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不好是什麼問題
1,沒有做好角色轉換,也就是沒有從幼兒園生活中回過神來。幼兒園的氛圍相對而言是非常輕松隨意的,所以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很難根據老師的要求立刻進入規規矩矩的課堂生活。
2,年齡太小,理解能力和適應能力不強。據我觀察,我們班7歲的學生普遍比6歲的學生表現得要更好一些,更懂事一些。考了6分確實是很低的分數,但是孩子這個時候可能還沒有辦法理解分數到底意味著什麼。
3,家長的配合問題。你提到你的侄女是由爺爺奶奶帶,那麼一般長輩對孫女比較疼愛,在家裡對待孩子可能與對待她上幼兒園時沒有什麼兩樣。但由於孩子還太小,沒有家長的幫助,很難自己獨自完成角色的轉換。
4,沒有和老師做好溝通,不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情況,就會誤以為小孩在校已經表現很好,不用在家進行指導。
5,也有可能是她的老師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幫助她進入一年級的學習狀態,沒有關心她的學習情況,也沒有和家長做好溝通。
6,考試的形式也是個問題。在考試的時候,我們會用投影儀投影試卷,然後將題目念給學生聽,並給學生解釋,做完一道題目再念下一道題目,這樣學生就不會出現不認得題目中的字導致不會做的問題。我感覺如果考6分的話,要麼是老師沒有給學生念題目,要麼是她真的一點也不會做。
這就是我認為的原因。我覺得你們家可以做一做以下方面的事情:
1,和老師溝通,了解你侄女在學校的情況:上課有沒有認真聽、作業是否完成以及和其他孩子的相處情況。除此之外,要問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和要求。
2,在家裡經常提醒她是一名一年級的學生,而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上學前檢查她是否帶齊書本用具,囑咐她在學校認真上課。放學後詢問她在學校所學,檢查她是否登記好自己的作業(我們都是用作業登記本登記作業)。協助孩子完成作業,檢查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抓筆是否正確、坐姿是否端正、注意力是否集中。
3,檢查孩子的學習進度。雖然學生在校老師會檢查,但是不可能全無遺漏。知道孩子的學習程度,才能知道如何指導孩子。
4,關心孩子在校的情感。如:你最喜歡哪個老師、哪個同學、哪門課程、喜不喜歡上學、有哪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年級的學生都非常有傾訴慾望,要多多照顧孩子的情感,關心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變化和困擾。
原諒我如此啰嗦,一年級這個階段,家長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你的侄女又那麼小,她爸爸媽媽必須多花點時間在她身上,多聽老師的建議,幫助孩子適應一年級的學習。在一年級表現比較好的孩子,要麼是自己比較懂事自製力比較強的,要麼就是那些家長對孩子做了很好的指導。你們就根據自己家的情況看一看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吧。
『貳』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游戲引路
一年級小朋友,特別喜歡玩。很多事情,如果你強制性告訴他們要怎麼做,小朋友不一定買老師的賬,如果換一種方式,以游戲的方式出現,他們也便歡喜不已。
這個月,我們以學習拼音為主。拼音符號的枯燥,教過的人都會知道,這對學生而言是有困難的,因此在教學時,我盡量化靜為動,化枯燥為生動。
拼音教學的四聲,對小朋友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我便根據四聲的樣子,編成體操的形式,讓小朋友課堂上能動一動,像是在做游戲。每次讀到四聲,讓小朋友起來做一做,他們都很開心。
像讀字母時,我會帶領小朋友做猜一猜的游戲,或拍手歌的游戲,或者帶拼音字母回家的游戲。在拼讀教學時,我會讓小朋友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戲。
總之,課堂力求動靜結合,讓小朋友在游戲中學習拼音,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
二、表揚帶動
一年級小朋友,估計對他們凶的效果不如對他們贊的來得有效。課堂上還是會一表揚為主,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小朋友去學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准備做好的,我會當眾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做好課前准本是很重要的。課堂上,積極發言的會得到表揚,認真傾聽的,也會得到表揚。如何以表揚個別帶動全班呢?比如:Bu拼讀這個音節時,我出示卡片,問:它是誰,誰能把它帶回家?小朋友舉手示意,表示幾聲。他們回答時:我是bu,我能把它帶回家。當學生舉手錶示幾聲,並讀得標准時,我會說:「謝謝你,很熱心,很能幹,我把bu獎給你。其他小朋友聽得很認真,告訴我剛才他把誰領回家?」
「愛心幫助在繼續,它是誰,誰能帶它回家?我要把機會給剛才聽得特別認真的小朋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各種好的習慣在表揚聲中,不斷地鞏固和復現,讓小朋友知道怎麼做就能得到老師表揚。
三、獎勵規范
課堂常規的落實,是需要常抓不懈的。剛起步,小朋友的習慣尤為重要,因此,需要我們老師,一點點,一天天去規范,去引領。一年級組,除了班級爭章之外,我的課堂特意設置了三種卡片,以小卡片去規范小朋友的行為。課前同桌互相幫助,做好課前准備,做得好的小朋友獎勵合作卡。課堂中,發言積極的獎勵發言卡,認真傾聽的,獎勵傾聽卡。
以獎勵來規范小朋友的行為,讓他們在得卡的過程中,知道課堂應該如何傾聽和發言的。
目前,我的語文課堂上,運用上述三種辦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有所進步,能慢慢沉潛下來,認真傾聽,積極動腦,熱愛學習。
很快,一周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這一周剛過到周三的時候嗓子已經啞得說不出話來了,說實話,這一周很累,想不充實都難。
這一周最讓我開心的事情是見到了我可愛的孩子們,而且發現過了個年,他們個個變得更加懂事,更加優秀了。
在這一周里,我重點在安全,紀律,衛生和學習這四個方面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孩子們很聽話,對我的要求都很認真的完成,各方面做得都還不錯,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學習了四課,識字量由上個學期的七八個增加到了十四個,要求會寫的字也由4個增加到了8個,對孩子們來說任務量很重,特別是對於後進生,我的擔心是存在的,有五六個孩子對要求認識的字不認識,要求會寫的字寫不出來,讓我苦惱的是新課逐步進行,不會的東西會日積月累,這將會是個大問題,所以,每天過關是是我的必修課,可是收到的效果並不是很好,難道是我急於求成么?也許孩子們慢慢的就會了,就接受了,我想這樣安慰自己一下,自己也需要反思一下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
希望自己放鬆心情,盡量抽出一些時間給後進生補補吧!這是我現在能想到的辦法。
本次公開課活動我准備的是一節識字課,課題是《袋鼠媽媽》。活動結束後,我對本次活動的教學過程進行了以下反思和整理。
一、選材
之所以選擇《袋鼠媽媽》這首兒歌,是因為這首兒歌充滿童趣,而且兒歌句子整齊、壓韻,還是關於小動物的所以我相信孩子們會很喜歡這首兒歌。
二、導入部分
興趣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課堂一開始我就通過分組贏蘋果的賽制來控制課堂紀律,在比賽中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接著我以猜字謎游戲引入課堂,再次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通過多媒體出示袋鼠媽媽的圖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看圖觀察袋鼠媽媽,說說袋鼠的特徵有哪些,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最後師做小結。
三、朗讀兒歌部分
(一)師范讀課文並提問「為什麼說兒歌中的袋鼠媽媽很奇怪?」袋鼠媽媽把孩子。蘿卜。青菜裝在了哪裡?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孩子認真聽兒歌,並幫助孩子更好的了解兒歌的內容。
(二)師范讀,生跟讀。目的是讓孩子跟著老師讀准字音,並在讀中認字寶寶。
(三)孩子齊聲讀,拍手讀,分組讀等多種方式讀,目的就是讓孩子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讀准兒歌,熟讀兒歌,理解兒歌,認讀兒歌中的字寶寶。
四、識字部分
我設計了以袋鼠媽媽去買菜,而字寶寶在家呆無聊了,偷偷跟著袋鼠寶寶出去玩迷路為由,把字寶寶藏在花園中讓孩子自己通過觀察找到袋鼠寶寶,讓孩子讀字寶寶並充當小老師帶領其他孩子一塊讀字寶寶,本次的目的是讓孩子自己當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孩子,因為有時孩子教學孩子比老師教學效果更佳,孩子學習更有激情。接著通過小轉盤,開火車等多種方式讀字寶寶,通過標序號。剪刀石頭。把字寶寶送回家,摘蘋果等游戲加深孩子對本課教學生字的鞏固和印象,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五、書寫部分
書寫部分同樣注重以孩子為主導,讓孩子們邊說筆順邊書空寫,而師則在黑板上示範正確寫法。
六、師小結
一節課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完美的結束,要善始善終。完美的結束不僅保證課堂教學結構的完整。同時,也能令人回味無窮,留戀往返。本課的最後我以袋鼠媽媽和我們做了好朋友,現在袋鼠媽媽要回家了,我們用美美的聲音齊讀兒歌送袋鼠媽媽回家,和袋鼠媽媽說再見吧,輕松的結束了本課的教學。
七、此次活動不足之處如下:
1、在出示袋鼠媽媽多媒體圖片讓生討論袋鼠媽媽特徵,師做小結環節時應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孩子對袋鼠媽媽善跳這一習性的理解。
2、在朗讀兒歌部分,通過提問讓生注意傾聽兒歌這點雖好,但是應該考慮孩子的差異,多讓孩子讀幾遍之後在讓孩子從兒歌中找出答案回答問題。而且讀兒歌的時間太久,沒有把握好朗讀時間。
3、識字部分,識字分為基礎識字和擴展識字。在這兩個識字讀的環節,形式有點單一,而且在擴展識字這塊有點限制了孩子的思維,除了課文中的組詞,應多讓孩子發散思維,開動腦筋,多組些和課文中不一樣的詞語。
4、書寫部分,由於前面朗讀兒歌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沒有時間讓孩子拿出書本學習書寫。
5、教學過渡語不夠清晰。一個個教學活動好比是一顆顆珍珠,而各活動環節間的過渡語則是串連珍珠的絲線。本次的教學活動中,在過渡語方面我仍需加強,因為如果過渡語運用得好,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增加課堂教學效益,起著有益的作用。
通過這次公開課,我看到了自己依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去改正,在此謝謝我的師傅和各位學前組的老師們對我的耐心指導和細心點評。我會努力完善自己,把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復研讀《課程標准》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准》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一、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題目難度不算大,考試內容大多在平時的訓練中都練習過多次,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全班均分為96。3分,及格率100%,優秀率98%。
二、試題分析
1、第一題考查了10個根據拼音寫漢字的能力,學生的得分較高,有兩個學生把「西瓜」的「瓜」寫錯,是拼音拼錯了,寫成了「果」,還有一名學生把「左右」的「右」寫成了「有」看來平時對拼音的拼讀練習還要強化訓練,多指導、多檢測、多糾正、多比較。
2、第二題「圈出正確的字」,這是平時的認讀字,有9名學生在此失了分,其中有8名學生把「來吧」的「吧」選成了「巴」,這是我平時所疏忽強調不多的,還有一名學生把「一棵松樹」的「棵」選錯了,看來這些學生對字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應及時讓學生對他們進行比較和區分。
3、第三題是「我會變」,把字加一筆寫下來,這是平時訓練最多的,有3名學生寫錯了字而失分。
4、第四題是認讀字組詞和形近字組詞,第六題是「連線」,第八題是「填合適的字」,我班學生這三道題沒有失分現象,學生對這些知識掌握的比較扎實。
5、第五題是考查反義詞的積累。學困生一時不知道「丑」的反義詞是什麼。積累應加強。
6、第八題是填合適的字,確切地進行詞語搭配理解字義。在填寫的過程中,錯誤頻繁,總之,教師平時要把握好識字關,既要鼓勵多識字,培養識字興趣,也要引導學生正確識字,正確運用。
7、第七題是「照樣子寫詞語」,除了「雪白雪白」平時沒有訓練過,學生錯的較多,還有「越下越大」中的「越」字學生也錯的很多,平時應倡導學生多多積累詞語。
8、第十題是「補充句子」,這也是平時常訓練的類型,但還是有個別學生把字寫錯,導致失分。
9、看圖寫話
習作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學生作文試卷來看,大部分學生學生能很好地把握圖意。但還沒有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錯別字、拼音,聲調、標點符號等問題上出錯較多。有小部分學生在這道題失分慘重,沒有看清題意,沒有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這是我平時要求不嚴格造成的。
三、分析總結
1、從這次檢測中可以看出,部分記憶力較差的同學在「看拼音寫詞語」方面和「看圖說話」方面有較大的欠缺,需要加強訓練。在審題方面也需要多加培養。
2、在今後的教學當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整改:一是要加強平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二是要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三是及時查漏補缺,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四是加強積累運用。五是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語文的世界是廣闊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勢在必行的。問題雖然存在很多,可喜的是我們已自上而下認識了閱讀的重要性。並在努力的實踐中,摸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方法,我會結合試卷上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已經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是,以整體而言,語文教學效率偏低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面對學生不懂文體,不會謀篇,詞不達意,表達不清,錯別字連篇等諸多語文能力的缺漏,人們在思考,語文教學怎樣才能走出頹靡的困境?怎樣才能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適應四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與需要?
首先,應擺脫操作上的簡單化。
國家教育部門為方便教師查找備課資料,編寫了教學參考書,其目的主要是讓教師在備課時,參考使用一些資料,因此在表達形式上並不那麼深入淺出和有條理性、邏輯性。而有些教師則不加思考的地將教參上的內容照搬到課堂上,不結合本地區,本班的學生情況,這樣的傳授知識,學生如何能接受?於是就形成了「千節一面」的情況,甚至包括有些優質課、觀摩課也是如出一轍,缺少新意。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就只能成為一種良好的願望。
其次,升學考試導致了語文教學中的短期行為,誘使教學中的簡單化。
多年來,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學生家長及至教師本人已經習慣和認同了成績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質量。於是教師為考而考,學生為考而學,領導以考視人。把繁紛復雜的、豐富厚實的語文世界收縮於考試說明之中,排斥了除考試說明之外的其它內容。教師將豐富多彩、優秀生動的課文,分解成支離破碎的骷髏,難怪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本來貼近學生生活,感情豐富,吸引學生的文章,學生會覺得學起來枯燥乏味。我們看到不少教師,為了應付考試,把語文課上成了應考訓練課,題型分析,應考技巧,大量的時間被消耗了,這無疑大大限制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積極性,如果不擺脫為應試而採取的簡單的短期行為,那麼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路子會越走越窄。
第三,要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應遵循語文學科自身的教學規律。
語文教學中的簡單化,還表現為排斥與不重視語文學習中的直覺,領悟等非理性現象的存在。近年來,不少地方把語文教學量化了,甚至把理科教學中的某些做法引進了語文教學領域。語文學習不像數、理、化那樣容易操作。認識若干生字、背誦一篇課文可以在一定時間完成,而要理解、體味一段或一篇文章則不一定能在一定時間完成或取得滿意效果。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自覺與感知對於他們學習語文來說是十分可貴的潛能。所以我們的前人十分重視學生讀的功能,把入學學習稱之為「讀書」。「讀」是我們教學中的優秀傳統。可我們現在大多數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讀,而特別重視學生的寫與對文章的分析。漢語言較之其他語言而言,更有許多不確定性,如果把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譯成白話,就會索然寡味。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幾個例子」如果不加強對語文教學規律的研究,不能把學習「例子」轉換成技能,則學生只能得到死的知識,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問題則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