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從形式入手理解內容,從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進一步理解深化的循環往復的消化吸收的過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抓線索
閱讀應是個體與文本對話,交流和融合的過程,是個體的創造性體驗。如何體驗和感受文本,那就需要學生在抓住 文章 的線索時與文本進行透徹的對話。線索,是文章布局謀篇核心,是它把表現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貫穿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並要按照線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以及思想內容。
文章的線索不是單一的,由諸多因素決定文章的內容,寫作特點以及風格等。文章的線索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以時間轉移為線索、有的是以人物活動為線索,有的以一物為線索等使文脈清晰,層次分明,讀了一目瞭然,把全篇各部分內容緊密的聯結起來。如《白楊禮贊》一文以白楊為線索,以禮贊為中心,始終不離對白楊樹的贊美和贊美的原因—不平凡。圍繞這個線索,作者開篇破題:「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起筆有力,禮贊之情初見端倪。
又如《故鄉》全文以「我」回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二十多年前後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揭示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抓住文章的核心—線索,認真揣摩,深入理解內容,是閱讀的重要方法。
二、抓主要
在紛繁復雜的文章內容情節或眾多的形象中抓住最能體現文中主旨的東西。如《斑羚飛渡》學生自讀之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學習:這篇文章作者主要是在寫斑羚飛渡是為什麼?教師可以用這個問題進一步使學生深入文章的內容並且進行小組討論,最後明確主要寫斑羚陷入絕境時求生、自救的過程。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心甘情願地選擇了死亡。進而分析了斑羚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以及讓人嘆服精神。由整體到局部,掌握成篇之術,水到渠成,提高閱讀能力。
三、抓文眼
「撮其精華,得其精骨。」揭示文章本質,抓住「文眼」。所謂文眼,是揭示全篇題旨的文字,是映照全篇,把思想和藝術融成一體的凝光點。在 散文 構思中起到藝術聚焦的作用。如朱自清的《背影》開頭說「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不能忘記」就是起到勾連情節作用的文眼。如閱讀「聽潮」一文,「這是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這個提挈全文的 句子 ,就是「文眼」。學生閱讀,就能感受到作者對「聽潮」的喜愛以及能引起讀者一種熱烈的積極的向上生活願望。
文眼的運用,可以不拘一格。作為文眼的文字,可以是一個字。如朱自清《春》,文眼是一個「春」字,這個字就是一個「面」,也就是一個春草圖。
學生的閱讀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從形式入手理解內容,從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進一步理解深化的循環往復的消化吸收的過程,讓學生抓住文章中內在的,本質,規律的東西,有步驟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學習的方法。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1.刺激引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個人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 經驗 的 總結 )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 教育 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教育學生養成很好的主動學習習慣。 兒童 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假設教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長處,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教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學生喜歡上語文課,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教學盡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帶領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氣增加興趣。
2.教育學生閱讀本領
《語文課程標准》中,第七條總目標一開始就說:「要逐步教育學生具有獨立閱讀本領」。
提起閱讀本領,很多教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便是培養獨立閱讀本領,這是對閱讀本領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並不錯,難題是閱讀本領不但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准》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教育學生具有體會、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領。這種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該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別的本領。課標還提出「逐步教育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本領」,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本領等。這種各方面的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本領,理解本領是獨立閱讀本領的基礎和核心。
3.養成學生寫作的習慣
社會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小學生也不例外。他們有本身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有本身對生活的體會和認識,有本身的喜怒哀樂(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有本身的內心世界和語言世界,這些與成年人相比,有的時候是幼稚可笑的,但他們的習作所表現的恰恰就需要是這些幼稚可笑的童真童趣。而 作文 教學無非便是處理寫什麼和如何寫的難題,寫什麼屬於內容的范疇,主要靠學生的生活積累;如何寫屬於形式的范疇,主要靠的是學生閱讀的積累。
4、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閱讀又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在閱讀中要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要充分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要落實「對話」的理念,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感受。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
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在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閱讀,去理解詞句。學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自己的評價,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讓閱讀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快樂的精神體驗的過程。
5、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學貴有疑」,知識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閱讀也不例外。能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閱讀中要提出自己的疑問,要探討疑難問題。閱讀應是開放性的,閱讀不僅在課堂,也在課外,如圖書館、網路等。閱讀應是挑戰性的,要敢於探究未知的,要張揚個性,要有創新。閱讀還應是實踐性的,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6、注重積累,培養語感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所以豐富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全部通過閱讀來實現。
首先要加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有益讀物。另外還要注意在閱讀中的積累,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 成語 和格言警句,背誦出色的篇段,通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維材料以及佳詞好句,以此來增強語感,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確定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我們就不應以自身閱讀行為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為,而是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把學生當作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建立學習主體地位的意識,並對閱讀文本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然後憑借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主對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進行概括,並分段分層,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我們則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為加以適時點撥和引導,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如此,我們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上的學習自主性,既是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很好落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自主分析也能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在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時,學生經常表現得心不在焉、漫不經心,他們的注意力很快會從閱讀材料上轉移到其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去,這樣,一節課下來,閱讀教學的效果常常是難遂人願。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他們無法專心投入到對死板、冷冰冰語言文字的閱讀當中,加上小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技巧指導,他們不知如何去閱讀、如何從閱讀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鑒於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應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有了技巧作為指導,學生能很快投入到閱讀狀態中,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比如,我們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靜下心來讀文章,絕對不能一心二用;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出自己想不通的問題。對於閱讀理解材料,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具體的解題步驟,如首先對閱讀材料後面的題目進行認真通讀,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然後帶著問題,對閱讀材料進行仔細閱讀,並通過認真思考來組織答案;最後,對答案進行檢查,看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切題。
這樣,有了正確的閱讀技巧作為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就能有章可循,對於學生閱讀效果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
三、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單純枯燥的語言講解,難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對文本內容的閱讀狀態中,而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的創設,則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以興趣盎然的心態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依據具體的材料內容,採取有效的方式,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以此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對文本材料進行閱讀。
比如,在學習《埃及金字塔》這一課時,在正式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之前,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金字塔的圖片與視頻片段,看著巍峨屹立的金字塔,學生的眼光立即被吸引了,然後,我趁機說道:「同學們,你們現在看到的金字塔,是世界十大奇跡之首,那麼,你們想不想對金字塔有更多的了解,想不想探索出更多的未解之謎?下面,就請大家讀一讀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課文。」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學生迅速進入了對課文的閱讀狀態中。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積極探究各種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感悟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1.開門見山法
這是閱讀教學常用的一種開講方法,揭示課題後,單刀直入,由題及文。例如,揭示《草原》後,老師就講:這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訪問內蒙古時寫的一篇訪問記,學習這一課我們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如何掌握事物和環境的相互關系和變化的特點,把文章寫得又生動又具體。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已了解了課文的梗概,有助於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2.介紹作者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導語形式。通過介紹作者,可以使學生了解一些文學常識,從中受到思想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作者的經歷較為復雜,我們介紹時就不能長篇大論地籠統敘述,而應該突出一兩點能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的東西。
如介紹《回延安》的作者賀敬之,可以突出他步行千里赴延安,延安把他培養成人,使作者愛黨、愛延安人民的一片真情引起學生的共鳴。介紹《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可突出他小時候家境貧寒,連紙筆都買不起,他就在母親的教導下用樹枝在沙盤上寫字。經過刻苦努力,後來他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此教育學生要克服困難,努力學習。
3.設置疑問法
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奇有時也會覺得「新鮮」。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及課題特點,故意設一些問題,以引起學生興趣。例如,教學《綠色的辦公室》時,教師先設「疑」:「同學們,你們到過老師或者父母親工作的辦公室嗎?辦公室里都有些什麼?發現這些辦公室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然後揭題:世界上就曾經有過一個非常特別的辦公室,它叫做「綠色的辦公室」。這樣巧設疑問,能把學生帶入一個有障礙但又並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學生思而不解,欲罷不能,頓生強烈的求知慾。
4.激情法
通過看圖、看物、語言激發等形式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使之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情。如學習《長城》時,教師指導學生觀看長城的教學掛圖,講解長城的雄偉建築,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激起了愛我中華的思想感情,這樣導入新課自然、和諧,學生愛學。
5.概括敘述法
概括敘述法,即對課文內容或時代背景等作扼要說明,使學生了解輪廓。用語必須簡明、准確,具有統攝性。
例如教學《長城》的導語:長城始建於公元前657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入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予以整修連貫起來,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北傍陰山的城防,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此後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長城東到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一萬二千餘里。長城是我們祖國的驕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象徵,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因此,它吸引著許多中外的旅遊者,大家都想飽覽一下長城的壯麗風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看圖學文——《長城》,就向我們具體介紹了長城。
6.描摹景物法
例如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可以這樣設計導語:「在一個季節里,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熱鬧。這些花有的紅得像火,有的粉紅像雲霞,有的潔白像雪花,花里帶著香甜的氣息,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是什麼季節呀?」「是春季。」「春天裡還有哪些景象嗎?」讓學生自由回答,然後印證課文。當然這里也運用了另一種導語方式:提問式。
7.提問法
緊扣課文設計一兩個問題,最好能總領全文,或從一個側面入手,對理解課文起關鍵作用。如自讀課文《榆錢飯》,可先讓學生預習,利用工具書消滅生字詞,然後用一節課分析總結課文。導語可先簡略介紹作者劉紹棠,然後問:「什麼是榆錢飯,作者想吃榆錢飯嗎?」這些學生都能根據課文很快答出。然後問:「是榆錢飯好吃,還是大米飯好吃?請從課文中找出理由。」答案是大米飯好吃,榆錢飯不好吃。
理由有:一、在沒有大米飯吃的時候才吃榆錢飯;二、作者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哄飽了肚子」、「憶苦思甜」、「打打油膩」。因此,後來作者吃不到榆錢飯是好事,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富民政策好、有實效。這樣既疏通了課文,又明確了主題。
8.概述情節法
對一些篇幅較長的小說或敘事散文可採用這種導語形式。如《藤野先生》這課的導語可以這樣:魯迅懷著一顆救國救民的紅心到日本東京 留學 。因看不慣清朝留學生的附庸風雅和不學無術,於1904年到仙台學醫,因此結識了藤野先生。後來魯迅在「幻燈事件」中思想受到很大震動,決定棄醫從文,向藤野先生告別。藤野先生很是悲傷,送了一張照片給他,並題字「惜別」。這張照片後來一直激勵著魯迅先生同反動派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9.解課題法
如《岳陽樓記》,可簡介岳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然後舉出以前學過的《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核舟記》等,講解「記」在古代是一種不定體,寫法可分兩類:一類是由景物之中自然生發出情理,而常以「卒章顯志」的方式表現出來,本文即屬這類;一類是寓情理於景物中,如《桃花源記》、《核舟記》。而《核舟記》的「記」相當於 說明文 體。
10.看圖說話法
如《中國石拱橋》這一課,可以拿出趙州橋的掛圖,請同學們說出橋的結構特點。這種導語適用於事物說明文。
11.溫故知新法
溫故知新法,就是在講授新課時,利用文與文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新舊知識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溫故之時激發起他們對新知的興趣。
例如教《 讀書筆記 一則》,有個老師是這樣開講的:同學們,你們已經學會了《再寄小讀者》,冰心奶奶在此文中說到一個孩子 日記 寫得好,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他寫得好的原因有哪些?(學生自由說)對,他日記寫得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喜歡讀書,還做讀書筆記。什麼是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怎樣寫,你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來學習《讀書筆記一則》,這一導課語自然流暢,既引導學生復習了舊知識,又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激發了學生知新之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講 故事 導課法
學生愛聽故事,講故事投其所好,會產生較好的效果。如教《草船借箭》一課時,有位老師以講解孔明以大智大勇的聰明才幹用草船借到了十萬枝箭的故事導入新課,學生興趣很濃。
13.觀察實驗法
根據課文內容,根據兒童愛動好奇的心理特點,由教師或學生以親自進行觀察、操作實驗的方法導入新課。例如教《灰塵的旅行》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一下,在教室空間里你看到些什麼:然後做實驗:用深色布或黑紙把教室門窗遮擋起來,用一束電筒光射進去,這時讓學生再觀察,問看到什麼?(灰塵)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僅有灰塵,而且灰塵在不停地運動著。這樣就使學生獲得了灰塵旅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14.電化渲染情景法
利用幻燈、錄音、錄像等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渲染氣氛,引入新課。例如教《長城》,可用幻燈片打出長城圖片的同時,伴放歌曲。學生看著雄偉壯麗、蜿蜒盤旋的長城,聽著一曲《我的中國心》,在這種充滿感染力的氣氛中,不僅自豪、愛國之情頓生,也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
15.以詩揭題法
以詩揭題,這是一種依據課題意思或課文內容(人、事、物、景)引用或自擬相關的詩句,通過教師或學生的吟誦,從而把課題揭示出來的方法。
如教學《草原》一課,一開始教師就有感情地朗誦:「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緊接著問學生,這詩句描繪的是什麼地方的自然景觀?然後揭示課題。這一誦一問,不僅很自然地揭示了課題,而且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情感引到了茫茫無際、秀麗蒼莽的草原上,同時,也為學習課文中與「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比較作了准備。
此外,閱讀教學還可以用猜 謎語 法、練習法、讀圖法、表演法、欣賞法等方法開講。教學要有法而無定法,課堂引言的設計應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從而選擇好課堂教學的突破口。
B. 如何搞好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那應該如何進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有幾點教學經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一、激發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通過解題設置懸念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課,我先板書狼,問學生狼是什麼動物;再板書小羊,讓學生講小羊是什麼動物;然後在狼與小羊中間板書和,並設疑說:一隻凶惡的狼和一隻馴良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呢?結果怎樣?學習了課文,大家就會明白的.為了弄明白這些問題,學生不論是聽課文錄音,還是讀課文,討論問題,都非常認真積極.
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盡量使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現教材情景,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教《雨點兒》一課時,我先用課件讓學生聽雨點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聲音,然後讓學生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最後,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他們彷彿自己就是小雨點兒,來到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中,這樣既渲染教學氣氛,又激發學生的朗讀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
在讀中結合表演訓練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適合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表演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如《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荷葉圓圓》,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滿意,把小青蛙、小蜻蜓、小水珠、小魚兒的動作語言,表演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在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學生體會到了夏天的美麗.
二、重視詞句教學、加強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低年級,要通過字、詞、句和指導朗讀等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換詞、改詞,找近義詞,反義詞,看插圖、實物,演示、做動作,表情朗讀,復述句子,改變句式,仿造句子,結合上下文講解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熟讀,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書面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如教《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自然段時,文中有一句沒有尾巴多難看哪!我指導學生在保持意思不變的前提下,將多換一個詞語,學生踴躍發言,換成十分多麼特別 非常真這樣,學生不僅正確理解了多的意思,而且在朗讀這句話時自然把多字讀重音了.
再如教《狼和小羊》第二小節,我先採用換詞(把非常換成十分、特別、很、極)、找近義詞(故意、存心、有意)、看插圖描繪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想像並講述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心理活動等方法,弄清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兒等詞語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用故意找碴兒的語氣朗讀這一小節,重讀非常、故意、弄臟,讀出!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講和讀,狼殘忍、陰險的本質就躍然紙上了.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只有加強詞句教學和朗讀指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啟發積極思維,鼓勵質疑問難.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教學課文時,我經常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想.,這樣就可促使學生讀書時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讀,仰而思,逐步養成用心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如:在《烏鴉喝水》這一課,我提出要是瓶子旁邊沒有石子,烏鴉該怎麼辦?的問題進行全班討論.有的學生說,烏鴉可以用翅膀使勁把瓶子扳倒;另外位同學說可以用爪子,還有同學說烏鴉可以挖掉靠近瓶底的泥土使瓶子傾斜然後就可以喝到水了通過這個問題的討淪,學生的思維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此外,我還會營造寬松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問,樂於發表意見.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習疑問.同時,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如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這課時,有的學生問:地球爺爺有手嗎?、地球爺爺的力氣有多大?、老師,您能看見地球爺爺的手嗎?等問題.我肯定了學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並鼓勵他們帶著問題學習課文.耐心地解釋和說明,循循善誘,使他們通過幾個科學事例,獲得正確的認識.又如有的學生提出地球爺爺有沒有腳?等比較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我也不輕易批評學生,雖然這是學生不成熟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提出過程是學生整合自身知識、經驗的過程.
四、利用課文的空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寫作意圖,也為讀者提供了一些想像的空間.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藝術,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坐井觀天》的結尾: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教學這篇課文的結尾時,我讓學生想一想:青蛙後來有沒有跳出井口來看天呢?問題一提出就激起了學生想像的浪花,個個爭先發言,有的說: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心裡想,『我非出來看看不可,看看是你說得對,還是我說得對!』它兩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往上一看,驚奇地說:『啊,好大的天,真是無邊無際!』從此,它再不說天只有井口那樣大了.有的說:青蛙可固執了.它聽了小鳥的話,一擺手說:『去你的吧,我就不信.你看,天不就是像井口一樣大嗎?』小鳥飛走了,它還坐在井裡唱著:咕哇,咕哇,天像井口一樣大.
再如教學 《狼和小羊》一課的結尾部分時,我就組織學生續編故事,說說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學生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他們想像奇特、豐富多彩,並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的說,小羊那麼善良溫順,不會被狼吃掉的.狼太壞了是沒有好下場的,一定會掉進河裡被淹死的.有的說,小羊被他媽媽救走了.有的說,狼被獵人打死了.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說話中很有思想,認為好人有好報,惡人沒好下場.你看,讀書、想像、說話、情感陶冶四結合,真可謂一石四鳥.
五、開展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在教好課文的同時,我採取多種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如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小小讀書討論會及出牆報、展覽讀書筆記等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同時知識增多了,眼界開闊了,詞彙豐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
C. 低年級語文怎樣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
新課程實施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時間增多了,閱讀效率明顯提高。但很多時候,老師教得很辛苦,課外也作了大量的努力,可是,課堂上學生還是收獲甚微,甚至還出現了學生厭學的現象。這種現狀不僅使學生失望、家長不滿,教師自己也十分困惑。這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任務的完成,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要改變這種狀況,只能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出發,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從而有效地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預期的目標,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那麼,在談小語有效的閱讀教學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是做什麼的?
一、閱讀教學的目的
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理解、感悟、品味、揣摩語言,體會感情,認識世界,認識人生,以提高閱讀能力,並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要學習語言,就得充分地深入地去讀、思,在讀中去理解語言的內涵,領悟語言的韻味,體會語言的情感,感悟語言的哲理,揣摩語言的規律,從而掌握語言這一表情達意的工具。閱讀教學的根本,簡單地說就是指導學生在讀書的實踐中學會讀書,提高閱讀能力。
當我們進一步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學活動,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教師可利用語言藝術,營造意境。教師也可以運用生動的語言,再現課文中所提供的具體畫面,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他們的想像、聯想,將學生進入作品的情境之中。此外,還可利用圖片、音樂、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活潑、生動、直觀感,地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2、在班級內開展各種閱讀實踐活動
小學階段的孩子的閱讀能力通常是聽力比閱讀能力強。 他們能夠聽懂並理解那些復雜、有趣的故事,卻無法自己看懂故事書。
教師可以通過每天的晨讀10分鍾,讀故事給學生聽。聽故事時,除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之外,同時也將較高程度的詞彙灌輸到孩子們的耳朵里,包括字詞所蘊含的情感通過語氣表現出來。最後,他們會把這些詞傳輸到大腦,並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對字詞的理解力。
除了自己大聲給孩子讀書,老師還可以讓班裡一些程度比較好的學生,給其他孩子讀書。
那麼,大聲讀書,我們可以讀什麼?
讀童詩,讀經典,讀科普,讀各種各樣對孩子有幫助的書。
除了古典的詩詞,還有很多優美的童詩,故事等,在記誦的過程中,可以在孩子的心中撒播下真善美、自信樂觀、滿懷希望的種子。
除此之外,教師要盡量的在班級內開設圖書角,每個班級可以根據不同的閱讀需要建設不同風格的班級圖書角。每位學生需要帶最少一本圖書,放於書架。以社會、家庭、學校和班級等多方共建的「班級圖書角」,將圖書館搬到了教室,將圖書放到了學生們的眼前,這極大的方便了學生的借閱,增加了學生接觸圖書的程度。
3、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
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成為小學階段總的教學目標。現任清華附小校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倡導朗讀教學,以朗讀貫穿全課堂,促使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並從朗讀中發現課文內涵,力避繁瑣分析。因此,要讓學生真讀,「以讀為本」是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讀」是小學生理解文本的一個憑借、一種方法、一項表現。那麼,如何把握學生讀的真實性呢?
從學生認識規律確定讀的要求。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經歷6年的語文學習時間,學生每個年級、每個學期、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在讀。但是,讀的差異在哪裡呢?
研究表明,低年級的學生是通過朗讀來學習書面語和發展書面語,從而促進口語進一步朝規范化發展;而中年級則通過典型語句的朗讀比較,感悟句段內的語言組合規律,以發展學生良好的語感心理圖式;到了高年級,朗讀就不是簡單的讀了,是在把握文章感情基調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再現文章的思想情感內涵,從而促進學生發展篇章語感心理圖式。無論哪個年級,教師要先清除自己要求學生的讀,是否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是否促進他們的語言發展。如果脫離了這些,變換出再多花樣的讀都是徒勞無功的。
4、多贊賞鼓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韌性差,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容易放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鼓勵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回答精彩時,要多鼓勵、贊賞。可是,學生們由於受倒年齡和學歷的影響,他們在理解、感悟上,難免會有所膚淺。此時,我們可以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淺入深出。當學生答問錯誤時,教師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利用學生錯誤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問暗示,引導學生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或反潔歸謬。即以學生錯誤答案為前提,推導出荒謬的結論,讓學生在前因後果的矛盾中頓悟。
還有,小學生的體驗水平不高,閱讀興趣差異很大。因此,語文教師要經常向學生提供閱讀素材,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調查發現,影響學生選擇書籍的最大原因是,他們在班上看到或聽說其他同學有這樣的書。研究報告指出,68%的學生選書是因為老師或同伴們在討論某一本書,這本書在班上顯得很熱門。所以當老師朗讀給學生聽時(不論是對較幼小的孩子還是大孩子),都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去找那些在班上被讀過的書。
其實,教師提供閱讀素材,是最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教學雙向性很強的藝術。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師是根本,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還必須從教與學這兩個因素上下功夫,使「教」牢牢吸引住「學」,讓「學」和諧的促進「教」。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讓我們在不斷地實踐中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實踐中改進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富有實效。其次,只有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引導、教學,學生才會積極配合,而只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創思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達到活躍而不失有序的效果,綻放出魅力的光彩!
D.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一、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是閱讀教學的前提
天才在於積累。由此可見,在語文閱讀方面,積累是多麼的重要。只有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積累,閱讀教學才能「有禮有節」的進行。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語言形式豐富多彩、風格也多種多樣。比喻、擬人、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其中靈活運用。其中的語言也很豐富,細膩、准確、通俗易懂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大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把這些語言一一積累下來,讓學生能夠從中「汲取」積累的營養。否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總是在課文的內容表面上下功夫,就會形成了「隔靴搔癢」的尷尬局面,對語言的形式卻了解甚少,這就基本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意義。可以在教學中嘗試以下的方法引導學生積累:
1.小練筆。就是通過學生日常的練筆來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不確定內容,不要求字數,只有這樣的練筆學生才有興趣堅持,最終積累的更廣泛、更全面。
2.開展比一比。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比賽和競賽的方式進行積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願意學,想積累。
當然,積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准一個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學生的積累只能「引導」,卻不能進行填鴨式、框架式的強迫學生遵循,使學生始終處於被領導的地位。以引為主、循序漸進、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這才是積累的真諦。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的關鍵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所表現出的積極的個性傾向。想要獲得更好的成績就需要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獲取新知的動力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興趣「脈搏」,在學習導向上下功夫,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閱讀,把「逼迫閱讀」轉化為「渴望閱讀」.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認為要把握閱讀前、閱讀時和閱讀後這三個關鍵點。閱讀前,調動學生對課文興趣。閱讀時,教師要圍繞課文中心目標,提出疑問,刺激學生不斷產生閱讀的渴望。閱讀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沖動」,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學生閱讀的閱讀能力才能提高。
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和閱讀環境是閱讀教學的載體
在閱讀教學中,環境是閱讀教學的載體。環境分為教學情境和閱讀環境兩大塊。怎樣發揮著兩大塊的功效,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也是閱讀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對閱讀教學很重要。首先,我們要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興趣。創設這一情境時,教師要把握本節閱讀課教學的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創設問題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發學生了解事物的真相;布置學生調查周圍存在的社會現象;讓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評價。教師應抓住當前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在學生「渴望閱讀」作用的驅使下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閱讀教學時,教師所設計得活動情境一定要與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相輔相成。例如,朗讀課文時,配上背景音樂;小組舉行競賽時,組織拉拉隊來鼓勵學生,為學生的閱讀錦上添花,讓他們在輕松、開心、自由的情境中閱讀。
閱讀環境的成敗與否直接決定著文章整體閱讀的成敗。怎樣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呢?任何事情的成敗,都與環境的因素相聯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打下基礎---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現在的學生都有書可讀,但認真讀完一本書的學生卻少之又少,因為書籍已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於是,筆者的辦法是:教會孩子們也要學會看電視劇、看新聞、看生活中的現象,為語文閱讀增加新鮮的血液,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的創新能力。教師還要抽出時間用來與學生交談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和心理的小秘密,循序漸進,學生的閱讀有了積累。只有這樣才會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四、閱讀教學的基礎是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打好堅實的基礎呢?只有拓展學生的閱讀實踐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要對學生所要閱讀的文章進行篩選,同時,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面,不要對學生的閱讀范圍圈的太「死」.可以利用身邊常見的內容來拓展閱讀,如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本上的一篇《老人與海鷗》,課文講述的是吳慶恆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在昆明的翠湖邊投喂海鷗的事跡,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那如親人般的深情。課文對小動物喜愛之情,表達的很深刻。學生對於《老人與海鷗》這樣的文章閱讀就會十分投入。因為我們用愛的力量打開了孩子們心靈的大門。書猶葯也,善讀可以醫愚---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的關鍵。
2.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直接關繫到學生的閱讀效果。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在閱讀時不要三心二意,要靜下心來閱讀,不能只「浮」在閱讀內容的表面,而要「沉」入其中;然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領會文章的精髓;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和作者進行「跨時空」的情感交流,與之產生共鳴。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在文中做批註、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得心應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首先,老師示範閱讀,然後,學生跟讀,學生再獨立閱讀。
然後,老師講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技巧等
再讓學生談感想,寫出讀後感。
F. 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想讓學生學習好閱讀,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情,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注重閱讀方法的滲透,建設一個開放而又有活力的語文教學環境,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是不能學習好任何功課的,就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了。不但是學習如此,就是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因此,想讓學生學習好閱讀,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對閱讀的熱情,當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之後。
他們就會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了,他們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困難了,而是真正地進入到了閱讀的神秘境界之中,當有的學生進入到閱讀的痴迷狀態時候就是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所以,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就要比老師以灌輸式進行擠壓教學好得多。
在小學教材選編中,文本以 記敘文 和文學作品的體裁占絕大部分,這些課文都具有內容生動具體,描寫敘事活潑鮮明。所以從這些美文中,學生可以領略到 文章 的最大益處,當我們進入分析課文的時候,要讓學生去很好地賞析文本里的精煉美妙的語言,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能夠在文章中得到深刻的啟迪和 教育 ,並且和作者產生共鳴。
所以,當他們進入課文的語言形象畫面後就會被吸引住,融進課文的崇高境界之中,他們自然也就越讀越感興趣,達到樂在其中的效果。例如,我執教《海底世界》時,我先向學生問道:「我們今天來學習《海底世界》一課,請同學們先 說說 ,海底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接著同學們就爭先恐後地說了自己的看法:海底下看不到太陽。
應該是漆黑一片;有的說:海底應該非常的寂靜,靜得非常可怕;還有的說,海底下有很多動物,很多植物,非常美麗等。
我對同學們的回答沒有進行糾正和肯定,而是啟發他們從課文里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了。於是同學們就急於要看課文,他們想讀課文的興趣即刻被激發了起來。
閱讀課文的教授,必須要抓住課文的導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頭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就會使學生進入高興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本里有很多題目新穎引入,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十分尊重、愛護和善於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作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來抓。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個人的知識擁有量多數是來自於自學,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真正能夠使自己達到知識豐富都是來自自學的,因為在人生的學習中,教師的講課傳授是有限的,主要都是靠自學能力獲得的。因此,自學成為一個人成才的重要途徑。培養好學生好的自學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業要認認真真地完成」。這些都告訴我們,學生是通過自學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的,並且會終身受益。學生自學能力的保障應該是取決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人是靠思想統治行為的,動機支配著人的行動,教育心理學認為,動機在學習過程中有目標指向作用、激發和維持作用以及調節作用。
所以,作為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自學的動機,讓他們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能夠順利地進入學習中。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要改變教師統治課堂的思想,要讓學生處在主動的地位上,只有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語文學科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需要老師和學生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這樣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耐心地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在課外作業中嚴格地進行習慣上的訓練,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傳授給學生閱讀方法
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學 游泳 有個規律,只要我們掌握了規律就容易學會。」這就是說,凡事都要 學習方法 ,我們掌握了學習方法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因此,學生只要掌握閱讀的方法,才能具有較好的自學能力,他們就能夠在新的領域中遨遊馳騁,獲得新的知識。
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去掌握自學的規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掌握讀懂 句子 ,讀懂文章的方法,並且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信息世界,讓童心、童言、童趣回到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採取的閱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 經驗 ,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行的閱讀方法的正確。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使小學生的閱讀活動有方法可依憑,能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信心。
讓學生既要改進教法,又要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鵝》這篇文章,屬於半獨立閱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多練少講,多讓學生動腦筋,自己讀懂課文,所以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看課文後邊的思考題,然後啟發學生帶著問題一步一步地讀懂課文。這樣做體現了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處。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創造民主的學習氛圍
閱讀教學,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創造一種民主的學習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天地。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充滿愛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氣氛中真正把創新的熱情激發起來。
教師則要發揮好指揮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效地參與,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師生之間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
二、了解學生閱讀心理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的輸出要以「學」的回饋為依據,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動用和協調學生的各種心理機制以提高其學習效率。小學生處於學齡初期(6歲到11歲),該年齡期的學生一般說來很樂意並很有興趣去掌握新知識、技能和技巧,他們渴望學會閱讀,他們在認識中的特點,表現在感知上有較強的情感性。
有插圖的書,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反應。他們最先識記的並不是最本質的東西,而是對他們產生最深刻印象的東西。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們逐漸形成一些正確的社會情感(如愛國、崇尚勇敢、樂於助人等),並以此來評價作品、評價人生。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注意到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著「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閱讀心理程序來發展學生的認識,使之對閱讀材料有較深的理解,這是教師首要研究的問題。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所以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內容、由部分到整體的心理過程來組織教學。
三、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
閱讀,離不開創造。而創造性地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自讀為基礎,在自讀中領悟,在自讀中發現,在自讀的基礎上交流、指點。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實踐中去領悟和思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語言積累與科文、同學、老師對話,探究文章豐富的人文內涵。
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達到以讀代講,加深理解的教學目的,還能夠誘發學生的創造力,是課堂煥發出活力。
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針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課文作為例子,是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養 成語 系的習慣,掌握讀懂句子,讀懂文章的方法,並且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
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信息世界,讓童心、童言、童趣會給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採取的閱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行的閱讀方法的正確。
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使小學生的閱讀活動有方法可依憑,能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信心。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建議向學生傳授以下一些閱讀方法:
1.目標閱讀法。
要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閱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 造句 ,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後,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2. 快速閱讀 法。
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讓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閱讀時不出聲,使理解材料的思維過程簡化,以加快閱讀速度。同時閱讀時盡力推廣視讀廣度,以句、段文字為一個閱讀單位,做到一目十行。
閱讀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視、不重讀。另外,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盡量排除次要的與無關的信息。閱讀結束後,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有效閱讀的效果。
3.以意逆志法。
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這就是說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識、經驗來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學課本中出現一些古詩、古代 寓言 故事 以及一些有比較深刻的思想意義的作品,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加深理解。
如林巧稚說「我們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麼意思?小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生活中所見的倔強性格、不甘歧視、頑強精神、目標動力、志氣骨氣等「意」來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清代學者阮元說:「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讀書也。」這是說精讀之法。有的書要速讀,那是為了快速攝取信息;有的書要精讀,這是為了從內容到形式仔細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領會作者的筆法、作者的旨趣。
5.寫寫畫畫法。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張隨著閱讀和思考,在書中寫寫畫畫,作各種各樣的記號,並寫下自己的隨感。他認為這才是書籍的主人,這過程就是佔有書籍的過程。小學生尤宜採用此法,凡是 好詞好句 用一種符號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種符號畫出,疑難不解之處再用其他符號勾出。多讀多思,勤畫勤寫,一定會取得成效。
五、擴大學生閱讀數量
這里所稱的數量一是指所讀讀物的數量,二是指閱讀涉及學科的類型數量,亦即指通常所稱的「閱讀量」與「閱讀面」。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社會進入了信息的社會,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們去接收去處理。
所以小學生也有必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活躍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有必要進行擴展閱讀,增大自己的閱讀量,擴展自己的閱讀面,盡可能多地擷取信息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則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並提示閱讀方法,要充分開辟多種信息源,組織學生進行信息交流,讓學生從中能接觸新觀念,學會獨立思考。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
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
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 讀後感 。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 語文知識 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
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
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後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後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4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外聯部 工作計劃
《語文課程標准》把「喜愛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麼重要。應採取多種手段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必要時可適當為他們帶給一些背景知識,幫忙他們建立新舊聯系,以便他們藉助已知去預測未知,構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用心、能動地進入閱讀。
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真正的實現由「要我讀」為「我要讀」,為以後高年級的閱讀鋪平道路。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潛質光有興趣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就應 相學 生說一些行之有效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取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心情不好的句子
2、精讀法。它培養學生閱讀潛質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能夠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處理和消化。
4、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為以後的 作文 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5、寫 心得體會 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 日記 或讀後感。也就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後,用日記或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資料發表自己的見解、想法,並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潛質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採用多種讀書形式,讓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
1、讀與看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大多都是些生動搞笑的故事,我就將這些故事製作成電腦動畫,讓學生在看中讀、看中思、看中明、看中悟,這樣將對低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語言文字變成一個個生動形象,聲情並茂的動畫片,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手捧課外書,用心地閱讀。
2、讀與聽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活潑好動,你要讓他靜靜地坐那兒看多久的書,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就將一些搞笑的故事,透過錄音將它錄下來,然後在班上利用早讀、中午、晚讀等時刻放給小學生聽,讓他們在聽中讀、聽中想、聽中記、聽中樂, 畢業 論文lwfree這樣學生情不自禁地走到你身邊對你說老師下一個故事讓我來錄吧!
3、讀與說相結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時老師的耳濡目染下漸漸地學生也有主動捧起課外書讀起來,他們讀得是那樣專注入神,在每月一次的故事演講比賽中一個之後一個手舞足蹈、繪聲繪色,說得那樣生動、形象,真是贊不絕口。
學生以對話的形式暢所欲言,交流一周來的讀書狀況。學生能夠朗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能夠談談自己讀完某篇文章後的感受,也能夠針對同一篇文章談談各自不一樣的見解,還能夠向大家推薦好書。讀與說相結合就讓學生透過讀書談自己的獨特的見解,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4、讀與演相結合。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而且富有童趣。能夠透過表演來詮釋和明白。斯霞老師說過: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很沉。
這時教師就要充分指導,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充滿情趣的表演來表現文章,化難為易,使其重點突出,突破難點,從而明白課文所要表達的資料和所富含的好處。
如我聽一位老師教學《狼和小羊》時,她讓孩子們自己預先准備好狼和小羊的頭飾,在上課時同桌對照課文,自編自演,加深自己的明白,也更加了解了狼和小羊這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由於孩子的表現慾望個性強,模仿潛質也個性強,因此在教師范讀時,教師應注重范讀的重要性,並做好領頭羊的作用,發揮指導作用。
還有一次我們剛學了《狐假虎威》這篇課文,讓一個學生演狐狸,另一個學生演老虎,其他的學生演小動物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學生們演得惟妙惟肖,演了一次又一次,還是意猶未盡,在一陣陣歡樂的笑聲中,孩子們也嘗到了讀書帶給他們的快樂。
之後,有位小朋友在讀《兩小兒辨日》這篇故事時,他主動來找我說:「老師,這也能夠演」。這樣,我就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故事情節,看學生是否把課文資料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真是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G.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閱讀是人生重要的學習能力,也是孩子學習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小學階段是孩子想像力、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刻,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想像力大膽、豐富,是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但由於部分教師習慣認為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中高年級的事,從而帶來指導上的盲目性及閱讀環境創設的無計劃性,加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義同樣認識不足,孩子在家空閑時間多用來看電視、玩游戲,從而放鬆了對課外書籍的閱讀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兒童學習最好的老師,孩子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其閱讀行為、閱讀理解。愉快的情緒能使孩子樂於看,願意聽,並與成人進行信息上的交流。所以把閱讀活動建立在他們感興趣的基礎上,這是指導閱讀的關鍵。
1、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設法運用一定手段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有了閱讀興趣對提高閱讀能力是很有利的。
2、故事製造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生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寓言等更是百聽不厭。因此,可以利用讀物本身的特點,如果從講故事入手,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體驗到閱讀的快樂,閱讀的興趣就會由然而生。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播下一種思想,你將收獲一個動作; 播下一個動作,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H. 怎樣上好低年級語文閱讀課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好多老師有點難以把握,不知道該怎樣教學。
,認真審題。審題是否認真直接關繫到答題能否正確。審題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能否讀懂題目所問的問題。不能答非所問,這個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關。二是審題要認真,不能遺漏問題點,或者看錯問題關鍵詞。比如問題是「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有的學生只回答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什麼比喻成什麼。而沒有回答比喻修辭的效果是什麼。再比如題目是「選出錯誤的選項」,而有的學生審題不認真,錯看成了「選出正確的選項」。這些都是審題時需要注意的。
2,帶著問題去閱讀。做閱讀理解題型的時候,正常的步驟是先通篇閱讀文章,然後再去做文章後面的習題。其實這個步驟並非一定要遵循。相反,如果先去看文章後面的題目,大致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問題,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閱讀時遇到與問題相關的章節則可以重點關注。這樣就可以使你的閱讀有針對性,以提高閱讀的效率。
3,聯繫上下文。閱讀理解的題目一般都是從文章中截取一個精彩的詞句或者片段,以此來出題。這些題目往往都可以在原句的前後句子中找到提示或者答案。有的是在原句的前面,比如「作者心中湧上一股暖意是因為什麼?」這個題目的答案就需要聯繫上文中的句子,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作者心中湧上一股暖意;有的答案是在原句的後面,比如「作者開篇表達了對父親的埋怨,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這個題目的答案必然在下文中會有所陳述,需要仔細閱讀下文對父親評價的詞語和段落。
4,先易後難。這一點是針對所有題目都需要遵循的一個原則。閱讀理解時,有的學生可能在第一遍閱讀文章時由於緊張或者趕時間的緣故,導致遺漏掉了某些關鍵問題點,導致做到某個題目時卡了殼。這個時候如果在這個題目上過於糾結或者花費太多時間是沒必要的,不妨先將這個題目放置一邊,做個記號備忘,先繼續往後做,把簡單的題目先做,帶做完簡單題目之後,再回過頭來針對這個「疑難雜症」重點突破,這樣才能顧全做題的進度和效率。
以上分享了四點關於小學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I.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生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大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我認為,低年級要提高閱讀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充分的讀書 低年級是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要一點一點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默讀能力;要更多地通過聽讀體會和朗讀體驗來理解內容,而不是主要靠講解理解內容,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一定要抓讀書。要使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讀書機會,要把朗讀、默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要使每個學生主要依靠課堂上的訓練把每篇課文讀熟,逐步培養和提高朗讀能力和默讀能力。 正確地讀,是流利地讀和有感情地讀的基礎,也是低年級朗讀訓練的重點。所謂正確,首先要做到每個字都要發音正確,特別是要讀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話讀,要杜絕地方音;還要讀好輕聲、兒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頓地讀,能按句逗停頓;也不每個字都拖長聲音地唱讀。三要進一步做到,長句子中和段落之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要自然停頓。而每個學生讀每篇課文都能達到上述要求是不容易的,但又是必須達到的。一年級學生應達到上面講到的一、二兩點,二年級學生還應做到第三點。教師要捨得在讀正確上花時間。特別是對生字的字音、易錯讀成地方音的字的讀音要重點加以指導。對於停頓,可用范讀讓學生體會和學生自讀體驗的辦法,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感,領悟停頓的規律。 教師應當在學生初步做到把課文讀正確之後再進行講讀,並結合講讀繼續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逐步做到流利地、有感情地讀。只有這樣,朗讀訓練才能實處,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默讀,要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朗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訓練,新課程標准從二年級提出學習默讀課文的要求。默讀訓練要指導學生學會心讀,第一步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由口誦轉為心讀;第二步要做到一邊讀一邊想,把默讀和思考結合起來。為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默讀能力,教師可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默讀思考、默讀後提出疑難問題等辦法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一邊讀,一邊想,逐步做到在讀的同時知道想什麼和怎麼想。 背誦,也是一種閱讀基本功。它不僅有助於學生積累名篇佳作,而且可以檢查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低年級課文篇幅短小,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多背誦全文或精彩的段落。課程 標准強調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其目的在於厚積他們的文化底蘊,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情感。 例如,我在教學《泉水》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欣賞插圖和課件,感受課文的美景,結合採取提供重點詞語的辦法來引導學生背誦。再根據教學實際,在讀懂階段配合入境悟情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能背誦全文,而且在背誦過程中情操得到了熏陶。 二、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 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注重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各個年級的要求要有所側重,低年級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 1、可以用直觀的形式把字詞同相應的事物建立聯系 直觀的形式包括實物、圖畫、幻燈直觀,動作、表情等直觀。對學生少見的事物更應該用圖像直觀加上語言直觀等多種直觀方法,讓學生認識這類事物,建立起這類事物的表象。比如在我在教學《2008,北京!》這一課時,讓學生找出人多的詞,學生很容易找到人山人海這個成語,可是怎麼理解這個詞呢?對於比較抽象的詞來說,藉助課件,讓小朋友通過畫面來感受人的多,這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的多。 2、引導學生把字詞同有關知識、生活經驗聯系起來 對一個字、詞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因此,在字詞教學中,對一些信息量大的詞和較難理解的詞都應聯系有關知識、生活經驗理解詞義。如在教學《2008,北京!》一文中,如何讓學生理解沸騰一詞在文中的意思,就必須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沸騰的本意:水開時的樣子,熱氣升騰,上下翻滾。只有聯系實際對詞語本意有了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場面的熱鬧。 3、用想像的方法理解 引導學生用想像的方法把有關詞句的情景具體化,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詞句,如在教學《鄉下孩子》一課時,對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這段內容時,我先指明學生讀,然後完成鄉下孩子是( ),是( )。這個填空。當他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接著我就讓學生閉眼想像在媽媽懷里的感覺,在爸爸背上的心情。通過想像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和媽媽爸爸在一起是快樂的,是幸福的。然後再來讀好這個自然段,就相當容易了。同時也發揮學生想像力,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 三、要從低年級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 1、讀書要集中注意力,要把書讀進去。只有注意力集中,朗讀,才能讀正確;默讀,才能一邊讀一邊想。學生一旦養成專注、認真的閱讀習慣,會影響到其他方面,對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非常有利。 2、讀書要勤查字典。到了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音序、部首兩種查字典的方法。把方法轉化為能力,靠訓練。要求學生每學一篇新課文,要從字典中查出生字。學生造句、寫話遇到不會寫的字,鼓勵他們從字典中查找。希望學生通過勤查字典,逐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進而培養和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 3、讀書要邊讀邊畫,做到讀、想、畫結合。低年級學生可以邊讀邊畫:重要的詞語、重要的句子、讀不懂的地方等等。一邊讀,一邊勾勾畫畫,可以促進思考,有助於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積極採取一切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質量。
J. 如何做好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摘要】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本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語文教師發出「越來越不會教了」的慨嘆,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高耗時低效率。許多教師用了大量的時間來上語文課,學生的語文素養卻仍然沒有明顯的提高,距離課標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1)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不強;(2)學生識字願望不強;(3)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4)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缺乏實踐。為改變這些現狀,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我對如何更好進行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進行了思考,如下:
一、以讀為本,讀中體悟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必須堅持「以讀為本」的正確導向,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感悟自得、自主發展。閱讀教學的情感體悟重在朗讀。雖然朗讀不是獲得情感體悟的唯一