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語文是人類「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於漪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語言負載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漢語言文字負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沒有生命的符號,而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
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祖國語言,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
B.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落實核心素養的方法是: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於漪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活動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
3、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每次習作,選擇部分同學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對孩子的習作加以潤飾,然後鼓勵他們向學校廣播站、校報甚至其他媒體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或者上傳到自己的空間。同時將這些好的作品上傳到家長QQ群和互聯網上進行交流展示。
C.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老師如何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來這里了解下
1、小學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
2、為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優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3、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課堂。知識來源於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於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而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
4、還可以以親近自然的形式,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和大自然進行一次對話,把想對大自然說的話無拘無束地說出來,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點特色的廣告語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會、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D.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二、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說普通話,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周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准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注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閱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煉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報告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閱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E.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當前中小學教育發展不均衡,部分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理論修養不足,不能吃透新教學理念的本意,沒有樹立語文學科所擁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觀念,不明白學習語文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不是單純應對各種考試,忽略語文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與外界交流、溝通的必備素養,忽略語文的人文價值對一個人重要影響。
很多教師發現,有許多學生接受多年語文教育之後並不能良好地與他人溝通,不能清晰、准確、流暢地表達內心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傳統語文課堂僅僅讓學生背誦課文、學習知識,不關注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綜合語用能力。語文教師應摒棄落後的教學方法,倡導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把自身對於客觀世界的認知和感悟表達出來,在人文素養背景下綜合提升學生的口語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
作為長期以來考查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中高考正在發生積極、有效的變化,體現學生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考試內容正在增加,考查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考試方式在轉變,聚焦素養、強化閱讀、貼近生活、突出綜合方興未艾。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適應這一考評體系,調整教學思路,提升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科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審美價值,實現課堂評價手段多樣化,發現學生學科優勢,學會用新的評價眼光、新的評價思維看待我們的語文「成績」。
中小學教師是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是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培育中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從教師著手。為更好的落實語文核心素養,適應新形勢下育人理念對語文學科的新要求,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中踏踏實實地落實新理論、新方法,依據新課程標准要求角色定位,將自身作為引導者,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使課堂教學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適應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奠基。
F. 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那麼,語文素養是什麼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採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麼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對於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麼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夥伴親人。問題提出後,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後,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談論交流而後把他們說的寫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後,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像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在閱讀感悟、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情動辭發,因而寫得情真意切。「我手寫我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讀書筆記,這樣往往花了時間,卻未必能達到
G.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有哪些
培養興趣,增強動力等。
1、作為老師,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於閱讀的認識,增強內在驅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讀出情感,讀出事理。
2、另一方面,要經常鼓勵學生多讀好書,寫好讀書筆記,及時整理讀書心得,在廣取搏采、提高閱讀能力、增進修養的同時,提升個人的閱讀品位。
3、雖然大的社會環境不太理想,讀書的氛圍並不濃,但我們可以在一個相對較小的空間內營造相對濃厚的讀書氛圍。學校有圖書館,庫存豐富,不妨定期向學生開放,周末可全天開放;開設閱覽課,每周必讀;建立班級圖書角等。
4、舉辦活動可以展示閱讀成果,促進群體的閱讀,促進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例如,可以藉助學校的現有資源,定期主辦讀書報告會,以此為平台,請專家講,請老師講,請學生講,以思維碰撞思維,以視野擴大視野,以情感強化情感,將讀書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注意事項:
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規定:
1、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創設具體的語境進行自主探究無疑至關重要的一點。
2、無論是「課標」還是「考試說明」,都有這樣的要求,正確識記常用漢字的讀音、字形、字義,並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理解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意義與作用,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一點正是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必然要求。
3、新的課程改革,就是要改變課堂面貌,讓學生輕松學習,簡化低效、繁瑣的教學環節,騰出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交流和感悟,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話,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H. 怎樣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在於會表達,善於表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敘事,平時多看看課外書,豐富自己的視野,這個階段不要教孩子太多的寫作技巧和寫作套路。
I.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根據語文學科特點,應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通過興趣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二是要注重理解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是對學生的最好熏陶,更能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涵養;
三是要與時俱進地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之心和對人生的積極心態。
最終達成培養學生除聽說讀寫思能力之外的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素養。
J.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如何提高人文素養呢?首先,拓展學生的視野,塑造健康人格。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過積淀,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最後,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走進語文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篇文章。教師應該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課文的美。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它更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縮影。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國文化。我們偉大的祖國在幾千年漫長的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五千年來,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作為未來中國發展的希望,小學生學習語文,了解傳統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過課文的學習,他們會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歡上中華文化,可以培養出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來文化對我們侵略,使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在課本閱讀中聯系學生生活去處理教材,而且我們還要善於在平時多留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學生的周記、隨筆是語文教師了解學生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扇窗,可以結合學生記錄下來的學校班級生活、青春期的朦朧情感、喜歡的音樂、感興趣的影視動漫畫小說等等,讓他們討論、評判、體驗、內化。通過這些渠道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同時豐富了學生情感,健全了人格。
三、讓學生開拓視野,學會關注社會,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學生應該引導學生去學習語文,學習語文的渠道要拓寬,不能僅囿於有限的幾本教科書,從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學教科書。因此,我們在上好語文課的同時,應意識的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從中體察社會、體察生活,豐富人文情懷,提高對自身的認識,從而促進自身發展。例如:多讀名篇名著。我們現在要讀的不僅限於課本,還需涉及各個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們留下的經典。讀經典就是讀人生。當今社會時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華助長了學生的浮躁、張狂的功利心態。多讀一些名篇名著,多與大自然和睦相處,有助於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 又如,多關注社會生活,滿足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廣泛了解。可以叫他們放假回家的時候,多看看民生新聞,多看看報紙,引導學生開始學會以一種「人文關懷」的心態對待我們這個世界,他們有的為社會競爭的激烈而感慨;有的為弱勢群體而憂傷,有的體驗到了社會的世態炎涼;有的感悟到了人間的真情溫暖,有的產生了幾分愛心與同情;應該看到,語文學好了,情感也必將得到升華。這是因為在語文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感染,心靈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獲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對人類的情感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們感情變得更加細膩。語文教學應該擔負起升華學生情感的重任。這種生命的體驗遠比獲得一點知識來得重要,學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戰和內心的震撼,獲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達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目的。
總之,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小學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