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說課稿初中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所處的地位及聯系
語文出版社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中學語文教材七年級、八年級(上)對淺易文言文已有了一定量的編寫。通過三冊的學習,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定的學習基礎,有必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學習、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樣式。文言散文在整個中學教育階段佔有不可忽視的一席之地。在八年級(下)第七單元開始安排文言散文,三篇"記"篇幅相對前三冊出現的文章來得長。而《桃花源記》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它是我國千古散文中的奇葩,傳誦千古而不衰。這一課給學生印象好壞必將影響到以後學生對文言散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有必要對這一課進行時代的處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散文的興趣。
本單元在文體上屬於"記"一類的文字,四篇都被選入《古文觀止》作為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習、背誦這樣的文章對培養、提高學生的文言語感很有幫助。教學中應該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在學習現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能力來學習這幾篇文言課文。
(二)教學內容
本課是本單元的重點,而作為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字障礙,然後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並從現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因此,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並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並從現代文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這是第一課時。
(三)教學目的
1.掌握"交通、問訊、絕境、間隔、無論、妻子"等詞的古今異義,掌握"志、尋"等字的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運用。
2.初步了解"記"的一般特點。
3.疏通文章
4.流利運用普通話朗讀
(四)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文的重點實詞和部分虛詞
2.順暢朗讀並熟讀成誦
3.領會本文按漁人所經歷的順序記敘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且詳略得當的寫法。
二、教學方法
1.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以存疑——質疑 ——解疑的模式解決字面上的翻譯。
2.運用歸納教學法學習實詞、虛詞,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同類知識點。3.邊讀邊譯,反復朗讀增強語感。
設計意圖: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律並形成習慣。
三、學法指導
1.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養成查閱資料、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前布置學生預習,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現的字詞的含義,並能翻譯全文。
2.為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讀。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准備
布置預習、准備課文錄音帶、錄音機,並准備好《天仙配》音樂磁帶,小黑板。
(二)設置情景導入
現在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天仙配》------(曲終)你從歌曲中聽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待學生回答後歸結)歌曲描繪的是一副環境優美、夫妻怡然自樂、男耕女織的社會生活美景。這種美景過去有嗎?現在有嗎?將來有嗎?(學生作出回答後)不會,()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比喻?——"世外桃源".是的,這個成語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現在我們一起跟陶先生走進世外桃源吧。
設計意圖:以音樂渲染情境,美好的音樂能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像。
(三)預習檢查
1.全班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卡片指名解釋字詞。
3.讓學生說說對"記"的理解。
4.指名概述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朗讀一是為了檢查學生預習時關於字音的掌握情況;二是引導學生初步有節奏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地熟悉課文。卡片解詞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程度,符合初二學生應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積累原則。概述內容符合課標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四)閱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讀音及朗讀節奏,進一步感知全文。
設計意圖:錄音示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加專注閱讀課文。
說教育進程
要到達教育方針、掌握要點、打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過程來進行,零星過程重在課文的全體感悟,引導學生開始了解文章的內容、觀念,第二過程重在寫作技巧的探求與了解賦有哲理性的言語。
零星步:創設情形全體感悟
(1)導語規劃
當你為世界的奧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才智而驕傲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天然那無與倫比的才智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遭到深深的震懾呢?但是,自不量力的人類卻試圖面臨充滿了母性關心和父性才智的天然說:「我要降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咱們堅持大顯神通的清醒和現實的溫情吧。
以多媒體播映《人與天然》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況,分辯學生的學習愛好,為課文了解營建一個情感氣氛。
(2)自主研習,全體感知
學生默讀兩遍課文,首要堆集舉辦字詞,完結字詞操練。
其次圈點勾畫,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念的要害句子,扼要寫出對每一段的讀書感觸與了解,並小聲播映音樂,以創設輕松的閱覽氣氛。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設傑出的自主學習情形,引導學生捉住要害句子了解文章主題敬畏天然的意義。
(3)互動探求
進行四人小組的協作評論溝通關於文章的全體感知,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能夠學生答復、能夠教師答復,一起,教師留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怎麼一步步得出「敬畏天然」這一觀念的。
第1段:人類「降服天然」的主意是過錯的。
第2段:大天然暗笑人類。(理由:1、翻開的空間只不過天涯之間。2、 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過錯的前史。)
第3段:人類創造的東西可能是人類的圈套。
第4段:世界必定存在比人更高檔的生物。
第5段:大天然的才智也遠勝於人。
第6段:人類的才智是世界自我認識的東西。
第7段:人類僅僅世界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世界自身才華碩大的永久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世界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法。
第10段:在世界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咱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咱們相等的生命,敬畏它們才華敬畏世界,敬畏天然,敬畏咱們自己。
一、說教材
《觀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全文共5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後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三個方面,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刻畫了錢塘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使人讀後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可以說這是一篇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範。
二、說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像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重點:積累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壯觀。
難點:體會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想像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對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像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
四、說教法
基於對文本的把握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多媒體輔助法」進行教學,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將自己想像成觀潮人群中的一個,身臨其境地融入學習活動中。同時我還採用了「朗讀法」,因為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實現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的`目的。
五、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為此,我採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流程
我將本課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反復誦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順序,弄清錢塘江的地形特點,感受錢塘江大潮的神奇雄偉。並引導學習生字。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讀懂重點語句,積累語言,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1、出示錢塘江地形圖。
教師進行介紹:我國有許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條有代表性的河流,那就是錢塘江。錢塘江是我國浙江省的第一大河,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南亞的恆河並稱為「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錢塘江邊一睹涌潮的景象吧。
2、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板書「觀潮」
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在作者眼裡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最能體現錢塘江潮特點的詞語。
3、理解奇觀
教師板書「天下奇觀」,並引導學生理解「奇觀」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給學生形成視聽沖擊,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理成章地引出關鍵詞「奇觀」。】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採用多媒體形式出現本課生字詞,指名讀,重點強調「罩」「鼎」「崩」三個字的讀音。再齊讀鞏固字音。
2、讓學生那個字記起來有困難。幫助學生解決難字。
3、多種形式讀,如開火車讀、賽讀、男女生讀等,進一步鞏固生字詞,這樣既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設計意圖:預習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給學生自學方法的有效途徑。但預習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更要有指導,預習的基本要求是:a、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出生字,畫出詞語,遇到難讀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不能解決的畫問號。b、大聲朗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c、邊讀邊想,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程度好的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讀書體會、感受寫下來。】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
【設計意圖:在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好的朗讀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更有感染力,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朗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實現以讀代講的目的。】
2、學生模仿讀。
3、指名讀,然後進行評議,看好在哪兒,不足在哪兒,如何改進?
【設計意圖:評價的過程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為只有自己入情入境地讀了,才能評價別人,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習的能力。】
4、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課文的把握不同,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的匯報過程正是體現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過程。】
在這個環節中,我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進文本,逐步提升學生的感悟,這樣不僅保證了讀的時間,讀的形式,還保持了讀的興趣,更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四)指導書寫
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書寫能力,能獨立識寫大部分的生字,教師只需指導難寫、易錯字,為此,本課我重點指導了「蒙」「薄」「昂」三個字。
七、說板書
我的板書設計在力圖簡潔明了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突出文章脈絡,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
『貳』 語文說課稿初中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會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藉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本文文包詩的寫作方法,改寫古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說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學慣用文包詩的方法改寫古詩。
三、教學准備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圖片、部分送別的詩句
說教法與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學生想像,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引言揭題,導入新課。
1、讓學生背誦李白和孟浩然寫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為一體。
2、讓我們一起來見證他們動人的友誼。齊讀課題。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3、點出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聽到「春」字,請學生說說自己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我們把暮春三月,又可以成為「煙花三月」。注重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自主感悟,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述:在這美好的季節,兩個好朋友要分別了,心情有點
?板書(傷感)理解「餞行」(設酒送別,借酒作詩,符合詩人的身份)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讓學生讀課文思考,李白、孟浩然在干什麼?(仰望……、遠眺……)活動的主題是送別,為什麼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請學生用「因為……所以……」連貫說一說當時的情景。相機板書:依依惜別。他們無心欣賞景物,此時此刻,心裡可能想些什麼?(該走的還是要走,該說的還是要說。)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學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在話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孟夫子的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體會到他們情深似海。板書「敬仰」
幫助學生理解「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相機板書:永世不絕。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通過學生的感情朗讀,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師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學生讀)
討論「凝視」的意思,能不能換成看?凝視的背後還包涵著什麼?(凝視遠方,目送友人,感情的見證。)討論還有什麼流向天?(李白的心、思念、一片深情……)此時此景,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古詩。
指名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注重理解「廣陵」、「故人」、「煙花」、「西辭」等詞。簡要介紹黃鶴樓。到文中有關詩句意思。了解「文包詩」的特點。讓學生體會李白當時的惆悵心情。
三、內化積累、拓展延伸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學生交流其它的送別詩,旨在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
3、作業中讓學生仿照本課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改寫一首古詩(以敘事為主)。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在山的那邊》用象徵手法說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無數座山,要不怕艱苦跋涉。《走一步,再走一步》說明的是面對一個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該怎麼辦。《生命,生命》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及其意義的嚴肅思考。《紫藤蘿瀑布》由藤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長河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應該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蟲蚊、叢草等趣事,有一種物外之趣。閱讀五篇文章,不但對同學們正確認識人生,走好人生之路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引發學生對有關人生問題的一些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困難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個個擊破、戰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發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和教益。
二、學生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初中生活的開始,意味著另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始,他們是帶著父母親友的期望,在他們殷切的目光中走進初中校園的,因而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與規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干勁,但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而一遇到困難,或手腳失措,不知該咋辦;或怨天尤人,哀嘆命運不公;或乾脆打退堂鼓,畏懼退縮。總之,他們大都不敢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積極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故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前面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從三維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朗讀中初步讀出語氣的能力及其復述課文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整體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a)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細細品味文章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增強學生正視困難積極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難點:學習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對生活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分析
a) 教法
我講這篇課文主要使用講讀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分析中,在對朗讀的指導中增強感悟、加深理解、引發思考。
b) 學法
反復朗讀培養語感;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聯系生活實際並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發生在1945年1月,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上,一個上尉飛行員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情況下,駕駛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出色完成偵察任務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悟,熟悉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准備復述。
1. 自讀以前,提問:復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待學生明確因為這篇文章是記敘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以後,學生再讀課文就能有意識地記住一些相關內容。
2. 復述前,提問:復述的重點應放在哪兒呢?讓學生明白,本文敘事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3. 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復述 。
4. 指名學生面對全班復述,並進行評價。
5. 設置這一教學環節,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下一教學環節作好鋪墊。同時培養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
(三)研讀理解,培養能力。
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學習。我打算提出如下一些問題:
1. 在攀爬懸崖的整個過程中,「我」總共哭過幾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嗎?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2. 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寫「我」在攀爬時復雜的心理狀態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分析的方法。
3. 在「我」爬下懸崖的過程中,父親是怎樣指導的?「我」的`信心有什麼變化呢?為下一環節對主旨的領悟打下基礎。
4. 這段爬懸崖的經歷雖然已過去很多年,但對於「我」來說是難以忘懷的,因為「我」從中獲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驗」。這「經驗」指的是什麼?進一步領會主旨。
因為初一的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而以何種方式作為切入點就比較關鍵了。我之所以設計問題1,就是因為我覺得此問題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引發學生迅速進入課文內容,深入思考。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強對朗讀的指導。告訴學生朗讀不但要做到字正腔圓,讀音準確,而且要做到停頓恰當,讀出語氣語調,注意抑揚頓挫。
(四)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作者的經驗僅僅針對爬山而言嗎?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從中得到的啟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它對生活的意義,讓他們受到啟發和教益。
(五)質疑問難
學生再讀課文,發現並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設置這一教學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精神。
(六)反思總結,談收獲。
(七)結束語
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走/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你的每一步。然後提出希望。
六、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爬懸崖的經歷 得到的經驗
我的心理變化 父親的指導
毫無信心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再走一步 在困難面前不應畏懼卻步,
信心大增 而要冷靜分析,化解困難。
每次走一小步 將大困難化小,一個一個
巨大的成就 解決,就能戰勝困難。
設計意圖:
簡明扼要,抓住課文精要,便於學生記憶,一目瞭然。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語文組5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愛蓮說》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愛蓮說》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文章,本單元是文言文單元。本文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這種寫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這樣的,文言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於學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這些都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准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鑒賞古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鑒賞古文的能力。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則為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基於此,我將展示蓮花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而導入本課。通過這樣的導入,引起學生對於文章的極大興趣。
(二)誦讀訓練,初步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置了以下環節1.教師播放音頻,並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指名學生閱讀全文,並翻譯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然後通過自讀、齊讀、指名讀、競賽讀等各種手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大致把握文章內容,為下面深入研讀做好鋪墊。
(三)合作學習,重點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我將設置小組討論討論下列問題: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為什麼作者獨獨喜愛蓮花呢?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
3.開頭作者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
這樣一個問題鏈,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明確作者描寫蓮不同角度,即生長環境、體態、風度。最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主旨都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可省略)
我們常說要走進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蓮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歡什麼植物?請談談你喜歡它的原因或者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實現感知向能力的遷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著重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的象徵意義和襯托的手法,通過小結,了解學生對於本堂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基於此,我設計了開放式的作業:寫一篇小短文,表達對某種植物的喜愛以及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由講解的重要內容構成,直觀簡潔,結構清晰,突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叄』 語文說課稿初中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望岳》是長春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六板塊第一課。本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該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學習本課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為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作思想,進一步深刻認識和理解杜甫的胸襟和氣魄,提升學生的人文認知。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准主張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誦讀能力;聯想,想像能力,背誦這首詩;理解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感悟詩的意境。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及遠大的胸襟抱負。
教學重難點:背誦詩,感悟詩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懷。
三、說教法學法
埃德加·富爾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創設情境→知識內化→拓展深化
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個性展示
在語文教學中我力求達到讓語文回歸到學科的本質屬性中來,突出其工具性與人文性,讓語文學科回歸到一種真實和質朴的狀態,不花哨,不走形式,不擺空架字。語文應該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靈魂的,是生動的,立體的。更是我們漢語言所特有的美及蘊含的豐富內涵。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思維過程的真實展現,一種從不會到會的的過程。從教者到學生一節課都不會是完美的展現,而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問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更引起一種更深層次的思考,繼而尋求到一種較為合理的解決手段。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關注學生,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文本決定不了讀者,那麼教師也決定不了學生,而是學生決定教師。因此我渴望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講解,引導,到放手,梯度式的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掌握學習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從歌曲《我愛你中國》的歌詞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產生一
種對於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懷著這樣的心情走進課堂,為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打下基礎。
(二)復習:杜甫其人,創作背景。為深入體會內涵做鋪墊。
(三)簡要的教學過程:
講讀第一聯,突出寫作特點及蘊含感情。
師生合作研讀第二聯,體會用字的精妙及修辭方法.
自主學習第三聯,多角度進行賞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理解問題的能力。深入探究第四聯,體會其中的哲理,深入理解作者偉大的胸襟抱負,及偉大的人格。最後教師進行小結
五、總結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我主要讓學生在情境感悟中體味詩人的酣暢豪情;在自主探究中構建自己的詩歌鑒賞;在誦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與才華,從而營造出一種較為開放性的課堂教學,繼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與鑒賞能力。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說明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沒有按照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採用了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介紹了蘇州園林異中之同的整體特徵,使讀者隨著作者那贊賞和眷戀的筆觸領略了人工營造的優美園林所體現的自然美和人工美。根據教材編輯意圖,初中第四冊的閱讀教學,主要是聯系生活,著重培養閱讀說明文的能力。而作為本單元的重點課文的《蘇州園林》,編者把它編排在單元之首,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因為說明文這種體裁學生在初一時就已接觸過。(如初中第二冊第三單元)所以,對於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又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它對本冊的第二單元的教學,打下了基礎。
因此,從教材的編排位置來看,它體現了循序漸進、學以致用的教學規律,從而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為初二的學生,已完成了從小學到初中的銜接與過渡,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正逐漸形成,說明文已學過一個單元,有了一定的.說明文語感,同時也初步掌握了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如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等,但仍需繼續加強鞏固提高。
據此我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的要求,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整體感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C、理清思路,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說明順序。
D、掌握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E、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2、能力目標:
A、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B、培養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賞析品味文章、段落、語句的能力。
3、德育目標:
A、引導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主要特色,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祖國秀美園林、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B、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教學重難點 :
《蘇州園林》是一篇准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它介紹的不是蘇州某個園林的情況,而是所有園林的共同特色,所以,它不像一般介紹某個地方的說明文那樣按照游覽的路線進行敘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礎上從全局到局部,從大的顯眼的事物到小的不顯眼的事物,分項進行敘述。據此,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把握本文的總分結構特點和說明順序。由於本文作者葉聖陶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同時他是蘇州人,對蘇州懷有深厚的感情,這從他曾說過的「想童年時常與窗侶嬉遊,蹤跡遍山徑樓廊汀岸」兩句中就可知曉,正因如此,他才寫出《蘇州園林》這樣極富特徵而又語言生動的文章。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輔相成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作為老師,必須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蘇州園林》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學習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讀,所以應採用「誦讀法」,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在品味探究中,我准備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懂得學習,懂得發現問題,然後採用「探究學習法」,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的學習方法,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結構,並稍加點撥在閱讀和仿寫中學會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從而學寫簡單的說明文。
此外,蘇州園林之美,聞名全國,譽滿世界。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藉助課件將一幅幅蘇州園林的美景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直觀感,便於理解課文。同時,根據課文內容和初二學生的能力、水平,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思路,通過圈點評析,幫助學生找出中心句、說明方法等,引導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多角度地訓練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養成合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確定以下學法指導:A、預習課文的方法。B、朗讀文章的方法。C、質疑的方法。D、賞析品味語言的方法。
對於本課的教學時數,擬兩課時完成。
三、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1、激趣導入:先讓學生與我一齊背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灧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背完問:「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兒的景色嗎?」明確:杭州西湖。然後再飽含激情地說以下的話:同學們,如果有一個地方能囊括天下的美;如果可以在那個地方見到江南大才子文徵明的工巧設計;如果這個地方可以融精緻優雅、簡潔古樸、落落大方於一體;如果可以在這里看到奇山異石、深壑邃洞、天然清秀、明凈深幽——那麼,這個地方會是哪裡呢?(稍停頓時一下,讓學生猜一猜。)對,一定是蘇州園林。
確實,蘇州園林之景,如詩如畫,無不令人心向神往。讓我們一起走進《蘇州園林》,跟隨葉聖陶先生去領略那蘇州園林醉人的勝景吧!(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蘇州園林的美景,課件一)(這一導語的設計,以優美的語言描繪蘇州園林,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蘇州園林的嚮往之情,從而使學生愉快而主動地走進文章的畫面中。)
2、板書課題、作者,然後讓學生介紹所了解的作者的情況和寫作背景。(這一環節的設置,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因為初一時已接觸過葉聖陶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那麼讓學生介紹作者,應不是難事,如忘記,可適當提醒。)
3、抽查學生掌握生字詞情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有助於積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請學生說說學習說明文應從哪幾方面入手?明確:說明對象及特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的語言等。
(二)、自主學習,內容呈現,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讀准字音。
2、以導游的身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比一比看誰復述得最好,不能復述的地方做上記號,別人復述時注意聽。學生復述後,教師應點評,多鼓勵,少批評。
3、朗讀課文,注意語感、讀書的節奏、感情的抒發。
(三)合作學習,師生互動:
1、讓學生找出概括蘇州園林的共同點的句子和各段落的中心句。
2、請學生將不理解的句子劃出來討論研析,教師巡視給予點撥引導。
3、學生畫出描寫蘇州園林美景的語句,共同欣賞。
(四)探究學習:思考題:
1、蘇州園林給作者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2、蘇州園林有什麼整體特徵?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3、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蘇州園林?
4、劃出3—9自然段的中心句,想想與前文有何密切關聯?
5、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築聯系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築,或以園林建築印證繪畫原理,請圈出本文有「圖畫」之意的詞,然後再試從課文中找出幾處例子加以簡要說明。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歸納板書。1、2、3題難度不大,估計學生能很快就能找到所以,盡可能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回答,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4題前一問題容易解決,關鍵是後一問題,先選兩位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這一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從而掌握本文是採用先總後分的結構展開的,條理清晰。5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圈點勾畫,討論後再明確。)
(五)賞析品味語言:
1、完成練習二,讓學生懂得寫說明用詞既要准確,又要生動。
2、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並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六)質疑:
愛因斯坦說:「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本題就是要讓學生各抒已見,獨立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牆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一句中的「蔓延著」與「薔薇木香」搭配不當。
(七)小結:
1、讓學生說說通過本課的學習收獲。(葉聖陶先生說過:「得法於課內,收益於課外。」「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收獲,那麼他們也就懂得了學有所得的道理。)
2、教師小結見板書。本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徵,說明順序合理,說明得當,既突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點,結構又顯得清晰有序,實在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顯示了葉聖陶先生駕馭復雜事物的非凡筆力。希望同學們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借鑒作者說明的技藝,力求學以致用。(板書的設計意在突出本文的教學重點,體會抓住事物特徵說明事物,再現總分的結構形式。)
(八)遷移訓練:鞏固知識,學以致用。
出示課件四:
1、仿句訓練:「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講究……講究……講究……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要求:仿照本段,利用總分總的格式寫一段話,要求分說用一組排比句。
2、運用你所學過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簡單介紹你經常使用的一種文具,要求說出它的特點。
(九)作業: 課後查找有關中國園林的圖片和資料或文章,共同交流欣賞。
附板書: 蘇州園林
亭台軒榭的布局 (分) (總) (分) 角落的修飾
假山池沼的配合 圖畫美 門窗的圖案
花草樹木的映襯 (主) (特點)(次) 色調的處理
近景遠景的層次 順序
一、作家作品簡介
緊接著導語,老師說到: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風光展現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孫犁。借著對孫犁進行介紹,重點介紹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紀事》,和他所代表的文學流派 「荷花澱派」。
二、景物描寫品讀
緊接著作家作品的介紹完畢,老師又說,既然孫犁筆下的白洋淀如此美麗,那就讓我們一度為快吧。
1.美句美讀
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後,並且把這些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
2.美句品評
學生就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老師總結:這些景物描寫寫得好的理由在於:1.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手法的綜合運用。
2.真實的寫出了水鄉獨特的感受。
3.文字中流淌著對白洋淀深厚的熱愛之情。
三、感知故事情節
如此美麗的白洋淀,是誰破壞了這種美呢?
學生齊聲回答,是侵略戰爭,是日本鬼子。
老師順勢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對故事情節的感知。在這片蘆花盪中,究竟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聽故事:聽課文錄音朗讀,整體感受故事。
2.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2.說故事: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
3.怎樣說故事:(自主、合作、探究)
1.要注意情節的鋪墊和環境的烘托;
2.在故事中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3.有矛盾沖突和高潮的出現;
4.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四、拓展延伸
在美麗的蘆花盪上演繹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華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那些抗日的故事。
提醒學生,學習本文景物烘托的方法,並遵照以上四點講故事要注意的方面。
2-3名學生講完以後,老師總結發言:同學們講的故事都很精彩,一個個抗日故事聽得人熱血沸騰,今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60年前紛飛的戰火已經遠去,留給我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美麗的白洋淀容不得玷污,今天,世界各國人民紛紛舉起了和平的旗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努力締造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新世界,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追求。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到此結束,最後讓學生明確了下一課時的任務,即進行人物分析。我對《蘆花盪》一文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且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和第5段,讓學生在反復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准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升華。
二、說教法
1、 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台,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合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一)、課前准備:主要分為學生准備和教師准備。
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的多種渠道,搜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准備了電教的平台、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的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說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景中有情 熱愛、贊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溫暖、清亮、透明
『肆』 初中語文說課稿!
以下是說課稿,供你參考一下:
《往事依依》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文精當的選材,結構上的前後照應及描寫情狀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聲有色、文情並茂的語言描寫,體會其中的意境之樂.
2、過程和方法:
(1)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了哪些內容,讀中注意圈點勾畫.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層次,尋求過渡語段,感悟文中蘊含的感情因素.
(3)比較閱讀,將本文與後面的幾篇文章從內容、情感、結構、語言等方面對比閱讀,找出異同點,加以感悟、品味.
(4)心領口誦,在反復誦讀中引起感情共鳴,積累語言,形成語感,提高語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與難點:
(一) 重點: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精神生活的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二) 難點:
1、理解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想
1、第一課時: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在獨立、合作研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要寫了幾件事.理解本文選材的精當,體會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第二課時:討論、品味語言.小組討論交流,品味精彩的語句.體會作者對精神生活的描寫,進一步體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
四、學習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教具: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自主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選材的精當.
2、體會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二、課前預習
預習內容及要求:
1、自學生字詞:
徜徉 浩淼 絢麗 雨晦 鐫刻 雕鏤 嬋娟
感慨萬端 諄諄教導 搜索枯腸
2、作者簡介
於漪,江蘇鎮江人,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在38年的教學生涯中,努力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堅持教語文育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總計50萬字.
本文是於漪應河南《中學生閱讀》編輯部一再邀請而寫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憶黃金時光」欄目上.
3、搜集寫春、夏、秋、冬的詩句.
三、導入
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金色的童年,每個童年都有令人難忘的歲月.今天,我們就到於漪老師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四、預習展示
1、展示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紹:(學生課前搜集)
五、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了解內容,能復述出所回憶的四件事.
(1) 學生自由朗讀.(朗讀要求:准確、流利,盡量做到有感情.)
(2) 概括文中所寫四件事:
『伍』 語文說課稿初中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流中豐富自己的知識。
2、總結讀小說的方法。
3、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交流中體會到讀書的快樂,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最近我們讀了《簡愛》。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對這本書了解了多少。通過閱讀和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請學生介紹夏洛蒂勃朗特和《簡愛》。
《簡愛》故事簡介:簡愛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舅舅病逝後,舅母把她送進孤兒院,來到桑恩費爾德,當男主人公羅徹司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師,羅徹先生脾氣古怪,經過幾次接觸,簡愛愛上了他。在他們舉行婚禮時,梅森闖進來指出古堡頂樓小屋裡的瘋女人是羅徹司特先生的妻子,簡愛不願作為情婦,離開了桑恩費爾德。來到一個偏遠的地方在牧師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個鄉村教師的職業。在牧師向簡愛提出結婚時,她想起了羅徹司特先生。當趕回桑恩費爾德時古堡已成廢墟。簡愛趕往羅徹司特先生住的芬丁,撲到了羅徹司特先生的懷里……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很多。今天我們就再來讀讀《簡愛》。
二、邊讀邊聊,汲取營養
1、說說人物:在這部小說中,你最喜歡或討厭哪些人物,為什麼?
2、閱讀小說中的片段,品味小說中娓娓道來的內心獨白和色彩斑斕的景物描寫,以及懸念的巧妙設計和氣氛的渲染。
3、明白主題: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
4、小結:通過交流我們知道,《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三、延伸討論
有很多讀者對於《簡愛》有自己的見解,你同意他們的觀點嗎?
四、後續活動,深化效果
《簡愛》是一本十分耐讀的好書。它還有許多值得向大家推薦讓大家學習的地方。
1、小說形象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2、小說始終洋溢著濃郁真摯、豐富細膩的情感。
所以,請大家繼續閱讀此書,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思索書中的思想精髓,體會蘊涵的人生智慧,揣摩第一人稱敘述的語言。並且在讀後,將你讀到的印象最深的情節講給你的父母、朋友、同學聽聽。
五、意猶未盡,特別推薦
有人說,小說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也有人說,小說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簡單走向復雜,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小說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六、作業:繼續閱讀《簡愛》
1、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如果是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劃劃,也可以在書上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如果是借來的書,就要在自己的讀書筆記本上做好記錄,也可以自製讀書卡片,抄寫精彩的語句,採用多種方式留下自己讀書的痕跡
2、指定讀書計劃,堅持每天必讀,根據自己的情況劃定時間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把本書讀完。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編者安排這篇作文,就是想讓我們領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與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與段落,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2、課文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範例。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文章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寫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特點;接著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文章運用比喻與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點。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與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不是採取直抒胸臆,而是通過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如這樣一句話,「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作者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與教學的重難點。
3、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4、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致描繪的方法,通過讀品體會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賞析第3段與第5段,讓學生在反復的讀的過程中,領會要旨。
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我准備用讀寫說的綜合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出美的句子中,說出獨特的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體現的情感。最後,用寫來升華。
二、說教法
1、 尊重學生個性,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研究新課標時,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於是我根據本課目標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用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去發現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2、讀、寫、說相結合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結合課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課時,注重了構築讀的平台,創設說的動機,讓學生通過摹寫,做到學以致用,加強了與文本的對話。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讀說寫都到位,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這就堅定了我課改的決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於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應堅定的引入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最終領會文章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三、說學法
因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發現、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進行拓展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說課教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說教程
(一)、課前准備:主要分為學生准備與教師准備。
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的多種渠道,搜集有關作者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還可閱讀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濟南的秋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所帶來的困難。
在課前,我精心准備了電教平台、錄音等輔助手段來豐富教學,擴大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二)、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歸納總結——反饋練習」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一提起北國的冬天,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這樣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氣候溫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到濟南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講授新課:
(1) 初讀課文,採用默讀法,限定時間,要求學生不回讀,全神貫注的讀,並且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為什麼說濟南是個「寶地」?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讀去整體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發現,找出能夠支撐作者說法的地方,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2)精讀關鍵段落(3-5段)
老師可適時發問:你最喜歡那一句,為什麼?
設題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品析重點語句,體會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難點的很重要的環節。
解題思路:讓學生先讀再說,甚至用多種形式去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句的妙處。
(3)使用探究法,老師展示四幅圖片,讓學生再讀課文,並評價老師所展示的圖片,哪些地方與課文內容相對應,哪些不相符。
設題目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去探究知識。
這種方式將一改以往的老師把學生的思維給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討論中來,以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4)以寫促情
要求:請仿照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結合前幾天本地的一場大雪,寫一寫我們孝感的冬天。
設題目的: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
寫完後讓學生交流,老師予以鼓勵,達到本課高潮。
3、歸納小結
讓學生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老師對學生的每一點見解都予以肯定)
4、反饋練習
讓學生討論: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設題目的:讓學生領悟散文的特點、結構及抒發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課時。
六、說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
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景中有情 熱愛、贊美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溫暖、清亮、透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馬》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愛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保聯系緊密,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 課文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關系.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2) 課文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合作精神.
2,教學目標
我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根據教學目標,從認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設計這篇課文的教 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馬的形象及特徵,了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表現他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啟發學生領會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品位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培養個性化的感悟能力;通過了解對比手法及其作用,培養學生描摹動物的技巧;通過"野生意義"和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對野馬的贊美,反思人類應善待動物,珍視生命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我依據賈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領會文章內容;積累優美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傾向.
教學難點;設計"動物園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專題活動和"馬"的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增強學生善待動物珍視生,的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感.
4.教材與學生
教材處理要符合教學實際,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仔細研究教學對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法
關於教法,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或者是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麽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系."所以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採用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容量;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並採用激發興趣法來激活學習思維,啟迪學生智慧.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學生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這節課我要領學生到微機室去上,運用微機對關於 "馬"的成語,俗語,諺語搜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索.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進行適當點撥.採用了激發興趣,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據新《標准》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時間活動,指導認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可以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具體做法是:
(1)指導學生用圈點批註法自由讀課文.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體現自學輔導法,主體思維法.
(3)指導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程序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並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題活動.所以確定一下教學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欣賞有關"馬"三種字體的書法作品,隨著社會的發展,馬的
生存方式及命運也在發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人性光彩的馬兒吧!(板書:馬 布封)結合注釋請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多媒體顯示)後師補充.
2,有感情朗讀
⑴請同學們結合注釋自由地,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你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學們在讀時,遇到哪些不認識的字詞請說出來.
師幫助解決疑難字詞.(多媒體顯示)要求同學們齊讀,整理識記.
⑵欣賞精彩的語段,領略文章的真諦
誰能選擇文中你最欣賞的一段大聲地,有感情地來讀其他同學認真欣賞,聽後,說出你認為他哪讀的最好 誰再來讀你最欣賞的一段
3,整體感知課文
⑴,我們已對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⑵ 兩種馬在作者布封的筆下各有千秋,請同學們來欣賞現實生活中有關"馬"精美圖片,(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再結合文中作者對馬的生活描繪,論說你喜歡家馬還是野馬 給大家一分鍾的准備,喜歡家馬到這兩組,喜歡野馬到這兩組,請按照句式"我喜歡 馬,因為 "來陳述理由,自由論說現在開始:
⑶,請喜歡家馬的同學用一個兩個字的詞概括你喜歡家馬的最主要的原因 (馴良)同樣要求,請字歡野馬的來概括 (自由)(師板書)這也是家馬和野馬的最突出的特點.
⑷,剛才,我們對馬談了自己的喜愛之情,那麼,我們再來看課文,作者對這兩種馬又持怎樣的態度呢 (同情,贊美)(師板書)這里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的社會政治理想,表達了他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紹家馬和野馬特徵時運用了怎樣寫法 (對比)有什麼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徵)
4,品讀賞析,揣摩語言.
請你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為作者用得最好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並用"我發現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來回答
5,指導合作探究"我們的身邊也出現了供人觀賞的一些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請同學們前後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 從而進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學重點,並本著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發展,激勵學生進步.
6,拓展遷移(突破難點)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馬"的知識競賽活動.
座位分成兩大組為平安隊和普通隊,並推選出各組隊長.
選兩名工作人員,一名記分員,一名監督員.
師宣布比賽規則: ①,我這有一個幸運箱中裝有一黃一白兩個幸運球,請隊長站在兩邊,每題輪流摸取幸運球,摸到黃色為先答題,摸到白色為後答題.
②,一般答題為10秒,特殊題為60秒.
③,在規定時間內未答出,倒計時5秒後由對方答.
④每題的內容由摸到白球的隊長為對方讀題.
⑷多媒體顯示關於馬的成語,俗語,詩詞的知識競賽題.
⑸宣布比賽結果,同時送給學生一幅對聯(多媒體顯示)以激勵學生.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搜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總和,完成小論文或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7,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
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8,作業布置
盡管目前減負的呼聲很高,但我認為必要的作業布置還是必需的,語文課畢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終歸姓語,因此,我要求學生學習本課,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去感受人類與動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9,板書設計(略)
『陸』 語文如何說課
說課是一種教學、教改手段,不僅能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教師授課技能的最好途徑之一。 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語文如何說課,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其實也是一種集體備課的形式,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之間進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通過說課,教師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預設學習中的各種“教學事件“,反饋教學中的得失,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研究。具體有以下作用:
1、可以更好的吃透教材
教師在備課中,雖然對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處理,但這些分析和處理是淺顯感性的。而通過說課,從理性上審視教材,這就可能發現備課中種種疏漏,再經過修改教案,疏漏就會得到彌補,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能幫助教師更好的吃透教材,優化教學設計過程。
2、可以提高理論水平
說課不僅要說明怎麼教,還要說明為什麼要這樣來做,這就迫使教師要認真去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要認真去思考如何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幫助教師從理論上去認識教學規律。
1、說理精闢,突出理論性
說課不是宣講教案,不是濃縮課堂教學過程。說課的核心在於說理,在於說清“為什麼這樣教”。因為沒有在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只知道做什麼,不了解為什麼這樣做,永遠是經驗型的教學,只能是高耗低效的。因此,執教者必須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主動接受教育教學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並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2、客觀再現,具有可操作性
說課的內容必須客觀真實,科學合理,不能故弄玄虛,故作艱深,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的專業術語。要真實地反映自己是怎樣做的,為什麼這樣做。哪怕是並非科學、完整的做法和想法,也要如實地說出來。引起聽者的思考,通過相互切磋,形成共識,進而完善說者的教學設計。
說課是為課堂教學實踐服務的,說課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環節都應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說課僅僅是為說而說,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落實,那就是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花架子”,使說課流於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靈活性
說課可以針對某一節課的內容進行,也可以圍繞某一單元、某一章節展開;可以同時說出目標的確定、教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進行程序的全部內容,也可只說其中的一項內容,還可只說某一概念是如何引出的,或某一規律是如何得出的,或某個演示實驗是如何設計的等等。要做到說主不說次,說大不說小,說精不說粗,說難不說易;要堅持以後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拘形式的原則,防止囿於成規的教條式的傾向。同時,在說課只要體現教學設計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學特長。
1、內容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突出重點,是達到最優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初中語文說課內容的重點,一般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內容總體上的重點,另一個是所說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所謂內容總體上的重點,指的是構成說課基本內容當中,最能反映說課本質特點的部分,即“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部分。特別是由於說課者的教學能力、水平綜合反映在教材處理上,所以說課中的教學過程這部分內容更需要詳說、細說。說清楚教學過程有哪些環節,這些環節是怎樣一步一步安排的,每個環節又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落實的等等;第二個說課含義上的重點是指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難點。這些重點往往是教材中的精華,是必須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而難點則是學生在獲取某部分知識或技能過程中由於受知識和能力局限所造成的障礙。凡是這樣的重點或難點也需要詳講、細講。說課中能否做到該詳則詳,該略則略,不但反映了說課者說課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說明說課者理解教材的准確性和實際處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課才會說得精彩,讓人印象難忘。
2、要控制好說課的節奏
在現實的說課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規定的說課時間到了,而課還未說完,於是出現了說課的“拖堂”;二是“前松後緊”,即說課開頭時慢慢吞吞,沒有時間觀念,後來發覺時間所剩無幾,而內容還有一大截未說,於是慌里慌張地突然加快語速,一句接一句,也不管別人能否聽得清楚,最後匆匆忙忙,草草收場;第三種情況與第二種情況相反,就是“先緊後松”,開始時說得快,後來內容快說完了,而時間尚剩許多,說課者只好採用東拉西扯,或故意減慢語速等手段,以期捱滿時間。這些現象都會嚴重影響說課的整體效果。說課的過程,就像彈奏一部樂曲,自始至終都要注意控制好節奏。說課前應根據說課規定的時間,對各部分內容所需的時間,大致作一個估算,以便心中有底。在具體的說課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按計劃時間說課,切忌腳踏西瓜皮,說到哪裡算哪裡。語速要前後一致,做到整個說課過程節奏統一、和諧、不慌亂、也不緊張,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說完該說的全部內容。
3、避免說課與講課相混淆。
說課與講課不同。有些教師在說課時仍然區分不開,突出的表現在教法設計上,講的過細,面面俱到;單純講知識,理論分析少。另外,說課應是上課的預演,而不是課後總結,所以語言應注意准確性,如“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准備採取的方法”在語意上是不同的。
①說課整體要流暢,不要作報告式,幾個環節過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後,要確定目標時,可以這樣說“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下面我側重談談對這節課重難點的處理”
②說課要有層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將說課說得很細,我們要說的都是一些教學預案,所以要多談談學生學習中可能碰到的困難和教師的教學策略。這里的層次針對某一教學環節來說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難點處理上,你設計哪些問題,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該如何調整等;在練習中你安排了哪些練習,有沒有體現出層次性等。
『柒』 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語文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於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嚮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於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動學生想像思維。
2、 教學目的:
①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②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 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難點是:理解聯想和想像的作用並形成能力。
二、【說教法】:
1、 結構、層次: 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為六個環節(引導入境—明確目標—指導朗讀—提問探究—小結鞏固—練習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導入境盡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並有利於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指導朗讀,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範,不在理論解說。同時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捨得花時間,學生朗讀訓練形式要多樣。
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小結鞏固要做到緊扣要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練習提高,安排圖景和文字的聯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導學生作聯想、想像的訓練。要求學生最好不作同類事物的聯想,還要要求所聯想的事物應該是美的。藉此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 手段及依據: 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僅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說教學程序】
1、 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導入境(1分鍾)
明確目標(1分鍾)
指導朗讀(15分鍾)
提問探究並質疑(15分鍾)
小結鞏固(5分鍾)
練習提高(8分鍾)
2、 教學環節設計
引導入境:(1分鍾)課件屏幕出現文字,教師口述引出「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裡,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
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讓我們跟隨著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麗、那份新奇吧!」
明確目標:(1分鍾)課件屏幕出現,學生讀出明確「學習任務:①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教師解說指出:這首詩很美,「美是需要發現的」請同學們從學習任務入手,帶上三個問題去發現詩中的「美」,問題是A、如何有感情地朗讀? B、怎樣聯想和想像?C、詩歌表現的是怎樣的情感?
指導朗讀(15分鍾)學生先個人試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再聽讀感覺情感基調和節奏重音,接著教師屏幕顯示朗讀要點並提醒心境體驗和眼神運用,學生再聽配樂朗誦跟讀並核准節奏和重音,然後組織齊朗誦、小組內齊朗誦、男女分組朗誦等形式。
提問探究並質疑(15分鍾)分兩步,
先探究內容。問題是a.全詩共四個小節,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b.你能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嗎?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復出現的「定然」「定」有什麼作用? 然後再學生提問質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准備的資料,並根據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想和想像」 「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小結鞏固(5分鍾)先齊朗誦詩歌一遍,再請學生概括自己對於這首詩歌的理解。最後老師作結「老師認為:這是一首極美的詩。首先,全詩語言優美親切,節奏舒緩,極具音韻美;其次,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又具意境美;還有,就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練習提高(8分鍾)如果探究討論熱烈可安排為課外作業。安排兩題:a、由兩副燭光圖片引發聯想和想像,b、課後練習,仿例續寫。
3、 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 以上設計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學習梯級,為學生設計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學習過程」;其次,輔助運用多媒體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資料參考,用圖片畫面作引導,增強直觀感受;另外,學生間的交流,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准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准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著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並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後,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找出並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在文章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後,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
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麼要用『分歧』這么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文章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討文章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煉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文章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散步》這篇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盡量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後,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松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後,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並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後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後,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後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後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並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後的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我進行總結,並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布置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並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我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略)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文章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像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盡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像,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揮想像,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像及口頭表達能力。
3.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像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⑴預習要求:①讀准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②藉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疏通文意,准備復述課文。
⑵預習步驟: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②再讀: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二、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次整節課都在具有神秘氣息的中國古典民樂的氛圍中。課件的背景是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字體採用楷書、隸書、行書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從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與想像,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3.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4.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5.畫圖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①以創造性復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像力。②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為圖景的空間想像力。③最後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像力與空間想像力相結合。
三、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注出自讀心得。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
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4.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5.畫圖法
充分發揮想像力,用圖畫再現「山市」,描繪文中之景,想像言外之象。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
先播放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為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燈神一夜之間在沙漠上建起了無數宮殿。然後,請同學們說說動畫片中最神奇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准備。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①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②齊讀課文,解釋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③分別請兩位同學復述課文,並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復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復述,為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3.合作探究,培養想像力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像言外之象。步驟:
①快速默讀課文,檢索主要信息,並圍繞它展開討論:可以將「山市」的變化畫成幾副圖,挑選一副圖思考:該圖中有哪些內容?(文中之景學生可以說得很好,主要引導學生想像言外之象)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多媒體出示板書,並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樓的周圍還應該有山、有樹、有小橋流水……把文中沒有提到,現實中有的事物畫進去。那麼請問文中的孤塔、危樓都「直接霄汗」,我們在有限的畫紙上怎樣表現無限的「山市」呢?
②按小組活動再現「山市」的奇幻場景,由小組長組織分工,擅長畫的畫,擅長作文的同學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該場景,可以是描寫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詩歌等形式。
③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並談談創作的設想及過程。
4.拓展延伸
這么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經常看見多好啊!那麼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本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慾望。
5.總結評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雖然我們無緣目睹海市蜃樓,但同學們能充分發揮想像,用手中的筆再現「山市」,真是棒極了!!最後讓我們回歸文本,在朗讀中體會「山市」的神奇、壯麗吧!
[說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回歸文本,從整體感知到局部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像大自然的神奇。
6.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像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
;『捌』 語文說課稿初中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准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教材內容、目標及重難點: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小品文,它文質兼美,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語言精煉、句式駢散相間,修辭多樣,僅用119個字就創造出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贊嘆,耐人尋味。由此,確立了本課的四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的語言;
2、品析重點語句;
3、採用多種方式的誦讀,積累文言精品;
4、通過對蓮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讀出文章韻味,體會文章審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寫法。
難點:襯托手法的運用。
說教法與學法:
朗計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它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手法,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這篇古詩文我准備採用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品析美點、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在朗讀中,主要從把握基調、讀出節奏、讀出感受三個方面,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讀中提高認識、增強體會。
在品析美點、合作探究中,充分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做到有思有講、有講有評、合作學習、交流心得。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中,吸引學生走進文本。
(二)、朗讀指導,突出重點
1、師范讀,也可聽錄音或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朗讀:
第一輪:初讀,讀准音,把握基調。
第二輪:再讀,讀出輕重快慢。
第三輪:用心讀,讀出感受。
通過這反復朗讀,學生對文章內容已有大概的了解。進入第三個環節——
(三)、品析美點,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積累詞語。梳理重點詞語,用白話文連貫翻譯。
2、品析寫法,突出重點。學生合作探究文章內容,總結出「蓮——特點——品德——愛」的文章線索,師總結,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然後下定義說明。
3、突破難點——「正襯」、「反襯」
師設疑: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總結:
嘆惋菊花是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處世態度未免有些消極;鄙薄牡丹是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貴,未免有些庸俗;贊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難得。由此可看出,寫菊和牡丹是為了襯蓮,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4、課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見。
5、拓展延伸,創造訓練。
搜集寫蓮的古今詩詞,幫助學生達到感受美,創造美的初始文學境界。
板書:
菊——隱士(正襯)
牡丹——富貴(反襯)
蓮——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
本文編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本單元是古詩文單元,《桃花源記》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敘述了理想社會的模式,表達了一種憧憬。語言凝練又雋永,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年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這篇課文還是比較淺顯易懂,文意理解相對簡單,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這篇文章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文章的語言優美雋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定位為「美文美教」,把本文的目標定為以下的幾點: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理解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敘事的表現手法。
3、品味本文優美、精煉的語言。
4、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感受桃花源美境,品味優美語言。
2、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標准對古詩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的要求,將朗讀,背誦課文結合到對文章的賞析當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的目的。具體採用如下方法:
1、朗讀法;2、想像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體課件教學法。
三、說學法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查閱資料、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課前布置學生預習,了解作者、掌握新出現的字詞的含義,並能翻譯全文。
2、為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讀。
四、說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對桃花源「美」與「樂」的分析,領會本文的主題
(2) 能力目標:通過對桃花源美景的描繪,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思維的能力
(3) 情感目標: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學習,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程序:
(一)復習提問:
1、全班學生朗讀課文2、指名學生口譯課文
3、從課文題目中,你能聯想到一個什麼成語?
(二)導入新課: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景美人樂,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我們來欣賞課文,一起走入桃源勝境。
(三)分析課文
1、品味「美」和 「樂」
漁人進訪的桃花源是一個美景如畫,怡然自樂的「絕境」,其中的「景美」「人樂」,讓我們做如下分析:
(1)景美:
①在課文中找出描繪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提示:外圍的美……,源內的美……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文中一二段
③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番桃源美景。
④請欣賞桃源美景,課件演示
(2)人樂:
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內的田園風光,恬靜、迷人,那麼桃花源內的人呢?學生討論總結:樂
①從文中哪幾句體現出來;
②分析「樂」的原因;
[討論]:為什麼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的桃花源人樂呢?
2、桃源人的淳樸、好客
[課件演示]:文中描寫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用自己的話加以復述。
3、桃花源系作者虛構:[課件展示]
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個虛構的世界。
②作者為什麼要虛構一個這樣的世界。
(四)鞏固練習:
1、《桃花源記》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課件展示:文中的桃花源是一個------------的地方。討論、確定:課件打出答案。
2、對這種理想,你有什麼看法?
討論後各抒已見,允許有不同的看法。
(五)布置作業:
寫作(任選一題)再造想像:
1、我來到桃花源 2、今日桃花源 3、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六)板書設計:桃花源記
桃花源內
景美:
進 桃花源外
人樂: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處處志之
出————————蹤奇:
遂迷,未果
五、說教學反思
《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我是本著踏踏實實上課,力求使學生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既有知識上的收獲,又有能力上的訓練提高。在前堂課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我把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復習舊知識和理解主旨。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會理想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前我布置學生研讀課文。我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鞏固第一教時所學的文言注釋,以口頭提問的形式考查。力求達到溫故而知新。
接著,在誦讀中體味本文的田園風味。從景美、人樂、蹤奇三方面來品位。因為體味是語言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然後,深入研討課文,理解陶淵明為什麼要虛構這一理想社會?這一環節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訓練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最後設置作業再造想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
反思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如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教師的評價要有意滯後,留給學生爭論的空間,使問題在思維的碰撞中得以解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錘煉評價語言,使之更凝練、更優美、更機智、更豐富。
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初中語文第四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這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准確把握了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
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築者爭奇鬥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闢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徵,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教學大綱規定本冊教學重點是培養說明能力,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為抓住特徵說明事物。本課的特點是抓住主要特徵,按總分結構進行說明。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二年級是培養我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而說明文所具有的科學性、條理性、邏輯性等特點,正適合培養我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本課在培養我學生思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新教材強調培養我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結合教材和我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一)理解本文說明對象的特徵及文章的總分結構,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二)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陶冶審美情趣,並激發我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我學生,而是教我學生學。"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我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我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我學生學習的方法。鑒於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我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我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我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我學生學習。
(一)問答式教學法:它能充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用此法可啟發我學生思維,培養我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二)討論式教學法:由於問答法可能造成師生交往范圍過窄,不利於調動廣大我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結合採用討論法。這樣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結構,突出我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更濃,有利於激勵廣大我學生主動參與,培養我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創造性思維。
(三)情境教學法:一般在文學作品教學中常用,但我認為,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具備審美條件的園林藝術,文章又是文筆優美的典範,完全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達成教學目標
(二)。並且情境教學法可以激發興趣,促進我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所以說明文教學中也應恰當運用。具體採用多媒體課件(蘇州園林的照片、故宮和西方園林的照片、重慶夜景錄像)、投影儀等,盡量給我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我學生的多種感知覺器官,增強教學效果。因為心理學實驗表明:形聲並舉同時刺激我學生感官,可使其對信息的接受與記憶保持收到1+1=3的效果。另外,教會我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我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朗讀法:教會我學生朗讀,要求准確、流暢、傳神,齊讀要整齊。這是一種短時間內同時調動眼、口、耳、腦共同活動的閱讀,有助於發展我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速讀法:這是一種眼腦直映、迅速獲取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有利於廣范吸收知識,迅速開發信息資源,尤其適應快節奏、信息化的現代生活需要。具體教會我學生用掃視法默讀,提高閱讀效率。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教學程序如下(重點為把握事物特徵,掌握總分結構。)
(一)課前預習:
1、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2、搜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而蘇杭美景之最,還在於園林藝術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處處呈現詩情畫意,充滿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樂。蘇州有四大名園: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都是園林中的精品極品,處處體現中國江南宅第園林的獨有特點。(投影照片)今天,我們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他筆下的蘇州園林呈現出什麼樣的特徵?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又補充了與課文有關的具體情況,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我學生注意力,便於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三)分析理解,這是突出重點的環節,用問答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達成目標,並進行具體的學法指導。
1、配樂范讀一二段,要求聽讀時思考作者怎樣介紹蘇州園林特徵的。
2、我學生齊讀一二段,要求准確、流暢,感知課文內容。
3、學法指導,掃視法:找中心詞、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結句、起始段、結尾段;藉助注釋、提示、思考和練習迅速把握文章。帶著明確的目標掃視課文,取己所需,省略其餘。培養我學生默讀、速讀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
4、提問:
A、作者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是什麼?(引導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評價——"標本")
B、"標本"一詞怎樣理解?用這個詞好在哪裡?(引導體會蘇州園林的地位、影響)
C、蘇州園林一百多處,作者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就寫出了本文,這是否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通過此問激發我學生興趣,並自然轉入下一步驟。)
5、解題、簡介作者和文體,同時回答上一問題。(要點:作者去過有代表性的園林,深刻了解其特徵;這是為攝影集寫的序,蘇州園林具體的風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異中求同,在第一二段點出其總特點及其表現,下文即分別介紹。文章用了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便於有條理地准確說明。)
這一步充分利用了我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新課導入後的5-7分鍾,是我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期,是教學的黃金階段,但最優秀的我學生也超不過15分鍾,之後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將簡介作者等情況放在重要的朗讀、熟悉課文之後,使教學重點盡量放在黃金階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時變換活動方式,用生動有趣的介紹使我學生消除疲勞,以飽滿的精力投入下一黃金階段的學習。
6、提問:
A、蘇州園林很多,作者認為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引導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投影板書"圖畫美")
B、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呢?(抓住四個"講究",理解主要特點的具體表現。投影板書"布局美,配合美,映襯美,層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與第二段是什麼關系?(引導理解總分結構。二段總說,三至六段分說,分別與第二段的四個"講究"照應。)
7、教師示範分析第三段:
A、我學生齊讀;
B、分析:用了比較說明,分說布局特點,(投影故宮、西方園林的照片,進行比較:對稱與不對稱)。還用了比喻說明,以圖案畫與美術畫的區別來說明蘇州園林的布局講究自然之趣,不對稱。
8、我學生討論分析四至六段。(與第三段一樣是分說,並且是主要表現總特點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詳寫。)
9、提問:第七、八、九段寫的什麼內容?與全文中心有何關系?(引導理解這仍是分說,扣住"圖畫美"的總特點,說明蘇州園林細部注意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園林的色彩美。投影板書。)
10、我學生討論明確: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寫。全文說明順序為邏輯順序。(總分、從主要到次要都是邏輯順序。)
(五)遷移練習:
1、放《鳥瞰新重慶》錄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後介紹重慶夜景的特點;
選擇恰當的結構順序。
2、學生討論,擬出寫作提綱;
3、抽學生念提綱,教師評點、板書(附後)
4、要求課後完成作文,不少於400字。
(六)教師利用板書總結,突出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及文章的結構特點,給我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這一步充分利用我學生注意力的反彈期(下課前3-5分鍾),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反彈期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時段,能使課堂所學知識在大腦中留下清晰印象,而這首次印象對知識的鞏固和保持意義重大。
五、說板書:
我學生一般學說明文感覺枯燥,興趣不大。而本文文筆優美,蘇州園林的特點又是圖畫美,因此課文板書打破慣例,設計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見《優秀板書設計集》),用形式美吸引我學生,提高興趣。寫作板書扣住了重慶夜景總特點,也突出了分說的兩個方面,便於指導我學生寫作。
附板書二:
地 勢 高 低 起 伏
樓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
重 滿 城 璀 璨 星 燈 輝 映
燦爛輝煌
慶 漫 天 星 漢 瑰麗 壯 觀
夜 依 依 兩 江 環 抱 道 道 彩 虹 飛 跨
立體圖畫
景 橋 燈 明 珠 串 串 車 河 宛 如 游 龍
江 城
萬 家 燈 火 滿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輝 流 光 溢 彩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一厘米》,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一厘米》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 比較與辨微中的第四篇課文。文章講述了一位艱辛的母親為
了讓自己的孩子形成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構造龐大的工程,描繪了這個母親內心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
(1)記重點字詞,理解並掌握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說主題。
過程與方法:
(1)藉助工具書掌握有關字詞。
(2)復述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內容,把握小說的情節。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人物平凡中的偉大。
(2)學會寬容,努力做一個善良、正直、有責任感的人。
(3)學會體諒父母、熱愛
父母、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
重點
1.理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難點
1.理解課文中對陶影心理活動的描寫對於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來反映母親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二、學情分析
①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
②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後;
③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較低。
三、說教法: 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來展開教學:
1、誦讀法:文章不厭百回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特別是一些重點段落,語言典範精美,字里行間飽含著真情,我們應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2、點撥法:這篇課文我只在需要時稍加點撥,不做過多的分析,還課堂教學幾分空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3、情境設置法: 利用多媒體條件展示圖片,創設溫馨的教學情境, 活躍課堂氣氛。
四、說學法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新課堂中。教師應適時點撥,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
『玖』 如何寫初中語文說課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說課稿一般包含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說教學反思(如果還沒有上課就說教學效果預設)
1. 說教材
說課首先要說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說教材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確定學習內容的范圍與深度,明確「教什麼「;二是揭示學習內容中各項知識與技能的相互關系,為教學順序的安排奠定基礎,知道」如何教「。說教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說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說明課標對所教內容的要求,脫離課標的說課那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會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還有說明所教教學內容在節、單元、年級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說明教材編寫的思路與結構特點。
(2) 說教學目標的確定。一說目標的完整性,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的目標;二說目標的可行性,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標的要求,切合各種層次學生的實際;三說目標的可操作性,即目標要求具體、明確,能直接用來指導、評價和檢查該課的教學工作。
(3) 說教材的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除知識重點外,還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點。教學難點,是那些比較抽象、離生活較遠或過程比較復雜,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並要具體分析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之間的關系。
2. 說學生
就是分析教學對象。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說課必須說清楚學生情況。這部分內容可以單列,也可以插在說教材部分里一起說。說學生包括:
(1) 說學生的知識經驗。這里說明學生學習新知識前他們所具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這種知識經驗對學習新知識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2) 說學生的技能態度。就是分析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所必須具備的學習技巧,以及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態度。
(3) 說學生的特點風格。說明學生年齡特點,以及由於身體和智力上的個別差異所形成的學習方式與風格。
3. 說教法與手段
就是說出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手段,以及採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1) 說教法組合及其依據。教法的組合,一是要考慮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考慮師生的勞動付出是否體現了最優化原則。一般一節課以一二種教學方法為主,穿插滲透其他教法。說教法組合的依據,要從教學目標、教材編排形式、學生知識基礎與年齡特徵、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學校設備條件等方面說明。因為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一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是教法和學法同步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說課時還要說明怎樣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規律。
(2) 說教學手段及其依據。教學手段是指教學工具(含傳統教具、課件、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等)的選擇及其使用方法,要盡可能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具的選擇一是忌多,使用過頻,使課堂教學變成教具或課件的展覽;二是忌教學手段過於簡單,不能反映學科特點;三忌教學手段流於形式。還有說明是怎樣依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徵、學校設備條件、教具的功能等來選擇教學手段的。
4. 說教學程序
說教學程序就是介紹教學過程設計,這是說課的重點部分。因為只有通過這一過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說課者獨具匠心的教學安排,它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個性與風格。也只有通過對教學過程設計的闡述,才能看到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科學和藝術。教學過程通常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1) 說教學思路的設計及其依據。教學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學環節的順序安排及師生雙邊活動的安排。教學思路要層次分明,富有啟發性,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要說明教學思路設計的理論依據。
(2) 說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藝體現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這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勞動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師的教學深度和教學水平的標志。因此教師在說課時,必須有重點地說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要從知識結構、教學要素的優化、習題的選擇和思維訓練、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的選用、反饋信息的處理和強化等方面去說明突出重點的步驟、方法和形式。
(3) 說各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聯系實際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方法等說出各個教學環節時間安排的依據。特別要說明一節課里的最佳時間(20——25分鍾)和黃金時間(15分鍾)是怎樣充分利用的。
(4) 說教學設計及其依據。說板書設計,主要介紹這堂課的板書類型是綱目式、表解式、還是圖解式等?什麼時候板書?板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板書的展現形式是什麼?等等。板書設計要注意知識科學性、系統性與簡潔性,文字要准確、簡潔。說依據可聯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本身特點等加以解釋。
5. 說教學效果的預測
教學效果是教學目標的歸宿和體現。教學效果的預測,既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期望,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自我把握程度。教師在說課時,要對學生的認知、智力開發、能力發展、思想品德的養成、身心發展等方面做出具體的、可能的預測。
1、誤區之一:說課就是復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為一談。說課稿是在個人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寫成的,說課稿不宜過長,時間應控制在10分鍾之內為宜;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了「教什麼」、「怎麼教」。說課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它雖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華部分(說課稿的編寫多以教案為藍本,作為參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執教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即思維內核。簡單地說,說課稿不僅要精確地說出「教」與「學」的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為什麼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2、誤區之二:說課就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一直口若懸河,激動萬分地給聽者「上課」: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紹板書等,把講給學生的東西照搬不誤地拿來講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如果他們准備的內容和課程安排面對的是學生,可能會是一節很成功的示範課。但說課絕不是上課,二者在對象、要求、評價標准以及場合上具有實質性的區別,不能等同對待。
說課是說教師的教學思路軌跡,說教學方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設計的優勝之處在哪裡,設計的依據是什麼,預定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這好比一項工程的可行性報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由此可見,說課是介於備課和上課之間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對於備課是一種深化和檢驗,能使備課理性化,對於上課是一種更為嚴密的科學准備。
3、誤區之三:說教學方法太過籠統,說學習方法有失規范
「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是說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有些教師在這環節中多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啟發式、直觀式等教學法,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等。至於教師如何啟發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了下文。甚至有的教師把「學法指導」誤解為:解答學生疑問、學生習慣養成、簡單的技能訓練。
4、誤區之四:「一窮二白」,說課過程沒有任何的輔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師在說課過程中,既無說課文字稿,也沒有運用任何的輔助手段。有的教師明明說自己動手設計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在說課過程中,始終不見廬山真面目,讓聽者不禁懷疑其真實性。所以,說課教師在說課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實物投影儀、說課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時間里向同行及評委們說清楚課,說好課。
『拾』 語文說課稿初中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中國現當代散文、外國散文中的一篇,是一篇自讀課文。高中語文分別在第一冊和第三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的散文教學,其中第一冊的散文教學要求要使學生在初中散文學習的基礎上對散文的欣賞能力有所提高。這個單元的散文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在二單元的前兩篇散文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針對《我與地壇》這篇自讀課文,我將著重培養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文體的能力。抓住核心內容,了解文本特點。
《我與地壇》(節選)這篇散文第一部分寫地壇,寫自己在地壇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第二部分寫母親,寫自己感受母愛後對生存有了更深層的領悟。這篇課文最突出的藝術形式是借景抒情。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決定了這篇課文解讀的核心內容是感悟生命,品味生存;學習並借鑒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與學生的分析,我安排了兩課時完成這篇自讀課文。並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說出作者對生命和生存的理解。
2、找出融情於景、借景抒情的句子若干,品味其中包蘊的情感。
3、學習此文後,能產生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有親近關心母親的沖動。
【教法學法】
教法:啟,拔,導
學法: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練筆強化。
【第一課時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課時:感受生命,品味生存
教學設想:完成教學目標1、3。分四個環節展開。重點放在第三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教學環節:導語引懸念,激發出興趣。學生在大目標的指引下展開與文本的第一次對話。(約11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1、教師導語:「有一位青年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於是,退家靜思,努力讀書,苦練寫作,終於從一個只有初中文化底子的工人成就了一名頗具哲學家氣質的作家。你們想知道他是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完成由工人到作家的蛻變過程嗎?」(教師板書課題:我與地壇)(1分鍾)
[設計意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因此,我設計導語時盡可能引起學生的閱讀文本的興趣。
2、教師要求學生在5到8分鍾內快速閱讀全文,並且用幾個詞歸納出這篇散文的核心內容。(約10分鍾)
[設計意圖]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閱讀時間,並要求閱讀後歸納概括。通過課堂上反復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二個教學環節:在學生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礎上,出示具體學習目標後,引導學生展開與文本的第二次對話。(約7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3、教師出示具體學習目標:(約1分鍾)
(1)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2)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
4、學生第二次深入文本閱讀。(約6分鍾)
[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問題教學法,認為這種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有利於學生遷移能力的形成,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因此,我向學生出示了具體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獨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第三個教學環節:在學生深入理解探索文本的基礎上,展開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約20分鍾)
教學步驟如下:
4、逐一落實具體學習目標。
(1)落實具體目標1,並給定學習方法:找,讀、議。(約10分鍾)
教師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引導學生談一談「你對生命的理解與史鐵生有無相同之處?你對生命的理解是什麼?」
[設計意圖] 由於學生個人經歷與人生體驗不同,決定了各自對文本的解讀,對生命的理解也不會相同。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人體驗,重在讓每一個學生有所領悟與體會。貫徹素質教育課堂要面向全體的要求。
(2)落實具體目標2,並給定學習方法:說,議。(約10分鍾)
教師設計了兩個小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其問題依次是:讀了文章的
第二部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你從母親的人生經歷中得到的生存啟發是什麼?重點放在第二個問題,根據學生發言情況,我適時補充三個素材引導學生感受、品味生存。第一個是「誇父追日」的故事,第二個是「西西弗的神話」,第三個是老子的名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設計意圖] 讓學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壯,明白生命只有在負重的時候,才能展示出其不凡與可貴,以此消融平時學習與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與痛苦。通過師生對話,展開心靈的交流,提升學生的精神與情感。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哀,產生愛戴母親的情愫。實現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說教材
《散步》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一)教學這篇文章我准備用一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讀文章清新質朴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
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品味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增強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里,被愛包圍著,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說教法
1、我採取朗讀教學法、品讀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於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探究新知
1、我一共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談一下預習時對課文的初步感受。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麼?找出體現親情的句子。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並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註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2、品味語言,學習借鑒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於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培根說:「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們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1、濃濃的親情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請說說你家中的親情故事。
2、心靈的傾訴
親情是身心疲倦時聽到的親切問候,
親情是煩惱失落時看到的關愛眼神,
親情是輕松愉快時發出的會心微笑,
親情是誤會分歧中產生的真誠理解。
親情是天各一方的縷縷牽掛,
親情是朝夕相處的心有靈犀……
3、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
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
溢著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五、說作業布置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語文組5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愛蓮說》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愛蓮說》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文章,本單元是文言文單元。本文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這種寫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面對的學生是這樣的,文言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對於學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這些都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准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鑒賞古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鑒賞古文的能力。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則為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基於此,我將展示蓮花的,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而導入本課。通過這樣的導入,引起學生對於文章的極大興趣。
(二)誦讀訓練,初步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置了以下環節1.教師播放音頻,並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指名學生閱讀全文,並翻譯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首先我會進行示範朗讀,然後通過自讀、齊讀、指名讀、競賽讀等各種手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進行朗讀。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大致把握文章內容,為下面深入研讀做好鋪墊。
(三)合作學習,重點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象,可能是前後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出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我將設置小組討論討論下列問題: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既然各種各樣的花都很可愛,為什麼作者獨獨喜愛蓮花呢?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3.開頭作者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
這樣一個問題鏈,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獨愛蓮的原因,明確作者描寫蓮不同角度,即生長環境、體態、風度。最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贊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對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主旨都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可省略)
我們常說要走進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蓮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歡什麼植物?請談談你喜歡它的原因或者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實現感知向能力的遷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著重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的象徵意義和襯托的手法,通過小結,了解學生對於本堂課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課後作業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容的對話。我希望通過作業的布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基於此,我設計了開放式的作業:寫一篇小短文,表達對某種植物的喜愛以及它寄託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由講解的重要內容構成,直觀簡潔,結構清晰,突出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鞠躬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