常提及的詞語,指的是人們輸入搜索框中的文字。關鍵詞的內容大多為網站名、網頁名、新聞事件、人名、術語、軟體名等。 什麼是「關鍵詞」?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對此是這樣解釋的「(1)指能體現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詞語。(2)指檢索資料時所查內容中必須有的詞語。」依照這里的解釋不難理解,提取關鍵詞,說到底就是要善於提取「核心信息」,是一種壓縮信息類的題型,考查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解題方法】做這類題目,首先要分清語段的類型,看是記敘性語段,還是議論性語段,還是說明性語段。
如果是記敘性語段,首先要找出敘述的對象是什麼,文段圍繞這個對象說了什麼事,最後的結果如何或者影響如何,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如果是議論性語段,首先要找出語段的觀點是什麼,圍繞此觀點分別使用了哪些論據,然後在此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如果是說明性語段,就要首先找出說明的對象是什麼,文章對此說明對象說明的特徵是什麼,然後在這基礎上再提取關鍵詞。
提取完成後要檢驗,方法是把提取到的關鍵詞連結成句,如果能夠體現短文的主要內容,就可以認定是符合要求。

Ⅷ 小學語文提取信息方法有哪些

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應該是我們語文閱讀教學中加以培養的閱讀技能之一。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提取信息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關於提取信息方法

一、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訊息

語文教材 的選文往往都會有確定的主題,行文也基本圍繞主題來進行。主題句是用以概括文學作品中心思想、內容核心、寫作意圖、思想感情等的 句子 。所以,引導學生找到文本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訊息對於學生理解文本尤為重要。一年級課文簡單易懂,但也往往隱含著道理,讀懂文本可引導學生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信息。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 文章 最後「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這個信息揭示了文章主題:我們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

案例一:《小猴子下山》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最後有沒有收獲呀?文章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了?你讀讀課文,趕緊找一找。」

(生讀課文,找句子。)

生:「『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告訴我們小猴子下山的結果。」

師:「空著手就是說沒有任何收獲。是什麼原因啊?」

生1:「因為小猴子看見這個喜歡就扔了前面的東西,一會兒喜歡這個,一會兒喜歡那個。」

生2:「小猴子三心二意,有了這個丟了那個。」

師:「是呀,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就是告訴我們做事三心二意,最後將一無所獲。」

通過提取信息,並對「為什麼空著手回家去」進行簡單理解,明白 「三心二意終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一年級課文淺顯易懂,好多小 故事 中都有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句子。在閱讀中提取這些信息,細細品味,幫助學生推進閱讀的深度。

二、搜索文本顯露的特定想法

文本顯露的特定想法一般多出現在故事體課文中,是文中角色或作者內心活動的流露。引導學生搜索文本顯露的特定想法,可以幫助學生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本想要表達的主旨與要義。

《一分鍾》中的元元因為貪睡一分鍾,遲到了二十分鍾。課文第一自然段元元的內心想法「再睡一分鍾吧,就睡一分鍾,不會遲到的」是故事的起因,提取信息,揣摩他的心理,與後面「要是早一分鍾就好了」形成對比,從而領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深入了解元元內心特定的想法,學生在明白故事起因的前提下,推進了對文本主旨的進一步理解。

「顯露的特定想法」這些信息能幫助孩子更深入地讀懂課文,從一年級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關注這些信息,為以後深入讀懂文本打下堅實基礎。

三、找尋重要字詞或句子的定義

文本中的重要字詞或句子是文本的「文眼」,是指最能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是窺看主題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脈絡的筋節,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系的關鍵。因此文章中一般都會安排相應的句段對這些字詞或句子做出說明或詮釋。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帶領學生找尋相關句段,幫助學生理解這些重要的字詞或句子。

《樹和喜鵲》是一篇童話,講述一棵樹和一隻喜鵲孤單地生活著,後來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它們就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孤單」這個詞是本文的生詞,也是課文的重要詞語,只有理解 「孤單」的意思,體會了「孤單」的心情,才會感受到童話的寓意――有了朋友才會快樂。第一段連續的三個「只有」恰好能表達出「孤單」的意思和意境。

每一篇文章都會有重要字詞或重點句子,這些是理解的難點,理解它們是讀懂文章的一個標志。要掌握它們的含義,可以告訴學生提取課文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子進行重點解析。

四、挖掘故事的重要訊息

一年級語文 教材的選文大多是敘事性較強的短小故事,對於這一類文本的理解需要培養學生從中提取故事發生的背景(時間、地點、環境等)、人物以及情節(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關鍵訊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提取這些訊息,抓住故事內核,進而理解整個故事。

案例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片段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兒,知道嗎?文章的第一段告訴我們有三個地名,能用橫線劃出來嗎?」

(生讀課文,劃詞語。)

生:「我找到了這三個地名:瑞金城、江西、沙洲壩。」

(師出示詞卡讓學生認讀。)

師:「你能來給這三個詞卡排排隊嗎?」

(生上台來演示詞卡的排序:江西――瑞金城――沙洲壩)

師:「你這樣排的理由呢。」

生:「因為江西最大,是個省,瑞金城是城鎮,沙洲壩是個村子最小。」

師:「對嗎?一起來看看吧。」

(師出示江西的地圖。)

找出地名後,再根據文本中的語句按一定順序排一排這三個地點,讓學生了解「江西、瑞金城、沙洲壩」的大概位置以及所屬關系,促進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讀一個故事首先要了解故事的人物、時間、地點等關鍵信息。在一年級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提取這些關鍵信息,為以後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2小學語文關於提取信息方法

一、「標、增、注」課本信息

為了提高學生從課本中提取信息的有效性,應該指導學生直接在教材上標、增、注。標:用各種符號來表示各知識點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內容、比較重要的內容、特別重要的內容,關鍵性字、詞,重要的段落,分別用各種符號標出。增:對於書上難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極其簡要的文字說明。如限制性內切酶為什麼主要存在於微生物中,教材上並無解釋,學生可將其增補於相應處。註:對於教材個別地方必須「前挪」或「後錯」才能說明問題的,可批註在旁以備忘,便於閱讀時隨時查閱。這些方法一般用在隨教師講解的教學活動中。

二、獲取課本的隱含信息

所謂隱含信息,即指課文中無文字說明,而在插圖中隱含、不容易被學生發現的內容。例如:(1)細胞有絲分裂周期圖表中,隱含著分裂間期經歷的時間比分裂期長的信息;(2)光合作用過程圖解,隱含著光合作用釋放氧均來自反應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個碳均來自反應物的二氧化碳,暗反應的卡爾文循環將循環6圈;(3)豌豆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圖譜中,隱含著純合體的比例及新組合性狀占個體總數的百分率的信息。這些隱含信息是學生理解問題、完成習題的障礙。所以,需教師正確並帶有啟發性的點撥,引導閱讀,使隱含信息外顯化,幫助學生悟出書本文字沒有表達的信息。

三、綜合課本信息

讓學生對不同章節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綜合、歸納、整理,組織成體系。以染色體為例,教材上出現過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幾方面:(1)染色體的形態、數目;(2)染色體的化學成分、染色體與DNA的關系;(3)染色體的存在部位及存在狀態;(4)染色體的復制(時期與方式);(5)染色體的傳遞規律;(6)染色體變易與單倍體、多倍體。像這樣專題式的綜合,目的在於使分散的信息形成整體性的知識結構網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在高考中對試題所給出的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

四、析辨課本中易混淆信息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通過對比的方法得到深化的,對比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多對容易混淆的信息進行對比,以利掌握和記憶。例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比較,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與發酵工程的比較等等。在布置給學生比較內容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採用適當的比較手段,如列表比較等。

五、「提純」課本信息

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歸納、概括和「提純」,就能增進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便於記憶。「新陳代謝」一章有一段約200字的前言,敘述了什麼是新陳代謝,由於這段敘述寫得簡練、抽象、概括,所以很不容易記住,但如果在閱讀中指導學生學會對這段文字進行分析,提純要點,歸納出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一個定義,兩個作用,兩種代謝,一個更新」,就比較容易理解並記住了,對高考試題中給出的復雜信息也就能很好地概括和運用了。

六、活用圖表獲取信息

生物學教材中有許多重要的插圖、圖解把抽象、難理解的文字敘述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但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在教學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參照插圖、圖解,與教材文字內容對應閱讀。通過對應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增加記憶的深刻性。學生在考慮時遇到文字題,圖馬上呈現在腦子里,幫助回憶、表達,遇到填圖題更容易填注。要引導學生邊看插圖邊閱讀課本,養成有圖必用的習慣。

3小學語文關於提取信息方法

一、「就材論材」讀取信息

例1、我國三峽工程建設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三峽工程議案,並對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則規定。此後國務院及地方政府通過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當地有關部門組織了宣傳 教育 和移民動遷,並先後查處了侵蝕移民資金案件100多起,從而保證了三峽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依據上述材料說明我國是如何堅持「依法治國」的。

此類題目的一個特點是:問題的答案比較直接地隱藏於題目所給的材料之中,故我們在答此類題目的過程中,只要全面閱讀、分析材料,把材料中與設問有關的信息准確、全面地讀取出來,然後進行適當的轉換,使之與教材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相聯系。

如例1,我們對材料進行全面閱讀、認真分析,不難發現,材料包含有三層意思:一是全國人大通過議案,並對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則規定,國務院及地方政府通過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規;二是當地有關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組織了宣傳教育和移民動遷;三是當地有關部門查處了侵蝕移民資金案件100多起。這三層意思與依法治國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是有關部門加強立法工作,制定完善法律法規,有法可依;二是有關部門依法辦事,有法必依;三是有關部門嚴格執法,違法必究。把這三層意思轉化成課本上的語言不難得出本題的答案。

本題參考答案:(1)依法加強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2)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3)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二、「問中求問」挖取信息

例2、1999年11月15日,中美雙方經過長達13年的談判,終於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問題達成協議,為中國加入該組織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這一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請回答:這一過程怎樣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本特點?

題目的設問是「這一過程怎樣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本特點」。所以,全面了解「這一過程」的有關信息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必須對本題的設問作進一步的追問:這一過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這一過程「是什麼」?根據材料可知,是長達13年的談判過程。這一過程「為什麼」?材料有兩層意思:一是為什麼要談判?為實現國家利益;二是為什麼談判會長達13年?為維護國家利益,不接受苛刻條件,堅持獨立自主。這一過程「怎麼樣」?獲得「雙贏」結局。然後我們把挖掘到的這些信息與材料中對外政策有關的知識結合起來,不難得出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特點,如下表:

本題參考答案:(1)我國的對外政策是由我國的國家利益決定的。中國與美國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正是為了實現我國的國家利益。(2)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在中美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長達13年的談判過程中,我國政府在關系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3)平等互利是我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原則。中國與美國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上達成的是「雙贏」的協議,因而體現了平等互利的對外政策原則。

三、「以本為本」選取信息

例3、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感嘆道:「余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歷史上,洞庭湖的面積曾廣達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來,由於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洞庭湖區大規模圍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積,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近些年,該地區逐步退耕還湖,尤其是1998年以來,政府投資70億元,進行綜合治理,洞庭湖面積擴大了1/5,湖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除傳統 種植 業外,還發展了養殖業,加工業等,湖區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在上述變化中,政府是怎樣履行其管理經濟職能的?

此類題目的一個特點是材料蘊含的信息豐富,而設問的范圍相對較小,在解答題目的時候容易受到材料中的無效信息的干擾。因此,信息的選取成了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材料中的信息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又是無效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在答題時回歸到教材中去,以本為本來選取信息。

在例3中,要搞清上述變化中政府是怎樣履行其管理經濟職能的,首先掌握教材中有關政府管理經濟職能的具體知識: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 文化 生活的需要」;我國政府管理經濟職能的要求是「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和檢查監督。也就是說,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進行宏觀調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根據這些知識,我們不難選取其中的有效信息:「退耕還湖」――國家在統籌規劃,進行政策調整;「投資70億元,進行綜合治理」――國家在實施宏觀調控;「除種植業外,還發展了養殖業、加工業,湖區居民收入明顯提高」――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題參考答案:(1)統籌規劃,進行政策調整;(2)直接投資,實施經濟調節;(3)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

4小學語文關於提取信息方法

一、通覽全文,把握結構,明確思路

閱讀文章,首先要做到通覽全文,了解作者寫的什麼,為什麼這樣寫,按照一個什麼樣的結構來組織全篇,全文的寫作思路是什麼,作者的情感走向是什麼,文章以什麼為線索串聯全篇的,了解這些內容是閱讀文章的基礎,也只有掌握了文章結構、情感基調、文章線索、作者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全文,這些是獲取閱讀信息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只有把握了全篇,才能更好地深入解讀與賞析全文。

二、明確目標、找准范圍

有了對文章結構、情感基調、行文線索、作者思路的全篇把握之後,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閱讀與思考,感悟與賞析能力的訓練。《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那麼對於閱讀信息的把握也應該是學生自我閱讀感悟品味的結果,教者所要做的便是「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明確閱讀任務,給出閱讀的目標或者問題,同時指導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基礎之上,圍繞目標或問題去尋找相關的章節或段落,進行深入研讀,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劍走偏鋒,泛泛而讀;應抓住問題的關鍵進行思考、賞析,在讀中思、思中悟,從而最終有所收獲!讀書如同披沙揀金,要用最短的時間搜尋獲取最有價值的東西。閱讀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學會瀏覽,練就「一目十行」的本領,迅速捕捉閱讀信息,一眼掃過去,就能立刻辨別出內容上重要的與不重要的,找出核心部分,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摘錄、提煉、綜合、歸納

1、摘錄法

所謂摘錄法,就是根據訓練的重點,有目的地一邊閱讀一邊把自己所需要的有關內容,分門別類地摘錄在一起,進行歸納,以便理解課文,抓住中心。在具體的 文章閱讀 中,則主要指抓住閱讀文章的重點內容和含有有用信息的語句,將其摘錄下來。教者在培養學生運用摘錄法的時候,需要指導學生學會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進行摘錄,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錄,抓不住重點!

2、提煉法

提煉是指從閱讀材料所蘊含的特點和意義中提煉出具有健康性、教育性、啟迪性的思想內容和主題。在具體的訓練指導中,教師可以先訓練學生從概括語段內容入手,抓住文章寫了什麼;然後逐步訓練學生去歸納段落大意、提煉文章觀點。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利用教材文本進行相關提煉訓練,讓教材中的文本成為實踐材料,讓語文的課堂成為實踐的陣地。

3、綜合法

綜合是指把所認知事物的各個部分或者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結合起來的過程。綜合體現在文章閱讀中,則是指把材料的各個部分的內容或者主題、情感等方面結合起來,它以分析為前提,要找出材料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根據這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把不同材料內容據其內在的相似點,按照一定目的迅速地整合到一起的能力。最後得出材料所顯示的普遍的思想、主題或情感。

4、歸納法

歸納主要是指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歸納文章內容主要有段意連接法,關鍵詞語連綴法、重點段落概括法和文章標題擴展法等。

段意連接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指閱讀文章時弄清每個自然段寫了些什麼,然後要按文章敘述的順序,把各段的段落大意加以整理後連接起來,從而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語連綴法是指有些文章中會有一些顯示文章線索或主題的關鍵詞語,歸納時只要抓住了這些關鍵詞,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抓住了。

文章標題擴展法是指有些文章的題目本身便是對文章主要內容的高度概括。對這類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只要將題目加以擴充就行了。

重點段落概括法則是指抓住文章中能夠顯示文章重點或主題的段落,加以概括整理,其他段落只需做些簡單交代。


閱讀全文

與語文的綜合實踐如何提煉主要信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