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題中詩意是什麼意思

語文題中詩意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2-23 06:06:03

㈠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25課詩意是什麼

參考如下:

一、大意是: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把所學的知識默默的牢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二、大意是:

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讀書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思和眼睛既然不專心致志,就只有隨意的誦讀,那麼一定無法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緊要。心既然已經到了眼睛和嘴巴,難道會不到嗎?

三、大意是:

讀書人要學習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向則絕對不甘心做下等人;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滿自足,像何伯觀海,井中之蛙觀天,這些都是沒有見識的人;有恆心則絕對沒有成不了的事情,這三者缺一不可。

㈡ 淺析「詩意語文」(一)

潘新和先生在《語文:表現與存在》中深情地嚮往:「未來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充滿詩意情懷,都能用自己的詩意感悟去喚起孩子『心靈中的詩人』;未來的孩子如果都能擁抱、譜寫自己的詩意人生,那是多麼好!」深受潘先生的影響,語文名師王崧舟老師扛起了「詩意語文」的大旗。何為「詩意語文」?其基本教學策略是什麼?詩意語文的課堂有何特點?這些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閱讀了《王崧舟和詩意語文》,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形成了以下思考。

一、詩意語文的內涵

語文有三個層次:語言文字、語言文章、語言文化,其共性是「語言」。語文教學的本質在於語言性。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從屬性看,語文有多重性:如語言習得、思維培養、人文滲透和常規訓練等。詩意是感性的、抒情的、靈動的、文化的、精神的、意境的,它歸屬於人文。這是從語文教學的本質和屬性對詩意語文的理解。

王崧舟老師在《詩意語文的理想和信念》一文中,把「詩意語文」詮釋為「精神的語文」、「感性的語文」、「兒童的語文」、「民族的語文」、「生活的語文」。王崧舟指出「語文教育過程,是學生精神享受的過程,是為學生的精神生命鋪墊底子的過程,語文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而這一過程是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實現的。

語文的本色和最高境界是詩意,而詩意的語文課堂,是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完整人格的理想課堂。詩意的語文課堂,是以文本為基礎,根據語境和形象,用藝術的手段營造一種情境和意蘊,激起學生言語表達的熱情,從而喚醒心靈的詩意,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養具有和諧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我覺得余小剛在《王崧舟教學藝術美學解析》中的一段文字是對詩意語文的最好闡述。詩意語文以價值引領為靈魂,以文化傳承為血脈,以精神訴求為旋律,以神秘喚醒為光華,以感性復活為情懷,以個性高揚為風采,以智慧觀照為神韻,以心靈對話為境域,主張將生命融於語文教育,將語文教育融於生活,讓語文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

二、詩意語文基本教學策略

詩意語文用到的基本教學策略即舉象、造境、入情、會意、求氣、尋根。

1、舉象:還原語言的生命圖景。

所謂舉象,就是將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舉,即呈現、打開。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飽經風霜」一詞的教學,先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見過的「飽經風霜」的臉,藉此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車夫的臉,並引導學生透過車夫這一臉的特徵把握他的生活境遇和社會地位,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假如自己在現場會怎麼做,最後引出魯迅先生對車夫的細節描寫。詩意語文就是在教學中舉象。其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所描述的一道道的皺紋、臉色灰黑等就是象。

2、造境:創生語言的生命境域。

造境就是在舉象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將語言文字還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情境指向課堂,意境指向文本,心境指向學生。境是景象的連續體,很多象的疊加,形成一種氛圍,人置於其中,會產生共鳴。如:《長相思》中「身在征途」的「象」的還原,「心繫故園」的「象」的創生,將這兩種連續呈現的「象」加以剪接和重組,就形成了一種孤獨,寂寥的課堂情境和文本意境。

3、入情:體驗語言的生命溫度。

所謂入情就是置身於語言文字所造的境中,體驗其承載的情感。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境語也皆為情語。詩意語文的靈魂之處便在這個「情」字。讓學生充分地體驗,讓學生的生命情感之門打開以後,感受語文的精彩魅力,感受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思想和感情。是否還記得王崧舟老師的那一節作文課《親情測試》?

師:寫下五個你最愛的人的名字

在五個你最愛的人中劃掉一個

在四個你最愛的人中劃掉一個

在三個你最愛的人中劃掉一個

將最愛的人全部劃掉

伴隨著老師的一步步要求,學生淚如雨下,把所有的人全部劃去,親情的激盪已達高潮,感情已成熊熊烈火。這堂課通過讓學生在虛擬情境中體驗親情的喪失。每劃去一位親人,就意味著失去一位親人的關愛和呵護。隨著親情強度的遞增,每次失去親情後的體驗也變得愈加沉重、愈加痛苦,終至於觸及到學生心靈最深處的那份沉睡的生命意識和潛能。就在那一刻,在一股難以抗拒、難以遏制的情感力量的驅使下,學生的言語生命欲求被充分地激活和喚醒。這就是詩意語文的「入情。」

4、會意:感悟語言的生命哲思

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並體會文字所包含的意蘊。例如《草船借箭》對笑的品讀。文章同小說一樣,什麼諸葛亮說,周瑜說,剛開始覺得乏味,沒意思,甚至連人物的神態都懶得加上去,然而仔細讀後,卻發現了文字背後的味道。這篇課文寫「諸葛亮說」出現了11次,「周瑜說」6次,「魯肅說」3次。前面十次都是諸葛亮說,最後一次,諸葛亮是笑著說。給人驚喜萬分的感覺。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那個笑著,讀著讀著,文字味道就出來了,這時候老師可以問,你知道他在笑什麼?隨著學生的理解,一切也就會意了,會意之後,才能讀出文字的魅力和神韻。

5、求氣:觸摸語言的生命律動

在特定的情境中,探求語言文字的聲氣、節奏和神韻。我們對文本,對語言文字就要「求氣」。有些孩子不懂,在朗讀的時候扯嗓子,用力喊,其實真正會朗讀的,用的不是蠻力而是綿力,文字與文字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種關系存在,叫作字里行間,這些關系能夠形成語言的節奏,語言的張力,這就是能量,這就是氣。朗讀用的是綿力,像唱歌一樣,注重氣息的控制,一唱三嘆中,文字的聲氣,就出來了。

6、尋根:傳承語言的生命律動

在特定的情境中,開掘語言文字背後的價值取向、精神母題和文化傳承。語文教師要有文化意識,才會把語文課上得更深刻,更生動,更富有感染力。例子被譽為「五絕之冠」的古詩《江雪》中的「釣」,從表面看,釣的是魚,一個物化的現實意象。但從文化的角度品味,則「釣」是「不釣之釣」,漁翁之意豈在「魚」?在這里,「釣」是一種獨善其身的宣告,一種靜觀其變的智慧,一種東山再起的報負,一種無所畏懼的氣度。一個「釣」字,承載著多少中華文化的基因。

㈢ 有詩意的語文是什麼

詩意語文是一種境界,它是自由對話的、喚醒意會的、精神契合的、追尋幸福的、實現自我的,是語文的最高境界,它就是讓語文成為生命的詩意所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朝代】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㈣ 語文的詩意

要理解語文的詩意,請抓住兩個關鍵詞,「語文」和「詩意」。
你這里說到的語文,不是狹義地指一門功課,而是泛指語言,文字,文學;詩意,是美學上的價值,精神上的價值,超功利的。
簡而言之,語文的詩意,就是文學的精神價值。謝謝。

㈤ 四年級上冊語文22課第二題的詩意是什麼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2課古詩三首,這三首古詩體裁都是絕句,屬於近體詩的一種形式。
一、《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意思是:
冷雨灑滿江天的夜晚,我來到吳地,天明送走好友後,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未受功名利祿等世情的玷污。
這是一首送別詩,通過離別時對友人的囑托與寬慰,表達了詩人對浮名的不屑,以及堅守高潔、清白的品格。
二、《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意思是:夜靜月黑雁群飛得很高,單於趁黑夜悄悄地逃竄。正要帶領輕騎兵去追趕,大雪紛飛落滿了身上的弓刀。
這是一首邊塞詩,通過寫邊塞將領雪夜准備率兵追敵的壯舉,表現了他們面對敵人時的大無畏精神。

㈥ 六年級語文書下冊里練習冊第八課閱讀題周庄水韻有一題說這種詩意表現在哪裡有人知道嗎

文章的題目是《周庄水韻》,周庄,地名,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水韻。水的韻味,這里指水的情趣。水韻應是周庄給作者留下的最深感受,周庄的水有哪些情趣呢?這是作者在題目中留給我們的問題。那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周庄吧!
作者給我們展示的第一個畫面,是從一支木櫓寫起的。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如同一支畫筆在畫布上盡情的揮灑,周庄的水美就在這一槳一槳中展現了出來。倒映在水中的石橋、樓屋、樹影,還有天上的雲彩和飛鳥,本身不就構成一幅動人的畫卷嗎?而這些都被不慌不忙的木櫓攪碎,碎成斑斕的光點,迷離閃爍,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綵綢,沒有人能描繪它朦朧炫目的花紋……作者巧妙的將被船槳打碎的河面與空中漾動的綵綢聯系起來,不著痕跡地勾畫出了周庄的水的清澈以及那美麗無比的景色。同時將作者醉心於周庄的水美表達的淋漓盡致。你看船槳打碎的映在水中的倒影,使河面晃動、倒影紛雜而富有光澤,如同一匹長長的綵綢在空中飄盪,顯得極其柔美,水面也因而幻化成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再加上隨著木櫓一來一回悠然的攪動,我們可以猜想作者耳邊聽到船櫓打水的嘩嘩聲,木櫓與船發出的的吱吱聲,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謠,向作者傾訴周庄的過去與現在。這些都使作者彷彿進入一個神奇的,遐想的水世界,如痴如醉。
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畫,撥動似綢,在這么美的河上泛舟又將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作者用了一個反問句,什麼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裡泛舟更富有詩意呢?強烈的表達出作者在周庄小河上泛舟的感受——最富詩意。這種詩意作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讓我們乘船一起去體會一下吧,坐在小小的木船上,隨溫和的河水在窄窄的河道中緩緩滑行,那形狀各異的一座座古橋盡收眼裡。每一座橋都是一道不同風景,而每一道風景里,無論你站在哪,都會成為這風景的一部分。橋上的人成了船中人的風景,船中人成了橋上人的風景,人和橋伴著周庄的水,也構成了水墨畫的獨特之景。這不就是卞之琳的《斷章》中的意境嗎,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周庄的小河上就是這樣處處充滿了詩意的風景。
周庄水美,周庄小河上處處是詩一樣的風景,那麼水在周庄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作者先寫河道的布局呈「井」字形,街道和樓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橋,石橋巧妙地將古鎮連綴為一體,不難看出周庄的水成全了這河道,河道成全了周庄的生命,而古石橋勾連著街道和樓道,成為溝通心靈的橋梁。試想周庄如果沒有了這水,河道和橋等不就是一個死物的它嗎?而有了河水,河道和橋等似乎有了生命,有了靈氣,所以水是周庄的血液。周庄因水而久遠,周庄因水而聞名,因此作者說,前來古鎮的人印象最深莫過於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連起來的事物。
以上是作者對周庄的的總體感受,他寫出了周庄的水美,在周庄水上泛舟富有詩意,以及水在周庄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那麼作者這種感受如何而來的呢?
這種感受是和作者三次到周庄是分不開的,三次的周庄之行,說明作者對周庄的喜愛不同一般。而且每一次都乘舟游鎮,足見作者對周庄水的偏愛,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樣。那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第一次作者到周庄的情景,時間是仲春,而且天上下著蒙蒙的細雨,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石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這不就是一幅江南仲春煙雨圖嗎?打著傘坐船游覽,行進在畫中,一切朦朦朧朧,如在雲里霧里,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那該是怎樣一種恬淡寧靜的感覺呀。所以說,周庄的水韻是一種柔美。
周庄水是這么恬美,能不吸引作者第二次到周庄來嗎?作者第二次到周庄又有什麼感受呢?作者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剛剛下過一夜小雪,雪後的周庄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呢?積雪還沒有來得及將古鎮覆蓋,陽光已經穿破雲層撫摸大地。在耀眼的陽光下,古鎮上到處可以看到斑斑積雪,在路邊,在屋脊,在樹梢,在河邊的石階上,一攤攤積雪反射著陽光,一片晶瑩斑斕,令人目眩。古老的磚石和清新的白雪參差交織,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一個比喻道出了不同的季節周庄那異樣的美景,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在陽光下,積雪正在融化,在小街的屋檐下,在石拱橋的欄桿和橋洞里,再小河的石岩上,到處可以聽見滴水和流水的聲音,這樣的聲音,是天籟之音,極洪大,又極細膩,極真切,又極虛幻,極悠遠的,又是極現代的,既是極單調的,又是極豐富的……。所以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作者以細膩的筆法,從聽覺上捕捉到了雪化成水後,那精彩的一瞬,雪水與河水匯在一起,重重疊疊的水聲,共同演繹著這不可拷貝的江南小調,那水韻是銷魂蝕骨的,是一般人難以體會的,非有沉潛之心不可捕獲,水聲「如訴如泣,彷彿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迴旋上升。」擬人化手法的運用,把這水韻變活了,一旦有了人的情感,周庄變得更加有魅力。
第三次去周庄,在一個溫暖的春夜,周庄正舉辦旅遊節,從舉辦旅遊節這個活動我們不難看出,當地政府要以旅遊促經濟發展,這是幾千年來的一次觀念上的更新。也預示著當地人們從此將走上幸福之路,因此古鎮人們對此非常重視,把他當成一個盛大的節日。節日里的周庄之夜又該會有怎樣特別之處呢?古老的樓房和曲折的小街綴滿了閃爍的彩燈,燈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變成一條色彩斑斕的光帶。坐船夜遊,感覺似進入夢境。這個夢境,突出表現了作者對古鎮的悠久文明和現代文明交織在一起的真實感受。這種感受是什麼呢?我們繼續往下看,作者把目光集中到為自己劃船的船娘身上,她嫻熟而輕快的動作,表達出是她內心的愉悅。當作者的船在經過一個橋洞時,聽到了一陣音樂聲,由遠及近,看到的是一條張燈結綵的花船,和船上擺弄絲弦的當地農民,作者還沒來得及細看,那花船已經轉了個彎,消失在後面的橋洞里。只留下絲竹的餘音。我們不去推測這條花船到底干什麼的,單從這喜氣的氛圍中,就讓我們感覺到古鎮人們幸福的味道。在古鎮的盡頭,燈光暗淡了,小河恢復了本來面目,顯得格外的安靜,和前邊的熱鬧形成了對比,作者再看周庄,只見屋脊參差,深藍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們曲折多變的黑色剪影。正當作者細心品味這江南夜景的時候,一串串晶瑩的光點從黑黝黝的屋脊上飛起來,又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它們像一群沖天而起的螢火蟲,在黑暗中劃出一道道暗紅的光線。隨著一聲聲清脆的爆炸聲,小小的光點變成滿天盛開的繽紛禮花,天空和大地都被這滿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這禮花不正是古鎮人們的幸福的笑臉嗎?接著作者看到已經隱匿在夜色中的古鎮,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萬變,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時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線變成了活潑流動的彩光。最奇妙的,當然是作者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輝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裡,平靜幽深的河水,頓時變成了一條搖曳生輝、光華四射的綵帶。隨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樓屋倒映在水裡,像從河底泛起的一張張仰望天空的臉,作者來不及看清楚他們的表情,他們便在水中消失;當新的一輪焰火在空中盛開時,他們又從遙遠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換了另一種表情。作者把樓房倒映在水中擬人化,認為它有表情,而且還能變化表情,這當然不是樓房的表情,而是作者的內心感受,這種感受是什麼呢?作者沒有直說,作者在這里想告訴我們什麼呢?聯系作者前兩次的周庄之旅的感受,我們隱約感到,作者為周庄人們能有今天而發自內心的高興,但在這高興之餘,一種憂慮又悄然而生,古鎮悠久的歷史,與現代文明相互交融後,它該如何發展,是否會丟失古鎮人們的純朴,是否會丟失古鎮所獨有的特色,是否周庄的水還能依然盪人心腸。這種擔心雖只是一剎,但足見作者對周庄是真的依戀,是真的熱愛。此時,節日的古鎮的歡樂氣氛已達到高潮,從古鎮四面八方傳來驚喜的歡呼,映著天上的美景,和地上的驚喜,似乎淹沒了作者的憂慮。
和前兩次到周庄之旅相比,第三次作者更關注周庄未來發展的復雜心情,作者一方面為古鎮水鄉在改革開放後充滿了生機,而感到高興。但同時又為古鎮在經濟浪潮中是否會丟失所特有的東西,(也就是作者前兩次周庄之旅的感受)而深深憂慮。周庄的水韻承載的是周庄古典情韻。
文章最後寫出了作者對這次周庄之旅的感受,奇妙的夜晚,這寧靜的周庄;夢幻的夜晚,這童話的水鄉。這古鎮帶著歷史的綿遠悠長,走進了這繽紛的現代社會,被竹篙和木櫓點綴出了歷史的精彩畫卷,這水韻能否依然盪人心腸?這似乎成了每個摯愛著周庄的人心中無法直面的水韻。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周庄水韻》這篇文章,作者緊緊抓住水韻,寫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動人心弦的景象,表達出作者對周庄的熱愛。文章一開始就寫了作者對周庄的總體感受,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畫,撥動絲綢,在水上行舟最富詩意,以及水在周庄所起的巨大作用,它是古鎮的血液。作者的對古鎮的這種感受是源於作者的三次周庄之旅。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猶如一幅水墨畫,周庄的水韻是一種柔美;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後景美,色聲動人。周庄的水韻詩一首江南小調;然而作者並沒有滿足於一兩次的浮光掠影,於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個更仔細的觀察,詳細描寫了周庄的水韻:在一個溫暖的春夜(旅遊節)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過波起,光斑漾動,靜水瑩瑩,星光閃動,藍天黑屋脊,相映成圖畫,慶典的焰火,繽紛的禮花,水光相映,搖曳生輝。周庄的夜晚如夢如幻,童話般的神奇。作者也並沒有被眼前的美麗景色沖昏了頭腦,對周庄的未來又多了一份擔憂,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而是基於作者對周庄那份不可割捨的熱愛。他同時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國悠久的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的時候,人們的價值觀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該怎樣保護並傳承中國古典文化呢?該怎樣使之發揚光大呢?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必須面對的深深思考的問題。

該文章轉自[語文123資源網]: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809/36107.html

㈦ 詩歌鑒賞題怎麼答,如何理解詩意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例析

高中語文的答題方法都有答題公式的

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基礎,且離不開景、情、境;二是文字淺易,抒發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考生一般對考點比較熟悉,能比較輕松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於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 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於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誇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1)准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 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 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朴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彷彿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2002年高考題)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理解詩意關鍵是進入作者的角度
設身處地的想像自己就是作者
當然也和個人悟性有關

㈧ 語文書的詩意是什麼

詞語:詩意
讀音:shī yì
釋義:1.詩思;詩情。 2.詩的內容和意境。 3.像詩里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詩的意境;指給人以美感或有強烈的抒情意味。

閱讀全文

與語文題中詩意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