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道語文達人收費嗎
青春嘩嘩而來,嘩嘩而去。歲月的輪回,一轉眼變到了。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小孩,少年,青年,老人……那是人生的一個個階梯,也代表了一次次的成長,一次次的學會,一次次的看透。
快樂是人人都渴望的心情,但他們都不知道,其實他們都擁有,沒有快樂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快樂對於成長是不可缺少的催生劑,也只有快樂能充實一個人的成長。如果說一個人沒有煩惱只有快樂,那我可以說那不是真正的快樂。就像有黑就有白,有黑暗就有光明一樣。快樂和煩惱是2個靈魂,只有當一個靈魂照撤另一個靈魂的時候,才能真正飛升到那唯一的美好。
成長中的快樂——你是否錯過……
⑵ 語文達人進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黃昏。莊稼漢們收拾一身粗細傢伙,吆喝牛隻,各自分途。有酒蟲搔喉的,徑往市集上酒旗招搖的店裡鑽,狠狠灌一碗再說,這必是個有不平之事的,倒不如那頭拴在木墩上仍原地踏步的水枯牛穩重、牛若有不平之事,嚼草反反芻芻,也就咽下了;人的不平事,一碗烈酒灌個六竅生煙,倒頭睡去才算擺平了。趕牛回家,莊子里遠遠近近狗吠。
隔桌上,那人掌碗仰酒,一臉虯髯,布衣風塵,全不理會適才四面八方沽酒人的粗言細語,彷彿酒店裡的人影聲浪,都是他過往的短刃長槍、此時在他眼前又搬弄一回罷了)他睜眼與閉目無異,喝酒與飲水相同。那僕僕風沙掩蓋著的面目,又與純然無知的孩童相似,彷彿世事都是多此一同,他喝酒,喝眼前的酒;過去與未來,只是前吞,後咽。
前庭上,拴牛的人嘟嘟囔囔解繩,那牛啟動老蹄經過一匹瘦馬,馬不仰首,彷彿牛隻是一道薄風)擲銀出門,頭也不回,想必是個異鄉客。鞭馬,揚塵,想必他的人生只是不斷尋找驛站,給馬一抱枯草,給自己一碗酒。牽牛的莊稼漢應該陷入牛欄再次拴牛了吧!土地與庄舍是他一生的疑問與解答;家裡的婦人與幼兒,是他一生的煩惱與歡樂。每日嘟囔著著新的、舊的是非恩怨,他左耳進右耳出,回幾句或什麼都甭搭理打個酒嗝,捻燈睡去,也就天下太平。 莊稼,總是會從地上長出來的;婦人,總是會在枕邊躺朗下的;幼兒,總是會養大的。
策馬的異鄉人呢?
哪一位姑娘,是他最後託付的女子?哪一畝田,是他最後的解答?
他是得了又失去的人,還是從來未得到,尋找分內的人?
若他得過完好的卻失散了了,有什仟么比無盡的飄回泊更能保存那一份完好呢?若他未得,有什麼比無盡的流浪更能印證一無所有的清白呢?
當他穿過老樹枯藤的林子,他知道那是鴉鵲淆的路,若他踏過小橋流水,他知道那是莊稼人家的路。
他的路在西風的袍袖中,在夕陽的咽喉里。
⑶ 有道語文達人為什麼下架了
盈利模式不太足。用心的作品因為沒有大眾賞識繼而沒有收入來源就會再也不開張。其實,人也一樣吧,多少有才華的人。
⑷ 有道語文達人數據異常什麼意思
從字面里寫,你說的這個有道語文達人應該是一個app或者是平台,所謂數據異常,就是說這個app或者是平台的數據出現了異常不可信了。
⑸ 請求達人幫忙斷句,這是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中的句子不知咋讀
好像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 曲曲環環/路
丁丁東東/泉 高高下下/樹
⑹ 語文達人進,請教一個字的讀音
lu第四聲。是箭袋的意思
⑺ 有道語文達人聽讀不了怎麼辦
需要聯網才行。還不行就卸載重裝這個軟體
⑻ 我們班的語文達人不少於400字
他,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歡聲笑語;他,總會變著花樣搞出一些古怪的小玩意兒;他,聰明能幹,卻又調皮搗蛋,是老師們愛不得卻又十艮不了的學生。他就是我們班的搞怪達人——鈕爍點! 你看,鈕爍點穿著黑白相間的衣服來到學校,同學們都叫他「斑馬王子」,他卻雙手抱拳說:「鈕某在此謝過各位大哥、大姐……名字我早已想好了,就叫——穿著囚衣的王子!」說著,他拿起兩把直尺,把臉夾在中間,帶著哭腔大叫:「媽,再過一天我就要出獄了!出獄後,我一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哈哈哈……」同學們都笑彎了腰。晨讀課上,趁語文老師不注意。他搖頭晃腦地改編起《望廬山瀑布》來:「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走進烤鴨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轟——」教室里頓時爆發出一陣笑聲,一臉詫異的語文老師抬頭掃了一眼,此時他卻在一本正經地讀課文! 鈕爍點每天都樂呵呵的,好像沒有什麼事能讓他不快樂。一次上數學課,老師見全班同學連一道簡單的題都答不上來,十分生氣,便隨口說道:「你們的腦袋都是木頭做的嗎?」鈕爍點忽然站起來說:「報告老師,我們的腦袋不是木頭做的,我們不是匹諾曹。」這又引來鬨堂大笑,連平時不苟言笑的老師也忍俊不禁。別看鈕爍點平時油腔滑調,還挺善解人意。一次,一個女同學考砸了,趴在桌上哭得稀里嘩啦,大家都勸她,可是成效不大。鈕爍點見狀,使出了渾身解數,折騰得汗珠直冒,終於令她破涕為笑。鈕爍點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邊用袖口擦汗一邊訴苦:「好險啊,你終於笑了,我差點要哭了——鈕某從藝數十載,平生走南闖北從未失手,今日險些栽在你這小女子手裡!」 如果哪一天鈕爍點沒來學校,我們班會異常寂靜,漸漸地,大家發現,他已經成了我班的「太太樂雞精」——有了他我們每天都生活得有滋有味!
⑼ 如何進行普通話朗讀
一、普通話朗讀的基本要求 學習普通話除了常說之外,經常朗讀作品是一個練習普通話的好方法。散文、小說、詩歌、戲劇,都可以作為朗讀的材料。特別是語文老師,對於所教教材中的課文一定要讀好,真正起到范讀的作用。普通話朗讀的基本要求是: 1.要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讀是再創作,不是客觀地介紹作品。朗讀之前,對作品的主體思想、全篇意思、主要論點、段落結構、題材形式等,都要仔細揣摩、透徹理解,深入領會。要使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自己的內心引起共鳴。朗讀時,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和作品思想感情高度一致。真正做到與作品作者同愛同憎、同喜同悲。 2.要把握好作品的基調。朗讀就是在向讀者面對面地傾吐作品介紹什麼、描述什麼、贊美什麼、反對什麼、打擊什麼等等,所以一般都有一種或熱愛,或憎恨,或高興,或悲哀;或熱烈歡快,或平淡低沉,或慷慨激昂,或義憤悲壯等基本情調。朗讀前,要綜觀文章的感情線,並把握文章的感情變化,確定基本語調。朗讀時,要努力進入腳色,朗讀中所表達的情感與作品情感相吻合。要讀得投入、傳神,做到面部表情與作品感情變化相一致,以感染聽者。 3.要讀得自然流暢、樸素真實。吐字清楚,音量適中。基本上用自己本來的語言讀,可稍微有些變化。口氣必須自然親切,像平時說話的樣子,不要故意裝腔作勢。允許加入氣音或略如耳語的語音,用以表達描寫內心活動和表示緊張、驚異等情緒。也可以模擬發笑、啼泣等,但切忌過分誇張。朗讀只是日常生活語言的加工,越自然越好。散文作品特別要讀得和生活語言接近,要自然流暢,樸素真實。 4.要尊重原文,讀得准確清晰。作品的字、詞、句都要讀得准確、清晰、流暢。要讀准每個字的聲、韻、調,不要夾雜模糊含混的字音。特別是在情緒激動或快讀的時候,一個字一個字都要認真而有力地讀出來。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竄行,不掉句,不重復,不顛倒,不結巴,不一字一句地從嘴裡往外迸。不在不合適的地方讀斷。不臨時改變作品的語言,不邊讀邊修改,或讀中插入自己的解釋或說明。 5.要注意朗讀技巧的運用。語調、語氣、速度自如得體,重音、停頓、間歇把握得當。儀態端莊、從容、自然、大方。 二、朗讀者應保持的良好的狀態 朗讀者在朗讀過程中,必須獲得並保持正確的狀態。正確的朗讀狀態有共性的一面,叫一般狀態,也有個性的一面,叫特殊狀態。 所謂狀態,是指朗讀者在朗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形態,包括在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兩大方面,不過,心理狀態是主導方面。 朗讀狀態不正確,或過分緊張,張口結舌;或過分懈怠,無精打采;或激動萬分,千頭萬緒;或追求技巧,三心二意;或腔調固定,色彩單一……,這一切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准備工作付諸實現,朗讀者對作品的理解、感受、構思、設計,便會付之東流。因此可以說,朗讀狀態正確與否,是朗讀成敗的重要關節,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什麼是正確的朗讀狀態呢?怎樣把握它呢?不正確的朗讀狀態又怎樣克服呢?我們從幾個方面給以說明。 1. 信心百倍 積極主動 正確的朗讀狀態,首先是精神狀態正確。為了傳達朗讀的作品內容,以事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朗讀者要由衷地感到作品的深刻、豐富,預見到它對聽者具有的多方面教益,和可能從中獲得的美感享受。 朗讀者一定要引發出比較強烈的朗讀願望,要有一種需要立即朗讀才好的迫切感:如此優秀的作品,朗讀它本身就是一種享受,自己一定要盡力展現作品的面貌和魅力,訴諸有聲語言之後會使聽者有更多的收益! 這種信心和願望,不是空洞的,它是出於對朗讀本身的興趣、愛好,發之於對朗讀作品的理解、感動和欣賞。朗讀者之對朗讀作品,應該成為一種切實的需要,就像詩人寫詩,畫家作畫,攝影家拍照,書法家揮毫,這種需要是一種動力,心嚮往之,欲罷不能。這種朗讀作品的需要,促使朗讀者沉著、鎮靜,而又積極、熾烈。在朗讀過程中,朗讀者處於一種其樂融融的勝任愉快的滿足之中。這時朗讀者心裡會不斷地鼓勵著自己:我一定要朗讀好,我肯定能朗讀好,我必定會朗讀好。 所謂「胸有成竹」,一方面是說,對朗讀內容十分熟悉,並且已經化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領略到了「個中滋味」;另一方面是說,對朗讀進程能夠駕馭,語語中的,聲聲入耳,一鼓作氣,善始善終。 但是,朗讀時往往會出現缺乏信心、不夠主動的狀態。究其原因,一是過分緊張:眾目睽睽,大庭廣眾之下,不好意思,不敢放鬆,好似參加考試,又像被人審查,於是心跳過速,氣息不暢,朗讀起來,思想出現空白,看字念音,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感情不能調動,聲音喑啞蒼白,只想快點讀完了事。聽者反應怎樣,聽明白了沒有,也全然不知。這就是一種缺乏信心,不能自製,失去自如的狀態。二是過於懈怠:好像是迫不得已才朗讀,心不在焉,傳達不出朗讀的內容,沒有感情,不積極不主動,就像與己無關,敷衍應付,吐字松軟,聲音干癟。這種狀態,「睜眼懶看字,念字懶張嘴」,比緊張要壞得多。 為了克服朗讀中緊張或懈怠的不良狀態,我們要從認識上解決「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的問題。要看到朗讀並不神秘,人人都可學,有口皆能讀,而且可以通過反復朗讀、細心體會,進一步提高自已的水平。在具體朗讀時,也要看到真正使字字有依據,處處有變化,並不容易,得下苦功夫才行。這樣,朗讀時才能夠獲得從容而不懈怠.積極而不急促的正確狀態。 信心百倍,積極主動,並不完全是具體的朗讀狀態問題。一個在業務上缺乏上進心的人,一個在事業上缺乏責任感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是漫不經心的;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一個患得患失的人,對什麼事情總是缺乏魄力和眼光的。這樣說,並非誇大其辭,而是說,朗讀也有思想修養的問題,而這又是同藝術修養、語言修養相聯系又相區別的更為根本的問題。托爾斯泰不是說過嗎?藝術家為了明白他應當說些什麼,就必須了解全人類所特有的東西,同時還有人類所不明白的東西。要做到這一點,藝術家就應該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當代高度教養的人,主要是不要生活得自私自利,而應該成為人類共同生活的參加者。這話說得相當深刻,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朗讀者,應該怎樣成為一個「當代高度教養」的人,不是值得我們深思么? 2. 全神貫注 進人作品 所謂全神貫注,就是在朗讀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擾,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傾注在朗讀中,傾注在朗讀的作品裡,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謂進入作品,就是把作品內容、語言,化為自己的理解、感受,化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心理活動;要主動去揭示語言本質及邏輯鏈條,要設身處地、寓情於景,加強形象感受;要盡力引發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緊緊抓住與聽者的對象交流;要在整體運籌之中具體加以把握。這樣,朗讀者就沒有心力去考慮其他,連注意的邊緣也少有興奮點的干擾了。當然,進入不是陷入。陷入,就會失去主動,失去自由。就像伯恩斯坦所說:「運動就是一切,目的是沒有的」,失去方向,不分主次。進入則不同,它是一種清醒的、自製的狀態,能在體味作品中也覺察自我,能在情動於衷時還可以調節檢驗,時時評價,不會神不守舍,不會貿然失態。 為什麼不能進入呢?這種情況的發生,有時是某種與朗讀內容無關的思維活動闖入腦海,侵犯了注意中心,改變了思維內容與思維方向,因而與朗讀需要背道而馳造成的。有時,是朗讀者以主觀隨意性強加於朗讀內容和作品形式;有時是忽進忽出,全無主動性;有時是強迫自己進入而不得,是為進入而進入,喪失了內在的依據性。諸如此類,都應具體分析,具體解決。 猶如演員進入角色,有第一自我(被引動方面)、第二自我(能調節方面)的問題一樣,朗讀應該學會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使自己在進入朗讀內容時,有足夠的、適度的控縱能力,既不游離於外,也不陷入其中,真正掌握和行使朗讀的主動權、自主權。 3. 動腦動心 有感而發 在朗讀的准備過程中,朗讀者獲得了對朗讀內容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感受,但這並不能保證在朗讀過程中也有相同范圍、相同程度的思想感情和運動狀態形之於聲。也就是說,如果在朗讀時不能把那深刻的理解、具體的感受再一次喚起,不能在形之於聲時既動腦又動心,不能句句情動於衷,有感而發,那麼,任何最充分的准備與鑽研、體味與醞釀,也只能是功敗垂成。 這里的關鍵,是「第二次喚起」。 第二次喚起,是朗讀狀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正確的朗讀狀態的標志,最進入朗讀內容的必備條件。 在朗讀時,應該做到「見文生情」,即:看到文字,又看到內涵;再現場景,又引動感情;產生表象,又把握本質……幾乎同時涌現出來,在腦際縈回,有腦中激盪,在聲音中流露。 當然激情並不是感情不可遏止的泛濫,在這個意義上,別林斯基說的不錯,他認為:「激情永遠是觀念在人的心靈中激發出來的一種熱情,並且永遠嚮往觀念。因此,它是一種純粹的、道德的、極其完美的熱情。」像這樣認識激情,在朗讀時就可以避免淺薄和偏激,當然,也不應該籠統和過分。第二次喚起,是以全部准備工作為根基,取決於朗讀者的語言造詣、語言功力(包括語言感受閾限,情感運動閾限)。 我們認為,第二次喚起,需要長期培養和訓練,當然,各人有各自的具體途徑和方法。但是不能因為是第二次的喚起就輕視它。僅僅從第一次喚起中獲得一鱗半爪,或只是某種外殼,在第二次喚起時就順手牽羊,以為駕輕車就熟路,那恐怕連第一次喚起時的星星之火也點燃不起來了,又怎麼能有第二次喚起的燎原之勢呢? 第二次喚起,至少應該同第一次喚起一樣,甚至應該比第一次喚起更深刻、更豐滿。如果是多次朗讀同一作品,像語文教師年復一年地朗讀同一篇課文,尤其要注意「常讀常新」,每一次朗讀都要有每一次的新認識、新體會,都要獲得新情緒、新表現,用以積聚每一次喚起的能量,使朗讀提高到更新的水平。 朗讀中,有時會產生「靈感」,但那絕不是「靈機一動」「心血來潮」,不是朦朧的巧合,而是厚積薄發、高度注意爆出的火花,也許偶然,但畢竟是處於必然的進程中。 4. 速看慢讀 由己達人 除背誦外!朗讀總是要按照作品的文字序列進行,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看、想、讀」這個過程。正確的朗讀狀態,就要求朗讀者正確處理這三者的關系,既不顛倒它們的順序,也不應忽略、省略某一個環節。 我們可以研究一下朗讀時是怎樣看、怎樣讀的,這對提高朗讀質量恐怕不無裨益。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作品的字詞時,:當然要反映到腦子里,而後再就字出聲。而每當讀出看過的字詞時,我們的眼光又會落到下一組字詞。在邊看邊讀、邊讀邊看的過程中存在著縱橫交錯、表裡合一的復雜情況。從縱向看,有字形、字音、字義的深化,也有字、詞、句的深化;從橫向看,有見字連片語句和讀字讀詞讀句的雙重軌道。這雙重軌道,是交叉重迭、先後錯開的,不是完全重合、同時並進的。在這縱橫交錯的雙軌行進中,我們不但要獲得形象感受,還要獲得邏輯感受,進而情動於衷,聲形於外,達到表裡合一。 雙軌行進,這是朗讀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掌握它,就可以把看和讀緊密結合起來,免去諸多弊端。 如;「蓖麻∧一天天地▲越長越高。」 這句話,在朗讀時並不是先看一遍、然後讀一遍的。當看過「蓖麻」時就讀它,在讀它時,又在看「一天天地」了,在讀「一天天地」時,又在看「越長越高」了。 這里,准備朗讀時的一切必要工作都會發揮作用。在對全篇作品理解、感受的基礎上,看見「蓖麻」,不但有它的形象,而且也會同時產生「長高』』的感受,讀「蓖麻』』時,心中十分清楚重點在後面。層次、主題、背景、目的、重點、基調等等,都融化在字句中,整體感受和具體感受共同體現在字句中,看中有想,想中有讀,讀中有看……三股繩絞結在一起,牽動著有聲語言走向預定的目標。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不妨列出一個簡表: 看: 蓖麻 …… 一天天地 …… 越長越高 ↓ ↓ ↓ (莖葉形狀) —— (天天看) —— (莖粗葉茂) ↓ ↓ ↓ (自己種的) —— (天天長) —— (豐收在望) 想: ↓ ↓ ↓ ( 喜 愛 )—— ( 興 奮 ) —— ( 自 豪 ) ↓ ↓ ↓ ( 次 要 )—— ( 推 進 ) —— ( 重 點 ) 讀: 蓖麻 ∧ 一天天地 ▲ 越長越高 這個表,近似解剖圖,從中可以了解「看、想、讀」的情況。 在「看、想、讀』』的過程中,究竟看到哪裡才開始讀,讀到哪裡再往下看,是更為復雜的問題,它因人而異,也因文而異。這里,只能就一般情況略談一二。 首先是標點符號問題。看到可以停頓的標點符號,一般發生兩種情況。一是不再向後看,等待讀完,甚至回味、遐想,然後再看下面的詞語;一是越過標點符號,繼續向後看。這兩種情況,同停頓的位置與時間,同停頓前後的銜接有關。回味遐想,用於較完整的意思之後,一般有較長時間的停頓。繼續向後看,用於詞語關系 尚不明確、或雖明確但需緊連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層次、段落、小層次之後,在回味遐想的句子之後,不要等到停頓時間已滿,應該馬上出聲音時再去看後面的詞語,否則,很容易造成思想感情上的空白。也不要在上文的思路還未展開,一定的感情色彩應稍延續時就急忙看下文,那樣,上文的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就會受到某些提前進入腦際的詞語的干擾,甚至立即中斷、轉移,朗讀便可能出現急促、慌亂的語流。 其次,由於聽者是從聲音上感受作品的,所以要求看和想非常迅捷,而讀,就要從容。這就是「速看慢讀」的意思。「速看」包含著「速想」,並用「想」把看和讀化為有機的整體。速看,是一種要求,並沒有絕對速度。一方面,因人而異,有的人「字斟句酌」,有的人「一目十行」,不過,我們反對過細,也反對過粗。過細,影響朗讀的順暢;過粗,影響朗讀的深度。另一方面,作品的某部分需要快看,另一部分又需要慢看,因此,我們反對看的速度同一且無變化,那樣會造成脫離思想感情的運動狀態,忽視了看是為想、想中去讀的重要性,把朗讀的「看」同閱讀的「看」混淆了。即使是閱讀中,看的速度也不同一,雖然從總體上看,閱讀速度要快得多。 讀得從容,才能由己達人。「滾瓜爛熟」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它缺乏與聽者的交流,即使自己讀自己聽也缺乏體味的過程。為了讓聽者聽清、感受、共鳴,「讀」一定要慢。當然這是就整體而言,比「看」要慢,但不可機械處理。一般情況下,按平均速度,五百字可以讀三分鍾左右。這個速度不是以每分鍾都讀同樣的字數得出的,也不能用這個速度去要求每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話的朗讀。這里主要是說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朗讀的速度主要由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來定,又受朗讀者水平的影響。但太快了,連滾帶爬,嘟嚕含糊;太慢了,渙漫散亂,黏黏糊糊,都會使聽者生厭。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看,是回歸自我,所以准備得越成熟、修養越深,速度就越快,想得也越准確、豐滿。讀,是由己達人,要根據有聲語言及於耳、入於心的過程,根據聽者的水平,根據作品的包容量、語言的通俗程度,就要慢些。 朗讀者的經驗和修養,直接關繫到看和想的速度和深廣度,當然更關繫到讀的質量。對文字的視覺掃描,不僅與文字學、語音學、語法、修辭等密不可分,同邏輯、哲學、美學也直接相通。這些,在語言鏈條上會建立起,發展為多種「染色體」的固定信息,高明的朗讀者具有豐富的「染色體』』的信息網,使朗讀如「千里,江陵一日還」,中間的誤讀會及時發現,立即改正;稍有表達上的不自如也會立刻調節。在朗讀較不艱深的作品時,即使一遍也沒有看過,也能產生「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並馬上進行新的「染色體」的綜合,組織興奮中心的新的溝通、新的系列,邊讀邊想,邊想邊讀,毫無生澀、迷離之處。因此,要正確處理「看、想、讀」三者的關系,首要的是實踐,是全面加強文化素養。 5. 全身鬆弛 用聲自如 全身鬆弛,並不是懈怠,而是指這樣的狀態:能松能緊,需要松時即松,需要緊時即緊。而不是自始至終地全緊,或自始至終地全松。猶如排球場上的運動員,根據來球情況,可以馬上跳起攔網、扣球,也能立即伏地搶接救球。 用聲自如,並不是完全像生活中說話那樣用聲,但也不是完全脫離自己說話時的用聲,而是選取自如聲區,選取最佳音域、最佳音量。不要使用那種勉強的聲音、做作的聲音,特別不要追求高音大嗓,,不要追求虛聲虛氣。要注意防止摹仿別人的聲音,甚至改變自己自如的「本色」聲音,去製造「響亮」「圓潤」「柔和」「甜美」「寬厚」等音色。自己的本色聲最好用,而那些捏、擠、壓、抻的聲音最糟糕。哪怕本色聲音存在著尖、窄、低、暗、沙、左等嗓音上的缺欠,也不必強行改變。有條件可以訓練,但不必勉為其難。更不要被所謂「先天條件不好」禁錮住朗讀的才能。京劇麒派的周信芳,聲.音沙啞,卻創出剛勁沉健的風格,配音演員邱岳峰,聲音干沙,卻獨得角色語言的神韻,聽眾反被這特殊音色所吸引,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有聲語言負載著深邃、豐富的思想感情,致使情聲渾然一體。朗讀也要如此,不可因聲音條件優劣而廢棄對朗讀的高標准要求。 全身鬆弛,用聲自如,目的是使朗讀者在朗讀過程中保持一種彈性狀態,以自身最大的優勢,表情達意,言志傳神。 彈性狀態,是指丹田(肚臍下三指處,小腹斜肌)、膈肌、胸肋肌、喉肌、聲帶(甲杓肌等)、唇(嚼肌、眶下區肌等)、舌,都處於能根據朗讀需要而伸張、收縮、松、緊、剛、柔、緩、疾的積極活動的狀態。好比乒乓球運動員在對方發球時的狀態,可以隨時去搶任何險球。 彈性狀態是一種運動狀態,不但能積極地推進語流,還能自覺地調節。如朗讀過程中發覺聲偏高,就可以清醒地在適當時機把聲音降低一些;發覺氣息過促,也可以有意識地在適當停頓時沉緩下來,等等,這就是一種必要的調節,而不會分散注意力。 彈性狀態是一種運動狀態,它使朗讀者保有一種潛在的能力,一旦具體思想感情產生某種需要,它可以立即供應適當的氣息、貼切的聲音形式,而不覺吃力,也不致發生供不應求的現象。 當然,彈性狀態有自己的局限,這局限的范圍和程度因人而異,如音量較小、音高偏低、氣息不足等,每個朗讀者都應認識自己的不足,以利於揚長避短。如有的朗讀者氣弱聲微,就不要硬是大喊大叫;有的朗讀者氣足聲壯,也就不必非得斂氣收聲,而要善於充分發揮自己具備的客觀條件的優越性,在客觀條件的局限中;善於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在正確的朗讀狀態下,朗讀者將控縱自如、心口相應地完成任務。任何輕視、甚至無視朗讀狀態的理論和實踐都是有害的。 6. 固定腔調堅決克服 固定腔調,是貶義詞。諸如「他說話老是拿著腔調」,「這樣讀,拉腔拖調也不好聽」,就含有腔調固定、千篇一律的意思,這是一種明顯的缺點。 。 固定腔調,在朗讀里,指的是使用某種固定不變的聲音形式,把詞語納入一種單一的格式,以不變的聲音形式應萬變的朗讀材料,不管什麼內容、什麼體裁,也不管是書面語言還是口頭語言,是文言還是白話,是魯迅還是老舍的作品,都同樣對待,從朗讀中聽不出什麼區別。 固定腔調的形成,原因很多,如有的是幼年讀書時養成了誦讀的習慣,一下子改不過來,有的是認為只有某種讀法才受聽……但最根本的,是對朗讀缺乏認識,對朗讀理論和朗讀過程的研究不夠造成的。人們在朗讀活動中相習相沿也是形成固定腔調的原因之一。從朗讀狀態上看,自始至終都是一種缺乏變化的狀態,更是造成固定腔調的直接原因。 固定腔調有不同的類型,我們試分為四類,予以簡單說明,並引起療救的注意。 一是念書腔:就是照字念音,或有字無詞,或有詞無句。詞或片語沒有輕重格式的正確區分,更沒有具體感受的充實。聽不出完整的句、段,毫無思想感情的流露。 如:「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 這本是一句很淺顯通俗的話,可是用念書腔讀,就只給人「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這些割裂的片語,聽不出片語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系,更談不上語氣的色彩和分量。 這種固定腔調,把「今天」讀成中重格式,「是」字拖長,「開學的」讀成中中重格式,「的」不但不讀輕聲,反而讀成重位音節,甚至改變主要母音,讀作「da」,「第一天」也讀成中中重格式,「一」的重音位置消失。由此可見,念書腔的主要問題是停頓多,停頓位置和時間都差不多,沒有重音,語氣近似。 念書腔還保留著識字的明顯痕跡,這在小學一、二年級中更為普遍,值得重視。 二是唱書調:念書腔還能表達出一些字、詞的基本意義,唱書調卻只剩下了聲音的外殼,在「唱」的過程中,表情達意的作用便被大大削弱了。 唱書調節拍一律,連休止符、符點都極少見;音程變化不大,只是那幾個音簡單重復。在這樣的曲譜上,可以填上不同內容的詞語,而不問主次、色彩如何。這樣的曲調,就其音樂性方面說,也沒有什麼可取之處。 唱書調的最大弊端是聲與義隔,只聞聲而不解意、不傳情。它不管長句、短句,也不論一人、多人,都可以連續不斷地唱下去,整齊劃一地唱下去,越唱,調子越濃,越唱,字音、語氣越不講究。只要學會了這個唱法,對文字作品可以根本不理解,可以沒有任何感受,也能把文字變為聲音,對聽者,只有簡單曲調的刺激,不 會產生任何感染。 三是念經式:這是指那種用小而快的聲音讀書的方式。它可能是從「默讀」、「虛聲讀」沿襲來的,而且屬於單純為了背書的讀法。這與朗讀的要求在基本點上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是自我領略和品味作品,如果要朗讀,也應該適當放開聲音,不僅從思想感情上,而且從音律韻味上給自己以美感享受。面對聽者,就更不應該採取這種念經式的讀法了。 四是朗誦調:舞台上的朗誦,那誇張、渲染的有聲語言顯得生動引入,不僅激情洋溢,而且音調鏗鏘。初學朗讀者若不分場合、不明目的、不看內容、不管體裁,一味從聲音形式上摹仿這種朗誦方法,必定給朗讀帶來不利影響,甚至養成一種固定腔調,難以矯正。 綜上所述,固定腔調的害處是顯而易見的。現在,人們對固定腔調已經有了分辨的能力,許多朗讀者也正在努力克服它,中、小學語文課的老師們更是急切地探尋著有效的方法,並以自己辛勤的積累使初學朗讀者耳目一新,這個問題,應該在朗讀教學法中探討、詳述,這里,只簡單地談兩點。一是要增強語感。所謂語感,有兩方面的含義:既是指對於語言信息接收、儲存的能力,又是指對於語言信息的發出、駕馭的能力。朗讀中存在的固定腔調,同朗讀者語感較差有很大關系。只有增強語感,辨別優劣,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優秀的朗讀示範(包括錄音),應該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二是要注意狀態。要打破固定腔調,使語流符合朗讀規律,必須改變言不由衷、消極被動的朗讀狀態,加強思想感情的運動,切實把握語氣的色彩和分量,注意氣息、聲音的變化,使有聲語言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