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解決語文學習中的「不會學」問題
學語文要找到語文學習的感覺!你的語文感覺在哪裡?什麼是感覺?接觸事物所產生的知覺。是最簡單的心理過程。什麼是語文感覺?就是接觸語文所產生的知覺,但卻是一個較復雜的心理過程。就好比一幅山水畫,有人看見詩意盎然,有的看見索然寡味。兩者的審美體驗是不一樣的。我認為語文感覺包括學語文的感覺和考語文的感覺。
學語文沒感覺,語文學不好;考語文沒感覺,語文考不好。有人學語文有感覺但考試沒感覺,所以看起來很努力但考試不理想;有人學語文沒感覺但考試有感覺,一下子成績超越哪些學語文有感覺的。如若兩者都有感覺,語文就立於不敗之地,才算真正把語文學好了。雖然每個人對語文的感覺不一樣,但我們還是可以抓住其共性,促進我們自身的發展。
語文考試的感覺需要在訓練中培養,在實踐中去體會。就如開車的老司機,實踐多了,就能駕輕就熟。俗語雲:“鞋匠之所以做得一雙好鞋,這是因為他天天修鞋。”其實,學語文的感覺與考語文的感覺並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希望同學們都能找到自己的語文感覺!
Ⅱ 目前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月考之後,班級語文考試成績非常不好,一個班級位列第七,另一個位居第十一,較以往成績,有較大下滑。
在分析試卷和學情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教學,還存在一下幾個方面,可能是導致學生成績提高較慢的原因。
1、上課時講的太多,注重了學生知識面拓展,但對於考點滲透不多,上課和考試有所脫離;
2、一部分學生書寫非常糟糕,監管不嚴,抓得不緊,導致書寫越來越差,越來越糟糕;
3、學生的課外閱讀面較窄,對很多知識不知道,沒聽過,平時練筆和寫作的機會較少,閱讀能力提高較慢;
4、文言文閱讀水平較低,大多數學生對文言文存在畏難情緒,沒有養成查閱古漢語詞典和日常積累的習慣,對文言文的解答存在較大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提出以上解決問題,提高成績的辦法:
1、上課要調整思路,每節課精講,少講,多設計學生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讓學生動起來,永遠比老師一味的講效果更好,課堂上還應該注意學生的書寫能力,讓學生以課後習題為抓手,多寫多說多練。
2、語文基礎要長抓不懈,聽寫默寫要堅持到底,課前演講和摘抄絕不放鬆,每周對摘錄要有所回顧,每天創設適當作業要學生提高練筆能力,背誦任務要嚴格落實,督促學生做好語文積累的背誦和理解,讓學生講自己喜歡的詩詞。
3、學生的閱讀面方面,要鼓勵學生多購買雜志,多講雜志上的素材和熱點,引發學生的討論和寫作慾望
4、在閱讀的輔導和解答上,注重學生審題讀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搞懂出題者的意圖和考察的能力,然後針對學生解答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和研究答案,提高組織答案語言的能力;
5、文言文,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古典名著,查閱古漢語字典,摘抄積累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可以讓學生看看聊齋志異,三國演義,平時可以給學生講課外文言文要細,重點詞語要摘抄。
Ⅲ 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實際中存在哪些問題,應怎樣解決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也只能從農村教育的實際情況來說。這幾年大部分老師都學習了新的課程標准,在課堂上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圍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課堂教學,但大多數只是流於形勢而已。從目前情況看,我認為,當前語文教學,除了教學目標定位不準,關注教材多,關注學生較少以外,主要有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形勢化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對「合作學習」的要旨不能正確理解,只是把它當作了一種課堂教學的插花點綴而已。如,把幾張課桌並在一起,同學間互相交耳,管他們在說什麼就成了「合作學習」。
2、課堂提問不當,難易無度,不能把握合作的時間
在教學中,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提問,而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想像,不加思索地隨意提問,學生張口就能喊出。要不,問題難度太大,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只好胡亂八扯,行不成完整的答案,延誤了時間,老師只好打住,轉入新的內容。如何做到恰到好處,還真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和摸索。
3、課堂中過分的激勵與表揚
學生都有顯示自己的慾望,特別是小學生。但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中,濫用激勵與表揚,不管學生說什麼都是一味地表揚,管它正確與否。學生說得好,好在哪裡?學生說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他個表揚再說。
4、提問作用缺乏啟發性
提問作用要具備啟發性,它是指通過提問能誘發學生積極思維、聯想而有所領悟的特性,它不但能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當然,並非所有的提問都具有啟發性,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才能提出高質量的有啟發性的問題,否則只能做表面文章。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表面上氣氛熱鬧活躍,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卻得不到真正的培養。總是會不自覺地提一些瑣碎的、膚淺的、甚至是無聊的問題。成了學生在課堂上不加思索的亂說、胡說現象。
我認為,為了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關鍵在於不斷開展師資培訓,使他們真正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新的課程標准,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使農村教育真正能夠向前發展。
Ⅳ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解決問題
在 教育 教學的實際生活中,能積極有效地推動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為一個小學生經後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解決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聯系實際,加強語言基礎知識教學
在教育教學的實際生活中,能積極有效地推動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為一個小學生經後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小學階段,由於社會知識和生活經歷的貧乏,以及心理、生理上的特點,在學習中往往感到語文的抽象、語言的運用和學起來枯燥無味,難以記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和他們所熟悉的 社會實踐 活動進行教學,以利於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 語文知識 ,拓展他們思維的空間。
例如,我在教學《初冬》一文時,我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座座房屋,青色的縷縷炊煙、黃綠色的樹葉、還有一遍寬闊的廣袤田野。再添上一些飄 落的樹葉、幾朵雪花等,一幅北方初冬的農村風光呈現在同學們面前。這既創設了具有特色意境,又豐富了學生們的想像,提升他們思維的想像空間。再如教學《碧江輕舟》時,講到「輕舟已過萬重山」一句時,我用彩色粉筆畫了一葉小舟 ,在萬山重中的碧江中漂流,問學生這是誰在劃這葉小舟?他此時的心境怎麼樣?通過這一過程,展現出學生的的構思與設想、抽想與拓展。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解決問題提供了積極的導向。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升了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有效指導解決問題
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方法 和策略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核心。 激發和拓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不想辦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就得不到啟發,教學效果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我在教學法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讓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解決問題、思考問題中來,拓展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可以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積極的參與,提高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小學生的生活經歷較淺,社會閱歷不深,導致認識不全面,影響其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閱讀、觀察、和審閱圖形,發展 抽象思維 的空間。表達出自己對詞、句、段、和整篇 文章 的的理解。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 拓展和鼓勵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初步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可設計一些有抽象性的思考題、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這教學活動中對學習和生活都感興趣,便樂於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技能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語文教學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從教材的來源中尋找突破
每一篇課文有每一篇課文的特點,每一個作者有不同的寫作目的,有不同獲取材料的方法和途徑,有的課文的布局謀篇甚至遣詞 造句 往往受到材料來源的限制和影響,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尋找引導的突破口。比如:《小站》,作者可能是坐車經過才發現的,而且是兩次,一次快車,一次慢車,因為文章前兩段就是寫快車經過所見的小站,三至六段則寫慢車停靠兩三分鍾所見的小站,而在短短的兩三分鍾內當然只能看到小站的表面現象,最後兩段是車開後的體會。因此,教師在教這篇課文時應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怎樣知道這個小站的?'這個小站怎麼樣?'這就很容易把握文章的結構,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我就是從這里尋找到引導的突破口的。
從文章的結構特點中尋找突破。
有的文章結構鮮明,就應該從結構上引導啟發。有三種情況:一是具有關系全文結構的過渡段課文,如《偉大的友誼》一文時,我就從承上啟下的過渡段找到突破口;如我讓學生讀第四自然段問:'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學生回答後。我又問:'文章中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恩格斯在生活上熱情地幫助馬克思?'、『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他們在共產主義的事業上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合作?'然後再問:'這兩種材料能不能倒過來安排?'、『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各寫什麼?起什麼作用'?學生思考這些問題後。基本上掌握了課文的思路。二是具有總分或總分 總結 構的課文《再見了,親人》、《林海》;三是具有明顯線索的課文,就抓住線索突破。如《一個蘋果》就抓住蘋果,《小木船》就抓住了'木船'這一線索來引導。
從文章的題目中尋找突破。
文章的題目是各種各樣的:有的以所寫的人命題,有的以所敘的事命題,有的以狀物命題,有的以文章的線索命題,有的以文章的主要內容命題,有的以文章的中心思想命題,我就抓住不同題目來尋找引導突破口,從而達到目的,如《董薦瑞捨身炸暗堡》,我先引導學生從題目中的'舍'字中找出突破口,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為什麼董存瑞要'捨身'?'不捨身'可不可以?'炸掉暗堡的後果怎樣?這樣讓學生思考理解題目後就能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又如《飛奪瀘定橋》一開始,我便讓學生通過默讀找出從哪裡到哪裡是寫『飛'?怎樣『飛'從哪裡到哪裡寫『奪'?紅軍是怎樣『奪'?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把握了文章的結構內容和中心。
解決 作文 教學表達難問題
一、抓住重點進行反復性練習
為高效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表達能力,教師應抓住作文教學的要求,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找出小學生表達難的重要因素,進行反復性的訓練。作文表達能力,即讓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師應將重點放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可從日常語言表達開始訓練,讓學生熟悉固定的語言表達方式之後,訓練小學生的公開演講能力,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讓其習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例如,在課前,教師可鼓勵學生背誦一些詩詞或者課文片段,讓其對基本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隨後,可逐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根據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設置相應的難度的公開演講,這樣做的目的是促使學生養 成語 言表達情緒的習慣,通過這樣反復性訓練,讓學生習慣這種學習方式和表達方法。之後教師應幫助學將口頭語言能力轉化為作文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讓學生根據教師提高的圖片內容進行思考,並表述自己的看法。隨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自己剛才表述的內容形成文字,從而形成寫作。以此完成從口頭表達到作文表達的過渡。同樣,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反復性訓練,讓學生在看圖寫作中找到表達自己的感覺,並使其逐漸適應這個過程,以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一些新穎的寫作訓練,開拓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提升作文表達能力。
二、加強實踐活動啟發其靈感
在進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寫作靈感是一個瞬間的思想爆發,對寫作有著重要意義。而寫作靈感的產生需要一些特定的時間,經過思考之後才會產生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教師需創新 教學方法 ,更好地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比如,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提出寫作要求,隨後讓學生自由交流。與此同時,教師可播放一段旋律優美的音樂,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交流環境。這樣能夠便於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在音樂的選擇上,教師需結合學生的需求,在反復實踐中選出效果教佳的音樂。另外,教師需加強小學生的寫作實踐訓練。比如:寫 日記 。要求學生記錄下自己每天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且在語言運用上要適當調整自己的語言;或者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現場寫作,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寫作,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些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的 邏輯思維 能力、創造力及 想像力 。這樣能使其寫作思考能力平穩提升,而且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Ⅳ 如何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常見疑難問題
問題1:太在篇章上做文章,過多過細地分析文本而忽略重點語句的教學。
對策:教師應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吃透文本的重難點,結合文本所在單元,備課時較系統地歸納出單元訓練重點,有指向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實踐性環節上設計可以更充分一些,可以讓學生通過課文,聯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來做一定的遷移,還可以和寫作指導結合得更緊密一些,這樣就使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更加充分。
比如教學六年級下冊《夾竹桃》這篇文章,有兩個出彩的地方。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幾個句子是概括地寫:「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寫夾竹桃在春、夏、秋三季的形象,老師讓學生通過概括的語句調動想像,讓學生自己來描繪想像得到的畫面,並且反復朗讀,加強感受和體驗的過程。又如幻想的一段,讓學生用模仿的句式來造句,如果能多花點力氣,多花點時間,如果老師不給學生點明,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從普通事物中發現其美妙的意趣,也是可以的。
問題2:問題的提出有的過於繁瑣,有的偏離語文。
對策:一篇文章問題不易過多,過細。應設計圍繞一個大問題逐步深入,引領學生層層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遞進似地悟出教師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善於提出好的、到位的問題。什麼樣的問題好,那要看問題解決的實質是什麼?語文的問題不能是單純的追求「非語文的(如科學常識、道德倫理、歷史地理等)」,如果產生了「非語文」的問題,允許學生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但最終的落腳點還是為語言的內容和形式服務。在問題中,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滲透的關系,相互依託。有時我們提出一些問題,學生無法解決。沖著這一點,就可以說明備課不夠充分,學生的學習底細摸得不夠清楚,或許從另個方面說明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夠深厚。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已迫在眉睫。
課堂是動態生成的,所以學生可能會出現許多意外的問題,也就是說與本課的教學無關,教師要注意掌握分寸,實在不需要解決的,教師要藝術性避開,但不要傷害學生的積極性。需要解決,又無關緊要的問題,教師要掌握火候,不要佔據大量的時間。語文課決不是什麼問題都需要解決的教學。
問題3:教學目標不清晰,導致學生閱讀的盲目性。
教師應該思考,語文有沒有引領性的問題?應該是有。其理由,語文是課程,語文教學的閱讀與我們平時自由閱讀不一樣,盡管有人呼籲閱讀的自由化,但在教育領域實現不了,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和教育人,它是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否則我們不能稱為教育。這樣來看,語文有引領性的問題,那麼什麼是引領性問題?大的方面說是課程標准強調的,小的方面說是教材編排的意圖,那麼教師建構的問題首先挖掘教材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