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一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的基本理念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而信息技術逐漸與語文學科進行良好整合,大量資源的投入,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樂於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語文活動中去。不僅如此,也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又為我們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當我們選擇了信息技術介入語文學科教學當中的時候,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一、 明確學科,明確目標
通過「八五」到「十一五」這么長的時間,我校全體師生的信息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教師能獨立製作flash課件、或者專題學習網站,這都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資源,為培養其語文學習素養奠定了扎實的理論以及實踐操作的基礎。但是,從實踐操作當中,我們發現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將資源僅僅是為了解決預設的教學環節當中,並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性地位。並且,教師在利用資源的時候沒有特別明確資源在此處應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在某個教學環節當中使用資源的目的是什麼?有時,一節語文課由於資源使用或者環節設計中的問題,感覺是為了用資源而用資源。所以,教師在使用資源之前首先要明確學科性以及這節課所需要達成的目標。
在語文新課程標准當中明確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這節課是語文課,應該有語文味,而其中的資源以及媒體使用是為了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並且,兒童的情感是易於被激起的,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麼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如果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於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一定能達到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信息技術無疑為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視聽覺效果。
比如,在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雨鈴鐺》一課中,教師使用了許多資源,如:ppt課件、flash課件。這些看似繁多的資源,會讓老師分不清重點。但是,上課老師合理地利用了這些資源讓學生沒有多而雜的感覺。由於教師採用的隨文識字,所以,教師首先利用ppt課件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並在電子課文上勾畫出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模仿老師給出的範例在書本上進行勾畫,並結合文本的內容進行理解。在生字中,「鈴」字是要求書寫的,並且這個字的筆順與筆畫最容易出錯,所以,老師利用flash課件,演示了這個字的筆順與筆畫,讓學生跟著書空,加深學生的印象。
所以,只要我們明確了學科以及本課目標後,我們就能很好地使用資源,不會給人以「為用而用」的感覺。
二、 尊重學生,共建資源
新課程標準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這點不僅僅是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更需要在整體教學流程中體現,即從准備——行課——反饋等等都可讓學生全程參與。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准備上課資源是一件「費時費工」的事情。也許之前用了大量的時間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而課堂上的使用僅僅只需要幾分鍾。這就造成了老師的「投入」與「產出」比例嚴重失調。並且,老師習慣了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讓學生勾出生詞、讀熟課文等等。可是每個學生預習的效果如何,老師就不能一一檢查到。這樣的作業,效率就不高,很可能變成一種形式。而讓學生參與到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減輕了老師准備時的負擔,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吃透」教材與學生中。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渴望從多方面去主動獲取學習信息,並且在教學流程中地位是與老師平等的,應該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而非僅僅是聆聽老師「教誨」的從屬地位。並且,學生思維方式與老師的思維方式不同,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也與老師不同,老師不能完全預設到學生的想法。
比如,在《只有一個地球》當中,老師與學生一起收集了些與「地球」相關的資料,預設讓學生了解地球、愛護地球等等。但是,在上課過程當中,學生舉起手中的資料向老師提出了異議:他認為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不準確,因為從他查的相關資料顯示,也許在廣袤無垠的宇宙當中存在著與地球環境相類似的星球。我們應該了解地球,愛護地球,但我們也不能放棄對於外太空的探索,為人類找到第二個家園。學生的問題一提出,得到了老師與同學充分的肯定。其實,這個也是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但學生主動參與到資源的查找當中。這個過程不僅僅需要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 靈活運用,注重生成
當我們手中擁有了大量的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則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首先,我們資源的使用是為了強調教學重點,降低教學難點的難度,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老師講授的內容。其次,課堂當中的資源是靜態的,但是學生思維是動態的,老師就需要具有靈活運用資源,掌握課堂動態平衡的能力。第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注重收集課堂臨時生成的資源。
如,在講授「漢字的演變」時,老師事前將各個時期的漢字圖片存入電子互動式白板當中。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中國漢字是表義的文字,並且漢字的演變是由圖形文字逐漸演變為我們現在的方塊字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由於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並且他們的思維是以形象為主,抽象思維為輔。僅僅是從文字或者語言的表述上,很難讓學生了解這個演變的過程,很難讓學生理解為什麼「河」的偏旁是「三點水」。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不能預設學生會以怎樣的方式、順序來提出相關問題,所以,利用了互動式白板這個媒體資源,交互性」強的特點,隨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變抽象為形象,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再如,在教授《春》這課時,由於生活在城市裡的學生對於很多春天的景色並不了解,老師同樣准備了許多春天相關圖片,幫助學生體會、感悟。不僅如此,老師利用互動式白板這個媒體資源,教會學生進行批註。在最後拓展環節,老師讓學生仿寫「春天像,_」,學生在前面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寫出了許多具有他們特點的,優美的句子。這些資源就是課堂當中臨時生成的,為了不讓這么珍貴的資源流失,教師則利用互動式白板的保存功能,將有這些好的句子板書在白板上,最後利用軟體保存上傳到我們的資源庫中。
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如果遇到學生不懂,老師之前也沒有設計到的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及時利用教室里的電腦,在互聯網上進行查詢。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及時解決,不將問題留在課後,擴大課堂的容量,拓寬學生信息的來源,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源的能力。
通過老師的靈活應用,不僅幫助學生更高效地突破了重、難點,不僅使課堂容量增大,更讓珍貴的資源得以保存。
四、 激勵評價,促進成長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展示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書的世界》當中,老師利用flash技術製作了一個分類的游戲,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其中,97%的學生正確完成測試游戲,只有3%的學生存在一定問題。而老師通過鼓勵,讓這3%的學生反復訓練,最後也順利完成。在這反復訓練過程中,學生並沒有出現煩躁的情緒,反而興趣盎然,很快就掌握了。同樣是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得到效果完全不同,其原因則在於老師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方式,符合現代學生的心理,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特別是在黨「十七」大以後,國家大力提倡減輕學生負擔。而所謂的「負擔」則是學生不喜歡的重復的作業或者練習,如果我們換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鞏固我們的教學,那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還會覺得學習是一種負擔嗎?
因此,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資源,不僅可以減輕老師准備的負擔,還能鍛煉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源的能力,逐漸轉變過去「教」與「學」的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只要我們合理利用好課堂教學資源,便能為學生創造出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切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使他們能在愉快的環境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在這樣的學習中,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更好提高課堂效率。
B.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有效應用
目前,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入教育領域,微課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以視頻為呈現方式,二是凸顯微課的「微」。「微」是微課的靈魂:①教學內容含量小,每集只針對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具體問題;②微課視頻時間短,一般在3~8分鍾;③微課視頻形式生動活潑,趣味性強,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④微課切入課題迅速,講授線索清晰,總結收尾快捷。而語文學科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微課的應用有其特定的模式與要求。
● 語文學科應用微課的可能性及優勢
1.可能性
首先,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語文微課必將受到歡迎,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其次,語文教師無論是在全國、區域還是在學校內部,都有相當的規模,這使得合作建立微課資源庫,共享微課資源成為可能。再次,語文是既具工具性也具人文性的一門核心課程,兩方面都要求課內、課外的有效配合,微課在這兩個大的領域都可發揮積極作用和影響。最後,從歷史和現實來看,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具有較強的應用基礎。
2.優勢
首先,語文是一門主要靠積累和感悟得以提升和發展的學科,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相對不是太大,並且藝術性、趣味性較其他學科突出,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其次,語文用到的文本、聲音、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料易於在網上查找,這些是微課茁壯成長的沃土。再次,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一般較高,錄制微課時不需要再另外找人錄音,相對更方便、快捷,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功底扎實,在配備字幕時也會更准確、精當,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優勢。
● 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筆者認為,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應用方式如下圖:
1.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微課由於其主題明確、內容短小簡明、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學生自主語文學習。具體可分為三種:①課前預習性了解學習(如微課「木蘭詩」――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71047),可基本熟悉、理解要點,不懂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課堂上重點關注、提出問題;②課後釋疑解惑,對上課沒有弄明白的地方,尋求相關知識點微課的幫助,相當於尋求課後輔導,解決個別問題;③課外拓展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自主學習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語言、文學、寫作知識(如微課「例談中考記敘文構思六法」――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12796),這給一些有興趣、有餘力的學生以發展空間,以彌補課堂大眾化教學的不足。課外自主微課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語文教師課外輔導的作用,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課內展示內容
由於微課製作簡便,並且可以共享,便於規劃組織形成微課資源庫。教師上課時可以適當應用,通過微課對知識點做基礎介紹,然後再進行縱深延展教學(如微課「反問句與設問句的區別」――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83282&from=dasai);也可拓展,通過微課引入相關延伸領域,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如微課「月亮在中國古典詩歌里的意象」――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48264);亦可通過微課引入趣味性語文題材,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微課「奇妙的對聯」――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63334)。
微課不同於傳統的課件,因為在設計時已融入了講解,相對可獨立實現教學。當然,教師在課上使用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播放時(或暫停)做適當補充、解釋。
3.滲透於語文實踐活動
微課可作為方案說明、素材等應用於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比如,網路徵文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比賽的方案可以在文本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布微課形式的視頻短片,類似廣告片一樣發動學生積極參與,也可展示一些往屆比賽過程的花絮,增強比賽的吸引力。對於實踐活動、比賽中的關鍵知識點、方法、要求等也可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了解。比賽結束,也可通過微課記錄活動過程的亮點,展示成果,進一步深化活動的影響。
4.用於教研交流
傳統的語文教研一般通過公開課、說課、集體備課等形式開展教研討論,這些都非常有效,是教研的主要形式,但這些都要經過精心的組織,耗費大量的精力,有時還會流於形式,而藉助微課開展教研,可通過製作好的微課,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雖然現場播放只有幾分鍾,但也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以微課為媒介開展教研交流相對於傳統教研來說更加便捷,並且既可現場開展,也可通過網路打破時空進行。
● 語文教師微課應用模式
主要存在三種模式:第一種自製,教師自主錄制,自己在教學中(課堂或課下)應用。第二種「拿來」,網上搜集優秀微課,如中國微課(http://dasai.cnweike.cn/),也可由學校購買一些優質的商業性微課資源。第三種合作,校內或區域內,甚至由國家層面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開發微課,形成完備的語文學科微課資源庫,然後開放給教師、學生共享使用。第一種是起步階段,也是微課技術、理念普及的基礎,在第一種模式的基礎上,可發展第二、第三種模式,第三種模式將是發展應用的一個主流方向。因為,教學的一個關鍵特徵是針對性,由於各類、各地的學生情況不同,「拿來」、買來的都不一定適用、好用,只有參與合作開發,集體共享,才更加適合,也利於應用。特別是同地區、同類學校間的合作,由於組織便利、教材統一、學生情況相似,非常有推進價值,目前在廣東順德等一些地市已經開展,值得推廣。
微課關注於單個知識點和技能點,一門課程這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為數是不多的,一般課程不過幾百到一兩千個,通過組織團隊,很容易就能製作出通用性極強、符合行業規范的微課,有了這些微課,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 應用前景展望
微信、微博、微電影……這是一個「微時代」,微課是技術進步與教學發展的完美結合,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符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和發展需求,也符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現有硬體、軟體環境和基礎,其應用和深入一定會進一步解放學生的學習,解放教師的智慧,促進語文教學的新一輪改革與發展。
C. 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小學語文學習特徵和微課
注意力是小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培養良好的注意力對於發展小學生的智能和個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是非常重要的。由於小學生注意的根本特點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有意注意正在發展,但沒有完善,因此對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要從無意注意的規律入手,逐漸發展其有意注意的各種品質。因此在小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如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如微課的應用等)積極排除可能分散兒童注意的因素。由於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以及智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從本質上認識事物和掌握概念,他們所掌握的絕大部分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難以區分事物的本質和非本質屬性,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較多地應用「具體實例」和「直觀特徵」形式,這樣小學生容易掌握那些對於他們來說相對復雜的內容,有利於逐步提高小學生思維過程中的各種能力,啟發他們自覺組織自己的智力活動。所以老師在語文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小學生注意力、思維的特徵決定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特徵,隨著時代的發展,涌現了很多高科技,那麼我們的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微課教學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將一些復雜抽象的內容具體形象化,以
直觀形式給學生呈現,這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微課教學設計的原則
通過分析小學語文學習的特徵,在進行微課設計時,要把目標與內容緊密相連,學習目標要單一、具體、明確,會使學習者產生聚焦的學習體驗,從而看出微課與傳統的整節課和現有的網路課程的不同,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微原則。「微」是微課最顯著的特徵,也是區別與其他課程的最本質特徵,所以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微」原則。「微」具體表現在體積小、時間短和選題小三個方面。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微課是為學習者服務的,所以衡量微課效果的指標是學習者的最終學習體驗。在微課設計過程中選擇的課程內容和各項資源的組織都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在選擇內容方面,首先要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明確學習者需要的是什麼,並且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徵。那麼在學習資源的組織上,要始終以學習者為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主體性,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D. 如何將微課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微課是什麼以及微課怎麼做四個方面向全體老師詮釋了什麼是翻轉課堂和微課,並通過微課的案例,讓老師們對微課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准確的認識。 老師在《怎樣分辨b d p q》這節課中,以PPT+錄音旁白,輔以手型的方式為我們進行了拼音教學的展示;高婕老師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中,以PPT錄頻的方法製作的微課,給我們展示了一堂生動、活潑、有趣的語文課;年輕的譚雪老師執教的五年級語文《慈母情深》則給我們帶來了滿滿的感動。課堂結束後與會進教師進行了交流點評,教師們積極參與互動交流,並爭相提出「微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互相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微課時間短、教學要求高,課堂教學更能凸顯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
E.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程
(一)課前導入
「萬事貴乎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雖然不能說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但能影響整堂課的氛圍。一次語文課上,學習的課文是林海音的《竊讀記》。教師利用微課程介紹作者,簡潔的文字配上圖畫及音樂,一下子讓孩子們進入了作者的生活年代,使學生對老北京的生活有了濃厚的興趣,對老北京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整節課因為有了微課程作鋪墊,營造了良好的場景,學生體悟得相當好。我們也不得不重新定位微課程在課堂上的作用。又如學習《晏子使楚》,可以從外交家談起,先利用微課程講周恩來機智應對的外交故事,再轉回課文,古代也有言辭犀利、機智過人的外交家,引出晏子。
(二)解決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為學生的作文水平難以提高而頭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出現很多低技術水平的錯誤,明明是自己或者同學可以修改的,卻一直保持到最後由教師批改。他們不願意和同學交換修改,自己修改的激情也不高。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給學生播放這樣一則視頻《四色筆》:視頻中的學生准備了黑、綠、藍三支筆:自己寫作文用黑色筆,同伴修改使用綠色筆,自己再修改時則使用藍色筆,最後,教師使用紅色筆點評或批改。因為字跡的顏色不同,所以能清楚地看到學生互動的過程,也能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過程。同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與同學的合作,也習慣了互相修改作文,學生作文的水平會在不斷的自我修改與互相修改中提高。
(三)拓展延伸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所以,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行反饋,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開闊視野。
F. 小學語文微型課怎麼上
微型課,顧名思義,就是比正常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的課。上好一節微型課,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把微型課的特點和課題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
一、微型課的特點
微型課的教學內容集中,一般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內容的某一個方面。它不在乎教學環節的完整性,但整體上仍應該包括引入課題、內容講授和總結三個步驟。
微型課教學時間有限,一節微型課正常在15分鍾到20分鍾之間。
微型課一般沒有學生參與,只是面對評委授課。上課的具體過程和常規課堂教學一樣,老師在講台上把預設的教學過程進行展示,包括問題的提出、課堂活動的安排、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等過程都要呈現。由於沒有學生,老師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提出問題或安排後,假設學生已經完成的情況下,繼續展示下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答疑或活動的時間在微型課中可以大大節省下來。
二、微型課與說課的區別
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課和說課等同起來。
「微型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微型課實質上就是一節課,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而「說課」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是在告訴大家准備怎麼上,為什麼這么上。
三、上好微型課的基本要求
1. 切入課題要迅速。由於微型課時間短,切入課題必須迅速。可以設置一個題目或問題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
2. 講授線索要清晰。在微型課的講授中,要盡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著重進行主幹知識的講解與剖析,或精要講授,或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 教師預演要得體。在微型課中,學生活動被省略之後,教師的講解水平倍受評委的關注。教師語言在要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同時,更應做到准確,邏輯性強,簡單明了。
4. 課堂板書要簡約。板書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課中,部分板書可以提前准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5. 課後小結要快捷。在微型課的結尾,一定要有小結,用二三分鍾的時間對一節課的教學進行歸納和總結,是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於完整。微型課的小結,不在於長而在於精,在注重總結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
四、要處理好三對矛盾
1. 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
在微型課的作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提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簡歷在估計基礎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要由專家評委做出判斷。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2. 要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
微型課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限,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處,尤為重要。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須的。只不過在微型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也許會造成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結果。
3. 要處理好「快」與「慢」的矛盾
要准確把握教學的節奏,快慢適當。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部分,要慢、穩而准。非重點的部分,可以一帶而過。
總而言之,上好一節微型課,需要把握微型的特點,弄清微型課與說課的區別,加上標準的語音,得體的教態、漂亮的板書、對教材的准確把握、對教法的恰當選用等,就能上好一節微型課。
G.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使用微課
所謂微課,是指基於一定的教學思想,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一般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理解、題型精講、小結拓展,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下面,筆者就結合具體課例,談談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有效突破朗讀指導上的難點
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語文課程標准》也對各學段的朗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想讀正確、讀標准,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掃清字詞障礙,有時還需要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方面的知識。
例如,四年級(下)《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蘊藏了「啊」字的變調知識。課文第2、3自然段中的「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中一共用了六個「啊」字。於是,如何讀好句尾的「啊」,就成為教師在朗讀指導時的重點和難點。
此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以「啊」的變調知識為內容的微課。在短短的視頻里,教師可講解「啊」字與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的六種關系,使學生理解「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時,讀音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的微課適合放在課前預習環節。課堂上,教師只需通過聆聽學生的朗讀,稍加點撥就可輕易糾正他們不正確的發音。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突破了朗讀指導上的難題,也省去了教師煩瑣的課堂講解,更為學生自主獨立的學習提供了開放而自由的空間。
二、有效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正確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順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七顆鑽石》中,讓學生正確掌握和書寫「咽」「唾」「沫」幾個字是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可把字的書寫過程製作成動畫,並配以適當的解說對生字的特點以及書寫時應注意的細節進行強調,還可溫馨地提示學生寫字的基本姿勢,要頭正、肩平、背直,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當學生掌握了這些要領,再書寫時教師可一邊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坐姿,一邊用紅筆給他們打分。
三、有效拓展課本內外的知識銜接
二年級(上)「語文園地二」講到了用部首查字典的知識,這是工具書的使用技能教學,屬於教學重點。但二年級教材中卻並沒有提及音序查字法。那麼,可不可以製作一節關於音序查字法的微課呢?當然可以。設計思路可從學生寫日記時遇到的不會寫的字入手,分步介紹這個字在字典中的音序、音節和檢索頁,從而使學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步驟。
這種微課可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教師在課堂上檢查學習效果,不僅省時高效,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晏子使楚》是學生喜歡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晏子與楚王鬥智斗勇的故事,展現了晏子的智慧和勇氣。教學中,有學生質疑:晏子從入楚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為何不掉頭回國?這次出使楚國用意何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說明學生進行了深度思考。那麼,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裡呢?通過查找資料,教師可製作這樣的微課——《晏子為何使楚》。微課中,教師可模仿評書大師單田芳老師的語氣,講述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這樣,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晏子使楚的必要性了。
這樣的微課不僅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深受學生喜愛。
五、有效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傳統課文。教學結束時,有學生質疑:文中寫爬山虎腳的樣子時,有這樣兩句話:一句是「細絲像蝸牛的觸角」;一句是「圖畫上蛟龍的爪子」。為什麼同樣的腳,卻用了不同的比喻呢?圍繞這個問題,教師和學生展開了討論。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當爬山虎的腳剛長出來時,顏色嫩紅較軟,作用是尋牆立足,與蝸牛的觸角顏色、硬度、作用相似,所以葉老給此時爬山虎的腳設喻非常貼切;當腳巴住牆後,顏色變灰、粘性十足、腳力牢固,可與蛟龍的爪子媲美,因此後一個比喻也非常生動形象。為此,教師也可製作一節以深度研讀文本的微課——《葉聖陶先生比喻句之妙》。這節微課是師生合作學習探究的結果,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名家寫作時語言運用的准確與生動,也給學生的習作奠定了准確運用詞語的思想根基。
由此可見,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程的開發上重視微課,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結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時機,使學生真正走進微課的學習,真正實現微課的「翻轉作用」,促進和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H. 怎麼上好小學語文微型課
(1)切入課題要新穎迅速
由於微型課要求時間的短少,必須要求切入課題要迅速,同時還能吸引學生,所以對切入課題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設置一個題目引入課題;可以從以前的基本內容引入課題;可以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引入課題;也可以開門見山進入課題,或設置一個疑問,懸念等等進入課題。
切入題目的方法是靈活的,切入題目的途徑是多樣的,但不管採用那種方法,那個途徑,都要求切入題目的方法、途徑引人注目,力求新穎的同時;更要求與題目的關聯緊湊,迅速切題,這是進入課題的一個必須遵循的原則,因為我們要把較多的時間分配給內容的講授。(哈爾威船長的導語)
(2)講授線索要明亮醒目
盡管說所有的課都要求講授線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課的講授中,更要求盡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顯露出來的是內容的主幹,剪掉的是可有可無的舉例、證明這些側枝旁葉。
為了講授重點內容,往往需要羅列論據,那麼在羅列論據時就要求精而簡,為此在選擇論據時要做充分的考慮,在准備的較多的論據中進行精選,力求論據的充分,准確,不會引發新的疑問。加上巧妙啟發,或積極引導,力爭在有限時間內圓滿完成課題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3)收尾要快捷
一節課的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內容要點的歸納、指出和強調,目的使得講授內容的進一步突出。好的總結可以對講授的內容起到提綱攜領的作用,可以加深學生所學內容的印象,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好的總結往往給一節優質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可以使一節課上升到一個新的檔次,給人一種舒坦的感覺,使人回味無窮。
在微型課的小結中,因為前面的重點內容的講授佔用了較多的時間,此處的要求不在於長而在於精,必須是在完全總結內容的同時注重學科方法的總結,更要求總結方法的快捷,表現為乾脆利落。用二三分鍾時間對本節微型課的教學內容加以言簡意賅的歸納和總結,使微型課的課堂結構趨於完整。
(4)板書要精簡清晰
板書是一個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體現。板書的作用是展示授課人講述內容的要點,幫助聽課人掌握所聽內容的要點。好的板書有猶如一幅精緻明麗的山水畫,要能看出整個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教學程序,能給聽課者一個完整、直觀的效果。
板書不宜太多,太多表現為累贅,會沖淡板書對內容要點的提示作用;也不宜太少,太少往往會使板書表達不清。微型課也要講究板書,部分板書可以提前准備到紙板上,以掛圖的形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展示在恰當的位置,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無論如何,板書都要做到精心設計,要精練、完整、美觀,且使得要點突出,線索清晰為原則。
(5)力求創新,亮點耀眼。
如果平鋪直敘,就顯得沒有亮點,不容易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微型課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亮點。這個亮點可以是深入淺出的講授,可以是細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誦,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課堂結構,可以是准確生動的教學語言等等,微型課教學有了自己獨特的亮點,就能提升微型課的水準。
(8)如何讓微課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擴展閱讀:
微型課現存問題:
1、把微型課當做說課。在短短的15分鍾內,只是敘說自己的教學設計,說教學的目標是什麼,內容是什麼,教學方法是什麼,准備怎樣怎樣上,就是不具體、實際地上這一節簡短的微型課。
2、不會取捨教學內容,沒有重點。微型課的課題,有些是很具體的一個問題,有些可能只是一篇課文的題目。許多老師,抓不住重點,講得面面俱到,在簡短的時間內,好像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講到了,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沒有講清楚。
3、虛擬師生雙向互動,課堂虛假。有不少老師,為了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不管課堂沒有學生的實際,還要故意虛擬一些師生互動活動,如學生的討論,回答問題等等,給人一種非常虛假的感覺,同時也浪費了非常有效的時間。但也不可一敘到底,使課堂變為教師的「獨角戲」。
4、答辯抓不住要點,回答散亂。許多老師在回答評委的提問時,往往抓不住問題的要害,要麼只是在問題的周圍繞圈子,要麼是答非所問,要麼純粹是胡亂作答,再加之口語表達不夠流暢,嚴重影響了答辯的水平。
I. 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語文教師微課應用模式主要存在三種模式:第一種自製,教師自主錄制,自己在教學中(課堂或課下)應用。第二種「拿來」,網上搜集優秀微課,也可由學校購買一些優質的商業性微課資源。第三種合作,校內或區域內,甚至由國家層面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開發微課,形成完備的語文學科微課資源庫,然後開放給教師、學生共享使用。第一種是起步階段,也是微課技術、理念普及的基礎,在第一種模式的基礎上,可發展第二、第三種模式,第三種模式將是發展應用的一個主流方向。因為,教學的一個關鍵特徵是針對性,由於各類、各地的學生情況不同,「拿來」、買來的都不一定適用、好用,只有參與合作開發,集體共享,才更加適合,也利於應用。特別是同地區、同類學校間的合作,由於組織便利、教材統一、學生情況相似,非常有推進價值,目前在廣東順德等一些地市已經開展,值得推廣。微課關注於單個知識點和技能點,一門課程這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為數是不多的,一般課程不過幾百到一兩千個,通過組織團隊,很容易就能製作出通用性極強、符合行業規范的微課,有了這些微課,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J.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一、微課教學應注重「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主體性
微課教學主張以學生為主,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功底。所以,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課前筆者就安排了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地球的相關資料,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
在課堂上,設計好導語,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隨之播放有關宇宙、地球的短視頻,並提出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在觀看影片的同時積極開動大腦,主動思考,探尋短視頻中包含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播放完視頻後,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再對他們的答案進行點評和指導,引導學生們逐步靠近文章的主旨大意,明白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但是目前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地球,守衛我們的家園。
此外,由於微課教學既指記錄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展開的精彩的教與學的相關活動視頻,又指為了使學生更了解某個知識點或實現某個教學環節而播放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
所以,它不僅僅是在線視頻教學,還可以突破課堂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內外都可以利用這些視頻資源,隨時隨地進行知識的鞏固。在反復播放視頻的過程中,學生更易於突破疑難點,牢記知識點,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
微課教學作為新型教學方式,多是以5~8分鍾的短視頻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媒體化。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前,筆者就上網查找了大量相關資料,搜索大量有關地球的影像資料,借鑒網路平台中出色的微課教學視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在課堂上,首先運用多媒體設施播放了《地球媽媽》這首歌,然後將搜集的影像資料放映出來,將地球的形象展示在學生們面前,沖破時空的局限,變想像為形象,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使得教學變得靈活多變,地球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浩瀚的宇宙不再虛無縹緲,生態破壞不再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問題。它們都變得具體可感,我們可以看到那個在轉動著的藍白相交的球體,可以看到星辰璀璨的星際,可以看到生態失衡後河水泛濫、大地龜裂的情景。
視頻將文章主題思想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深深地刻進學生們的腦海中。
三、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思維的發散性
微課教學是屬於點撥式的教學,它的功能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發散思維是科學思維中一種重要的思維類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方式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只有一個地球》的微課教學過程中,在播放視頻的前後,筆者緊扣一個教學點——「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例如,「地球的外表是怎樣的?」「文章用哪些說明方法描寫地球?」「地球貢獻出自己的資源後得到的是怎樣的回報?」學生們結合觀影後的感受展開聯想,拓展思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進行了回答。
筆者再從學生答案中篩選出有價值的觀點進行闡述,鞏固文章的知識點。這樣的點撥式教學拋開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
不僅如此,微課教學也很講究培養教師的發散性思維。由於教師處於主導性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樹立創新意識,積極學習新鮮事物。
在與他人交流、借鑒出色微課視頻的同時,能夠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因地制宜地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視頻和點撥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環境。
四、微課教學應注重教學氛圍的互動性
課堂教學強調教學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有充分的互動性,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對話的過程中,才能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精神、情感得到相互的交融,從而有利於知識的傳遞。由於微課教學打破了時空的局限,更使得這種互動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互動范圍包括了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
1.師與師。微課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一個指的就是記錄了教學的實際情景。當下微課教學的盛行,在各大教學網路平台中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微課教學視頻。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借鑒這些出色成果。
2.師與生。微課教學不同於傳統教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起到的是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點撥式的啟發。傳統教學中的「正確答案」「答案」消失了,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發言中,看到各種各樣的閃光點,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也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這樣就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3.生與生。在微課的教學過程中,點撥式的教學促進了教學的開放性,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補充自己知識點的缺失。此外,微課教學視頻的流動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之間可以在課余時間里觀看視頻自主學習,交換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