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聽課記錄怎麼寫
一、聽課記錄的基本要點
聽課記錄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
1、教學實錄包括:
(1)聽課時間、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第幾課時等;
(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採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為主);
(3)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4)學生活動情況;
(5)教學效果。
教學實錄通常有下面三種形式:一種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二種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記下來;三種是記實。
2、教學評點
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包括:
(1)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3)課堂結構設計;
(4)教學方法的選擇;
(5)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基本功;
(7)教學思想;
(8)其他。
寫教學評點可以採取兩種形式:一種是間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後所產生的反饋感應,隨時記錄下來;二種是總評,就是對間評綜合分析後所形成的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後與執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這里值得提出來的是,在做聽課記錄時許多人偏於記課堂實錄,而不做評點。甚至相當一部分人,記錄的內容多是教者板書什麼就記什麼,成了講授者的「板書」,此外別無它記。顯然這種聽課記錄其價值是不大的。好的聽課記錄應是實錄與評點兼顧,特別是做好課堂評點往往比實錄更重要。
二、進入聽課現場,記錄聽課重點
(略)
三、課堂聽課評價
課堂聽課評價以定性描述為主。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結構、學生參與情況和學習效果等幾方面闡明這節課的得失,既要有觀點,又要有依據,要體現這節課的「質」,為了突出重點,一般不作面面俱到的評價,而是選擇比較有意義的、有典型性的方面作點評。評價還要從建議的角度,指出可供選擇的改進做法。
⑵ 二年級語文人教版我是什麼課堂實錄
最新2014秋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我是什麼》教學實錄
此篇《我是什麼》教學實錄由本站小編搜集整理,此文獲北江區小學優質課競賽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
一、魔術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嗎?老師給大家表演個小魔術,瞧!好玩嗎?想學嗎?誰是今天最出色的孩子,下課了老師一定教給他。
2.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一位小魔術師,它就藏在我們要學的課文里,(師指課題問:瞧!我是什麼呢?),相信會讀書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3.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P144,開始讀吧!(生自由讀課文)
4.師:誰來說,是什麼?(水)你是怎麼知道的?還有其他嗎?
生1:是「水」,因為水能變成汽,升到空中就能變成雲。
生2:水才能在變成雨、雹子、雪。
生3:水能淹沒莊稼,灌溉田地。
師:原來小魔術師就是「水」啊!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板書:水),它還會變呢!你們願意做小水珠嗎?(願意)那好,今天咱們都是可愛調皮的小水珠了。
二、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第一段,看看我們能變什麼呢?自己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
2.師:變成什麼了?誰來說?那,是怎麼變的?
生:我們變成了「雲」,太陽一曬,我就變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了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3.師:誰還變成了「雲」?(指名說)
4.師:我也喜歡變「雲」(師讀)
5.師:還有誰喜歡變「雲」?(指名讀)
6.師:現在我們都變成了「雲」,我們穿什麼樣的衣服來打扮自己?
生1: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穿「白衣服」。
生2: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時穿「黑衣服」。
生3:我穿上「紅袍」,因為我是在出現朝霞和晚霞時,才穿上。
7.師:請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漂亮衣服吧!(出示課件)喜歡嗎?
8.師:誰能讀出這種喜歡呢?
9.指名讀。(喜歡嗎?一般:誰能讀這種喜歡?好:看你穿上漂亮衣服得意的樣子,誰來挑戰他?瞧!你讀得樂滋滋的樣子一定很喜歡吧!)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我們可真能幹,一會兒就變成了「雲」,還能變什麼?(指名讀)
2.指名說。(雨、雹子、雪)
3.師:我們現在變成了「雨」,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
師:原來我們變成了「雨」是落下來的(板書:落)
4.師:我們變成了「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是變成小硬球打下來的。
師:那你是打下來的,你可真有力氣,為什麼會「打下來」?
生:因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來。
師:那你打下來一定很有勁,你覺得你應該這樣讀?
生:應該很有力,很重的讀出來。
師:那你試一試?(生讀)
師:還有誰變成了「雹子」打下來?(指生讀)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邊做動作邊讀)
師:瞧!大家多有勁,打在人們頭上一定很疼。
5.師:能不能給它們調換一下位置呢?
生1:可以。
師:好的,保留你的意見。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2:我覺得不能,因為「雪」很輕,慢慢的,所以「飄」應該讀:輕而慢;「雹子」是小硬球,很重,所以「打」應該讀得重,很有力;「雨」比起來不輕不重,所以「落」。
師:是啊!我們為了能用詞更形象更准確,所以用雨是落下來,雹子是打下來,雪是飄下來。
6.大家有信心讀好這一段嗎?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也可以邊讀邊做動作)指名讀—評價---齊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我們多會變啊!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第三段,想想我們是怎樣生活的?
2.師讀第三段。
3.師:誰來說?(指名說)
生1:我看到自己在池子里安安靜靜的睡覺。
師:那你一定睡的很香吧!
生2:我看到我在小溪里散步。
師:那你是怎樣在小溪里散步的?
生2:我在小溪里慢慢走,因為小溪里的水流的很慢。
師:我也看到你正悠閑自得的樣子了。還有嗎?
生3:我看到我在江河裡和其他的水在比賽跑步呢!
師:那你一定是個跑步能手,你怎麼會在江河裡奔跑呢?
生3:因為江河裡的水流的非常的急,非常的快。
師:誰在海洋里,你在干什麼的呢?
生4: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呢!因為海洋里的水翻起的浪花,就好象我們在跳舞一樣,拍打起的浪花發出的聲音就好象我們在唱歌,還打在礁石上也發出了碰撞的聲音。開大會是我們水都流到了大海里,水都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熱鬧。
師:我們的生活真豐富啊!(板書:豐富)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試一試。
4.指名讀---評價---小組比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我們有著多樣的變化和豐富的生活,那我們的性格又是怎樣的?
2.師: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第四段。
3.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
生: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板書:溫和暴躁)
4.師:誰知道什麼是「溫和」,什麼是「暴躁」。
生:溫和就是很和氣,很溫柔。暴躁就是在發脾氣,很厲害。
5.師:那麼「溫和」我們會做什麼?「暴躁」時呢?
6.師:看,人們還把我們做的事給記錄下來。(出示課件)
7.師:剛才大家看到我們溫和和暴躁時的樣子,能讀出不同的表現嗎?
8.自由讀—指名讀---評---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
9.師:人們為了讓我們多做好事,少做壞事,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我們,你們知道有些什麼好辦法嗎?(小組討論)
生1:我們可以植樹造林。
生2:建三峽大壩來發電、防洪。
師:是啊!三峽大壩不僅可以發電,防洪,還可以航運。
生3:我們北方特別缺水,可以把南方的運往北方。
師:你可真聰明,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南水北調」工程。
10.總結:課文學到這,我們知道了水不僅會變,而且還可以幫助人們做事,勤勞智慧的人們也想出了各種辦法來治理水,讓我們很好的利用水,保護水。讓我們一起和水交上好朋友吧!
11.師:下面,就請大家再把課文讀一讀,然後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一背吧!(開始行動吧!)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⑶ 小學六年級語文《誇父逐日》教學課堂實錄
師:來,讓我們把課文讀起來!
(全班齊讀課文)
師:看圖片(屏顯“誇父逐日”的圖片),我們開始學一點關於神話的知識。
師:什麼是神話?
【屏顯】神話是古代先民以幻想的方式集體創作的故事;表現了他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
(全班齊讀)
【屏顯】《誇父逐日》是我國最早的極具英雄色彩的神話之一,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全班齊讀)
【屏顯】誇父逐日:神話,成語,典故。人們常以“誇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與氣魄。
(全班齊讀)
師:請同學們在課題旁批註上神話、成語、典故。
師:現在進入正課,今天的`學習活動有精讀《誇父逐日》和趣讀《誇父逐日》。
【屏顯】學習活動一:精細的認讀
師:我們來認識一種語法現象:省略句。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讀出括弧里省略的內容。
【屏顯】( )渴,( )欲得飲,( )飲於河、渭;河、渭不足,( )北飲( )大澤。( )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學生齊讀,到“北飲大澤”處接不上來)
師:誰北飲?怎麼大澤飲?填幾個合適的詞?
生:誇父北飲於大澤。
(學生接著齊讀)
師:請同學們用筆圈下八個字(教師板書),任務是;每個字的意思都要理解,用一個成語來印證你懂了這個字的意思。開始思考,可以討論,任選一個。
(板書:走 渴 飲 澤 至 道 棄 化 )
(幾分鍾過後,無人回答,老師讓學生再思考再討論)
師:好,現在同學們可不可以回答了?誰首先發言?
生:道,道聽途說 渴,望梅止渴 飲,飲水思源
生:至,無微不至
生:棄,棄暗投明
生:化,化為烏有 化干戈為玉帛
生:走,走馬觀花 飛檐走壁
……(沉默幾分鍾,全場十分肅靜)
生:竭,竭澤而漁
(掌聲雷鳴)
師:(微笑)回答得很好,同學們都很不錯。這種方法叫印證法,請大家做上筆記。
【屏顯】課堂筆記:美妙成語
不脛而走 求賢若渴 飲水思源 竭澤而漁
賓至如歸 道聽途說 背信棄義 化干戈為玉帛
(屏顯譯文,齊讀譯文)
師:多妙啊,文言文言簡意賅。
【屏顯】學習活動二:精妙的朗讀
師:再來讀課文,讀出分號和句號。請同學們在文中圈出分號和句號,想想他們是干什麼用的?
生:句號表達文章的感情色彩。
(老師表示疑問)
生:一個句號劃分一個層次。
生:分號表略加停頓。
師:那逗號呢?
生補充:分號比逗號停頓的時間稍長,又比句號停頓的時間稍短。
師:讀清楚了分號和句號,就弄清楚了課文的層次。
(學生齊讀)
師:分號和句號的停頓區分不明顯。再來!
(學生再齊讀)
師:【屏顯】還要讀出雄壯和悲壯
(師范讀)
(學生齊讀)
師:“道渴而死”要緩緩的讀,重讀“死”,讀出其悲壯;“棄其杖,化為鄧林”要聲音響亮,語速稍慢,讀出雄壯來。(邊指導邊示範)
(學生再齊讀)
師:請大家記課堂筆記:巧妙結構
【屏顯】開端:與日逐走
發展:渴,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與結局:未至,道渴而死
尾聲:棄其杖,化為鄧林
【屏顯】學習活動三:精要地品讀
師:【屏顯】品味一個字:渴
從“渴”字我們能夠看出什麼?(思考兩分鍾作答)
生:我從“渴”字看出誇父的困難。
師:表現出艱苦,英雄主義。
師:神話是古人對自然的認識。還能看出什麼?
生:能看出太陽熱。
師:人們沒有辦法征服太陽,斗爭自然會失敗,無可奈何。
師:【屏顯】品味一句話:棄其杖,化為鄧林。這句話為什麼好?
生:好在道出誇父的精神。
生:具有神話色彩,充滿想像力。
生:使結局變得十分完美。
生:寄託人們美好的嚮往。
師:好在表現誇父的舍己為人,表現誇父的神奇,表現神話的色彩,這句話以富有詩意的想像,豐富了《誇父逐日》這篇課文。
師:誇父逐日,表現著我們的遠古先人為抗旱驅熱,贏得生存所進行的艱難而頑強的斗爭。
師:誇父是誰呢?
【屏顯】課堂筆記:閱讀常識
誇父是“盜火英雄”,誇父逐日是為了給人類采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和溫暖。
誇父,實際上是眾多探索太陽運行規律的探索者的化身。
誇父是華夏第一個農業科學家。他追太陽的目的,就是測量日影以及黃河漲落的情況。
誇父,部落的首領。誇父逐日實際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長距離的最終悲壯地失敗的部族遷徙。
(學生齊讀)
師: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神話閱讀的經典格言:【屏顯】人類藉助神話在幻想中征服自然。
(全班齊讀)
師: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⑷ 小學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課堂實錄
導語:《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下面是其課堂實錄,歡迎參考:
師:(板書課題:伯牙絕弦)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古文,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讀這個課題?
生:伯牙絕弦。
師: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難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們一起來。
(生齊讀課題)
師:「絕弦」是什麼意思?
生:「絕弦」是彈完這一曲,這一生就再也不彈琴了。
師:那麼「伯牙絕弦」呢?
生:伯牙是個人,他把琴弦割斷,從此再也不彈了。
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把課本翻到第137頁,按照自己的感覺至少讀三遍,努力把它讀正確。
(生自由朗讀課文三遍以上)
師:一讀就能明白,課文講述的是誰?
生:伯牙和子期。
師:抓住了這兩個人物,我們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畢竟是古文啊,你們覺得哪些句子比較難讀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點評:學習的起點在哪裡?學情。初讀的標準是什麼?正確。「畢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對學習起點的自覺尊重,也是對初讀標準的堅定捍衛。「生本理念」,既非一廂情願的「盡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非一意孤行的「盡可能多的要求學生」,而是「盡可能多的尊重學生」與「盡可能多的要求學生」的融為一體。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有些語言,我們是因為不理解才覺得它難讀,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生:鍾子期去世了,伯牙認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這一生再也不彈琴了。
師:這里的「謂」是什麼意思?
生:想。
師: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確實不太好懂,沒有注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藉助工具書。(出示)你覺得「謂」在這里應該是什麼意思?
謂:①稱為;②認為,以為;③評論。
生:認為、以為。
師:那麼「乃」呢?
生:「乃」是「於是、就」的意思。
師:理解了之後,我相信能讀得更好。
(生朗讀此句,讀得准確而且有韻味。)
點評:「預設」越是精細,「生成」越是精彩。這是我一貫的看法和課堂經驗。問題在於,我們「預設」什麼?預設目標、預設重點、預設流程、預設語言、預設練習、預設提問、預設板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唯一不足的,卻是對「學情」的預設。學情還能預設?如果說前述的種種「預設」是某種預先設定的話,那麼,學情顯然是無法預先設定的。但是,學情卻可以設想,也必須先做某種設想,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學設計上的生動呈現嗎?我們看「謂」字的教學,顯然是預設精細所生成的課堂精彩。預設學情,方能對症下葯。
師:真有古文的味道。還有哪個句子比較難讀?
生: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是因為要在字和字之間分開,尤其是這個「兮」字後邊要做一下停頓。
師:你知道了怎麼斷句。我想問問你,為什麼要在「兮」字後邊斷句?
生:因為注釋里說「兮」是個語氣詞。
師:你看,藉助注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還能幫助我們朗讀呢。這個「兮」和前邊的「哉」一樣都是語氣詞,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啊——」,在這樣的詞後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不信我們來找個同學讀讀。(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讀,讀得很有韻味。)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注意讀好「哉」和「兮」後邊的停頓。(生齊讀)難讀的`句子都會讀了,誰能一口氣把這篇古文讀下來?
(生朗讀全文,很有韻味。全場掌聲。)
師:沒讀幾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讀成這樣,我真想說一句:善哉。(笑聲)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師范讀,全場掌聲。)
(生齊讀,朗讀明顯有進步。)
高山流水明知音
師:我們能從課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鍾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生:可以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體會到。
師:怎麼理解?
生:伯牙鼓琴,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就說:好啊,高高的猶如泰山一樣。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就說:好啊,廣大的像江河一樣。
師:這兩個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當中「善鼓琴、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麼個不一樣,你要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生: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當中的「善」是「擅長、善於」的意思。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
師:你會聯繫上下文學,真好。這種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古文里很常見。這里的「善哉」是子期聽了伯牙琴聲後一種由衷的稱贊。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
生:好啊!
師:在古代就說成——
生:善哉!
師:誰來讀一讀,看能不能把這種由衷贊嘆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得很有韻味)
師:善哉!「哉」字後邊一延長,好像琴聲都落到心裡去了。我覺得你不僅「善哉」讀得好!你這個「峨峨兮」「洋洋兮」也讀得真好啊!當你讀著這個「峨峨兮」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怎樣的畫面?
點評:對古文詞義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一為「意思」、一為「意象」、一為「意蘊」。有些詞,解到「意思」為止,可矣。如「哉」 「兮」等。有些詞,既要疏通意思,也要還原意象,如此處的「峨峨兮」「洋洋兮」等。還有些詞,則要在「意思」「意象」和「意蘊」三個層面上求得融會貫通,才算切實妥帖,如後面的「志」「念」等。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高高的泰山,顯得很巍峨。
師:巍峨高聳的泰山,請你再讀,讀出這種畫面來。
生: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高聳人雲的、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泰山。
師:體會得真好,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
(男生齊讀,很豪邁、很有感覺。)
師:不愧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不愧是頂立於天地之間的泰山。第二句誰來讀?
(女生齊讀,很有感情。)
師: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好像讓我們看到了那寬廣的「江河」。呼應著上邊的泰山,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處隨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覺得咱們班的同學肯定能猜出來。
生:我認為這里的「江河」是指長江和黃河。
師:你的古文底子真厚。這里的「江」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江——長江,「河」是指我們中國最大的河——黃河。想到這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跳出了哪些詞語或者詩句?
生:我的腦中跳出了「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我聽你說這兩個詞語的時候,一點波浪都沒有。(笑)
生:(很有氣概地)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師:就是這樣「波瀾壯闊、波濤洶涌」的江河,請你來讀!
生:我想到了一句詩「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生朗讀)
師:正是這樣磅礴雄偉的泰山,正是這樣洶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讀。(齊讀)
師:無論你伯牙彈什麼,我鍾子期都能知道。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講——
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這里「伯牙所念」的「念」與前面句子當中的哪個字意思一樣?
生: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樣,都是「心裡想」的意思。
師:沒錯。有時候咱們可以用現代詞彙去代替古文詞彙來理解古文的意思。無論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鍾子期必得之。我想問問,鍾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麼?
生:伯牙心裡的想法。
師:看來善聽的子期不僅聽懂了琴聲,還聽懂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心聲。這樣想來,鍾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說的也不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說出了伯牙的心聲。
生:它不僅說出了伯牙的琴聲,還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懷。
師:什麼樣的志向?什麼樣的胸懷?
生:像泰山一樣屹立在人間的志向,像江河一樣心胸寬廣、能撐萬里船的胸懷。(全場掌聲)
師:原來鍾子期不僅在說琴聲,也說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樣的胸懷。
師:這樣想來,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僅僅是想,那是「志存高遠」的志,「胸懷大志」的志啊!(板書:志)
點評:伯牙引子期為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這是何等的志向與懷抱?!唯五嶽之尊、萬古江河方能喻指。其實,詩以言志、歌以言志、樂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國文化中向來是一種傳統。課文中釋「志」為「心裡想到」,雖近學情,卻廢本意。志者,心之所去也,意為心願所往。作為名詞的「志」,乃志向懷抱之義;作為動詞的「志」,乃心中嚮往之義。兩者皆有「藏於心中的長遠打算」之義。知音,實乃知志也。
師:老師課前去查過資料,我發現好多古書上都說到伯牙琴藝妙絕天下!許多人都以聽到他的琴聲為榮幸,他們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聲的美妙,但是伯牙寄託在琴聲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
生:不能得。
師:唯有誰能得之?
生:鍾子期!
師:誰能必得之?
生:鍾子期!
師:這才是——
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板書:念)請你想像,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你的琴聲,你的內心充滿了無邊的寂寞與孤獨。可是在這里,無論你彈什麼,無論你寄託著怎樣的志向和情懷,鍾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時,你是怎樣的心情?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想對子期說呢?拿出課前發下的練習紙,請你順著「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接著往下寫。(出示)
「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練筆,背景音樂《知音》。)
點評:練筆設於感慨「得遇」,好處有三:第一,從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巔峰情感已經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抒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第二,從文本的角度看,故事對伯牙的不吐不快卻做了某種類似於「休克」的藝術處理,這一文本的未定點、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像空間;第三,從課堂的角度看,學生為伯牙代言,將得遇知音的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盡情傾訴,營造出課堂教學的**,而這一**旋即與接下來的「子期死」形成一種巨大的情感落差,使教學充滿了震撼心靈的張力。嗣後的課堂實踐證明,此練筆確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高效的語文教學,焉能放逐「設計」?
師:你想伯牙得遇鍾子期,什麼感覺?
生:非常高興。
師:是啊,欣喜若狂啊!怎麼說?
生:(很有感情地)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間知音唯有鍾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鍾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全場掌聲)
師:以前我是欲覓知音難上難,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生:不再孤!
師:想知道伯牙當時是怎麼說的嗎?(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
師:(激情朗讀後)好啊好啊,先生你聽我的琴聲,聽到的志向和情懷簡直和我心裡所想的——
生:(齊答)一模一樣。
師:志想像猶吾心,這兩個人之間的默契,用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講——
生:心有靈犀、心心相印。
師:(板書:心)是啊,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
生:知音。
師:(板書:知音)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出示)老師和大家配合著來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生逐句對讀,讀完後換角色再對讀。)
師:就是這樣的心靈相契。讀著讀著,你發現這些語言有什麼特點?
生:感覺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後半句都是相對應的。
師: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師:這樣的形式好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伯牙和子期,一個鼓——
生:一個聽!
師:一個傾訴——
生:一個回應
師:寫得多妙啊!讓我們彷彿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諧!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點評: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是,對語文教學而言,不但不能忘言,更應辨言、悟言、得言。語言形式從來就不只是一個形式問題,語言形式是更高層面的語言內容,正如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所悟到的那樣:一句伯牙,一句子期,這樣的形式不正是知音在心靈上「精誠默契於蒼穹」的自然寫照和深刻呼應嗎?
破琴絕弦祭知音
師: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了第二年中秋再來相會,終於等到第二年的中秋,當伯牙興致滿滿地趕來與子期相會,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樂《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對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時高山默默,流水無語,天地之間也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出示: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從此還有人能知我之志嗎?(擦去板書:志。)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念嗎?(擦去板書:念。)
生:(齊答)沒有!
師:還有人能知我之心嗎?(擦去板書:心。)
生:(齊答)沒有!
師: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難覓啊!(擦去板書:知音。)一起讀!
(生齊讀此句)
師:伯牙絕弦,那是絕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願望,這真是一曲肝腸斷,天涯無處覓知音啊!
(生再次齊讀)
點評:語言形式是更高層面的語言內容,教學形式又何嘗不是教學內容的更高表現呢?擦去「志」、擦去「念」、擦去「心」,終至於擦去「知音」,簡單重復的教學形式的背後,卻透出一種錐心的痛、破碎的美、穿越靈魂的巨大的孤獨。
千古傳唱懷知音
師:同學們,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盪氣回腸。從此,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傳誦著它!課文後邊有個資料袋,就講述了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請你快速地瀏覽一下。(學生閱讀資料)
師:同學們,伯牙和子期,這知音的故事感動和溫暖著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中國人。就在故事發生300多年後的戰國時期,古書《列子》就記下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記下了這對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齊讀!
生:(齊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師:時間在流逝,500多年過去了,秦朝的《呂氏春秋》依然為我們呈現了這對知音相遇時那最美好的瞬間(出示)——男生一起讀!
男生:(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1000多年後的唐代,人們在古詩中也都為那伯牙的破琴絕弦嘆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讀!
女生:(齊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2000多年後的明朝,人們又用小說傳誦著這個千古佳話(出示全文)讀!
(生齊讀全文)
師:2500年後的今天,就在這個課堂上,我們六(1)班的孩子也在無限神往地傳誦著這個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著書朗誦。(隱去全文)
(生集體激情背誦)
師: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
生:知音。
師:(再次板書「知音」)盡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將懷抱著願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著我們的——
生:知音!
點評:此課教學至第三環節結束,也未嘗不可。沒有想到,後面又峰迴路轉、一轉再轉,轉出另一番新的氣象來。一轉在「文化傳承」,利用教材資料袋這一課程資源,梳理出一條知音文化的血脈,巧妙地將熟讀成誦揉入其間,讓我們深深地沉浸於「斯人雖逝,精神長存」的文化氛圍中;再轉在「知音啟示」,擦去 「知音」的幻滅感與重書「知音」的拯救感,形成一種巨大的生命張力,傷感是有的,孤獨也在所難免,但絕望深處的進發正是希望的所在。冷冷清清也罷,凄凄慘慘也罷,對「知音」的尋尋覓覓將是生命永恆的吟唱。
⑸ 聽小學語文課,都聽什麼記什麼
1、老師怎樣安排課程,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2、學生的反應,對於不同狀況應該怎樣反應。
3、了解老師的工作。
至於怎麼記,應該把整節課的課堂實錄記下來,並多加思考,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某個環節的作用意義,找到問題多問問老師。平時和老師搞好關系,爭取信任,給你一些站在講台的機會。請教老師怎樣講課。
注意閱讀課,作文課,識字課,班會課,讀書課,活動課等等的不同上課方法。特別要注意老師的組織管控方法。
⑹ 跪求小學語文聽課記錄2篇。麻煩大家幫忙
長征
江蘇如皋師范附小 彭之俊
一、第一板塊——背景介紹
1、簡介「長征」情況;
2、引入《長征》詩歌,(課件)
3、教師配樂朗誦。(聲情並茂)
二、第二板塊——整體感知
4、學生自由自讀;
5、指讀課文;
6、評價朗讀
7、引導提出問題。(為什麼說不怕遠征難、走泥丸、逶迤、五嶺?)
三、第三板塊——抓總起句
8、文中有兩行詩句概括了全文,用筆畫下來;
9、交流結果;
10、引導學生朗讀這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11、你是如何理解的
12、理解「遠征」和「萬水千山」
13、指導朗讀:「節奏、氣勢」
14、指學生朗讀展示
四、第四板塊——由總及分
A、
1、哪裡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2、學生通過課文內容回答。
3、深入理解「不怕」:這五座山有什麼特點?(學生介紹)
4、通過數字「1300公里」理解「長」,引導朗讀,讀出「長」;
5、通過學生的資料理解「烏蒙山」,引導學生朗讀,讀出「高」(教師:讀得再高一點,再高一點;僅僅是「聲音高」能解決的嗎)
6、從這兩句你讀懂什麼?(教師:「革命的大無畏氣概」)
7、能通過朗讀表現出這樣的氣概嗎?
8、小結:五嶺烏蒙一長一高,所以毛主席在開始用了來概括:「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B、
1、引導學生理解「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教師:有人從「暖、寒」推測出紅軍過橋渡水的時間在春天和冬天,你認為呢?
2、學生發表看法;
3、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故事《巧渡金沙江》,交流閱讀感受;
4、再次理解「暖」,交流;
5、幫助學生理解「寒」,播放錄像《瀘定橋》;寫出觀後感
6、交流觀後感
7、朗讀「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指名讀,齊讀。
8、回顧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要求學生在此讀這兩句。
C、
1、為什麼「喜」?
2、岷山給紅軍帶來哪些困難?(學生交流)
3、引導學生課外資料「過雪山」(課件出示)
4、這么艱難的事情,詩句中卻用了一個「喜」字,你如何理解?
5、小結學生回答,引導朗讀本句。
6、再次回顧到首句話。
五、第五板塊——由總及分
1、朗讀全文;
2、教師總結,過渡擴展《清平樂 六盤山》,學生自讀,指讀,齊讀;
3、擴展《婁山關》……
4、總結:長征是……(出示課件:電影片段)一起背誦全詩。
⑺ 小學語文《幸福是什麼>>課堂實錄
持之以恆 課堂聽課很重要,課外看書就可以了
⑻ 聽課記錄怎麼寫小學語文
聽歌記錄怎樣寫小學語文,把小學語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