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清字詞障礙。 這一步驟中,包括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慾望,將學生盡快地導入課文。在初讀課文時,學生應發現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詞,藉助注釋、工具書求得新知識,也可向教師求教;教師應給予每一個學生以足夠的閱讀時間,讓每一個學生能完整地了解課文的大意,初步感受課文的內容。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意。 在學生自主預習,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和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粗讀或瀏覽課文,並就課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內容可以是字詞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對人物的評價,或者是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質疑等,這是學生初讀文章的收獲,也是學生思考和認識的起點。這一環節的教學活動不僅重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注重了學生的後續學習,引導學生在讀書時養成思考的習慣,做一個有心的讀者。 三、品讀課文,自主欣賞,理解課文內容。 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深入研讀和欣賞課文,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或感受最深的內容(或字、詞、句、段)進行朗讀,並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對於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導學生採取包括分角色朗讀在內的多種形式進行反復的誦讀,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欣賞品評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師的結論,學生精彩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應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精彩段落的誦讀又可以使學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極大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 四、研讀課文,質疑問難。加深內容理解。 在深入閱讀和分析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就課文發現和提出問題。學生既可以提出課文理解上的疑難,也可以就課文內容或寫作方面進行大膽質疑,甚至提出改寫的意見。學生的質疑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確有所疑,提出初讀課文時的疑難之處,求得班集體的幫助;二是明知故疑,提出初讀課文時自己感到有價值的問題,供師生思考;三是提出不同見解,對課文或注釋發生疑問,望能討論解決。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質疑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具備即時組織能力,將學生的眾多問題納入落實課文教學目標的軌道,圍繞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質疑為抓手,組織學生有序地研讀課文,有效地解決疑難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要輕易就下結論,或者進行簡單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合作解決,教師也可以作為學習的一員平等參與討論。這一環節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共同的討論學習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五、自讀課文,熟讀精思,深入理解賞析。 這一步驟可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或熟讀記誦,或深入賞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時遷移……這一步驟中,可以是學生的繼續「發現」,也可以是教師高屋建瓴的講解。必須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學生比前「四讀」時有更為明顯的「獲得」。 六、回讀課文,收獲評價,總結學習內容。 這是課堂教學中知識和方法的梳理與歸納,也是學生閱讀後思想認識的提高與情感的升華階段。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像原先那樣要求學生「你應該學到什麼」、「你應該記住什麼」,而要積極引導學生歸納一下自己通過閱讀學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可以是情感認識,也可以是知識的積累,還可以談在寫作上的啟示等等。我們相信,只要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學生的發現會遠比我們想像的豐富得多,而這些內容又正是我們閱讀和教學的目標之所在。 當然,以上六個步驟只是課堂教學的大致思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不同靈活處理,六個個步驟也允許交叉和滲透,如在「粗讀課文,整體感知」中也可以「質疑評價」。在「品讀課文,自主欣賞,」中也可以談收獲和進行評價
Ⅱ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
一、教師要有「讀寫結合」的理念
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以前的語文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只需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背誦的背下來就行了。但是,隨著課改的深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成為語文教師追求的目標。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寫的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能夠關注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的方法,諸如怎樣選材、組材,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遣詞造句等,要在讀的同時讀明白:這篇文章好在哪裡,我以後寫這類文章要怎樣才能寫好。這樣,讀文章就仔細認真多了。平時,我還經常提醒孩子們,你看到一篇文章,自己先想一想: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什麼?也就是學習審題。如果讓你來寫,應從何入手?讀文章的過程中,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立意謀篇的。讀完後再想想,這篇文章好在哪裡?鼓勵孩子養成一邊讀一邊提筆在手,養成讀書做筆記的好習慣。這樣琢磨咀嚼,會收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逐步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要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
讀與寫要實現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首先要利用好語文課本這個最好的載體,在語文課堂中結合教材的設計,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孩子寫話實踐提供仿寫借鑒的對象,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進而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1.讀寫結合,先從課文的仿寫做起
仿寫是寫作的一個單項訓練,扎扎實實地練好寫作基本功,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如遣詞造句,小的片段練習等,這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如我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讓同學們學習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運用總分總的寫法,圍繞一個意思,從不同方面來寫,並用上「總之」一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活躍,有的結合季節寫花兒盛開的情景,有的聯系品德課上學到的知識,從不同方面寫了祖國的變化……效果相當好。
2.讀寫結合,還應為孩子們張開想像的翅膀
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必然的。只有讓孩子在閱讀中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融入課文情感,習作中才可能會有可寫之處,更有可看之處。巴金老人曾說:「我會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更有感情。」閱讀時孩子們融入了情感,在腦海里產生了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象,產生了不同的閱讀體會、感受。孩子把閱讀的體會感受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產生了寫作的情感,這樣的作文才會別具匠心裁,獨樹一幟。如我教《漁歌子》一詞時,針對這首詞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抓住詞中描寫到的景物及色彩,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想一想還會有怎樣的美景,然後把自己想像中的情景寫下來,注意動靜結合。時值春節,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再加上平時的積累,很快,一篇篇如詩般的美景從學生筆下流淌出來。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想像,不僅發展了語言,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教師也檢測到了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情況。
三、及時地評講必不可少
讀寫結合,如果僅僅滿足於學生寫了,還差得很多。要想真正提高效率,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還要注重及時評講。評講宜及時。在學生動筆習作的時候,教師要在巡視過程中尋找寫得好的、有代表性的練筆作為範例。當大部分學生完成時,開始交流、點評。除了學生積極主動交流、點評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精心挑選出來的「作品」進行細致評講,讓學生在評講中或開闊思路,或積累語言,或學會修改……
總之,只有教師心中有「讀寫結合」的理念,定能夠想出更多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高招,學生的讀寫能力也定能在逐日的訓練中得到提升。
Ⅲ 如何有效指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這是一個講究效率的年代,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是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實施以及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但目前由於教師個人素質的差異,解讀「新課標」的能力不同,致使鑽研出來的各種「推陳出新」的絕招也令人眩目。故而,筆者在本文中將以語文教學本色與實效的結合作為切入點,略陳管見。
課改專家崔允郭博士曾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科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是語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目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中,師生的交流比較膚淺,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後指名回答。這樣,使交流局限於師生的單項交流,不夠深入,不夠全面,教師往往關注學生是否能說出自己心中的預想答案,而容易忽視學生的的表達中是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使課堂上許多精彩的生成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2、在教學活動方式、教學過程上,仍然存在著語文實踐活動不夠豐富的問題。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時容易存在走兩個極端:一是教師放任自流,教師只管提出問題,對於學生如何討論,如何合作則不管不問;二是教師收得太緊,課堂氣氛過於緊張、嚴肅,缺少合作討論的氛圍。由此,合作學習就只能流於形式,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有時候還可能影響到學習效果。
3、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聽、說、讀、寫,應該作為語文課堂上教師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或者說基本上沒有對學生朗讀指導的過程。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學生為寫作文而寫作文,將學生作文的興趣一點點的抹殺。
二、實施策略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八冊《最佳路徑》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學生熟悉和喜愛的米老鼠、唐老鴨等動畫片斷,創設情境,介紹迪斯尼樂園在世界上的影響,同時結合課文中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插圖來告訴學生,本文敘述的正是孩子們喜愛的迪斯尼樂園的有關故事,藉助多媒體優化教學情境,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方法很多,教師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選擇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最優的教學效益。
2.保證時間,提高質量
語文是一個特別的學科,需要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那麼這種自我理解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自己的閱讀。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保證好學生的閱讀時間和質量。一堂語文課不可能也不允許有較長時間安排學生自由閱讀,學校的圖書室,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但是,單單靠學生自己借閱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的,所以學校還要定時安排中午的時間向學生開放圖書室,學生閱讀時間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是學生真的去讀了嗎?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沒有,我們應該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去圖書室進行閱讀?其實,我們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許多東西,學生都可以去圖書室查閱相關的內容的。如《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三請諸葛亮的事情,學生對諸葛亮很熟悉,但是對於他的一生卻是了解很少,而在練習2里,出現的成語里,講的恰恰是諸葛亮一生的經歷,於是在上完課文後,我讓學生們去查閱諸葛亮的生平經歷。學生們去查閱後,對諸葛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再給學生上成語,學生很快就能掌握,並且能說出一些相關的故事來。這樣的閱讀,是教師引導性的閱讀,在閱讀的質量上能得到保障,並且能及時檢驗他們的所得,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值得一試的方式。
3.抓住時機,深化閱讀
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現在不少教師常常會安排一些課後小練筆,那麼,如何把這些小練筆真正落實到實處。在小練筆時,學生的思維常常停留在課文里的,寫出來的小練筆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對於學生寫的小練筆,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同時對他們不足的地方予以補充。然後再讓學生動手修改,把它當作作文來寫,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練」的作用。如《天安門廣場》中,由於部分學生對於文中出現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個介紹景物方位的小練筆,交上來後,發現個別學生介紹的地方,讓人看了不明白,於是我就讓他們進行交流,指導學生一定按照方位順序介紹景物,如《我的小房間》、《我家的客廳》等,學生的興趣來了,話也多了。說話也有條理了,經過修改他們的習作都有了很大進步。這樣不僅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學生在平時的交流中,得到了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彌補了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不足。
三、落實措施
1.精心設計教案
教師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的重點、難點,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這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這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教師要親和學生,讓學生爭做學習的小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能經常用考試、作業來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
(3)教師要妙用獎勵。獎勵具有促進作用,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取學習預期的滿足。
3、教學形式要多樣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問學問,學學問問,不學不問,哪來學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鑽的體現。學生只有自己會思,會問,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的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質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3)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想,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才能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形式多樣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4.多多反思。
有人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寫反思是何等重要。沒有反思,就沒有感悟;沒有感悟,就不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反思能彌補教學中的失誤,也能記下自己教學中的「金點子」,有利於今後的教學,有利於自己的專業水平更上一個台階。因此每位教師只有多寫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多多反思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加速器。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題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達到提高課堂教學之效。
Ⅳ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於讀書,易於作文」的真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朗讀卻收效甚微,學生讀得盲目,讀得無味,讀得「有口無心」。主要體現在:朗讀訓練沒有找准「著眼點」、朗讀情感未激發、缺乏必要的朗讀技巧指導等問題。下面就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四年級年級上冊課文《火燒雲》,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則通過寫周恩來立志的事,表達對祖國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適中、語調鏗鏘有力。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2.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古人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醞釀情感
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像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可以這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像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
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里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像、感受文本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里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Ⅳ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說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故事課來上。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總之,要想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精心設計教法,大膽創新。
閱讀過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動腦子,還要勤於動筆,這樣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Ⅵ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抓落實
一、課堂落實要從課前預習開始
對於新授課,課前鋪墊很關鍵。小學語文課中的前後兩節之間往往都有聯系,復習好上一節的學習內容往往有助於下一節的學習,這就是「溫故知新」。在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本節課的內容,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來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當然,教師也可以提問上一節的內容。但是,對上一節內容的提問不能僅僅是上一節知識的回顧,而應該多一些深化和應用,讓學生感到有梯度、有挑戰。提問不是落實的唯一方式,教師也可以用一些選擇題、填空題、回答題等代替提問,甚至可以用等級來評價學生的答題情況。
二、課堂新授如何抓好落實
課堂新授落實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教師在新授課中可採用以下三種方法來加強落實。
(一)落實方法提前准備
落實方法不是教師在課堂上臨時起意,而是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深入思考,並形成方案。落實方法無須花樣繁多,但也不能單調乏味。我常採用的方法有提問落實、巡視落實、小檢測落實、同學之間互相落實。這些方法我提前就會准備好,授課時只需按照順序來操作。當然,有時候我也會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每一種落實方法都有優點和缺點,所以落實方法要有多樣性。例如,提問落實面向的是點,而小檢測落實面向的是面。當教師想要對某個學生進行落實時,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如果想對全班學生進行集體落實,則可以用小檢測落實。
(二)加強同學之間的相互落實
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要面對幾十個學生,教師若對學生逐一落實,可能會在時間和精力上捉襟見肘。但是,讓學生之間相互落實,效果就大不相同。學生們會在相互落實中體驗到快樂,極大提升課堂效率。同學之間互相提問,相對教師提問而言,可以減少提問本身帶來的壓力。因為教師提問時,學生如果回答不好,則會擔心受到教師的批評。而同學之間相互提問,學生之間形成的壓力小得多,學生回答更容易發揮出真實水平。當然,同學之間互相提問時,教師要進行監督。
(三)課堂落實要藉助多媒體的力量
多媒體中的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既形象又直觀,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把多媒體當作落實的載體,無疑是事半功倍的。現在的多媒體功能日漸強大,對課堂情況的反饋高效、精確。例如,學生可以使用平板電腦來答題,教師可以用軟體來批閱和統計。當然,使用多媒體也有一些困難,但是使用多媒體是一種趨勢,當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教師不應該抵觸多媒體,而是應該多接觸、多使用,久而久之就會熟能生巧。
(四)知識和能力的落實同等重要
知識的落實容易量化和評價,而能力的落實則不同。所以,不少教師只注重對知識的落實,而忽視對能力的落實。對於學生而言,能力的提升更為重要,教師對學生能力的落實應更多關注。我在授課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預習和思考,回答問題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對於那些內向的學生,我會進行激勵,讓他們活躍起來。時間一久,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三、做好課堂落實的反思
無論教師事先做的准備多麼充分,課堂落實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遺憾。這些遺憾其實也是教師的寶貴財富。教師應該在課後記錄、分析、反思這些遺憾,並做好在下一輪授課中不再重復相同遺憾的准備。
課堂落實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課堂落實尤為重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只有教師主導得好,才能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所有這一切的基礎,都有待於課堂落實。落實是根基,不容小覷。
Ⅶ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與說話寫話有千萬個接觸點。教學時要慧眼識才,抓住結合點,促使學生把在課文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表達方式乃至修辭手法運用於新的語境中,並逐步仿中有創,培養運用創新能力。孩子的寫作總是先從讀書開始的,讀與寫兩者之間相互聯系 ,相互轉化 ,這就構成了讀與寫的結合。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顯然,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那麼怎樣有效地進行讀寫結合起來呢?下面就談談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幾點做法。 一,從讀入手,以讀促寫。 1、以讀促寫首先要做到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的前提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最開始我用開故事會的形式培養孩子們的讀書興趣。看到孩子們愛上了讀書,我心裡有說不出的欣慰。 大量閱讀即多讀,既指讀的篇章多,也指讀的遍數多,以至熟讀成誦。選取好的文章讀。我的四年級的學生我就建議孩子們多選取優秀的作文,短小精悍的好文章來讀。閱讀時,主要是要理解內容地讀,不死讀書;但古詩詞方面還得要求孩子們背誦了,孩子們背完我就在操行評比中讓學習委員加分,這樣孩子們自主背誦的積極性也特別高。 2、以讀促寫要教會孩子讀書的方法。 孩子們在讀的同時,老師要交給他們讀書的方法,不是看了就忘了,記性好忘性大。要指導孩子學習作者的觀察、寫作的方法。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選材、組材,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遣詞造句。要在讀的同時讀明白:這篇文章好在哪裡?我以後寫這類文章要怎樣才能寫好?這樣,讀文章就仔細認真多了。我告訴孩子們,你看到一篇文章,自己先想一想:這個題目的中心詞是什麼?也就是學習審題。如果讓你來寫,應從何入手?讀文章的過程中,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立意謀篇的。讀完後再想想,這篇文章好在哪裡?鼓勵孩子養成一邊讀一邊提筆在手,做好批註筆記的好習慣。這樣琢磨咀嚼,當會收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逐步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閱讀中要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進行寫作的練習。 讀與寫要實現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語文課本這個最好的載體,在語文課堂中結合教材的設計,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孩子寫話實踐提供仿寫借鑒的對象,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進而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1、讀寫結合,先從課文的仿寫做起。 仿寫是寫作的一個單項訓練,扎扎實實地練好寫作基本功,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如遣詞造句,小的片段練習等,這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如我教完《貓》這一課時,讓同學們學習老舍先生的寫作方法,回去觀察自家的小動物,觀察時要積極地展開聯想和想像,要把小動物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來觀察,你會怎麼寫?同時,課文中哪些好詞好句你可以舉一反三運用自如呢?孩子們回去之後就寫了《我們家的小雞》、《我們家的小狗》等作文,效果相當好。還能運用上課文中一些好句,寫得很生動。 2、讀寫結合,還應為孩子們張開想像的翅膀。 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必然的。只有讓孩子在閱讀中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融入課文情感,習作中才可能會有可寫之處,更有可看之處。巴金老人曾說:我會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更有感情。閱讀時孩子們融入了情感,在腦海里產生了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象,產生了不同的閱讀體會、感受。孩子把閱讀的體會感受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產生了寫作的情感,這樣的作文才會別具匠心裁,獨樹一幟。如我教《只有一個地球》的教學時。針對本課的特點,我找准讀寫結合的連接點,設計了一道開放性的題:同學們,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那麼可愛,又那麼易碎,我們應怎樣成為一名環保小衛士?一石掀起千層浪,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組結合課文中自然資源的浪費,制定了有關環保的建議書,有的學生用詩歌來表達,有的寫了一個小片斷,如昨天,是茂密的叢林,到處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今天,是繁華的都市,喧鬧的工地,伐木機砍斷了人與自然的紐帶樹木,也奪去了鳥兒的樂園;明天,又會怎樣?是一望無際的沙漠,臭烘烘的溪流,還是呢?通過抓住這一教學契機,不僅讓學生重溫了上學期學過的建議書的寫法,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把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3、讀寫結合,要勤練筆進行習作練習。 勤寫勤練,才能練出好的作文。只有經常動筆,反復推敲,不斷探索,才能從不會寫到會寫;從不願寫到想寫;上語文課,孩子們就准備好練習本,准備隨時練習寫句子,寫片段。多鼓勵孩子們寫日記,養成用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練習成篇的作文應根據各年段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標准》要求,有計劃地進行。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貪多、囫圇吞棗。在練習內容上,也應由簡到繁,由淺入深。低年級應側重於說話、寫話;中年級應強調較為有序的句段、語段,後再練習寫簡單的文章;高年級應致力於篇章,盡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寫作的練習方式也力求多樣,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培養孩子興趣入手。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在寫的練習過程中,及時發現閱讀中的不足,為讀引路,不斷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而讓我們的孩子更優秀更全面。以上,只要我們教師能正確引導學生多讀多寫,把讀與寫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地利用教材,發揮好每篇文章在讀寫結合中的載體作用,從而全面提高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Ⅷ 小學語文中年級階段如何落實閱讀教學
摘 要:閱讀對於學生來說是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式之一。而小學時期,正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時刻,這個時期的學生相對來說還沒有一個良好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多做引導,讓學生建立良好的語文素養。那麼,在實際操作中,作為教師要如何讓閱讀教學更有效果,還需要多做探討。接下來,本文將以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分析如何在教學中讓閱讀教學更有效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有效閱讀;語文教學
一、 引言
閱讀一直是語文教育中最為主張的一件事情。甚至有人提到,學語文,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前提,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學不好語文。語文考試考的是孩子的語感和作文能力,大量閱讀的孩子語感強,寫出的作文也更優秀。因此,現在的人們對於語文閱讀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視,但由於種種現實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於閱讀教學的部分現在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二、 小學高年級實施有效閱讀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關於學生語文方面的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把控學習的質量,還要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提升。在這種新的教學要求下,閱讀教學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小學時期作為學生認識世界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時期,從這個階段就開始進行閱讀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這對於學生之後的學習都非常有幫助的,因為有效的閱讀能拓寬了孩子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知識,使他們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識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面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孩子學得好,學得快,這種幫助不只針對語文學習,其他課程也同樣適用。而且閱讀對培養學生對外界的感知等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途徑,而作為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大量的有效閱讀對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有幫助的。
三、 小學高年級實施有效閱讀的現存問題
(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較差
在小學時期,學生相對來說在學習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因此,他們在學習時更多是依靠自己的興趣來的,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隨著智能手機電腦的普及,現在即便是小學生也已經擁有這些設備了,他們在課余時間,比起閱讀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這些電子設備上,以至於自主去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少。而且因為這些電子設備的使用,很容易讓學生的自控能力降低,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這對於小學高年級階段實施有效閱讀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師的閱讀指導工作不到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閱讀除了學生自身的問題之外,教師也在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一般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都會讓學生做提前預習,但卻很少有教師告訴學生要怎麼預習,導致最後的預習效果差強人意。而且就算有教師會在學生預習前做指導,指導的也都是一些很表面的東西,生字詞等,或者讓學生讀幾遍課文,找些相關資料這些,這些基礎的指導,只會讓學生自主閱讀停留在這些層面,並沒有經過自己深入的思考,以至於最後語文閱讀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學習效率自然就很難提高了。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學生進行預習之後,並沒有及時地做檢查,而將這個工作丟給家長,最後的結果就是家長不重視,教師不檢查,學生覺得沒有人督促,就直接忽略這個環節。而且教師沒有檢查就無法發現問題,也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那在教學中自然也不能有針對地進行教學,以至於閱讀的效果不甚理想。
Ⅸ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落實聽說讀寫的訓練
1、聽的能力的培養。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接受知識的手段,聽是說讀寫的前提。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聽的能力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排除干擾。要循序漸進、經常訓練。
2、說的能力的培養。葉聖濤把說的能力培養提高到「樞紐的地步」,認為它能帶動整個語文教學的進行,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強化說話訓練,做到讀說結合。聽說結合,看說結含,想說結合,做說結合。寫說結台,評說結合,使說的訓練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3、讀的能力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書寫、計算、觀察和表達總稱為學習技能的五把刀子。閱讀能力的高低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的關鍵。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要教會閱讀方法,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要培養閱讀速度。在訓練中,從時間上要課課有讀的訓練,從形式上要朗讀、默讀、背誦等互相交替。從質量上要注意速度、理解和記憶。
4、寫的能力的培養。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的訓練。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處理好幾個關系:①讀與寫的關系——由讀寫脫節,讀多寫少轉變為多讀多寫。以讀帶寫。以寫促讀。②寫與改的關系——不是多改少寫,而是由學生多寫。教師少改,發展到學生多寫自改,培養自改能力。命題作文與多種形式作文的關系——命題作文是一種寫作形式,不是唯一的形式。寫作訓練形式應當靈活多樣。如命題作文,非命題作文(仿寫、改寫、擴寫、續寫、整理材料寫、寫日記、寫j立用文等),分解寫作練習(寫景、寫人物外貌、寫場面、寫對話等)。
Ⅹ 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根據這個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感情,在讀中品詞賞句,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自悟自得,從而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創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一、朗讀要充分展示學生個性 如,在教學《五彩池》這篇課文時,在指導學生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狀後,我並沒有以優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讀為標准,而是啟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各自對這段文字的體會。可以是驚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兒欣賞的,等等。這樣就使得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的發揮。讀得投入,讀得愉快輕松,也讀出了更多的創新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淋漓盡致的張揚。學習語言不是一個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個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統一的感悟過程。所以,讀書並不是「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的過程,對於句子的理解、體會各不相同,讀出來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二、注重精講多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少講多讀,精講細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條原則。教師要堅定樹立「講」為「讀」服務的教學指導思想,做到「精講多讀」。認清教師的「講」是為了幫助學生疏通思想、指點迷津、撥正方向。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講,講在點子上,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通過「精講」騰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讀。以讀代講。對課文中文字淺顯、學生一讀就懂的部分,教師無需再作詳盡地講解,可以「以讀代講」。而那些易於意會卻難於言傳的句段,教師很難把它講得更傳神,就應當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情感,以此把不可言傳的感情讀出來。通過這種以讀代講的方法,促使學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讀」是閱讀教學的特徵,要把它貫穿於整個閱讀教學的始終。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以「讀」為基礎,將「讀」體現在每個教學環節中,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閱讀教學一般要做到三讀:初讀、細讀、精讀。只有將這三「讀」落實好,讓學生多讀,才能達到《大綱》提出的「正確地讀、流利地讀」這一基本要求。
三、引導讀中領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和「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如教學《火燒雲》中的一段:「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我引導學生注意閱讀的體驗:哪一個字用的好?為什麼?有的認為「紅」字用得特別好,有的認為是「火」字,有的認為是「燒」字。學生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句話,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是「燒」字。接著學生大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燒」字讓我們感覺顏色特別美;「燒」字讓我們看出火燒雲在變化;「燒」字讓我們有天空的雲從西到東移動的感覺;……這種自悟自得的閱讀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閱讀時依託語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經驗認識和想像,喚起活生生的形象,體驗到文章蘊涵的人類文化的精華、人文價值以獲取美好的感受。
四、指導自主閱讀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 每篇課文教學的內容都是極為豐富的,而教學的時間卻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選准「讀」的內容。只有選准了「讀」的內容,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品詞析句、體味情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鮮明的態度,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而選擇好了「讀」的方式,找准了語言文字情感的基調,才能與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湧起隨之而至的激情,鮮明的態度與真實的情感也才能從「讀」的聲音語調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總之,教無定法。在朗讀訓練中只有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情發於心間,又能溢於言表。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對於朗讀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讀為本」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同時,尋找朗讀指導的全新對策,也就成了現代閱讀教學急待探究的焦點。相信經過我們每位重視語文教學的老師潛心努力,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定能在學生、老師和作者這三者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