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課程整合

小學語文如何進行課程整合

發布時間:2022-12-23 17:16:43

『壹』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方式相結合,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課程目標,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聽、說、讀、寫、做的能力,促進了兒童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
由於多媒體技術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點的影響,使得課件教學應用過程與傳統的教學或一般的電化教學過程有所不同。課件圖文聲像並茂,給學生提供的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種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選擇學習的途徑和內容,使學生有了比傳統教學更大的收獲,這說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提高傳統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技術是教師的極佳的演示工具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學生的發展,只靠短暫教育而獲得的成果,那是急功近利,捨本逐末。俗話說「慢功出細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在過程中考究,結果才會真的完美。在課堂上,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別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魅力,從而使教與學和諧發展。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一文時,由於這是一篇文言文,考慮到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困難,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插入了大量意境高雅的風景畫和中國風畫面,並結合古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陶醉於美麗的畫面之中,還把這一節課要掌握的內容用課件井井有條地編排了出來。「知音」是主旋律,課堂開始,伴隨泰山峨峨、江河洋洋等優美詞語的韻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體會詩情畫意,為後文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等語句作了鋪墊。學生根據我製作的課件,很快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感受俞伯牙和鍾子期熱愛音樂、志同道合、情操高尚的真摯情感。最後,感受伯牙聞噩耗、絕琴弦的特殊情懷,從知音的高度理解伯牙的特殊作法,就是對知音、對朋友的最高境界。從頭到尾,「知音」這一個主題貫通其間,成為理解全文的情感線,甚至是主旋律,學生在學的時候特感新鮮,學得特別充實、愉快。
三、「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融會貫通
現在,我們要獲取、傳遞信息,除了通過聽講、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等途徑外,還可以使用計算機、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來實現,就連我們現在上語文也不例外。藉助它們,我們還可以更有效地存儲、管理和利用信息,開展寫作、繪畫、設計等各種創造性生活。所以,我認為把「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務實風格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高效課堂。
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我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課件,在「先學」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調查周圍的生活環境,搜集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從他看到的和聽到的具體情況說起,人類隨意的亂扔垃圾、亂排廢氣、亂砍濫伐,使地球受到破壞,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在「當堂訓練」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體驗到了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再通過一系列圖片的展示,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進一步體會說明文的特點,知道有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學會了創意表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輕松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語文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的精髓是師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眾所周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我校的實際教學中,由於社會環境、師資素質與個性、學生對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實驗起來還有很多的不足,要想真正讓多媒體教學走進語文課堂,還需要老師用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實踐。

『貳』 語文整合教學框架

趙老師新教育知行合一080:

宜陽縣董王莊鄉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是一個正確的道路,特別是其中的整合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整合使教學從零散的狀態走向了系統的狀態。

雖然關於單元整合的思考,現在還不夠明朗,但是把模糊的思想表達出來,可以進一步理清思路,為下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礎。

語文單元整合,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1.語文單元整合訓練。

2.語文單項能力的縱向整合訓練。

3.語文多種能力綜合運用的橫向整合訓練。

4.學習方法的整合。

5.人格養成整合。

6.語文與生活與班級活動以及新教育十大行動的整合。

一、語文單元整合訓練。

語文教材都是按照單元編排的。在對教材進行二次研發時,不僅僅要看到一篇篇課文,更要從一個單元的角度進行考慮,要考慮單元目標,單元的語文能力訓練重點,單元的人文教育因素,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安排學習方法的訓練,安排能力的初步訓練,安排熟練運用的訓練,安排能力復習的訓練。只有具有單元整合思想,才能有效的把語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位。

不僅要具備單元整合的思維角度,還要從更長時間的角度,從一冊書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一個學段一個年級來考慮。總之整合思想,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思想。在這樣的思路下,語文的能力訓練和人文訓練都變得系統化,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語文能力單線的縱向整合訓練。

在語文的訓練中,語文能力的訓練,無疑佔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沒有良好的能力,語文就是一句空話。

原全國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崔巒先生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語文學科能涵蓋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人格雛形的培養。

二是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做到「六個一」。

三是提升閱讀素養。

四是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要能質疑,愛探究,會發現,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增加文化積淀,培養愛美的情趣。

每項中,還有更為細小的能力。

每一項能力訓練,都要經過一個學習方法,初步運用、變式應用、熟練運用、綜合應用、層次提高這樣一個過程。

每一種能力都是和其他的能力在綜合訓練中形成的,當我們考慮單向能力的時候,就處於一種抽象的狀態。

但就我個人來說,錯誤的認識是,認為能力是在一節課之內,最多一個單元中就可以形成的,沒有考慮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可能是因為一些教研活動往往以一節課為單位來進行。對一個單元的訓練,一個學期的訓練,或更長的時間段,考慮的比較少。一個能力的形成,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達到成熟的程度。在一節課之內,一般僅僅能完成初步的知識認識和簡單的運用訓練、變式訓練。但是更為重要的綜合運用、熟練運用和高水平的提高,卻需要更長的時間段內才能完成。這一點常被我忽視。只有能力形成了,快而准,已基本自動化的時候,這才標志著語文能力的基本形成。

能力的訓練,要在較長的時間內完成,這就必須考慮,每一堂課上除了新的能力外原有的基本能力的訓練。必須保證每一堂課上語文的舊能力訓練的時間和內容安排。而且對每一個時間段所著重訓練的一些語文能力,有清醒的認識。它出現的形式往往是幾種能力綜合在一起進行。

在較長時間內,圍繞一個語文能力進行訓練。這是一種時間的整合考慮,整合思維。

三、語文多種能力綜合運用的整合訓練。

只有在抽象思考的狀態下,才有語文能力的單項訓練。在實際中能力的訓練,都呈現出一種多種能力整合在一起進行訓練的狀態。

第一種情況是新的能力訓練。除去復習課以外,幾乎所有課他都要關注一個新的訓練點。這個新的訓練點,當然是這一課的重點內容,但是他必須在其他能力的基礎上產生。必須要考慮這一能力和其他相關能力的整合訓練。

第二種情況,就是一些原有能力的訓練。屬於能力的熟練和提高狀態。每種能力,都是在與其他能力的綜合訓練中完成的,根據每一種能力所達到的一些狀態,決定各種能力訓練安排的輕重大小詳略。

四、人格養成的整合。

語文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在小學,人文性的熏陶,有多種形式,比如說思想感情體驗,他們整合為人格的養成。失去了這種人格養成,工具性的訓練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在小學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雛形時期,思想感情體驗的積累,慢慢的為人格的形成積累素材。各種素材在小學主要以美的培養表現出來。美有豐富的內涵,有價值觀,有思想,有感情,有具象。他是一個比思想情感形象等等還要大的一個概念。在很多教育家的論述中,美都被作為重要一極提了出來。美的培養,為人格養成塗上了底色。

這裡面有四個方面,1.挖掘課文內容的本身的美感因素。是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自然之美,心靈之美,社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2.李吉林情景教學中提的幾個方面,要把學生身邊的自然之美與語文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3.補充一些美的詩歌,美的短文。並把閱讀感受寫作結合起來進行。

4.把社會之美與語文教學充分的結合起來。

通過各種各樣的美的點滴積累,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

五、學習方法的整合。

以上能力的訓練都是就語文本身來講的,但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在一定的學習組織形式中展開。

學習的形式,主要有兩個方面,學生的自學和小組的學習、教師指導學習,三個方面整合起來。

在自學方面,應該採用有指導的自學,以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自學。經過充分的自學,在小組內進行展示交流和糾錯。老師要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去。

六、把語文學習,與生活與班級活動與新教育十大行動整合起來。

課內的學習是一種精確的學習,課外的學習是一種浪漫的學習。語文本身它具有整合性和實踐性。語文是一種母語,在生活中有寬廣的用武之地,而且母語也要求達到非常高的水平。語文學習必須要把實踐的運用,充分整合到語文的學習中。重點表現為各種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和熟練運用,形成高度自動化的水平。

第一方面是與生活的整合。要有意識的養成一種閱讀寫作交流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時時處處的運用語文能力,在家庭中家長要有意識的給學生創造一些語文讀寫交流的機會。 學校中老師要有意識的結合實踐活動,給學生創造一些讀寫交流的機會。生活也是學生的人格素養展現的舞台和形成的舞台,學生的行動表現和學生讀些什麼內容,說些什麼內容,和與別人交流什麼,都源於他的人格雛形。

其實在學校生活中,任何一項活動,幾乎都不能離開交流讀寫。我們在進行每一項活動的時候,把這語文能力充分滲透進去,這樣就可以創造大量的聽說讀寫思交流的機會。每一項活動都在展示學生的人格素養,是人格素養的新的鍛煉機會。從而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能力綜合運用的平台,給學生創造語文能力達到高度自動化程度的條件。

新教育實驗推廣以來,倡導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他的每一項活動都要依靠聽說讀寫交流這樣的能力。尤其他有專門幾項活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培養卓越口才,聆聽窗外聲音,這幾項活動專門指向學生的讀寫思交流,都指向學生人格的形成。很多榜樣學校和榜樣教師,他們結合這樣的活動開展了海量閱讀、海量寫作、海量交流,把學生的閱讀寫作交流的能力,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教育把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推向了一個極高的高度,為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任何學科的學習都要以語文核心能力為基礎。為學生人格的形成塗上了底色。

語文本身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所以整合思想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他牽涉到了語文的方方面面,自覺的靈活運用整合思想,處理教材,安排教學,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叄』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不僅給教育帶來了變革,而且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也在進行一次歷史性的變革。僅小學語文課程而言,它包含的內容廣泛,知識量大,而信息技術圖、文、聲並茂、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正好為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因此,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整合以成為必然。但我們要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只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並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意義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本世紀,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布和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很顯然,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目的在於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對於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形象和變化的特點,能極大限度地營造教學情境、激活課堂氣氛。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像《草原》這樣描寫景色的課文,而小學生閱歷比較淺,沒有親眼目睹過草原美麗的景色,如果只憑借語言文字,學生很難感受課文的實質內涵,這時,我們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播放課件,將一個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這樣,通過有動感的畫面,激活他們的感官,使文章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其思維的升華。學生閱讀著課文,想像著美景,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就會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增強學習效果,豐富了課堂內容。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一文時,教師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有趣的諧音、字謎、漢字的來歷等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漢字的演變,使學生能對中國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喜愛中國漢字之心。在上《豐碑》一課時,首先由學生欣賞教師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圖片,讓學生從中了解相關信息,這樣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深入學習課文時,中間插播電影片段,使學生感受到軍需處長高尚的品質;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從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對資料進行處理、歸納,這樣通過上網查找有關資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將網路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語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而且是語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於多元化,時代性,實效性。
(三)信息技術,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課堂教學中只有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基本問題,就算完成了本課的認知目標。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它獨特的優勢。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內因,突出教學的重點。如,《初冬》一課,作者以准確優美的文筆描寫霧氣逐漸消失,景物由模糊變得清晰的動態過程是文章的重點。但學生卻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可通過極短的時間,把這一自然現象過程進行情景的再現,把語言無法完成的內容,通過畫面直觀化,真正做到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
(四)信息技術,豐富課外知識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更多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語文教學資源。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如教學《為人民服務》之後,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教師課後可以讓學生繼續搜集有關這方面的故事,開展讀書交流。同學們馬上會通過各種途徑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的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既是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同時也是學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五)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能力
(1)、信息技術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信息的獲取能力是指確定信息源,並根據信息需求選擇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資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依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激活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學習動機,引發對信息的興趣,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比如《桂林山水》一課,可通過師生群議確定信息任務: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秀、險的姿態?除了文中介紹的幾中外,還有哪些呢?接著,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桂林山的奇特姿態可以查找相關圖片以及古今贊美桂林奇山的詩詞文章等;信息來源有了,這時,我們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圖片、圖書查找,也可以利用網路搜索有關桂林山的知識。
(2)、憑借信息技術的特點,不但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英國詩人雪萊說:「想像是創造力」。信息技術從多方面為想像力的發揮創造了條件。首先,通過互動式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將影視中時空跳躍、時間倒置等手法運用於電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想像,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從而引發學生創新的火花。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這是一篇說明文,課堂上如何融入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件製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蟲圖片,文字材料及錄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錄像,感知多種的昆蟲,了解它們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性。教學結尾時,告訴學生這些知識來自《十萬個為什麼》、《網路全書》,並在屏幕上出示這些書名,鼓勵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3)、信息技術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並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例如:要學生製作電腦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學習《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有關圓明園的文章,讓學生在網上收集有關的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
(4)、信息技術的優越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能力。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但把握不好尺度。而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於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復述課文,編故事、想像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學生動腦,想像,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
(5)、在綜合活動中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如指導學生設計製作賀卡的時候,教師通過電腦網路展示背景畫所寫的寄語,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從中悟出寫寄語的要點。學生在電腦上獨立選擇畫面,撰寫寄語,將作品在電腦中進行展示,實現語文課和電腦課的「整合」。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信息技術課程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恰當而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易於接受。但同時我們也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並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首先,教師不能將平時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搬上多媒體,整堂課沒有板書,這樣既失去了教師書寫的示範作用,又是教師的個性難以發揮。其次,教師不能將所有對話和指令都輸送到多媒體,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畫面進行思考、學習,然後又通過多媒體畫面來提供答案。這樣既發揮不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點,又忽略了教師生動的演示作用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的能力培養。第三,雜而不精、過於花哨的課件往往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對畫面的欣賞上,而忽視了知識、能力的接受和培養。最後,多媒體課件中教師事前已經輸入了「最佳」答案,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會想方設法把學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導,盡可能讓學生的答案與自己的答案一致,因此使本來豐富多彩、學生主體的課堂變成了」唯我獨尊」的一言堂。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優化學科教學的一種工具,它的優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的手段,絕不能代替對文本的研讀。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錦上添花,不能喧賓奪主。只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研究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與策略,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

『肆』 如何有效地整合整個單元課文設計整個單元教學的教案

「整合單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的一種以單元為整體進行的備課、教學活動.以單元話題為依託,整合單元教材中的選文,從整體到部分最後在回歸整體的綜合性教學活動.
——題記
時光的腳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覺已經將整合單元教材進行了兩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說的那樣: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沒有想不到的.當我想到要將單元的教材進行整合後,亦步亦趨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獲到了一些快樂,先將快樂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夠幫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單元的教材,根據單元的主題去查閱資料,學生的視野更開闊.
六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思想,如果開始之初,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相關的資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列印資料展現在你的面前,讓你看到的是他們的熱情與積極進取,但是,今天的他們,在預習的時候,查閱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的時候,他們學會了取與舍.
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美麗的家園.當你在「網路」中輸入「美麗的家園」的時候,點擊回車鍵,在你的面前會出現幾百條甚至上千條、萬條的相關的資料.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進行課程整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