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
由於受知識本位教育觀的導向和現實高考壓力的影響,我們過分地側重於一種"技能"訓練,想方設法地訓練學生盡可能多的得到些分數,因此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話。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語文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發掘這種不同,激發學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個千篇一律的統一答案。我們應該把語文的課堂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
課外閱讀很多時候都是在課外和家裡完成,這就需要家長給予配合。老師應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時機,向家長介紹學生課外閱讀的整體趨勢和個體情況,再針對家長文化素質較低的情況,教給家長督促幫助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讓課外閱讀發揮最大的功效。
2.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途徑
2.1增加閱讀量。一方面,教師通過多加閱讀和課本有關的背景資料,靈活設計課堂教學,以便能及時地解決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提高自身授課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的范圍和視野,逐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2.2教師要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學生進入高中階段以後,其閱讀范圍和水平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這也意味著教師課堂之外的工作量要隨之增加。教師在認真備課之時,除了需要有大量的閱讀作為積累,還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及相關的活動,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閱讀水平,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駕馭課堂,進而發揮教師在閱讀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使閱讀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2.3激活教學過程。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再局限於傳統的"閱讀――做題――講解"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激活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激活教學模式,激活教學內容,建立一個有效的閱讀效果評價機制等三方面的內容。在激活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可以靈活使用探究性閱讀、拓展式閱讀、興趣式閱讀等方法來增加閱讀的樂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要加強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和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將大家對閱讀的認識盡力轉化成有價值的教學問題,在設置閱讀問題時要有新意,幫助學生發散自身的思維。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離不開一個有效的閱讀教學效果評價機制的建立。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時,教師不僅要從教學大綱的要求出發,還應當拿捏好閱讀材料對學生水平的要求,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培養其創新能力,並鼓勵學生進一步挖掘閱讀材料中更深的寓意。
閱讀是體現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高中語文閱讀同樣也肩負著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和文學素養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難免存在不少問題,僅靠以上一些建議肯定是不夠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離不開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的改變,這些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只有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充分重視閱讀,共同努力,才能使得閱讀教學水平有質的飛躍,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使學生的文學素養更上一層樓。
3.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激發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的課業是很繁重的,如果只是機械地將一些課外內容強行塞入他們手中,只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引起他們的反感,要使學生的閱讀從被迫消極轉向主動積極,就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組織與指導,使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3.1要配合教學,選擇讀物。學期或年度的推薦,一定要根據課外閱讀計劃,配合教材的學習,認真審慎地選取高品位、高質量的讀物,開列一個比較適量的系統的清單。重點要推薦一些中外名著,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3.2要傳授方法,培養習慣。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必須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切實截決"怎麼讀"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的方法和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傳授方法要指導學生在具體運用時要不拘一格,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運用。
3.3要組織交流,檢查督促。在課外閱讀中組織好學生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間的互相影響產生的作用有時比教師指導更大。另外,交流活動還能激發興趣,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教師應分階段地開展一些活動:召開讀書報告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開展讀書筆記展覽評比;舉行讀書知識比賽;舉行朗讀或快速閱讀比賽;舉辦手抄報、演講會、網上作文比賽等等。組織這些活動要有計劃,認真實施,才有效果。
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不管採取的是什麼方法,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哪怕一點點,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閱讀興趣會大大增加,聽說讀寫能力也會全面得到提高,從而形成了課外閱讀的良性循環。
總之, 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教無定法,豐富學生閱讀內容,改革閱讀教學的方法,多方位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B. 如何搞好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
課外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那麼,如何在新課改中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效率呢? 一、營造閱讀氛圍 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並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而有一部分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
C. 怎樣提高高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力
(一)增加課堂閱讀量
教師可以針對性的選擇一些閱讀材料,例如:時事政治、國家新聞、小說、哲理性文章等,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做一些關於閱讀方面的題,再由老師講解答案,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這方面的能力如何,學生再針對自己錯誤的題再進行自行理解,是時間不夠導致的錯誤?還是對關鍵信息的掌握不正確?這主要培養學生快速閱讀以及對重要信息的提取掌握。經過長時間的課堂訓練,學生對這方面能力也有所了解。想要在課堂閱讀中有較高的效率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1.閱讀時要專心致志。2.看到長篇的文章心裡不能浮躁。3.要有相對安靜的環境。4.要規定一定的時間。
(二)加強對學生課後閱讀管理
對於我們教師來講,課堂的時間是寶貴的,除了要用一部分課堂時間講解閱讀,也需要用其他的課堂時間講解一些別的東西。所以僅僅靠課堂時間來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肯定不夠的,我們應加強學生課後閱讀管理。例如,布置關於閱讀的課後作業,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學生也可以對老師上課講解的不懂的知識進行課後消化,不懂再去問教師,這樣可以節省很多課堂時間,當然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製力。
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我們教師除了要管理性的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之外,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同樣重要。學生如果對閱讀不感興趣,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得再精彩也是沒有多大的作用。相反,如果學生很喜歡閱讀,老師也不用管理太多,他們自己就會去閱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開展各類有關閱讀的活動
學校可以多組織類似讀書節這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例如:詩詞大會,成語峰會,愛閱讀的學生們就可以參加這樣的活動,使自己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現,讓他們知道閱讀是有許多好處的。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的同時也營造閱讀了的氛圍,全校都在閱讀,不愛閱讀的學生們受其感染,漸漸的也會對閱讀產生興趣。
(二)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對於學生來說,高中生活是忙碌的,因為他們需要面對高考,高考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個分水嶺,所以大多數高中老師側重對課本的解析,往往忽略了對課外閱讀的培養,學生每天學習枯燥無味重復相同的課本,可能就不會對閱讀感興趣。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去看看課外書,特別是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書。
(三)學校鼓勵,獎勵學生閱讀
獎勵一般對學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對於愛閱讀的同學來說,有了學校的鼓勵,他們會閱讀越來越多的作品,對於不愛閱讀的同學來說,學校的鼓勵再加上獎勵也會多少去閱讀書籍。
三、進行開放式授課
中國式的教育,老師站在講台上講課,學生認真做好筆記,這樣的課堂很枯燥,學生們被動的聽老師講課文,閱讀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開發,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開放式授課。
(一)討論式
教師拋出問題,由學生們自行閱讀課文找出答案,與同學討論。在這樣的討論式學習中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他們在互相交流,碰撞中交換彼此的觀點,提高了他們在閱讀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們也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們對閱讀興趣的培養。
(二)自學式
教師把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自行學習課文,再由各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台講解課文,讓小組之間形成競爭,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自行閱讀課文的能力。
開放式的授課不同於中國傳統式的教育,這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順應時代的要求,它不僅有利於學生們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對時代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現在中國也注重對高中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高考中加入關於快速閱讀和迅速掌握關鍵信息類的題,還有閱讀理解等。從學習,工作,社會,國家方面看來,閱讀在我們生活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從培養閱讀興趣加強學生閱讀管理為主要方面,再加上開放式授課為輔佐。教師在培養高中生閱讀能力方面起著引導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加強自身對閱讀能力的培養,再去指導學生,所以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講文章授課,教學生們閱讀,更應該是注重對學生們能力的培養。
D. 怎樣提高高中語文閱讀
1.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發掘這種不同,激發學生的感悟力,而不是只求一個千篇一律的統一答案。我們應該把語文的課堂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
課外閱讀很多時候都是在課外和家裡完成,這就需要家長給予配合。老師應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時機,向家長介紹學生課外閱讀的整體趨勢和個體情況,再針對家長文化素質較低的情況,教給家長督促幫助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讓課外閱讀發揮最大的功效。
2.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途徑
2.1增加閱讀量。一方面,教師通過多加閱讀和課本有關的背景資料,靈活設計課堂教學,以便能及時地解決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提高自身授課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的范圍和視野,逐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2.2教師要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學生進入高中階段以後,其閱讀范圍和水平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這也意味著教師課堂之外的工作量要隨之增加。教師在認真備課之時,除了需要有大量的閱讀作為積累,還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及相關的活動,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閱讀水平,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駕馭課堂,進而發揮教師在閱讀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使閱讀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2.3激活教學過程。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再局限於傳統的"閱讀――做題――講解"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激活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激活教學模式,激活教學內容,建立一個有效的閱讀效果評價機制等三方面的內容。在激活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可以靈活使用探究性閱讀、拓展式閱讀、興趣式閱讀等方法來增加閱讀的樂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要加強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和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將大家對閱讀的認識盡力轉化成有價值的教學問題,在設置閱讀問題時要有新意,幫助學生發散自身的思維。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離不開一個有效的閱讀教學效果評價機制的建立。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效果時,教師不僅要從教學大綱的要求出發,還應當拿捏好閱讀材料對學生水平的要求,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培養其創新能力,並鼓勵學生進一步挖掘閱讀材料中更深的寓意。
閱讀是體現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高中語文閱讀同樣也肩負著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和文學素養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要加強對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難免存在不少問題,僅靠以上一些建議肯定是不夠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離不開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的改變,這些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只有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充分重視閱讀,共同努力,才能使得閱讀教學水平有質的飛躍,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使學生的文學素養更上一層樓。
3.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激發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的課業是很繁重的,如果只是機械地將一些課外內容強行塞入他們手中,只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引起他們的反感,要使學生的閱讀從被迫消極轉向主動積極,就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組織與指導,使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3.1要配合教學,選擇讀物。學期或年度的推薦,一定要根據課外閱讀計劃,配合教材的學習,認真審慎地選取高品位、高質量的讀物,開列一個比較適量的系統的清單。重點要推薦一些中外名著,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3.2要傳授方法,培養習慣。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必須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切實截決"怎麼讀"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的方法和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傳授方法要指導學生在具體運用時要不拘一格,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運用。
3.3要組織交流,檢查督促。在課外閱讀中組織好學生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間的互相影響產生的作用有時比教師指導更大。另外,交流活動還能激發興趣,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教師應分階段地開展一些活動:召開讀書報告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開展讀書筆記展覽評比;舉行讀書知識比賽;舉行朗讀或快速閱讀比賽;舉辦手抄報、演講會、網上作文比賽等等。組織這些活動要有計劃,認真實施,才有效果。 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不管採取的是什麼方法,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哪怕一點點,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閱讀興趣會大大增加,聽說讀寫能力也會全面得到提高,從而形成了課外閱讀的良性循環。
總之, 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教無定法,豐富學生閱讀內容,改革閱讀教學的方法,多方位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E. 高中課外閱讀教學經驗分享
導語:閱讀能增長見識、拓展心智、豐富心靈,為此,教師在學識淵博的基礎上,必須是個情感豐富和生活體驗豐富的人。課堂之小,教師沒有良好的統籌能力,學生在其中只能學到關於文字的基礎性的帶著技術性的知識。沒有體味到文字所攜帶的美妙,不會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所以在閱讀這個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師必須打開學生們心靈的天窗,閃亮他們的眼睛,讓他們手中小小的船在學海中揚起生動的風帆。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的全新閱讀教學理念。不難看出,新課標視野下的閱讀教學不僅是一種“對話式”的閱讀教學,更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實質上提倡輕教重導的教學原則,學生居於主體地位,應該勇於敢於對文本進行探討、交流、對話。同時,教師居於主導地位,應該鼓勵、引導學生對閱讀中的困惑、疑慮進行深入的交換、鑒賞和品析。
一、課外閱讀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個人一直認為:語文課程的特點應該是豐富的人文性而非科學性,它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世界而不是簡單的智力和純粹的技能。學生對語文文本的反應應該是個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單一化。但長期以來受高考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人們不能從根本上給予充分的認識和嚴肅的對待,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應試操作上,相反對課外閱讀給予無情的撲殺和殲滅。當下的語文訓練是完全脫離生命體驗和現實人生的應試技能訓練,而事實上語文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讀書和思考、體驗和感悟的能力,教師的任務就是積極主動參與進來,與學生一起閱讀、探討和交流。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打開學生人文心靈的鑰匙。一個人在中學時代讀了哪些書、又是怎麼讀的,註定要影響他的一生,他的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他的文化胸襟和審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礎上發生發展起來的。因此,中學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讀書人,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上一層文化的色彩和詩性的光輝。
二、傳統課外閱讀教學的誤區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習慣於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總試圖“通過少數經典範文的反復嚼爛,讓學生舉一反三,讀懂天下所有文章”。抽象意義上的課外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文山題海中跋涉,使課外閱讀一直難以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傳統的課外閱讀的終極目的彷彿“只有多讀才能寫得好”“讀是為了寫”,不難看出這明顯是將“閱讀”放在了寫作的附庸地位。在我們的課外閱讀教學中,功利主義、急功近利的現象較嚴重,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閱讀本身擁有的重要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不但不能成為寫作的附庸,反而有著比寫作更重要的地位。閱讀擴展著我們的心智和精神世界,培養著我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在人類社會進入到信息時代的今天,每一個人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寫作水平,但卻應有過硬的閱讀能力。不會閱讀的人,不但無法勝任任何工作,恐怕連最起碼的生活都會有問題。
三、重新審視課外閱讀
1、課外閱讀的視角定位
應該說,語文學習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課外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課外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課外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像力和思考創造力,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
2、課外閱讀的角色定位
課外閱讀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課外閱讀意識,就會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適時創設一種專題課外閱讀的情境,強化學生自我意識。在傳統課外閱讀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家長的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課外閱讀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過程。課外閱讀活動要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力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查找資料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並不重要。這種課外閱讀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表現在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有利於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3、課外閱讀的空間定位
課外閱讀呈開放學習態勢,滲透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家庭,滲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正因為這種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開放性的課外閱讀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社會化、生活化的活動將成為課外閱讀活動空間的新內容。學生一旦沖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熱情,用他們拓寬的大視野去審視海闊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顧琳琅滿目的書海,去體驗復雜而有序的生活真諦。這樣逼真的、多元的、開放的課外閱讀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閱讀情境、角色、任務中展開學習,變狹小的課堂為廣闊的交際場所,使課外閱讀不再是孤立絕緣的操作,而變成活生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從而培養能力,提升素養。
四、課外閱讀教學的初探
1、更新閱讀理念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聽講更重要。正如呂叔湘先生聽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自己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我個人常常發現,一些學生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有了較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條件充實了課餘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外閱讀,更新閱讀理念,堅持課外閱讀。事實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都擁有一些屬於自己的課外讀物,對老師介紹的書籍更是如飢似渴,還喜歡刨根問底地探究文章主旨,並養成與同學交流閱讀心得、探討閱讀技巧、分享閱讀樂趣。因此,我個人認為:課內閱讀固然重要,課外閱讀同樣不容忽視。
2、傳授閱讀方法
大量的實踐證實:擁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發揮運用天賦的潛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很有可能阻礙潛能的發揮。讀書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確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讀書不惜千里求名師指點,歷代科學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學法,就是因為這個道理。可以說,沒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課外閱讀習慣的老師,是不善教學的老師。因此,我慢慢意識到:自己第一個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並讓學生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使之成為書迷。蘇霍姆林斯基也反復強調:必須教會人閱讀,誰不善於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某些學生循規蹈矩、勤勤懇懇,對老師的要求總能井井有條,一絲不苟地完成,可謂品學兼優。但要他單獨面對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時,卻呆若木雞,束手無策。他們只滿足於對知識的機械理解,從不想到用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的應用。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發展。學生在學習感到困惑時,他就越需要多閱讀。閱讀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因此,授人以魚倒不如授之以漁。
3、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直接的動力和最好的老師。只要嘗到閱讀的甜頭,他們就會不約而同、意氣風發地主動閱讀。當然,學生閱讀興趣有顯著層次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讀物性質有密切關系。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慾,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盡可能把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起來。因此,我要求學生實行課外閱讀周計劃,堅持每天都閱讀並記載自己的閱讀心得,字數、質量等不做具體的規定,只要有感而發均可。同時我每周舉辦讀書報告會、作品討論會等,讓學生分享閱讀樂趣,交流閱讀成果,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日益勃發。當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於要求合情合理,學生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
4、養成閱讀習慣
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興趣的培養,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堅持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時均寫好閱讀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習慣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閱讀效果。平時有意識無意識引導他們意識到閱讀是個人的事,而且是個人的終生大事。當然,每周的閱讀探討、交流、對話豐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實了單調的學習生活。學生由於感到閱讀有樂趣,漸漸意識到課外閱讀在他們的學習中的能動作用,是他們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強求責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主動去擴大閱讀面,拓寬知識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心智,從而自身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5、指導學會交流
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慢慢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要取得一定的成果,還須良師的啟蒙和與益友的探討。並且告訴學生在閱讀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疑惑,我都鼓勵學生虛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因此,我每周都花一節課組織學生舉行作品討論及閱讀經驗交流會,指導他們與別人交流閱讀的心得和感受,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樣,學生便更積極主動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交流和思考。
6、合理利用資源
除了傳統的書本閱讀外,我盡量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例如多媒體放映、報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銀屏,像老舍的《茶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我指導學生將文本閱讀與觀看影視結合起來。觀看影視可採取集中觀看與自由觀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電影、電視和網路等現代傳媒工具。事後組織影評徵文、座談等活動,以鞏固其效果。通過觀看影視,學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內容,吸收原著的精華,從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閱讀是學生拓寬視野、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同時也是收獲審美體驗和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但是不少高中生受自身認識的膚淺和外界事物的干擾等影響,不能承受閱讀之重,閱讀視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失。教師在諸多無形壓力下,其閱讀教學的指導方向也出現了一些困境。
教學理念的滯後性和功利性
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圍繞聽說讀寫來展開的,但不少教師將其簡單、機械地理解為“只有多讀才能寫得好”“讀是為了寫”,顯然潛意識將閱讀定位成寫作的附庸品。當下的信息時代,作為個體的學生將來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寫作水準,但卻應具備過硬的閱讀能力。不會閱讀僅會寫作的人,恐怕生存將異常的艱難。事實上,閱讀不但不能成為寫作的附庸,反而應該有著比寫作更重要的地位。閱讀不僅擴展學生當下的知識視野,更重要的是構建著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家園,為未來的人生打好扎實的精神底子。
其實,上述閱讀教學理念有著明顯的滯後性,而這種滯後性的背後有著赤裸裸的功利性。這種捨本逐末、急功近利的理念瞄準的是目前短期利益,至於學生未來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構建則暫且擱淺。不少教師渴望在短期內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得分能力提升到理想的境界,主觀願望可以理解,客觀效果卻未必理想。殊不知,閱讀需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並非一朝一夕立竿見影。
教學實踐的技能化和填鴨式
語文閱讀的特點應該側重豐富的人文性,它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精神家園和心靈世界,而不是簡單的智力和純粹的技能。但長期以來受高考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不少教師不能從根本上給予充分的認識和嚴肅的對待,習慣於用理性肢解和閹割人文性很強的閱讀文本,用條分縷析禁錮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把學生訓練成缺乏人性和人格的應試機器。一篇篇美不勝收的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甚至被拆卸成枯燥的字詞句的文字游戲。毫不誇張地說,當下的閱讀訓練是完全脫離學生情感體驗和現實人生的應試技能訓練。
與此同時,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言堂”,將自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強加給學生,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和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產生了閱讀和解讀的惰性。這種填鴨式的主觀解讀嚴重掩蓋了學生獨立的思考力和創造力,使閱讀一直難以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
怎樣改變這種狀況?
(1)更新理念,營造氛圍。
教師要讓閱讀呈現開放式、對話式、個性化的狀態,必然突破原有閱讀教學的封閉狀態,為學生營造一種動態、自由、主動、多元的閱讀氛圍。學生一旦沖破空間的桎梏,就如魚得水,如鳥歸林,會煥發出滿腔熱情,用他們拓寬的視野去體味生活、感悟人生。這種多元的、開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懷著信念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地游弋,從而培養興趣、塑造人格、提升素養。
(2)摒棄功利,注重積累。
閱讀實踐類似農民種地,但求耕耘,少問收獲。應該說,閱讀與做其他事情一樣都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目前對學生閱讀教學來說,不應是“深挖洞”,更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同時,閱讀之後不宜安排訓練題,讓學生們能夠以一種毫無功利的心態去閱讀,領會其中最直接、最單純的內容。
重視閱讀過程而相對地看輕結論,引導學生展開過程,並以言語的介入作動力不斷地深入,就一定能使學生既得到多方面的營養,又使閱讀能力不斷提高,以適應個體和社會的需要。教師可創設一種類似專題科學探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現、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造力。這種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這種創設專題情境的閱讀活動更關心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3)淡化技能,培養心智。
閱讀教學的重心應是在閱讀文本中點燃學生的感知想像力和思考創造力,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閱讀也講求方法技巧,但應更關注培養能力,特別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學生閱讀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而不是在閱讀中去記住閱讀文本分幾段、有什麼樣的中心思想、有哪些寫作特點等結論。即淡化偏重形式的分析式操作,多強調進行領悟式閱讀。
(4)適當指導,加強對話。
閱讀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別強調自主意識,是因為觀念意識是指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基礎,只讓學生懂得答案、技巧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通過學生的大量閱讀來認識體驗,而答案的本身並不重要。這種閱讀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不是不管,而是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教師適時適當指導,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教師的閱讀教學主要任務應該是積極主動參與,與學生一起閱讀、探討和交流,營造互動式、對話式的氛圍。
F. 淺析如何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學實踐中,需注意指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方式多記、多讀、多練、多積累。
關鍵詞 訓練語言 閱讀理解 能力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中考語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題目,且所佔分值比較高,它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所以,要提高中考語文成績,就必須對學生加強閱讀訓練,提高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只有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才能在中考中應答自如,立於不敗之地。閱讀是一個綜合的內化過程,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行為習慣對閱讀效果至關重要。該閱讀是增長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語文學習的三點經驗:閱讀能力的培養靠「讀」,文章靠「寫」,還應「背誦」。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為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學生多記,擴大詞彙量
詞彙量在語文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礎,更是一切寫作的基礎。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句子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單位正是詞和訓片語,如不掌握詞彙,就無法讀懂文章,更別提寫作了。為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我注意讓學生平時多背多記,為培養學生興趣,還開展了課外閱讀小組、課堂朗誦比賽、成語故事大賽等系列活動,把讀書放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地有趣的活動中進行,更能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二、引導學生多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讀有所得,讀有所悟,不讀怎能有所得,怎會有所悟。閱讀理解能力要注意通過大量的精讀和泛讀來逐步提高。精讀,即仔細地讀。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師不是來講書的,尤其不是來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話,把白話翻成另外一種白話的,他的任務在指導學生的精讀,見不到處給他們點明,容易忽略處給他們指出,需要參政比較處給他們提示。當然遇到實在搞不明白處,還是給他們講解。」課文教學就是精讀,目的是掌握語言『知識,訓練語言基本技能,掌握文章結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因此,在提倡學生多讀的同時,我還要求他們做好讀書筆記,定時檢查,讓班內的學生互相交流讀書心得,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 悉心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的讀書方法
1、瀏覽法。瀏覽就是粗略地讀、快速地讀,瀏覽法適用於上義所說的泛讀。
2、跳讀法。指的是讀一篇文章、一本書或一張報紙的時候,有必要地進行選擇性閱讀。這種方法重在「為我所用」,而且又能保證學牛的閱讀量。
3、精讀法。「精讀」與第一種方法的「瀏覽」相對,也是上文所提到的精讀所適用的方法,就是對所選好的書或者其他讀物反復地讀、仔細地讀、動腦筋地讀,要對所閱讀的材料有深刻的理解,並且掌握其思想內容以及表達方法,進而對它進行分析、評論,從而達到能夠舉一反三,再舉一反三的理解程度。
4、猜讀法。就是拿到書或是其它的讀物時,看到名稱先猜想一下書或材料的內容、結構等,這樣的猜讀重在節約時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四、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五、讓學生多做閱讀理解練習題,幫助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技巧
我特別注意發揮閱讀理解練習題和閱讀理解測試題的作用,在不斷的聯系中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近年來,存不同程度的測試中,閱讀理解部分所佔的分值越來越高,不僅是在閱讀上要求高了,「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我們閱讀文章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
綜上所述,閱讀理解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言活動,我認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去有意識的培養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讓學生按照正確的方法、方式去多記、多讀、多練、多積累;以貼近學生生活、喜聞樂見、難易適度為原則,讓他們在閱讀中充分感受到愉悅;讀後『F確引導他們寫讀書筆記,探討讀書心得。長此以往,就一定會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G. 如何提高高中生語文閱讀興趣
提高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一要做到堅持做閱讀理解,如果能夠做到每天至少練習一篇閱讀那就更好了。做完之後與參考案作比較:有哪些點是你沒想到的?又有哪些點是得不夠准確的?不要看了案之後只是「哦,原來是這樣」就過了,一定要學會分析你為什麼沒上來,比如審錯題意、閱讀抓取關鍵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二是要堅持課內外閱讀,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大多得益於課外閱讀。要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課內的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據課內閱讀進行延伸,因為文章,包括閱讀理解都會有來源說明。人選書不好選,但書選書就容易多了,你讀的書越多,你就越知道怎麼選。
對於學生來講,平時課業也較多,想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相對也是有難度的。所以對於課外閱讀,建議學生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閱讀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H. 中學語文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語文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實用性學科, 在國民教育領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因此,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探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外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立足於閱讀教學, 用大量的閱讀教學時間來幫助學生積累語文學習經驗與知識。但是,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大多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 且學生進行閱讀的題材大多選自課內閱讀,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在課堂上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恰恰彌補了課內閱讀教學的不足, 有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原則
高中語文教師若想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課外閱讀教學效率與質量, 首先, 應在制定課堂教學計劃與教研目標時徹底突破以往傳統灌輸式閱讀思維模式的枷鎖, 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整合, 在對課內閱讀進行仔細研究與研讀的基礎上, 用課外閱讀對課內閱讀題材進行延伸與拓展, 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例如, 在講解《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時, 由於部分高中生不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容, 所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邯鄲學步》《刻舟求劍》等故事情節較強的文言文, 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語感與學習積極性。其次,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遵循經典性原則, 在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上要盡可能選擇那些經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讀物, 真正實現課外閱讀教學的教育價值。最後, 高中課外閱讀教學還要遵循可發展性原則, 在課外讀物的選擇與應用上, 立足學生的發展視角, 選擇一些符合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外閱讀材料, 提高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策略
1. 教師發揮引導示範作用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 其行為習慣與價值理念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 若想有效提高課外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教師首先要實現自我完善, 積極發揮引導示範作用。
第一, 教師要緊隨時代潮流, 在思想上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培養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在向學生闡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時, 切忌採用批評命令式的教導, 而應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 用自身的知識素養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此同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積極發揮引導者的作用, 當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遇到難題時, 要及時引導, 使學生充分理解閱讀的內容, 而非硬性地知識灌輸。
第二,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 其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閱讀素養, 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與精神的雙向交流。要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感興趣的讀物, 來增加師生間的互動頻率, 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進而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例如, 在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前赤壁》相關的課外讀物時, 可以事先對文章寫作的人物背景和時代背景進行簡要介紹, 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思考, 隨後將《前赤壁》與《赤壁》進行對比教學, 以此提高課外閱讀的教學效率。
第三,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時,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現階段大多數高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時, 課堂閱讀效率與閱讀效果較差, 因此, 如何利用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首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閱讀教材的種類進行篩選, 加強朗讀訓練, 提高高中生的閱讀效率。例如, 在講解《蘭亭集序》時, 可以讓學生大聲地朗讀文章中的優美詩句, 學生只有在大聲朗讀中才能對文章中的優美詩句有深入的理解, 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情感與韻味。與此同時,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詩句進行摘抄,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其次, 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和效率。例如,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優選閱讀, 通過對《巴黎聖母院》《邊城》等經典文章進行節選性閱讀, 讓學生體會作品的博大精深。此外, 教師還可以進行計劃閱讀, 避免學生盲目地選擇文章。比如, 教師可以對學生每月閱讀書籍的數量和題材類別進行指導和規定, 減輕學生的閱讀壓力。
第四, 在閱讀文章的選擇方面要遵循科學性和經典性原則。首先,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有利於提高閱讀效率的環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場所不應僅局限於語文課堂, 還可以延伸到家庭, 教師要將課堂閱讀教學與家庭閱讀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比如, 可以通過在班級張貼名人字畫、優秀文章等方式, 為班級同學營造溫馨活躍的閱讀學習氛圍;也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家長閱讀交流會、家訪等形式與家長之間進行有效交流與溝通。其次,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牢牢把握經典名著閱讀的標准。現階段大多數高中生都沒有理清經典名著的范圍, 這就要求教師先把握經典名著的范圍與標准, 隨後對學生進行經典名著的閱讀指導, 採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閱讀模式。例如, 在講解《水滸傳》這篇文章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等情節進行是非判斷, 進行取捨性吸收。
2. 構建完善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
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 要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與評價, 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的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性較強的閱讀, 它不受閱讀環境、閱讀場所、閱讀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因此, 學校應根據社會的閱讀需求與自身的發展情況, 構建完備的閱讀評價體系。與此同時, 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 課外閱讀具有引導性和特殊性, 若想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就不能採用生搬硬套的教學評價方式, 而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的閱讀過程層面, 並注重學生的個體閱讀差異。通過良好課外閱讀評價機制的建立, 積極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其次, 在構建課外閱讀評價體系時, 要將評價主體由教師的個人行為擴展到評價群體的共同行為。通常來說, 評價主體是由了解學生閱讀行為、閱讀速度、閱讀習慣的教師、學生、家長共同構成的, 將其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可以使課外閱讀評價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行為。
綜上所述, 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教學有效整合, 對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社會主義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不僅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必由之路, 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師生關系的必由之路。
I. 怎樣正確進行課外閱讀
怎樣正確進行課外閱讀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我整理了正確進行課外閱讀的相關信息如下,希望對各位網友有所幫助。
1、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極為有限,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有限的閱讀時間,顯得尤為重要。讀什麼書,什麼時間讀;零碎的時間讀什麼,整塊的時間讀什麼;文學名著什麼時間讀,報刊雜志什麼時間讀;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制定長計劃,是為了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短安排,是為了適應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有了閱讀計劃,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引導學生投入真情實感。
讀書時,能否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是能不能讀好書的關鍵。因為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學生從認知入手,藉助形象,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像,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並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由情感驅動,引導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物我兩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過來也可以深化認識。
3、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閱讀過程中,對於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可讓學生進行圈圈點點,完成讀書筆記。筆記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彙」、「我最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計的廣告語」等欄目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鑒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積累運用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J. 高中語文讀本有哪些閱讀方法
" 要學好高中語文,必須要以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基礎,這一點,沒有人懷疑了。但是高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比如學生不知道讀什麼書。相當一部分學 生只讀雜志,甚至只讀各種所謂的優秀作文選。閱讀面窄,語文知識和能力單一,不適應高考和社會生活的需要。為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了一套《語文讀本》, 與高中語文教材同步使用,由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這套《語文讀本》每學期一冊,每冊約40萬字。內容豐富,文體多樣,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文學性、可讀 性。但是由於高中語文課時較少,教材教學任務重,教師對《語文讀本》指導時間少,學生不知道怎樣閱讀《語文讀本》,不重視《語文讀本》的閱讀,甚至將其束 之高閣,枉費了語文專家們的一片苦心。本文想就如何閱讀《語文讀本》談些方法,供學生參考。
一、「遷移式」閱讀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些例子」。對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我們老師一般都能做到精講,學生對這些「例子」也搞懂了。正像學數理化一樣,「例題」 搞懂了,需要找「習題」來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學語文也要有「習題」。那麼,語文科我們到哪裡去找「習題」最方便呢?《語文讀本》上的很多文章就可以作為 「習題」,我們可以根據老師在分析「例題」時用的方法,自己去獨立閱讀與「例題」類似的文章。比如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是中國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上課 時我們就要特別注意老師分析詩歌的方法,課文上完後,自己在《語文讀本》中找《地球,我的母親》、《太陽吟》、《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詩來讀,看能不能 准確把握詩歌的情思和意味,能不能快速找到解讀時詩歌的鑰匙等等。
這種閱讀方法至少有兩大好處:第一、省去了另外找資料來進行 訓練的麻煩,就近取材、信手拈來,既完成了《語文讀本》的學習,又方便及時地訓練了教材要求的能力;第二、「例題」與「練習」的近距離結合,「得法於課 內,得益於課外」,以課文為例子和依憑,以《語文讀本》為訓練材料,鞏固知識,形成能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相信你很快會發現,語文學科的學習,也會有 「吹糠見米」之效果。
二、「摘錄式」閱讀
《語文讀本》上的有些文章,所寫內容難以理解,語言表達隱 晦,行文方式不熟悉,一句話,讀不懂。遇到這樣的文章,你大可不必灰心喪氣。我們今天的知識積累、人生經驗及其有限,有的文章一時讀不懂,是很正常的事, 陶淵明讀書還有「不求甚解」的時候呢!對讀不懂的文章,建議同學們採用「摘錄式」的`方法,即摘錄文中你認為「有意思」的句子。如高一冊《語文讀本》中有篇 文章《一片樹葉》選自《世界文學精品大展》,作者是日本作家、畫家,文中貫穿的高深的美學思想對我們未學過美學的高中學生來說很難理解,但文中諸如「即使 在最平凡的風景之中,人們也應當找到與自己的心靈息息相關的地方來」這樣的句子是不是很有意味呢?我們將其摘錄在自己的閱讀筆記中,每隔一段時間品味品 味,也許,你會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悟出其妙處。
艱深難懂的文章,往往妙句連篇,精警句子不少。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趣味和嗜好,摘錄一些句子,這對於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文學情趣,以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等都有極大的好處。
三、「點評式」閱讀
一代偉人,讀書破萬卷。他有個習慣,讀書必點評,哪怕是借來的書。有一次,他的兒媳邵華從朋友處借來一本《茶花女》,看到後,愛不釋手,很快 就讀完了全書,催邵華將書還了。邵華看到書上到處是圈圈點點,很是為難。還朋友書時怕同學責怪,等朋友接過書後轉身就跑。其實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邵華 的擔心有些多餘,她的朋友得到的是一代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圈點過的書,這樣的《茶花女》全世界絕無僅有,留到今天已是一本極珍貴的文物。
《語文讀本》我們人手一冊,不是借別人的,完全可以放心圈點。好文章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我們如果用心去讀,你就會在作者引領下 進入其思想和感情世界,或扼腕嘆息,或拊掌而笑,或注目沉思,甚或擊節而歌。你只要進入了文本,就會情不自禁,有話要說,要把閱讀的情感軌跡留在書上。此 時,你不妨在書上圈圈畫畫,指指點點,或用符號,或用文字。這樣的閱讀方法肯定有事半功倍之效,能真正讀懂、讀透作品,甚至達到「二度創作」的高境界。
點評閱讀破萬卷。同學們試著用「點評試」閱讀朱自清的《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余秋雨的《垂釣》、梁實秋的《雅室小品》等文章,你會體會到這種方法的魅力。
四、「編題式」閱讀
中央電視台有個名牌欄目《開心辭典》,王小丫開心的考別人,那感覺真好。欄目名為《開心辭典》,其實最開心的是小丫,被考的人一點也不開心。看著那種絞盡 腦汁狀,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有些難過。我們從小學讀到高中,大小考試歷經幾十次甚至上百次,基本上是被人考,自己極少考過別人,更別說自己編題了。進入 高中了,我們可以不時的考考別人,嘗嘗「開心」是什麼滋味!
《語文讀本》上的文章,諸如張志公的《怎樣過語文關》、餘光中的《我 的國文啟蒙》、朱德熙的《談談寫作》都極類似高考中的現代文閱讀材料,都適合「編題」。怎麼編呢?想想平時語文老師是怎麼「為難」我們的,無外乎就是文章 中的字詞的讀音、意義,句子的理解,文意的理解等。按這些知識點編成若干題,賦上分值。怎麼考呢?當然不能考自己,那太沒意思了。考同桌!讓同桌做做,在 規定時間做完,然後給他(她)改,公布分數。其中樂趣,自是無窮,開心不是小丫和語文老師的專利,你也可過把開心癮。一篇文章,你要編出一套較科學的題, 就必須精讀。題編出來了,也就達到了閱讀的目的。這就是我說的「編題式」閱讀法。
另外,還可以在語文老師指導下,同學們自選《語文讀本》中感興趣的文章上講台「學」老師講課,其他同學評評講得怎樣。或者組織演講、朗誦比賽等等。
《語文讀本》的閱讀,方法多多,因人而異,因文而異,因班而異。只要我們開動腦筋,進行創造性思考,《語文讀本》不但學得完,而且學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