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的七種方法
作文想要拿高分一定要學會掌握一些技巧,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的七種方法 ,僅供參考。
中心突出,立意深遠
首先,立意必須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較多的素材也只能統一在一個中心之下,這樣才不會散而無主,不至於喧賓奪主。其次,記敘文務必符合積極、健康、深刻、高遠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於從日常小事中發現深刻、有時代氣息的主題,善於從事件的表面向深處挖掘,使主題變得深刻起來。其四,運用對比可以讓人物的形象更鮮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
反轉結構解析
展示過程就需要結構,那麼,反轉結構就是展示沖突過程的結構。
定義:通過兩種對立狀態(性格、情緒、情節)的轉變來揭示主題的結構,包含發生、發展、高潮、結束四部分,展示沖突從產生到消失的全過程。由於為敘事藝術所通用,又稱萬能結構。
個性人物,形象鮮明
寫人記事的 記敘文 大多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過個性分明的外貌、神態、服飾、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來展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例如通過不同人物的語言便能體現出各自文雅有禮、粗魯低俗、豪爽乾脆、優柔寡斷、風趣幽默、乾巴木訥等迥異的性格。你也可以隨著事件的發展或觀察角度的變化,對人物進行多層次描寫,或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特別要注意細節描寫和概括描寫相結合。
渲染動情點
人的七情六慾是相通的,能令你動情的內容,往往也能使別人動情。然而令人動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體或整個過程,往往是事物的某個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細節。因此作文不能只寫事物的輪廓,而應該抓住最讓人動情的內容渲染、凸現。
一般來說,在寫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特點可以看作動情點。
在寫景的文章中,景物的特點往往也是動情點。
開門見山法
直截了當地切入話題,或開宗明義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這種方法,朴實自然直截了當,引起下文。一般來說,這種開頭方法,隨信手拈來,但畢竟出彩兒不多,如果是記敘文或者抒情散文,建議選用其他方法。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的七種方法 。
㈡ 6年級語文上冊第4單元作文情節曲折小說怎麼寫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4單元作文要求寫情節曲折的小說,記住一個詞反轉。反轉反轉再反轉,情節就會變得曲折。要寫的超出常人經歷或認可的范圍。
㈢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小白兔和小灰兔詞語盤點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小白兔和小灰兔》中,小白兔說:“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我在此整理了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六課《小白兔和小灰兔》詞語盤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肥】
1.含脂肪多的,與“瘦”相對:~肉。~胖。~缺(指收入多的官職)。~碩(a.大而肥胖;b.果實大而飽滿)。~馬輕裘。
2.土質含養分多的:~沃。~美(a.肥沃;b.肥壯、豐美)。
3.能增加田地養分的東西(如糞、豆餅、化學配合劑等):~料。~力。
4.使田地增加養分:~田。
5.指衣服鞋襪等寬大,與“瘦”相對:~大。~瘦兒。
【翻】
1.歪倒(dǎo),反轉,變動位置,改變:推~。~車。~卷。~滾。~騰。~工。~閱。~身。~地。~修。~建。~改。~臉。人仰馬~。~江倒海(形容水勢浩大,多喻力量或氣勢非常壯大)。~雲覆雨(喻反覆無常或玩弄手段)。
2.數量成倍的增加:~番。
3.越過:~越。
4.飛。
【澆】
1.由上往下淋,灑:~花。
2.灌溉:~地。
3.把液汁倒入模型:~版。~築。~鑄。
4.刻薄:~薄。~漓。
【挑】
[ tiāo ]
1.扁擔等兩頭掛著東西,用肩擔著:~土。~夫(舊時以給人挑貨物行李為業的人)。
2.挑的東西:~擔。
3.挖取:~薺菜。
4.量詞,用於成挑兒的東西:一~兒白菜。
5.選,揀:~選。~揀。~剔。~肥揀瘦。
6.古同“佻”,佻達。
[ tiǎo ]
1.用竿子棍棒等的一頭舉起或支起:~起簾子。
2.用條狀物或有尖的東西撥開或弄出來:~打。
3.撥弄,引動:~撥。~動。~頭。
1 導入新課
導入課文學習可以從看圖創設情景著手,再設懸念“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導入對課文的學習。
2 字詞教學
在生字學習中,應有側重點。學習方法可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在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時,教師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作個別指導,及時掌握學習動態。學生在交流發言時,教師要耐心、仔細地傾聽,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說,放心說,說出自己的所悟所得。及時調控教學節奏及教學氣氛,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里學知識,學本領。例如學習第二節時,集中學習“蹦、施、肥、除”4個生字,其中重點是“蹦”字,同時學習部首“足字旁”,隨即提問“我們還學過哪些字也是足字旁?”復習以前所學的漢字,進一步歸類“這些動作都與腳有關,所以都是足字旁。”“運、挑、擔”著重從字形上識字,並結合書寫指導;“餓”從字義上理解並識記。
3 閱讀教學
1)揭示課題後,可以讓學生根據拼音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引導學生對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個評價,這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你認為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白兔?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灰兔?”教師出示填空:( )的小白兔( )的小灰兔
2)課文第2——5節主要採用對比的方法來講讀,緊緊抓住“三個不同”來教學:①小白兔和小灰兔從老山羊那兒要的東西不同。②它們回家後的表現不同。③結果不同。在三個對比中,第2點是重點,要抓住關鍵詞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小白兔的種菜的動作“翻土、澆水、施肥、捉蟲、除草”,小灰兔的“天天不幹活,餓了就吃”。第5節中對“疑惑、自豪”理解是本課的難點,關鍵指導學生朗讀句子,試著讀出小白兔和小灰兔說話的語氣。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的含義。
4 思維訓練
本文的思維和說話訓練主要就是圍繞小白兔和小灰兔展開的。
1)圍繞著小白兔和小灰兔從老山羊那兒要的東西不同,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像,他們當時是怎麼想的?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練習,來幫助學生體會兩者截然不同的態度。
老山羊把自己種的白菜送給它們,小灰兔想,於是,它拿了白菜。小白兔想:。所以,它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籽。
由於這個說話練習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學力來確定使用的時機。對於學習能力較強的班級,可放在學習第2小節時隨機出示。對於學習能力不是很強的班級,教師可在教學第2小節時先設疑:為什麼小灰兔要了白菜,而小白兔卻不要白菜要種子呢?待課文學完之後,再讓學生藉助說話練習來釋疑。
2)拓展說話練習:聽了小白兔的話,小灰兔會怎麼想,怎麼做?”等等。
聽了小白兔的話,小灰兔想:。然後,它(怎麼做)。
在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要求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范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來幫忙。
收完白菜,老山羊把一車白菜送給小灰兔。小灰兔收下了,說:“謝謝您!”
老山羊又把一車白菜送給小白兔。小白兔說:“我不要白菜,請您給我一些菜子吧。”老山羊送給小白兔一包菜子。
小白兔回到家裡,把地翻鬆了,種上菜子。
過了幾天,白菜長出來了。小白兔常常給白菜澆水,施肥,拔草,捉蟲。白菜很快就長大了。
小灰兔把一車白菜拉回家裡。他不幹活了,餓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過了些日子,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裡去要白菜。
這時候,他看見小白兔挑著一擔白菜,給老山羊送來了。小灰兔很奇怪,問道:“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兒來的?”
㈣ 關於反轉的詩句
例句:
1. 這不是人乾的活。是人,不幹這活。
2. 有情,自在一起。在一起,自然有情。
3. 晚上開燈,怕費電。關了燈,怕費開關。
4. 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德便是才。女子無德,何來才?
5. 只怕你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可是醉酒之意不在翁。
6.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群雄並起,天下大亂。
7. 那女人是天使面孔,魔鬼身材。 非也,是天使身材,魔鬼面孔。
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9.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厭。
10. 我一向不相信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 因為他們現在就是主人。
11.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女人不愛,男人變壞。 女人變壞,男人就愛。
12. 你給我一分鍾,我給你全世界。你給我全世界,我就給你一分鍾。 你可以給我全世界,又何必在乎我這一分鍾?
13. 人不可能兩次跨過同一條河流。跨過一條河兩次的豈會有同一個人?
14. 他的外祖母在重症病房,加了氧氣罩,眼看著醫生都對家屬搖頭表示沒辦法再繼續醫治了。但是憑借著外祖母頑強的意志。在半個月後無恙的出院了。
15. 你喜歡我,我就一定要喜歡你嗎?
16. 17. 要是想寫出好的反轉句子,首先理解反轉的意思:
18. 反轉的意思是指,當一件事情到達某一端的極致的時候,人們眼看著就會在這個方向產生結果的,但是猛地一下產生了不可思議的逆轉,導致結果成了另一個方向。
應該是倒裝句吧 英語倒裝句(Inversion) 主語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它們之間有兩種語序: 一是主語在謂語之前稱為自然語序(Natural Order); 二是主語在謂語之後則稱為倒裝語序(Inverted Order)。
而倒裝語序中又有完全倒裝(Full Inversion)和部分倒裝(Partial Inversion) 完全倒裝(Full Inversion):又稱"全部倒裝",是指將句子中的謂語動詞全部置於主語之前。此結構通常只用與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
部分倒裝(Partial Inversion):指將謂語的一部分如助動詞或情態動詞倒裝至主語之前,而謂語動詞無變化。如果句中的謂語沒有助動詞或情態動詞,則需添加助動詞do, does或did,並將其置於主語之前。
英語句子的倒裝一是由於語法結構的需要而進行的倒裝,二是由於修辭的需要而進行的倒裝。 前一種情況,倒裝是必須的,否則就會出現語法錯誤;後一種情況,倒裝是選擇性的,倒裝與否只會產生表達效果上的差異。
一、表示強調: 倒裝句最突出、最常見的修辭效果就是強調,其表現形式如下: 1.only +狀語或狀語從句置於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裝。 例子: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solve this problem. 只有用這種方法,你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Only after he had spoken out the word did 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 只有當他已經說出那個字後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大錯誤。 2. hardly,in no way,little,scarcely,seldom,never,no more, no longer,not, not only, no sooner, not only … (but also),not until… 等具有否定意義的詞或片語位於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裝。
例子: No sooner had I got home than it began to rain. 我剛到家就下起了雨。 Seldom do I go to work by bus. 我很少乘公共汽車上班。
Not until twelve o'clock did she go to bed last night . 她昨晚十二點才上床睡覺。 3. so / such。
that結構中的so或such位於句首可以構成部分倒裝句,表示強調so /such和that之間的部分。 例子: So unreasonable was his price that everybody startled. 他的要價太離譜,令每個人都瞠目結舌。
To such length did she go in rehearsal that the two actors walked out. 她的綵排進行得那麼長,以致於那兩個演員都走出去了。 以上各例都用倒裝語序突出了句首成分,其語氣較自然語序強烈,因而具有極佳的修辭效果。
二、承上啟下 1.為了避免句子部分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常用"so+be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主語"或"neither/nor + be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主語"的倒裝句式。 其中第一個句式表示"與前面所述的肯定情況相同",第二個句式表示"與前面所述的否定情況相同"。
例子: A:His brother is(not) a college student; B:so is mine.(nor is mine .) A:他弟弟(不)是大學生,B:我弟弟也是。(我弟弟也不是。)
A:He used to have his further study abroad; B:so did I.(neither did I.) A:他曾去國外深造過。B:我也去過。
(我也沒有。) A:One of my friends can speak three foreign languages; B:so can his wife.(neither can his wife .) A:我的一個朋友會說三門外國語。
B:他的妻子也會。(他的妻子也不會。)
2.倒裝可把前一句說到的人或物,或與前一句有聯系的人或物在下一句緊接著先說出來,從而使前後兩句在意思上的關系更加清楚,銜接更加緊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例子: They broke into her uncle's bedroom and found the man lying on the floor, dead. Around his head was a brown snake. 他們破門進入她叔叔的卧室,發現他躺在地板上死了。
一條棕褐色的蛇纏在他頭上。 We really should not resent being called paupers. Paupers we are, and paupers we shall remain. 我們確實不應因為被稱作窮光蛋而憤憤不平。
我們的確是窮光蛋,而且還會繼續是窮光蛋。 三、製造懸念,渲染氣氛 在新聞或文學創作中,有時為了內容的需要,或是為了強調,作者常常運用倒裝來製造懸念,渲染氣氛。
如朗費羅(Longfellow)《雪花》中的一節: Out of the bosom of the Air, Out of the cloud-folds of her garments shaken, Over the woodlands brown and bare, Over the harvest-fields forsaken, Silent, and soft, and slow, Descends the snow. 在這一節詩里,詩人就富有創意地運用了倒裝。在前五行中,詩人堆砌了七個狀語,狀語連續出現而主語和謂語卻遲遲未露,造成一種懸念效應。
全節讀罷,讀者才對詩歌的主題恍然大悟,因而收到了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 四、平衡結構 英語修辭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尾重原則,即把句子最復雜的成分放在句尾以保持句子平衡。
在語言使用中為了避免產生頭重腳輕、結構不平衡的句子,我們常採用倒裝語序。 1. 以作狀語的介詞短語開頭:當主語較長或主語所帶修飾語較長時,為了使句子平衡,常將狀語置於句首,句子用完全倒裝語序。
例子: A.To the coal mine came a com-pany of PLA soldiers with orders from the headquarters to rescue the trapped miners. B. A company of PLA soldiers came to the coal mine with orders from the headquarters to rescue the trapped miners. 一個連隊的解放軍戰士來到了那座煤礦,奉司令部之命解救受困的。
雖然問題是行走遠方,我忽然想推薦一首珍惜當下的詩歌,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超級想推薦這首
如今我只想靜靜地
躺在一個人的身邊,
任天上流雲的影子
千年如一日地飄過我們的臉。
我們愛過又忘記
像青草生長,鑽過我們的指縫,
淹沒我們的身體直到
它變成塵土、化石和星空。
落葉沙沙,和我們說話,
這就是遠方春鳥鳴叫,
就是水流過世界上的家宅,
人走過舊夢和廢詩、落日和斷橋。
走過我們言語的碎屑,
我們用怨恨消磨掉的長夜;
唱一些嘶啞走調的歌謠,
笑一個再也不為誰迴旋的笑。
啊,平原正在擴大,
一條路在遺忘的地圖上延伸,
我在一夜又一夜的黑暗中化成風,
化成燭火,燒著我們自己的虛空。
不要再說那些陌生人的故事了;
那隻是蟋蟀在枕邊啃噬。
不要說前生、今生和日月的恆在,
砂鍾在翻轉,翻轉荒蕪的靈台。
候鳥在夕光中側翼,
一個季節就這樣悲傷地來臨,
歌唱完了它又再唱一遍,
世界消失了它也只能這樣。
㈤ 反轉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
你好,反者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一,它能夠更好的表現出。結局出乎讀者意料,讀者自然意義相生,必然會思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局,怎麼造成的?就像剛才那個故事一樣,為何佔有優勢的壞人反而輸,處於劣勢的好人反而贏,這會要讀者產生一種討論。讓你的文章更有可讀性和討論性。
二,大反轉更能突出表現主題。打個比方,很多學生寫作文,我是班裡的衛生委員,我的同桌早餐吃零食到處亂扔。被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的批評了一頓。下午的時候,上手工課,急需綠色的卡紙,結果才想起來忘帶了。我看到同桌帶了兩張,就鼓起勇氣向同桌要。沒想到同桌很大方,借給了我卡紙。這是最簡單的反轉,因為出乎了意料。和預想的不一樣,就讀下去的沖動。
所以在我們寫小說或者寫作文的時候。利用好反轉,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㈥ 在如今的輿論場上,如何定義「反轉」這個概念
定義這個概念那就是,輿論的反轉是一種沒有秩序的態度轉變現象。剛剛發生的時候,往往輿論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後來所有的網友共同支持其中一方,隨著更多信息不停的曝光時的真相被挖掘出來之後,這輿論又轉而走向了另外那一方。隨著真相一點一點的披露出來之後,也會不停的發生改變,這種現象讓人難以防範。
溫馨小提示
這種反轉是沒有任何秩序的態度轉變,其實這個詞的概念也很好理解,就是在一邊倒的情況之下。等事情的真相出現的越來越多,信息越來越全時。人們的觀念就會倒向另外一方,這種態度的改變是沒有任何前提的,也沒有任何的徵兆。其他是沒有任何規律可循的,這種反轉也是沒有辦法進行防範的。
㈦ 詩歌里的起、承、轉、合怎麼理解
起承轉合式結構,是作品的一種基本結構方法。我國清代學者劉熙載《藝概·文概》說:「起、承、轉、合四字,起者,起下也,連合亦起在內;合者,合上也,連起亦在內;中間用承用轉、皆顧兼趣合也。」
起承轉合之間 的關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這是 首尾呼應,而承與轉皆兼顧起合,這是上下勾連,一脈相承。所以四者之間 互相依存,互為作用,有著嚴密的邏輯性,體現著很強的辯證關系。
起筆宜開不宜合,或單刀直入、或啟人思考、或引人注目,變化多端,以自然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順暢為妙,承後之轉折,或一轉,或兩轉,或三轉,或四轉……迂迴曲折,愈轉愈廳,才是上乘;合即結尾,或明揭題旨,或耐人尋味,或啟人遐想,以有力取勝。
我國古律詩常運用起、承轉、合。律詩「首聯」也叫「起聯」「頷聯」承筆銜接。承筆是承接開頭、或寫景、或抒情、語氣和緩,與上聯自然銜接,不可松泛。起筆一聯只概括大概,承筆應點明題意,以開啟下文轉筆一聯。我國元人楊戩《詩法家數》說:「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此聯要接破題,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頸聯」起筆呼應,上承「頷聯」,轉折突起,陡生波瀾,有起有伏,力免平鋪直敘。楊戩《詩法家數》又說:「頸聯,或寫意、寫景、書事、用事、引證。與前聯之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轉筆有三:進一層轉,推開一層轉和反轉。
總的要求是轉筆要能與前後相呼,活潑而不板滯為佳。例如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首聯、頷聯寫安史之亂後春城敗象,頸聯運用進一層轉,實仍寫安史之亂嚴重後果尾聯結以衰老,通體呼應,和諧一致。轉筆推開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胸襟開闊,遂成千古名句。尾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文氣舒盪,活潑自然,轉筆呼應,跌宕有致、珠聯璧合。反轉是從反面著筆,前後對比,產生反差,造成奇趣。如王安石的《示長字君》。尾聯即合,方法多樣,不不一一列舉。
律詩如是,古論文亦然。蘇洵的《六國論》,全文五段:第一段總起立論,第二段正面承接,第三段六轉(既是對第二段的旁轉,又是對第一段的遠承,)第四段是輕轉——轉入綜合推理得出結論。文章末段以感嘆作結。統觀全篇,起承轉合,十分分明,自然流暢。
古詩古文之法,今人承之。省編初中語文第五冊課文馬季的相聲《成語新編》和鄧穎超同志《致張學良九十壽辰祝賀信》兩文也運用此法。
相聲《成語新編》分為四部分:「墊話」、「瓢把兒」、「正活兒」、「底」。這四個部分層次分明,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
第一部分「墊話」。「墊話」就是開場白,像小說中的「序」一樣。它的作用是引題入話,抓住觀眾。這則相聲的「墊話——。這是「起」。
第二部分:「瓢把兒」。是過渡段。它是承前接後的橋梁——承上啟下。在「墊話」中「抖」了「包袱」後,通過一問一答,提出了成語的特點,觸及了主題。
第三部分:「正活兒」是相聲的主體,在相聲整體結構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第四部分:「底」。「底」是相聲的結尾,是「正活兒」的最後一個「包袱」。往往既是故事的結局,又是對問題的最後評價。常常在笑料瀑發最強烈處結束,有強烈的喜劇效果,引人入勝。
鄧穎超同志《致張學良九十壽辰祝賀信》正文也是四段,也用此法。
第一段:表明慶賀張先生的九十壽辰。這是起。
第二段:緊承上段,高度贊美先生的歷史功績。
第三段:話題一轉,以欣喜的心情概述了海峽兩岸「長期隔絕之狀況已成過去」熱烈期待著「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大業」。
第四段:緊扣函電的宗旨,祝福先生長壽健康,並期待與他再度聚首。情真真,意切切,感人至深。
賀信僅寥寥幾百字,先對張學良的壽辰表示祝賀,進而贊頌他的歷史功績,再展望祖國的統一大業,最後深情祝福,四段文字起、承、轉、合、蟬聯而下,行文自然、親切、暢達。
起承轉合之結構也常在詞、賦、曲、散文 、小說等運用,恕不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